對財務會計部的審計評價
1. 對會計工作的意見及建議
財務工作意見和建議
一、當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收費管理不規范。主要存在超標准、超范圍收費,無證收費,擅自設立項目收費,使用不合規票據收費,未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應繳未繳財政收入,亂收費等問題。
(二)支出管理不合規。主要存在超標准列支招待費,擴大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准,違規發放補貼,公務車輛購置及運行費超標准列支,虛列財政支出,虛假業務支出,收入支出在往來款中核算、坐收坐支財政收入、向非預算單位撥款等問題。
(三)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一是原始發票使用不合規定。主要表現為原始發票要素不完整、來源不合規、使用不合法。二是超范圍、超限額使用現金。主要表現為日常經濟活動中超范圍使用現金進行結算;萬元以上的大額現金支付行為比較頻繁。三是未設置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出納兼任會計工作。四是白條頂庫、公款私存等現象屢禁不止、屢查屢犯。
(四)固定資產管理漏洞多。目前,固定資產管理成為非常薄弱的環節。一是固定資產沒有進行定期盤點,未設固定資產帳,資產購置、報廢等不按規定程序操作等情況普遍存在。二是移交不清、賬實不符,部分基層單位在領導變更及人員調整時對固定資產沒按規定進行移交,固定資產僅有總賬而無明細賬,且賬面數連續多年保持不變; 三是固定資產賬簿記錄不完整,部分物資未按規定在固定資產賬面反映。
(五)違紀違法現象時有發生。有的以幫助企業發展為名,挪用公款給私人、私企使用;有的偽造假賬,套取並貪污公款;有的私設小金庫,為個人和小集體謀取利益;有的因監管不嚴,攜公款出逃等。
三、加強財務管理的建議
(一)領導幹部堅持以身作則,優化財務工作環境。單位 領導要為財務人員參加各類培訓、購買專業書籍、加強業務交流、提高業務素質創造良好的條件,而更重要的是,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進一步優化財務工作環境,不給財務人員出難題,帶頭執行財經紀律,切實提高加強財務管理的效果,確保本單位內控制度健全有效、各項資產安全完整、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
一是要加強學習。單位領導主動學習,掌握常用的財經法規和財務知識,主動做到不違規,對已經發生的違規現象有一定的辨識力和糾錯力,管好「錢袋子」,起到事後監督的作用。
二是要帶頭執行。有的領導往往有「只要不進自己口袋,挑點擔子無所謂」的想法,有的領導則是存在僥幸心理,明知故犯。雖兩者後果及危害不同,但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往往源於思想上的放鬆、業務上的不懂。因此,單位領導對工作中遇到的財務難題,要主動加強與本單位財務人員、與財政部門的溝通聯系,經咨詢後選擇合法的方式處理賬務,避免亂發票子、亂開口子、亂挑擔子的情況發生。三是要集體決策。單位領導要發揚民主,對重大經濟事項要遵循決策程序,集體商量,共同研究,集思廣益。
(二)加強培訓教育,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財會人員應具備合格的專業能力,做到會計核算規范,不折不扣地執行財經紀律和財務會計制度。
一是建議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一方面財務人員要有過硬的財務知識,同時要定期對 基層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積極開展時間短、收效高、針對性強的崗位培訓,組織財務人員不斷加大對新准則、新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持續更新和充實業務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業務水平。
二是以提升四種意識(管理意識、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和理財意識)入手,積極引導財務人員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增強財會法制觀念, 強化職業道德和誠信教育,使財務人員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原則,自覺抵制違法亂紀行為。同時財務人員要主動工作、勤於動腦,積極發現問題,提出可行建議。
(三)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切實加強財務監管力度。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單位各項財務制度是加強財務監督管理的重要措施和基礎。我國現行基本財務制度並不適合所有的單位。建議各個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把有利於財務管理的做法制度化,並落實到行動上,用制度來管理人和事,使單位日常財務工作步入正規。建議制定製度時,應考慮對於任何有關財務的經濟事項,建立信息溝通渠道,讓財務人員清楚經濟活動的具體內容,以便財務來考量和規范事項的發生過程,確保不出現違規違紀問題。同時應將財務管理重點放在部門預算的編制和支出的審核、監督上,要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制度來對基層單位的財務收支進行事前、事中、事後全方位的監督和控制,實現從源頭上治理財務問題。
(四)以加強監督為推手,努力營造齊抓共管的監管大環 境。一是建議建立定期自查制度。單位應定期進行財務自查,可以由財務人員進行崗位交叉檢查,也可以聘請事務所進行外部獨立審計。目的就是對發現的問題,找到根源,防止再犯。針對問題,找到管理漏洞和節點,及時堵塞和疏通。二是要認真開展財務公開、民主理財工作,堅持定期將財務狀況和上級審計結果向群眾公布,接受群眾監督。三是紀檢、監察、審計等執法執紀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不僅要糾正錯誤,起到「免疫作用」;更要加大懲處力度,維護法律法規尊嚴,起到震懾力。
拓展資料:
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企業財務管理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甚至企業的生存。企業若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下求得發展,必須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有規劃有目標地不斷累積提高企業自主經營能力。面對激烈的競爭,要想求得生存、獲得發展必須重視企業管理,因為財務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管理的水平高低,進而影響到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因此,優化財務管理,挖掘財務管理各功能,對於促進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一個企業的興衰與財務直接相關,企業管理必須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財務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動的共同基礎,它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一種客觀要求。財務管理是就資金運動,處理同有關方面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企業的資金籌集、使用和分配,一切涉及資金的業務活動都屬於財務管理的范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離不開財務的反映和調控,企業的經濟核算、財務監督,更是企業經濟活動的有效制約和檢查。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中樞。
第二,企業的管理從注重生產的管理轉到財務管理是社 會的進步。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管理中越來越佔有重要的地位。必須堅持一手抓生產發展,一手抓財務管理;既要向生產要效益,又要向管理要效益。管理同樣也是生產力。財務管理與經濟效益具有密切聯系。企業追求目標就是圍繞著如何以最小的投資取得盡量大的經濟效益,加強財務管理能夠控制費用、降低成本;通過對存活的管理可以優化庫存結構,減少存貨積壓,做到經濟庫存;通過價格的拉動,可以增加企業的收入。因此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經濟效益。
第三,企業與外部交往的一些活動都離不開財務管理工作。通過會計核算,對原始數據進行收集、傳遞、分類、登記、歸納、總結、儲存、將其處理成有用的經濟管理信息;進而開展財務分析工作,對企業財務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並對未來財務活動及其結果作出預計和測試。通過這一系列財務管理環節,使企業能夠向外界提供准確、真實的信息,從而有助於國家宏觀調控,使投資人進行合理投資,銀行做出信貸決策以及稅務機關依法征稅。
第四,強化財務管理可以發現企業存在問題的根源,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財務部門通過對財務指標的經常性的計算、預測、整理、分析、肯定成績、揭露問題、尋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促使企業不斷提高經濟效益。過去企業管理 是以生產管理與市場管理為主導,因各項職責權能制約,以上管理一直無法貫穿企業生產的全部過程,所以處理不了企業關鍵矛盾。相反,財務管理於企業管理內具全局性與滲透性及綜合性,就是說在企業經濟運作過程中財務管理起著融會貫通作用,其中涉及企業內部所有部門。此外,財務管理還起到協調整合企業管理、解決企業內部矛盾作用。所以,企業管理務必以財務管理為導向。構建財、會分管制度,是作為企業集團能夠充分發揮企業財務管理職責的主要前提,將企業集團內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功能展開分工。
2. 財務會計和內部審計對企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一、新《會計法》對會計監督和內部審計監督從法律上作了明確規定
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的核心;各單位要建立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內部控制制度,為會計依法行使監督權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會計資料要實行定期的內部審計;要加強對會計監督工作的再監督,在整個經濟監督體系中內部審計監督與會計監督共同完成對經濟活動監督的任務。會計監督是會計人員必須履行的基本職責之一,在實際工作中它與會計核算相互交叉密不可分,會計不能離開核算而孤立地進行監督,所以一切財務活動只有通過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這一重要程序之後,才能得以認可和實現。
新《會計法》在強調了會計監督的同時、也為內審監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它的頒布和實施為內部審計監督的健全提供了契機,使內部審計監督、評價有了更為科學完善的尺度。內審監督是內審人員對會計監督的再監督,是審計人員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採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運用專門的專業技術知識對本單位及其下屬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反映經濟活動資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鑒證、評價並提出改進工作建議的一種經濟監督活動。
二、財務會計與內部審計的關系十分密切
我們把會計與審計的職能、對象、任務、原則進行比較,從中可以看出:會計的最基本職能是對經濟活動的反映、控制和監督費用開支,審計的最基本職能是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會計的對象是商品生產條件下的價值運動,審計的對象是財務的收支和經營管理的效益。會計的任務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審計的任務是審計監督,完善管理。會計的基本原則是統一性、真實性、政策性、社會性,審計的基本原則是獨立性、依法性、權威性、客觀性。通過比較,可以看出:
1.會計與審計都具有監督的職能,而會計主要體現在事中監督,審計主要體現在事後監督。這兩種監督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各負其責,密切配合。
2.會計與審計都具有共同的目的,即預防和防止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健全制度,加強管理,提高效益。
3.會計與審計在對象、基本原則方面都有許多相似之處。從發展史看,審計是從會計衍生來的,又是以會計為基礎和對象的。審計源於會計,反過來又監督會計。會計由於其本身的特性,直接面對貨幣資金,雖有審核監督職責,由於各種原因,致使會計監督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個別思想不健康的財務人員以權謀私、貪污挪用等案件時有發生。而審計監督比較超脫,是依法獨立的監督。
三、內部審計的必要性
一方面,內部審計能更深入組織內部,從而達到防範會計舞弊目的分析會計舞弊的行為實質上是主觀化、個性化的,如果刻意掩飾那就很難被觀察到。內部審計人員根植於組織內部,與組織成員廣泛聯系、密切接觸,先天融為一體,對組織文化、管理理念、經營哲學、人員素質最為了解,在有效防範舞弊發生等方面,內部審計具有外部審計無法比擬的「天然優勢」。另一方面,內部審計在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內部審計可以通過自己的監督工作,發現並糾正存在的問題,督促企業各級管理人員及各位員工遵紀守法,嚴格執行制度規定,對企業各項經濟業務進行客觀的會計核算並及時地真實地披露會計信息,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性。其次,內部審計職能的全面實現,有利於降低企業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進而促進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四、內部審計和財務會計對企業的意義
1.內部審計對於公司治理的意義
公司治理是一組規范公司相關各方的責、 權、利的制度安排,是現代企業中最重要的制度架構。從狹義上講,它是指公司的決策者、執行者和監督者之間的制度安排。從廣義上講,它是指關於公司的投資者、經營者、勞動者和監督者的權利、義務、責任及與外部關系的法規體系。因此,公司治理的本質是規范公司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治理結構完善的公司一般設有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董事會是決策機構,是公司的核心領導層及法定代表,負責制定公司經營目標,委託和監管經理人員,決定經理人員的報酬,協調公司內部關系及提成分配方案等;監事會是監督機構,由股東和雇員聯合組成,有參與股東會會議、監督、審核、交涉和訴訟等權利;經理層是執行機構,受聘於董事會,在授權范圍內擁有對公司的管理權和代理權,負責處理日常經營事務。
2.財務會計是企業之間經濟聯系的紐帶
在當今信息時代,財務會計是按照特定的會計准則或會計制度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即單純地提供信息和解釋信息,為實現現代企業管理目標和經營目標服務。要實現上述目標,企業必須有明確的財務管理目標。目前人們通常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有三個:產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所以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必須科學合理。企業所有者、債權人、職工、政府是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利益集團的主要成員,他們必須對企業有投入,同時分享企業利益、承擔企業風險。事實上,市場經濟是一個具有廣泛聯系的社會,市場把各個孤立的經濟主體聯結為一個整體,會計記錄反映這種經濟活動。企業之間需要相互交易,以滿足各自生產經營的需要,交易者之間的交易行為,形成了經濟空間的聯系。財務會計工作是對交易行為中的交易時間、交易內容、交易數量、交易價格等進行記錄,實際上是對企業之間經濟聯系的記錄。所以,財務會計是企業之間經濟聯系的紐帶。
3. 審計與財務會計的相互關系如何
作用:
第一,財務會計有助於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業透明度,規范企業行為;
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
第二,財務會計有助於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成果、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第三,財務會計有助於考核企業管理層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企業接受了包括國家在內的所有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就有責任按照其預定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合理利用資源,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接受考核和評價。財務會計指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財務會計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並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於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4. 審計轉為會計,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如果要談到審計工作有哪些優勢的話,我覺得應該把審計和會計去對比,去總結優勢吧?
會計就是記賬,就是教材上說的:以貨幣為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工作,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計量、反映和監督,書上都有,去翻書吧。
審計分為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政府審計不談)。
外部審計,就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站在一個中介人的角度,客觀、公正、獨立地去披露一家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我覺得外部審計主要還是為了規范證券市場而存在,公司上市要進入資本市場,就需要遵循資本市場的規則,財務上就要按照會計准則去記賬,而會計師事務所就是負責擬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准確披露,為證券公司、投行保薦機構甚至是外部投資人提供數據。而國內外部審計主要還只停留在財務報表的審計,公允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等。
5. 淺析財務會計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內部審計崗位是做什麼的?那麼工作流程是什麼呢?
(一)資產審計
1、貨幣資金審計
(1)審計目標
證實貨幣資金余額的存在性、完整性、收付業務的合法性
(2)內部控制系統測試
調查了解貨幣資金內部控制系統——→查驗簽發支票登記簿與簽發支票存根——→抽驗資金收付款憑證——→核實收入貨幣資金收款收據——→檢查日記賬,抽查銀行存款調節表與庫存現金盤點表——→檢查不相容職務劃分情況——→檢查貨幣資金收付憑證管理——→評價貨幣資金內部控制系統。
(3)實質性審查
①庫存現金審查
首先出納員將現金全部放入保險櫃暫作封存,要求出納員將全部憑證入賬,結出當日現金日記賬余額,填寫「現金出納報告書」。在會計主管人員和內審人員在場的情況下清點現金,並作記錄。填制「庫存現金清點表」,該表由出納員、會計人員共同簽字,作為審計工作底稿。庫存現金清點表應反映實際庫存現金清點數,當日現金日記賬結余數,賬實是否相符。即有無溢缺。
②現金收付業務的審查
抽查現金日記賬記錄,至少抽查1至2個月的現金日記賬,審查原始憑證。
③銀行存款的審查
審核銀行存款日記賬記錄,核證銀行存款收支的截止日期,抽查銀行存款的賬面余額。
2、存貨審計
(1)審計目標
證實存貨的存在性、完整性、所有權歸屬、計價的正確性、采購與銷售的合法性、分類的正確性
(2)內部控制系統測試
調查了解企業存貨內部控制系統——→抽查部分采購業務文件,追蹤其業務系統——→抽查部分存貨出庫業務,追蹤其業務處理系統——→審查存貨管理制度——→抽查盤點記錄——→評價存貨內部控制系統
(3)實質性審查
①材料的審查
材料采購的審查:審查訂貨合同——→審查材料的驗收入庫情況——→審查材料采購成本,查看采購成本的構成項目是否正確,采購費用分配比例是否合理,采購成本是否合法、正確。采購成本的計算方法是否正確——→審查在途材料——→審查材料采購的賬務處理
②庫存材料審查
盤點庫存材料,時間安排在結賬日或接近結賬日
③材料出庫的審查
對生產領用材料應核實生產計劃,核查發出材料的計價,揭露弄虛作假的行為
3、應收賬款審計
(1)審計目標
①證實應收款項的存在性、正確性、銷售退回、折讓與折扣的合法性、截止日期的正確性、壞賬損失的真實性
(2)內部控制系統測試
調查了解並描述應收款項內部控制系統——→檢查不相容職責的劃分——→驗證期末余額的合理性——→抽查客戶賬齡分析表——→審查銷貨折扣與收款的合理性——→審核壞賬損失的賬簿記錄及相應的手續——→評價應收款項內部控制系統
(3)實質性審查
①應收賬款的審查
取得應收款明細表——→發出詢證應收賬款——→分析詢證函及應收賬款余額——→取得或編制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確定應收賬款的可實現價值——→審查壞賬准備金的提取與使用
②應收票據的審查
取得應收票據分析表——→清點庫存應收票據——→詢證應收票據——→對應收票據發生和收回的審查——→對票據貼現的審查——→分析評價應收票據的可兌現程度
4、固定資產審計
(1)審計目標
①證實固定資產的存在性、完整性、分類的正確性、所有權的歸屬、計價的正確性、折舊方法的選用及其計算的正確性
(2)內部控制系統測試
深入了解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系統——→驗證固定資產的新增手續——→驗證固定資產的退廢手續——→抽驗固定資產驗收報告——→檢查固定資產賬、卡的設置情況——→評價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系統
(2)實質性審查
①固定資產入賬價值的審查
②固定資產增加與減少的審查
③固定資產折舊的審查
④固定資產結存的審查
⑤在建工程審查
(二)、收入、成本與費用審計
1、主營業務收入審計
(1)審計目標
證實主營業務收入的真實性、分類的合理性、賬務處理的正確性
(2)內部控制系統的測試
了解並描述內部控制系統——→測試銷售計劃——→審查銷貨合同——→檢查崗位職責的執行——→測試銷貨制度的執行——→評價主營業務收入的內部控制系統
(3)實質性審查
①分析檢查主營業務收入的變動趨勢——→將企業的年度主營業務收入與該年度計劃數對比了解計劃完成程度,與上年度相比了解其變動趨勢。根據存在的異常現象進一步確定審查范圍,以查明有無故意隱瞞或虛增利潤的現象。
②驗證主營業務收入的真實性——→索取產品出庫單存根、銷貨發票副本和有關明細賬,相互核對——→審閱一定數量的產品發運單、銷貨發票副本、結算憑證、有關明細賬,根據生產經營和結算方式,確定銷售收入的實現
③核查主營業務收入會計處理的正確性。發票和銷貨合同的審查——→審查發票和銷貨合同,採取重點抽查。審查銷售收入計算是否正確——→審查根據結算方式選用不同的方法與相關賬戶進行對比,查明收入的入賬金額是否正確。核實主營業務收入的截止期——→一般可對決算日前後一周有關收入的記錄進行檢查、核實,核對有關的發票、運單及其他單據,確認收入截止期是否正確無誤
④銷售退回、折讓及折扣的審查
銷貨退回的審查——→銷貨退回的合理性——→退回批准手續的性——→退回賬務處理的正確性。
折扣和折讓的審查——→折扣和折讓的合理性——→折扣和折讓沖減當期銷售收入,進而影響利潤,因此折扣和折讓應符合公司有關規定,發現異常情況應重點審查。折扣和折讓的真實性——→折扣和折讓必須經過銷售部門負責人的批准,按規定程序例行手續。
2、產品成本審計
(1)審計目標
證實成本形成的真實性、合規性、成本會計處理的正確性、計算的正確性
(2)內部控制系統的測試
調查了解並描述產品成本的內部控制系統——→審查產品成本計劃——→審查產品成本管理責任制的執行——→審查成本基礎工作——→評價產品成本內部控制系統
(3)實質性審查
①產品成本開支范圍合規性的審查
②直接材料費的審查
直接材料耗用量的審查——→直接材料計價的審查——→直接材料費用分配的審查
③直接人工費的審查
審查直接人工費的真實性——→審查工資結算的正確性——→審查工資分配的正確性——→審查職工福利費計提及分配的正確性——→審查直接人工費賬務處理的正確性
④製造費用的真實性
審查製造費用的真實性——→審查製造費用項目的合規性——→審查製造費用會計處理的正確性
⑤輔助生產費用的審查
審查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審查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⑥在產品成本的審查
審查在產品結存量——→審查在產品的計價方法
⑦產成品成本的審查
審查產成品數量——→審查產品成本的計算
3、費用審計
(1)審計目標
證實費用分類的合規性、正確性、開支的合理性、賬務處理的正確性
(2)內部控制系統的測試
了解並描述費用內部控制系統——→索取並審查費用計劃、預算及執行情況——→抽取有關憑證、檢查費用審批手續——→檢查費用賬戶的設置、登記及憑證保管——→評價費用內部控制系統
(3)實質性審查
分析主要費用的變動趨勢——→審查費用開支的真實性與合規性——→核查期間費用的截止日期——→審查費用會計處理的正確性
(三)利潤審計
1、審計目標
證實利潤形成的真實性、合法性、會計處理的正確
2、內部控制系統的測試
了解描述利潤的內部控制系統——→審查利潤計劃——→審查崗位責任制的執行——→查驗會計處理程序——→評價利潤內部控制系統
3、實質性審查
(1)產品銷售利潤的審查
審查產品銷售利潤的合規性——→產品銷售內容應符合企業財務制度規定,嚴格分清與其他業務利潤的界限,計算方法符合規定
審查產品銷售利潤組成項目的真實性和賬務處理的正確性——→①產品銷售成本計價是否正確:審閱「產成品明細賬」、「發出商品明細賬」、「委託代銷明細賬」等。查核採用的計價方法是否前後一致,應注意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時,結轉成本的同時是否同時結轉已售產品應負擔產品成本差異,有無為調節利潤而人為多轉、少轉成本的現象。②銷售成本的結轉是否符合配比原則——→審閱「產品銷售成本明細賬」並與「產成品明細賬」、「發出商品明細賬」、「委託代銷商品明細賬」相核對,檢查實現銷售收入與結轉銷售成本的產品品種、數量、規格及入賬時間的一致性,確認是否遵循了收入與成本、費用相互配比的原則,如發現有多轉、少轉成本的現象,應擴大審計范圍。
(2)其他銷售利潤的審查
①審查材料銷售收入
審查材料銷售的合法性——→審查材料銷售手續的合規性——→審查材料銷售賬務處理的正確性
②審查技術轉讓收入
審查技術轉讓雙方是否簽有合同,是否經過公證——→審查企業轉讓的技術商品是否經過國家有關機構的確認——→審查技術轉讓收入是否屬實,成本、費用是否真實。
③固定資產出租收入的審查
審查固定資產出租業務是否有完備的審批手續、是否訂有合同——→審查固定資產出租業務是否有專人負責、管理——→審查固定資產出租收費是否合理,租金收入是否及時、全部入賬——→審查固定資產出租合同的執行情況
④審查其他業務支出的真實性
⑤審查其他業務支出賬務處理的正確性
(3)投資凈收益的審查
審查投資收益的真實性——→審查投資收益賬務處理的正確性
(4)營業外收支的審查
①營業外收入的審查
審查營業外收入的合法性——→審查營業外收入數額的正確性——→審核營業外收入賬務處理的正確性
②營業外支出的審查
審查營業外支出的合規性——→審查營業外支出數額的正確性——→審查營業外支出賬務處理的正確性
(5)利潤總額的審查
在完成利潤形成各組成項目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正確性審查的基礎上,審閱「本年利潤」賬戶並核對其與相關賬戶記錄的一致性、復算利潤形成,證實其正確性。
(6)凈利潤的審查
審查所得稅徵收范圍——→審查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審查所得稅率和稅額的計算——→審查所得稅的減免——→審查所得稅會計處理
(四)管理性工作
1、定期組織對集團所屬公司進行常規審計和不定期專項審計,根據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並為集團對分子公司的考核提供相關資料。
2、參與集團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規范統一集團財務核算管理。
(五)工作要求
1、熟悉公司各類財務管理制度,熟悉現行各種稅法。
2、了解財務部各崗位工作內容,做好與各崗位的銜接工作。
3、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心強,樹立良好的部門形象。
6. 審計人員對會計資料審閱時主要審查,評價的內容有哪些
會計資料包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
1、原始憑證的審閱
審閱原始憑證時,應注意有無塗改或偽造現象,記錄的經濟業務是否符合會計管理的要求和有關會計制度的規定,是否有業務負責人的簽字等。在檢查有關會計記錄有無合法的原始憑證時,應重點查看收寫是否整潔,有無塗改、刮擦等情況;各種沖銷更正記錄是否正常等。這些方面都極易出問題,故應特別注意審閱,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一些查賬要點:
1)審閱憑證格式是否規范,要素是否完整。如發票上有無稅務局發票監制蓋章,抬頭(即戶名)、日期、數量、單價、金額、經手人簽章、單位公章等是否齊備。
2)審閱憑證上的文字、數字是否清晰,有無挖、擦、塗改的痕跡。復寫的憑證可看反面復寫字跡的顏色是否一致,圖章是否清晰。如憑證某些內容有更正,應審查更正方法是否符合規定。
3)審閱填制憑證日期與付款日期是否相近。如發現幾個月以前的憑證,應深入檢查原因。
4)審閱填制憑證的單位是否確實存在,防止利用已合並、撤銷單位的作廢憑證來報銷。
5)審閱憑證的抬頭是否即被查單位。始抬頭不符,應深入檢查原因。
6)審閱憑證的審批傳遞是否符合規定,有關人員是否都已正式簽章。
7)審閱收款付款原始憑證是否有財務公章或收訖、付訖的圖章。如發現沒有財務公章,而只有單位或業務公章,應深入檢查。
8)審閱憑證的經濟業務內容是否合法、合規、合理。例如控購商品是否經過控購界定審批。有無不該用公款開支的項目。又如報銷差誘費,是否超過規定的標准等等。
9)被查單位自製的憑證如已交其他單位,應審閱其存根是否連續編號,存根上書寫是否正常。
10)自製憑證的印刷是否經過審批、保管、領用有無手續。例如,用轉賬支票購入材料的經濟業務,其主要單據是蓋有收款公章的發貨票,或收款收據、支票存根。其他有關單據應有驗收單,如不通過倉庫,應有領用人在發票上的收料證明。如有支票存根,但發票上未見收款公章或收據,則不能確定已經付款如有以上單據,但無驗收單或無發貨票上領用人的收料證明,則不能確定收到材料。如有以上單據,而無批準的請購單,則為采購的內部近代制失效,可能購入了並非生產所需的材料。甚至即使單據具備,仍需要根據情況查詢有關人員,了解真實情況,以防止購買緊缺物資轉手銷售從中牟利等行為。如有以上行為,則經濟業務雖然真實、正確,但並非合理合法,其後一系列會計處理即使正確,仍然違背財經紀律,破壞市場管理。從上可知,審閱原始憑證,必須將有關單據全面地、相互聯系地審閱才能取得充分可靠的證據,作為提出查賬意見的基礎。
2、記賬憑證的審閱
審閱記賬憑證時,應注意是否符合《企業會計准則》及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將審閱過的原始憑證同記賬憑證上的會計科目、明細科目、金額對照觀察,看其是否如實反映,有無錯誤掩飾,記賬憑證上編制、復核、記賬、批准等簽字是否齊全。
例如,記賬憑證所附為產品銷售發票的會計記賬聯,並已收銀行結算戶存款,但記賬憑證的貸方科目並非主營業務收入,而為其他應付款再看摘要中的說明是預收賬款,這種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不符的情況,查賬人員必須向被查單位經辦人員查詢。如通過查詢,查知是由被查單位領導示意這樣做的,並獲悉其意科是少記本期主營業務收入,藉以少記利潤,人為地調節不同會計期間的利潤,則這種行為屬於弄虛作假,不是技術上的錯誤。
3、賬簿的審閱
審閱會計賬簿時,應注意是否符合《企業會計准則》及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包括審閱被查單位據以入賬的原始憑證是否整齊完備;賬簿有關內容與原始憑證的記載是否一致;會計分錄的編制或賬戶的運用是否恰當;貨幣收支的金額有無不正常現象;成本核算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是否符合查賬目標的其他要求等。例如,一張記賬憑證,應有填制單位的名稱、憑證的名稱、填制的日期、憑證編號、所附原始憑證數量、有關經濟業務的摘要或稅明、應借應貸會計科目名稱及金額和會計主管人員、審核人員、記賬人員、填制人員的簽名等要素,審閱時,要看各要素是否都已填列齊全、字跡是否清楚。若有明顯違反會計原理或有關制度的情況,則背後可能有隱藏問題的存在。例如,開紅字銷售發票沖銷貸款,從表面上看,銷售退回合情合理,但經過預謀的沖銷,可以達到套取現金、截留收入或貪污的目的。再如,通過對專用基金明細賬的審閱,發現某項專用基金的增加,是由某應付款明細賬轉來的,這就說明,該單位存在截留收入的問題。
對賬簿的審閱除審閱總賬與明細賬、賬簿與憑證是否相符外,重點應審閱明細分類賬:
1)明細分類賬記載的經濟業務內容是否合法、合規、有無使不應列支的費用採用弄虛作假、巧立名目的手段進入費用賬戶。在查閱時,根據摘要欄記載的內容,對照金額欄的數額進行審閱。
2)賬簿記錄的小計數和合計數是不否與發生數相符,借、貸方登記是否記反方向,是否登錯欄次。
3)賬簿記錄摘要欄所記載的內容是否真實,有無例外情況。
4)賬簿啟用、期初和期末余額的結轉、承前頁、轉下頁、月結和年結是否符合會計制度的規定,賬簿應登記的內容是否登記,是否根據更正錯賬的方法予以更正錯賬等。
例如,銀行結算戶存款日記賬中短期內有收付兩筆金額相同的業務,其對方科目均為其他付款這就是有可能是用實現收款代為轉手購進緊俏的原材料,然後付款歸還,從中非法盈利,中飽經辦人私囊。因此,必須採用審閱技術,加以覺察。又如,材料明細賬某賬戶發出欄單價原應按加權平均法計算,現卻按購進最高價計算,一經審閱發現,就要進一步查詢,以求了解這樣做的意圖。
4、會計報表的審閱
審閱會計報表時,應注意會計報表的編制是否符合《企業會計准則》及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報表的附註是否對應予以揭示的重大問題作了充分的披露,會計資料反映的經濟活動是否真實、正常、合法和合理。這是審閱的實質內容。檢查有關資料,不局限於對資料本身的評價,更主要的是要對資料反映的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作出評價。每項經濟活動,都有一定的活動范圍,若超出了這個范圍,則該項活動可能是不真實、不合法和不合理的。
各報表中有關項目是否對應相符,資產總額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總額是否相符,固定資產凈值是否等於固定資產原值減累計折舊的差額等。審閱表與表之間的有關項目是否一致。
例如,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比上月增加,但利潤總額卻比上月減少不符合增加收入的正常情況。這時,就要追查產品銷售明細賬及有關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以明確有無故意少計主營業務收入,多計主營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甚至多計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等虛假情節。又如,資產負債表上存貨總產品超過計劃數甚大,應審閱是否存在故意多計在產品、少計產品成本,從而少計主營業務成本、多計產品銷售利潤等虛假情節。
7. 做財務好還是做審計好
審計和會計在工資上其實是差不太多的。不管學會計還是審計,只要你cpa過了,效果差不多。做到某一個層次,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之間的流通性很大,現在許多老的審計人員都是會計改過去的,而審計做的好的話也可跳到企業做財務主管。
審計師的平均薪酬高於社會平均收入水平。但是一名剛剛入行的審計人員一般只拿2000元左右的月薪。薪資水平雖然不是很高,但是看這項職業,要從長遠來看,隨著經驗的不斷豐富,薪水也會不斷提高。在上海、廣州、深圳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普通的審計員平均年薪在4—6萬元,高級審計師年薪約20萬元左右。
會計人員的一般工資是:實習生工資一般是在2500-3500,工作一年以上的薪資4500左右,工作3-5年且有初級職稱或是熟手會計4500-8000薪資不等,會計主管薪資一般是6000起步。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8. 會計與審計的區別是什麼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你好
審計與會計區別:
審計是由獨立於被審計單位的機構和人員,依據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檢查、評價、公證的一種監督活動。審計本質是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具有兩方面涵義:審計是一種經濟監督活動,經濟監督是審計的基本職能;審計具有獨立性,獨立性是審計監督的最本質的特徵,是區別於其他經濟監督的關鍵所在。審計具有經濟監督、經濟鑒定和經濟評價的職能審計與會計是兩種不同的但又有聯系的社會活動。審計與會計的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1、審計主要是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財務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審查和評價。審計需要以會計資料為前提和基礎,離開了財務會計資料,審計工作很難進行。2、會計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本身是審計監督的主要對象。在審計產生之初,審計人員主要從審查會計資料入手,對會計資料中反映的問題進行審查。我國古代有審計是「聽其會計」之說,西方國家的「audit」一詞也有「聽審」的涵義。從審計的產生可以看出,審計和會計不是一回事,審計也不是從會計中派生出來的。檢查會計資料只是審計的一種手段和方式。隨著審計的發展,審計和會計的區別越來越突出地表現出來。
審計與會計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產生的前提不同。會計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適應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產生的;審計是因經濟監督的需要,即為了確定經營者或其他受託管理者的經濟責任的需要而產生的。
2、兩者性質不同。會計是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對生產經營或管理過程進行反映和監督;審計則處於具體的經營管理之外,是經濟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查,具有外在性和獨立性。
3、兩者對象不同。會計的對象主要是資金運動過程,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資料和其他經濟信息所反映的經濟活動。
4、方法程序不同。A、會計方法體系由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檢查三部分組成,包括了記賬、算賬、報賬、用賬、查賬等內容,其中會計核算方法包括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會計報表等方法,其目的是為管理和決策提供必須的資料和信息。B、審計方法體系由規劃方法、實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組成,而實施方法主要是為了確定審計事項、收集審計證據、對照標准評價,提出審計報告與決定,使用資料檢查法、實物檢查法、審計調查法、審計分析法、審計抽樣法等,其目的是為了對被審計對象進行全面評價提供證據而採取的必要方法。
5、職能不同。A、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對經濟活動過程的記錄、計算、反映和監督;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此外還包括評價和公證。B、會計雖說也具有監督職能,但這種監督是一種自我監督行為,主要通過會計檢查來實現,針對會計業務活動本身,而審計,既包含了檢查會計賬目,又包括了對計算行為及所有的經濟活動進行實地考察、調查、分析、檢驗,即含審核稽查計算之意; C、會計檢查只是各個單位財會部門的附帶職能,而審計是獨立於財會部分之外的專職監督檢查;會計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其檢查范圍、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審計的目的在於證實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審計檢查會計資料只是實現審計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一的手段。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