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舞弊會計方法
1. 會計舞弊行為及其審計方法
這也太多了,你問得有點重點行不?
首先需要准備:更新的當年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結構代碼證、關聯方清單、本年公司的架構表(organization chart)。各科目科目余額表、財務報表、主要的銷售合同、租賃合同、法院判決書、未決訴訟等
審計師在預審的時候一般會對公司的內部業務流程做一下大致的了解,主要用以測試內部控制的目的,比如說銷售流程、采購流程、費用流程等,我們稱之為穿行測試(walk through test),這中間涉及到需要拿到流程中一些相關的文檔(document)作為支持,舉個例子,費用流程一般先會有費用申請表,申請表上會有申請人的簽名和復核者的批准簽名(approval),然後該申請表會遞交到財務部,財務部會將之入帳,入帳憑證上也應該有會計和會計主管的簽名。
那麼我們就需要拿到這個費用申請表和對應的入帳憑證的復印件,理論上這應該是一個人一次流程所產生的文檔(經常我說要這個的時候人家給我一堆沒用過的白的,我暈),上面應該留有各種以上提及的記錄。
內控了解完畢審計師會對該內控進行有效性測試,需要多抽一點樣本看看是不是每個樣本都是有適當的控制滴,你就扔一堆這種file給他們好了
實質性測試階段主要是針對財務報表科目而言的,主要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很少有客戶會自己編現金流量表的,- -),所以以下就按主要的財務報表科目列示審計所需要的資料。
銀行存款科目:至審計時點(比如05年的年報就是31/12/05這天,以下同)的所有銀行賬戶賬號、幣種、余額清單(余額為會計賬數)以及這天所有的銀行對賬單,如果銀行和企業之間有未達賬項,還需要所有的銀行余額調節表。如果現金較多,出示現金盤點單(除了銀行,企業的現金一般不多的)
應收賬款,至審計時點分客戶列示余額明細,並分賬齡列示。經董事會決議通過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政策,清晰的壞賬准備變動表(包括年初余額,本年計提、本年轉回、本年核銷,年末余額,且該變動應該與利潤表費用科目一致)並明示關聯方余額。
其他應付款:寫清其性質,其餘同上
待攤費用:比較大的需要出示一下相關合同,其他米什麼好說的
存貨:應列示分種類的本年存貨變動表,存貨盤點清單,成本分攤表、存貨跌價准備計提依據。存貨跌價准備應該與費用科目相勾稽。存貨消耗應該與成本核算中的工料相勾稽,由於存貨與成本核算息息相關,因此以上這些東西測算成本的時候也要用到。
短期投資:分投資種類列示,並列示其市值
長期投資:應列示相關的董事會決議,投資比例,核算方法,以及被投資企業的當年度報表,如有必要應該對其進行附加審計。這個科目很復雜,但一般的JV很少有這個科目,以後再詳細聊。
固定資產:首先應准備經董事會批準的固定資產折舊政策,固定資產盤點表,大宗購買
分房屋建築、車輛、機器設備、傢具分別列示本年變動表。變動表分原值、累計折舊和凈值三行,後者是前二者之差。
原值變動應包括:年初余額,本年新增,本年減少,年末余額
累計折舊應包括:年初余額,本年計提,本年轉出,年末余額(計提和轉出數應分別與管理費用中折舊費和營業外收支中固定資產處置相勾稽)
在建工程 :出示在建工程合同,竣工決算,在建工程轉固的依據以及相關憑證。
無形資產:同固定資產
銀行借款:審計期間所有的銀行借款合同,期末無余額的也要(用來測算利息用的)。如果有利息資本化的,應該找出某一個合同對應某一個在建工程。
應付賬款:期末分客戶和賬齡列示的應付賬款余額,列示關聯方。如果有預估余額應單獨列示
其他應付款 :同其他應收款,較大項目應該提供相關的支持文件,也應該分賬齡列示,以檢查是否有長期掛帳現象。其他應收和其他應付里經常會有關聯企業間的相互借款現象,需要披露利率。
預提費用:預提費用應該有適當的依據且符合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提供適當的支持文檔(米辦法,審計師就認證據,什麼?沒有?那搞一個出來吧)
應付工資:理論上所有工資科目都應該在發放前在此科目轉一圈,但是往往會發現該科目的變動和費用科目里的工資勾稽不上。這大部分的原因企業有時候會直接走銀行存款科目。把這塊數字盡量能夠披露一下——還是說一句,要相關的記帳憑證
應付福利費:同上
實收資本:有任何變動,提供驗資報告
資本公積:所有變動的支持性文件
利潤表科目
主營業務收入:按照銷售品種分出本年的銷售收入、和與之對應的成本,並另列關聯方銷售
提供主要的銷售合同,對毛利波動向審計人員作必要的解釋和分析
主營業務成本 :成本主要包括料工費三項,審計人員一般會結合存貨變動進行測算,人工需要提供相關的記錄表。另外需要提供本年采購明細,並列示關聯方
費用 :費用中比較大的項目一般都會和資產負債表有對應的勾稽關系,所以提供科目余額表就可以了,其中可能涉及到一些納稅調整的問題,需要細分一下科目。
營業外收支:這些發生的偶然性比較大,各個企業大有不同,米啥好說的,提供相應的支持文件。
以上是審計人員進場之前財務人員應該准備的一些東西,在實施審計過程中,財務還需要配合審計人員查找憑證,催討函證等(記得主要客戶和關聯方的函證不回來是不能做替代測試的,不回來不能出報告的,所以應該在審計進場之前與他們做好必要的聯系)
2. 企業會計舞弊主要的審計方法有哪些
企業會計舞弊的審計方法
掌握以上的企業會計舞弊常見形式,對於審計人員及時把握審計重點,發現被審計企業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義。但會計舞弊由於具體形式不同,審計方法也不同。
1.從內控測評入手。由於會計舞弊大多數是企業內部控制不健全造成的,因此對會計舞弊審計應從企業的內控測評入手,抓住企業經營管理的缺陷和薄弱環節,進行重點審查,這樣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銀行賬戶為線索,順藤摸瓜。按照國家金融制度規定,企業大額現金結算必須通過銀行賬戶進行,每日多餘現金必須存入銀行。因此,銀行賬戶是
企業資金運動的中心和出入口,集中反映了企業資金的來源和使用情況。以銀行賬戶為中心,同時延伸審查到其他賬戶,就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企業經營管理情況,
發現多頭開戶、侵吞公款等重要問題。
3.以會計憑證為主要審計對象。由於現代教育水平的提高,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也普遍提高,像賬表、賬賬、賬實不符的問題已很少出現。審計人
員如果只審計會計報表、總賬和明細賬是很難發現問題的。有經驗的審計人員都是以憑證審計為主,重點檢查憑證記錄的經濟業務是否合規,憑證本身是否合法。
4.克服就賬審賬的局限性。不難看出,被審計企業的有些舞弊形式通過查賬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審計人員還必須了解企業賬外的一些情況。這些情況主
要包括:一是企業的性質,如關聯交易大多發生在外資企業。二是企業所處的政策環境。如有些企業在股東考核業績時,一般是多計收入、少計支出,擴大利潤;在
申報稅款時,又往往少計收入、多計支出,少報利潤。三是企業人員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覺悟,品質不好的人更容易出現貪污、挪用等違法行為。掌握了這些情況,就
能有針對性地調整審計力量,抓住產生問題的苗頭和趨向,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3. 財務舞弊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財務舞弊是指用財務欺詐等違法違規手段,給舞弊人帶來經濟利益,而最終導致他人受到傷害或遭受損失的故意行為.其主要表現形式為:偽造、變造會計記錄或憑證;隱瞞或刪除交易或事項;記錄虛假的交易,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故意違反會計准則的規定編制財務報告等.財務舞弊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侵吞資產;二是做出欺詐性財務報告.侵吞資產是指組織內的雇員為謀取自身利益,採用財務欺詐等違法違規手段使組織經濟利益遭受損害的不正當行為;做出欺詐性財務報告.
4. 舉例說明財務報告舞弊用會計手段是怎樣舞弊的
摘要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性的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行為日益猖獗。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的舞弊行為也較為嚴重。為此,我國新的《會計法》特別制定防止財務報告舞弊的條款,規定了企業、社會和政府3位1體的監管體系。針對財務報告的舞弊行為,有必要從社會角度來研究財務報告舞弊的根源,動機,從而達到防範其行為的作用。
本文從了解會計舞弊的含義出發,以會計舞弊的方式為切入口,了解到會計舞弊的原因:經濟利益矛盾是產生財務報告舞弊的根源,市場政治是產生財務報告舞弊行為的添加劑;企業負責人是財務報告舞弊的導演,國家財政監督的弱化,這些都導致了會計舞弊的形成,為此,我們要學會鑒別會計舞弊,要加大力度嚴懲會計舞弊行為,同時要加強會計監督的內部控制,嚴防會計舞弊的源頭出現。
最後筆者提出,只有找准原因、對症下葯,才能解決我國目前會計監督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為我國的經濟建設作出最大的貢獻。
【關鍵詞】會計監督;會計內部控制 ;會計舞弊;會計舞弊風險
目錄
1會計舞弊的含義及其方式
1.1會計舞弊的含義……………………………………………()
1.2會計舞弊的通常方式………………………………………()
2對會計舞弊的分析
2.1經濟利益矛盾是產生企業財務報告舞弊的根源…………()
2.2市場政治是產生財務報告舞弊行為的添加劑……………()
2.3企業負責人是財務報告舞弊的導演………………………()
2.4會計規章制度的能動性取決於國家財務監督的有效性…( )
3防範會計舞弊的對策
3.1學會鑒別會計舞弊,這是防範會計舞弊的首要條件……()
3.1.1會計舞弊手段透視………………………………………( )
a.收入舞弊途徑…………………………………………………( )
b.費用舞弊手段…………………………………………………( )
c.非經營性損益操縱利潤………………………………………( )
d.常見的存貨舞弊手段…………………………………………( )
3.2加大處罰力度是當前防範化解會計舞弊風險的關鍵……()
3.3加強會計的內部控制,防範會計舞弊的源頭出現………()
3.4提高會計從業人員道德水平,是防範會計舞弊的根本…( )
參考文獻………………………………………………………………………( )
1會計舞弊的含義及其方式
1.1會計舞弊的含義
舞弊是指組織內、外人員採用欺騙等違法違規手段,損害或謀取組織經濟利益,同時可能為個人帶來不正當利益的行為。舞弊是人為達到不良目的,經過事先預謀,精心策劃,運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種故意行為。從舞弊的主體方面可把舞弊行為劃分為組織舞弊和個人舞弊。組織舞弊是指組織領導人為了本單位和其成員的利益,授權有關經辦人員,利用不正當和非法手段,損害國家和其他單位利益的故意行為。個人舞弊是指員工私自為了個人私利利用不正當的和非法手段,損害國家、組織或他人利益的故意行為。
1.2會計舞弊的通常方式
在會計實務中,不符合會計准則精神、不符合會計制度要求的會計信息,均屬於失真的會計信息。而造成失真會計信息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層舞弊,即在管理者的授意下,利用會計規范給予部門的靈活性,有偏向性或誘導性地提供信息,甚至違背會計規范製造假賬。事實上管理層舞弊是危害最大、後果最嚴重,也最難以察覺和防範的會計舞弊行為。
會計舞弊的通常做法是偽造、變造記錄和憑證,侵佔資產,隱瞞或刪除交易或事項,記錄虛假的交易或事項,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等。目前通常用的手段,一是利用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環節進行舞弊,以達到滿足私慾的目的。如出納人員利用空白支票、財務專用章、法人印鑒未予分離保管的弊端,私自開具支票,挪用公款;經費報銷核算人員利用報銷審批制度不嚴密,而將個人消費票據隨同有關業務支出一起報銷入帳,即平時所指的虛報帽領。二是拉攏與自己職責不相容的人員串通舞弊。如核算人員拉攏保管人員侵吞國家財物。費用核算人員串通出納人員虛列費用侵吞公款等;收入核算人員串通出納將收入不入帳,支出核算人員串通出納將支出多入賬予以私分。三是隱慝或套改憑證。如發票造假、偽造單據,「陰陽發票」,「大頭小尾」發票,虛開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四是虛構業務。為套取現金虛構預借差旅費;出納為侵吞現金而虛構支出。五是在各個會計期間內轉移費用,推遲費用的確認。通過計提折舊、待處理掛賬等跨期攤配項目來調節利潤。通過少提或不提固定資產折舊,將應該反映在當期報表上的費用掛在「待攤費用」、「遞延資產」或「預提費用」這幾個跨期攤銷賬戶中的借方,以推遲確認成本費用,實現對利潤的調節。六是惡意使用會計制度中不完善、有漏洞的地方,以達到其不良目的。
2對會計舞弊的分析
2.1經濟利益矛盾是產生企業財務報告舞弊的根源
企業與國家的關系不僅存在統一,也存在矛盾。從物質上分析,這種矛盾是社會資本運動中經濟利益分配的矛盾。國家和企業所追求的發展都具有迫切性,但是,發展的目標是主觀的設計,往往與客觀實際存在差異。國家總是憑借權力得到發展的物質基礎——稅收;企業總是想獲得生存的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利潤。稅收和利潤都來自社會的資本運動創造的剩餘價值。當有限的剩餘價值不能滿足兩者主觀目標需求時,國家和企業開始了不斷舉債。稅收、利潤、舉債貫穿於資本運動過程之中,高額舉債的壓力又促使雙方加劇了對剩餘價值的享有和對社會閑散資金的佔用。因此,資本運動的過程也就成為國家與企業產生利益分配矛盾的過程。同時,這種矛盾隨著資本構成的多元化而變得越來越復雜,隨著資本運動的加速而變得越來越劇烈,這是一種全球化的現象。更重要的是:社會債務資本的數量與企業財務報告舞弊數額隱隱約約勾畫出一條正比例線,雖然暫時不能從理論上進行論證,但從我國企業債務的有關數據可以看出這條線的痕跡:全國企業之間的三角債,1991年3523億元;1996年9269億元;2000年12000億元。1998年銀行收息率60%。這些數字不僅是社會信用狀況的寫照,它也與企業財務報告舞弊案件的增加不謀而和。
國家通過法律、制度和規定來維持社會經濟秩序,要求企業真實、完整、公允地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從而監督資本運動安全循環。不論國家頒布的法律、制度、規定是否公平、合理,企業都要執行。企業處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它們盡量尋找法律、制度及規定之間的縫隙缺陷來處理會計資料。甚至在必要的情況下,「故意的輕率的虛報或漏列會計資料」,以達到隱瞞和變更資本運動的真實過程。其目的:一是佔有不該屬於自己的經濟利益;二是對國家經濟利益分配製度不公平性的一種抵觸。因此,企業的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成為企業與國家經濟利益矛盾的焦點。企業與國家的經濟利益矛盾是客觀的,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這種矛盾還帶有普遍性,存在財務報告舞弊動機的不是個別企業而是所有的企業。另外,即使有的企業歷史上沒有財務報告舞弊行為,也不能否認其現在和將來就沒有舞弊的可能,財務報告舞弊行為是隨著企業的需要而在不同會計期間上的任意選擇。因此,為遏制這種行為,國家面臨兩方面的任務:一方面不斷調整法律、制度、規定、稅率,增強經濟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減少與企業的矛盾;另一方面不斷自我控制發展的迫切性,降低社會債務資本總量,適時調整利率、匯率,減輕社會資本運動中的利息轉嫁給企業的負擔。國家與企業經濟利益矛盾的淡化,是減少財務報告舞弊的前提。「淡化矛盾」並不意味著國家利益的讓步,而是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最佳選擇。
2.2市場政治是產生財務報告舞弊行為的添加劑
財務報告舞弊產生於經濟領域但卻深深地打著市場政治的烙印。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政治權力作為資本的代言人,金錢與權力之間存在著一種必然的聯系。從美國總統選舉過程中揭露出來的經費籌集交易,德國總理競爭中披露的受賄內幕,以及在台灣地區選舉中的金圓券選票等現象中可見一斑。市場政治侵蝕著市場公平。在社會主義社會,雖然在制度上做出了一些限制,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活躍,金錢與權力也逐步的親密起來。財務報告的舞弊往往透視著一種政治上的迫切需要,有錢就可以通過搞贊助、搞捐贈來提高社會地位。於是,在財務報告舞弊上開拓出一條陞官發財的便捷通道。
2.3企業負責人是財務報告舞弊的導演
企業的現實狀況與企業負責人的預期值休戚相關,在利潤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驅使下,企業負責人不惜飲鴆止渴,通過財務報告舞弊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我國上市公司一連串的財務報告舞弊案件,像銀廣夏事件,也讓世人領略到企業負責人在財務報告舞弊上的雄才大略。
產生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量化的法律沒有威力。我們知道美國的法律多如牛毛,而且量化的多抽象的少,實際上是市場經濟造就的。我國在經濟法律的制定上也應該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增加量化標准減少原則性、抽象性的條款。財務報告信息具有經濟後果,通過財務報告舞弊製造虛假信息,佔有侵吞他人財產和強盜搶銀行從動機上並沒有區別,實際上是一種犯罪行為,不存在「構成犯罪」和「不構成犯罪」之分,只有輕重之別。因此,凡屬財務報告舞弊案件一律交法院審判,在法律上界定是起訴還是免於起訴,被起訴的犯罪者按照造成的經濟後果量刑。
2.4會計規章制度的能動性取決於國家財務監督的有效性
很多人認為,財務報告舞弊是由於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低,職業道德素質差、法律意識淡薄導致的。筆者認為,作為一種經濟人,人們的任何一種行動發生之前,都必須考慮到這種行動是否值得(即價值合理性),同時還要估計它的可行性(即工具合理性)。不論是經濟利益還是政治利益決定了單位會計人員必須為企業目標服務。從政治上,單位會計人員沒有與企業負責人爭論是非的能力;從法律上「有權拒絕」的成本,會計人員難以承受,舉報的「果」子比做假賬的「果」子還難吞;從經濟上單位會計也能夠享受一份財務報告舞弊帶來的短期利益。因此,企業會計監督只是一種被動的監督形式,企業會計執行《會計法》、會計規章制度的能動性取決於國家財務監督的有效性。一方面施行會計監督,使單位會計人員增強對會計法規威懾力量的感覺,從而提高會計人員自覺執行會計法規的認真性;另一方面獎勵會計舉報,財務報告舞弊的知情者莫過於會計,會計舉報獲得利益大於舉報成本的時候,財務報告舞弊就遇上了致命的攔路虎。
3防範會計舞弊的對策
3.1學會鑒別會計舞弊,這是防範會計舞弊的首要條件
會計舞弊是一種以獲取不正當的利益為目的,在編制財務報告時,違背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使用會計技巧,採取欺騙性手段故意謊報財務事實和財務信息,導致會計報表產生不實反映的故意行為。其主要包括:偽造、變造記錄或憑證;侵佔資產;隱瞞或刪除交易或事項;記錄虛假的交易或事項;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等。
在會計實務中,不符合會計准則精神、不符合會計制度要求的會計信息,均屬於失真的會計信息。而造成失真會計信息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層舞弊,即在管理者的授意下,利用會計規范給予部門的靈活性,有偏向性或誘導性地提供信息,甚至違背會計規范製造假賬。事實上管理層舞弊是危害最大、後果最嚴重,也最難以察覺和防範的會計舞弊行為。
3.1.1會計舞弊手段透視
a.收入舞弊途徑
(1)擴大梢售核算范圍虛增收入。主要手段包括:銷售回購、銷售租回等業務確認為收入;將委託加工業務的加工發出以及收回,通過對開發票方式分別確認為銷售以及購買業務;將非營業收入虛構為營業收入。
(2)提前確認收入或記錄有問題的收入。主要包括:在尚未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時就確認收入;對發出商品以及委託代銷等業務提前確認商品銷售收入;將向附屬機構出售產品確認為收入;在客戶對該項銷售有終止、取消或遞延的選擇權時過早確認收入。
(3)利用財務報表合並技術虛增收入。無論是國際會計准則還是我國會計准則,均以擁有實質控制權作為納人合並范圍的標准。這樣,一方面,對相關公司是否擁有「實質控制權」必須依賴財會人員的專業判斷;另一方面,管理當局可以通過拉長控制鏈條、構建復雜的公司體系等手段,進一步「拓寬」財務報表合並范圍。這些會計選擇的灰色地帶無疑給企業管理層實施財務舞弊創造了條件。
b.費用舞弊手段
(1)收益性支出資本化。收益性支出資本化,就是將期間費用以及應當與本期收入配比的營業成本等故意列作長期資產,以此虛增利潤。
(2)費用攤提目標化。企業基於配股、增發等融資目的,或者為了迎合市場盈利預期等,常常人為調節諸如廣告費、折舊費、研發費、預計損失、無形資產攤銷等費用的計提或推銷的依據、比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折舊及攤銷期限的延長或縮短均可使當期費用減少或增加。
c.非經營性損益操縱利潤
企業常常通過處置轉讓子公司、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整等手段製造非經營性收益進行利潤操縱,企業採用非經營性損益進行利潤舞弊的手段主要如下。
(1)債務重組。新准則將原先因債權人讓步而導致債務人豁免、或者少償還的負債,計人資本公積的做法,改為將債務重組收益計人營業外收入。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很可能會在公司出現虧損的情況下,或者出於維持公司業績或者配股的需要,通過債務重組確認重組收益來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新准則規定,若交易雙方存在關聯關系,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也就是差額不計入損益。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如想操縱利潤,會想方設法予以規避,將關聯交易非關聯化。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公司對商業實質的判斷也存在一定的會計彈性,這給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留下一定空間。
(3)借款費用。新准則將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范圍擴大到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等。資本化的借款范圍也由專門借款擴大到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這樣,一些企業便可能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上打主意,以達到操縱企業利潤的目的。
(4)無形資產。雖然新准則對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定義進行了區分,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明確劃分這兩個階段。因此,一些公司就可能通過主觀劃分這兩個階段,來決定研發支出費用化和資本化的分界點,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此外新准則中對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再局限於直線法,並且攤銷年限也不再固定,這也給一些公司利用調節無形資產的攤銷方式或攤銷年限來操縱利潤提供了途徑。
(5)政府補助。新准則規定,「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用於補償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計人當期損益」。在這里,「已發生」和「將發生」是兩個不同的時態,卻關繫到補助的確認金額及當期利潤實現程度,當前的環境之下,是否如實確認,完全依賴於企業的誠信程度,因此有些企業可能人為調節補助取得的原因以操縱當期利潤。
(6)固定資產。新准則要求公司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方法及預計凈殘值至少每年復核一次,只要與原估計有差異時,就應當調整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與凈殘值,並且調整的方法採用未來適用法,不用追溯調整。因此,公司只要找到證據證明其固定資產使用壽命與原估計有差異,就可以進行會計估計變更,對業績進行調整,從而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7)資產減值。新准則中明確規定的不允許轉回減值的資產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以及存貨,其他如應收賬款、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委託貸款等資產的減值准備仍可轉回。因此,新准則雖然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但仍給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留下了一定的空間。而且,減值准備的計提方法和比例仍可由上市公司自行選擇,公司可能為避免當年虧損,不按規定提足減值准備,留待以後年度進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以達到粉飾會計報表的目的。
(8)公允價值。新准則按照現行國際慣例將「公允價值」引入中國會計體系,但是,由於我國市場經濟不發達,公允價值的應用在很多處理上需要人為判斷,加上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難以作到真正的公允,可能一些公司會利用「公允價值」來調節操縱利潤。
d.常見的存貨舞弊手段
存貨舞弊主要有兩種情況,即虛增存貨和虛減存貨。手段如下。
(1)操縱流通環節,虛增成本。包括在采購環節虛構入庫存貨、偽造各種單據增加入庫成本等;在生產領用和費用歸集環節,錯誤的費用歸集,人為調高存貨成本等;在銷售和發出環節,隨意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人為調減發出存貨的數量、期末不按照規定進行銷售成本的結轉等。
(2)操縱存貨盤點,虛構存貨。主要有:人為操縱對進行重復盤點、隱瞞毀損存貨和盤虧損失、虛構存貨盤盈等。
(3)故意錯誤的存貨資本化。即將原本應該在當期費用化的一些費用,沒有按照規定計入當期費用而是人為的將其資本化,以達到虛增存貨資產,減少當期費用,最終達到虛增當期利潤的目的。
(4)利用存貨的特殊業務進行舞弊。企業通過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關聯方交易、濫用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變更虛假的時間性差異、虛假披露等手段操縱利潤等。
3.2加大處罰力度是當前防範化解會計舞弊風險的關鍵
針對普遍存在的責任心不強、風險意識淡薄、執業工作粗糙等問題,加強外部監管仍然是政府主管部門的重要工作。要本著負責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執業水平;同時各主管部門要真正擔負起約束責任,一旦出現有違職業道德或失職的行為,管理部門決不能姑息遷就,應加大處罰力度。
持續的信息公開披露制度有利於消除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抑制內幕交易和欺詐行為,實現管理的透明和規范。目前某些財務部門缺乏自律的情況下,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只有在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下才能保證實現。對財務部門的信息一定要進行嚴格審查,發現有虛假行為者,要依法進行嚴懲。盡早引入民事賠償制度,對提供虛假信息給單位和集體造成損失的,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並賠償。目前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加大了對財務預算、支出的監督檢查,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准確性,這將加大會計信息造假難度。
嚴格執法,加大處罰力度,是執行上述措施的可靠保證。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我國立法機關及有關管理部門先後制訂並發布了數十項相關的法規和制度,如《會計法》、《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等,盡管這些法規和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認真執行,基本能夠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更不會出現蓄意造假的現象。目前問題的關鍵是貫徹執行法規和制度的情況很差,很多單位知法犯法,陽奉陰違。因此加大相關法規和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是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於對蓄意造假者的懲罰力度不足,只傷其皮毛,不動其筋骨,致使某些單位和個人仍然敢於鋌而走險。今後對於惡意造假並產生嚴重後果者,一定要加大處罰力度,不僅要對有關負責人給以嚴厲處罰,而且要追究相關單位法律責任,警示後來者不敢重蹈覆轍。
3.3加強會計的內部控制,防範會計舞弊的源頭出現
現在單位治理結構普遍存在以下缺陷,內部控制薄弱,缺乏內部控制標准體系。我國目前尚未正式出台權威性較高的內部控制標准,對於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個公認的標准體系;內部審計機構定位不清;交叉任職情況嚴重、缺乏獨立性,領導責任淡化,無法對「關鍵人」進行有效制衡;紀檢監察審計還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等。
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關鍵措施之一是如何改變會計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環境,積極探索會計委派制或會計集中核算制度,落實會計人員的監督權,保護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同時,強化內部審計與監督,使會計舞弊行為消失在產生的源頭。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織部分,是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內部審計部門承擔著兩項任務:一是規劃、設計內部控制的具體制度、方法和程序,並負責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後的不斷整合、提升、完善、修正。二是對內控制度執行過程的監督、檢查及其有效的評價。在強調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同時,有必要強化內部審計機構建設,賦予它一定的地位,樹立其足夠的權威,保證它的獨立性,並盡一切可能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知識水準和適應現代企業內部控制的能力,使內部控制真正地落實到位。
3.4提高會計從業人員道德水平,是防範會計舞弊的根本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徵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會計是一個技術性與政策性很強的職業,由於企業的經濟活動及會計核算涉及到許多集團的利益,加上經濟業務復雜性、多變性和不確定性,以及會計方法本身的可選擇性,使會計人員在處理經濟業務時,不但需要遵循經濟法規等,還要根據自身的價值觀作出判斷,動機是行為的先導,有什麼樣的動機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會計行為是由內心信念來支配的,信念的善與惡將導致行為的是與非。會計職業道德對會計的行為動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等,引導、規勸、約束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遵循職業道德要求,從而達到規范會計行為的目的。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是廣泛宣傳會計誠信的重要性,教育會計人員以「不做假賬」為道德准則,以《會計法》為行為准則,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自律、自重、自強,上頂住壓力,下擋住誘惑,維護會計人員良好的社會形象;二是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提倡會計人員終身教育觀念,按崗施教,學習各種業務知識和財經法規制度,使其不斷提高素質,積累經驗,更新知識,提高其職業判斷技能,切實履行法定責任,堅持原則,忠於職守;三是進一步完善會計從業人員資格准入、考核、獎懲、培訓、退出等辦法,同時將會計職業道德納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范疇,納入會計日常管理工 作,推動和完善會計職業道德的規范化和法制化,使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成為一項常抓不懈的內容;四是建立和實施企業、中介機構、會計從業人員誠信檔案管理制度,每年進行年審、考評,表揚信用好的,曝光失信行為,情節嚴重的要吊銷其從業資格,並將考評結果記入個人誠信檔案,讓造假單位和個人名譽掃地,付出代價,增強單位及會計人員的誠信意識;五是切實維護會計人員的正當權益,保護和獎勵那些堅持原則、依法辦事、恪盡職守的會計人員,讓那些廉潔奉公、「不為三斗米折腰」的會計人員「頂得住、站得住」,營造抑惡揚善的良好環境,鼓勵守信守法者,懲罰失信違法者,促進會計職業道德的遵守。
會計舞弊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在未來較長時期內都會存在。治理舞弊必須從多方面入手,標本兼治才是出路。依法治理、有效監管、預防、發現、追究 (懲處)機制的建設一個也不能少;規范公司管理當局、中介機構、政府行為缺一不可。在工作和實踐中不斷地發現症結所在,不斷地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監督力度,完善監督體系,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國忠. 會計舞弊的形成機理與綜合治理.經濟論壇,2007.1.
【2】 甘 群. 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手法與治理.財會研究 ,2006.12
【3 】曹立. 論會計舞弊產生的原因及識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6.2
【4】 高銘. 會計舞弊的經濟解釋.當代審計,2007.3
【5】楊利紅. 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報表舞弊的識別.商場現代化,2009.2
【6】李毅. 試論會計信息化舞弊的防範與內部控制的建設.中國市場,2008.48
【7】張紅雲. 對會計軟體進行財務舞弊情況的調研與分析.美國 HPL公司系統實施研究.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10
【8】 程琳,胡玉可. 我國企業會計舞弊的原因探析.對政府相關部門監督不力釋解. 科技經濟市場,2008.9
【9】石俊霞.淺談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現代企業,2007.04
5. 會計舞弊的分類有哪些
舞弊的種類
企業會計舞弊主要表現為操縱利潤,調節資產,偷逃稅金三種類型。具體又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惡意造假來操縱利潤。惡意造假來操縱利潤是指會計活動中當事人(包括企業股東、經營管理者及其它相關人員),為了局部或個人利益,事前經過周密的計劃、安排,故意以欺詐、隱瞞、舞弊等手段,使會計信息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的實際經濟活動,或是通過故意製造虛假的會計事項等手段,來人為操縱營業利潤。
2、利用會計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財務會計本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來造假。隨著我國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新的經濟事項、新的經濟業務不斷涌現,在這樣一個新舊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在新舊會計制度交替之際,會計制度難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處。一些企業為了自身的小集團利益,利用現有會計制度的缺陷大做文章。
3、利用關聯方交易來造假。關聯方交易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一個頗受關注的話題。大量事實證明,非公允的關聯交易會擾亂市場秩序,嚴重影響資本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4、利用「銷售截期」來造假
利用銷售截期來調節利潤也是企業會計舞弊的常用手法之一。
5、利用虛假信息來調節資產
企業通常會通過對虛擬的並不存在的資產作虛假的資產評估來虛增資產和通過加速折舊、隱瞞債權等方法來虛減資產,從而達到人為調節企業資產的目的。
6、利用銷售截期和混淆成本等方法來偷逃稅金。由於我國實行統一的稅率,因此企業實際應交多少稅金就取決於稅基的多少,即營業收入的多少。有的企業為了達到少交或延後交納稅金的目的,故意將應計入當期的營業收入延期確認,或是將應視同銷售的部分(如在建工程領用自產產品,將自產產品用於職工福利消費、對外捐贈等)直接以成本價轉入相關科目但不作納稅調整,從而偷逃生產流通環節應交納的稅金;將本應在稅後列支的各種罰款、超過規定限額的捐助、非正常損失等混入成本費用中,以此來達到降低應稅所得額,偷逃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6. 會計案例分析中安然財務舞弊案例中舞弊手法主要有哪些
我能行——會計案例分析中安然財務舞弊案例中舞弊手法
7. 財務報告舞弊問題及審計對策有哪些
財務報告舞弊是指公司或企業,不遵循財務會計報告標准,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手段,歪曲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做出不實陳述的財務會計報告,從而誤導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財務報告舞弊一般分為兩類:
(1)人為編造財務報告數據。人為編造的財務報告,往往是根據所報送對象的要求,人為編造有利於企業本身的財務數據形成報告。這種形式手段較為低級,或虛減、虛增資產,或虛減、虛增費用,或虛減、虛增利潤等,但往往報告不平衡、賬表不相符、報告與報告之間勾稽關系不符、前後期報告數據不銜接等。
(2)利用會計方法的選擇調整財務報告的有關數據。利用會計方法的選擇形成的虛假財務報告,手段較為隱蔽,技術更為高級,往往做到了報告平衡及賬表、賬賬、賬證等相符。
一、審計中識別財務報告舞弊的方法
(一)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方法是對企業重要的財務比率(如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等)或趨勢進行分析,重點對一些變動異常的指標進行相關信息差異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簡易比較、比率分析、結構百分比和趨勢分析等,通過分析性復核,可以發現財務報告中異常的波動、進而識別財務報告的粉飾問題。
(二)關聯交易剔除法
關聯交易剔除法是指將來自關聯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予以剔除、計算各種分析指標值。其分析要點有:關注關聯交易的定價政策,分析企業是否以不等價交換的方式與關聯交易進行財務報告粉飾,是否以公允價值進行交換。在實際工作中,應當根據實質重於形式原則進行合理判斷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分析關聯方交易未結算金額分別占關聯方交易總額和未結算總金額的比例是否正常。
(三)異常利潤剔除法
將來源不穩定、不可能經常發生的非經常損益從企業利益總額中剔除,以分析和評價異常利潤是否對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過大,客觀地判斷和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潤來源的穩定性,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業,關注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占利潤總額的比重大小及其變化。當企業利用資產重組調節利潤時,所產生的利潤主要通過這些項目體現出來,此時運用異常利潤剔除法識別財務報告粉飾特別有效。
(四)現金流量分析法
現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和總體現金凈流量分別與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凈利潤進行比較分析,以判斷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凈利潤的質量。一般而言,沒有相應現金凈流量的利潤,其質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業的現金凈流量長期低於凈利潤,將意味著與已經確認為利潤相對應的資產可能屬於不能轉化為現金流量的虛擬資產,表明企業可能存在著粉飾財務報告的現象。
二、財務報告舞弊問題的審計對策
(一)分析經營風險
一般情況下,經營風險越高,客戶管理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對客戶經營風險的分析包括行業分析、戰略分析、流程分析和績效分析。如對競爭者分析形成同業分析預期,對前期數據分析形成縱向預期,對非財務數據分析形成財務預期,對一組財務數據分析形成另一組財務數據的預期。
(二)分析舞弊環境
首先,要評價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會導致管理當局權力膨脹、監督失控、缺乏透明度,給管理當局舞弊創造客觀條件。審計人員在評價公司治理結構時,應重點關注客戶是否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董事會執行董事與獨立董事的比例以及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其次,要評價內部控制。審計人員在評價內部控制時,一方面要考慮客戶內部控制的設計是否合理、適當,是否能防止、發現和糾正舞弊行為;另一方面,審計人員應採取一定的控制測試方法來測試內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的執行,並根據測試的結果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價。
(三)評價管理當局
對管理當局的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分析管理當局的壓力或動機。審計人員應密切關注管理當局是否遭受異常壓力,如盈利目標過度誇張並在這些目標基礎上設計管理當局薪酬獎勵制度、市場佔有率突然下降、公司市場形象不佳、管理當局正面臨提升的關鍵時刻等。第二,對管理人員的品行和能力進行評價。如管理人員曾經有不誠實的記錄,公司以前年度曾經有過舞弊發生,不及時改正內部控制的嚴重缺陷,管理人員過去不配合審計工作或曾經欺騙過審計人員,主管會計和財務人員離職率高,經常更換法律顧問等。
(四)確定舞弊風險
首先,考慮風險因素。審計人員根據經營風險的分析結果、舞弊環境和對管理當局的評價結果等,進行風險評估。其次,考慮異常關系或偏離預期的情況。所謂異常是指審計人員的合理預期與財務數據之間存在的差異,審計人員可利用分析性復核,尋找和發現異常,當發現異常關系或偏離預期的情況,說明存在較大的舞弊風險。
(五)編制審計計劃
根據舞弊風險的評價結果編制審計計劃,運用「自上而下」的思路,確定審計目標、審計工作時間和日程安排、審計重點和范圍,在高舞弊風險領域配備充分的審計資源。
(六)揭露舞弊後的附加程序
若舞弊行為被揭露,審計人員要繼續採用相關的附加審計調查程序,甚至要請求法律部門協助對舞弊事項予以切實調查。包括:
(1)審計人員已發現所有舞弊的處理。審計人員應以適當的方式向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告知審計過程中發現的所有舞弊行為,並將告知的結果記錄於審計工作底稿。對涉及的人員應當採取適當的方式向負責的更高管理人員報告。
(2)提供管理建議書。將舞弊者揭發出來後,審計人員還需要在後續審計中分析舞弊行為的原因,深入探討舞弊的根源,從而發現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以及客戶管理方面的弱點,向被審計單位提出建議,杜絕同類舞弊再次發生。
三、財務報告舞弊審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關注審計成本
在舞弊審計中,不能過分考慮審計成本,更不能將分析經營風險增加的成本用減少實質性測試程序來彌補。會計師事務所不能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顧公眾利益,否則就會失去存在的意義。
(二)把握保密分寸
我國行業職業道德准則要求審計人員考慮對「客戶的資料保密」,從而使客戶的利益得到根本的保證。採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審計人員對客戶的經營情況進行詳細地調查和分析,涉及到客戶商業秘密,如客戶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審計人員要注意遵守職業道德,保守客戶的商業秘密。但舞弊審計中,有些揭露出來的舞弊行為觸犯到國家的法律、法規,如貪污、盜竊、挪用資產,嚴重損害了公眾利益。因此,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審計人員不能以「保守客戶秘密」為借口,拒絕披露相關舞弊信息。
(三)注意發現舞弊的跡象
舞弊行為的最基本表現,有為了組織獲利而進行的舞弊行為和為了損害組織的利益而實施的舞弊兩種主要形式。具體表現:行賄、出售或轉讓不真實的或虛報的資產、故意做出不正當的轉讓價格等,是為了使本組織獲利而進行的舞弊;把一項可能盈利的交易轉移給一個雇員或外人,貪污、有意地隱瞞或虛報事項或數據等,屬於使本組織利益受損而進行的舞弊。但不管是哪種形式,舞弊者的直接目的都是期望個人從中獲利。審計人員在實施常規審計時,需注意發現發生上述行為的可疑跡象,及時反饋給主要的職能部門。一旦判斷有舞弊跡象,審計人員需要進行評價,以便做出是否需要採取進一步行動的決定。
(四)保持職業的警惕性
內部審計人員應時刻保持職業的警惕性,及時將舞弊跡象通知組織內的有關部門。為了避免超越審計許可權而導致的風險,內部審計人員在明確了舞弊跡象並決定採取進一步行動時,應及時將有關情況通知組織內的有關部門,如紀檢部門、安全部門等。這是實施舞弊審計必要的程序,如果不這樣做,就有可能跨越審計范圍,使審計工作凌駕於其他職能部門的工作之上,從而導致「審計越權」的風險。就內部審計程序來說,即使是以應有的職業謹慎的方式來進行,也不能保證一定能檢查出舞弊行為。
(五)保持審計的有效性
在進行舞弊行為調查時,審計員應廣泛搜集審計證據,評價組織內部涉及舞弊的可能層次和舞弊人員的范圍。與此同時,審計人員應注意與管理人員、法律顧問和其他專家協作,同時應考慮到調查范圍內犯罪人員的權利及該組織本身的信譽。一旦通過調查過程得出初步結論,審計人員必須對舞弊行為進行評價。分析舞弊產生的原因,確定審計方法,以便幫助減少未來的類似舞弊問題的發生,並從中總結經驗與教訓,提高審計的層次。明確是否應對已有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修訂與完善。並在此基礎上,擬定新的審計對策,從而更好地體現審計的附加價值。
8. 會計舞弊的原因及防範措施有哪些
一、會計舞弊的主要表現
根據我國《企業會計准則》,會計信息的特徵主要有客觀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時性、明晰性。最為關鍵的莫過於客觀性,就是要求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確鑿可以驗證。但是,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卻嚴重背離了客觀性特徵,主要表現在:
1、虛構業務。例如,有的企業為套取現金而虛構出差業務,以差旅費的名義從銀行多提現金;出納人員為侵吞現金而虛構支出等。
2、隱匿或篡改原始憑證。例如,有的企業會計人員為了多報出差費用,篡改住宿費等原始單據,或者在其他有關系的旅店開住宿發票,多報費用侵吞公款;有的企業為隱瞞收入而隱匿銷貨發票或開具「大頭小尾」的發票等。
3、與他人串通進行舞弊。例如,材料采購人員與材料核算人員、倉庫保管人員串通,在材料的采購、定價、核算方面做文章,利用出入庫方便,侵吞單位材料。
4、真賬假算。就是會計核算反映的內容是真實的經濟業務事項,但不按有關會計法規、制度、准則正確核算,這是會計造假的常見和多發現象。它主要是以調節企業盈虧為目的,人為增減當期不應增減的成本費用,如把庫存商品、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和其他應付款等作為調節盈虧的蓄水池。
5、設內外兩套賬。就是指針對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財務信息。主要指一些企業設內外兩套賬,一套是內部用的財務賬冊;一套是供外部用的賬冊。對外提供的會計報表,為達到不同的目的,又有區別。報稅務部門的是微利或虧損,以少交稅收;報銀行部門則虛增資產和利潤,打腫臉充胖子,為貸款創造方便。
二、會計舞弊產生的原因
1、會計政策滯後於會計實踐的發展。任何一套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涵蓋會計實踐中的一切業務,它們只能對會計工作提出基本的規范和原則,而且大多數只是對以往會計實踐的總結,每當許多新情況、新領域、新行業出現的時候,總是很難找到一個恰當的會計准則或制度作為會計操作的依據。也就是說,一方面法定會計政策往往滯後於會計實踐的發展,這就使得公司在處理新業務時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目標為標准隨意地進行會計處理,為滋生會計舞弊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由於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一般都是原則性的規定,在指導實際工作時,需要會計人員的專業理解和職業判斷。當會計人員存在舞弊沖動時,就會利用對會計政策的不同理解,做出貌似正確實則錯誤的會計處理,這樣的會計舞弊行為往往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2、法律監督機制不健全,執法不嚴。隨著我國《企業法》等有關法規的頒布實施,國家將許多權力下放給企業,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得到落實,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監督制約經營者的權力和行為,卻一直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常常出現有法不依或執法不嚴的現象。這一現象需要健全《會計法》等相關法規,使財務會計法規盡可能全面、配套、及時,並具有可操作性,以堵住會計舞弊的法律漏洞。
3、利益驅動也是舞弊產生的一種原因。有的企業為了通過公司上市、向銀行借貸等手段達到融通資金的目的,就有可能粉飾財務經營業績來達到相關的規定;還有的企業利用虛假的財務信息來抬高股價,通過股票交易使公司的相關利益群體獲利;也有的上市公司由於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惡化,利潤連年下滑,為了避免公司股票暫停交易或停牌的處罰,不得不提供虛假財務報表。中國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往往帶有一些政治色彩,它們的管理者為了追求榮譽與晉升往往迎合政府偏好來編制財務報表。這也是舞弊產生的一種原因。
三、會計舞弊的防範
1、嚴格執法,加大處罰力度。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我國立法機關及有關管理部門先後制定並發布了數十項相關的法規和制度,如《會計法》、《企業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制度》、《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細則》等,盡管這些法規和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認真執行,基本能夠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更不會出現蓄意造假的現象。目前,問題的關鍵是貫徹執行法規和制度的情況很差,很多單位知法犯法,陽奉陰違。因此,加大相關法規和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是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2、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嚴格執行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對於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反之,企業內控不嚴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財務收支管理混亂,使國家和單位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會計行業迫切要求各單位必須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良好、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順暢運行的基礎,是企業預防舞弊的主要手段。只要制度嚴密、健全,權力受到了必要的制約、監督,員工的行為得到了規范,企業的舞弊就會大大減少。
3、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會計人員是會計舞弊的直接製造者,雖然他們也要服從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但對於會計舞弊的產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國家和會計工作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財會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不斷更新財會人員的知識,使其能自覺抵制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以不斷提高我國會計信息的可信程度。此外,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管理也有助於減少或防止會計舞弊行為的發生,如會計管理部門可督促企業按會計法及國務院有關規定,依法建賬和做好會計基礎工作。
4、加強監督,使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配合一致。強化會計監督,有效地發揮會計監督的職能,是對當前經濟領域中出現的造假現象的有力挑戰,也是預防會計造假產生的有力措施。在會計監督中單純強調內部監督是不夠的,必須強化對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督,即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監督。社會審計監督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託,以獨立的第三者身份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法律責任。政府監督主要是指國家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督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會計監督檢查,進行宏觀調控。這樣,在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基礎上,將專業監督和群眾監督結合起來,使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配合一致,為會計人員創造良好的會計工作環境,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