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對於財務會計
❶ 如何做到會計職業道德關於誠實守信的要求
(1)愛崗敬業。要求會計人員正確認識會計職業,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戒懶、戒惰、戒拖;熱愛會計工作,敬重社會職業;安心工作,任勞任怨;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忠於職守,盡職盡責,切實對單位、對社會公眾、對國家負責。
(2)誠實守信。要求會計人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搞虛假;保守秘密,不為利益所誘惑。
(3)廉潔自律。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公私分明、不貪不佔;遵紀守法、清正廉潔,自覺抵制行業不正之風。
(4)客觀公正。要求會計人員端正態度,依法辦事,實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應有的獨立性。
(5)堅持准則。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始終堅持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
(6)提高技能。要求會計人員增強提高專業技能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勤學苦練,刻苦鑽研;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向書本學、向社會學、向實際工作學,在學中思,在思中學,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7)參與管理。要求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鑽研相關業務,全面熟悉本單位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積極參與管理。
(8)強化服務。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服務意識,擺正位置,文明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維護和提升會計職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❷ 會計人員做假帳違反了誠實守信沒
根據《會計法》: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❸ 會計誠信缺失對企業不利的影響
會計誠信缺失對企業不利的影響:(1)損害公司利益。海南民源現代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1996年報的5.71億元利潤中,5.66億為虛構,虛增了6.57億元的資本公積金。民源公司因為虛報利潤、虛增資本公積、操縱股市受到行政處罰,被證監會處以警告、沒收非法所得6651萬元,行政處罰200萬元,並被停牌。 (2)損害公司負責人、財務負責人、會計人員利益。法院判定,瓊民源原董事長兼總經理馬玉和指使所屬工作人員虛編財務會計報告而犯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罪,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3年;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會計師事務所退休幹部,海南民源現代農業發展公司聘用會計班文紹因同樣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2年。 (3)損害負責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利益。有關主管部門撤銷直接為「瓊民源」進行審計的海南中華會計師事務所,吊銷其主要負責人的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對中華會計師事務所處以警告,暫停其從事證券業務資格6個月,對該事務所在「瓊民源」財務審計報告上簽字的注冊會計師,暫停其從事證券業務資格3年。對海南大正會計師事務所罰款30萬元,暫停其從事證券相關資產評估業務資格6個月,對負有直接責任的注冊會計師,暫停其從事證券業務資格3年。
❹ 徵文"做誠實守信的會計人"
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從機制上、制度上加強建設,以法治假,規范性防範
以法治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會計法》從會計監督方面、追究造假單位負責人責任、承擔法律責任等方面,對單位負責人的違法處罰,將有效地控製造假源頭,那些膽敢造假者,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二)抓原始憑證,從源頭上防止造假
原始憑證是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時取得或填制的,用來證明經濟業務事項發生或完成情況的書面證明。在經濟業務活動中,非法取得或填制、偽造或變造原始憑證以騙取收入,依據不真實的原始憑證核算,結果導致一系列的會計信息失真。因此,治理造假,應從原始憑證這一源頭抓起,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三)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強化會計監督
內部控制體系是指各級管理部門在內部產生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基礎上,採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並進行規范化、標准化和制度化,而形成的一整套嚴密的控制體系。內部控制系統是遏止做假的重要工具,是實施自動防錯、查錯和糾錯,實現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重要手段。強化會計監督,有效地發揮會計監督的職能,是對當前經濟領域中,出現的造假現象的有力挑戰,也是防止和發現會計造假的有力措施。同時,它對健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工作秩序,提高會計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健全和完善內部會計制度
內部會計制度是指各單位根據國家會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結合本單位經營管理的特點和要求,旨在規范單位內部會計管理活動的制度、措施和辦法。它包括:內部會計管理體系、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賬務處理程序制度、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原始記錄管理制度、定額管理制度、財產清查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會計分析制度等等,加強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是完善會計管理體系的重要舉措,它能夠有效地維護會計管理制度體系的完整性和協調性,確保會計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是改善單位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策略,也為「誠信會計」搭建了強有力的基石。
(五)加強會計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第一,提高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思想道德品質。會計職業的特性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很高的道德素質。如果會計人員的道德素質得不到提高,那麼就會頂不住壓力,擋不住誘惑,從而導致造假的發生。
第二,在建立一套系統的職業道德規范的同時,特別要加大對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處理力度,以此來約束和管制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通過法律約束,促使會計人員具備強烈的責任感,在履行職責中,遵紀守法,廉潔奉公,不論遇到何種情況,不喪失原則,不圖謀私利。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三,完善會計人員從業資格制度,嚴格確定具備哪些條件才有資格從事財會工作,具備哪些條件才能擔任總會計師。
第四,健全專業資格確認制度,在堅持目前專業資格「考評」結合制度的基礎上,會計人員的誠信意識應該相應提高資格考試的入門條件,重視學歷因素在「考評」中的作用。
第五,加強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制度,提倡會計人員終身教育的觀念,切實幫助他們提高素質,積累經驗,更新知識,嚴格履行法定責任,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堅決不做假賬。
誠信,作為會計人執業之本,就要求會計人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最平凡、最普通的工作做起,樹立自己的誠信意識,樹立與社會不良風氣做斗爭的決心和信心,為「誠信會計」做出應有的貢獻。
❺ 會計誠信的含義最好300字左右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誠實是指言行一致,不弄虛作假,不欺上瞞下,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守信就是信守諾言,保守秘密。誠實必須守信,自古以來,人們就將誠實和守信作為道德的基本要求。 誠信要求會計人員在執業活動中講求信用,保守秘密,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進行真實、完整的會計核算。即根據原始憑據,按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記賬和編制會計報表。會計信息必須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這是對會計的基本要求。會計誠信是會計對社會的基本承諾,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把各項經濟活動反映出來。然而,我國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卻大量存在,其對我國市場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制約效應已經顯現。因而,有效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已成為我國會計界乃至經濟界面臨的重大課題。
❻ 會計誠信分析及提高會計誠信水平的幾點建議
1.完善法律法規建設,建立懲處機制。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定時期法律環境的具體情況。應加快會計准則的研究和推出,減少會計虛假信息的施展空間。一是完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壓縮財務報告粉飾的空間。二是加快出台新的具體的會計准則,針對我國特別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現問題的准則加以規范。三是考慮盡可能縮小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對會計政策的選擇方面的規范更加具體。可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法規建設:不斷完善會計規范體系,減少規范性會計信息失真的空間;建立民事賠償制度,加大造假成本;補充懲處條款;實行市場退出機制。
2.強化會計監督體系。會計監督體系包括內部會計監督體系、社會監督體系、政府監督體系三個層次。有效的企業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可直接使契約各方受到約束,有助於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從而防範不實會計信息的形成。具體工作包括以下幾項:建立健全各單位的內部會計監督和控制制度,使其真正發揮基礎作用;完善政府監督體系,加大對違法性失真行為的查處力度,強化剛性法律法規的「硬約束」;完善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充分發揮「經濟警察」的作用。
3.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使會計信息在質量上無技術性差錯。對全體會計從業人員進行誠信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建立一套會計職業道德評價系統,結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實現監督評價作用。良好的會計環境應包括:健全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等,其中以企業會計制度最重要,明確會計人員只能做什麼、怎樣做,重在調整職業行為;建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准則,明確會計人員應該做什麼、怎樣做更好、重在調整內心的思想;單位領導人不能利用其特殊地位干涉會計工作、施加影響使其背離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應帶頭保證會計工作的獨立性,保護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❼ 用正反兩例,說明誠實守信是會計人員的立身之本
會計誠信淺談【摘 要】會計誠信不是會計人員的個人行為,它作為企業誠信的一部分,對促進企業的發展極為重要。會計誠信的缺失,必然嚴重危害國家的經濟與管理。筆者認為我國《會計法》應增加會計誠信的條款,通過法律的權威性和威懾力來對會計誠信強制約束。
【關鍵詞】會計誠信 會計人員 會計行為
會計誠信是指會計行為的誠信,會計行為作為企業行為的一部分,不是會計人員的個人行為,會計誠信作為企業誠信的一部分,也不僅僅是會計人員的誠信。會計誠信是會計工作的本質屬性。會計誠信缺失,那無異於會計的消亡,不真實的會計信息,除了危害經濟與管理之外別無他用,而會計產生正是為了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可見會計誠信缺失不僅喪失其經濟管理的功能,還要給國家、投資者遭成損失。
一、會計誠信體系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重大意義
1.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准則。但是,伴隨「銀廣廈」事件、「藍田股份」事件的出現,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卻是不容忽視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如果會計誠信問題得不到解決,其「不和諧」因素必然會阻礙和諧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2.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是和諧社會的思想體現。和諧社會的六個內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諧相處。而會計的和諧包括會計制度的和諧,即秩序和法制的統一;會計目標的和諧,即理想和多元的統一;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的和諧,即公平和誠信的統一,合作和寬容的統一,可持續發展的統一。因此,會計誠信的體系是和諧社會思想的體現,它只有融入於整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才能得到發展。
二、會計誠信問題存在的幾個原因
1.制度不完善。制度建設的不完善以及政府的行為干預是造成誠信問題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國的主流企業仍是國有企業,即便是上市公司,也多是國有企業改制後經過證券公司包裝上市的,其中國有股數額大。在政府與市場之間、國有投資者與非國有投資者之間、與舊體制相連的企業職能與出資人利益之間,對一方利益的過度偏袒導致了制度對造假的容忍甚至縱容。
2.會計主體的人為因素。會計的主體是單位負責人,我國的國有企業或上市公司的單位負責人(或董事長)是國家幹部,是由政府層層任命的「官」,「官出數據,數據出官」現象屢見不鮮,一部分單位負責人為了個體或局部利益,直接授意、指使甚至強令會計人員改寫會計報表、虛增業績、隱瞞虧損,面對這種情況,加之由於會計人員身處員工的位置,很容易產生被撤職、調離崗位等打擊報復行為,因而無法拒絕辦理違法會計事項,從而出具虛假財務報告。
3.監管政策的不力。我國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維系了當地政府的利益,造就了「一榮俱榮,一損皆損」的局面。因此,即使制定了嚴厲的懲罰准則,即使公司已經符合受懲罰的條件,出於各方面的考慮,仍然很難予以懲處。
4.會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少數人員業務素質差?。會計道德是人的一種行為規范,它既屬於道德范疇又屬於經濟的范疇。重塑會計道德,不能只強調「經濟」的法制建設,也不能只針對「道德」強調自我約束。會計人員道德水平高低,既受家庭教育影響、也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於道德水平的提高,相反可能會降低道德水平。我國會計人員利益不確定性及不對稱性,造成一些會計人員要麼急功近利,要麼鋌而走險,嚴重失信。會計道德建設應注重獎勵和嚴懲,對守德之人,應該獎勵,對不道德的人從嚴懲罰。否則誠信缺失很難避免。三、解決會計誠信問題的幾個對策
1.加強法制和政府監管。首先,要解決會計法制的「精確制導」,也就是說,明確由什麼人啟動對會計欺騙的訴訟程序,改變「民不舉,官不糾」的局面,使違法企業浮出水面;明確規定會計真實性的具體法律標准,降低名義上的要求,鎖定少數違法企業和最惡劣的行為,解放大多數企業;明確規定企業負責人是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唯一責任人,把會計人員解脫出來,集中打擊關鍵目標;明確區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瓦解欺騙聯盟,分化打擊目標。此外,為了改進會計的法制建設,需要研究司法會計,提高立法和執法的科學性。其次,從會計的政府監管來看,需要解決監管部門無作為的法律責任問題,或者明確監管不力的責任問題。代表國家利益對企業進行監督的財政、審計、稅收等政府有關部門,必須按照法律及有關規定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及時發現不誠信的行為,並對不誠信的行為予以嚴懲,加強對會計和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檢查與處罰力度,讓那些造假者付出慘重的代價,使其違規成本遠遠超過違規收益。
2.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督機制。首先,避免經營者與會計師事務所暗箱操作、損害所有者利益。年度審計可採取政府財政部門監督的招標機制,挑選誠信好、技術高的會計師事務所,由政府財政部門委派進行審計,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者的利益。其次,改革注冊會計師協會,建立行業監督機制和約束機制。注冊會計師協會是官辦性質,會計師事務所則是自主經營的獨立法人,但脫鉤並不徹底。注冊會計師協會要實行改革:政府下放權利,變成由各會員自己選舉產生的自律性組織;人、財、物與財政脫鉤,形成行業內部的自我約束、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做好行業內部的自律監管工作,制止低價強拉客戶等不正當惡性競爭,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樹立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道德,倡導誠實守信的美德。
3.建立社會教育機制。應在社會上大力宣揚誠信,並將誠信作為一門學科列入教材,廣泛教育,讓社會每個成員都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識,真正明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取之有害」。對於社會每個成員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知識既是個人謀生的工具,也是個人為社會服務的工具。但是,要真正成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光靠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去指導,否則,知識也可能成為滋生犯罪的工具。「誠信」就是培養人的高尚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准則。個人以誠立身,就會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不貪不沾、講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約、取信於人,就能妥善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同樣,一項社會事業也只有依靠誠信,才能順利發展。
四、增加會計誠信條款,重塑會計誠信決心
筆者認為,我國《會計法》應增加會計誠信的條款,通過法律的權威性和威懾力來強制約束。將會計誠信直接寫入《會計法》,這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上的改變,而是體現了整個社會的一種基本意願和期望,表現出法律的權威性和至高無上,也表示出政府、法律制定和執行機構及公眾對杜絕會計造假、重塑會計誠信的堅定決心。
❽ 會計人員如何做到誠信
依法辦事,已含堅持准則,所以選B是正確的。
❾ 關於會計誠信
會計業是誠信行業,近年來發生的許多會計造假事件,使會計的公信力受到嚴峻的挑戰,對會計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不利的影響。因此,以誠信為本,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會計人員共築「誠信」長城,已成為當務之急。
「誠信」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商界自古以來就有「以誠立業、以信取人」的傳統。所謂「信」即「人」從「言」也。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所言成真即是「誠」,「真實不欺」即為「誠」。在集孔子思想精華的《論語》一書中,「誠信」占著基礎的地位。孔子說的「一日三省」中有「兩省」即「誠信」:「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唐代魏徵把誠信說成是「國之大綱」,足見「誠信」一詞的使用,已經不再基於「誠」超越層面的本體論意義,而是從規范層面取其「誠實守信」的基本意義。但是,細細推敲,「誠」與「信」的規范意義仍然有著不同的含義。「誠」更多地是指「內心」,而「信」則更多地指「外信」;「誠」更多地是對行為主體的單向要求,而「信」則更多地是對社會群體提出的雙向或多向要求;「誠」是對經濟主體的道德描述,而「信」則是對經濟主體的行為描述。「信」字,又是由「人」與「言」部組成,暗含言與行分離的可能性。會計誠信,則具有信任和真實的雙重涵義,前者是指一種特定的誠實,強調守約重諾;後者即提供真實會計信息,如實反映生產經營活動和企業的財務狀況。由於誠信是基於主觀的傾向和願望之上的,沒有足夠的客觀根據,授信者與受信者之間存在著某種不對稱性。因此,誠信是一個主體主動、積極的行為傾向,而不是被動、消極的行為。
會計工作擔負著向社會提供真實會計信息、如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結果的一種責任。會計誠信作為企業委託———代理關系的重要一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會計做到誠信,才構成企業之間互相信任的基礎。誠信是一切信用形式的共同基礎,也是人類社會成為有秩序的共同體的基礎。經濟學家阿羅認為,誠信是經濟交換的有效潤滑劑,世界上很多落後的經濟可以通過缺少相互信任來解釋;赫希則認為,誠信是許多經濟交易所必須的公共品德;社會學家也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解釋誠信,社會學家科曼認為,誠信是致力於在風險中追求最大化功利的有目的的行為;對誠信研究產生深遠影響的齊美爾說:「誠信是社會中最重要的綜合力量之一,沒有人們相互間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會本身將瓦解,幾乎沒有一種關系是完全建立在對人的確切了解之上的。」企業的誠信是建立在對具體的企業和企業所提供的種種信息的基礎之上的,被別的企業信任是企業聲譽的表現,代表了其他企業對本企業過去行為與人格的肯定。誠信不只是一種心理現象,也不只是一種商業活動,它的本質是「制度」的反映和體現,良好的誠信是以健全的制度為保障的,同時,誠信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和具體體現。
二、我國目前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原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的職業道德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規范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規范尚未形成,出現了一些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問題。如銀廣夏事件、鄭百文事件等,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本文認為,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市場體系不健全
目前,誠信不足、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第一原因是市場體系不健全、市場透明度低導致誠信激勵機制不足。我國目前市場信息披露機制很不健全,市場信息傳導機制不暢,導致信息缺乏、市場信息傳播速度緩慢,市場主體各自擁有的信息不對稱,致使好的商譽難以得到廣泛而迅速的傳播,失信者不能及時地被曝光和發現,並得到應有的懲罰。現階段我國市場的特點決定了市場本身不具備誠信保證機制,沒有能力對違規交易者給予足夠的懲罰,並使市場主體自發形成誠信約束機制和道德規范。社會化誠信機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誠信監督機制。例如,我國還沒有建立起與我國國情和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企業誠信系統和覆蓋全國、技術先進、管理嚴格、登記法人信用信息的銀行信貸登記咨詢制度,社會化的信用機構還很不發達,缺乏作為發達市場經濟中信用體系基礎的信用記錄,無法根據信用記錄來評判個人與企業履約能力,難以實施對信用活動的有效監管。市場體系的不完善導致的市場獎懲機制的不完備,直接造成誠信保證機制的缺乏,實際是對守信者積極性的打擊和對失信者失信行為的放縱,從而使市場主體缺乏遵守和履行誠信的內在激勵。
2.信用制度不健全
誠信不單是一種契約,更是制度的反映和體現,誠信制度的不完善是導致信用關系危機的深層次原因。一個有序的信用體系是建立在一個有效市場經濟制度基礎之上的。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全確立起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的市場制度;金融制度、財稅制度、投融資制度還很不完善,使信用活動缺乏制度約束,其中最根本的是有效的產權制度。有效產權制度主要是指產權得到明確界定和有力保護並可以自主轉讓。產權明晰是達成一切交易的必要條件,也是形成正常信用關系不可或缺的條件。產權界定不清,將使行為主體無法對自己的行為結果進行准確的預見,增加交易費用與信用活動的不確定性,造成社會福利大幅度下降;財產權利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就會造成行為主體缺乏遵守信用的內在動力,產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從而破壞市場經濟秩序。
目前,我國企業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個人信用體系幾乎還是空白,社會上假冒偽劣商品泛濫、虛假廣告遍地、偷稅漏稅現象嚴重。導致這種整個社會信用狀況不良的原因在於:一方面,由於制度規范不成熟,對失信者的處罰不重,使失信者難以懸崖勒馬和自律;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相應的信用評級制度,信用好的企業或個人與信用差的企業或個人在社會中得不到區分,因而守信者也未必能獲得守信的好處。就我國目前實際情況而言,失信成本仍小於失信的收益,即失信有利可圖,這使得作為「經濟人」的企業或個人自然會有一種失信傾向。
3.會計人員身份不獨立
每個行業都有相應的職業道德規范,會計行業也不例外,每名會計人員在接受專業知識訓練的同時,也都接受過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從總體上說,會計人員本身都是願意遵守職業道德,不願意做假賬或做出不誠信行為的。但從現實中一些事件分析,會計人員卻往往都不是自主地處理各項業務,也就是說,會計人員身份不獨立。依照《會計法》的規定,我國會計人員實際上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要維護企業的利益,又要代表國家、投資者監督企業的財務收支。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是完成不了其雙重職能的。因為會計人員置身於企業,他們自己能否在一個企業工作下去,除自身因素外,主要取決於這個企業的負責人。會計人員的工資、獎金、福利及在職消費等,都要由公司經理等負責人決定,會計人員的任用、調動、撤職或免職等重大人事問題也掌握在這些人手中。在這種情形下,會計人員的工作只能是對企業負責,對經理負責,按企業負責人的旨意要求進行會計核算。所以,只要公司負責人想做假賬,對會計人員來說,除非不怕受到處分乃至被開除等的威脅,否則,他們是難以抵制和違抗領導的意志的。
4.執法不嚴,處罰力度不大,缺乏威懾力,導致會計職業道德失范行為的產生
首先,目前我國經濟立法滯後。現有法律雖然對部分不誠信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但還不能涵蓋全部不誠信或者道德失范的行為,使信用活動缺乏法律支撐,道德失范者逃之夭夭。其次,法律監督機制的不健全,在執法過程中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現象。監督組織不完善,監督內容不完備,致使法律監督力度不夠,不能對企業形成有效監督機制。權利缺乏有效的法制監督,行政權利干預執法,致使腐敗現象屢禁不止,嚴重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和社會經濟秩序。法律體系的不完備導致了企業與執法部門之間、企業與銀行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非對稱信用關系的存在,其惡果是違約者未必受損,履約者未必受益。
三、以誠信為本,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措施
1.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教育,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勝任能力
市場經濟要求以誠信為宗旨構建職業道德秩序,使職業道德能為增進社會整體利益服務,能有利於理性、自律的利益主體的求利活動,而不是簡單地限制,更不是禁錮。因此,在我國當前經濟由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必須大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教育,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重塑誠信理念和契約機制,建立保證企業良性運行的道德約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嚴格自律,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公認會計准則的要求,符合職業道德的要求。加強誠信觀念的培育,樹立良好的誠信、道德觀,認識誠信和職業道德是生存與發展之本的觀念,並使其轉化為工作實踐上的自覺行動。
2.完善行業會計機構的組織形式和內部運行機制,構建行業發展的微觀基礎
會計工作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會計機構的組織形式和內部運行機制,才能構建企業發展的微觀基礎。「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只有會計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會計誠信的建立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建立,才能在經濟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培育行業誠信文化,積極營造有利於行業誠信建設的社會氛圍
市場經濟本質上也是誠信經濟,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需要以全社會的誠信作保障。因此,大力培育會計的誠信文化,積極營造有利於行業誠信建設的社會氛圍,是當前會計業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筆者認為,在這一工作中,會計學會應該開展一些有利於培育會計行業誠信的活動,表彰先進分子,組織進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情況的考核檢查,對會計人員的道德行為進行考核評分,並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注冊登記和年檢與會計職業道德檢查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營造一個人人遵守職業道德的好風氣,也才能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