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與金融相關的論文
㈠ 會計專業金融方向論文題目
哇哇,你那麼信任大家啊?!我個人覺得最近有會計准則的修改,你可以在上面找一下思路。或者最近有滬港通,很熱的題目,你可以參考一下,金融改革背景下的會計核算與監管的創新等。純屬個人簡介,參考而已,不必在意。
1. 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實證研究
2.融資約束與會計欺詐
3. 論我國的融資租賃
4. 上市公司再融資問題研究
5. 上市公司並購融資問題研究
6. 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及其對策分析
7. 小微企業融資機制研究
8. 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研究
9. 電子商務與中小企業融資
10. 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
㈢ 有沒有一個能把會計和金融結合起來的畢業論文課題
是包括用數據實測的內容
㈣ 關於 金融衍生工具與會計或者財務方面相結合的論文
關注一下本輪經濟危機,本輪的經濟危機的原因之一就是華爾街一味最求金融創新,導致大量金融衍生工具泛濫,加之政府對這方面沒有經驗,監管缺失,才導致的今天的全球危機
㈤ 要寫一篇關於財務的金融方向的論文,但不知道寫哪方面才算,因為是金融專業的但工作崗位是財務方向,求助
你的財務金融方向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老師有沒有和你說論文往哪個方向寫比較好?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學校的格式要求、寫作規范要注意,否則很可能發回來重新改,你要還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可以問我,希望你能夠順利畢業,邁向新的人生。
第一章 選題
一、選題的原則
(一)有價值(有品位,內行)
(二)有可行性(或操作性,大小適中,難易恰當)
(三)有濃厚興趣(興趣是動力,必須是自己喜歡的。)
《論語·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如果你什麼都不喜歡,那就更好辦:讓輔導老師給你一個題目就行。
(四)專業對口(專業專長)
二、 選題的 方法
(一)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填補空白的課題
(三)有爭議的課題
(四)有矛盾的課題
(五)可綜述的課題
第二章 搜集資料
學術研究往往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因此,搜集相關文獻信息,非常重要。要求能快 速、准確地搜集到所需的資料信息。
一、直接材料的搜集
第 一手材料
二、間接材料的搜集
從文獻及網路查取的材料
(二手材料一定要注意核對。)
圖書、期刊,紙本索引及網路檢索GOOGL、網路網等,關鍵詞檢索。
三、材料的分析
讓材料自然分類,類聚法。
第三章 寫提綱
提綱盡可能詳盡,條理清晰,條塊分明。
(鑲玻璃法: 把內容分成幾塊,一塊塊往上填內容就行了。)
一般分為序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論證的形式,縱深式(遞進式),平列式,綜合式。
第四章 寫論文
一、格式及要求:前置部分及主體部分
前置部分:標題、署名、指導教師、目錄、摘要、關鍵詞
(一)標題:對論文重點的直接呈現。准確得體,通俗易懂,簡短精練(不能 簡短,可加副標題),符合規范。
(二)署名,在題下。
(三)指導教師:xxx
(四)摘要(可復制文中關鍵句子,稍作修 飾、連綴即可)
(五)關鍵 詞,一般3—5個即可,以重要程度為序。
(六)目錄
主體部分:
前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致謝
(一)前言(引言,序論,導言,緒言)
(二)正文(本論,主體)
(三)結論
(四)注釋
(五)參考文獻
(文獻名,作者,出版社,版次)
二、具體方法與規 范
(一)寫作的順序
1按照提綱自首至尾
2先寫思考成熟的部分,最後焊接起來。(若不知從何寫起,就這樣寫)
寫此不管彼,只求一意法。
(二)引用材料的方法
1直接引用法
引證。推論,尊重,顯示自己並非標新立異,不乏同道。(拉贊助)
2先斬後奏法
先概述觀點,然後指出某人某文已詳言之(加註參見)
3映帶法
崇山峻嶺,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研究韓愈,不妨提及東坡;研究明清詩,也可上溯到漢魏。
4戒剽竊。學會運用,而不是照抄。
(三)論文的整體要求
准確,概括、簡練,嚴謹客觀,平實,文采。
不可以孤立的看問題,要注意上下影響。
(四)段落、標點規范
(五)語體的要求
要簡約典雅。
第五章 修改、定稿
文不厭改,要改得死去活來。
一、自己反復閱讀, (1)改正錯誤的字、詞、句(筆下誤)。(2)邏輯錯誤
(3)修正完善觀點(4)論據錯誤(5)調整結構布局(完美,圓滿,面團原理,增刪 材料)(6)修飾詞句。
面團原理:你如果原打算寫五個部分,最後只寫成三個部分;那你就說你本來就打算寫三個部分,現在如期完成了,很「圓滿」。因為沒有人知道你的原計劃,也 沒有人想知道,所以沒必要告訴他人。
二、他人審校(吸收他人意見;自己的錯誤往往看不出)。
互相審閱,互相挑毛病。
第六章 答辯
虛心點就行。自己寫的,也不用心虛。
㈥ 金融會計專業的畢業論文
從管理會計的特性看管理會計應用 內容摘要:管理會計在中國沒有得到普遍應用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眾多的學者專家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對該問題的探討,但大都缺乏對管理會計應用的本質探求。作者認為,管理會計的特性本身限制了管理會計的應用,正確認識管理會計是研究管理會計應用問題的基點和起點。 關鍵詞:管理會計特性 應用 企業化(個性化)特徵 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運用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伴隨著管理會計理論開始的,有不少的企業運用了責任會計,但大部分企業會計人員是缺乏管理會計的基本觀念,更談不上應用這些方法去參與經營管理。1997年,《會計研究》的專題調查報告較為全面地介紹、分析了我國管理會計的現狀及問題,結論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會計在中國仍然沒有得到普遍應用。為此,眾多的學者專家撰文研究我國管理會計應用問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者認為,在研究管理會計應用問題上,還有一點應特別注意,那就是管理會計本身的特性問題,這是研究管理會計應用問題的根本所在,也是研究的基點和起點。。一、 管理會計的特性釋義 1、從學科特性來看,現代管理會計是一門以現代管理科學為基礎的新興的綜合性交叉科學。(注意:不是以會計學為基礎) 2、從工作特性來看,現代管理會計是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是決策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完整的管理系統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決策系統(配決策人員),二是決策支持系統(配參謀人員),三是執行與控制系統(配執行人員)。會計人員屬於決策支持系統的參謀人員。 除此兩個被基本認可的特性外,管理會計還有一個特性: 3、從管理會計的應用來看,管理會計具有企業化(個性化)和行為化特徵。正是這一特性極大地影響著管理會計的應用,不僅在我國,在西方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二、管理會計的個性化特性對其應用的影響剖析 1、管理會計的個性化特性 管理會計側重於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服務,這一職能的發揮對企業組織的結構或體制以及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具有依附性。與具有社會化特徵的財務會計不同,管理會計具有企業化(個性化)和行為化特徵,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的應用充滿個性化色彩,它是理性、非理性的統一。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現了理性層面,而這些理論與方法的具體應用則體現了非理性層面。管理會計的「相關信息適時地提供給相關的人」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其非理性的層面。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的有效應用涉及人的因素。由於引入了「人」的因素,就涉及人的價值取向與行為動機,這樣,管理會計的應用也就面臨管理人員的形象思維與管理情景兩個問題。這就使得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本身的邏輯思維受阻,從而導致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難以像財務會計那樣易於直接應用於企業。 現代企業面臨復雜而變化的內外部環境,管理會計理論難以完全告訴企業管理人員如何應用它,應用的智慧在管理會計理論之外,這是一種感悟與體驗。它涉及管理人員面對企業經營環境的職業判斷問題。美國企業家包羅蓋蒂在《我的經營心得》一書寫道:「感覺、直覺、意願和下決心的能力,這些都是超一流的老闆的特徵,它不具學術性,不是從曲線上推導出來,也不是從迷惘的市場研究或電腦中找得出的」。 2、與財務會計相比,管理會計應用不具有強制性 從總體上看,財務會計可以直接應用於企業實踐,也許受到這種現實的影響,人們期望管理會計也能像財務會計那樣直接應用於企業實踐。然而管理會計的特性決定了管理會計不會像財務會計那樣。於是,期望落差影響人們對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的認識和判斷。眾多調查表明: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不普遍。但管理會計本身是一種思維和理念,要單獨說企業在哪個方面具體的應用了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是很難的。有些企業實際上已經應用了管理會計,但是,確實在無意中,又沒有加以總結,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調查結果。 我們應該看到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不同,它不具有強制性,其應用與否以及應用程度如何完全取決於各個企業的內在意願和要求。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外部政策驅動是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重要特徵。與此相適應,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管理會計側重於企業內部,沒有明顯的市場特徵,主要是責任會計。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競爭的外部壓力轉化為企業的內部動力是管理會計產生、發展和備受重視的源泉。這樣進入90年代後,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有所突破,邯鄲鋼鐵集團公司實行的「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可謂企業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的典範。 3、企業個體對管理會計的有效需求不足限制了它的應用 我們知道,現代公司制度、金融市場與會計之間存在著共生互動性。因此,管理會計的應用依賴於我國企業管理體制的轉變,依賴於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依賴於市場經濟秩序的完善,也依賴於市場壓力對企業的推動。這是我國企業重視並自覺應用管理會計的前提條件。而目前來看,我國尚不具備管理會計普遍應用的市場環境和企業制度,那麼,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問題並不是管理會計本身的問題,而是市場外部環境、企業管理機制的問題。這樣,管理會計的應用必然因環境不同而不同,因企業管理人的理念不同而不同,也就不可能像財務會計那樣「應用廣泛」。因此,理解管理會計的特性是認識管理會計在企業有效應用的基本立足點。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向縱深放線延伸、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管理會計將大有作為,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企業應該充分認識管理會計的特性,轉變觀念,結合企業具體管理情景,積極探索管理會計理論方法與我國企業的應用途徑,並創造性地加以應用。管理會計的運用,並不囿於形式,只要與企業內外環境相適應,和經營管理機制相配合,管理會計就能夠在企業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余緒纓:管理會計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胡玉明:面向21世紀的中國管理會計發展趨勢,對外經貿財會,1999.1 3.李穎琦:管理會計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立信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3 4.陳永華等:關於管理會計應用狀況的幾點思考,經濟師,2004.11 對我國綠色會計的探討 一,綠色會計研究綜述及選題理由 在當代經濟生活中,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往往過度開發和污染自然資源,致使環境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特別是本世紀70年代早期,人們一直把發展經濟,發展生產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的基礎上,隨著人口的劇增,需求的增加,更進一步加劇了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從而使能源緊張,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這不僅動搖了有關國家發展經濟的自然物質基礎,制約了經濟發展,而且使人類與自然,生態與經濟出現了緊張局面.最近一個時期以來,隨著全球性環境保護熱潮的掀起,許多國家的會計界也積極投身於環保運動和綠色革命的進程,深入探討會計如何參與環境保護,如何促進環境與經濟之間的深層融合與發展,並直接導致了綠色會計這一現代會計新型分支的創立與發展. 綠色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聯系,確認,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開發和利用的成本與費用,分析環境績效以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從90年代起,在西方的會計理論界,有越來越多的會計專家把環境問題與會計理論結合起來研究,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綠色會計理論.其中英國鄧迪大學的格瑞·威爾士大學的霍金森,加拿大審計署的羅賓斯坦等人最具代表性.其核心是用會計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目的在於改善整個社會的環境與資源問題. 雖然,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都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加強對環境及環境信息披露的規范,由此衍生出的綠色會計.但是,綠色會計目前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並沒有形成統一可行的綠色會計核算體系.為了校正這一缺陷,世界銀行在1997年推出了"綠色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用以衡量各國扣除了自然資產(包括環境)損失之後的真實國民財富.聯合國《綜合環境與經濟核算體系—2003》也要求把:作為最終費用的政府和住戶支出的環境保護費用;環境對於健康和人力資本的影響;居民消費活動引起的環境費用支出;廢棄的商品造成環境的破壞;由於其他國家的生產活動造成對本國環境的影響等五類有關環境費用納入會計費用核算范圍,並從國民生產總值中予以扣除.從而使綠色會計初步具有了較強的可行性. 我國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沒有充分考慮自然資源耗減和環境質量退化的成本,因此,它無法真正反映國民經濟發展成果和國民福利狀況.我國的統計界,會計界也參與了建立綠色會計的研究中來.總的來說,中國在綠色會計的理論研究,實踐推行上都比較落後,雖然有人提出了綠色GDP考核.但是,由於缺乏可行性實施方案,又缺乏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動,在集權制色彩十分明顯的傳統文化氛圍中,企業綠色會計仍然只停留在少數專業人員的研究中.少數區域政府雖然推行GDP考核,仍然未能到達實用效果.而在實踐中,綠色會計信息的需求與供給存在著較突出的矛盾. 本人選擇綠色會計為研究論題,就是為了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結合我國經濟建設實踐,以我國綠色會計的推行為實證,認真研究綠色會計的相關問題,抓住我國對綠色會計說多做少的事實,多角度,深層次分析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促進綠色會計在我國推廣的對策.總之,本課題是有重大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的. 二,論文撰寫階段劃分 本人將論文撰寫劃分為三個階段: 1
㈦ 誰知道寫財務和金融方面的論文格式
財務金融論文寫作的內容和標准格式
⑴ 題名.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語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應避免使用的不常見的省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元,代號和公式,字數一般不宜超過20個題名用語.
⑵ 作者姓名和單位,兩人以上,一般按貢獻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責自負;②記錄成果;③便於檢索
⑶ 摘要:是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中文摘要一般不會超過300字,不閱讀全文,即可從中獲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實詞.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內容,使用方法;③總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見解,闡明最終結論.重點是結果和結論.
⑷ 關鍵詞.是從論文中選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般3-7個,有專用《主題詞表》.
⑸ 引言.回來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圍,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識布局,理論基礎和分析,研究設想,研究方法,預期結果和意義.
⑹ 正文
⑺ 結論:是指全文最終的,總體的結論,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結的簡單重復.要求准確,完整,明晰,精練.
⑻ 致謝:是對論文寫作有過幫助的人表示謝意,要求態度誠懇,文字簡潔.
⑼ 參考文獻表(注釋),文中直接引用過的各種參考文獻,均應開列,格式包括作者,題目和出版事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頁碼)連續出版物依次註明出版物名稱,出版日期和期數,起止頁碼.
⑽ 附錄:在論文中註明附後的文字圖表等.
㈧ 財會,金融方面的畢業論文
到論文網上找一下便可以交差了
㈨ 請幫忙找一篇金融會計相關4000字左右的論文,感激不盡.
從代理成本看健全會計制度的作用
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產生和發展,企業規模逐漸擴大,經營一個企業對專業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經營者所需要投入的精力也越來越多。初始的投資者將以更多的精力用來吸引新的投資者加盟本企業,將以更多的時間用在有關企業發展、壯大的戰略思考上。此時,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所有者,將會選擇聘請外部經理管理企業,而將自己從繁瑣的日常經營中脫身出來。這種社會分工從總體上來說有利於效率的提高,並在一種良好的機制配合下,實現所有者和經營者雙贏的結果。但這種分工即兩權分離必然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就是代理成本的出現。
一、企業融資方式演變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代理成本問題
1.兩權分離以後產生的代理成本問題
代理成本的產生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之後,所有者即股東希望經理層按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盡力經營管理企業。但由於經理層本身不是股東,或持有股份比例小,往往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從事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比如通過在職消費獲取除工資報酬外的額外收益,從而造成所有者利益受損。
Jesen和Meckling將代理關系定義為一種契約關系,在這種契約下,委託人(Principal)將某些決策權委託給代理人(Agent),代理人以委託人的名義從事各種活動。如果委託代理關系中的雙方都追求效用最大化,那麼代理人就不可能完全按照委託人的利益行事。因此,委託人必須設計出一種合適的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以限制代理人偏離委託人的行為,這就產生了監督成本問題。在有些情況下,委託人要求代理人支付一定的保證費用以保證後者不從事對自己不利的行為,或者規定一旦代理人採取此種行為,必須向委託人作出賠償。但不管怎樣,委託代理關系總會產生監督成本(Monitoring Costs)和保證成本(Bonding Costs)。我們將委託人福利的部分喪失也看作代理成本的一部分,稱之為「剩餘損失」(Resial Loss)。通俗而言,代理成本就是所有者自己經營企業所能達到的收益和所有者僱傭經理層經營自己的企業所能達到的收益之間的差額。代理成本往往還包括所有者為了監督或額外激勵經理層努力工作所花費的成本。前面提到的設計一個良好的機制,實際上就是盡量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所有者和經理層之間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經理層在第一線從事經營活動,掌握著企業貨幣資金的流入流出,在一定的授權范圍內負責企業內部資源的配置,控制著企業各項費用的支出。經理層處於相對的信息優勢,而所有者則處於信息劣勢。經理層利用信息優勢完全有可能為自己謀取額外利益。代理成本之所以出現還有一個內在原因是經理層並不持有企業股份,這會造成兩種後果:一是經理層辛勤工作並取得了相當卓著的業績,但由此產生的企業利潤完全歸企業股東所有,而經理層只能得到約定的報酬。這種付出和得到的不平衡很容易導致經理層放棄積極經營企業的努力。二是經理層「在職消費」帶來的效用完全由經理層享有,但支付「在職消費」所需的高額成本則完全由企業股東承擔。這種得到和付出的不平衡極易導致經理層侵蝕企業利益,為自己謀取福利而不承擔任何成本。
2.現代企業規模的擴大增加了對外部債權融資的需求:逆向選擇和代理成本
隨著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完全靠初始股東一人的投資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競爭的需要。此時,初始股東有三種選擇可以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一是實施增資擴股策略,以吸引更多的外部股東(往往是中小股東)加入本企業,此時初始股東一般變成了內部股東或控股股東;二是向商業銀行或發行債券籌措長期債務資金;三是擴股和借貸並行。無論採用哪一種方式,這些外部融資的出現必然會帶來與前述類似的委託——代理關系和代理成本的出現。
當商業銀行將資金貸款給企業之後,希望企業努力經營以保證本金的安全性和利息回收的可靠性。但企業往往從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傾向於將銀行借貸資金用於較高風險的項目,高風險意味著可能的高回報,當出現虧損甚至破產時,銀行和企業所有者共同承擔損失。因此,作為債權人的商業銀行與作為債務人的企業之間存在著委託——代理關系,債務人處於信息優勢,而債權人處於信息劣勢。
銀行作為理性預期者很清楚知道企業不一定會完全按銀行的初衷實施項目,企業實施項目的目的在於股東財富最大化,而這有可能會損害銀行的利益。銀行對這種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可能後果也是十分清楚的,為了減少自己的風險,銀行能做的就是提高貸款的利率以補償可能面臨的損失。但這顯然對風險較小的項目來說極不公平。商業銀行這種無可奈何的做法只能使得許多企業放棄對風險較小但收益穩定的項目進行投資,最終放在銀行面前的項目大都是高風險項目,銀行提高利率的策略將完全歸於失敗。銀行提高利率是為了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降低自己的風險,但結果卻是造成了風險的集中。這是一種典型的信息不對稱情況形成的「逆向選擇」問題,對於銀行和企業來說都是不利的。銀行提高利率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債務融資成本的提高,企業市場價值的下降,下降的價值量就是債務融資引起的代理成本。如果能夠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銀行和企業可以很明顯減少信息不對稱從而減低代理成本。
3.外部股權融資的引入——外部股東與內部股東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
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必然面臨著增資擴股,此時將有相當一批外部股東出資加盟。在股份制改造完成以後,股東大會將成為公司最高權力機構。董事會經股東大會選舉產生,對公司重大事項作出決策。由於外部股東持股比例較小,就個別而言,他們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中並沒有發言權和決策權,最多隻是參與決策。外部股東要想在公司重大事項中具有影響力,必須聯合起來共同投票,但要做到這一點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大多數外部股東從而放棄了這種最基本的參與決策權,而在事實上將所有的投票權委託給了內部股東,從而形成內部股東代理外部股東作決策的另一種委託代理關系。委託—代理關系的存在肯定會帶來一定的代理成本。這種代理成本往往表現在內部股東侵蝕外部股東的利益,而外部股東在委託之後不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4.對資產負債表的解讀:股東、債權人、經理層的相互博弈關系
我們可以借用委託代理理論來分析會計基本報表——資產負債表,從而分析債權人與股東、外部股東與內部股東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資產負債表的左右兩邊實際上非常清晰地反映了企業中各方當事人的委託代理關系,這種委託代理關系實質上也是一種博弈關系。如負債欄表示了債權人和企業(具體由股東和董事會來代表)之間的競爭合作關系,所有者權益欄反映了外部股東和內部股東之間的博弈關系,資產欄揭示的是債權、股權投資者與經理層之間的博弈關系。這三種博弈關系都是通過契約形式表現出來的。
在投資者和經理層的博弈關系中,投資者希望得到相關的、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以評價企業的經營風險和回報,並以此決定經理層的報酬或懲罰;而經理層則不希望披露所有的信息以便操縱賬面利潤並獲得較高的報酬,在完不成利潤指標可能得不到約定報酬時則充分利用經理職位進行大規模「在職消費」。投資者在意識到經理層可能歪曲、操縱財務報表,因此在投資決策以及決定經理層的報酬和懲罰時將充分考慮這種可能性;經理層在粉飾會計報表、過度在職消費也將充分考慮到投資者可能採取的對策。這種相互猜忌、博弈可能造成一種最差的結果。
防止這種最差結果出現的方法有三種:(1)達成契約,明確彼此的權利義務關系;(2)對虛假會計信息提供者進行嚴懲;(3)博弈多次進行,以確立市場參與者的信用。博弈論的引入對會計制度、會計准則的完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會計立法中應當特別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堅決消除虛假會計信息,尤其是要明確對歪曲信息提供者進行嚴懲。在此基礎上,企業才有可能獲得外部融資,達到組合的雙贏局面。
二、健全會計制度在降低代理成本、完善公司治理、吸引外部融資中的重要意義
1.規范的會計制度有利於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滿足立法對企業的基本要求,有助於建立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信任關系。
(1)建立規范的財務會計制度是《公司法》的基本要求。
1993年12月29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在第六章中單列《公司財務、會計》一章,規定公司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本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
(2)《會計法》是指導我國會計工作的基本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是我國會計工作的基本法規,1999年10月最新修訂並於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會計法》總則中明確規定製定該法的目的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計事務。
(3)《企業會計准則》是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規范。
會計准則體系由基本准則和具體准則兩個層次組成,1993年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就是基本准則。它規定了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則、會計要素以及會計報表編報的一般要求。具體准則是根據基本准則的要求,就會計核算業務作出的具體規定。從1997年5月至今,財政部已陸續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9項。
2.建立規范的財務會計制度有利於所有者監督經理層的工作並降低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可以通過一定的機制降低,但不能完全消除。而建立規范的財務會計制度無疑是從監督角度設定的一種有效機制。財務會計制度通過一定的會計假設,運用統一的會計核算方法,對企業的經營成果進行客觀的反映,反映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進行監督。經理層是否盡力工作、是否存在過度的在職消費等都有可能通過會計報表清晰的反映出來。這里要引入「有效證券市場」的理論。
(1)會計信息可以通過有效證券市場反映到股票價格上,股票價格的波動為所有者監督經理層的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參考依據。
有效證券市場理論認為由投資者相互作用決定的證券價格准確反映了眾多投資者的共同認識和信息處理能力。准確定義的「有效證券市場」是指在該市場交易的證券的價格在任何時候都適當反映了關於這一證券的所有已公開的信息。證券市場有效性理論對財務會計有重要意義。第一,這一理論直接引出了會計上的財務信息充分披露(Full Disclosure)概念,強調的是披露的實際內容而非形式,披露的方式可以是會計報表本身,也可以是附註等。第二,由於證券市場上必然存在著信息不對稱,會計的產生尤為重要,這可以保證證券市場的有效性。
企業的所有者可以通過兩條渠道監督經理層的業績,一是通過財務會計報表本身;二是在有效市場存在下,證券市場上的股票價格實際上反映了人們對企業的各種看法,社會公眾對股票價格的判斷主要來自於披露的財務會計信息。因此財務會計制度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將企業的內部信息傳遞給社會公眾的重要機制,企業所有者或內部股東完全可以根據股票的市場表現來評判經理層的經營業績、領導能力、創新意識等。
(2)經理層的「盈餘管理」策略將使會計信息失真,從而給所有者監督經理層的工作帶來困難。
問題或困難在於企業所有者利用會計報表監督經理層並以此為依據對經理層進行獎懲,但編制會計報表的恰恰是經理層僱傭的財務人員。經理層完全有可能指使財務人員操縱會計報表,而事實上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世界,經理層進行的所謂「盈餘管理」(Earning Management)層出不窮,人們對此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如經理層在企業經營不善時為了體現一定的「業績」從而獲取約定的年薪,往往會採用變更會計政策,如不提或少提壞賬准備,改變存貨的計價方法等虛增利潤;在經營業績非常好的情形下,經理層為了避免董事會在討論制定下一年度經理報酬計劃時提高業績標准,常常採用變更會計政策「隱藏」當年利潤等做法。中國證券報網路版2000年12月25日報道:暫停上市的PT網點,2000年中期沖回長期投資減值准備10138.88萬元,而上一年同期提取的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則為11220.47萬元。這樣一下子就用沖回的長期投資減值准備扣減損失9120.97萬元後,形成1011.77萬元的投資收益。這種「盈餘管理」使得企業所有者很難完全根據經理層編制的財務會計報表評價他們的工作。
(3)建立內部控制、外部審計和政府監督三個層面的會計監督體系,縮少經理層的利潤操縱空間,降低所有者的代理成本。
考慮到這個困難,企業所有者往往希望政府或有關社會組織制定嚴格的財務會計准則,盡可能規范會計核算方法,減少經理層操縱會計報表和賬面利潤的空間。財政部去年年底就對股份有限公司實施「計提四項准備」中存在的疑問,作出了會計處理的補充規定。補充規定指出,不得計提秘密准備;如有確鑿證據表明公司在1999年度實施「計提四項准備」時,不恰當地運用了謹慎性原則計提秘密准備的,對於多計提的損失准備,應當原渠道沖回。
同時,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每年都要公布年報,年報中的會計報表都要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嚴格審核,這無疑對經理層構成了強有力的約束和監督。董事會甚至還應該建立嚴格的內部審計制度,引入外部中介機構對經理層的某些經營行為進行審計。
從以上分析出發,董事會應該歡迎而不是反對財政部、證監會等政府部門加強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應該重視而不能輕視甚至忽視會計監督在降低代理成本方面的作用,這種會計監督包括三個層面:(1)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新《會計法》要求建立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最恰當專業用語是「內部控制」或「會計控制」,而不是「會計監督」。按照「審計具體准則第9號——內部控制與風險」的解釋,內部控制是指管理當局為了確保以有序和有效方式實現管理目標,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護資產的安全、防範和發現錯誤與舞弊、確保會計記錄的准確和完整、及時編制可信的財務信息而制定的管理政策和控製程序;(2)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監督。注冊會計師的監督對象不是各單位的經濟活動,而是會計報表的客觀性與公允性。注冊會計師對客戶存在的會計錯誤與舞弊的處理方式,只有「提請客戶調整會計報表或在報表附註中披露」和「在審計報告中反映」兩種。(3)政府對會計的監督。財政部門的監督是指財政部門對各單位是否依法設賬、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會計核算是否合法,以及會計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的監督。其他政府部門的監督是指有關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職責,對有關單位會計資料實施的監督檢查。
3.建立規范的財務會計制度有利於獲得債權人和投資者的信任,從而獲得持續籌資的機會。
(1)完善受託責任是企業獲得初始融資、保持穩定資本結構的必要條件。
在會計理論中,爭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可能就是會計目標究竟是「受託責任觀」 還是「決策有用觀」?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要回答:人們為什麼需要財務會計總體來說,財務會計是一項提供財務信息以幫助使用者進行決策和管理的信息系統。「受託責任觀」認為財務報表的目標是提供在經濟決策中有助於一系列使用者關於主體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變化(主要是現金流量)的信息。為此目的而編制的財務報表是以過去的交易與事項為基礎的,且必須符合確認的基本標准,一般不可能反映未來的事件、可能的損失和基本確定的可能收益,不能提供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需要的未來信息和非財務信息。IASC(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認為財務報表應有助於最主要的使用者評估主體管理當局履行資源受託責任的情況並據以進行重大的經營方針和人事任免與獎懲決策。
解讀一下IASC對「受託責任觀」的論述,實際上財務報表最主要的使用者是那些將財產、資源委託給「主體管理當局」經營運作的投資者,主要包括股權投資者和債權投資者,他們投入的財產、資源形成了一個企業的資金來源,表現為資產負債表的右邊。「主體管理當局」從抽象意義上講,指的是企業組織本身,具體而言又表現為董事會和經理層,董事會往往由內部股東控制,因此這里可以簡單將控股股東和經理層看作是「主體管理當局」。
會計報表對於投資者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這體現在股權投資者(主要是中外部股東)和債權投資者十分關注其財產、資源投入企業後的存在形態、運作模式和經營成果,從資產負債表上看,實際上他們非常關心左邊的「資產」項目,從中可以發現他們投入的資金如何被企業佔用、這種佔用是否合理、是否可以帶來最大化的效益。企業資產運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債權投資者是否能按時收回本金並獲取利息,關繫到股權投資者是否可以通過分紅獲得超過同期存款利率的回報率。從這個意義上講,嚴格根據企業會計准則,按照一定的規范編制會計報表對取得投資者的信任至關重要。
第一,投資者是否願意介入初始投資,將十分注重創業者或初始投資者是否建立健全了一套能夠客觀、准確、公允反映企業資金來源、資金佔用和資金運作的財務會計信息系統。這是會計制度對吸引初始投資的意義。
第二,健全的會計制度有利於企業保持穩定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的變化主要取決於長期債務和股本的變化情況。股權投資者評判是否繼續持有該公司股票,債權投資者分析是否延長貸款期限、是否繼續給予優惠利率,都將十分看重企業的財務會計報表。企業如果在嚴格會計核算方面取得了投資者的信任,哪怕遇到了暫時的經營困難,利潤指標下滑,投資者了解了具體原因之後仍有可能繼續支持企業的發展。反之,債權投資者不會對貸款進行展期,股東們在企業增發新股或配股時也不可能進一步增持該企業股票了。
第三,如果企業建立了規范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在多次博弈的過程中充分證明了自己的信用,那麼投資者對該企業整體素質的評價必然提高,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增持企業的股票或者接受較低的股利支付率以支持企業的長遠發展,銀行願意提供優惠利率支持企業,企業發行債券的利率也可以調低。所有這一切都有助於降低企業外部融資的成本。這種價值的提升正是來自於會計制度健全後帶來的代理成本的減低。
(2)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特性將有助於企業吸引更多的潛在投資者,擴大外部融資的能力。
最後再來看一下「決策有用觀」。「決策有用觀」認為財務會計應該更多地為潛在的股權投資者、債權人、職工、供應商、銷售客戶、政府有關部門和公眾提供對投資和信貸決策有用的信息。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在進行這兩種決策時,重點將評估企業未來創造現金流量的能力及其產生的時間與不確定性。投資者在作投資決策時必然關注該企業未來支付股利的能力,商業銀行在進行信貸決策時必然關注該未來債務的清償能力。著名會計學家葛家澍教授認為:全面而正確到評估一個企業的未來現金流量是十分困難的,但不是不可能。「十分困難」是因為當前的財務報表還不能直接向使用者提供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信息;「有可能」是因為全面研究一個企業的財務報表,對於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動,還是可以作出有根據的預測的。因為盡管現金流量只是反映過去已發生了的現金流動,但過去是評估未來的基礎。
「決策有用觀」理論的實踐意義在於會計准則的制定應該強化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即盡量提供有利於決策的相關會計信息。這一理論在中國目前的適用程度如何存在很大的爭議,因為我們不象美國在60年代前後已經基本解決了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問題,我國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還十分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的財務會計也許應該更多地反映受託責任,在委託人對代理人的激勵——約束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努力降低委託人對代理人的監督成本,從而有可能降低代理成本。但是「決策有用觀」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當前的會計政策選擇,如我國在股份公司會計制度中關於存貨的計價就規定了「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這種會計政策就可以比純粹的歷史成本法更客觀、真實、准確地反映企業期末存貨的實際價值。
「決策有用觀」十分明顯地指出了會計信息對企業融資的重要影響力。任何一個投資者都會從市場前景、宏觀環境、企業家才能等方面評價一個企業是否值得投資,但最核心的還是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如中國證監會1997年1月7日發布的《招股說明書的內容與格式》就規定擬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必須提供下列審計報告: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利潤分配表、財務狀況變動表或現金流量表以及財務報表附註等財務資料。發行人應提供不少於最近3年的利潤表、不少於最近2年末的資產負債表以及不少於最近1年的財務狀況變動表或現金流量表數據。另外配股說明書和公司債權募集說明書等都必須詳細公布會計報表,而且必須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這說明會計信息對潛在投資者的重要意義,企業要想持續地在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必須下大力氣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杜絕虛假會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