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制度會計配比原則
『壹』 配比原則對會計核算有何要求
也稱真實性原則,財務會計的基本原則之一,是指的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必須真實、客觀地反映的經濟活動,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真實性不等於精確性,會計不可能提供精確的信息,因為經濟活動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這就決定了會計核算過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隊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要實際會計核算的生,就要求會計人員在進行估計之前,必須盡可能獲得現實的、客觀的數據。
『貳』 會計中的配比性原則指什麼
一個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並應相互配比,以便計算本期損益。 在會計實務中,收入與費用的配比方式有兩種。一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的邏輯因果關系進行直接配比,如主營業務收入與直接成本配比;二是根據收入與費用項目存在的時間上的一致關系,將某些與特定收入項目沒有明顯因果關系的費用項目,如廣告費、辦公費和管理人員工資等期間費用,與發生在同一時間的收入相配比;配比原則要求,在會計核算中,一個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統一會計期間內進行確認、計量和記錄,而不是提前或延後,否則就會造成經營成果虛假不實]。對於一切預支款項的成本、費用,要遞延到有關收入取得時,才能記列;對於與本期收入有關的一切未來費用,應當在本期內預提,以達到配比的目的。 舉例: 3月份銷售商品的收入是100萬,商品成本是60萬。那在3月份確認100萬收入的同時,就要結轉60萬地銷售成本,而不能等到下個月或更晚時間再結轉成本。
『叄』 會計說的配比原則怎麼樣配比呢能給我舉個例子嗎
配比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會計期間內確認。
在會計工作中堅持配比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因果配比,將收入與其對應的成本相配比,例如,將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相配比,將其他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成本相配比;二是時間配比,將一定時期的收入與同時期的費用相配比,如,將當期的收入與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相配比等。
例如,某企業當月銷售產品A500件,收入100000元,按配比原則500件A產品的銷售成本是60000元。當月發生管理費用10000元,銷售費用3000元,財務費用2000元。當月發生營業外支出5000元。
月末會計處理:
1、借:主營業務成本60000
貸:產成品60000
2、借:主營業務收入100000
貸:本年利潤100000
借:本年利潤80000
貸:主營業務成本60000
管理費用10000
銷售費用3000
管理費用2000
營業外支出5000
本月實現利潤100000-80000=20000元
『肆』 在會計中如何實現配比原則
現在會計准則中不再提配比原則。配比原則是指營業收入和與其相對應的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合。 配比原則包括收入和費用在因果聯繫上的配比,也包含收入和費用在時間意義上 的配比,即一定會計期間內的收入和費用的配比問題。
『伍』 請問什麼是 會計學 中 的配比原則 和權責發生制 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一定時期的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它要求一個會計期間的各項收入與其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當在同一個會計期間內進行確認計量。實行配比原則有利於正確反映企業的財務成果,正確地計算出本期損益。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會計核算中確定本期收益和費用的方法。即凡屬本期的收入,不論款項是否收到,均作為本期收入處理;不屬本期的收入,即使本期收到的款項也只作為預收款項處理,而不作為本期收入。
凡屬本期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支出,均作為本期費用處理;不屬本期的費用,即使在本期支出,也不能列入本期費用。
(5)高校財務制度會計配比原則擴展閱讀:
權責發生制原則的執行范圍
權責發生制原則在企業會計處理中處處可見。如本期銷售出一批產品,期末款項尚未收到,但在會計處理上應把它作為本期營業收入。
為了貫徹權責發生制,會計制度中還專門設立了「預提費用」、「待攤費用」和「遞延費用」科目,專門核算某些本期發生但尚未支出的費用和本期已支出但尚未發生的費用。權責發生制是相對於收付實現制而言的。
按照我國現行《企業財務通則》和行業財務制度,在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核算中,絕大部分收支項目都實行了權責發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逾期半年以內的貸款利息收入;
2、金融機構往來收入;
3、投資收益;
4、定期存款利息支出;
5、金融機構往來支出;
6、固定資產修理、租賃、低值易耗品購置、安全防衛等大宗費用支出;
7、無形資產攤銷;
8、固定資產折舊;
9、各種稅金。
『陸』 會計的配比原則
會計的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配比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因果配比,將收入與其對應的成本相配比,如將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相配比,將其他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成本相配比;二是時間配比,將一定時期的收入與同時期的費用相配比,如將當期的收入與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相配比等。
『柒』 會計的配比原則是什麼意思
配比原則,某個會計期間或某個會計對象所取得的收入應與為取得該收入所發生的費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確計算在該會計期間、該會計主體所獲得的凈損益。
配比原則作為會計要素確認要求,用於利潤確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會帶來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費用。有所得必有所費,所費是為了所得,兩者是對立的統一,利潤正是所得比較所費的結果。配比原則的依據是受益原則,即誰受益,費用歸誰負擔。受益原則承認得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並非所有費用與收入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必須按照配比原則區分有因果聯系的直接成本費用和沒有直接聯系的間接成本費用。直接費用與收入進行直接配比來確定本期損益;間接費用則通過判斷而採用適當合理的標准,先在各個產品和各期收入之間進行分攤,然後用收入配比來確定損益。
配比原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並與權責發生制共同作用來確定本期損益,最終受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兩個前提的制約。收入在發生時而不是在收賬時確定,與之相配比的費用成本就是為取得該項收入而實際發生的費用,不必考慮費用是否已經以現金付出。即會計主體必須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對各期的收入費用進行核算,而按照權責發生制算出的費用並非全部都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只有按照配比原則確定的與本期收入或產品收入相對應的費用才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
配比原則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1)某產品的收入必須與該產品的耗費相匹配;
(2)某會計期間的收入必須與該期間的耗費相匹配;
(3)某部門的收入必須與該部門的耗費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