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
Ⅰ 會計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請問什麼是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原則,是指收入和費用的確認應當以實際的發生為標准。也就是說,一切要素的時間確認,特別是收入和費用的時間確認,均以權利已經形成或義務(責任)已經發生為標准。權責發生制是我國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
Ⅱ 權責發生制為什麼是會計核算的一項基礎
(一)會計核算基礎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目前,我國會計核算的基礎有兩種: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由於大多行政事業單位不需要進行成本和盈虧的核算,收入和成本費用的配比事項也不十分明確,所以行政單位全部採用的是收付實現制。在當前的事業單位當中,會計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
(二)事業單位性質是經營性業務和行政服務職能並存。事業單位的性質介乎行政和企業之間,雙重性質和多元的職能決定了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對其核算基礎不應簡單地予以歸並。
(三)事業會計實務中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雖然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准則》的規定,大多數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依據的是收付實現制,但在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中,卻是兩種基礎同時存在的,比如,在臨近年終的時候,由於財政很難將應該年前撥付的款項在決算前及時撥付到位,如果按照收付實現制的要求,事業單位次年一月份收到的資金就應該把收入記到次年的進賬上,但實際情況是,財政以撥列支,要求單位將年底撥出次、年初到位的資金也作為當年的財政撥款予以反映,所以單位只能在得到財政電話通知的時候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做出如下會計處理:借:應收賬款,貸:財政補助收入,待收到財政撥款回單的時候再記借:銀行存款,貸:應收賬款。在填報決算報表時,不僅財政補助收入要使用權責發生制,對事業支出的反映亦然,財政臨近年底前撥付的款項,收款單位不可能在沒有收到資金之前就做出支出,但同時為了不使年底結余轉事業基金的數額過大,單位在決算報表中往往要同時做支出反映,而這部分支出的反映完全是不符合收付實現制要求的。
從以上情況看,引入權責發生制是非常必要的。
Ⅲ 單選題。會計核算的基礎是( )。 A.收付實現制。B.權責發生制。C.歷史成本。D.持續經營。
D.持續經營。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稱會計假設,它是人們對那些未經確切認識或無法正面論證的經濟事物和會計現象,根據客觀的正常情況或趨勢所作出的合乎事理的推斷。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個方面的內容。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人員為之服務的對象。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四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會計主體這一基本前提包含著如下四個方面的意思:
(1)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企業)只能是一個,而不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2)會計為之服務的對象,在經濟上是獨立的,所以不僅要把各不同企業之間的經濟關系劃分清楚,而且還應把企業的經營活動與企業所有者及企業職工個人的經濟活動區分開來。
(3)作為會計主體的企業與作為法人的企業是有區別的。
(4)會計為之服務的企業是一個經濟實體,是作為整體存在的。
2、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企業會計核算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即人為地把持續不斷的企業經營活動過程劃分為一個個首尾相接、等間距的會計期間,分期對企業經營活動實施反映和控制,確定每個會計期間的收入、費用和利潤,確定每個會計期間的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進行賬目結算和編制會計報表。
為此,《企業會計准則》第七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會計報表。」會計分期前提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會計分期是正確計算期間損益的基礎。
(2)會計分期前提強化了會計信息的預計性質。
(3)會計分期前提還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4)按照會計分期前提,會計必須對作為其對象的價值運動過程進行一定的分割,而將價值運動分為三類,一是已經完成的歷史價值運動;二是正在進行的價值運動;三是將要發生的價值運動。
3、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亦包含了幣值不變。要想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業務,顯然無法採用各種實物計量單位進行計量,而只能採用貨幣(嚴格地說,應該是觀念上的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尺度。這是因為:
(1)貨幣是衡量其他一切有價物價值的共同尺度;
(2)貨幣是交換的媒價物;
(3)貨幣是價值的貯藏物;
(4)貨幣是債權、債務的結算手段;
(5)唯有貨幣可以進入復式簿記系統。
(3)財務會計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擴展閱讀
核算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必須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及反映經濟業務發生的合法憑證為依據,入市的反應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准確、資料可靠。客觀性原則是對會計核算與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要求。
2、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能滿足各有關方面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會計核算所產生的數據應當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求,滿足有關各方面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3、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必須按照規定的處理方法進行,是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有利於經濟管理和宏觀經濟決策。
4、一貫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是指企業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前後各期必須一致,企業在一般情況下不得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一貫性原則是在可比性原則基礎上產生的,是實現可比性原則的保證。
5、及時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工作要講求實效,會計處理應及時進行,一邊會計信息得以及時利用。
6、明晰性原則
明晰性原則是指會計記錄與會計報表應清晰、簡明、便於理解和利用。
7、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收入和費用的確認應當以實際發生和影響作為確認計量的標准。凡是本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也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根據權責發生制進行收入與費用的核算,能夠准確的反映特定會計期間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8、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營業收入和與其相對應的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合。
它要求一個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當在同一個會計期間予以確認、計量,要求企業根據一定期間收入與費用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對本期的收入與費用進行確認和計量。堅持配比原則,有利於正確計算和考核經營成果。
9、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所謂歷史成本,就是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及其他等價物。
歷史成本原則要求對企業資產、負債、權益的計量,應以經濟業務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為依據,而不考慮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物價變動時,除另有規定外,一律不調整其賬面價值。
10、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基於會計分期的前提,會計核算應遵循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嚴格區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確的計算企業當期損益。
凡支出的效益與本會計年度相關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與幾個會計年度相關的,應作為資本性支出。
11、謹慎性原則
謹慎性原則又稱穩健性原則,是指會計人員對某些經紀業務或會計事項如有不同處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選擇時,應考慮可能發生的風險,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
謹慎性原則是針對經濟活動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要求在會計處理尚持謹慎小心的態度,充分估計風險和損失,盡量少計或不計可能發生的收益,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或決策者提高警惕,以應付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盡量規避風險將其限制在最小范圍內。
計提壞賬准備和計提折舊的做法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12、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是指咋會計核算過程中,對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應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遵循重要性原則,要求對那些重要的會計事項(如事關企業經營決策或對會計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意義),應分別核算、分享反應,力求准確,並在會計報告中作重點說明;
而對於那些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情況下,可適當簡化會計核算,予以合並反映。
Ⅳ 財務會計與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為什麼是財務會計的
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指凡是應屬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在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中,經濟業務的發生和貨幣的收支不是完全一致的,即存在著現金流動與經濟活動的分離。由此而產生兩個確診和記錄會計要素的標准,一個標準是根據貨幣收支是否來作為收入確認和費用確認和記錄的依據,稱為收付實現制;另一個標準是以取得收款權利付款責任作為記錄收入或費用的依據,稱為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是依據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兩個基本前提來正確劃分不同會計期間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歸屬。並運用一些諸如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項目來記錄由此形成的資產和負債等會計要素。企業經營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損益的記錄又要分期進行,每期的損益計算理應反映所有屬於本期的真實經營業績,收付實現制顯然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因此,權責發生制能更加准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權責發生制在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時有其合理性,幾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實現制;但在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時卻有其局限性:一個在損益表上看來經營很好,效率很高的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卻可能沒有相應的變現資金而陷入財務困境。這是由於權責發生制把應計的收入和費用都反映在損益表上,而其在資產負債表上則部分反映為現金收支,部分反映為債權債務。為提示這種情況,應編制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現金流量或財務狀況變動表。彌補權責發生制的不足。
Ⅳ 權責發生制為什麼是財務會計的核算基
(一)會計核算基礎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目前,我國會計核算的基礎有兩種: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由於大多行政事業單位不需要進行成本和盈虧的核算,收入和成本費用的配比事項也不十分明確,所以行政單位全部採用的是收付實現制。在當前的事業單位當中,會計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
(二)事業單位性質是經營性業務和行政服務職能並存。事業單位的性質介乎行政和企業之間,雙重性質和多元的職能決定了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對其核算基礎不應簡單地予以歸並。
(三)事業會計實務中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並存。雖然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准則》的規定,大多數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依據的是收付實現制,但在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中,卻是兩種基礎同時存在的,比如,在臨近年終的時候,由於財政很難將應該年前撥付的款項在決算前及時撥付到位,如果按照收付實現制的要求,事業單位次年一月份收到的資金就應該把收入記到次年的進賬上,但實際情況是,財政以撥列支,要求單位將年底撥出次、年初到位的資金也作為當年的財政撥款予以反映,所以單位只能在得到財政電話通知的時候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做出如下會計處理:借:應收賬款,貸:財政補助收入,待收到財政撥款回單的時候再記借:銀行存款,貸:應收賬款。在填報決算報表時,不僅財政補助收入要使用權責發生制,對事業支出的反映亦然,財政臨近年底前撥付的款項,收款單位不可能在沒有收到資金之前就做出支出,但同時為了不使年底結余轉事業基金的數額過大,單位在決算報表中往往要同時做支出反映,而這部分支出的反映完全是不符合收付實現制要求的。
Ⅵ 財務會計的基礎是什麼
會計基礎是指會計事項的記賬基礎,是會計確認的某種標准方式,是單位收入和支出、費用的確認的標准。對會計基礎的不同選擇,決定單位取得收入和發生支出在會計期間的配比,並直接影響到單位工作業績和財務成果。會計基礎主要有兩種,即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Ⅶ 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有沒包括權責發生制
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沒有包括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是會計核算一般原則,是普遍適用的原理性規范。
Ⅷ 判斷題:我國單位會計核算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
一、「我國單位會計核算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這句話不正確,並非所有單位的會計核算都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有些單位要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
二、說明
1、會計基礎是指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包括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
(1)權責發生制,也稱應計制,是指收入、費用的確認應當以收入和費用的實際發生作為確認的標准,合理確認當期損益的一種會計基礎。
(2)收付實現制,也稱現金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標准,是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一種會計基礎。
2、准則和制度對會計核算基礎的規定:
(1)《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規定,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
(2)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一般採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部分經濟業務或者事項,以及部分行業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採用權責發生制核算的,由財政部在相關會計制度中具體規定。
(3)《政府會計准則—基本准則》規定,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
Ⅸ 在會計基礎里什麼是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原則,是指收入和費用的確認應當以實際的發生為標准。也就是說,一切要素的時間確認,特別是收入和費用的時間確認,均以權利已經形成或義務(責任)已經發生為標准。權責發生制是我國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礎。
定義:
權責發生制是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指凡是在本期內已經收到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一切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權責發生制屬於會計要素確認計量方面的要求,它解決收入和費用何時予以確認及確認多少的問題。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的解釋為:權責發生制英語為:accrual basis;accrual accounting basis。會計記賬方法,按收入和支出權責的實際發生時間來記賬,並不考慮是否已收到或支付款項。與此方法相對的另一種記賬方法為現金收付(cash basis)記賬法。
實踐依據:
在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中,經濟業務的發生和貨幣的收支不是完全一致的,即存在著現金流動與經濟活動的分離。關注喂信工眾號kckaoshi,關注獲取會計從業考試真題一套!由此而產生兩個確認和記錄會計要素的標准,一個標準是根據貨幣收支是否來作為收入確認和費用確認和記錄的依據,稱為收付實現制;另一個標準是以取得收款權利付款責任作為記錄收入或費用的依據,稱為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是依據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兩個基本前提來正確劃分不同會計期間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歸屬。並運用一些諸如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項目來記錄由此形成的資產和負債等會計要素。企業經營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損益的記錄又要分期進行,每期的損益計算理應反映所有屬於本期的真實經營業績,收付實現制顯然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因此,權責發生制能更加准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
適用性:
權責發生制在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時有其合理性,幾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實現制;但在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時卻有其局限性:一個在損益表上看來經營很好,效率很高的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卻可能沒有相應的變現資金而陷入財務困境。這是由於權責發生制把應計的收入和費用都反映在損益表上,而其在資產負債表上則部分反映為現金收支,部分反映為債權債務。為提示這種情況,應編制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現金流量表或財務狀況變動表。彌補權責發生制的不足。權責發生制一般用於企業經營情況。
主要區別:
與收付實現制的比較:
1.計算出來的收入和費用金額不完全相同;
2.計算出來的盈虧數字的准確程度不同;
3.會計核算不完全相同。
與收付實現制的區別:
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在處理收入和費用時的原則是不同的,所以同一會計事項按不同的會計處理基礎進行處理,其結果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本期銷售產品一批價值5 000元,貨款已收存銀行,這項經濟業務不管採用應計基礎或現金收付基礎,5 000元貨款均應作為本期收入,因為一方面它是本期獲得的收入,應當作本期收入,另一方面現款也已收到,亦應當列作本期收入,這時就表現為兩者的一致性。但在另外的情況下兩者則是不一致的,例如,本期收到上月銷售產品的貨款存入銀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採用現金收付基礎,這筆貨款應當作為本期的收入。因為現款是本期收到的,如果採用應計基礎,則此項收入不能作為本期收入,因為它不是本期獲得的。
綜上所述可知,採用應計基礎和現金收付基礎有以下不同:
① 因為在應計基礎上存在費用的待攤和預提問題等,而在現金收付基礎上不存在這些問題,所以在進行核算時他們所設置的會計科目不完全相同。
② 因為應計基礎和現金收付基礎確定收入和費用的原則不同,因此,它們即使是在同一時期同一業務計算的收入和費用總額也可能不同。
③ 由於在應計基礎上是以應收應付為標准來作收入和費用的歸屬、配比,因此,計算出來的盈虧較為准確。而在現金收付基礎下是以款項的實際收付為標准來作收入和費用的歸屬、配比,因此,計算出來的盈虧不夠准確。
④ 在應計基礎上期末對賬簿記錄進行調整之後才能計算盈虧,所以手續比較麻煩,而在現金收付基礎上期末不要對賬簿記錄進行調整,即可計算盈虧,所以手續比較簡單。
Ⅹ 1、稅務會計的核算基礎是( )。 A.權責發生制 B.收付實現制 C.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結合 D.納稅人任
C
稅務會計的核算基礎與財務會計核算基礎之間存在差異。我國現行稅務會計的核算基礎並不是純粹的權責發生制,而是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相結合的混合制核算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