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方面的論文3000字
1. 急求財務論文3000字,靠譜點的,非常感謝~
財務的我能寫。畢業論文是畢業生總結性的獨立作業,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去分析、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過程,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是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撰寫畢業論文對於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畢業論文在進行編寫的過程中,需要經過開題報告、論文編寫、論文上交評定、論文答辯以及論文評分五個過程,其中開題報告是論文進行的最重要的一個過程,也是論文能否進行的一個重要指標。
2. 急求一篇會計類的畢業論文,3000字左右就可以,謝謝!
會計類畢業論文的題目有:
財務失敗和財務預警問題的探討;
關於會計管理體制的探討;
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
所得稅會計准則實施對企業的影響;
企業社會責任成本的構建研究;
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現狀及其發展;
我國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
需要的話 聯系扣 其三吧一二零把散散 你懂得、、、
3. 關於財務會計方面的畢業論文
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一般包括會計組織結構、會計核算基礎制度(如會計資料、會計核算程序和會計政策選擇等)和若干專題會計制度(如成本核算制度、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會計電算化制度和管理會計制度等)。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必須符合宏觀會計制度,構成了宏觀會計制度的執行機制之一,同時它也是企業經營者履行宏觀會計制度所賦予的剩餘會計規則制訂權的體現。隨著宏觀會計制度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重要性也不斷提高,其內容也處於不斷變動和擴展之中。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沖擊著會計理論和實踐,企業信息化也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於是,企業會計工作也發生了變化,由會計電算化逐步向會計信息化轉型。在該轉型過程中,要求企業會計與業務緊密整合,關注流程再造和價值創造,以管理與決策支持為工作重心。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設計要適應、促進這種轉型工作,使設計出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不僅有助於有效地收集、加工、傳遞和報告會計信息,更能夠配合和促進企業會計信息化乃至企業整體信息化的進程,這構成了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一個基本原則。會計學者已經開始重視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帶來的沖擊,認為有必要設計一個專題會計制度會計電算化制度,對企業實行電算化以後的內部控制問題進行規范。但是本文認為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會計組織結構、會計核算基礎制度到專題會計信息化制度都面臨著變革。
就是這個答案呀,快選這個吧,前面一個人的,不是我的啊,我只是復制下來
4. 求一篇會計類論文3000字左右
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的差異分析
摘要:在會計制度和所得稅法相對獨立的條件下,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的差異El趨擴大。所得稅的正確核算必須分清差異的根本原因和具體表現,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採用合適的會計處理方法。 關鍵詞:所得稅;差異;會計處理方法
在每年的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中,由於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所得稅法規存在較多的差異,如何在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准確計算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是許多企業財稅人員遇到的難題,尤其是在新會計制度頒布後,會計核算出現了許多新內容和新方法,更增加了納稅調整的復雜性,為此必須准確把握<企業會計鑭度>與企業所得稅法規方面的差異,才能正確地確定企業的所得稅費用和企業的應納所得稅額,同時選擇合適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處理。
l 會計制度與所得稅法的目標不同是形成兩者差異的根本原因 美國著名稅務會計專家史蒂文F吉特曼博士認為:所得稅法本質上就是處理兩類問題:①某項目是否應確定為收入或費用;②該項目何時被確認為收入和費用。會計利潤是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計算確定的,會計制度是進行財務會計核算的基礎,是各類會計法規的統稱,財務會計必須遵守財務會計准則的要求,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而稅法是從國家稅收機關的角度為滿足國家稅收的需要而制定的。 1.1 永久性差異永久性差異是指某一會計期間,由於會計制度和稅法在計算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確認的范圍不同,所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本期發生,不會在以後各期轉回。它主要包括:①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作為收益計入報表,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不確認收益。如:企業購買國債的利息收入。②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不作為收益計入會計報表,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作為收益,需要交納所得稅。③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確認為費用或損失計入會計報表,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則不允許扣減。④按會計制度規定核算時不確認為費用或損失,在計算應稅所得時則允許扣減。這種情況在實務中較少出現。 1.2 時間性差異指稅法與會計制度在確認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時問不同而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時間性差異發生於某一會計期間,但在以後一期或若干期內能夠轉回。時間性差異的基本特徵是某項收益或費用和損失均可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但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的時問不同。 ①企業獲得的某項收益,按照會計制度應當確認為當期收益,但按照稅法規定需待以後期間確認為應稅所得。②企業發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按照會計制度規定應當確認為當期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定需待以後期間從應稅所得中扣減。③企業獲得的某項收益,按照會計制度應當於以後期間確認收益,但按照稅法規定需計入當期應稅所得。④企業發生的某項費用或損失,按照會計制度應當於以後期間確認為費用或損失,但按照稅法規定可以從當期應稅所得中扣減。
2 企業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差異的具體內容 由於會計核算的業務日趨復雜,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在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時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具體說來,由於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所得稅法規的不同而導致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2.1 計算費用損失時。由於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口徑不同所產生的差異按照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放的工資,計提三項費用、支付的利息、業務招待費、公益救濟性捐贈、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等通過成本費用科目進行核算,固定資產維修費用也可以計入成本費用。稅法則對上述費用分別規定了准予稅前列支的依據、比例、數額,從而在扣除口徑上產生差異。 2.2 在計算費用損失時,由於會計制度與稅法依據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差異①股權轉讓損失,會計制度規定計入投資損失,稅法規定扣除的投資損失不得超過當年實現的股權投資收益,超過部分可以無限期向以後年度結轉。②廣告費支出,會計制度規定計入營業費用,稅法規定除醫葯、家電等行業每一納稅年度內不超過銷售收入的8%部分可扣除外,其他行業不能超過2%,超過部分可以無限期向以後年度結轉。 2.3 部分涉稅事項的處理方法差異①會計制度規定可以提取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長期投資跌價准備、存貨跌價准備、壞賬准備、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等,稅法規定壞賬准備及商品削價准備以外,其他准備不得在稅前扣除。②會計制度規定,按照權益法核算發生的虧損按占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計入投資方的損失,稅法規定已經發生的投資損失才能在稅前扣除。③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改良支出計入固定資產原值,並根據固定資產所屬類別提取折舊;稅法規定已經提取折舊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計入遞延資產,在不短於5年內攤銷,不能計入原值。④ 出售職工的住房,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會計制度可以按規定計提折舊;稅法則規定折舊不得在稅前列支。 2.4 稅務處理規定不準扣除項目差異如糧食白酒廣告費用支出,非公益、救濟性捐贈、罰款支出等,會計制度規定計入成本費用科目;稅法規定不得稅前扣除。 2.5 稅收法規對部分准予扣除的項目作了限制性規定差異企業發生的各種資產損失,會計制度規定計入營業外支出;稅法規定需經稅務機關審批後方可扣除。 2.6 對部分應稅收入的規定差異① 短期投資利息,會計制度規定沖減短期投資的賬面價值,稅法規定計入企業收入總額。②進行債務重組時,對應付款項的差額,會計制度規定計入資本公積;稅法規定計入應納稅所得額。③企業收到的專項撥款核銷以後的余額,會計制度規定計入資本公積,稅法規定除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指定用途的以外,都要並入應納稅所得額。④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按照完工百分比確認房地產開發收入的實現,稅法規定取得的預收賬款預征20%的所得稅。⑤會計制度規定,除購建固定資產外,企業所有籌建期間所發生的開辦費,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的當月一次計入當月損益。⑥會計制度規定,對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的企業應按在被投資企業所佔份額分享或分擔被投資企業當年的盈虧,以確認投資收益。 由於會計處理與稅收法規之間存在著上述差異,因此,企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必須准確把握這些差異,按照稅法規定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
5. 3000字會計畢業論文什麼寫/
畢業論文不管是什麼專業都應該跟實際結合起來才有意義,那種從網路下載、拼湊而成的論文只能哄自己跟不怎麼關心的老師。所以在畢業前的實習是非常重要的,不管能接觸多少,至少對所學內容有更實際、更形象的認識。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可以從公司內部控制流程、會計核算流程、會計核算科目設置等這些每個企業不一樣的地方入手,結合所學東西,寫出自己的見解,就能獲得好的成績。
6. 求一篇會計方面的畢業論文3000字左右
很少字數這么少啊。一般6000+。
7. 急求一篇關於會計方面的論文,不少於3000字。急急急
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 會計信息失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不良的負面影響,不僅製造了泡沫經濟、擾亂了經濟秩序,而且失信於廣大投資者,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嚴重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阻礙著市場經濟的「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的真正體現,所以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亟待解決。 一、會計信息失真相關的幾個概念: 會計信息:是會計規則執行人在經過權衡管理當局、股東、債權人和政府對自己不同的要求及有關會計政策的要求後,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操作辦法對單位的經濟事項在不同環節、不同階段加工處理後而生成的提供給管理者用於改善經營管理和經濟指標的考核、提供給投資者、債權人用於做出投資決策、防範經營風險,和提供給政府用於從總體上掌握經濟運行狀況從而進行宏觀調控、配置社會資源的有關數據。 會計信息真實性:是指會計信息具有客觀性、可比性、一貫性、相關性、及時性、明晰性。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沒有按照會計信息真實性的要求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從而給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非真的會計信息,給決策者們制定相關的決策帶來了不利影響的會計信息。 絕對真實是指會計信息對企業經濟活動本來面目的再現。這種絕對真實是會計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在百分之百程度上的原本表現。絕對真實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真實性。 相對真實是指會計信息對企業經濟活動基本特徵的准確描述,其以不歪曲企業經濟活動情況為基本判別標准。相對真實也可稱為合法性真實。對於投資者等會計信息使用者而言,會計信息符合合法性真實要求,則達到了可接受真實程度。 會計信息失真的判斷標准:用量化標准看待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它本身不可能是一個絕對數,而是一個合理的區間值。這個區間值的上限是絕對真實程度,下限是可接受真實程度。當會計信息質量低於可接受真實程度時,會計信息失真。 二、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1、從會計信息的主體來分析 通常情況下,會計信息的主體不會主觀上有意使會計信息失真,但是由於周圍環境的復雜性,使得會計信息主體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願,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1)從會計信息主體的人性方面來分析:會計信息的主體就是普通的人,他就有自利的一面,那麼他在處理會計信息之前就會權衡管理當局、股東、債權人及政府等會計信息使用人對自己私利的影響程度,及如何執行有關會計政策對自己最有利,然後在處理會計信息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的環節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辦法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在一般情況下會計不會主觀上有意使會計信息失真。 (2)從會計信息主體受到管理當局方面的壓力來分析:由於經濟的發展,產權制度的變遷,兩權的分離。經營者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真實的會計信息不能滿足他的預期目標後,就會迫使會計規則執行人做出符合他的預期目的的失真的會計信息。例如:為了獲取更多的與利潤掛鉤的獎金,或者為了使自己的市場價值最大化,他就會粉飾會計報表,虛增利潤或隱瞞費用,從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3)從會計信息主體受到股東方面壓力來分析:由於股東為了使自己財富的最大化,他會迫使管理當局更多地從外部籌集資金來滿足企業經營的需要和更少的給國家上繳稅收,從而間接的迫使會計規則執行人歪曲經濟事項。例如:股東為了從外部獲得更多的資金,就會對會計信息進行加工,隱瞞企業的負債,使資產負債率下降,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或者虛增企業利潤從而增強企業獲利能力。 (4)從會計信息主體受到政府方面壓力來分析:由於管理當局為了完成政府下達的工業總產值等指標,與政府搞好關系,為政府爭光,就會迫使會計規則執行人歪曲經濟事項,從而達到政府的要求。例如:虛增銷售收入的同時虛增銷售成本,這樣雖然不會增加企業的利潤,但可以提高企業的工業總產值。 總之,不同利益主體的目標往往是相互沖突的。會計規則執行人就會在各個利益主體目標的相互博弈中,權衡各個方面對自身利益的影響後做出對自己最有利,各個方面相對滿意,並且使會計信息盡量相對真實的結果,如果有一方要求不切合實際,就能使會計信息失真。 2、從會計信息依據的法規來分析 會計信息所依據的會計准則與制度的局限性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會計估計和專業判斷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如會計核算制度中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就是一個需要估計的事項。另一類是計提會計准備,如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短期投資跌價准備、長期投資減值准備,這類准備的計提,需要考慮的因素眾多,規定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更強,因而更是難以反映真實的實際情況。二是歷史成本計量屬性也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如原來購置的一套設備,歷史成本為400萬元,當時預計可用10年,使用兩年後,因科技進步,出現了效能更好的設備,使得該設備的現行重置成本為200萬元,預計尚可使用3年,則該設備的現行價值只有120萬元。這樣,同樣的一套設備,採用歷史成本計價的賬面價值為320萬元,採用現行價值計價的賬面價值為120萬元,兩者相差200萬元。可見,歷史成本計量屬性比現行價值計量屬性高估資產200萬元,虛增利潤200萬元,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三是會計核算方法的可選擇性也會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如發出存貨計價方法就有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可供選擇,不同會計核算方法所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相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四是會計准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滯後性是引起會計信息失真的另一制度原因。在沒有相應會計准則和會計核算制度的期間內,會計主體對這些經濟業務或現象要麼不作任何核算和披露,要麼核算和披露不充分,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3、從經濟活動復雜性與多面性來分析 首先從經濟活動的復雜性方面來分析: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事業的會計信息資料也越來越多,差錯和虛假的會計資料參雜其中,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隨著增大;經濟業務的種類和性質也在不斷的多樣化和復雜化,會計核算業務已經遠遠超出傳統的財務會計的內容,諸如所得稅會計、租賃會計、破產會計、合並會計報表等新內容不斷出現,對這些業務的處理,要比傳統的財務會計更具挑戰性,更容易發生爭議,也為會計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 4、從環境方面來分析 首先從經濟環境方面來看,由於當今世界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普遍存在,就造成會計信息真實的企業得不到本應得到的資源,這就造成一種不公平,所以許多想有作為的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如果某一企業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就有一種不公平的感覺,同時也可能失去獲利的機會。其次,從法律環境方面來講,懲罰會計信息失真的力度不夠,會計信息失真的成本比會計信息失真帶來的利益小的多,這也促使會計信息失真的范圍擴大。 5、從監督會計信息的體制方面來分析 目前,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監督方面來說,主要依靠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來監督,而會計師事務所的生存來源就是其監督的對象,這就迫使會計師事務所在某些情況下不得不屈服於所監督的對象,而使其出具的結論的可信程度大打折扣,並使其監督的職能大大削弱。 三、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措施 1、加強內部監督。一是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創造誠信的道德環境。會計人員必須能夠以誠信為本,堅持原則。否則,有可能導致准則的濫用,使投資者利益蒙受更大損失。解決會計規則執行人依賴於管理當局或股東等某一相關人而生存的現狀,實行由管理當局、股東、主要債權人及政府共同委派會計規則執行人,或實行由各方代表共同組成的會計機構,形成從源頭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共同監督,從而抑制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出現。二是完善公司治理,對經理人員制訂科學、完善的考核指標體系,減少經理人員操縱會計信息的源動力。 2、理順民間監管與被監管者的關系,建立外部監管的多元化體系,提高虛假會計信息的經濟成本和社會聯帶關系。外部監管則既包括民間監管,也包括政府監管。一是解決民間監督者依賴被監督者生存的現狀,限制被監督者對監督者的自由選擇權以及限制服務費用的自由浮動權。二是利用銀行、稅務等機構實現多元化的、多角度的監督體系,規定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中,現金流量必須有主要開戶銀行的證明,主營收入必須有主要稅務機構的證明,防止會計信息失真。 3、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立法部門應該細化有關規定,提高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加大對會計信息失真的企業及相關人員的處罰力度,從而使企業及相關人員在對有關各方面利益的權衡過程中把會計信息失真的損失放在第一位來考慮。 4、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與社會環境,加強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增強人民的正義感。誠實守信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不可少的重要原則,不僅需要道德的約束,更重要的是依靠法律的制約。首先要打造誠信政府,因為政府是經濟與社會環境秩序的維持者與締造者;其次,從小抓起,使每個人都有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增強人們的正義感與社會責任感,從而營造誠實守信的經濟與社會環境。5、建立合理的經濟考核指標,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源動力。這里主要是指各級政府給企業下達的各項經濟指標。考核指標是每一個單位進行考核的主要依據,目前政府對企業的考核指標多數是收入、利稅、安全等指標,在制定考核指標的時候,應該用科學的方法,實事求是的態度,聯系宏觀經濟情況與企業自身情況制訂出切合實際的考核指標,只有這樣才能對一個企業的工作成績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提高人們完成指標的積極性,最終減輕政府對企業的壓力,減少會計信息失真的源動力。 只要解決會計信息出產者依賴服務對象生存的經濟關系,解決審計單位與被審計單位的自由選擇權,並且完善和細化法律法規,加大失真成本,實現多元化的監督體系,提出科學的經濟考核指標就會使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
8. 求3000字會計論文
提供一些會計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供參考。
一、會計方面(含會計理論、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資產評估)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及其防範
3.試論會計造假的防範與治理
4.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5.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6.論會計國際化與國家化
7.論穩健原則對中國上市公司的適用性及其實際應用
8.關於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
9.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協調
10.企業破產的若干財務問題
11.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
12.論財務報告的改進
13.論企業分部的信息披露
14.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15.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16.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
17.關於企業合並報表會計問題研究
18.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9.現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20.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1.合並報表若干理論的探討
22.增值表在我國的應用初探
23.上市公司中期報告研究
24.現行財務報告模式面臨的挑戰及改革對策
25.表外籌資會計問題研究
26.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7.關於資產減值會計的探討
28.盈餘管理研究
29.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研究
30.網路會計若干問題探討
31.論綠色會計
32.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33.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責任會計
34.人本主義的管理學思考――人力資源會計若干問題
35.試論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源會計
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問題研究
37.企業資產重組中的會計問題研究
38.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的應用
39.戰略成本管理若干問題研究
40.內部結算價格的制定和應用
41.跨國公司轉讓定價問題的探討
42.我國企業集團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43.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與發展
44.試論會計監管
45.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問題研究
46.高新技術企業的價值評估
47.企業資產重組中的價值評估
48.企業整體評估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49.新會計制度對企業的影響
50.《企業會計制度》的創新
51.我國加入WTO後會計面臨的挑戰
52.XX准則的國際比較(例如:中美無形資產准則的比較)
53.新舊債務重組准則比較及對企業的影響
54.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
55.薩賓納斯――奧克斯萊法案對中國會計的影響
56.對資產概念的回顧與思考
57.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
58.試論會計政策及其選擇
59.對虛擬企業幾個財務會計問題的探討
60.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問題探討
61.兩方實證會計理論及其在我國的運用
二、財務管理方面(含財務管理、管理會計)
1.管理層收購問題探討
2.MBO對財務的影響與信息披露
3.論杠桿收購
4.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範
5.投資組合理論與財務風險的防範
6.代理人理論與財務監督
7.金融市場與企業籌資
8.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資渠道
9.中西方企業融資結構比較
10.論我國的融資租賃
11.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研究
12.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研究
13.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研究
14.負債經營的有關問題研究
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企業並購的財務效應分析
17.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研究
18.知識經濟時代下的企業財務管理
19.現代企業財務目標的選擇
20.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22.中國民營企業融資模式――上市公司並購
23.債轉股問題研究
24.公司財務戰略研究
25.財務公司營運策略研究
26.資本經營若干思考
27.風險投資運作與管理
28.論風險投資的運作機制
29.企業資產重組中的財務問題研究
30.資產重組的管理會計問題研究
31.企業兼並中的財務決策
32.企業並購的籌資與支付方式選擇研究
33.戰略(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
34.股票期權問題的研究
35.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融資問題研究
36.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
37.國際稅收籌劃研究
38.企業跨國經營的稅收籌劃問題
39.稅收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
40.XXX稅(例如企業所得稅)的稅收籌劃
41.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
42.入世對我國稅務會計的影響及展望
43.我國加入WTO後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
44.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戰略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戰略成本會計是指企業通過對投資決策和實施、研究開發與設計、原料采購、產品生產、銷售與售後服務進行全面的監控,將這些監控貫穿於產品進入市場到退出市場的全過程,從戰略的角度研究影響成本的各個環節,規劃並控製成本使之保持在適度水平,以便在市場上取得持久的競爭優勢,確保企業有效地完成既定的業績要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現代企業管理是企業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由於電子技術運用於產業形成了高度電腦化高度自動化的生產,形成了新的製造環境。在新的製造環境下,企業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現代成本會計技術。戰略成本會計突破了傳統成本會計把成本局限在微觀層面上的研究,而把重點轉向企業整體戰略這一更為廣闊的領域,從而有利於企業正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正確地選擇經營戰略,提高企業整體經濟效益。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戰略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一、在企業高層決策管理的應用
戰略成本會計為有效地服務於企業的戰略管理,及時提供以外向型為主體的多樣化信息和相應的分析研究資料,為企業高層領導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戰略思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從而使他們能據此高瞻遠矚地對企業內外的環境和條件進行綜合透視,從中了解競爭對手的長處和短處及今後的戰備趨向;並了解現有和潛在顧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後的發展前景,進而洞察在今後較長時期內可能捕捉的機遇和面臨的挑戰。戰略成本會計管理在企業中獲得領導者的支持,企業成功才會推廣戰略成本會計,進而開展戰略管理。同時,戰略成本會計系統是全員工程,其成本核算體系設計、基礎數據收集以及改善行動都需要全員參與,實施戰略成本會計不可避免會導致對個人和組織的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組織機構也要為適應系統的成功實施進行再造。
二、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
成本水平作為企業管理工作的質量體現,表明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將戰略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正確引進和運用於戰略成本會計管理是目前我國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
戰略成本會計認為采購不僅包括一般意義上的采購成本,而且包括與低質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運輸條件相聯系的成本。因此在對成本的管理中不應僅僅考慮采購價格,同時還應考慮到采購的原材料的質量、可靠性和送貨的及時性等多種因素,這樣確定的成本涵蓋的內容更全面,提供的數據更實際可靠。在進行了對采購成本的歸集處理工作後,還應分析價值鏈中采購環節每一作業與成本的關系,以作業為基礎,按照因果關系把采購成本分配到其應承擔的產品成本中,這樣使得產品成本相關性大為增強。
企業不僅要設計出符合顧客需求並具
良好品質及機能的產品,且同時必須達成其成本目標。至於中間過程是要透過降低多少材料費、加工費等來達成目標,則由各設計部門視其創意而定。要根據各個環境反饋的信息進行成本預估、確認設計部門目標達成的情況。
三、在企業市場定位管理中的應用
在戰略成本會計系統中,首先考慮產品在市場的定位問題,一是考慮產品類型的定位;二是考慮產品在同行業中的定位。在生產階段,成功實施戰略成本會計系統需要以高質量的經濟信息為基礎,並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產品的數量、質量、消耗、成本和生產組織等信息,財務信息,銷售信息。取得信息後,根據企業內部有限資源及外部市場環境,對不同條件下的決策目標求出備選方案。再結合具有豐富知識經驗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從各種備選方案做出恰當的評價和選擇,從而確定最佳方案。同時戰略成本會計系統的實施也推動了企業信息化進程。戰略成本會計系統通過對反饋的信息進行分析,使整個企業各個部門之間形成縱橫交錯的網路,明確各部門的責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發生,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環節。
四、企業售後服務管理中的應用
實施戰略成本會計的目的即是降低總成本,對成本實行優化管理。主要應從適宜質量控制、網點布局控制、完善售後服務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首先,產品質量的適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確處理質量與成本的關系,力求實現適宜質量與較低成本的最佳結合。為此,應當注重對質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從戰略成本會計角度強化質量經濟分析。定期向戶進行調查,然後將信息反饋給成本會計部門,進行分析,這樣,可以使成本質量得到優化配置,有效的削減隱沒成本。銷售階段的的成本會計系統可以通過網點配置與布局的合理化進一步得以實現;最後,完善售後服務產品的售後服務對於企業穩定和吸引顧客源、樹立良好形象、促進銷售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從成本的角度來重新審視售後服務這一活動時,增加服務設施或人員,可降低由於等待服務而發生的等候費用,但卻相應增加了服務機構的費用,如商品倉庫的發料和領料就存在這一矛盾。
9. 急需一篇企業財務管理論文 3000字以上
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一、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從財務管理的主體來看,民營企業存在著管理者財務觀念淡薄,財務工作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
民營企業財務的最大問題在於整體管理水平的落後。在我國的民營企業中,相當一部分管理者文化素質不高,不具備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素質相對較高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管理者,又普遍存在著長於技術而拙於管理的現象。大部分民營企業主缺乏財務管理的意識,對企業財務管理的認識還停留在「記賬」、「算賬」上,普遍存在著不依法建賬、兼職做賬、突擊做賬、以票代賬、白條抵現的現象。這勢必會造成企業財務管理的無章、無序和混亂狀態,導致暗箱操作盛行,企業信息失真,給財務工作埋下隱患。同時,更為嚴重的是民營企業的財務主管人員大多也未具備相應的專業素質。由於家族式管理,大部分民營企業由管理者本人的親屬擔任會計、出納,甚至出現出納人員領導財務工作現象。這些隱患的危害在創業初期尚不明顯,但一旦進入資本化、規模化經營後,它們的影響力就會逐步擴大,最終將導致企業走向衰退與沒落。
其次,從財務管理的客體來看,民營企業的財務活動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籌資活動方面: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
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嚴重滯後。據《產經新聞》2004年9月4日報道,1997年~2002年,我國民營企業自籌資金比重由33.1%上升為42.7%,貸款資金由38.9%下降為22.6%。2003年,國際金融公司(IFC)曾在中國做過問卷調查,30%的大型私營企業認為,金融問題是阻礙其發展的主要問題,40%的中小民營企業認為融資困難是影響發展的重要因素。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被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所困擾。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業自身的原因。民營企業由於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財務管理科學化的欠缺,往往達不到銀行規定的信貸標准。而且,相當多的民營企業資信相對較差,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取得抵押擔保貸款困難。二是體制上的原因,民營企業與國有銀行在所有制上的差異,造成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距離,銀企聯系不強,使民營企業獲得貸款困難。
(2)投資活動方面:缺乏科學性,盲目追求多元化。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的老闆懂市場、會營銷、善交際的佔80%以上,而擅長於企業內部管理的只佔36%。換句話說,許多民營企業老闆扮演的角色是高級采購員、營銷員、公關先生,而不是企業家、經理。因此,民營企業在投資中經常表現出輕率和違背經濟規律的行為,主要表現在企業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上,只看到多元化經營所帶來的分散風險作用和將企業規模做大的虛榮成就感,而忽略了企業擴張與其資金實力、技術開發、市場開拓及內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忽略了跨地區、跨行業乃至跨國的多元化經營是需要條件的,且多元化經營也不一定能滿足人們分散風險的初衷,反而可能導致財務分散、風險增大。事實證明,在世界經濟500強中,沒有幾個企業是靠多元化經營安身立命的。
(3)日常經營活動方面:不注重流動資金管理,企業資金沉澱嚴重。
民營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財務管理問題主要表現在:①對內對外資金管理不善,致使資金呆滯甚至流失。由於缺乏對客戶經濟實力的調查和信用的了解,草率發貨,產生大額貨款的長期掛賬,催款無門。在供產銷方面,民營企業大多缺乏統一指揮和計劃,形成材料物資超儲、成品庫存積壓嚴重,而且這些不良資產長期掛賬,導致賬實不符、財務狀況虛假。②不注重日常現金流量的管理,營運資金波動大。很多民營企業缺少資金使用的長、中、短期計劃,缺乏現金流量管理觀念。特別是在經濟繁榮時,企業可選擇的機會多的時候,更容易忽視財務管理,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隱匿在盈利光環下。此外,許多企業在擴大規模新增固定資產時,動用日常周轉的流動資金,壓縮了營運資金,使資金緊張愈加突出,進而造成經營資金周轉不靈,使企業無法正常運作。
最後,從財務管理環境的內部構建方面來看,民營企業的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財務監督控制機制薄弱。
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個方面,外部環境的構建主要依賴於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相關機構的支持,而內部環境的構建,則主要取決於企業自身的制度建設。民營企業在自身財務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體現在:(1)沒有建立嚴格的財務核算制度,會計資料的真實和完整性值得懷疑,賬實核對、賬證核對、賬賬核對在內的會計核算程序並不能得到保證,從而嚴重影響到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而使財務信息失去應有的經濟價值。(2)內部控制和監督機制不完善。據有關對民營企業的調查顯示,民營企業財務上的內部控制要麼形同虛設,要麼就根本沒有設置。對會計職責的分工不明確,混崗現象普遍,即使是大型民營企業的會計職能分工明確,但沒有嚴格的內部控制和審核程序,也無法形成對財務的嚴格管理,很容易造成資產的內部盜用和流失。
二、改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應採取的對策和措施
1、強化財務管理意識,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素質
長期以來,我國民營企業的「財務」與「會計」不分,財務管理從屬於會計工作,財務管理的內容也往往僅限於營運資金管理。在財務管理已取代生產管理成為企業管理核心的今天,這種狀況必須改變。為此,民營企業應重視財務預算和營運資金管理、財務控制等工作,從大局把握企業經營,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層次,並要在思想上提高對新形勢下財務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認識,確立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時,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民營企業還應聘請和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這些財務人員的責任不僅限於對企業資金、資產的記錄,其工作重點應放在對已有資金的控制、對各項資產的管理、對企業的投資、籌資進行合理的管理上,應能從較高的理論角度進行經濟活動分析,從數字變化的表面分析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和活動,為改善經營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
2、強化信用觀念,提高信用等級,拓寬融資渠道
資金作為現代經濟運行的「血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備要素。若不盡快解決融資難問題,民營企業就缺乏發展的後勁和活力,很容易被市場淘汰出局。民營企業要想擺脫目前融資難的困境,一方面必須強化信用觀念,主動提高自身信用等級,做到誠實守信,規范經營;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可以加強與大企業的聯系,藉助大企業的信用為其擔保,獲得銀行貸款。還可以加強與金融機構的聯系,不斷向銀行通報企業經營情況,讓銀行能夠把握住企業資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機構的信任,並按銀行信用等級評定標准規范企業的各項制度,積極爭取銀行的信用等級評定。
3、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實現財務管理預算化
企業財務部門要在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圍繞目標利潤,認真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構建企業財務責任指標體系。企業應以銷售預算為起點,並根據企業財力確定資本支出預算;根據「以銷定產」的原則,確定生產預算,並據以確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預算,匯總編制產品成本預算和現金預算;最後綜合編制預計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在每月制訂財務預算時,為避免出現預算的差異,還應根據近期較為准確的財務信息資料及時修正財務預算指標。財務部門要按照財務預算目標加強管理,定期檢查,嚴格考核,落實責任,兌現獎懲措施,形成以財務制度為主對經濟行為的定性約束,以財務預算為主對經濟行為進行定量約束的格局。
4、加強對日常經營活動的財務控制
一是合理估計和保證日常的現金流量。現金管理的起點正是估算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確定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時間,盡可能准確地預測未來的資金需要,並且保證非常及時地提供資金滿足這些需要。這方面常見的錯誤是高估銷售收入,低估了費用開支,或者在現金流量中沒有加入意外開支的准備金。二是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企業一般都會存在大量的賒銷,因此應收貨款問題是屢見不鮮的。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從一開始就需要嚴格把關,把某些付款條件規定清楚,防止客戶在事後故意拖延。如果應收款已經發生,企業就需要制定嚴格的回收政策。三是加強存貨管理。不良的存貨狀態是消散企業資金的一個嚴重威脅。每多花一塊錢用於存貨,就等於少花一塊錢用於生產。所以,對每一種儲存在庫的產品,應盡量需要尋求理想的存貨余額。
5、加強制度建設,建立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民營企業不同於大型國有企業,在制定財務會計制度時,應當遵循針對性、操作性和強制性原則,制定一套符合企業實際的財務管理制度:一是要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統一負責企業的資金融通、現金出納、財會管理、工資核算、固定資產以對預算編制、決算實施工作;二是要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如現金、采購、報銷、稽核等制度,實行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三是要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強化監督機制。根據各崗位的權利和責任,強化財務人員的責任,規范財務工作程序,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堅決杜絕不規范、不合法的會計業務和財務行為的發生。通過這些制度的實施,將財務管理工作與企業的經濟業務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財務管理職能的充分發揮,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正常運行。
6、完善企業財務信息系統
隨著民企財務活動的日趨復雜,一方面需要利用網路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系統,以支持財務控制系統的高效運行。通過網路可以把各職能部門經濟活動的物流和信息流統一起來,使管理當局隨時掌握客觀信息,從而將財務控制科學地滲透到組織管理的各個層次以及生產業務的全過程和各個經營環節,並將各層次、各過程、各環節的財務控制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網路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使企業股東及時了解企業經營情況,便於股東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經營者違背股東利益的行為。另一方面,要求民營企業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審計監督,以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潘秀慶。民營企業二次創業中財務管理的若干問題[J].廣西會計,2002(11)
[2]賈明月。改進民營企業財務管理[J].商業時代,2004(32)
[3]王曉東。關於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工業技術經濟,2005(1)
[4]唐紅珍。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其改進方法[J].企業經濟,2005(6)
[5]王珍義。民營企業發展中的財務管理問題研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5(4)
[6]曾健如。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5(1)
10. 關於財務會計的論文有哪些方面的內容
1. 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實證研究
2.融資約束與會計欺詐
3. 論我國的融資租賃
4. 上市公司再融資問題研究
5. 上市公司並購融資問題研究
6. 民營企業融資困境及其對策分析
7. 小微企業融資機制研究
8. 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研究
9. 電子商務與中小企業融資
10. 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