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人員與會計人員的關系
1,財務是從貨幣的時間價值去分析和預測公司的經營狀況。會計是從貨幣計量去核算和分析公司的經營活動。
2,會計,就是指會計人員對公司財務數據的記錄,核算,報告的過程,是為公司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的。
財務,則更傾向於公司決策過程,就是用投資者的錢去投資來獲得匯報。
如果說會計主要是記賬,財務就是怎麼用錢。
3,會計是做賬的,財務是對這個賬進行分析,並做出相關決策的。
好比證券分析師中作公司分析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財務分析,當然你叫這些分析師去做會計,他們未必能把賬做清楚。但他能從會計做出的賬中看出問題,並能給投資者建議。
我認為有會計基礎特別是從事過會計工作的人去做財務可能會更容易上手一些。
4,會計偏重於執行,財務偏重於決策。會計偏重於現在和過去,財務偏重於未來。會計工作要按會計准則來實施,而財務工作則完全不受會計准則的約束。
5,財務與會計的主要區別:
一、崗位設置不同。一些大型公司實行的是財務總監負責制,財務部門分為兩大部門,分別是司庫和控制,前者包括出納、會計核算等基礎性崗位,後者則包括預算、成本控制等崗位。由此可見,會計主要負責核算,也就是記錄企業的經濟活動,並形成憑證、帳簿、報表等基礎性核算資料;財務則主要負責統籌規劃企業的整個經濟活動,規劃過程中依據的信息包括報表,也包括其他外部的有效信息。
二、目標不同。會計人員的主要目標是如實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要求會計人員要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如實反映,對外提供的財務報表要規范,個人發揮的餘地不大。財務人員的主要目標是根據企業目前的發展現狀,結合外部環境,在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指引下,為了控製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降低企業風險,向決策層提供有效信息。
三、方法不同。會計人員核算方法主要是根據新准則的要求,如實記錄。財務人員的目標比較廣泛,因此要提供有效信息,需要根據 不同的目標 和任務選擇不同的信息處理方法,具體的方法財務管理課程中有諸多介紹,在此不再贅述,其核心方法是NPV法,基本的原則是風險收益相匹配的原則。
會計工作則需要基礎知識比較扎實、操作能力強、工作細致的專門人才來承擔。
『貳』 財務人員與財會人員的區別
財務一般包括財務和會計,財務一般做的是管理型的工作,比如融資、報表分析、費用管控、獎金核算、統計報表、應對稅務審計等,高級的財務一般都參與公司管理,像財務主管、經理、總監等,會計相對來說就簡單些,一般有費用會計、成本會計、總賬會計、應收應付會計、出納等,主要是做賬和出報表。做財務的必須是做會計出身的,本身對賬務比較了解。
『叄』 會計機構負責人和會計人員是什麼關系
會計機構負責人是指在一個單位內具體負責會計工作的中層領導人員。 在公司制企業中,它通常是由單位負責人提名並報董事會或其他權力機構批准作用的組織、領導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的負責人。
會計機構負責人要組織會計人員學習業務技能,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要定期召開專業研討會,研究具體工作問題;要制定對會計人員考核辦法,定期進行考核;要參與研究會計人員的任用和調配;要組織籌集資金,節約使用資金。會計機構負責人還要認真研究 稅法,對於企業應該上繳的稅金、費用等款項,要按照國家稅法等規定進行嚴格審查,督促辦理解繳手續,做到按期足額上繳,不擠占、不挪用、不拖欠、不截留。同時要為企業的增收節支精打細算,把關守口,出謀劃策,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職 j者利益關系,從而為 企業發展提供最有保障的服務。
會計機構負責人的任職條件較一般會計人員從業資格更加嚴格。
『肆』 財務管理人員與會計人員的區別
簡單的回答就是:財務主管是不用做賬的,下面分幾個會計人員,把不同的賬分給不同的會計人員做,一般是大公司才會有財務主管的需要。
『伍』 企業財務人員和會計人員有什麼區別
所有從事財務崗位的人員,都可以稱為財務人員,財務部門也是一個管理部門,主要分為財務管理和會計2個分支,財務管理偏重於對企業經營活動分析,預測,制定財務預決算等相關工作,會計則側重於做賬,出具財務報表。
『陸』 會計機構與人員之間的邏輯關系
會計關系,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過程中,以及國家在管理會計工作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會計機構負責人是指企業的財務這一部門或功能的負責人,而會計主管則可能是這一部門的負責人,也可能是負責人下屬的一個管理崗位。說白了,一個企業一般是財務總監或總會計師是會計機構負責人,而會計主管則是該機構負責人的下屬,當然,如果該企業財務這一塊,會計主管就是全權負責人,那會計主管也就成了會計機構負責人。
『柒』 在企業中,財務主管與財會人員之間的職權關系是什麼
每天負責現金的收支,銀行存款的管理等等;會計,日記賬、月報表、年報表及相關的稅務工作等等;財務主管嘛當然不用做這些具體的事情了,主要是統籌和監督財務工作,有效的向上級匯報財務狀況!
財務主管(Finance manager)一般指一個單位負責財務工作的主管,一般為中層以上管理職位,如財務機構負責人或總會計師、財務總監等。
財務主管一般指一個單位負責財務工作的主管。一般為中層以上管理職位,如財務機構負責人或總會計師、財務總監等。與會計主管是對稱,在中國中小企業財務與會計不再細分一樣,習慣中有時代稱。未設置會計機構的單位一般指主辦會計,單位設有分管財務的領導又具有財會從業任職資格的有時為分管財務領導。
財務經理:
1.協助財務總監建立並完善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對財務部門的日常管理、財務預算、資金運作等各項工作進行總體控制,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2.根據企業中、長期經營計劃,組織編制企業年度財務工作計劃與控制標准
3.根據企業相關制度,組織各部門編制財務預算並匯總,上報財務總監、總經理審核,審批後組織執行,並監督檢查各部門預算的執行情況
4.組織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和賬務處理工作,編制、匯總財務報告並及時上報
5.監控、預測現金流量,監測企業各項財務比率,確定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建立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
6.負責組織企業成本管理工作,進行成本預測、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7.及時匯報企業經營狀況、財務收支及各項財務計劃的具體執行情況,為企業決策層提供財務分析與預測報告,並提出支持性的建議
8.根據企業經營方針和財務工作需要,合理設置財務部組織結構,優化工作流程,開發和培養員工能力,對員工績效進行管理,提升部門工作效率和員工滿意度
『捌』 作為一名財務人員,如何協調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關系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流程。
在建立財務制度的時候,要適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將一些大企業的制度直接照抄過來,如果不適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制度,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麻煩,甚至執行不下去。
第二,要對業務部門和其他部門進行專門的培訓。
必要時,財務部門可以安排專門人員一對一,向業務部門提供執行財務制度操作流程的培訓,讓所有相關人員領會弄懂應執行的財務流程,能熟練地執行。
(8)財務人員與會計人員的關系擴展閱讀
減少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矛盾的方法
1、加強自身溝通能力
而這里的溝通又強調三方面,分別是交流能力、傾聽能力與換位思考能力。
交流能力:鍛煉好自己的溝通能力,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傾聽能力:財務人員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認真聽取業務部門相關人員對現有財務制度的意見和建議,對他們反饋的問題要做科學的記錄並認真反思,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傾聽;
換位思考能力:就是站在業務部門員工的角度思考。
2、提升自己的業務處理能力與軟體使用能力
作為財務管理人員,利用軟體的能力尤為重要,除了EXCEL之外,更需要專業的數據分析或者財務管理軟體來處理,能不手工操作的部分就盡量不手工操作。
『玖』 出納與會計之間的關系有哪些
出納與會計都屬於財務人員,二者的工作既有區別,同時也存在著許多必然的聯系。
從人員關繫上來講,出納人員與會計人員都屬於一個獨立核算單位的財務工作者,都處於要害工作崗位,他們的地位是等同的。精明的企業領導者存選擇出納人員時,除了看其是否忠誠可靠外,還要看其是否有現代經營意識,是否有社會活動能力,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公關能力。
從業務關繫上來說,出納與會計都屬於一個單位的財會崗位,工作中應相互協助、密切合作,共同打理好企業的日常財會業務,做好本職工作。但他們之間又有著明確分工,工作上各有側重,即「出納管錢,會計管賬」。
1.出納負責的工作
出納人員專管貨幣資金的收付以及與之相關的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同時,出納人員還必須每日或者定期與會計人員對賬,核對雙方庫存現金、銀行存款賬是否相符,以做到相互配合、相互監督,從而避免多報、冒領等差錯。因此,出納人員不是單純地辦理現金的收付和銀行存款的存取,也要涉及部分會計業務,所以需要學習會計知識,以便在填制「收款憑證」和「付款憑證」時,熟練地掌握會計科目的對應關系。
2.會計負責的工作
會計人員專管總賬和除貨幣資金之外的其他明細賬。會計崗位有許多細分,如記賬會計、稅務會計、材料會計、成本會計等。會計人員要負責整個會計核算工作,從平行登記總賬、明細賬到編制會計報表,以及完成納稅申報和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