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財務會計 » 財務會計違規處理

財務會計違規處理

發布時間: 2021-08-13 14:50:50

⑴ 單位會計違法違紀應受到什麼的處理

根據《會計法》會計違紀的處分有: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財務人員違規處理

由於是財務人員的個人原因造成的損失有個人賠償,構成犯罪的訴訟法律。

如何處理財務報告中的違法行為

財務報告是反映合作社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結性書面文件,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現金流量表)、有關附表以及財務說明書。提供財務報告,是指合作社的有關機構或人員依據法律規定向有關業務主管部門上報財務報告文件的行為。合作社作為一種經營主體,要依法開展經營活動,取得相關經營收益,為法定的納稅主體。法律規定,對於這樣的組織有依法編制財務報告、進行會計核算、向成員大會作出財務報告、並依法向有關機關上報財務報告的責任。這種向成員大會和向有關機關提交的財務報告,必須如實反映合作社經營的全部財務情況,不得在報告中作虛假記載。

提供財務報告中的違法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形:①在財務報告中作虛假記載。主要是指向成員大會和向有關主管機關報送的財務報告中作虛假記載,如虛報支出、瞞報贏利、編制虛假的經營活動、偷漏稅收等。財務報告是合作社一定期間財務會計核算的綜合反映,只有如實記載財務會計核算情況才能使成員大會和有關機關准確了解經營與財務情況。在財務報告中作虛假記載,不僅影響成員大會和有關主管部門對情況的了解,而且給這方面的違法犯罪留下可乘之機。②在財務報告中隱瞞重要事實。主要是指向成員大會和向有關主管機關報送的財務報告中隱瞞重要事實,而以不真實的情況作出報告的行為。它將導致成員大會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對經營財務情況的誤認。

對於在財務報告中作虛假記載或隱瞞重要事實等違法行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的財務報告等材料中,作虛假記載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這里所講的法律責任包括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如何承擔法律責任,並沒有作出具體的規定,應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等的規定確定。比如,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上述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⑷ 什麼是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如何處分

違反財經紀律行為,是指違反財經管理法規、破壞國家財經管理秩序,按照黨紀處分條例規定應當受到黨紀處分的行為。一般行為批評教育,嚴重的依法處理。

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違反財經紀律行為主要有:

一、隱瞞、截留、坐支應當上交國家的財政收入的。

二、將隱瞞、截留款合夥私分的。

三、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國家財政撥款、退稅款或補貼的。

四、將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的錢款合夥私分的。

五、不按預算或用款計劃核撥國家財政經費、資金的。

六、擅自動用國庫款項或財政專戶資金的。

七、個人借用公款超過6個月不還的。

八、以個人名義存儲公款的。

九、在對內對外活動中接受禮品應當上交而不上交的。

十、將接受的禮品集體私分的。

(4)財務會計違規處理擴展閱讀:

第一條為了糾正財政違法行為,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及審計機關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的派出機構,應當在規定職權范圍內,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審計機關的派出機構,應當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對財政違法行為作出處理、處罰決定。

根據需要,國務院可以依法調整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財政部門)、審計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審計機關)的職權范圍。

有財政違法行為的單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及有財政違法行為的個人,屬於國家公務員的,由監察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下統稱監察機關)或者任免機關依照人事管理許可權,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條財政收入執收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補收應當收取的財政收入,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一)違反規定設立財政收入項目;
(二)違反規定擅自改變財政收入項目的范圍、標准、對象和期限;
(三)對已明令取消、暫停執行或者降低標準的財政收入項目,仍然依照原定項目、標准徵收或者變換名稱徵收;
(四)緩收、不收財政收入;
(五)擅自將預算收入轉為預算外收入;
(六)其他違反國家財政收入管理規定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條財政收入執收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財政收入上繳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收繳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隱瞞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二)滯留、截留、挪用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三)坐支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
(四)不依照規定的財政收入預算級次、預算科目入庫;
(五)違反規定退付國庫庫款或者財政專戶資金;
(六)其他違反國家財政收入上繳規定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條財政部門、國庫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國家有關上解、下撥財政資金規定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延解、占壓應當上解的財政收入;
(二)不依照預算或者用款計劃核撥財政資金;
(三)違反規定收納、劃分、留解、退付國庫庫款或者財政專戶資金;
(四)將應當納入國庫核算的財政收入放在財政專戶核算;
(五)擅自動用國庫庫款或者財政專戶資金;
(六)其他違反國家有關上解、下撥財政資金規定的行為。

第六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規定使用、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有關財政資金,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財政資金;
(二)截留、挪用財政資金;
(三)滯留應當下撥的財政資金;
(四)違反規定擴大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准;
(五)其他違反規定使用、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

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違反《會計法》如何處理

違反《會計法》處罰 違法行為 行政責任(尚不構成犯罪) 刑事責任(犯罪) 違反會計核演算法律規定的法律責任。 1. 責令期限改正。 2. 罰款:單位3000~5萬 個人2000~2萬 3. 行政處分(警告、記大過、降級、降職、留 用察看、開除等)。 4. 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縣級以上人民政度財 政部門)。 1. 追究刑事責任(逃稅、騙取出口退稅、貪污、挪用公款造成嚴重後果), 按照刑法規定分別定罪、量刑。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1. 通報(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度財政部門採用通報的方式批評、公告)。 2. 罰款(通報同時)單位5000~10萬 個人(直 接責任人)3000~5萬。 3. 行政處分(撤職、留用察看、開除)。 4. 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縣級以上人民政度 財政部門)。 1.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10%~30% ,數額在1~10萬或者兩次偷稅被行 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偷稅金額1倍~5倍的罰金;30%以上,10萬以上的,處以3~7年有期徒刑,並處以偷稅金額1倍~5倍的罰金。多次犯數額累積。 2. 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他人利益,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者單單處2~20萬的罰金。 3. 承擔資產評估、驗資、會計、審計、法律服務等職責的中介組織的人員 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罰金。上述人員,索取他人財務或者非法收取他人財務,犯本罪的處5~10年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罰金。 藏匿或者故意銷毀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 1. 通報(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度財政部門採用通 報的方式批評、公告)。 2. 罰款(通報同時)單位5000~10萬 個人(直 接責任人)3000~5萬。 3. 行政處分(撤職、留用察看、開除)。 4. 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縣級以上人民政度 財政部門)。 1. 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者單單處2萬~20萬 罰金。 2. 如藏匿銷毀的會計資料涉及金額在50萬以上或為逃避依法查處而藏匿 銷毀或拒不交出會計資料予以追訴。 3.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10%~30% ,數額在1~10萬或者兩次偷稅被行 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偷稅金額1倍~5倍的罰金;30%以上,10萬以上的,處以3~7年有期徒刑,並處以偷稅金額1倍~5倍的罰金。多次犯數額累積。 授意、指使、強令他人偽造、變造或者藏匿、故意銷毀會計資料。 1. 罰款(5000~5萬)。 2. 行政處分(降級、撤職、開除)。 1. 根據《刑法》有關規定,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 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藏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應當作為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藏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共同犯罪,定罪處罰。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會計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法律責任以及補救措施)。 1. 行政處分。 法律責任 1. 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補救措施 1. 恢復其名譽:道歉、澄清事實、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2. 恢復原有職位、級別:再改會計人員同意的情況下恢復原有工作原有職 位。 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 1. 行政處分 1. 濫用職權、玩忽職守: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節嚴重的3~7年有 期徒刑或拘役。 2. 財政部門工作人員徇私舞弊,凡上述罪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情節嚴重的5~10年有期徒刑或拘役。 3. 泄露國家機密: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節嚴重的3~7年有期徒刑 或拘役。將檢舉人的姓名和檢舉材料轉交給被檢舉單位、被檢舉個人
1.

行政處分
違反《會計法》同時違反
其他法律規定行為的處

1.

由某個法律規定的處罰機關根據該法律的
規定進行處罰。

2.

罰款不得重復

⑹ 財務違規行為有哪些

財務違規分幾個層次
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等(例如:漏稅,虛報稅收、統計等報表)
違反行業准則,企業准則等(例如:虛假做賬,不按准則進行賬務處理等)
違反企業管理規章制度等(例如:不按企業核算制度進行工資核算等)
違反財務部門相關規章條款等(例如:不遵守報銷制度等)

⑺ 對違法會計行為及其處罰是如何規定的

審計、稅務、銀行、保險、證券監管等相關法律對違法會計行為及其處罰的規定如下:

1.根據《審計法》的有關規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審計機關發現被審計單位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的,有權予以制止。被審計單位有前述行為的,審計機關認為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行政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根據《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有關規定,納稅人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內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納稅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帳簿或者保管記帳憑證和有關資料,以及未按照規定將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報送稅務機關備查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人,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偷稅數額不滿1萬元或者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不到10%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偷稅款,處以偷稅數額5倍以下的罰款。

3.根據《商業銀行法》的有關規定,商業銀行應當依照法律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本行的財務會計制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存財務會計報表、業務合同以及其他資料。商業銀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真實記錄並全面反映其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編制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及時向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門報送會計報表。商業銀行不得在法定的會計帳冊外另立會計帳冊。商業銀行應當定期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其他財務會計報表和資料。中國人民銀行有權按照規定,對商業銀行的存款、貸款、結算、呆帳等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商業銀行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要求,提供財務會計資料、業務合同和有關經營管理方面的其他信息。商業銀行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表的,由中國人民銀行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中國人民銀行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根據《保檢法》的有關規定,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有權檢查保險公司的業務狀況、財務狀況及資金運用狀況。有權要求保險公司在規定的期限內提供有關的書面報告和資料。保險公司未按照規定報送有關報告、報表、文件和資料的,由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保險公司向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和資料的,由金融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以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5.根據《證券法》的有關規定,股票、公司債券依法上市交易的公司,應當按照規定,向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報送年度報告、中期報告、臨時報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對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中期報告、臨時報告以及公告的情況進行監督。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有權查閱、復制當事人和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單位和個人的證券交易記錄、登記過戶記錄、財務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文件和資料;對可能被轉移或者隱匿的文件和資料,可以予以封存,查詢當事人和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單位和個人的資金帳戶、證券帳戶,對有證據證明有轉移或者隱匿違法資金、證券跡象的,可以申請司法機關予以凍結。對於經核准上市交易的證券,其發行人未按照有關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有重大遺漏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對發行人處以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發行人未按期公告其上市文件或者報送有關報告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對發行人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為證券的發行、上市或者證券交易活動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的專業機構。就其所應負責的內容弄虛作假的,由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並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該機構停業,吊銷直接責任人員的資格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⑻ 關於財務人員違紀的處罰

財務人員違紀處罰,最好參考會計法的規定:
《會計法》規定了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單位領導人、會計人員違反關於
(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資本、基金的增減和經費的收支;
(五)收入、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的規定。
違犯「必須依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接受財政、審計、稅務機關的監督, 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 匿、謊報」的規定。
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憑證、 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或者利用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 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偷稅或者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的,由財政、審計、稅務機關 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負責處理,追究責任;構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予以受理,或者對違法的收支 不向單位領導人提出書面意見,或者對嚴重違法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的收支不向主 管單位或者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報告,情節嚴重的,給予行政處分;給公私財產造成 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⑼ 公司違反財務會計制度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根據《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違反會計制度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包括:
(1)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行為。是指依法應當設置會計賬簿的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設置會計賬簿、設置虛假會計賬簿或者設置不符合規定的會計賬簿及設置多套會計賬簿的行為。
(2)私設會計賬簿的行為。就是指依法應當建賬的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法定的會計賬簿之外私自設置會計賬簿的行為,這是對第一種違法行為的補充。俗稱「二本賬」、「賬外賬」。
(3)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就是指出具原始憑證的單位、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出具的原始憑證不合法;或者取得原始憑證的單位、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取得的原始憑證不合法。
(4)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行為。
(5)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行為。
(6)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行為。
(7)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行為。
(8)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行為。
(9)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行為。
(10)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行為。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