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和會計區別
1.概念不同,財務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管理決策體系。而會計是以貨幣為主體,採用專門方法,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完整、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計算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職能作用不同。會計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而財務的基本職能是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
3.依據不同。會計核算的依據是國家的統一會計制度。而財務管理的依據則是在國家政策法律允許范圍內,根據管理當局的意圖,單位制定內部財務管理辦法。
4.目的和結論不同。會計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賬”,而財務的目的在於使企業財富的最大化或價值最大化。
聯系:
1.兩者都是為特定對象服務的。即存在財務主體和會計主體,作用的對象都是單位資金的循環與周轉,主要對價值形態進行管理。
2. 會計是財務的基礎,財務離不開會計。兩者相輔相成!
『貳』 會計和財務有什麼區別
財務與會計考證方面相同,都是要取得會計從業證書才能上崗。
財務與會計的區別
財務與會計應有一個客觀的界限,其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概念不同。財務是在一定的整體目標下,關於資產的購置、投資、融資和管理的決策體系。而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採用專門方法,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完整、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通過對交易或事項確認、計量、記錄、報告,並提供有關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信息資料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職能作用不同。會計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側重於對資金的反映和監督。而財務的基本職能是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側重於對資金的組織、運用和管理。
3.依據不同。會計核算的依據是國家的統一會計制度,具體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選用由企業根據國家統一會計政策,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選定的。而財務管理的依據則是在國家政策法律允許范圍內,根據管理當局的意圖。單位制定內部財務管理辦法,享有獨立的理財自主權、自主決策權。
4.面向的時間范圍不同。會計是面向過去,必須以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是對過去的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和記錄。而財務是注重未來,是基於一定的假設條件,在對歷史資料和現實狀況進行分析以及對未來情況預測和判斷的基礎上,側重對未來的預測和決策。經濟業務或事項應不應該發生、應發生多少,是財務需要考慮的問題。
5.目的和結論不同。會計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賬」,結論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貫性,相對來講結論是「死的」,不同的人對相同的會計業務進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應存在大的出入。而財務的目的在於使企業財富的最大化或價值最大化,其結論相對來講是「活的」,它沒有極值,只有恰當的、合理的,其結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於經驗、取捨、偏好等的不同,得出的結論可能差異較大。需要說明的是,財務管理是一門科學,但不是一門硬科學,而是一門軟科學。有理性一面,也由非理性的成分。因為它賴以存在的基本條件都是假定的,是經驗值(如平均資金成本)。財務難就難在要對不確定性的東西,要依據經驗、判斷、推理做出決策。
6.影響其結果的因素不同。會計結論主要受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影響。企業選定的有關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既受到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限制,同時受到會計人員專業判斷能力的制約。而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程度,主要受到企業投資報酬率、風險;以及投資項目、資本結構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響。
7.分類不同。會計包括財務會計(對外報告會計)和管理會計(對內報告會計),財務分為出資人財務和經營者財務。這里的出資人是指獨立於經營者之外的投資者、債權人,既包括現實的出資人,也包括潛在的出資人,如尚未出資但准備對某單位進行投資或借款的人。出資人往往關心被出資單位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資料,而經營者在按要求對外提供財務會計資料的同時,更關心內部管理會計資料。
『叄』 財務和會計的區別
財務管理與會計專業的工作性質區別在於:財務管理是以資金管理為中心;會計人員則是以企業經營即財務活動的核算及控制為中心。通俗點說就是儲物櫃人員是控制企業資金的流向;會計人員則是對資金的流動進行紙上或記上的記錄。
財務管理跟會計是兩個專業,會計是管錢的,財務管理是管會計的,財務管理專業其實跟會計專業差不多,一般就是比會計專業多學了高級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等有限的幾門課程,除了數學等基礎課外,財務管理專業學的有財務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還有國際貿易類的一些課程,財務管理專業主要講的內容應該側重財務分析,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對企業今後的經營戰略提出建議,同時參與企業的管理工作。
會計學:是指以資金形式,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連續地反映、監督和參與決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後核算,重在「算」,就是做賬,把企業的發票等票據做成會計憑證,再登記入賬,然後編制報表!其實質是,把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系統的核算一遍,以便報表使用者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企業的各項業務,各項資產的金額,已經本期實現的收益!
財務管理:是指運用管理知識、技能、方法,對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以及分配進行管理的活動。主要在事前管理、重在「理」。相比較與會計,傾向於對資金在使用前和使用中的管理,當然也包括使用後的管理!學習如何使用企業的資金,如何籌集企業的資金(錢不夠花的時候),用完以後,反思下這么用是否合理!
會計做的帳以及報表,是財務管理者最重要的數據來源,財務管理分析大部分就是使用報表的數據;
學會計的必須得懂財務管理,學財務管理的必須要懂會計。因為,兩者很多時候是互補的;
目的都是提高企業效益;指向的對象都是企業資金。實務工作中。兩者往往相互交叉,不分彼此。但是,兩者的職能、內容都是不同的。
會計專業的考生必定會設置財務管理課程;財務管理專業考生必定也會設置會計課程。這兩個專業的考生畢業之後,他們找的工作基本是互通的。也就是會計專業的考生可以找的工作,財務管理專業考生也可以找;財務管理專業考生可以找的工作,會計專業的考生也可以找。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肆』 財務與會計的區別
財務和會計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財務與會計在性質上的差別:財務的性質是本金投入收益活動,會計的性質是價值信息系統。
2.財務與會計在地位上的差別:財務是實體,會計是附體。 在經濟組織內部,財務處於主導地位,生產、技術、營銷、勞動等項管理都要圍繞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去進行;會計處於基礎性地位,通過提供財務信息為財務管理和其他各項管理服務。
3.財務與會計在涉及范圍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范圍涵蓋本金投入與收益的全過程,包括籌資、投資、耗資、收入、分配等經濟內容;會計的范圍涵蓋信息系統的全過成,包括會計信息的輸入、儲存、轉換、輸出、控制、反饋等內容。
4.財務與會計在運動規律上的差別:財務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本金運動與基金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與物資運動相結合、本金運動內部的綜合平衡、本金運動的連續性與並存性等;會計活動的規律性表現為會計信息運動與財務實體運動、財務信息運動內部的協調平衡、信息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等。
聯系:會計是財務管理中的反映、控制、分析、監督環節,有相對獨立的內容,所以一般在財務部門內分設財務部與會計部兩個分支機構進行工作。其中財務部負責財務組織、預測、決策、計劃、營運、考核;會計部負責反映、控制、分析、監督。財務部與會計部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為實現利潤最大化和本金擴張的財務目標而奮斗。
(4)財務和會計區別擴展閱讀:
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包括系統性原則、現金平衡原則、收益風險原則以及利益協調原則。
1、系統性原則是指財務管理是集團各成員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本身又由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分配管理等諸多子系統構成。
在財務管理中堅持系統性原則,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首要出發點,它具體要求做到三點。
第一點是整體優化,只有整體最優的系統才是最優系統。
第二點是結構優化,任何系統都是有一定層次結構的層級系統,在企業資源配置方面,應注意結構比例優化,從而保證整體優化,如進行資金結構、資產結構、分配結構優化。
第三點是環境適應能力強,財務管理系統必須保持適當的彈性,以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2、現金平衡原則是指在財務管理中,貫徹的是收付實現制,而非權責發生制,客觀上要求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做到現金收入(流入)與現金支出(流出)在數量上、時間上達到動態平衡,即現金流轉平衡。
保持現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現金預算控制。現金預算可以說是籌資計劃、投資計劃、分配計劃的綜合平衡,因而現金預算是進行現金流轉控制的有效工具。
3、 收益風險原則是指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要獲取收益,總得付出成本,而且面臨風險,因此成本、收益、風險之間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成本、收益、風險三位一體的觀念,以指導各項具體財務管理活動。
4、利益協調原則是指企業在進行財務活動時,離不開處理與所有者、債權人、經營者、職工、內容各部門、債務人、被投資企業、國家(政府)、社會公眾等利益主體之間的財務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說,財務管理過程,也是一個協調各種利益關系的過程。
利益關系協調成功與否,直接關繫到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國家法律法規、企業契約(合同)、企業章程及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均是企業處理財務關系的規范。
『伍』 財務、會計、出納的區別
財務、會計、出納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出納是按照有關規定和制度,辦理本單位的現金收付、銀行結算及有關賬務,保管庫存現金、有價證券、財務印章及有關票據等工作的總稱。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對企業、機關單位或其他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地反映和監督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具體而言,會計是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的核算和監督,並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
財務泛指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前者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涉及資金的活動,表明財務的形式特徵;。後者指財務活動中企業和各方面的經濟關系,揭示財務的內容本質。因此,概括說來,企業財務就是企業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體現著企業和各方面的經濟關系。
2、分工不同
總賬會計負責企業經濟業務的總括核算,為企業經濟管理和經營決策提供總括的全面的核算資料。明細分類賬會計分管企業的明細賬,為企業經濟管理和經營決策提供明細分類核算資料。
出納則分管企業票據、貨幣資金,以及有價證券等的收付、保管、核算工作,為企業經濟管理和經營決策提供各種金融信息。總體上講,必須實行錢賬分管,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和會計檔案保管,不得負責收入、費用、債權債務等賬目的登記工作。總賬會計和明細賬會計則不得管錢管物。
3、關系不同
出納、明細分類賬會計、總賬會計之間,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它們核算的依據是相同的,都是會計原始憑證和會計記賬憑證。這些作為記賬憑據的會計憑證必須在出納、明細賬會計、總賬會計之間按照一定的順序傳遞。它們相互利用對方的核算資料,共同完成會計任務,缺一不可。
同時,它們之間又互相牽制與控制。出納的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與總賬會計的現金和銀行存款總分類賬,總分類賬與其所屬的明細分類賬,明細賬中的有價證券賬與出納賬中相應的有價證券賬,有金額上的等量關系。
『陸』 財務會計與會計有什麼區別
財務會計與會計的區別如下:
1、面向的時間范圍不同
會計是面向過去,必須以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是對過去的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和記錄。而財務是注重未來,是基於一定的假設條件,在對歷史資料和現實狀況進行分析以及對未來情況預測和判斷的基礎上,側重對未來的預測和決策。
而經濟業務或事項應不應該發生、應發生多少,是財務會計需要考慮的問題。
2、作用不同
財務會計主要借鑒國際經驗,實現企業財務管理與國際對接,建立首席財務官制度,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同時,研究建立企業財務總監委派制度,明確財務總監的地位作用、職責許可權和工作要求等,促進財務總監代表出資人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
是構建企業財務管理能力認證體系,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能力,推動企業強化內部約束和財務管控,實現管理創新。
而會計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完善產權交易市場,通過整體改制上市、引入非公經濟等戰略投資者等多種方式,盤活龐大的國有資本存量,促進國有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產權明晰、機制靈活、管理科學的國有企業內部約束機制,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3、對信息的使用不同
財務會計是信息的創造者,而會計是信息的使用者。
4、培養目標不同
財務會計從比較基礎的會計學原理開始,到中等難度的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電算化、審計、審計案例分析、經濟法等,再到比較深奧的稅法、財務管理、高級成本會計、高級管理會計等課程。另外會學一些在內容上有交叉的其他專業的基礎專業課,比如統計學。
而會計主要學習財務、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財務、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金融問題的基本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財務會計
網路-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