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會計考試 » 管理會計的雛形產生於什麼

管理會計的雛形產生於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8-17 09:46:48

㈠ 管理會計的體系正式形成於什麼時候

管理會計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第一次世紀大戰後在美國許多企業中推行,泰羅的科學管理來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與工作效率;為了配合科學管理「標准成本」、「差異分析」和「預算控制」等方法開始引進到會計中來,成為成本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當時有學者提出了「管理的會計」這個詞彙,並主張將管理的重心放在加強內部管理上,但當時沒有受到會計界的普遍重視。到了20世紀40年代,特別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了應付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廣泛實行職能管理與行為科學管理,藉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擴大企業利潤。與此相適應,「責任會計」與「成本一業務量一利潤分析」等專門方法也應運而生,並加入到原有的會計方法體系中來。1952年會計學會年會上正式通過了「管理會計」這個名詞,標志著管理會計正式形成。於是,傳統會計被稱為「財務會計」。

㈡ 管理會計的發展歷程有哪些

管理會計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管理會計的研究焦點是成本確認。成本會計系統圍繞全部成本的認定而展開,其主要任務是盡可能得到精確而又真實的成本。在高級成本會計中,還專門研究如何在復雜的生產環境中歸集成本的問題。

為了得到精確而又真實的成本,成本會計人員便用的是一種財務特性很強計量方法,而衡量這種計量方法的基本條件,是它必須能提供特定的、明確的、可以適用於所有目的的歷史成本信息,只有這樣它才能被接受。而使用者只要根據自己的期望來調整這種絕對真實的成本信息就可以了。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則主要在二戰以後,人們逐漸認識到會計信息應當滿足使用者,尤其是管理層的需要。從而,為計劃和控制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得以發展起來,其技術方法也不斷豐富。與強調全部成本的確認相比,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強調相關成本。

為了得到相關成本,管理會計強調「不同目的不同成本」這一指導思想,強調潛在用戶的決策需要,強調演繹推理的方法。從這種意義上講,相關成本要反映的是有條件的真實(conditional truth)或有意境的真實(contextual truth)。而這一階段的管理會計技術方法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徵。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主要是在六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對管理會計系統應為決策提供信息開始得到認同,使決策分析成為管理會計新的研究焦點。先是新古典經濟學派的框架被管理會計研究人員廣泛運用於決策分析。

新古典經濟學派分析問題的基該方法是邊際分析法,其基本理論假設是信息完整充實、不需要任何成本便可取得信息,其重要概念包括邊際成本、邊際收入、增量現金流量等。

在上述方法論、理論假設和概念的基礎上,用嚴格的數學方法分析管理會計決策問題成為可能,管理會計的研究向著精密的數量化技術方法的方向發展。本量利分析、成本估算、投入產出法,線性規劃、學習曲線、存貨控制和方差分析等計劃決策模型在這一時期發展起來。

在以後的時期里,管理會計研究人員將不確定性引入決策過程,但管理會計信息本身是一種有成本的經濟商品,應按成本效益原則進行生產。這里有一種形象的說法,管理會計有關信息、模型、專家的「市場」需要受成本效益原則這只看不見的手操縱(Horngren,1975)。

於是,信息經濟學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技術方法,被廣泛用於不確定環境的決策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還通過對信息系統選擇與信息系統設計分離出來,大大簡化了決策模型的復雜度。

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在信息經濟學的發展下,又產生了代理理論、交易成本理論等。

這些理論則試圖進一步解決多人決策(multi-person decision)問題。不同於傳統的單人決策(single-person decision)方法,多人決策方法更多地關注管理會計的行為層面,被用於解決最佳激勵方式和業績考核方案的選擇等行為問題。

但目前多人決策方法所能解決的還只限於明確問題,要想在復雜的多人決策情形下,建立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會計技術方法,並要求管理會計控制系統能提供明確和切實的指導,還存有較大的困難。

這里特別要一提的是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演進與一定時期社會管理技術的發展有緊密聯系。我們認為,管理會計應該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特別是成本管理與業績考評在未來企業管理中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長短期戰略的制定,將會越來越依賴管理會計提供的有效信息。

但鑒於管理會計信息並不是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所需信息的唯一來源,許多情況下甚至還不是主要來源,管理會計通常是起到支持和監督作用,並不能取代成本管理與業績考評等企業管理活動本身。另外,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的自動化、管理會計功能分散化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這將會降低對特定管理會計技術方法所提供信息需求的必要性,因為屆時管理會計人員通常只是幫助設計和改進管理會計控制系統,而大量的管理會計具體工作將會變得微不足道。因此管理會計的研究重點將會側重於管理會計人員行為影響的研究。

這是因為,管理會計人員以往的優勢在於收集、計量、匯總並傳遞管理控制信息,而對非財務信息的提供和使用則感到不熟悉、不確定、不適應,而對於採用怎樣的行為觀點來處理各類財務和非財務的控制信息,就顯得迷惑和無所適從,這決定了管理會計人員的職業前途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可以斷言,只有部分高度敏銳、知識結構完備相適應能力很強的管理會計人員才能順應管理會計的上述變動趨勢,而管理會計研究應該在這方面提供必要的幫助。

(2)管理會計的雛形產生於什麼擴展閱讀

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程度及重要性:

全面推進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可以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推動企業知識產權、防範風險、科學決策方面的基礎作用;同時,強化管理會計應用是促進企業管理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斷做強做優的重要舉措。

前我國的管理會計在理論研究、實踐運用、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相對滯後。財政部已將管理會計列入今後會計改革發展的重點方向,並將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會計制度建設和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今年9月,財政部印發了《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規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險業以外的大中型企業范圍內施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該制度是財政部為加強管理會計工作的先行探索。

同時,財政部還從以下方面著手推進管理會計工作:引導理論界加強對國內外管理會計理論成果的系統研究;推動對國內外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的總結和提煉;

選擇有實踐基礎的企業,對其管理會計實踐經驗進行充分總結;將管理會計納入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準會計師和會計領軍人才的培養體系,加強管理會計體系人才的培養等。

目前管理會計沒有國際的通行標准,而管理會計源於實踐,要做到有效指導企業,廣大會計工作者應加快管理會計經驗交流,從而推動管理會計理論方法轉化為實踐,推動管理會計的一些方法和經驗上升到理論,通過管理會計理論實踐上升到政策,以形成實踐、理論、政策間的良性互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管理會計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財政部余蔚平:管理會計是中國會計改革發展的重點方向

㈢ 1.管理會計的雛形產生於( )。 A.十九世紀末 B.20世紀上半葉 C.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D.20世紀70年代 2.在

B.20世紀上半葉
今天的絕大部分管理會計的方法都產生於1825年——1925年

㈣ 管理會計產生於哪個國家

根據我在互聯網上查詢的情況,管理會計的初期情況如下。
1921年,美國《預算與會計法案》頒布,推動了「預算控制」被引入管理會計;1922年,奎因坦斯在其《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入門》一書中首次提出「管理會計」的名稱;1952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年會正式採用「管理會計」來統稱企業內部會計體系,標志著管理會計正式形成,自此,現代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

㈤ 什麼的出現標志著管理會計原始雛形的形成

20世紀初,在美國企業會計實務中開始出現了以差異分析為主要內容的「標准成本計算制度」和「預算控制」,成為管理會計的原始雛形。

1922年,美國的奎因坦斯的《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入門》一書問世,管理會計這一名詞在這本專著中首次被明確地提出。

二戰結束以後,新的條件和環境要求企業盡快實現管理的現代化,將過去的以生產為中心的生產型管理模式調整轉變為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經營決策型管理模式,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良性循環。

會計科學適應現代經濟管理的要求,不僅完善發展了規劃控制會計的理論與實踐,而且還逐步充實了以管理科學學派為依據的預測決策會計和以行為科學為指導思想的責任會計等內容。

1952年世界會計學會年會上正式通過了「管理會計」這一專門術語。從20世紀80年代起,西方陸續成立了獨立的管理會計研究機構,將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從偏重實務的角度轉向了理論探討。

(5)管理會計的雛形產生於什麼擴展閱讀

預算工作中經常可以見到的另一種潛在危險是效能低下。預算有一種因循守舊的傾向,過去所花費的某些費用,可以成為今天預算同樣一筆費用依據;如果某個部門曾支出過一筆費用購買物料,這筆費用就成了今後預算的基數。

此外,主管人員常常知道在預算的層層審批中,原來申請的金額多半會被削減。因此,申報者往往將預算費用的申請金額有意擴大,遠遠大於實際需要,所以,必須有一些更有效的管理方法來扭轉這種傾向,否則預算很可能會變成掩蓋懶散、效率低下的主管人員的保護傘。這樣的方法一種是編制可變預算;另一種就是「零基預演算法」。

㈥ 管理會計的起源

管理會計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紀早期企業管理層對內部計量的運用。當時的紡織廠、兵工廠等企業為了衡量內部生產過程的效率,在市場交易信息之外,開始對企業內部特定管理信息提出要求。1855年,新英格蘭的利曼(Lyman)紡織廠以復式簿記為基礎,首創了一套成本會計制度,它所提供的成本會計信息,能反映產品成本、工廠布置變化影響和對原棉收發的控制情況。19世紀中期,鐵路業的出現和迅速成長為成本會計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由於鐵路公司在當時規模最大、組織最為復雜且營業跨越廣闊的地理區域,這必然對成本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穎的會計管理技術方法開始得以發展,這對於以後幫助企業進入更有效的成本規劃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鐵路公司代表性的成本會計方法,主要包括記錄和匯總現金交易,編制匯總成本財務報告,進行營業統計等。19世紀80年代起,鐵路公司的成本會計方法被更大規模的銷售企業、鋼鐵公司等所採用並加以發展。銷售企業按部門和地理區域統計關於銷售周轉的明細情況,並編報類似於後來收入中心所用的業績報告。而鋼鐵公司對協調、控制所需的統計數據進行了發展,將鐵路業早已採用的會計憑單制度(Voucher system of accounting)加以引進,並將成本報表作為控制工具,如卡耐基(Andrew Carnegie)鋼鐵公司將成本報表用於業績評價、質量檢查、副產品決策、銷售定價等方面。但這時的成本控制還只集中於直接人工和材料,很少注意到間接製造費和資本成本(如折舊和利息費用等)。

科學管理運動為成本會計實務及技術方法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契機。泰羅(Frederick Taylor)等工程師進行了工作分析和時間、動作研究,建立起特定單位產出所需的人工和材料的科學標准,開創了將間接製造費分配給產品成本的實務。並形成了費用預算、標准成本法和差異分析為主的,具有科學管理特性的會計管理技術方法。

另一方面,學術界展開了對成本會計概念及其應用的深入研究。舉其要者,成本帳戶被放進企業復式記帳會計體系(Garcke & fells,1887);損益兩平圖被用來描述成本隨產出的變化;將所有間接製造費按直接人工成本進行分配的實務受到質疑(Church,1908);針對間接製造費的性質及其在管理決策上的考慮,「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觀念出現,可避免和不可避免間接製造費、沉入成本、增量或差別成本等成本概念的形成;「機會成本」這一名詞從經濟學中引入進來;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相關期間進行區分,成本性態估計的時間序列和橫截面統計分析的可能性及其相對於判斷分析的優劣性得到認識等等,成本會計信息獨立於財務會計系統的重要性受到強調(Clark,1923)。

總結這一時期的成本會計理論和實務發展情況,我們還可進一步發現:當時的成本會計系統與資本會計系統、財務會計系統相互獨立,其設計和運行歸製造部門負責,其提供的成本信息被製造部門用來評價營業效率、進行定價決策、控制和激勵工人業績,而不是定位於企業整體的商業成功,也不是以編制對外財務報告為目的。

在這方面,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對管理控制方法的創新最有價值。20世紀早期,縱向一體化的多元經營活動公司出現,為了協調和控制其多樣化活動,管理控制實務技術方法的需求應運而生。

在開發管理控制系統以協助多元活動及縱向一體化企業的成長方面。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是杜邦公司(Du Pont Powder Company)。作為最早的縱向一體化多元經營活動公司之一,它要決定的不再僅是經營單一產品的營業規模大小,還要決定應拓展的營業活動類型。於是,杜邦公司開創了許多管理控制技術方法,到1910年為止,當今大公司進行管理控制所用的差不多所有基本技術方法在杜邦公司都已得到使用。在這些基本技術方法中,最主要、影響最持久的則是投資凈利率(Return-on-investment, ROI)指標的運用。該指標最早被杜邦公司的Pierre Pont用作衡量各個營業部門的效率和整個公司財務業績的指標,而當時廣為使用的銷售凈利率、成本凈利率指標在杜邦公司則受到冷落。1912年,杜邦公司的財務經理Donaldson Brown進一步將ROI指標分解為產品銷售周轉率和營業銷售凈利率兩大指標。這樣,既可以讓各部門知悉其業績如何影響產品銷售周轉率或營業銷售凈利率並進而影響公司總的投資凈利率,又可以讓管理者解釋在特定期間內ROI的實際數為何偏離預算數。Pierre Pont和Donaldson Brown將ROI指標應用於部門層面上,這也是現代多數公司所用的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的起源。另外,杜邦公司還為審批營業預算和資本預算專門建立了資本配置程序和系統。無疑,在當時,杜邦公司成為管理會計控制方法應用的先驅者。

1920年,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GM)成為杜邦公司的子公司後,Pierre Pont,Donaldson Brown和Alfred Sloan又在20年代早期在GM進行了管理控制系統的革新。實際上,多數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和報告評價體系都是從GM演進過來的。GM的目標是著眼於整個商業周期獲取滿意的ROI,而不強求盈餘逐年增長,把企業管理控制系統的目標定位在整體管理水平的最高,而不僅僅是利潤的增長。我們可以從中看出現代行為管理思想的縮影。Donaldson Brown獨創性地設計了一套定價模式,在生產量和銷售量為正常、標准量(生產能力的80%)的條件下,來決定能達到期望ROI水平的目標價格,這套定價模式使高層管理的財務策略與部門的短期營業計劃保持緊密的溝通和連動。Pierre Pont和Alfred Sloan為公司的高層經理設計了程式化的激勵和利潤分享計劃,其利潤觀念是公司利潤而非部門利潤。後者還採用了市場基礎的內部轉移價格制度。這些管理會計控制技術方法的應用,不但大大促進了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並使其管理控制系統更趨完善。

管理會計技術方法的創新,不但使經理層見到實際效果,而更富有價值的是其務實的態度。在整個創新過程中,企業家與工程師之間有著廣泛的交流,因而使得管理會計出現的創新方法很快在可信和實用的基礎上得以傳播。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