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要稱為什麼
㈠ 會計在古時候稱做什麼
本世紀三十年代以來,對於我國會計的成因、起源有過各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講在禹夏時代,大禹王曾在江南茅山召開過一次諸侯會議,考評諸侯的功績。這次計功大會剛剛結束,大 禹王便死了。當時,諸侯們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把他的遺體安葬在茅山上。為了紀念大禹和他主持召開的這次會議,經諸侯商定,把茅山更名為「會稽山」。而這個「會稽」便是今天 「會計」的起源。接下來又有人發展了這一傳說,他們把大禹王召開的這次會議,說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主計會議」。
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是用兩本最早 記載有「會計」二字的古書來否定以上傳說的。這兩本書一本叫作《周禮》,一本叫作《孟子》。他們認為由於《周禮》和《孟子》都是戰國時代的作品,故「會計」二字的起源當在 戰國時代。
其實,第一種說法證據不足,其結論未免過於輕率;而第二種說法又過於拘謹,以至忽視了一個的事實,從而使自己的論據處在自相矛盾的狀況之中。因 為他們在確認《孟子》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同時,也確認《孟子》中所記載的孔子關於:「會計,當而已矣」的言論。然而孔夫子出生在春秋,而不是在戰國,既然承認孔子的一句名言 ,那麼按道理講,「會計」命名的起源當在春秋,而不在戰國。
事實上「會計」二字的成因及命名的起源發生於西周時代,它的產生經歷著一個漫長而又十分有趣的 過程。
在西周以前所應用的文字中,尚未發現開會的「會」字,也無「會計」二字。當時人們表達「開會」、「集會」、「相會」之類的意思用的是「合」字;反映 事物數量的增加或數目字相加也用的是「合」字。由於「合」字的用處較多,在使用過程中人們越來越感到不方便,而且也越來越感到用「合」字來表達「會計」方面的意思很不確切 、妥當。這樣,大約到西周中後期,人們便根據「開會」及「會計」這兩個方面的涵義逐步在摸索創造新的字形,最後終於使這二方面的涵義從「合」字中分離出來。這個被創造出來 的新字形便是金文中的「 」。
會計中的「計」字是由「十」和「言」這兩個母體字組合而成的,「計」字的意義包含於「言」和「十」之中。相傳在遠古時代,人們通常把部落所在地稱為 中央,把部落的周圍區別為四方,即現在所講的東西南北四方,而中央與四方組合在一起,便構成了「十」字的形體。那時候,每逢出獵,部落里的首領便按照四方分派獵手。分四路 出去,而後又按這四部返回部落。按照規定,各路出獵歸來必須如實報告捕獲獵物的數目,最後由部落首領匯總計算,求得一個總數,以便考慮所獲獵物在部落范圍內的分配問題。這 種零星計算四方收獲獵物的舉動,便構成了「計」字一方面的涵義。
在遠古時代,當文字和書寫工具尚未發明的時候,各路出獵者向部落首領報告獵物數目是用口頭 語言加以表達的。不同種類的獵物各是多少,總共是多少,都要求正確、真實地表達出來,不容許隱瞞和虛報。這種正確而無隱徇的口頭計算與報告便又構成了「計」字的另一方面涵 義。這樣,「言」與「十」合成一起便構成了「計」字的形體,而「言」與「十」這兩方面的涵義合一,便使「計」字具有正確進行計算的意思。
東漢時,我國古代 著名的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這部著作中對「會計」二字又從字義上作出詳解,其中尤其強調「計」字中含有正確計算之意。清代的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也在他的《說文解字 注》一書中對「會」字的構成作了詳細的說明。同時,清代數學家焦循針對西周時人們對於「會計」概念的認識指出:「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這是對於西周時代「會計」 概念的正確總結。
㈡ 古代對會計的稱呼是什麼
我國早在西周時代就設有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並對財物收支採取了「月計歲會」(零星算之為計,總合算之為會)的方法;後來會計人員一般稱為賬房先生。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依據,藉助於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單位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會計古義是集會議事。我國從周代就有了專設的會計官職,掌管賦稅收入、錢銀支出等財務工作,進行月計、歲會。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
㈢ 為什麼古代人把會計稱為「帳房先生」
「帳」和「賬」通假,「賬」有「 關於貨幣、貨物出入的記載」和「賬簿」的意思。賬房先生就是管理記錄賬簿的人,先生是尊稱,所以叫做「賬房先生」或「帳房先生」。
民間的企業和富戶個人只有身兼會計出納的賬房。賬房先生接近現代的財務人員,不過是集會計出納於一身的。
古代所稱的帳房先生,實際上就是現代的會計。隨著社會進步和發展,逐步演變為專業服務性行業,稱謂會計公司、財務公司、代理記帳公司等。不管何種稱謂,他的職能就是建帳、記帳,管理所轄財務。
(3)會計要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會計沿革
夏設「百官」,其中有監督奴隸耕作的官員「嗇夫」,也許這就是最早的會計官職。西周設立「司會」一職對財務收支活動進行「月計歲會」,又設司書、職內、職歲和職幣四職分理會計業務,其中司書掌管會計賬簿,職內掌管財務收入賬戶,職歲掌管財務支出類賬戶,職幣掌管財務結余。自此古代官方會計為「司會」。
兩漢時九卿官職之一的「大司農」掌管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
三國時期,設度支尚書掌管全國財賦的統計與支調,下設有副使、判官等
唐朝會計的最高主管機構為度支部,職掌財政預算和全國的會計核算。其首席官為度支郎中,下屬有員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令史十六人,書令史三十三人,計史一人,及掌固四人。
宋代建立了中國會計史上第一個獨立的政府會計組織——「三司會計司」,總核天下財賦收入。
元明兩朝,會計基本上沿用唐宋的會計方法,不過此時民間逐漸認識到會計的重要性,運用的范圍擴大。
㈣ 會計為什麼叫會計
會計簡單來說就是算帳,無論哪種行業都需要會計,直接去培訓中心學也可以,不過要進大企業,中學畢業後學的會計文憑可能有點難。會計從業資格證很好考,只要懂得會計的基礎知識,認真學了就能考過,分初級、中級和高級主要是區分不同的人的業務水平,就跟英語有四級六級之分一樣。
其實會計也可以分很多類,有製造業會計,有商業會計,有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等,這些會計的基礎是一樣的,只是具體運用方面有些不同,所以各行各業都有會計是很正常的,因為無論哪種行業都需要知道自己是盈是虧,這就是要會計來算的。
㈤ 會計專業全稱是什麼
會計全稱是會計學。
會計學(Accounting)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
(5)會計要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會計學的分類
會計學按照服務領域不同,可以分為服務於盈利組織的企業會計和服務於政府和非盈利組織的會計。 會計學按照服務對象不同,可分為財務會計(也有稱為對外會計)和主要為單位內部經營管理需要提供信息服務的管理會計(也有稱為對內會計)。政府與非盈利組織的會計也有稱為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或預算會計。
會計學按照教育課程知識體系的設置不同,一般可以分為基礎會計學(初級會計學)、財務會計學(中級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高級會計學和會計理論學等。
㈥ 什麼是會計等式為什麼稱之為基本會計等式
我來補充一條會計分錄定理:「有借必有貸,借貸必須相等」它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共同構成復式會計基本三定理。
「綜合會計等式: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這一條是運算變化出來的
㈦ 企業財務會計又稱為 什麼
內部會計。。。
㈧ 為什麼要做會計
怎麼不問為什麼出來做工作而不在家睡覺呢?你想問的是為什麼選擇會計這個職業吧。
會計的特點有以下:
1、即好找工作又難找工作。
好找工作是因為門路寬。會計能乾的行業很多,什麼公司都需要會計和出納,會計也可以混銀行、證券。另外會計是任何企業管理者的必須兼修,看不懂報表的管理者無法有效進行管理。
難找工作是因為供給多,門檻高。學會計的人很多,但找到會計工作崗位的大概只有一半。很多公司只要經驗豐富的老會計,新進者很難找到合意的工作。
2、工資靠資歷、職稱、證書。只有從業證的工資是1200-1600,但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工資就開始是4000打底。
3、可以兼職多份(只要你有門路而且不怕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