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法需要什麼會計基礎知識
1. 稅法需要會計基礎嗎
學習企業所得稅時需要對會計利潤有所了解,知道如何計算會計利潤,其他稅種基本不需要會計知識。
2. 作為企業會計人員,應該重點掌握哪些稅法知識
會計人員應具備專業知識結構的內容
專業知識是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特色所在,無此專業知識,就不可能成為會計人員。但是,現代會計業務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綜合性。這一特徵又要求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不能只限於本專業,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廣度,需要做到深廣結合。專業是分工的結果,分工越細,專業越精;專精是需要的,但專精不能孤立,專業越精,發生關系的方面也越多。如同建寶塔,塔越高,則塔的基礎應越寬,專精需要廣博的知識,專精的結果也擴大了知識,也提高了專精的水平。因此,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好比一座寶塔,塔尖部分是專業學科知識,塔的中間部分是專業學科的基礎知識,塔的下半部是應用專業性知識所需要的其他知識,如數學、外語、邏輯學、心理學等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基礎文化素質和修養。
會計人員比較理想的知識結構應是以博促專,以專取博,專與博相結合。但要直接構造出會計人員的具體專業知識結構將是非常困難的。根據結構—功能的方法論,事物內部的結構與外在的功能是聯系在一起的,有什麼樣的結構就有什麼樣的功能。作為一個職稱,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本身是一個「黑箱」,我們無法直接通過直觀感知找到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到底有哪些,但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在從事會計業務的活動中的外在表現,即專業知識結構在從事會計活動中的功能和作用來把握專業知識的內容與結構。因此,我們可以根據結構—功能方法中的「黑箱方法」,即通過會計人員必須完成的任務和應具備的功能來間接反推出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結構。
會計人員在企事業單位中主要從事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專業知識結構主要是滿足其從事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內存需要。
3. 會計方面稅法知識
可以去上海振通稅務師事務所咨詢,都是專業的咨詢注冊稅務師隊伍,咨詢同樣式免費的 021 51708186 http://hi..com/%D6%C2%CD%A8%D5%F1%D2%B5%CB%B0%CE%F1%CA%A6
4. 會計出納 要懂的稅法知識有哪些!
對於會計出納來說.
出於個人發展的話.對於稅法方面還是學的越多越好.
不過對於會計的工作方面.對於稅法的這塊東西.你是必須要學習的.如果你們連個稅金都算不對.算多了還好說.要是算少了.讓稅務機關給查出來.可夠你信戧的.
所以說.我的原則是學的越多越好.就是別學雜了.
5. 會計基礎和稅法怎麼學習
會計學習稅法,看考會計初級職稱的考試教材。再看考會計中級職稱的教材。很系統,很全面,很清楚,其他教材容易誤導你。會計知識更新很快,只有職稱考試的教材才能跟上變化。
背是基礎,首先背熟。不理解也要背下來,然後逐一琢磨,理解。
稅法不是獨立的,是跟賬務聯系起來的。要綜合掌握,同步學習。
多思考為什麼,多練,多積累實際經驗
及時了解各種新的財稅政策,拓寬知識面
注意靈活運用,逐步做到精準核算,合理避稅。
6. 新手會計怎樣學習稅法
會計學習稅法,看考會計初級職稱的考試教材。再看考會計中級職稱的教材。很系統,很全面,很清楚,其他教材容易誤導你。會計知識更新很快,只有職稱考試的教材才能跟上變化。
背是基礎,首先背熟。不理解也要背下來,然後逐一琢磨,理解。
稅法不是獨立的,是跟賬務聯系起來的。要綜合掌握,同步學習。
多思考為什麼,多練,多積累實際經驗
及時了解各種新的財稅政策,拓寬知識面
注意靈活運用,逐步做到精準核算,合理避稅。
會計專業技術初級資格考試設《經濟法基礎》、《初級會計實務》兩個科目。
會計專業技術中級資格考試設《財務管理》、《經濟法》、《中級會計實務》三個科目。
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會計》、《審計》、《經濟法》、《稅法》、《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7. 會計稅法有哪些 會計稅法的相關知識
(一)是稅法、稅制與財務會計准則、會計制度差別日趨明顯的必然趨勢
目前我國企業會計納稅主要依據財務會計帳簿記錄和會計報表,會計人員缺乏相關稅務會計系統知識,無法准確地計算稅金並進行申報納稅,更談不上進行所謂的稅收籌劃,缺乏主動性,只能機械地接受稅務機關的指示或處理。現行稅法、稅制日趨完善,與財務會計准則、會計制度差別日趨明顯,其核算結果包含的內容、數額和時間不同,如果強求會計准則與稅收法規一致,使會計核算實現兩者的兼顧,事實上是十分困難的,而且必然會影響會計信息的微觀決策價值,甚至會損害其客觀性,使之不能真正反映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只有將稅務會計從財務會計中獨立出來,才能真正實現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各自的目標和職能。
(二)是防止稅款大量流失的重要措施
企業設立稅務會計,配備既懂稅法、稅制,又精通會計業務的專門稅務會計人員,根據稅收規定和生產經營情況及時計算、申報納稅,及時、正確履行納稅義務,有助於保證國家稅款及時、足額上繳。與此同時,企業稅務人員能對企業稅務資金的運動情況進行潛心研究,有助於稅務機關發現稅收征管的薄弱環節及稅制的不完善之處,從而促進稅收征管走上法制化和規范化的軌道,有效防止國家稅款的大量流失。
(三)是促進企業增強法律意識,降低納稅風險的重要措施
國家的稅收政策是根據全國的經濟情況制定的,具體到某一地區、某一行業、某一產品、某一項目,可能因主、客觀原因而使經濟狀況相對懸殊,有的可能獲得推遲納稅期或減免稅照顧,有的就可能不予照顧。企業納稅人應該做守法人、文明人、精明人,在履行納稅義務的同時,也要充分享受納稅人的權利,如有權申請減稅、免稅、退稅;有權請求稅務機關解答有關納稅問題;有權對稅務處罰要求舉行聽證;有權向上一級稅務機關提出復議;對上一級稅務機關的復議決定不服時,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對稅務人員營私舞弊的行為,有權進行檢舉或控告;有權在稅收規定容許的前提下綜合權衡各種投資方案、經營方案與納稅方案,使其形成最佳組合,即進行稅務籌劃,從而達到既合法納稅,又可達到稅收負擔最低化、降低納稅風險,實現利潤最大化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四)是強化征納雙方的管理意識和競爭意識的有效途徑
設立稅務會計一方面可促進企業充分研究稅法、稅制,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採取避重就輕、避虛就實等策略進行合理避稅,另一方面也可促使稅務機關在稅收實踐中,對發現的稅收立法、執法中存在的漏洞和問題,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堵塞漏;這有利於規范征納雙方的稅收行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則,貫徹無差別待遇原則,實現非歧視競爭目標,優化稅收環境,公開、公平、公正地依法治稅,激勵競爭,提高效率及征、納稅人員的素質,促進生產力發展。為建立一個全面開放、統一規范和公平競爭的國內大市場,創造良好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設立企業稅務會計是強化征納雙方的管理意識和競爭意識的有效途徑。
(五)是發展會計學科的需要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統一的會計模式制約了會計學科的發展。一方面,由於我國稅法的不健全和多變性,會計跟著稅法、稅收制度的變化走,成為解釋及執行稅收政策的工具,影響到會計信息的一致性,使會計理論處於不穩定、不規范的狀態,同時給會計教學工作也帶來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會計理論研究及其應用也由於考慮到國家財政承受能力而停滯不前或難以應用。會計准則脫離稅法限制,可使會計理論研究圍繞其目標,按其內在規律進行。隨著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實施與完善,以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為依據的財務會計逐漸形成穩定、獨立的會計學科,與此同時,隨著稅法、稅制的不斷完善,建正並發展獨立的稅務會計,有利於擴充和完善我國會計學科體系,推動我國會計理論向規范化、科學化、國際化、現代化發展,這也是會計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
(六)是與國際接軌的需要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增長,以及貿易合作范圍的擴大,涉稅案件也會日趨復雜,涉稅犯罪的國際化、現代化、多樣化,增加了稅收征管的難度,國際性公司的偷、逃、騙、避稅等行為手段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會計信息具有國際可比性,要求對我國稅制進行結構性調整和制度化創新,按照國際慣例和WTO原則進行稅收立法和行政管理,實現稅收征管印規范化、法制化。我國現行會計准則與通行的國際慣例之間具有很大的差距,會計准則完全依從於稅法規定,會極大地影響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慣例的接軌,不利干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為了符合稅收的國際慣例,改善投資環境,防止國際避稅,維護我國經濟利益,進一步擴大我國在國際間的經濟往來,建立獨立的稅務會計就顯得非常必要。
來源:成都律師網頁鏈接
(七)是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經濟關系主要通過稅務關系體現,通過公司法、稅法等來調節。兩權分離要求會計准則的制定應從會計工作本身規律入手,從服務企業的立場出發,兼顧股東、債權人、企業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不能只滿足國家利益的需要。而國家作為宏觀管理者,要求企業依法納稅,承擔納稅義務。因此稅法與會計准則、會計制度的差異必然會加大,為了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客觀上要求建立起稅務會計來處理這種差異。
總而言之,設立企業稅務會計,是規范企業行為、促進企業增強法律意識、降低納稅風險、防止和減少稅款流失、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重要措施,是強化征納雙方的管理意識和競爭意識的有效途徑,是會計改革和稅制改革、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現實性需要。
8. 注冊會計的稅法應該怎麼學
建議你購買一本你喜歡的練習,對著書都做做吧
9. 稅務會計要掌握哪些稅務方面的基本知識
樓主你好,稅務會計的知識可以參考以下資料去學習,
稅務是指和稅收相關的事務。一般稅務的范疇包括:稅法的概念、稅收的本質、稅收的產生、稅收的作用。稅收作為經濟杠桿之一,具有調節收入分配、促進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 內容簡介
稅收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憑借公共權力,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制地、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方式。依照稅收收入歸屬和征管管轄許可權的不同,中國稅務部門可分為國稅和地稅兩個不同的系統。前者徵收的主要是維護國家權益、實施宏觀調控所必需的稅種(消費稅、企業所得稅、關稅)和關乎國計民生的主要稅種的部分稅收(增值稅);後者則主要負責合適地方征管的稅種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營業稅、耕地佔用稅、車船使用稅等)[1]。
稅務是指和稅收相關的事務。一般稅務的范疇包括:
一、稅法的概念。它是國家權力機關及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調整稅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核心內容就是稅收利益的分配。
二、稅收的本質。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或公共權力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的形式。稅收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稅收具有非直接償還性(無償性)、強制義務性(強制性)、法定規范性(固定性)。
三、稅收的產生。稅收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物質前提是社會有剩餘產品,社會前提是有經濟化的公共需要,經濟前提是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主體,上層條件是有強制性的公共權力。中國的稅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時代魯宣公實行「初稅畝」從而確立土地私有制時才出現的。
四、稅收的作用。稅收作為經濟杠桿之一,具有調節收入分配、促進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