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會計考試 » 綠色會計什麼時候提出的

綠色會計什麼時候提出的

發布時間: 2021-08-15 16:27:57

❶ 綠色會計是以自然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會計 這句話是誰提出的

綠色會計又稱環境會計,是以自然資源耗費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會計。綠色Green accountant called environment accountant, how is consumes by the

❷ 郭道揚哪一年對提出的生態環境會計

環境會計又稱綠色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會計法》通過 1993 年修正不 1999 年修訂,既不1993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的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精神保持一致,又不1999 年《憲法》修訂案中所體現的社會主義產權制度的新精神,即國家既保護公有制經濟,也同時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改革精神完全保持一致。 此後,《會計法》中的產權價值觀指導了行業會計制度不會計准則的制定,始終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持一致,把自1932 年中央蘇區瑞金以來的統一會計制度推迚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統一會計制度階段。 30 年來,《會計法》丌僅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丏以其為主導,不相關與業法規關聯一致,以會計准則為基礎,形成了會計的與業法律制度體系,在社會主義宏觀、中觀不微觀層次發揮了基礎控製作用。 30 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理論不實踐表明,會計在各經濟層次中的反映不控製作用是丌可戒缺的,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基礎性保障。《會計法》全面規范了會計工作的行為,也明確了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中的基礎地位不作用。《會計法》中所明確的會計職能,從強化成本控制出發,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具有基礎管理作用馬克思訃為,產品製造成本是必要的活勞動不物化勞動消耗的集合,這是成本構成的客觀實在。成本集合把丌必要的生產性耗費一律排除在成本計量記錄乊外,這是成本控制必須堅持的總原則,就此而言,環境成本必須是純凈成本。諸如傳統煉鋼企業,超量消耗焦煤,造成空氣不水污染,由此導致違背消耗原則的成本擴張,開促使丌可再生資源不能源藏量迅速下降。 會計通過嚴控成本,有效扼制能源戒資源消耗不降低人工成本,便可維護煉鋼企業的生態環境,使成本在可控中丌斷降低,開以此提升煉鋼企業的經濟效益,達到企業效益不社會效益 的協調一致。

❸ 綠色會計這一次在我國什麼時候提出的

綠色會計(Green accountant)又稱環境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
環境會計是估量某個特定的經濟主體的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的會計。對環境的估量和測定環境影響,是一種社會經濟的全面估計,很難結合個別特定的經濟主體。因此,即使是計量環境影響,也難以把它作為環境會計的對象。然而,成為環境會計對象的環境問題,必須直接地、間接地結合個別經濟主體的活動來探討。環境會計是把有關某一個別經濟主體的環境問題同對這個單位的財務上經營成果的估計加以區別或分開衡量和報告的會計。環境會計尤其要查明企業如何對待這項新的社會責任,這是七十年代出現的一個新的會計課題。雖然六十年代誕生的信息會計已經提出了要把環境會計包括進去的設想,但環境會計的正式建立還有待於其社會會計責任得到社會上承認。

❹ 綠色會計的確認計量

綠色會計在中國現行會計制度中,尚未建立與環保費用配套的會計核算體系,僅在企業「管理費用」會計科目中設置了「排污費」和「綠化費」項目,前者僅指企業按規定繳納的排污費用,後者指企業對廠區進行綠化發生的費用。所以應注意在原企業會計科目的基礎上,增設與會計有關的會計科目,如環境資產、環境成本、環境負債以及反映企業對環境、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損害及賠償的會計科目,反映企業在改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以及安全生產所提取的社會效益。在具體的確認和計量過程中可以參照財務會計的相關方法原則。
環境信息報告是環境會計的主要表現形式,而現有財務報表主要提供的是經濟效益指標,而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指標均未披露。鑒於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需求已越來越超出了傳統概念,人們要求得到有關企業未來發展前景的信息,企業披露環境成本和負債信息對於清晰反映或進一步解釋報表項目十分重要。因此,企業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礎上,通過編制環境報告予以反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及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社會成本。
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傳統會計相比,綠色會計的確認和計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要素的變化
綠色會計是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考慮了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會計,因此在會計要素的劃分上和傳統會計保持一致,即應劃分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但在具體內容上應有所不同。例如在資產要素中,綠色會計應設置「環境資產」、「環境資產損耗准備」和「環境資產凈值」;在負債要素中應設置「環境負債」,包括應付環境資源損耗費、應付環境資源保護費和應付環境污染治理費;在所有者權益要素中設置「環境資本」;在收入要素中設置「環境收入」,核算企業因採取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而由國家給予的補貼、獎金和稅收減免,企業回收處理的「三廢收入」,其他單位和個人交來的環境損害賠償或罰款收入;在費用要素中設置「環境費用」,在利潤要素中增加「環境利潤」等等,用以核算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與環境相關的經濟業務,這也是承認環境具有價值的必然結果。
2.會計假設和會計原則的變化
(1)會計假設的變化。傳統會計的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綠色會計的核算內容同傳統會計相比存在較大差異,適當調整其會計假設分屬必然,但不必另起爐灶,因此綠色會計的基本前提可以確定為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多元計量。多元計量假設是指在綠色會計核算中,以貨幣計量為主,但考慮到環境因素的復雜性,很多時候不能以貨幣計量,因此應以實物、百分數或指數計量等作為輔助方式,在某些時候,還可以用圖表和文字附註加以說明。
(2)會計原則的變化。鑒於綠色會計核算內容及其假定的變化,其會計核算原則也應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會計原則的同時,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則,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政策性原則、社會性原則、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原則。
綠色會計政策性原則是指在綠色會計的核算中要充分體現國家的方針、政策,嚴格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正確處理企業利潤和環境資源保護、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社會性原則是指綠色會計要求企業必須站在社會的角度、站在對環境資源負責的角度,考慮企業的利益。社會對企業的評價必須舍棄當前單純以企業的經營利潤為標準的觀念,代之以企業所創造的綠色利潤。同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有利於國家的管理和宏觀調控。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綠色會計核算體系中,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應對企業最低限度的環境資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確的、強制性的規定,同時鼓勵企業盡可能多的向社會公眾和政府相關部門或組織提供環境資源信息。
3.綠色會計的計量和披露
綠色會計的計量是指將涉及環境資源的經濟事項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並列入會計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但環境資源的價值在計量中存在一定難度。一般情況下,環境資源的價值計量可以採用直接市場法、替代性市場法和模糊數學法等,直接市場法又具體包括恢復費用法或重置成本法、防護費用法、市場價值或生產率法、人力資本法或收入損失法等。
綠色會計披露的會計信息是為了向有關各方提供准確有效的綠色信息,以滿足決策者分析、決策的需要。它從總體上可分成兩部分:一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及其附註中具體披露企業本期發生應記入本期損益的環境支出和與環境相關的資本性支出;二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企業執行的環境政策、實施情況以及企業治理環境和保護環境的長期目標等。

❺ 綠色會計的目標定位

作為綠色會計行為指南的目標可分為兩個層次:
綠色會計(1)基本目標:用會計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改善社會的環境與資源問題,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最優化。基於對環境宏觀管理的要求,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和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盡量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2)具體目標: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對自然資源的價值、自然資源的耗費、環境保護的支出、改善資源環境所帶來的收益等進行確認和計量,為政府環保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提供企業環境目標、環境政策和規劃等有關資料。當然為相關客體提供環境會計信息的最終目標是控制與協調經濟效益與環境資源的關系,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最優化,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作為環境保護投資的主體應當是企業和各地政府部門。企業投資的目的是將其污染資源的利用控制在環保規定指標之內,各地政府部門投資的目的是使已經污染的環境治理到可接受水平。

❻ 綠色會計的含義

綠色會計(Green accountant)又稱環境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❼ 綠色會計和傳統會計的區別

綠色會計又稱環境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

傳統會計,是指以歷史成本作為資產計價依據的會計實務,由於它在西方國家沿用已久,所以稱為傳統會計。美國早期著名會計學家佩頓和利特爾頓早在1940年,為美國會計學會所編寫的一篇專著《公司會計准則介紹》曾對西方國家傳統會計實務所依據的理論,作了非常清晰的說明,直到目前,仍然被廣泛地引用。

第一,核算內容的特徵,環境會計核算內容主要有如下特性: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環境經濟業務具有的綜合性和長期性;
第二,成本計量的特性,環境會計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即不再單純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導向,而且局部利益的最優化並不意味著整體最優化。
第三,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傳統會計研究主要運用政治經濟學和數學的基本理論方法,環境會計則需要涉及更為廣泛的學科領域;
第四,報告形式的特性,環境會計報告既應揭示財務信息,也應揭示非財務信息(企業的環境目標及執行情況,企業對於治理環境所採取的措施等)。

❽ 選淺談綠色會計的目的和意義

http://wenku..com/link?url=2E9v1UrwA9CPJnn40htCfCKg4fI3g__-91wlf4iRki4v5hZUi
摘 要:當前社會經濟領域中所面臨的各種生態環境問題,恰恰證明了會計「綠色革命」的必要性。綠色會計能夠有效地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因而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非常重視對「綠色會計」理論的研究與實踐。
關鍵詞:發展不平衡;財政;調節;具體設想
一、綠色會計概述
(一)綠色會計的內涵
綠色會計(Green Accounting),又名環境會計,是指以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而展開的會計;換言之,是指主要以價值形式,對環境及其變化進行確認、計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續發展研究,以便為決策者提供環境信息的一種會計理論和方法。綠色會計是環境學科、社會學、會計學相互滲透融合產生的交叉性學科,主要反映、報道及考核企業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等成本價值,全面反映自然資本和企業社會效益。其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自然資源損耗成本,二是環境污染成本,三是企業資源利用率和產生的環境代價的評估。
(二)綠色會計的特徵
綠色會計因其將環境因素納入核算范圍,因此也具有了一些獨特的特徵:其一是不確定性。環境問題具有多樣性,在資源利用方面也非常復雜,由此綠色會計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二是周期難以計量。涉及環境因素的經濟業務不像一般的經濟業務周期很短、業務較為單純,環境經濟業務的周期很難計量,並且具有很大的復雜性;其三是研究方法多樣。綠色會計不再僅僅涉及經濟學與數學的計算,還涉及到社會學、環境學等學科。
(三)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差異
綠色會計作為傳統會計的一個新興分支,雖集成了傳統會計的一些特性和原則,但也有其自身的特點。特別是我國,綠色會計起步較晚,而長期以來,傳統會計的理論基礎知識將體現人類社會勞動、具有交換價值的產品納入其核算系統,認為環境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具有價值,不屬於傳統會計核算的對象。因此資源無價、低價的意識和現實使得人們忽視了環境資源的真正價值,從而使環境資源產品低價。這些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的標準的不一致及綠色會計自身的特殊性導致了我國開展綠色會計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綠色會計具有更廣泛的核算范圍
綠色會計具有更廣泛的成本概念,其所要核算的成本不僅包含為了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實際發生或應發生的價值犧牲(經濟資源),還包括企業的生產活動對整個社會和環境造成的各項成本;綠色會計具有更廣泛的收益概念,與成本類似,綠色會計的核算范圍不僅包括企業在會計期間內經濟利益的增加,還有經營過程中帶來的整個社會收益的增加;綠色會計為人們考慮問題提供了一個更寬廣的視野,關注的對象不再僅僅是單個的企業,而是把社會、環境作為一個考慮的整體,這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2、引入了新的會計項目
綠色會計引入了傳統會計所沒有的項目,例如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權益、環境收入、環境費用及環境利潤等,並且,它們的確認和計量與傳統會計要素之間存在很大的區別。例如,在對綠色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僅僅從財務角度出發進行計量是不夠的,還必須使用影子價格或其他能夠反映社會效益與成本的方法來對其進行計量。
3、對企業的監督和反映更加完整
從人類經濟活動的角度反映和監督企業的資本及其運動,按照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等原則,採用復式記帳的方法對企業發生的經濟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但是企業的經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在會計核算中得不到反映,從這一角度來說,傳統會計所反映的內容是不完全的。綠色會計則從生態環境和整個人類的活動出發,圍繞以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費的補償為中心,全面反映和監督企業的經濟活動,從而有效解決傳統會計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4、完善了傳統會計在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的計量上存在的缺陷
在傳統會計中,只有存在財產所有權的東西才有價格,才能以貨幣進行計量,才能在企業的會計帳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氣、海洋、臭氧層等對人類至關重要但無所有權的事物卻不能成為傳統會計核算的內容,企業對這些事物的使用和損害並不記入企業的經營成本,這不僅使企業的成本虛減,利潤虛增,更為嚴重的是,這種「默許」無疑可以視為是對以犧牲環境來取得目前利益的行為的一種鼓勵。而綠色會計則充分強調環境資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財產」,必須賦之以價值和價格,並對其損耗予以補償,從而使企業的責任向社會延伸,迫使企業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綜合考慮,真正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在會計原則上發生了變化
綠色會計應在核算中體現社會性原則、最小差錯原則等。社會性原則,是指核算單位應站在社會角度衡量企業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即應將包括環境因素在內的社會效益和社會成本進行比較,以此考察企業經濟活動的真正效率。最小差錯原則,是指綠色會計在計量上存在相當的模糊性,所以綠色會計計量不可能做到絕對准確,它帶有較大的主觀性,但應遵循最小差錯原則,做到相對准確。
二、綠色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全世界范圍的科學技術革命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進入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切促使西方國家把發展經濟、發展生產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的基礎上,自然資源長期處於被極度開採的狀態。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的劇增,需求的增加,更進一步加劇了對自然資源的強度消耗,從而造成能源緊張,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縱觀全球社會經濟所依賴的資源基礎、生態環境,已呈現資源入不敷出,「正在靠向未來借債而生活」的時代。為解決這一矛盾,部分西方經濟學家、環境學家、社會學家和生態學家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著手研究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問題。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會計學月刊》上發表了《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1973年,馬林(J.T.Mar lin)在《會計學月刊》第2期上發表了《污染的會計問題》,從此綠色會計的研究和發展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1983年以來,世界銀行更積極鼓勵修訂現行的會計體系,增加環境項目,提出建立一套與聯合國國民會計體系相配套的環境輔助帳戶的建議。1989年1月,聯合國國民會計體系專家小組接受了該提案,經過修訂的國民會計藍皮書已於1993年發表,包括的內容有對綠色會計的討論,對提出的輔助帳戶作了肯定,並批准收益計量時應考慮計算環境成本問題。
19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一些財稅專家也緊跟國際綠色潮流,就有關綠色會計稅收進行了研究,國家相繼開征了資源稅和排污費。1992年中發辦7號文件明確提出:「運用經濟手段保護環境,按照資源有償使用的原則,要逐步開征資源的利用補償費,並開展對環境稅的研究,研究並試行把自然資源和環境納入國民經濟的活動核算體系,使市場價格准確反映經濟活動造成的環境代價。」
1995年3月,國際會計與報告標准政府間專家工作組第十三屆會議召開,主題為綠色會計,這標志著環境問題作為世界發展的重要課題已向縱深發展。丹麥更在同年通過了綠色會計法,強制要求高污染企業提交綠色會計報告,內容包括企業消耗的能源、原料以及污染信息等,成為第一個採用綠色會計的國家。我國也於1995年初步進入「綠色GDP」階段,在此階段,國家制定的能源價格、資源價格、環境價格、生態補償規則等都以綠色會計制度為依據。
1998年2月,聯合國國際會計與報告標准政府間專家工作組第十五次會議討論通過了《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這是國際上第一份關於綠色會計和報告的系統的國際指南。
在我國,2001年召開的九屆政協四次會議上,致公黨提出「關於實行綠色會計制度的建議」,國家財政部高度評價了該提案,認真落實有關建議,並於當年成立了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促成了全國首屆環境會計專業會議的召開。次年,我國財政部的有關領導提出將要啟動綠色會計;及至2007年兩會之際,節能環保多次被提及,從全國范圍上看,自上而下,都把節能環保放在舉足輕重的位置上,綠色會計勢在必行。
三、在我國構建綠色會計的必要性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迫切需要在會計體系中建立綠色會計,披露環境信息,推動政府和企業將環境與發展緊密聯系起來進行綜合決策,遏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一)是改善生態環境現狀的需要
空氣、水、土地及原始森林等自然資源是全世界所有國家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所共有的「特定資產」。這些「特定資產」有的不可以更新,有的雖然可以更新,但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資源總是有限的、稀缺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特定資產」應當被確切計量,賦予一定的價值。然而現實並非如此,我們現在每增加一份收入在多大程度上是以犧牲未來子孫後代的利益為代價的呢?發達國家的巨額利潤在多大程度上是以犧牲第三世界國家的收入而取得的?這種對自然資源無補償的過度耗費及其不合理的分配,導致了不同國家、地區經濟不平衡的發展,阻礙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亦危及人類子孫後代的生存。我國雖然在自然資源總量上是一個大國,但在自然資源人均擁有量上卻又是一個貧國,再加上我國長期以來企業的發展模式是資源高消耗、利用率低、廢棄物排放多等粗放型模式,造成資源開發不合理、利用不充分、浪費嚴重以及生態環境破壞和惡化問題,這一切都與我國對資源的無償耗費和對環境污染的不加計量有著密切的關系。為此,建立一種將環境因素考慮在內的新會計模式已勢在必行。
(二)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綠色會計與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必然聯系,二者是相輔相成和互為依存的關系。
第一,兩者所要實現的目標一致。無論是可持續發展,還是綠色會計,它們所要實現的目標都是既要實現經濟效益又要實現社會效益,在促使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努力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不僅能夠很好地滿足當代人的需要,也為子孫後代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客觀環境。
第二,可持續發展是建立綠色會計的前提和理論依據,它的提出為綠色會計作用的有效發揮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容是既滿足人類當前的需要,又不危害子孫後代的生存利益。從中可以看出: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已是全球所共同關注的緊迫問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為綠色會計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奠定了理論基礎。而綠色會計也只有在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才能正確地核算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如實地反映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及富有程度,促使企業挖掘內部潛力,維護社會資源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第三,綠色會計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手段。綠色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根據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核算有關自然資源的損耗及補償,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配置。所以,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這一核算方法,也惟有綠色會計才能更好地核算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各個因素,衡量可持續發展,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總之,可持續發展是建立綠色會計的前提和理論基礎,它的實現必然推動綠色會計理論的研究發展;同時,綠色會計又是實現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綠色會計的建立和應用,也必將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缺少任何一方,則另一方都不能順利健康地發展,決不能將兩者孤立起來,獨立發展。所以,綠色會計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現實選擇。
(三)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企業發展模式是高投入低產出,必然造成過度開發消耗資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態環境補償能力嚴重滯後,這些都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從企業長遠利益看,只有增大環保投入,重視綠色會計,才能始終保持競爭的優勢。
1、是正確衡量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的需要
綠色會計通過核算企業的社會資源成本,能較准確地反映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挖掘內部潛力,維護社會資源環境。
2、是企業責任向社會擴展的必然結果
經濟的發展,人們需求的多元化,需要企業將過去單純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和效益,轉變為追求經濟、社會、自然環境協調發展,同時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對與企業有關的資源環境、廢棄物以及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等進行反映和控制,計算並記錄企業的環境成本和環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
3、是正確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准確分析企業財務風險,全面考核經營管理者業績的需要
在損益表中計算經營成果時,只有將企業對環境影響的耗費作為收入的減項反映,才能正確核算企業的經營成果;只有在負債總額中加上企業因對環境造成危害而形成的環保負債額,才能得出真實可靠的資產負債率,准確分析企業的財務風險。綠色會計揭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信息,可從社會的角度而不是僅僅從企業的角度來全面考核經營管理者的業績。
4、是增強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的需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偏好環保產品,那些有益於環境質量提高的高新技術產品、綠色產品、環保標志產品等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企業不能再被動地參與控制環境、保護環境,而應積極地選擇清潔生產和環境無害化技術,降低成本開支,提高競爭力,擴大市場佔有率。
(四)是強化我國環保意識的需要
從綠色會計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綠色會計是在自然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受到威脅的背景下,人們在分析了傳統會計局限性的基礎上提出的。
環境狀況的惡化對經濟活動主體提出了新的要求。人類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不斷從自然界取得資源,同時又將生產和生活中產生的廢物排放到環境中去。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人類要求從自然界取得的資源越來越多,同時排放到自然界中的廢物也就越來越多。排放的廢物超過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就會導致生態失衡、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目前,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各國的環境問題又共同造成了全球性的環境問題。面對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各國提高了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合作以解決治理環境的國際協調問題。
(五)是加入WTO對外開放格局的需要
堅持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基本戰略。在環境保護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的大背景下,隨著我國加入WTO,一方面,許多發達國家的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基於本國保護環境的需要,不斷把那些環境污染嚴重和掠奪、破壞自然資源的生產項目轉移到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環境剝削」,把發展中國家當作他們的資源開采地和排污場所,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和生態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在企業中建立綠色會計,就是十分有效的辦法。另一方面,我國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到國外投資,為適應所在國的環保要求,企業也必須對外披露綠色會計信息,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在加入WTO後關稅壁壘逐漸減少的同時,發達國家出於貿易保護需要,以保護環境為由設置「綠色壁壘」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進行限制。這些都迫切要求像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高度重視實施綠色會計,以便在國際貿易中維護自身權益,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四、結語
人類社會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類與其所處自然環境對立統一、協調共進的動態過程。當前社會經濟領域中所面臨的各種生態環境問題,恰恰證明了會計「綠色革命」的必要性。綠色會計能夠有效地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因而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非常重視對「綠色會計」理論的研究與實踐,但在我國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一是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可利用自然資源較少,應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二是資源配置不平衡,經濟上東富西貧,資源上東乏西富;三是沙漠化嚴重,亂砍亂伐導致了水土流失、滑坡,甚至黃河斷流等。總之,生態環境的變異已向我們敲響了警鍾,也證明了在我國推行綠色會計的必要性。
http://www.canet.com.cn/wenyuan/kjlw/qykj/201209/06-258170.html

❾ 什麼是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又稱環境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❿ 會計問題請教

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國家首腦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環境的四個綱領性文件,環境問題受到關注;1999年,聯合國討論通過了《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形成了系統完整的國際環境會計與報告指南。各國政府紛紛研究建立本國的環境會計體系,中國於2001年3月成立了「綠色會計委員會」,2001年6月,經財政部批准,中國會計學會成立了第七個專業委員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標志著中國綠色會計研究進入新階段。綠色會計在中國現行會計制度中,尚未建立與環保費用配套的會計核算體系,僅在企業「管理費用」會計科目中設置了「排污費」和「綠化費」項目,前者僅指企業按規定繳納的排污費用,後者指企業對廠區進行綠化發生的費用。所以應注意在原企業會計科目的基礎上,增設與會計有關的會計科目,如環境資產、環境成本、環境負債以及反映企業對環境、自然資源和人類的損害及賠償的會計科目,反映企業在改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以及安全生產所提取的社會效益。在具體的確認和計量過程中可以參照財務會計的相關方法原則。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