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計和中國會計的區別是什麼
㈠ 中國會計與國外會計的區別
1、制定會計標準的機構和准則制定程序不同。中國由政府部門制定會計標准並且通過法律強制執行,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是由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制定再通過自由市場的影響力和國家強制力執行。
2、財務報表具體形式不同。中國要求財務報表中各項目按照規定的順序列出,國際會計則只需要符合會計原則和其他各項要求,不強調各項目的報出順序。
3、中國與國際會計標准存在時間性差異,中國會計標准存在推遲確認收入和提前確認費用,如公允價值超過賬面成本時中國資產不能重估,而國際會計准則認為可以確認重估收益。
目前,很多國內外高校開設此專業,致力於培養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要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涉外企、事業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會計實務、財務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1)國際會計和中國會計的區別是什麼擴展閱讀:
相似的定義還有科勒的《會計詞典》中對國際會計的解釋。他把國際會計同樣理解為從事跨國界活動的組織的會計,他認為國際會計必須包括了解所有國家的會計實務,國與國之間在實務上的不同以及在不同國家聯屬組織的會計實務。
這兩個定義與前兩者的差別在於它們是從微觀、從企業的角度對企業從事跨國界經營活動所必須進行的會計實務加以分析。
中國會計學者對國際會計的理解也受它們的影響,如烽火獵頭公司的專家認為。由於對國際會計理解的多樣化,美國會計學家T"R韋里奇等就國際會計的三類趨向分別為它命名並下了定義,包括通用會計或世界會計,比較會計或國際會計,國外子公司會計。
㈡ 國際會計和會計有什麼區別
固定資產采購計價,中國准則規定,固定資產一般以其歷史成本或凈值計價。對改變折舊方法作為會計政策變更。國際准則規定,固定資產計價應當考慮公允價值的影響,包括資產重估和折現的影響。對改變折舊方法作為會計估計變更。
㈢ 會計和國際會計的區別
1.廣義上的國際會計師泛指通過了國際會計認證機構認證的、懂得國際會計准則和運作模式的會計師。按照法律地位進行分類,國際會計師分為執業和非執業的。非執業的證書只能證明擁有者具備某一方面的出色資歷,但很多法律許可權都受到了限制。盡管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證書五花八門,但大部分都是沒有執業權的,獲得法律賦予的執業資格權利,擁有審計報告簽字權的證書其實也就寥寥幾個而已,比如英國的AIA、ACA、ACCA,美國的AICPA。
2.注冊會計師,是指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並在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人員,英文全稱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簡稱為CPA,指的是從事社會審計/中介審計/獨立審計的專業人士。在其他一些國家如國際會計師,簡稱AIA,比如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在國際上說會計師一般是說注冊會計師,而不是我國的中級職稱概念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戰略與風險管理》。至2010年底累計有15.8萬人取得了全科證書。
一個是中國的,一個是國際的,主要是外語上,還有一些具體的准則有差距。
㈣ 中國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的區別在哪
1)通用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各行業共同行業務如貨幣性資產、應收賬款等業務的處理。
2)特殊業務會計准則。主要解決如外幣業務、租賃業務等特殊業務的會計處理。
3)財務報表會計准則。規范企業主要會計報表編制方法和信息披露的准則。
每一具體會計准則一般包括引言(准則范圍)、定義(某准則涉及的概念)、一般確認原則、一般計量方法、一般報告原則、一般提示事項、附則(解釋權和生效日期)七個部分。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㈤ 國際會計 和會計有什麼區別
會計ACCA方向與普通會計學專業的區別
(1)ACCA可以在校生考。某些學校的會計學專業還可以免考幾門。三年以上的工作經驗是指取得ACCA證書,不是指報考。有些人就是大學階段報考14門都通過然後再工作三年拿到證書的。一般來說,如果註明ACCA方向的應該會在大學階段把考試課程都帶一下的。但是費用肯定會比較高,因為ACCA的教材很貴的。
(2)在校生是不允許考注冊會計師的。課程內容應該是注會課程和一些基礎課程。
(3)可能那些大學進去是大一會計基礎教育,大二起細分專業方向(也不排除大一進去的時候選拔考試細分方向,因為ACCA之類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學的,需要經過選拔)。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㈥ 會計學和國際會計學有什麼區別
會計學專業是以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為基礎的基本理論應用學科,以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為基礎,主要學習財務會計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資本運營、資產重組、企業兼並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國際會計核算的慣例,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側重於實務操作,通過會計手工模擬室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的基本訓練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會計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同時注重強化學生財務管理、審計、經濟法、稅法方面知識的學習,為學生以後參加註冊會計師考試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
國際會計是西文企業會計的一個最新發展。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國際貿易的日益頻繁和資本投資的日趨國際化而產生並日益發展起來的。它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套適用於全世界范圍的會計原則和方法,實現各國會計的標准化。目前,很多國內外高校開設此專業,致力於培養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要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涉外企、事業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會計實務、財務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㈦ 國際會計准則和中國會計准則有什麼區別
中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的區別:
根據目前國際會計准則和我國會計准則的有關規定,本文現簡析兩者在會計處理方面上的10項主要差異,包括:固定資產采購計價、借款費用資本化、非貨幣性交易、短期投資、長期投資商譽、研究與開發費用、開辦費、資產類政府補助、債務重組、所得稅。
固定資產采購計價
中國准則規定,固定資產一般以其歷史成本或凈值計價。對改變折舊方法作為會計政策變更。
國際准則規定,固定資產計價應當考慮公允價值的影響,包括資產重估和折現的影響。對改變折舊方法作為會計估計變更。
假設某企業2003年1月1日購房,價款1億元,分10年等額還款,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9千萬元。
借款費用資本化
中國准則規定,為購建固定資產的專門借款所發生的借款費用,在符合資本化條件時應予資本化,直至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資本化金額=借款利息+輔助費用和匯兌差額。
國際准則規定,用於構建資產的一般性借款符合條件可以資本化。資本化金額=所有專門借款費用-暫時投資收入。
假設某企業2003年1月1日借入1,000萬元專門借款用於建造廠房,03年平均支出為800萬,企業將借入款項余額放入專項銀行戶口,利息收入為5萬。根據中國准則計算的資本化金額=80萬,根據國際准則計算的資本化金額=95萬。這樣,IAS比PRC多計入資本化金額15萬,同時少確認利息費用15萬。
非貨幣性交易
中國會計准則規定,非貨幣性交易中換入的資產應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相關稅費入賬。
國際會計准則區分了同類和非同類的資產互換,規定非貨幣性交易換入的同類資產按換出資產價值加相關稅費入賬,而不同類的資產交換按收到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損益=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換入資產公允價值。
短期投資
中國准則規定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計量,僅對跌價損失計入損益。
國際准則規定短期投資按公允價值計量,對市價與成本的盈利或損失變動都計入損益。
長期投資商譽
中國准則規定股權投資以投資成本計價,債權投資以成本,貸項計入資本公積。
國際准則規定持有至到期日債務證券的投資以成本,按取得的可辨認應折舊/攤銷資產的加權平均剩餘年限攤銷,如負商譽超過FV,超過部份立刻確認為收益。
假設企業A用100萬元購買企業B30%的股權,企業B凈資產是200萬元,但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總額是300萬元。根據中國准則計算的股權投資差額=40萬,根據國際准則計算的商譽=10萬,此後分享被投資者損益時,需考慮因公允價值調整而產生的影響。
無形資產研究與開發費用
中國准則規定研究與開發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得資本化,只有為依法申請取得的自行開發無形資產而發生如注冊費、律師等費用才能資本化。
國際准則規定研究支出在其發生時確認為費用,開發支出符合一定條件時才確認為無形資產。
開辦費
中國准則規定開辦費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
國際准則規定開辦費發生當期確認為費用。
資產類政府補助
中國准則規定企業按銷量或工作量等,依據國家規定的補助定額計算並按期給予的定額補貼,應於期末按應收的補貼金額記入補貼收入。
國際准則規定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列為遞延收益,在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有系統並合理地確認為收益。
債務重組
中國會計准則規定按重組債權賬面價值作為受讓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重組利得不能確認為收益,而為資本公積。
國際會計准則規定按公允價值作為受讓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公允價值與重組債權賬面價值差額計入損益。
所得稅
中國准則規定所得稅可採用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應付稅款法按當期計算的應交所得稅確認為當期所得稅費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需確認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並採用遞延法或損益表負債法。
國際准則規定所得稅僅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即確認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並採用資產負債表負債法。
㈧ 國際會計准則和中國會計准則的區別
中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存在的主要差異:
(一)在內容上,中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還存在差別:
1.中國目前還缺少一個概念框架。國際會計准則和大多數發國家在制定會計准則時均有一個概念框架作為參照,以起到指導作用。但中國還沒有這樣一個概念框架。其結果是,中國沒有採用一套系統一致的方法去發展會計准則,而採用了將中外會計准則的個別差異分項處理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
2.中國尚未對許多會計問題發布具體准則,如企業合並、合並報表、職工福利義務、金融工具、所得稅、政府補貼、資產減值,等等。
3.中國准則對某些重要會計信息的披露尚無要求,如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終止經營的部門、每股收益(包括攤薄)的計算方法、分部報告,等等。
4.在中國已有準則或制度加以規范的一些會計業務問題上,同國際會計准則之間也還存在一定的差別,如商品銷售和提供勞務收入的計量、債務准備的計量、最佳估計數的確定方法、債務准備的適用范圍、追加的資產建造、利潤分配方案、債務重組,等等。
(二)在形式上,中國准則同國際會計准則有重要差別。中國的准則正式條文都比較簡略,而國際會計准則和美國財務會計准則的正文比較詳盡;國外的會計准則均具備幾個不同的層次,准則下面還有準則解釋、技術公告等層次,而中國的會計准則沒有這樣的層次。
(三)在制定機制上,中國准則同國際會計准則有重要差別。中國准則由財政部會計司負責制定,會計准則委員會只是一個咨詢機構,准則制定過程中的調研和徵求意見范圍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