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會計學了有什麼用
⑴ 基礎會計的認識是什麼
基礎會計的認識主要內容有: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二、會計的特點
(一)以貨幣計量為主
會計核算主要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其他計量單位為輔(如平方、立方、千克等)
(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核算
會計核算已經發生或完成的經濟業務,會計核算包括記錄、計算、分類、匯總和報告,具有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特點。
(三)以真實合法的憑證為依據
必須以合法的原始憑證作為核算依據
三、會計的職能
(一)基本職能
核算與監督
核算職能,又稱反映職能,是指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為有關各方提供會計信息。
會計監督職能,是指在核算經濟活動情況的同時,利用會計核算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對各單位的經濟活動全過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控制和指導。
會計監督職能又稱為控制職能,是指對特定會計主體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的審查。包括:經濟業務的真實性;財務收支的合法性;公共財產的完整性。
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的關系:
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沒有會計核算所提供的各種信息,監督就失去了依據;而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沒有監督,就難以保證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
(二)拓展職能:預測、決策、計劃和評價
四、會計的對象
會計對象是會計行為的客體,也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
社會再生產過程包括多種多樣的經濟活動,會計並不能核算和監督在生產過程中經濟活動的所有方面,而只核算和監督能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這部分經濟活動通常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包括:資金投入、資金運用和資金退出等活動。
(一)工業企業的會計對象
工業企業會計的對象是指在工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能夠用貨幣表現的各項經濟業務。(包括維修業務)
主要有供應過程業務、生產過程業務和銷售過程業務。
(二)商品流通企業的會計對象
商品流通企業的會計對象是商品流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能夠用貨幣表現的各項經濟業務。
主要是商品購進和銷售業務。
五、會計的目標
●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
●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
會計目標是人們期望會計職能實現以後,會計所要達到的目的。由於會計是整個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會計目標從屬於經濟管理目標。
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企業會計應當如實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等方面的有關信息,以滿足有關各方的信息需要,有助於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並反映管理層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
六、會計核算方法
(一)設置會計科目與賬戶;(二)復式記賬;(三)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四).登記賬簿;(五)成本計算;(六)財產清查;(七)編制會計報表。
七、補充知識: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會計核算工作賴以存在的前提條件。它是對會計領域里某些無法加以肯定論證的事物,根據客觀的、正常的情況和趨勢,所作的合乎情理的推論而形成的一系列不需要證明就可以接受的假定前提。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長期的會計實踐中,人們逐步認識和總結而形成的。只有規定這些前提條件,會計核算才得以正常地進行下去。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
1、會計主體。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會計主體既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若干企業組織起來的集團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但是作為會計主體,它必須能夠控制經濟資源並對此負法律責任。因此,凡會計主體都應該進行獨立核算,也可以反過來說,凡是實行獨立核算的企業單位都是會計主體。會計主體假設是指會計核算的是特定企業、單位的經濟業務,它要求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把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與其他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區分開,把企業的經濟活動與企業投資者的經濟活動區分開,從而確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
2、持續經營。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會持續地、正常地進行下去。持續經營假設是指企業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而不考慮破產清算的因素,否則就無法進行正常的會計核算。因為會計核算中所使用的一系列會計處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續經營前提的基礎上,如果沒有規定持續經營的前提條件,一些公認的處理方法將缺乏存在的基礎,也將無法採用。
3、會計分期。會計分期是指會計核算應將會計主體的持續不斷的生產經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較短的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會計報表。會計期間通常為一年,稱為會計年度。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以日歷年度為我國企業的會計年度,即以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一個會計年度,每一個會計年度還具體劃分為季度、月份。實際的經濟活動周期可能與這個期間不一致,有的經濟活動可以持續多個會計期間。但是,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單位或個人都需要在一個會計期間(一般指一個月)結束之後,隨時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而不可能等到全部經營過程完結之後再考察企業經營成果。
4、貨幣計量。貨幣計量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以貨幣為計量單位,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商品生產較為發達,貨幣是進行商品交易的公共媒介,運用貨幣計價是會計的基本特點。正是以貨幣作為統一計量單位,會計資料和會計報表的匯總才成為可能。
5、權責發生制。權責發生制是指在會計核算中,要以權益和責任是否發生作為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標准。具體地說,凡是本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已經實際收付,均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凡是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
(二)會計核算的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是會計核算的成果,它通過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提供給信息使用者。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第二章規定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共八條,即客觀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明晰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重要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和及時性原則。現分述如下:
1.可靠性。它是指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這就是要求會計核算資料所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必須是完全真實的、正確的、全面的。
2.相關性。相關性原則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隨著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有權屬於投資者,經營權屬於企業本身。作為投資者要關心了解:
(1)企業盈利狀況,據以了解投資者權益的報酬水平;
(2)企業資金的使用情況,據以了解企業近期償債能力和債權人資本受到的保障程度等情況。投資者通過對以上情況的了解,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更需要全面了解本單位的生產、消耗、收入、盈虧等狀況,藉以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因此會計信息應兼顧各方需要。
3. 可理解性。明晰性原則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這一原則對於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來說至關重要,所以會計信息應盡量做到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對重要的經濟業務,在報告時還應用規范的文字加以說明,便於經營決策。
4、可比性。可比性原則是指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註中說明。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這個原則對會計信息質量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同一企業在在不同會計期間的會計資料的計算和處理方法應前後一致。這是因為對同一類會計事項,可能有幾種不同的計算和處理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和處理同一類會計事項,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果,這就會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會計指標在不同的會計期間就會前後缺乏可比性。這就要求企業結合本身具體情況選用一種方法後,就應始終一貫地使用下去,不宜時常變更。但這也只是要求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不是絕對不能變動,如必須變動,應在財務情況說明書中加以說明,便於信息使用者分析、比較。另一方面是不同企業對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這樣就能保證不同所有制之間,不同部門之間、不同行業之間提供的會計指標口徑一致,相互可比。這就能滿足國家綜合平衡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
5. 實質重於形式。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比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上來講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較長,租賃期結束時,承擔企業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並從中受益,所以,從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其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視為企業的資產。
6、重要性。重要性原則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這條原則要求企業對於那些重要的經濟業務,應分別核算,單獨反映,力求准確,並在財務報告中作重點說明。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可適當簡化處理。
重要性是一個相對概念,它與企業規模大小、企業性質都有一定的關系。
由於嚴格的會計程序和詳細的會計處理手續是費力而花錢的,在會計數據上區分重要與不重要,對不重要的事項允許作例外的靈活處理,是為了遵循「利益>成本」的原則,避免會計處理得不償失,提高核算的經濟效果。
7.謹慎性。謹慎原則,也稱穩健性原則,是指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也就是說會計必須對預計收益和損失實事求是地認定,絕不能草率從事。必須明確,採用謹慎性原則,是要求企業以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慎重處理可能發生的收益和損失,以保證會計所提供的數據真實可靠,絕不允許借「謹慎」之名。弄虛作假,少計收益,多計損失,偷漏稅收,將謹慎性原則作為隱瞞利潤,調節盈利水平的手段。
8.及時性。及時性原則是指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日常發生的會計事項,及時處理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才能及時提供各種會計指標,有利於有關部門迅速發現經營管理中的問題,及時採取改進經營管理的措施。否則,時過境遷,補救無方,會計將失去其在經營管理中應有的作用。
⑵ 會計學原理與基礎會計有什麼不同
會計學原理與基礎會計的區別如下:
1、工作的性質不同
會計學原理主要是一些事務性的工作。人事部門負責招待領導的決策。
而基礎會計則包含戰略性的工作和事務性的工作,批准作用的組織、領導會計機構或會計人員依法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2、職責不同
會計學原理負責本單位財產物資的統一管理,每年進行一次財產清查,健全保管、領用、維護、賠償、報廢、報損以及人員調動交接制度,保證賬物相符。
而基礎會計負責組織編制本單位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並組織實施。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要結合本單位的經營預測和經營決策以及生產、供應、銷售、勞動、技術措施等計劃,按年、按季、按月進行編制,
並根據企業的經濟核算責任制將各項計劃指標分解下達落實,督促執行。根據生產經營發展和節約資金的要求,組織有關人員,合理核定資金定額,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果。根據管用結合和資金歸口分級管理的要求,擬定資金管理與核算實施辦法,並組織有關部門貫徹執行
3、考核內容不同
會計學原理主要考核能否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憲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備工作人員應有的道德品質、是否具有做好本職工作的業務技能,以及必備的文化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
而基礎會計主要考核,出勤情況、學習成績和工作態度,完成任務的數量、效率等。
4、稅率不同
會計學原理的稅率是17%,可以抵扣開具了增值票購進貨物的稅額;增值稅的稅率是4%(商業)或6%(工業)。但是不能抵扣進項稅金,也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而基礎會計購進小規模的貨物能抵扣進項稅金。
5、票據方面的區別
會計學原理開增值稅普通發票和增值稅專票,而基礎會計只能開增值說普通發票。專票,也就是一般納稅人,可以為公司抵扣一部分稅率。而小額納稅人不能進項抵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會計學原理
網路-基礎會計
⑶ 會計基礎與基礎會計有什麼區別
會計基礎與基礎會計有什麼區別:
《基礎會計》是電大財經類各專業的公共基礎課,也是財務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選用的教材是由金中泉主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基礎會計》(2002年4月第一版)。該教材系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教材,具體內容新穎,方便自學的特點。
學習《基礎會計學》這門課程,要求掌握基礎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注意前後內容的互相銜接與聯系。重點掌握並理解會計學中基本的概念及基礎理論,為以後的其他的相關課程學習打好基礎。在學習與理解過程中,還要聯系實際,初步熟悉會計中的證、賬、表並能編制一些常見經濟業務的會計分錄。
第一章緒論
1、了解會計的目標的兩個觀點,熟悉會計的內容和特點
2、掌握什麼是會計的職能,深入理解會計的兩個職能
3、了解會計的作用,熟悉會計核算的各種方法,熟悉各種方法間的關系
4、深入理解並掌握關於會計含義的各種論述,掌握會計的本質
第二章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
1、熟悉企業資金的來源和佔用情況,初步了解會計報告
2、掌握各種會計要素的確定、構成
3、充分理解並掌握會計的恆等式,掌握各種要素間的關系
第三章帳戶、復式記帳和借貸記帳法
1、掌握會計帳戶和科目的基本概念、內容、作用,熟悉各個帳戶
2、了解復式記帳的優點和特點,熟悉復式記帳的基本原理
3、熟悉復式記帳法和借貸記帳法,掌握借貸記帳法的應用方法,能編制會計分錄
4、了解會計科目和帳戶的編號。
第四章帳戶分類
1、了解帳戶分類的意義和依據
2、掌握帳戶按經濟內容和用途結構的分類
3、熟悉帳戶按其他的分類方法的分類
第五章會計憑證
1、 掌握會計憑證的概念和分類,了解會計憑證的意義和作用
2、掌握原始憑證的概念、種類、填制和審核
3、掌握記帳憑證的概念、種類、填制和審核
4、了解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第六章會計帳簿
1、 掌握帳簿的概念和種類,了解帳簿的意義和作用
2、了解帳簿設置的原則,掌握帳簿登記的依據和要求
3、 掌握日記帳、分類帳的概念及登記方法
4、 掌握試算平衡的目的及方法
5、掌握錯帳更正的方法
6、掌握結帳的概念和程序,掌握對帳的概念及方法
第七章財產清查
1、 掌握財產清查的概念和種類,了解財產清查的原因和作用;
2、掌握永續盤存制和實地盤存制的概念、優缺點,注意兩者的區別;
3、了解財產清查的方法;
4、掌握存貨、固定資產、現金、銀行存款、往來款項的清查;
5、 掌握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
6、掌握財產清查結果的帳戶處理。
第八章會計報表
1、掌握會計報表的概念和種類,了解會計報表的意義和作用;
2、 掌握會計報表編制的要求,了解會計報表編制的程序;
3、掌握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概念、基本結構、內容和編制方法;
4、熟悉現金流量表的概念和編制方法
第九章會計循環(上)
1、熟悉會計循環的意義和前提
2、掌握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的幾項原則
3、掌握會計的編制分錄、過帳和試算過程的步驟和相互關系
第十章會計循環(下)
1、掌握會計的期末調整方法和過程
2、掌握產品成本的確定和計算過程
3、掌握會計利潤的核算和調整分配過程
4、熟悉對帳和結帳的概念、方法
第十一章會計核算形式
1、 掌握會計核算形式的概念和基本步驟;
2、熟悉各種核算形式的流程和特點
3、了解各種各種核算形式的優缺點比較
第十二章會計工作的組織
1、了解會計的工作組織
2、了解會計的法規體系
會計基礎是財政部門對會計工作的一種規范,也就是說,如何搞好會計工作。
各單位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范的規定,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嚴格執行會計法規制度,保證會計工作依法有序地進行。具體內容包括:
1、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2、會計人員職業道德
3、會計工作交接
4、會計核算一般要求
5、填制會計憑證
6、登記會計帳簿
7、編制財務報告
8、會計監督
9、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⑷ 論文,為什麼要學基礎會計學
①、議論文的論點考點:第一,分清所議論的問題及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論題和論點)。第二,注意論點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
(2)在文章結尾,就是所謂歸納全文,篇末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之,因此,總而言之,歸根結底等總結性的詞語。
第三、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分論一般位於段首或有標志性詞語: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有時題目就是中心論點。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第五、通過論據來反推論點:論據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分析論據可以看出它證明什麼,肯定什麼,支持什麼,這就是論點。
②、議論文的論據考點:論據是論點立足的根據,一般全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1、用事實作論據。事例必須真實可靠,有典型意義,能揭示事物本質並與論點有一定的邏輯聯系。議論文中,對所舉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突出與論點有直接關系的部分。明確論據時,不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實論據,還要會概括事實論據。概括時,要做到准確,必須依據論點將論據本質特點把握住,然後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2、用作論據的言論,應有一定的權威性,直接引用時要原文照錄,以真核對,不能斷章取義;間接引用時不能曲解原意。
③、議論文的結構、層次考點:結構有:並列式結構、對照式結構、層進式結構、總分式結構。
⑸ 「會計學基礎」課程在會計學科體系中的地位是什麼其意義為何
主幹學科:會計學
主修課程:管理學、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中級財務會計、審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會計電算化、高級財務會計、管理統計學
學位課程:英語、管理統計學、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
會計專業是研究企業在一定的營業周期內如何確認收入和資產的學問。會計師除了准備財務報表以及記錄企業交易行為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參與企業間的合並、質量管理、信息技術在財務方面的應用、稅務戰略以及很多企業的管理決策活動,會計專業領域涉及面廣:鑒證,審計,稅收,公司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破產清算,法務會計,預算制定,商業咨詢等等都是會計專業將要涉及的領域。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⑹ 會計學和基礎會計學有什麼區別
1、會計學是在商品生產的條件下,研究如何對再生產過程中的價值活動進行計量、記錄和預測;在取得以財務信息(指標)為主的經濟信息的基礎上,監督、控制價值活動,促使再生產過程,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一 門經濟管理學科.它是人們對會計實踐活動加以系統化和條理化,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會計學主要是由會計學原理、專業會計學和會計發展史組成.專業會計.學可按不同的標志進行分類:按國民經濟各部門對會計知識的不同要求和特點,司分為工業會計學、農業會計學、商業會計學等.按照會計知識所包括的不同內容,如對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會計信息的研究,可分為財務會計學、管理會計學和成本會計學等.按照會計知識涉及不同范圍的會計主體,又可分為微觀會計學(企業會計學)、宏觀會計學(社會會計學)、國際會計學等.就業方向大致有:內資企業財務部、外資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公務員、高校
2、基礎會計學是會計學中的一個學科,一門課程,會計從業是從業會計行業的資格,做財務行業工作就需要取得從業資格證書,兩者性質是不一樣的,要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又得學習會計基礎還有其他相關課程,通過考試後,才能申領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⑺ 會計的作用是什麼
會計的作用是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會計的核算職能就是為經濟管理搜集、處理、存儲和輸送各種會計信息。會計監督是指通過調節、指導、控制等方式,對客觀經濟活動的合理、合法有效笥進行考核與評價,並採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響,以實現預期的目標。傳統的會計核算與監督主要是事後的核算與監督。隨著管理要求的提高,會計的核算與監督職能已經拓展到事中與事前領域。會計監督與會計核算是緊密聯系的,對經濟活動進行會計核算的過程,同時也是實行會計監督的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對會計的基本職能表達為: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
1.會計的核算(反映)職能
會計的核算(反映)職能是指會計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從數量上反映企業、行政事業等單位已經發生或完成的經濟活動,為經營管理提供經濟信息的功能。核算的職能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與統計核算和業務核算相比,與傳統的會計相比,現代會計核算職能的特點是:
① 會計主要是利用貨幣計價,綜合反映各單位(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為經濟管理提供可靠的經濟信息。從數量方面反映經濟活動,可以用實物量、貨幣量、勞動量三種度量。在商品經濟發達和價值規律發揮作用條件下,為了有效地進行管理,就必須廣泛地運用價值形式,綜合計算生產的佔用、勞動的消耗、銷售的收入、利潤的形成與分配等。
② 會計不僅是記錄和陳述過去,如實反映已發生的經濟業務,還包括預測未來,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傳統會計的核算職能,主要是對已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事後反映。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社會經濟活動的日趨復雜,企業不僅要隨時了解經營狀況,檢查經營活動是否符合既定的目標,還要周密地規劃企業未來的行動。
③會計核算具有連續性、系統性、全面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只有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會計信息,才能有效地、准確地掌握其經濟活動情況,考核其經濟效益。
④隨著電子計算機引入會計領域,從手工會計信息系統逐步發展為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從而使會計信息變得更為完善,更加及時、靈活、准確、更能滿足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最為突出的是從手工會計的批處理逐步向電算化會計的實時處理轉變。
2.會計的監督(控制)職能
會計的監督(控制)職能是指會計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會計核算所提供的經濟信息,對各企業、行政事業等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控制,使之達到預期目標的功能。其特點是:
①會計監督主要是利用各種價值指標進行的貨幣監督。核算是主要利用價值指標進行的,而監督又是在核算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會計監督也就主要依據這些價值指標進行。
② 會計監督是在會計核算的同時進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事前監督是指會計部門在參與編制各項計劃和費用預算時,依據有關政策、法令和制度,對各項經濟活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審查,是對未來經濟活動的指導。事中監督是指在日常會計工作中,對已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促使有關部門採取措施,調整經濟活動,使其按照規定的目標和要求進行。事後監督是指以事前制定的目標和要求為准繩,通過分析會計資料,對已進行的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考核和評價。會計監督按其執行者是否屬於本單位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兩種。
⑻ 基礎會計學主要學什麼
基礎會計學主要學習基礎會計學的基礎知識。
1、具體內容包括借貸復式記賬法與會計業務循環、企業基本經濟業務的核算、製造業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賬務處理程序、會計核算組織與規范等。
2、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作為會計學的入門教材,以會計循環為主線,圍繞會計循環中的各個步驟以及貫穿其中的會計核算方法,重點闡述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為今後學習其他會計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3、本書適用於本科和大專經濟管理專業的基礎會計教學,也適合在職管理人員的自學及其他層次的會計培訓教學。
(8)基礎會計學了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1、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企事業單位提供經營決策的會計信息,選擇融資渠道,進行財務管理、財務評價和審計等管理工作。
2、會計人員需要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等方面的理論基礎和實務操作能力,熟悉國際國內的會計慣例、准則和法規;具備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開發和使用財務軟體,能夠用英語進行業務交流;並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
3、培養目標,會計專業涉獵領域廣,包括:鑒證,審計,稅收,公司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破產清算,法務會計,預算制定,商業咨詢等。會計專業在我國一直都是熱門專業。
4、培養要求,學生應掌握會計學、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會計學的分析方法,熟悉國內外相關會計法規及國際慣例,具有較強的會計實務操作能力和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⑼ 基礎會計學,會計恆等式有哪些作用
你好,一點通網校回答的問題:
會計恆等式的作用
(一)闡明了交易或者事項的內部規律
交易或者事項的客觀規律是: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交易或者事項,不管是某一個交易或事項,還是某一會計期間的所有交易或者事項,會計恆等式都將永遠成立。換句話說,使會計恆等式不成立的交易或者事項是不存在的。
(二)闡明了資產、廣義費用與負債、所有者權益、廣義收入的數量平衡關系和對立統一關系
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除了只涉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者事項外,還會取得收入、利得,發生費用、損失。由收入和費用的確認條件以及利得和損失的定義可知,收入的取得表現為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或二者兼而有之。費用的發生表現為企業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這說明,對發生的每一筆交易或者事項,可能同時涉及資產負債表要素和利潤表要素,引起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廣義收入、廣義費用發生增減變動,但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交易或者事項,都有以下數量平衡關系:
資產+廣義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廣義收入
其「對立」體現在:會計恆等式將資產、廣義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廣義收入通過等式分為左右兩方,等式兩邊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任何一方失去另一方,都將不復存在;「統一」體現在:不管資產、廣義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廣義收入如何變化,這種數量平衡關系將統一在會計等式之中。
(三)反映了交易或者事項的變動結果
這是因為,會計對象是由會計六要素和利得、損失構成的,在會計期間,對於企業發生的任何交易或者事項,只能直接涉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廣義收入、廣義費用,而不會直接涉及利潤。因為利潤是一定會計期間收入與費用,利得與損失配比後的結果,反映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只有到會計期末,才能根據會計期間發生的全部收入、費用、利得、損失,計算出凈利潤。而到會計期末,凈利潤實現後,又將其作為所有者權益的增值並入所有者權益。因此,會計恆等式揭示了企業某一時點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截止到該時點的某一時期廣義收入、廣義費用金額,即企業在某一時點有多少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截止到該時點的某一時期有多少廣義收入、廣義費用。
(四)就是復式記賬法、借貸記賬法的賬戶結構、記賬規則、試算平衡的理論基礎
⑽ 會計專業基礎會計學完了又學什麼
自身接受能力不同,學習時間不同,學習時間范圍在1個月到6個月不等。可以同時學習一下財經法規。
學習會計的方法:
1、首先背熟。不理解也要背下來,然後逐一琢磨,理解。 背熟會計科目核算內容,參照有關分錄,盡量多思考為什麼這樣做。
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多參加審計、查帳之類的工作,向別人學習經驗。
2、多看會計、財務、稅務方面的雜志、報紙,學習案例和技巧
3、多看書,多問,多用腦,拓寬經濟類知識面,了解會計分錄中的業務內容和流程。
記住記帳規則: 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注意會計科目分類: 資產、成本、費用類的借方表增加,貸方表減少。 所有者權益、負債、收入、利潤類的借方表減少,貸方表增加。 報表方面和試算平衡方面注意平衡算式: 「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
4、真題練習,掌握好做題的時間,嚴格按照考試的時間來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