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會計考試 » 政府會計什麼時候改革

政府會計什麼時候改革

發布時間: 2021-08-15 11:06:16

❶ 政府會計改革,你准備好了嗎

報名條件凡符合《會計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申請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均可報名考試:(一)堅持原則,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三)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四)熱愛會計工作,秉公辦事。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符合重新申請取得會計從業資格條件的,均須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薄、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五)免試條件:申請人符合本辦法第八條規定且具備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中專以上(含中專,下同)會計類專業學歷(或學位)的,自畢業之日起2年內(含2年),免試會計基礎、初級會計電算化(或者珠算五級)。前款所稱會計類專業包括:(1)會計學;(2)會計電算化;(3)注冊會計師專門化;(4)審計學;(5)財務管理;(6)理財學。應該是可以報考的........

❷ 政府會計改革除改變核算規則還有哪些沖擊

對單位負責人管理意識的沖擊
政府會計改革的核心,是由原來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制度體系,變革為「雙基礎」「雙分錄」「雙報告」的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相互分離又互相銜接的會計制度體系。雖然從表面上看,僅僅只是由於會計基本假設變化導致的會計核算體系變化,但是在會計假設前提變更的背後,是對單位負責人管理意識的沖擊。
例如,在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體系下,行政事業單位實現了全成本核算。資產的折舊需計入日常費用核算,意味著以前「佔山為王」「多拿多佔」配置資產的觀念會導致「佔有資產越多,相應的資產折舊費用就越多」。而在評價單位績效時,佔有的資產量多也許並不是一件「好事情」。特別是在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需進行審計和公開的背景下,作為反映單位財務情況的載體,財務報表的主要內容是由單位負責人決定的,而不是財務人員決定。行政事業單位如何應對新舊銜接,特別是如何在新制度體系下做好單位頂層設計安排,都是有待於單位負責人認真思考的課題。
業務流程變革勢在必行
在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業務流程也在悄然間發生著變革。
例如,單位合同管理雖然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業務層面的重要模塊之一,但並不受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重視,並普遍出現未設置統一歸口管理部門、合同由各部門分散管理、無合同管理信息系統等問題,造成財務部門無法掌握單位全部合同特別是經濟活動情況。在收付實現制基礎下,會計核算是以資金的收付為基礎的,而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下,由於缺乏經濟合同的必要信息,單位財務人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法准確確認和計量收入、支出,以及應收和應付往來款情況。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原有會計制度體系下的一些好像運轉還比較「順暢」「便捷」或者大家已經習慣的業務流程,在現有的政府會計制度體系下則會顯得「走不通」「轉不動」。財務信息流和業務信息流是相伴相生的同步關系,不可能割裂業務信息流而只強調財務信息流的改變。特別是在業財融合的大趨勢下,財務信息的改變勢必會影響到業務信息的改變,進而導致業務流程的改變。只有通過前端業務流程的梳理,才能產生新制度框架體系下所要求的財務信息。否則,如果只是變革會計管理體系,政府會計將會是「無米之炊」「無本之木」。
倒逼單位內部治理水平的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治理取代社會管理正式成為我國社會建設的關鍵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是將「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而且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做出新的部署。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治理水平,成為現階段的主要工作目標。對比原有的預算會計體系,政府會計制度體系更能全面反映單位的財務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單位財務情況是內部治理水平的客觀反映。內部治理水平的低下、日常運轉的低效,直接體現在單位較高的成本費用以及較差的績效評價級別上。政府會計改革的實施,則可以倒逼單位內部治理水平的提升。
財務數據來自上游業務系統,政府會計改革的成敗取決於從上至下單位內部管理理念、模式和流程的轉變,從業務前端帶動財務的轉變。如果僅僅依靠財務人員從核算末端影響業務端,政府會計改革的過程將充滿困難和反復。事實上,政府會計制度的具體核算規則可以嵌入到會計核算信息系統。在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今天,具體的會計核算分錄甚至可以通過信息化系統自動生成。作為財務人員,需要掌握的不僅是政府會計制度本身,還包括在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管理會計如何在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中運用,如何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中充分發揮財務的作用。

❸ 政府會計的改革

中美政府會計模式比較
會計模式是對一定社會(國家、地區)會計主要特徵所做的綜合表述與反映。美國政府會計是一種基金會計模式。美國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GASE)認為,基金是指「按照特定的法規、限制條件或期限,為從事某種活動或完成某種目的所分離形成的,依靠一套自身平衡的科目來記錄現金及其他財務資源,以及相關負債和剩餘權益或余額及其變動情況的一個財務與會計主體。」這表明基金具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外,還強調基金被視為一種會計主體,設置相應的資產、負債、收入和支出科目,並各自有平衡關系。基金會計模式的特點是:(1)政府會計的權益理論是基金論;(2)基金是一種會計主體,主要有政府基金、權益基金和信貸基金三種類型;(3)基金會計確認基礎採用應計制會計基礎或修正的應計制會計基礎;(4)每項基金的財源流入和流出,設置相應的「預算賬戶」和「實際賬戶」,將預算納入會計核算中去。這種會計模式的優點是可以達到控制和檢查限定資源的使用是否符合法律和行政的要求,但缺點是如果基金種類多,會使會計科目及會計報表都比較復雜,且各項基金不能調劑使用,會使政府單位財務形成浪費。
我國政府會計採取的是一種預算會計模式,其特點是以政府預算為基礎,其組成體系應與國家管理體制相適應,每一個預算單位為一個會計主體和報告主體,將政府單位根據機構建制、經費領報關系分為主管會計單位、二級會計單位和基層會計單位。這種預算會計模式,是在計劃經濟前提下的政府財務資源分配與管理方式下建立的。其主要缺點表現在:一是將政府預算與政府具體使用資金的核算割裂開來,預算不能控制具體的財務資源使用,達不到政府預算的目的;二是由財政統一將資金下撥給各政府行政單位分戶使用,助長了各行政單位爭資金而不注重資金效益和不強調資金管理的現象,不能真正發揮政府財務資源的經濟效益;三是政府預算帶來嚴重的主觀性,預算不細,目的不強。
從以上比較中可以看出:(1)由於採用的會計模式不同,美國政府會計主體是一種包含各種基金在內的復合主體;而我國政府單位為單一主體,各種基金只是政府單位會計主體的內容,不作為單獨的一個會計主體。(2)對我國與美國會計模式的利弊分析來看,我國不宜照搬美國的基金會計模式,應結合我國推行的政府采購制度、部門預算制度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的情況,吸收美國基金會計模式的精髓,做到既達到能控制和檢查限定資源的使用是否符合法律和行政的要求,又達到簡化美國基金會計模式的目的,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基金會計模式。 中美政府會計規范比較
會計規范是指導和約束會計行為的一系列法規、准則、制度和慣例的總稱。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與州和地方政府分享國家政治權力,分別承擔各自范圍內的受託責任。美國政府會計規范是以准則的形式由民間機構制定,其特徵是准則具有開放性,並強調理論研究與實務相結合。聯邦政府與州和地方政府會計規范分屬於兩套規范制定,即聯邦會計准則顧問委員會制定原則和准則,規范聯邦政府會計;政府會計准則委員制定政府會計准則公告、解釋和概念公告,規范州和地方政府會計。我國政府會計規范以制度的形式由國家財政部制定頒布,具有指令性、強制性和統一性的特點。政府會計規范由國家頒布的《會計法》、《預演算法》和財政部制定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及《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組成。其差異具體表現在:(1)從規范模式上看,美國政府會計規范是准則模式,而我國政府會計規范是制度模式;(2)從規范制定機構看,美國是獨立的民間組織,屬於「社會公認型」,我國是國家政府機構,屬於「法規型」;(3)從規范內容的側重點上看,美國側重於對外財務報告准則規范,我國側重於具體業務規范。通過比較,我國應借鑒美國以准則規范政府會計的作法,從制度模式向准則模式轉變,從側重於具體業務規范向具體業務和對外報告並重的規范轉變,並完善政府會計規范的層次和體系。 中美政府會計基礎比較
會計基礎是會計事項的記賬基準,即收入和支出的確認標准。美國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在現行的《政府單位會計與報告准則匯編》中提出的政府單位會計的12項基本原則。在第8項原則中明確指出:「政府單位應當採用權責發生制或修正的權責發生制來確定財務狀況和營運效果。」按照該委員會的解釋,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即收入於取得並可計量時予以確認;政府基金與可支用信託基金採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確認收支,其餘各類業務均採用權責發生制。
我國《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第18條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第17條均明確規定:「會計核算採用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之所以我國長期以來政府會計採用收付實現制,是由政府會計的特點所決定的。採用收付實現制,會計只確認實際收到的現金或付出的現金的交易事項,並計量某一期間的現金收支差額的財務成果,符合一般人的習慣,會計核算程序比較簡便;同時,會計確認數是實際入庫的預算資金;便於安排預算撥款和預算支出的進度,並如實反映預算收支結果。但長期的政府會計實踐表明,政府會計採用收付實現制基礎,存在明顯的缺點或不足。具體表現在:一是所有非現金交易不作為收入、支出即時納入核算,相應的債權與債務也不確認,不能及時完整地反映政府預算管理業績和政府工作效率;二是收付實現制是一種面向過去的確認基礎,並不能提供未來現金流動的信息;三是不能真實地評價和考核政府單位的財務受託責任。正因為如此,收付實現制受到挑戰,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政府會計確認基礎,客觀分析政府會計環境,選擇合適的會計確認基礎是當前預算會計理論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比較中看出,中美政府會計採用不同的會計基礎。其原因是美國政府會計強調交易或事項的實質,而我國政府會計強調與預算保持一致。其實,會計基礎應根據經濟業務的不同性質,採用不同的確認標准。筆者認為,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債務總額的增加,政府需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債務收入支出表等報表,以體現政府如何管理公共債務、發生成本和獲得的收益。因此,逐步有序引進權責發生制是未來政府會計確認基礎的現實選擇。 中美政府會計要素比較
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是構成會計報表的基本框架。美國政府會計要素與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的規定有所不同,美國政府機構會計要素為資產、負債、基金余額、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五項;其中資產、負債和基金余額是會計靜態要素,收入和支出是會計動態要素。由於美國政府會計是一種基金會計,其政府會計要素也就是一種基金會計要素,政府基金會計要素為資產、負債、基金余額、收入和支出;權益基金會計要素為資產、負債、基金權益、收入和支出;信貸基金會計要素為資產、負債(因其純屬代管性質,則資產等於負債,不涉及到經營成果的計量)。
我國《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均規定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類。這種會計要素的劃分,既符合國際慣例,又考慮了政府會計的特點,還區別於企業會計。一是政府會計不存在所有者權益。對於資產與負債的差額用什麼要素來確認,曾經有凈資產、基金、基金余額、單位權益等觀點,制度最後確定了凈資產要素,而採用了「定義反映數量、分類反映內容」的方法。二是沒有利潤要素。政府會計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社會效益,不以營利為目的,僅核算收支相抵合的結余,所以沒有利潤要素。
從比較中看出,中美會計要素的劃分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的是美國政府會計採用基金會計模式,將資產與負債的差額表述為「基金余額」,而我國政府會計採用預算會計模式,則將其差額表述為「凈資產」。雖然「基金余額」和「凈資產」在數量上都是資產減去負債後的余額,但在性質上有所區別。基金余額可以表明政府單位擁有或者控制的經濟資源在具體用途上的限制,即是某一特定基金的余額,但凈資產卻不能表明這種限制。「基金余額」是在實行基金制下採用,全部資產和負債均「基金化」。 中美政府會計報告比較
會計報告通常稱為財務報告,是反映政府單位有關財務狀況、收支情況、現金流轉情況、基本業務情況等的一種書面文件,由會計報表、附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編制財務報告是提供會計信息的基本工具。在美國,政府財務報告
按照編制的時間可以分為中期財務報告和年度財務報告。其中,中期財務報告是以內部使用者為服務對象的,一般不向外界披露;年度財務報告則是面向各種各樣的信息使用者,因而它的編制應符合公認會計原則的要求。美國政府會計准則委員會在其《政府會計和財務報告准則匯編》中指出,政府的年度財務報告由簡介部分、財務報表、統計圖表三部分組成,其中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核心。財務報表具體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與基金余額變動表、現金流量表、凈資產變動表等。
我國政府會計財務報告,一般稱為會計報表,《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分別對其會計報表作了具體規定。《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第62條規定:「總預算會計報表有資產負債表、預算執行情況表、財政周轉金收支情況表、財政周轉金投放情況表、預算執行情況說明書及其他附表等。」《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第54條規定:「會計報表是反映行政單位財務會計狀況和預算執行結果的書面文件。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總表、支出明細表、附表和報表說明書。」從以上看出,我國的政府會計報表由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及必要的附表及會計報表附註和收支情況說明書等組成。
通過以上比較分析看出:(1)美國的年度財務報告層次結構清楚,規范內容詳細,附財務報表外,還包括簡介部分和統計圖表部分,這有助於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年度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我國的年度會計報表屆時按照財政部門和上級單位下達的有關決算規定組織執行,沒有對情況簡介和統計圖表作出要求。但中美財務報告或報表的基本報表中都有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及基金余額變動表。(2)財務報告與財務報表並不是同一概念,建議我國將財務報表改為財務報告,其內容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還可以借鑒美國作法,增加統計圖表的內容,以反映政府單位的財務趨勢和能力。

❹ 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幾點思考

一、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背景

(一)國內環境的變化促使政府會計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政治體制也在經歷從高度集權向社會主義民主的轉變。我國從公有制經濟發展成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經濟水平已突飛猛進,文化、教育、科技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會計改革進程。

1、政府職能的轉變促使政府會計改革。
在新公共管理的大背景下,我國改革開放與經濟的發展對當前政府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正逐步實施政府職能轉變,強調政府的受託責任,受人民之託,管理國家事務,政府應當好人民之家、理好人民之財,踐行績效政府理念,體現服務型、管理型、績效型政府。政府職能轉變要求建立一個完善的政府信息系統,以全面反映政府的各項活動,同時能對政府形成有效的制約與監督。在這個信息系統中,會計信息至關重要,是政府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財務報告應全面反映當期政府的財務狀況、運轉情況及現金流量,利於信息使用者了解整個政府的資產負債及政府績效。因此,政府職能轉變要求政府會計改革,政府會計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2、公共財政管理改革促使政府會計改革。
我國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主要致力於三方面轉變:一是從傳統預算會計到現代政府會計,反映政府履行職責與政府佔用、消耗經濟資源的配比關系;二是從公共投入(程序)管理到公共產出(目標)管理,消除公共悲劇;三是從偏重政府財政、財務狀況的(短期)流量分析到(短期)流量分析和(長期)存量分析並重,防範財政風險。「三個轉變」本質上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政職能的轉變,由主要為政權服務,更多的轉向為公共服務,實現公眾利益需求,接受公眾監督。相應地,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政府采購、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績效評價等重大改革措施相繼出台,對財政資金的管理體現了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後追蹤與監督。公共財政體制需要相應的政府會計信息作支撐來保證財政管理公正、透明和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核算預算部門預算的合理性及效用性,保證政府采購的合理性及考察政府績效。而我國現行政府會計制度已不能適應相應的變化,必須進行改革。

(二)國際環境的變化促使政府會計改革

國外的政府會計改革源於20世紀80年代起興盛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新公共管理運動(以下簡稱NPM),該運動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企業家的精神改造政府,因此,將商業部門會計應用於公共部門自然成為改革內容之一。隨著新公共管理運動的開展,政府會計實踐的焦點轉向了效率導向,強調所有的收入與成本配比,以及整個政府的財務報告。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對不同國家政府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政府財務狀況和績效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同國家提供具有國際可比性的政府會計信息。2010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呼籲進行權責發生制會計改革,建立先進的政府會計准則,提高政府財務信息質量、透明度和政府財務管理水平,並以此作為促進全球金融穩定的措施。IFAC認為,所有國家的納稅人、投資者和公民都有權獲得有關本國政府的精確和完整的財務信息,各國政府應該運用權責發生制,提供全面的財務狀況和財政業績的信息,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政府會計作為一個收集和傳達政府財務狀況和運行績效的信息系統,其信息質量的高低、信息的完整性直接影響到國家財政決策的正確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政府會計應當全面、及時、可靠地反映政府預算執行情況、財務狀況、運行績效等有用的管理信息。我國於2010年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持續趨同路線圖》,因此,在國際准則趨同背景下,對我國政府進行改革是大勢所趨。

二、我國現行政府會計存在的問題

1988年開始實施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其共同點是把收付實現製作為其主要的核算基礎。即以款項的實際收付為標准來處理經濟業務,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進而計算本期盈虧。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社會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入,面對政府職能的轉換、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變化、政府監督的加強、公共財政體制的改革和政府績效評價制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現行政府會計存在明顯不足。

(一)忽視政府財務報告信息的外部需求者

政府財務報告信息的需求者分為內部和外部主體,內部需求主體主要包括各級人大及常委、政府及各部門、審計機關,外部需求主體主要包括投資者、債權人、其他政府、國際組織、公眾和評級機構。長期以來,我國的政府財務報告信息主要為內部需求主體使用,外部需求主體很難獲得,即政府財務報告信息缺乏透明度。

(二)財務報告體系不完整,報告內容不能滿足要求

當前,我國還沒有完全意義上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主要是由於我國還沒有建立政府會計制度,現有的財務報告是以預算會計為基礎而產生的,並不能提供完整的政府財務狀況。由於缺乏對外披露制度,報告內容不能滿足要求。主要體現在資產披露不全面和負債披露不全面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實行收付實現制、負債未區分流動性,致使政府債務披露不全面,內部信息需求者希望了解政府負債信息,防範政府風險。而外部信息需求者基於債務信息對投資和取信於政府的程度作出決策。二是在固定資產的計量、國有股權的披露、出讓土地情況的披露及社保基金運營的披露方面存在嚴重缺陷,不能真實反映資產的狀況。
(三)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
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的政府會計,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社會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入,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的政府會計已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國家中已有大多數國家在政府會計中不同程度地採用了權責發生制,其優點在於權責發生制真正超越了現金流概念,能夠在全面受託責任基礎上實施預算管理;真正以競爭方法去實現績效目標的最大化;更有效率地進行資源管理;更科學合理地進行長期戰略決策,以增強政府的持續運營能力。

三、對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建議

(一)循序漸進地引進權責發生制

我國的政府會計改革應結合我國國情,我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發達國家還存在明顯差距,會計人員的道德水平和執業能力也還參差不齊。政府會計的改革,若不考慮經濟發展水平和信息需求,顯然有違成本效益原則。我國必須結合本國的基本國情,逐步地完善我國政府會計制度。因此引入權責發生制應採用分階段、分行業、分部門地進行。具體來說,可以首先改革與當前的財政預算管理不適應的內容,並制定相應的會計核算規范、制度,做到對現行預算會計制度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完善。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我國的政府會計體系和政府財務會計報告制度。新制度出台後,可先在部分地區和部門試行,待條件成熟後再全面推開。

(二)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

政府會計改革的首要任務是構建或完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或政府會計基本准則。適合我國特定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或基本准則是政府會計深化改革的航標。政府會計概念框架可以看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在政府會計活動領域的特殊應用,內容應包括:政府會計目標、政府會計主體、政府會計信息質量特徵、政府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政府財務報告等內容。其中,政府會計目標是該框架的邏輯起點。

我國政府會計應具有服務於政治建設的目標,公共治理、管理控制與資源配置的目標、政府績效評價與解除受託責任的目標、決策有用的目標,可以分階段實現;政府會計主體是政府會計理論框架構建的重要前提,結合國際通行做法,考慮到我國為數眾多的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等的界定問題,從服務於政府會計目標的實現,服務於政府職能的履行和適應我國政治體制、行政體制、公共治理模式及政府組織架構的實際來看,我國政府會計主體應該按照行政隸屬關系配合政治受託責任法加以確定。除了企業、民間非營利組織、已經實行企業化管理的國有事業單位之外的所有組織,都在政府會計報告主體范圍內,都是政府會計主體的構成部分;會計質量信息特徵服務於會計目標,將會計信息質量按層次性原則,突出可靠性,兼顧相關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謹慎性等;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我國政府會計報告的會計要素可以採用:資產、負債、凈資產或基金、收入、支出、結餘六要素;從我國政府會計所處的環境、政府會計的水平、政府會計目標及其質量要求來看,現階段,我國政府會計的計量屬性的明智選擇應該是歷史成本,隨著政府會計水準的提高和環境的變化,再逐步引入其他計量屬性;政府財務報告應包括資產負債表、運營業績表、行政成本表、現金流量表以及預算收支表及其附註。

(三)提高政府會計人員素質

政府會計改革需要高素質的政府會計人員,主要是三個層次人員:第一層次是制定政策制度的人員,主要在財政部門;第二層次是推行政策制度的人員,主要在政府主管部門;第三層次是具體操作的人員,主要在預算單位。三個層次中,第一層次最為重要。因為它既是制定高質量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關鍵,又是培訓第二、三層次的基礎力量。我國應制定一套中長期培訓計劃,分批、分階段對現有政府會計人員進行再教育和培訓;或者提供優厚待遇,吸引熟悉權責發生制會計系統的企業會計人員或注冊會計師進入政府會計領域。

❺ 政府會計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政府會計改革的順利進行,有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要積極推動《會計法》、《預演算法》的修訂,使編制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工作於法有據。

二是制定統一的政府會計准則。制定政府會計基本准則;根據基本准則制定政府財務會計具體准則,以規范政府會計主體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整合現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構建以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為核心的政府財務會計體系。

三是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在總結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經驗基礎上,結合政府會計准則建設進程,按照政府會計准則編制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

四是編制地方政府債務報告。合理確定地方政府債務邊界,統一政府債務的信息來源和統計口徑,在政府負債會計准則基礎上編制地方政府債務報告,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融資行為。

五是修訂完善政府預算會計制度。修訂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建立單位預算會計制度,構建以決算報告為核心的政府預算會計體系,實現政府預算會計制度與政府財務會計准則的有效銜接。

六是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制度改革。明確政府會計改革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定位,實現財務制度與政府財務會計准則和預算會計制度的有效銜接。

七是全面清理核實政府資產負債項目。對政府的資產項目以及政府承擔償還責任的負債項目進行清理、審核、評估、確認,真實、完整、准確反映政府資產負債。

八是建立政府會計信息系統。結合政府會計准則建設進程,開發支持兩套會計核算體系並行的政府會計信息系統,服務於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預決算報告的編制,實現與財政收支總分類賬系統、國庫集中收付系統等系統的有效對接。

❻ 我國啟動政府會計改革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 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指出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進行綜合改革。

  • 有條件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可以改組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完善金融機構內部治理結構,形成嚴格約束與有效激勵相統一的經營機制。

  • 完善穩健的會計制度,提高金融資產質量。由此可見,落實"十五"計劃綱要,應當是金融企業會計改革的首要目的。

❼ 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從技術層面來說,根據前人研究預算會計與政府會計雖然都是基於「政府」組織的會計系統,但二者之間具有根本的不同[1]。從會計目標上看,預算會計與政府預算保持高度一致,旨在反映預算的執行過程及其結果,滿足政府預算管理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這一目標具有單一性和從屬性。因此,我國預算會計的改革與發展幾乎都只是圍繞和滿足政府預算管理方式、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如,近幾年我國對現行預算會計制度的零星修補都是基於國庫單一賬戶制度、部門預算管理、政府收支分類等各項新的財政預算管理舉措而對預算會計科目、會計報表進行的適當修正。因此,預算會計的改革速度和效率主要取決於財政預算管理的改革。相對預算會計而言,政府會計的目標更加多元,除了要滿足政府預算管理對會計信息的需要以外,還要滿足更為復雜的公共部門財務管理,如資產管理、債務管理、成本管理[2]等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以及滿足政府績效管理與評價,促進財政透明度和公共受託責任等。會計目標的不同決定了會計核算內容也將有所不同,預算會計的核算焦點是預算的收支流量,而政府會計核算焦點不但包括流量還包括更多存量內容。此外,政府會計在目標上的多元化,致使其在改革中不能再只以政府預算為准繩和導向,且必然在改革過程中所受的約束條件更加復雜多樣,因此進展也將緩慢。

其次,從制度層面來說,由於我國政府長期實行預算會計管理體制,與其相對應的是預算會計改革的決策機制與執行機制,這一套機制與目標單一且具有從屬性的預算會計的改革發展相互匹配,但將難以適應目標更加多元的政府會計改革。長期以來,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主導權與政府預算管理權高度重疊,同屬於國家財政部,但分屬部內的不同機構。如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的管理權隸屬於財政部國庫司,而事業單位會計管理權則隸屬於財政部會計司;政府預算管理權主要集中在預算司,而國有資產管理、債務管理等財務管理權集中在部內其他不同的司局。由於政府會計在目標上的多元化,在改革預算會計建立政府會計體系時,要求須將現有的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以及部分事業單位會計進行有機整合,並形成包含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兩個系統的雙軌制政府會計模式,以滿足不同目標[3]。然而,由於現行預算會計在管理權上的分散,有效有機整合將變得十分困難。而在無法進行有效整合並形成包含既相互獨立又互相統一的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政府會計模式的情況下,那麼,增強政府會計在滿足財務管理、績效管理與評價、促進財政透明等會計目標時,必然會以損害其預算管理與控制目標為代價。

❽ 會計制度改革下政府會計的改革現狀

伴隨著社會科技與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內政府會計也開展了一定的創新工作,此種工作的順利進行,確實對財務管理產生了某種程度的影響,不僅為其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並且還為其提供了越加激烈的競爭。從如今的情況看來,大多數事業單位財務部門也制定了部分政策與制度,同時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促使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也將要開展一定的創新,如此一來,會計工作的改革也就面臨著巨大的競爭與挑戰。為此,文章主要從政府會計改革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進行分析。
政府會計改革確實決定著國內金融體系的改革進展,政府會計改革主要包含有單位事務管理以及制度改革這兩種方面,政府會計管理和整個非公有制公司有著很大的差異,然而職責發生制依舊是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工作當中所應用的重要准則。在政府開展會計體系改革以前,對財務制度、會計職能以及會計原則等等所有條例都達成了有效的修訂,特別是在政府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當中,融入了相應的會計制度,這就表明國內政府財務體系的有效改革早已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政府會計制度也慢慢從收付實現制朝著職責發生制進行變化,始終堅定對政府會計制度進行改革,從其對整個事業部門財務管理所造成的影響中,真正尋找到增強資金運轉效果的樞紐,將政府會計制度的有效改革當重點內容,全方位推動政府改革工作得以飛速進步。
來源:銷售與管理 (2020年15期)

❾ 政府的財務會計是一直都有,還是只在2017年新政府會計准則頒布以後才有的

雙軌制是17年新制度以後才有的,以前是單純的收付實現制記賬法。
改成雙軌制之後會講將一筆業務按照兩種方式同時做賬,並不是分開的。大部分單位會通過要求軟體公司升級系統的方式實現預算會計根據財務會計自動生成分錄,所以單純記賬的角度不會導致人員需求增多的,除非特別落後的單位還在手工記賬。
但是這一改革會讓原來的會計人員有很大的學習壓力,據我所知已經有些高校財務離職率提高了,如果考慮尋找這方面工作的話還是可以試一試的。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