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成本動力是什麼
⑴ 會計成本是指什麼
不是會計成本而是成本會計。
成本會計有很多的概念。要看你的側重點是哪方面的。
會計學成本的一般涵義是特定的會計主體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而發生的可以用貨幣計量的代價。
⑵ 機會成本,和會計成本,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
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利用機會成本概念進行經濟分析的前提條件是:
1、資源是稀缺的
2、資源具有多種用途
3、資源已經得到充分利用
4、資源可以自由流動
二、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1、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
2、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
3、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4、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5、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凈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凈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6、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
(2)會計成本動力是什麼擴展閱讀
機會成本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⑶ 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區別是什麼
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的區別:
1、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經濟成本除了會計成本之外,還有另一種隱性成本。隱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認識。它與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隱性成本不能直接從帳面上反映出來,因而難以精確計量。比如,機會成本就屬於隱性成本。
2、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經濟成本是一個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的概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經濟成本幾乎涉及了企業所有的經營內容和領域。
3、經濟成本是企業運作過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沒有認識到,也有些經濟成本項目我們雖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卻沒有把其當作獨立的成本項目來進行分析,比如組織成本。企業只有銷售最終產品和向外提供服務才能從市場取得收入,而在企業內部為了組織生產,就要建立各種組織。特別是對於大企業,其組織可能是相當龐大的,組織的結構可能是相當復雜的,而要維持這些組織的正常運轉就必然有支出,有時支出可能是很大的,這些支出就是組織成本。
⑷ 會計核算中的成本的定義是什麼
會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帳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產、銷過程中發生的原料、動力、工資、租金、廣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國財務制度,總成本費用由生產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組成。
⑸ 什麼是機會成本它和會計成本有何區別
會計成本是歷史成本,是會計師在帳薄上記錄下來的成本,是為生產這種商品或提供這種服務而花掉的資源價值。
機會成本是決策成本,是由資源的稀缺性引起的成本,是指從事某項決策活動而放棄或犧牲的從事其他經濟活動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機會成本(或備擇成本)的概念表述了稀缺與選擇二者之間的基本關系。對任何人來說,如果有價值的實物或活動並不稀缺,那麼,所有人在任何時期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滿足。這就沒有必要去從價值各不相同的備擇方案中進行選擇,實際上也就沒有必要去進行決定哪種需求優先的社會協調過程。在這沒有稀缺的幻想環境中,不存在錯過、放棄或損失機會取捨的問題。
一旦稀缺被引入,需求就不能都得到滿足。除非存在著能夠預先決定有價值最終產品分配的「自然」約束(比如,2月份蘇格蘭的陽光)、否則,稀缺既直接地在備擇的最終產品中引起對必需品的選擇,又間接地在公共機構或在為社會相互作用、並產生最終產品選擇的程序安排中引起對必需品的選擇。
選擇暗含著拒絕和挑選備擇品。機會成本就是特指拒絕備擇品或機會的最高價值的估價。它是為了獲取已挑選的具體實物中具有更高價值的選擇物而放棄或損失的價值。
機會成本與選擇如果做出不同的選擇,機會成本不是「某一種可能是」的預期價值。注意,它不是那種沒有有效地參照選擇的「某種一定是」的價值。在缺乏選擇的情況下,有時候討論預計要發生但沒有發生事件的價值是有意義的,但是,既然可供選擇的方案並不代表一種丟失或已損失的機會,因而把這些價值定義為機會成本是無意義的。一旦選擇與機會成本之間的基本關系被承認就會得出幾種含意。
第一,如果選擇是在不同的價值選擇物中進行,一些人不一定會進行選擇。這不是說,一個作出決定的人必然成為選擇者。由此得出第二種含義。沒有選中的選擇方案的價值,即機會成本,一定是存在於參與選擇的個人頭腦中的價值,而不是其他。因此,成本必定完全由選擇者來決定,而不能由其他人決定。第三個必然結論是,機會成本必定是主觀事物。它存在於選擇者頭腦中,並且不能由選擇者之外的其他人去具體化或進行測量。同時,不能輕易地被轉化為一種資源、商品或貨幣信度。第四,機會成本只是存在於作出選擇決定的時刻。在此以後它立即消失。因此,這種成本從未被實現,這種被拒絕的選擇物從不能被享有。
在選擇和機會成本二者關系中最重要的結論是,這里,成本必須具有超前或向前看特徵。機會成本,即選擇者所拒絕的選擇方案的價值,是選擇的障礙;但是,在選擇者選擇到更喜愛的選擇物之前,它必須被考慮、估價、直到被拒絕。當然,在任何具體的選擇中的機會成本,會被以前進行過的選擇所影響,但是相對於選擇本身來說,機會成本影響著選擇(Choice-influencing),而是被選擇所影響(Choice-influenced)。
成本的其他概念機會成本與成本的其他概念之間的區別,最好按照影響選擇或被選擇所影響這兩類來解釋。事實上,一旦做了選擇,出現後果,結果很可能包含著效用損失,不論對於最初作出選擇的人或是其他都是如此。在某種意義上,把這些損失(不論估計的還是實現的)稱為成本是意義的,但必須認識到,這些通過選擇決定的成本,由自身定義可知,不能影響選擇本身。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這一點。一人願意採用期限三年的分期付款計劃購買一部汽車。形成並影響選擇的機會成本是購買者對所拒絕購買的備擇品的估價。在上述情況下是該貨款所能夠支付的購買物的估計值。在考慮了備擇物的潛在價值,並決定購買汽車之後,須要履行償債計劃。每月必須支付,通常把這些支付稱為汽車的「成本」。只要貸款到期並必須按時支付,這個人將非常清楚,他正蒙受效用損失。然而,作為影響選擇的要求,這些「成本」是不相乾的。從效用維度看,選擇後果永遠不能資本化,這是造成混淆的一個重要原因。
經濟學家們在某種意義上認識到這里產生的區別。他們常常用「旁置成本不再相關」的論調表明,選擇的後果不能影響選擇自身。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形式化的成本表和成本函數(它們必定隱含著成本的可測量性和可具體化性),經濟學家們把成本從選擇過程中分離出來。
會計師們也基本持有同一觀點,他們通常嚴格按事後或受選擇影響的方式估計成本。這些由會計師估計的「成本」,不能准確地反映損失值或失去的機會。在決策之前,可以把數量估計引入備擇行動工作計劃。但這種對機會成本的估計是會計對沒有進行的項目的估計,而不是對已擇項目定值的估計。
正如前面所言,只有選擇才會影響選擇的機會成本。由定義成本不能「溢出」到其他人中。當然,也可能某人的選擇會使其他人蒙受損失,把這些損失稱為「外在成本」有時是有益的。我們必須強調,這些外在成本是選擇的障礙,它衡量了失去的機會,如果人們願意考慮這些外在成本,並按自己估計的效用值對其進行計算的話。
機會成本和福利准則在分析和應用機會成本理論時,混亂的主要根源在於,將理想化的市場反應的結果推廣到為非市場環境的決策者定義規則或准則。在市場充分均衡時,大量買方和賣方分別選擇,產生了可以用價格與成本之間的關系進行正式描述的那種結果。在特定條件下,通過競爭過程的作用,價格等於邊際成本。此外,上述等式描述的一般均衡狀態滿足某些特定效率准則。
價格可被觀測,客觀上是可度量的。市場均衡的一個條件是,任何一種商品的所有單位的所有相應交換價格都相等。根據這種相等關系,可以看出,由於交易者的均衡條件要求邊際成本等於價格,邊際成本在客觀上也是可度量的。由上面討論可推知,如果邊際成本可以測度,通過迫使決策者使價格等於邊際成本的機制的作用,就可以實現獨立於與競爭過程本身的資源「有效」利用。會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帳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產、銷過程中發生的原料、動力、工資、租金、廣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國財務制度,總成本費用由生產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組成。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凈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凈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稱為期間費用,直接計人當期損益。
⑹ 請問成本會計中的外購動力主要是指哪些方面
動力成本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消耗電力、熱力等而形成的成本。
如果金額較大,管理需要單獨核算,可以將電、氣、油、煤單獨核算,或者可以按水電、燃料等分類核算。
⑺ 直接動力的會計分錄是什麼
直接動力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燃料和動力
貸:原材料等
動力費用也應按用途和使用部門進行歸集和分配,直接用於生產的動力費,列入「燃料和動力」成本項目,記入「生產成本」賬戶及其所屬明細賬;屬於照明、取暖等用途的動力費,則按使用部門分別記入「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賬戶。在實際工作中,動力費用的分配一般是通過編制「動力費用分配表」進行的。
⑻ 經濟成本和會計成本有什麼區別
一、定義不同
1、經濟成本是項目的經濟成本指國民經濟為興建和經營某一項目而付出的經濟代價,即所投入的全部物質資源,包括政府負擔的代價也包括私人所花的代價。
2、會計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
二、包含內容不同
1、經濟成本一般包括投資成本、營運成本和外差成本。
2、會計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三、性質不同
1、經濟成本是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經濟成本是一個比會計成本含義更廣泛、內容更豐富的概念。
2、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它可以用貨幣計量,是可以在會計的賬目上反映出來的。
⑼ 會計成本 是啥
會計成本又稱為歷史成本,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實際發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資、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費用、折舊等。
會計成本是會計記錄在公司帳冊上的客觀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產、銷過程中發生的原料、動力、工資、租金、廣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國財務制度,總成本費用由生產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組成。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經營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福利費、公司一級折舊費、修理費、技術轉讓費、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攤銷費及其他管理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土地使用稅等)。
財務費用是指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凈支出及其財務費用(匯兌凈損失、銀行手續費等)。
銷售費用是指為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運輸費及其他銷售費用(廣告費、辦公費、差旅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稱為期間費用,直接計人當期損益。
⑽ 會計成本中的成本項目是什麼
會計成本核算中,為了具體地反映計入產品生產成本的生產費用的各種用途,還應進一步劃分若干個項目,即產品生產成本項目,簡稱產品成本項目、成本項目。是指從生產費用的具體用途出發,將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劃分為若干項目即成本項目,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水電費等。
構成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按其經濟用途所做的分類,一般包括:①原料及主要材料;②生產用燃料和動力;③生產工人工資;④廢品損失;⑤車間經費;⑥企業管理費;⑦銷售費用等項目。其中,①~⑤項費用合計,構成產品的車間成本;①~⑥項費用合計,構成產品的生產成本,也稱工廠成本;再加上第⑦項,則構成產品的銷售成本。
成本項目與生產費用要素,是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兩個概念。成本項目是生產費用要素按其使用用途的重新組合。例如,生產費用要素中的「外購材料」,其中用於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從成本項目看屬於「原料及主要材料」項目;用於機器設備修理的,從成本項目看屬於「車間經費」項目。按照產品成本項目所反映的各種耗費進行計劃與核算工作,有利於落實經濟責任,進行費用的控制與考核,加強成本的管理。在中國,企業使用的成本項目由國家財政部門統一規定,企業主管部門可根據所屬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對統一規定的成本項目作適當的增減變動,以便據以組織同行業產品成本的技術經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