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公司會計核算案例
❶ 什麼是「賬務處理」,可否舉一個小例子,讓我形像地了
賬務處理指:從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開始,通過記賬、對賬、結賬等一系列會計處理,到編制出會計報表的過程。
簡單來說:賬務處理就是對一項或多項會計事項依據會計制度和記賬原則進行分類做賬,如:某公司銷售商品一批(假設為零售企業,貨款兩清,按售價核算)價款10000元如數繳存銀行,針對這一銷售事項進行賬務處理如下:
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 1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0
同時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00
貸:庫存商品 10000
即,對上述會計事項進行做賬就是:「賬務處理」。是否能把各種不同的業務(資金運動)按會計制度要求,正確的「安置」到不同的帳戶中去,需要相應的會計人員對會計准則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
常見的三種賬務處理程序如下:
一、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是指在經濟業務發生的時候,根據原始憑證或者是原始匯總表(匯總原始憑證)來編輯記賬憑證,然後直接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總分類賬及相關明細賬日記賬,最後編輯相應的財務報表,如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比如說我們可以根據付款憑證,收款憑證登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日記賬。因為要根據記賬憑證,每發生一筆經濟業務都需要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所有工作量比較大,消耗的賬頁也比較多,不便於會計工作的分工。一般適用於規模較小,經濟業務量較少的單位。
二、匯總記賬憑證財務處理程序,是指根據匯總記賬憑證登記總分類賬,並定期編制財務報表。這類所說的匯總記賬憑證,是一種累計匯總的記賬憑 證,是對日常會計核算過程中所填寫的專用記賬憑證,安裝憑證的種類分別定期進行匯總填制。
三、科目匯總表財務處理程序,它是根據各種記賬憑證先定期按會計科目匯總編制科目匯總表,然後根據科目匯總表登記總分類賬,進而結合相關的明細賬和憑證編制財務報表,如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科目匯總表是根據一定時期內的全部記賬憑證,按照相同的會計科目進行歸類,定期飛鏢技術匯總出每個會計科目的借、貸方的本期發生額。並填寫在相應的欄內。對於科目匯總表總中「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科目的借方本期發生額和貸方本期發生額,也可以直接根據現金日記賬和銀行日記賬的收入合計和支出合計填列。
❷ 企業財務會計的案例分析...急....
1、實收資本5000元。
2、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帳款
3、預估產品質量賠付率,乘以當月銷售額,計提當月的預計保修金。
借:銷售費用
貸:預計負債-保修金
體現了會計信息的權責發生制和謹慎性原則、配比原則等。
❸ 財務會計案例分析解答
盡管新准則已禁止使用後進先出法計算存貨期末成本,但就題論題了,權做學習探討:
1. 在"鋼、鐵、銅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採用後進先出法計算存貨發出成本,將多計算存貨成本,造成當期銷售成本加大,侵蝕了利潤空間.而後續存貨購置成本依然在上漲中,給存貨重置增加壓力(現金流量不足)
2.由於存在銷售額下降的外部壓力,將存貨計價方法變更為先進先出法,將使年末存貨余額增加70000元,從而導致當期銷售成本少結轉7萬元,當期利潤總額多結轉7萬元,當期所得稅多計提7*25%=1.75萬元,從而使當期稅後利潤凈增加=7萬-1.75萬=5.25萬元
3. 在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外部因素)和銷售額下降(內部因素)雙重壓力下,擅自變更存貨計價方法,進而粉飾財務報表,虛構銷售利潤,屬於人為調節利潤的會計舞弊行為
❹ 關於會計科目的案例分析
會計科目設置原則會計科目作為向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經營管理者等提供會計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其設置過程中應努力做到科學、合理、適用,應遵循下列原則:
合法性原則合法性原則,是指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中國現行的統一會計制度中均對企業設置的會計科目作出規定,以保證不同企業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企業應當參照會計制度中的統一規定的會計科目,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設置會計科目,但其設置的會計科目不得違反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於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科目,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特點,在不影響統一會計核算要求以及對外提供統一的財務報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設、減少或合並某些會計科目。
相關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是指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當為提供有關各方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服務,滿足對外報告與對內管理的要求。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企業財務報告提供的信息必須滿足對內對外各方面的需要,而設置會計科目必須服務於會計信息的提供,必須與財務報告的編制相協調,相關聯。
實用性原則實用性原則,是指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符合單位自身特點,滿足單位實際需要。企業的組織形式、所處行業、經營內容及業務各類等不同,在會計科目的設置上亦應有所區別。在合法性的基礎上,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設置符合企業需要的會計科目。
❺ 會計案例分析
問題一,目的虛增收入和利潤,影響,東方公司銷售收入增加,利潤增加。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的時候從賬表查到後面的原始單據是逆查,為了證實發生認定。後期查出來原始憑證沒有而且庫存商品在倉庫,年後要作銷售退回,就證明這3比交易是為了增加銷售收入而入賬的,不是正常的交易。問題二,將該3筆銷售沖回。
❻ 企業基本經濟業務核算的一個案例。 求這4個小問題的詳細分析。 另外,前2個小題,我自己寫的會計分錄
要歪著脖子看,很痛苦,能否弄個正的圖片。
❼ 工業企業成本核算的案例分析舉例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貸:製造費用-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製造費用是分攤生產成本後結轉的,生產成本是生產完工入庫時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是銷售時結轉的。
產品成本計算表,沒有什麼固定的格式,尤其現在已經實現電算化了,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會計軟體,都有不同的成本計算表,現就一般的手工操作的成本計算表表述如下,供同仁參考:我們現在計算成本的方法是製造成本法,它區別於過去的完全成本法,現在的製造成本法只算到製造成本為止,其他諸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鈞視為期間費用,不參加產品成本費用的分配,而是直接抵減當期損益。其二,直接發生的材料、外加工費等,不用分配,可以憑領料單和有關帳單直接進入各該品種。而製造費用需要採用一個標准通常是加工的工時,進行分配。表樣基本是這樣的,它基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產品工藝單號碼、產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消耗的主要材料、輔助材料、製造費用等,按照有關材料和費用明細帳載數額,抄到計算表中,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各該品種中去,各該品種的費用相加後,應該等於總的費用。之後,就可以進行總帳帳務處理了。首先,借記生產成本科目,貸記製造費用科目;其次,借記產成品科目,貸記生產成本科目。當然在計算原材料消耗時,還要計算期末在產品的成本,藉以保證當期成本的准確。
在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核算時,非應稅項目領用的原材料,也必須先按計劃成本進行結轉。然後於期末計算出材料成本差異率和差異額,並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後才能確認應轉出的進項稅額,而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額又涉及到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問題。所以在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時,更應注意相關增值稅的計算。
舉例如下:
例:某工業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生產過程中耗用的主要原材料為甲材料,該企業對甲材料按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有關資料如下:
一、有關賬戶期初余額:甲材料月初結存10800公斤,每公斤計劃單價1元;甲材料成本差異月初借方余額590元。
二、本月發生經濟業務
(一)材料采購業務
1.本月采購甲材料100 000公斤,單價0.90元,共計價款90 000元,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款15300元,價稅合計為105300。其中:以銀行存款支付60 000元,開出商業匯票40 000元,餘款暫欠。另以銀行存款支付給某國有運輸企業運輸費用2903.23元,並取得運輸發票。另以現金支付裝卸費用550元,以現金支付貨物運輸保險費50元。
2.材料運達企業後,經整理挑選,整理出殘料200公斤,共作價50元入庫,殘料率在規定的標准以內,整理挑選中發生職工工資費用400元。
3.材料整理挑選後,實際驗收入庫99200公斤,發現短缺800公斤,其中200公斤屬於定額內損耗(即整理挑選出的殘料),尚缺600公斤原因待查。
4.經查明,短缺材料中,有200公斤系供貨方少發,供貨方核實後同意按實發數結算貨款,本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同意,開具了「進貨退出與索取折讓證明單」,並取得對方開給的「銷項負數」增值稅專用發票;有100公斤系運輸公司責任,該運輸公司同意按含稅購買價賠償;有300公斤系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由於對該批貨物加入了財產保險,保險公司核實後以銀行存款賠償了災害損失額的80%,其餘20%損失報經稅務機關批准後列入營業外支出。
(二)發出材料業務
本月發出甲材料89200公斤,其中:生產產品領用58,000公斤;基本生產車間一般消耗用400公斤;輔助生產車間一般消耗用200公斤;企業管理部門修理辦公用具領用400公斤;內設銷售部門修理低值易耗品領用200公斤;安裝設備領用800公斤;生活福利部門領用200公斤;委託外單位加工包裝箱發出1,000公斤;與其他企業聯營投資發出28,000公斤,雙方協議價按每公斤0.95元(不含增值稅),並給對方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
要求:根據以上資料,做出材料購進和發出的會計處理。
1.材料采購的會計處理
( 1)材料采購時,按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不含稅金額加上發生的各項采購費用記入「物資采購」科目,按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加上運輸費用中應計提的進項稅額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
借:物資采購 93300.00(90 000+2903.23×93%+550+5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5503.23(15300+2903.23×7%)
貸:銀行存款 (60 000+2903.23)62903.23
應付票據 40 000.00
現金600.00(550+50)
應付賬款5300.00
(2)殘料作價入庫和發生的整理挑選費用
借:原材料——殘料 50.00
貸:物資采購 50.00
借:物資采購 400.00
貸:應付工資 400.00
(3)發現短缺尚待查明的處理:共短缺800公斤,其中200公斤屬於符合規定的合理損耗,相應提高甲材料單價即可,不必通過待處理類科目核算;但短缺原因尚待查明的600公斤應記入「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並計算轉出相應的進項稅額。由於本例是在入庫前發現的短缺,所以一般按購進價格計算轉出進項稅額即可。會計分錄為:
借:待處理財稅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631.80[(600×0.90)×(1+17%)]
貸:物資采購54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91.80
(4)原因查明後短缺材料的處理:由於供貨方少發的部分已開給了「銷項負數」專用發票,企業應據以沖減「進項稅額轉出」和「進項稅額」兩個明細科目,已達到賬簿記錄和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相符之目的。其他短缺按會計制度規定處理即可。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0.60(200×0.90×17%)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0.60
借:應付賬款 210.60[200×0.90×(1+17%)]
其他應收款——運輸公司 105.30[100×0.90×(1+17%)]
銀行存款 252.72[300×0.90×(1+17%)×80%]
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 63.18[300×0.90×(1+17%)×20%]
貸:待處理財產損失——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631.80
(5)月末,結轉入庫甲材料的計劃成本;並按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計算出甲材料的成本差異額,做出相關賬務處理:
借:原材料——甲材料 99200.00(99200×1.00)
貸:物資采購99200.00
材料成本差異額=(93300.00-50.00+400.00-540.00)-99200.00= -6090.00
借:物資采購 609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6090.00
2.材料發出的會計處理
(1)在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時,對發出材料應先按計劃成本進行結轉。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58 000.00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製造費400.00
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製造費200.00
管理費用——修理費400.00
營業費用 200.00
在建工程——某設備800.00
應付福利費 200.00
委託加工材料 1000.00
貸:原材料 61200.00
(2)以原材料對外投資,應按含稅協議價計算投資成本並計提銷項稅,但由於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則必須先按計劃成本貸記「原材料」科目,待月末計算出材料成本差異率和差異額時,再據以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科目。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它股權投資32522.00[28000×1.00+(28000×0.95×17%)]
貸:原材料 28 000.00
應繳稅金——應繳增值稅(銷項稅額)4522.00(28 000×0.95×17%)
(3)月末,計算甲材料的成本差異率:
甲材料成本差異率 =(590-6090)÷(10800+99200×100%)=-5%
(4)結轉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2900.00
製造費用——基本生產製造費用 -20.00
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製造費用 —10.00
管理費用——修理費 -20.00
營業費用 -10.00
在建工程—某設備 -40.00
應付福利費 -10.00
委託加工材料 -50.00
長期股權投資——其它股權投資 -140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甲材料成本差異 -4460.00
(5)轉出非應稅項目領用甲材料的進項稅額:在計算轉出進項稅額時,應按所耗材料的計劃成本加上(或減去)相應的成本差異額後來確定須轉出的進項稅額,即按經過材料成本差異調整後的實際成本和增值稅稅率計算轉出進項稅額。本例為節約差,應從計劃成本中減去差異額進行計算。
借:在建工程 129.20[(800-40)×17%]
應付福利費 32.30[(200-10)×17%]
貸:應繳稅金——應繳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61.50
企業在材料采購過程中有些費用計入采購費用而未計或少計進項稅額,如裝卸費、保險費、整理挑選費等就不允許抵扣進項稅額;再如運輸費用只允許按7%抵扣,廢舊物資憑票按10%抵扣,但貨物的基本稅率為17%,低稅率13%。這就存在未抵扣或少抵扣而多轉出進項稅額的現象。但按現行稅法規定,應計入材料采購成本而未抵扣或少抵扣進項稅額的費用在計算進項稅額轉出時不得剔除。
1、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2、先進先出法;
3、移動加權平均法(每次單價變動計算平均單價);
4、個別計價法。
❽ 怎麼做會計案例分析
商譽和無形資產在收購中的表現最為明顯,會計處理問題的展示也會最清楚。這個案例大概可以用:
27日舉行的2008年度招商銀行(14.27,0.24,1.71%)(600036)業績發布會上,招行管理層表示,目前招商銀行整合永隆的工作進展順利,預計永隆銀行今年將扭虧為盈。
2008年,招行以總價約人民幣320億元收購永隆銀行100%股權。而受經營環境、投資減值准備等影響,永隆銀行2008年虧損港幣8.16 億元。針對53%股權收購的溢價部分所形成的人民幣101.8億元的商譽,招行計提人民幣5.8億元。有分析師認為,這說明招行對於永隆銀行後續經營能力、協同效應等非常樂觀,但是,後續可能依然存在繼續計提准備的隱憂。
在招行與永隆銀行整合實施方面,招行行長馬蔚華表示,在業務客戶領域、風險管理和運營領域、IT領域、人力資源和其它團隊建設方面都已經取得顯著成效,計劃在2013年成功完成戰略整合,使得永隆成為具跨境優勢、香港市場上佔領先地位的綜合性商業銀行。
對於本報記者提出的關於整合永隆銀行進展的財務目標界定、減值計提是否充分等問題,招行副行長、永隆銀行行長朱琦說,有信心使得永隆銀行今年扭虧為盈,未來三年力爭實現盈利增長多項指標超越香港同業平均水平,未來五年使得招行收購永隆在財務上物有所值。
招行副行長李浩則表示,招行收購永隆銀行是分次收購,其中第二部分47%股權收購的溢價部分約人民幣87億元可以直接在資本公積中全額沖減;而通過對第一部分53%股權收購的溢價部分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在去年年末計提了人民幣5.8億元。「兩部分相加,全部商譽的45%已經被抵扣,我們採取的措施比較保守、減值計提水平並不低。」李浩說。
在參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方面,招行副行長張光華表示,目前招行在積極籌備中,在清算網路安排、境外的外資行和招行之間的清算協議和賬戶開立、結算方式、貿易融資和外幣兌換等各個環節都已做好相應准備。此外,在相應的電子系統開發、營銷客戶准備方面也都准備就緒,一旦具體試點單位被確定,出台具體實施辦法,招行可以開展相應的業務。
展望2009年,招行董事長秦曉認為,招行將繼續推進經營戰略調整和變革,努力推進貸款業務有效增長,加強資產負債管理,進一步加強成本管理,加快推進全面流程管理,加快永隆銀行整合工作,穩步推進國際化和綜合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