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才是綠色會計人才
Ⅰ 綠色會計的寫題方向,希望大家給我些意見,多多益善,,
1,綠色會計的權威參考文獻: 1.陳煦江.環境會計假設探討.財會研究。2002(2) 2.劉采樣.論環境會計假設和核算原則.上海套計。2001(9) 3.朱小平.徐泓.環境會計的基本假設.財務與會計,1999(3) 4.許磊.綠色會計理論體系初探.財會月刊,20H03(3) 5.孟凡利.環境套計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6.喬世震,喬陽.漫話環境會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H02 7.甘華鳴.理財.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2 2,綠色會計的案例: 設置企業綠色會計核算體系 (1)確定綠色會計主體。 (2)確定綠色會計核算的對象。綠色會計以環境業務的類別為核算對象,如環境治理、環境污染、水資源、土地資源等。 (3)進行綠色會計的確認與計量。綠色會計的確認是按照規定的標准,將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作為會計要素加以正式記錄並列入會計報表的辨認和確定過程。綠色會計的計量是為了將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作為會計要素列入會計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這種計量可以是歷史成本、現行成本、重置成本、機會成本等,如果列人報表附註或作為輔助報表資料列示,也可以採用非貨幣計量方式。 (4)進行綠色會計的帳戶設置。 資產類。應納入遞延資產、土地資源、社會環境福利工程支出等。 負債類。應納入應付環保稅金、應付環保費用等。 所有者權益類。應納入資源資本(區別國家、企業、個人等)、資源資本增值等。 費用類。應納入環境預防費用、環境治理費用、環境補償費用、環境機會成本等。 (5)進行綠色會計報表的設置。綠色會計資料可以列人傳統會計報表中,也可以增設輔助報表,如環境損益表、環境成本明細表等。
3,綠色會計的寫題方向: 綠色會計:企業會計改革的標桿綠色會計產生的動因
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差異
綠色會計的確認、計量和披露
綠色會計的計量
Ⅱ 環境會計、綠色會計、碳會計三者關系是什麼
低碳經濟的概念:低碳經濟的主要特徵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其核心技術是能源技術和節能減排技術,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為保障,以最低資源利用,最低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程度產出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綠色會計的概念:綠色會計又名「環境會計」,其思想的起源可追溯到二十世紀初。傳統會計只是將能源、原材料等納入成本,由此產生的環境成本並沒有納入計算。綠色會計則不同,它是指運用綠色經營理論對傳統會計理論體系進行整合並以此對經濟活動進行的核算、反映、控制並進行管理的綜合管理活動。
Ⅲ 綠色會計和傳統會計的區別
綠色會計又稱環境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
傳統會計,是指以歷史成本作為資產計價依據的會計實務,由於它在西方國家沿用已久,所以稱為傳統會計。美國早期著名會計學家佩頓和利特爾頓早在1940年,為美國會計學會所編寫的一篇專著《公司會計准則介紹》曾對西方國家傳統會計實務所依據的理論,作了非常清晰的說明,直到目前,仍然被廣泛地引用。
第一,核算內容的特徵,環境會計核算內容主要有如下特性: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環境經濟業務具有的綜合性和長期性;
第二,成本計量的特性,環境會計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即不再單純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導向,而且局部利益的最優化並不意味著整體最優化。
第三,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傳統會計研究主要運用政治經濟學和數學的基本理論方法,環境會計則需要涉及更為廣泛的學科領域;
第四,報告形式的特性,環境會計報告既應揭示財務信息,也應揭示非財務信息(企業的環境目標及執行情況,企業對於治理環境所採取的措施等)。
Ⅳ 綠色會計的目標定位
作為綠色會計行為指南的目標可分為兩個層次:
綠色會計(1)基本目標:用會計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改善社會的環境與資源問題,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最優化。基於對環境宏觀管理的要求,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和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盡量提高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2)具體目標:進行相應的會計核算,對自然資源的價值、自然資源的耗費、環境保護的支出、改善資源環境所帶來的收益等進行確認和計量,為政府環保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提供企業環境目標、環境政策和規劃等有關資料。當然為相關客體提供環境會計信息的最終目標是控制與協調經濟效益與環境資源的關系,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最優化,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作為環境保護投資的主體應當是企業和各地政府部門。企業投資的目的是將其污染資源的利用控制在環保規定指標之內,各地政府部門投資的目的是使已經污染的環境治理到可接受水平。
Ⅳ 綠色會計的含義
綠色會計(Green accountant)又稱環境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Ⅵ 綠色會計難以推廣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
原因:
我國綠色會計的發展與國際綠色會計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分析研究國際綠色會計的發展現狀有助於明確我國綠色會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差距。
大量資料與數字表明,雖然國際上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綠色會計准則,但許多國家綠色會計的發展已由理論研究層面發展到了實務操作層面,環境狀況也已經在會計信息中有所體現。例如,挪威要求公司的董事會在其年度報告中必須揭示企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企業採取的措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揭示其所有的有關環境的負債;巴西則在董事會報告中要求報告有關環境保護的投資,如企業因無法解決某一環境問題而使企業持續經營受到影響時,則應列為或有負債加以揭示;在荷蘭,凡是與環境保護措施有關的一切費用,均可從應稅收益中扣除。美國、加拿大和西歐北歐國家也在最近幾年裡開展了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並在實踐中逐步加以應用。
相比於國外對綠色會計的研究已向環境會計准則與制度等方面縱向發展,我國對綠色會計研究基本上還處於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與定型的實踐模式。
我國對綠色會計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最早是作為社會責任會計的一部分提出來的,但當時其在會計學界並不被重視。直到九十年代,隨著我國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以及社會公眾環境意識的進一步覺醒,綠色會計研究也日益活躍起來。但畢竟建立和完善我國的環境會計絕非一時之功,還要有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我國的綠色會計無論是實務還是理論,都處於起步階段,而且我國綠色會計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這很多問題。
通過對大量資料的查閱和研究,本人認為,我國綠色會計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綠色會計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從制度方面看,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綠色會計准則。我國雖然在環境保護方面已經頒布了一些法律法規,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國家鼓勵的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辦法》等,但距離世界先進國家的立法水平還很遠,同時我國的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有時表現出的執法不嚴使原本有效的法律變得無力。而且我國對破壞環境的企業的懲罰顯得過輕,企業犧牲環境得到的收益在彌補企業受到的處罰之後還綽綽有餘,這也是破壞環境行為屢禁不止的原因。目前我國一些企業已經意識到了綠色會計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環境信息的動機,但我國還沒有強制性的要求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的規定,致使大部分企業不會主動披露綠色會計信息,更不會主動披露對自己不利的環境信息。而且遺憾的是,綠色會計研究還停留在學者們的書齋里,未形成具備可操作性的會計准則,還不能滿足企業實務工作的要求。
二、綠色會計理論與實務還很不完善
從研究方面看,科學合理、系統完整並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仍未建立起來。我國現行用於指導企業會計和報告實務的法規主要是由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制定的,包括財政部發布的會計准則、財務通則、行業會計制度、財務制度以及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執行的信息披露規則和准則。總體看來,這些法規、制度和相應的企業會計與報告實務對於環境問題基本上沒有涉及。而在實務中,多數企業在綠色會計的確認、計量方面混亂,對公布環境資料持低姿態,公布的環境資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
我國直至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接觸綠色會計,因此在研究的深度上與國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我國也缺少對綠色會計系統性的研究,因此經過多年的發展還沒有形成一個體系,大部分仍是在借鑒國外研究的先進成果。
三、研究內容還缺乏系統性,研究成果尚欠實踐指導性
建立綠色會計是一個系統工程, 綠色會計理論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需要考慮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及影響。從已經具有的成果看, 大多數論文只注重綠色會計理論某一方面的研究, 而將綠色會計理論作為一個系統和一個整體來研究而形成的成果較少。相當一部分學者在對綠色會計進行研究時, 寫一兩篇文章後就再不探討, 不能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或系統研究,。在研究方法上, 屬於規范性研究的文章較多, 實證性研究的文章較少。
從目前有關環境會計的研究內容上看, 多數學者較為注重理論性較強的綠色會計理論的研究, 諸如環境會計的目標、對象、基本假設等, 而對轉借和借鑒其他學科的技術方法應用於綠色會計實踐的操作性問題的研究則少之又少。此外, 有關綠色會計制度規則方面的研究也顯得比較薄弱, 使得環境會計的實踐沒有規范可循,阻礙了綠色會計的開展。
四、利益相關者要求較少,披露不規范
從實物方面看,企業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環境會計信息系統,企業環境報告信息披露嚴重不足且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企業設立相關綠色會計科目少,並且對環境負債的估值偏低。企業對已發生的環境支出和環境收入說進行的會計反映明顯不足。以臨時性或突發性環保支出為例,其實際發生率約為75%,但企業實際單獨立賬率僅為18%。企業對構成環境負債的或有事項存在僥幸,因此對環境負債的估值偏低,會大大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綠色會計應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環境成本、環境負債、與環境成本和負債相關的特定會計政策。而目前我國在環境因素的確認與計量方面仍沒有完全的定論,尚處於進一步探討的階段,這相當於還沒有為我國真正的在企業間執行綠色會計打好基礎。
五、從業人員水平有限,缺乏相關知識
雖然在經濟上我國已經是世界強國,但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質與經濟的發展速度還不成比列,高素質、高學歷的會計人員所佔比例偏低。由於受傳統會計與傳統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會計從業人員知識結構失衡,知識的積累與更新跟不上經濟環境的發展和變化。雖然行業會計間有所區分,但綠色會計做為一個新興的會計分支,對綠色會計的研究主要是專業學者進行的,沒有一個系統完善的理論供會計人員學習,更沒有想關的法律法規可以遵循和依照,導致企業中懂得綠色會計的人才並不多,這成為我國企業中實行綠色會計的障礙。
六、社會和企業的重視程度不夠
與國外相比我國對環境的關注程度遠遠不夠。以澳大利亞會為例,其國內有很多的節能措施:賓館的廁所都分半沖和全沖,水箱結構稍加改造,節水不少;街頭樹下都用木屑覆蓋,雨後積水,刮風不起沙。國家制定的環保法規居民會自覺執行。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環保意識還沒有形成,而社會普遍的忽視給企業以投機的機會。
目前在我國實行綠色會計的社會大環境尚未形成,環境立法尚不健全。我國目前的情況是還缺乏比較完善的環保監管措施,而社會普遍存在對環保的忽視,只注重企業的經濟利益。從觀念上看,企業的環境責任的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對綠色會計在建立健全中國環境信息公開化制度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認識。甚至有些企業在利益的驅使下,恣意的損耗資源,破壞生態環境。在實際生產中,地方局部發展與全局環境保護在利益上有沖突,再加之社會各方對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要求還不夠迫切,致使企業還沒有實行綠色會計的迫切要求。
改進建議:
一、建立綠色會計的規范標准、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
綠色會計主要是以企業為會計主體,核算企業對社會資源環境的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往往不能全面、如實的進行揭示,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中介機構應依據國家相關的環保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會計法規、制度,對企業綠色會計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實性進行審查與鑒定,對企業進行行政管理監督和專項環境審計等方面的監督,以促使企業加強環保意識,將保護環境成為企業的主動行為,加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通過專門的組織機構強化對綠色會計的監督,以取信於社會公眾,強化國家宏觀調控。
(一)完善《會計法》
《會計法》是會計工作最高層次的規范,將綠色會計核算和監督列入會計法,無疑以法律形式確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將會計理論付諸實踐的最強有力的手段。
自然環境是國民經濟的重要資源,無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都有使用環境的權利和保護環境的義務。如果法律規定企業必須對受侵害的人群給予相應賠償,那麼該賠償必然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企業。這樣,企業的環境行為後果就應該納入會計核算系統,就能通過財務報告反映企業環境事項的合法性、真實性、公允性得到真實反映。為此應該進一步完善會計法、環境法規,使企業綠色會計內容納入會計法,這是實施綠色會計根本法律保障。
(二)完善會計准則
會計准則是對會計核算工作具有約束力的規范,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會計要素,成為必須披露的內容,將有效防止有關部門和單位的逃避行為。要求企業披露一下內容:第一,環境問題類型企業關於環境保護的措施和方案;第二,企業自定的環境排放指標以及企業如何對待這些指標;第三,根據政府法律規定而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和按照政府要求達到的程度,環境保護措施對目前企業的資本支出和損益的影響以及對未來的影響;第四,環境經常性支出的數字,已資本化了的數字及攤銷情況。
(三)建立綠色會計制度
綠色會計制度依據會計准則所規定的有關環境原則進行設計,使綠色會計具有可操作性,便於會計人員掌握。
二、設立發展綠色會計事業的專門機構,加強理論研究
著手實施綠色會計的各項准備工作,當務之急是成立機構,研究理論,確定準則。將在此領域的多方面專家組成中國綠色會計研究學會,加大綠色會計理論研究及實施的力度,縮小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被動地位。建議由財政部牽頭,中國會計學會、中國總會計師協會負責,盡快成立集經濟、環境、資源、會計管理為一體的專業研究機構,同國際同類研究接軌,並形成統一的綠色計量標准,對綠色會計理論、自然資源成本、環境影響成本、產品市場規律、法律體系變動等一系列有關問題進行研究探討,加大理論研究和實施力度,加強對綠色會計制度的研究,開創中國綠色會計研究的新局面。
三、在企業中樹立綠色會計觀念
綠色會計的最終目標是為了達到企業經濟效益、環境和社會效益的全面豐收。提高企業環境意識,使保護環境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為綠色會計的實施創造良好的主客觀環境。只有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像並加強對環境的有效保護,才能真正達到綠色會計的最終目標,從而使企業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需求的可持續發展之間協調一致。
四、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培養專業會計人員
綠色會計是一門是由會計學、環境學、生態經濟學、可持續發展學等多門科學交叉滲透而成的邊緣性應用學科,它要求運用者不僅要具備綠色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還要具備與其交叉的相關學科的知識。就目前我國大多數財會人員現有素質而言,顯然是不夠的。首先,從最基礎的綠色教育和觀念培養做起,改變在校學生的課程結構和學校的授課方式,在高等院校增設綠色會計、審計專業課,將綠色會計作為一項專業課程進行推廣與傳授,增強會計專業學生的綠色會計理念和綠色會計的實務操作能力。其次,要不斷提高企業財會人員素質,一方面要讓企業財會人員充分了解綠色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以及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從而使國家有關環境政策能夠被嚴格執行,綠色會計實務工作能正確開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財會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修改或擴展綠色會計目標,進一步完善我國綠色會計的理論。
五、擴大對綠色會計事業的宣傳和教育力度
建立實施綠色會計不僅是一個會計問題,同樣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既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效益,也不能為了保護環境而拋棄經濟發展。因此,必須得到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通過開展社會宣傳,將綠色會計的實施作為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加強學校環保基礎知識教育在中小學增設環保常識課創辦相關刊物等。加強全國人民的環保意識。除了對全民進行環境意思宣傳外,更應該對現有的企業的決策層、管理層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綠色會計基本知識的教育培訓。
此外,結合本國國情,可以在條件成熟的地區進行試點工作,選擇典型企業或部門以兩本帳並行的方式,以不計環境資源損耗的原始帳為基本,以記錄資源環境損耗的綠色帳本為輔助,在兩本賬目的比較之下讓企業與決策者認識到綠色會計的重要性,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綠色會計體系,再逐步擴大操作范圍。
Ⅶ 什麼是綠色會計
綠色會計又稱環境會計,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計量、記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同時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計量與報告,從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影響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試圖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Ⅷ 綠色會計的特性
綠色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分支,是環境問題與會計理論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在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原則、會計確認、會計計量、會計記錄、會計報告等諸多方面必然與現代會計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但是由於環境問題多樣性與資源利用的復雜性,必然帶來綠色會計自身的特殊性:1.核算內容的特徵,環境會計核算內容主要有如下特性: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環境經濟業務具有的綜合性和長期性;
2.成本計量的特性;
3.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傳統會計研究主要運用政治經濟學和數學的基本理論方法,環境會計則需要涉及更為廣泛的學科領域;
4.報告形式的特性,環境會計報告既應揭示財務信息,也應揭示非財務信息(企業的環境目標及執行情況,企業對於治理環境所採取的措施等)。
Ⅸ 綠色會計的會計從業資格
會計從業證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必備資格,從事會計行業人員所必須的唯一合法的有效證件。是會計人員進入會計行業的門檻。屬地管理,全國通用。會計從業資格證也是考會計職稱的前提條件。
Ⅹ 綠色會計的產生背景
綠色會計從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工業革命開始,日益先進的現代工業在為人類社會提供豐富物質產品的同時,也造成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人類社會發展所依賴的物質資源和生態環境,已呈現出日漸衰竭的徵兆,從而使全球經濟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被動搖。為解決這一矛盾,部分西方經濟學家、環境學家、社會學家和生態學家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著手研究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問題。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會計學月刊》上發表了《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1973年,馬林(J.T.Marlin)在《會計學月刊》第2期上發表了《污染的會計問題》,從此綠色會計的研究和發展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國家首腦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環境的四個綱領性文件,環境問題受到關注;1999年,聯合國討論通過了《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形成了系統完整的國際環境會計與報告指南。各國政府紛紛研究建立本國的環境會計體系,中國於2001年3月成立了「綠色會計委員會」,2001年6月,經財政部批准,中國會計學會成立了第七個專業委員會--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標志著中國綠色會計研究進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