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並的會計方法
企業並購即企業之間的兼並與收購行為,是企業法人在平等自願、等價有償基礎上,以一定的經濟方式取得其他法人產權的行為,是企業進行資本運作和經營的一種主要形式。企業並購主要包括公司合並、資產收購、股權收購三種形式。公司合並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依照公司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通過訂立合並協議,共同組成一個公司的法律行為。公司的合並可分為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兩種形式。資產收購指企業得以支付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勞務或以債務免除的方式,有選擇性的收購對方公司的全部或一部分資產。股權收購是指以目標公司股東的全部或部分股權為收購標的的收購。控股式收購的結果是A公司持有足以控制其他公司絕對優勢的股份,並不影響B公司的繼續存在,其組織形式仍然保持不變,法律上仍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條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2. 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有哪幾種
目前比較常用的就是:權益聯營法和購買法兩種方法。
3. 我國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有幾種
我國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有兩種:
1.權益聯營法
什麼是權益聯營法?
權益聯營法,即視企業合並為參與合並的雙方,通過股權的交換形成的所有者權益的聯合,而非資產的交易,而且合並後,股東在新企業中的股權相對不變。
2.購買法
什麼是購買法?
購買法,即將企業合並視為購買企業以一定的價款購進被並企業的機器設備、存貨等資產項目,同時承擔該企業的所有負債的行為,從而按合並時的公允價值計量被並企業的凈資產
4.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的具體會計處理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權益結合法。權益結合法的會計處理分以下幾個步驟:
(1)所有者權益合並。這是權益結合法會計處理的關鍵。應借記長期投資(被並企業凈資產賬面價值),貸記股本(股票面值)、資本公積、留存利潤等賬戶。
資本公積有時在借方,有時在貸方,留存利潤有時小於或等於被並企業賬面價值上的留存利潤數,這些變化主要取決於實施合並企業對被企業發行股票數額的變化。
當發行股票面值總額小於等於被並企業賬面投入資本(即原股本數加資本公積數)時,資本公積在貸方,留存利潤數等於被並企業賬面數。
當發行股票面值總額大於被並企業投入資本時,則會出現資本公積在借方、留存利潤數額小於等於被並企業賬面數額的現象。
其具體數額的確定,則取決於下列沖銷每一所有者權益項目的順序及數額:被並企業發行在外股票的面值;被並企業資本公積;實施合並企業的資本公積;被並企業的留存利潤;購買企業的留存利潤。
(2)合並費用的處理。借記有關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等賬戶。
(3)投資數額的分配。借記各項資產及銷售成本(被並企業賬上的數額)等項目,貸記負債以及銷售收入(被並企業賬上的數額)、長期投資等賬戶。
這里資產、負債等項目均以賬面價值入賬。權益結合法以賬面價值記錄並入的凈資產,賬上也不確認商譽,但不等於說被並企業原來賬面上不確實的數額不能予以調整。諸如待攤費用等項目,若在實施合並企業已無價值,仍應予以注銷。
(4)企業合並的會計方法擴展閱讀:
辦理合並登記
合並登記依照合並中不同公司的生滅變化經可分為三種情況辦理工商登記:
1、設立登記。企業設立登記是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的前提,非經設立登記,並領取營業執照,不得從事商業活動。
2、變更登記。存續企業合並並行為的完成,使其股東、公司章程、資本結構均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辦理變更登記。
3、注銷登記。無論新設合並、吸收合並都必須導致其中一方或多方當事公司主體資格的消滅。這也是中國《公司法》第109條規定法定解散的情形之一,因此必須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
5. 企業合並中的會計問題是什麼
企業合並的問題,包括合並過程的會計處理和合並以後的會計處理。合並過程的會計處理:購買性質的企業合並應採用購買法進行會計處理;股權聯合性質的企業合並應採用權益結合法進行會計處理。合並以後的會計處理:吸收合並和創立合並後的會計處理問題也仍然屬於傳統財務會計的范疇,沒有新的會計問題出現。控股合並完成後,站在集團的角度看,會計不僅要以每一獨立的企業為單位進行核算,編制個別企業會計報表,還要以整個企業集團為服務對象,在個別企業會計報表的基礎上編制合並會計報表。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無論從編制基礎看,還是從編製程序和編制方法看,都與個別企業會計報表不同,這是控制合並完成後面臨的新的會計問題。
6. 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有哪些
我國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有兩種:
1、權益聯營法
權益聯營法,即視企業合並為參與合並的雙方,通過股權的交換形成的所有者權益的聯合,而非資產的交易,而且合並後,股東在新企業中的股權相對不變。
2、購買法
購買法,即將企業合並視為購買企業以一定的價款購進被並企業的機器設備、存貨等資產項目,同時承擔該企業的所有負債的行為,從而按合並時的公允價值計量被並企業的凈資產。
7. 會計 什麼是企業合並方式
嚴重懷疑1樓不是學會計的。我覺得樓主問的是長期股權投資相關內容下的企業合並吧?
長期股權投資有企業合並方式取得的,和企業合並方式以外取得的。
企業合並方式實際上就是能夠達到控制的,就叫企業合並。包括「吸收合並」和「控股合並」
吸收合並就是A合並B,然後B公司沒了,全都歸集到A公司。A+B=A
控股合並就是教材中通常講的內容,A+B=A+B。合並後B公司成為A公司的子公司。
這兩種企業合並又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區別就在於,合並雙方是否同屬於一個集團下的,是否具有關聯方關系。
8.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哪種會計處理方法和其特點有哪些
准則》規定,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權益結合法,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
(一)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權益結合法
權益結合法,即對被合並方的資產、負債按照原賬面價值確認,不按公允價值進行調整,不形成商譽,合並對價與合並中取得的凈資產份額的差額調整權益項目。在權益結合法下,將企業合並看成是一種企業股權結合而不是購買交易。參與合並的各方均按其凈資產的賬面價值合並,合並後,各合並主體的權益不能因企業合並而增加或減少。
1. 合並成本的確認。合並方在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合並日在被合並方的賬面價值計量。合並方取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合並對價賬面價值(或發行股份面值總額)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2. 合並費用的處理。合並方為進行合並所發生的各項相關費用,包括為進行企業合並而支付審計費用、評估費用、法律服務費用等,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為企業合並發行的債券或承擔其他債務支付的手續費、傭金等,應當計入所發行債券及其他債務的初始計量金額;企業合並中發行權益性證券發生的手續費、傭金等費用,應當抵減權益性證券溢價收入,溢價收入不足沖減的,沖減留存收益。
3. 合並方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合並中形成母子公司關系的,母公司應當編制合並日的合並資產負債表、合並利潤表及合並現金流量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被合並方的資產、負債,應按其賬面價值進行計量;合並利潤表應當包括參與合並各方自合並當期期初至合並日所發生的收入、費用和利潤,被合並方在合並前實現的凈利潤應單列項目反映;合並的現金流量表應當包括參與合並各方自合並當期期初至合並日的現金流量。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
一個企業購買另外一個企業的交易,按照購買法進行核算,按照公允價值確認所取得的資產和負債。購買法視合並行為為購買行為,注重合並完成日資產、負債的實際價值。
1. 合並成本的確定。合並成本以購買方所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計量。具體如下:①通過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並,合並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②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並,合並成本為購買方已經持有的被購買方股本在購買日(或交易日)的公允價值以及購買日支付其他對價的公允價值之和。在合並合同或協議中對可能影響合並成本的未來事項作出約定的,購買日如果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並且對合並成本的影響能夠可靠計量的,購買方應當將其計入合並成本。
2. 合並差額的處理。合並差額分三種情況分別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處理。①購買方原已持有的對被購買方的投資,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以及因企業合並所放棄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②在購買日,購買方對合並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確認為商譽;③在購買日,購買方對合並成本小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先對取得的被購買方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合並成本的計量進行復核,經復核後合並成本仍小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3. 合並費用處理。購買方為進行企業合並發生的各項直接費用,應當計入企業合並成本。發行權益性證券的發行費用應當沖減所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溢價收入,無溢價或溢價不足以沖減的部分,沖減留存收益。
4. 購買方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企業合並中形成母子公司關系的,母公司應當編制購買日的合並資產負債表,其中包括的因企業合並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應當以公允價值列示。母公司的合並成本與取得的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可確認為商譽或者作為當期損益列示。
9. 企業合並的會計方法主要有哪些
您好,企業合並的主要方式有:吸收合並、控股合並以及新設合並。
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有購買法和權益聯合法兩種方法。企業合並准則將企業合並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前者採用類似權益聯合法,後者採用購買法。兩種方法在具體的會計處理、產生的經濟影響、理論依據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