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會計司企業會計准則
⑵ 最新的企業會計准則是哪一年的
是2010年的
但是財政部會計司每年都會編寫企業會計准則的詳細解釋,這個很好
希望對你有用
⑶ 財政部頒發的會計會計准則有哪些
會計准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規則和指南。按其使用單位的經營性質,會計准則可分為營利組織的會計准則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准則。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具體准則2006年發布38個,2014年發布3個,共41個。
例如:
一、《企業會計准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
二、《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三、《企業會計准則第9號——職工薪酬》
四、《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
五、《企業會計准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六、《企業會計准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
七、《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
八、《企業會計准則第40號——合營安排》
⑷ 財政部已經發布的企業會計具體准則有多少項
基本准則1個,具體准則41個,明細如下:
1、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2014年修訂)
2、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
3、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2014年修訂)
4、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
5、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
6、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
7、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
8、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9、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
10、企業會計准則第9號-職工薪酬(2014年修訂)
11、企業會計准則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
12、企業會計准則第11號-股份支付
13、企業會計准則第12號-債務重組
14、企業會計准則第13號-或有事項
15、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
16、企業會計准則第15號-建造合同
17、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
18、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
19、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
20、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
21、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
22、企業會計准則第21號-租賃
23、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24、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
25、企業會計准則第24號-套期保值
26、企業會計准則第25號-原保險合同
27、企業會計准則第26號-再保險合同
28、企業會計准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
29、企業會計准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30、企業會計准則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31、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2014年修訂)
32、企業會計准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
33、企業會計准則第32號-中期財務報告
34、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2014年修訂)
35、企業會計准則第34號-每股收益
36、企業會計准則第35號-分部報告
37、企業會計准則第36號-關聯方披露
38、企業會計准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2014年修訂)
39、企業會計准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
40、企業會計准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2014年新增)
41、企業會計准則第40號-合營安排(2014年新增)
42、企業會計准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2014年新增)
⑸ 企業會計准則
1、最新的《企業會計准則》是2006年2月頒布,2007年1月執行。
2、《企業會計准則講解》2010版,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人民出版社出版。網上或書店都有售。
⑹ 誰有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編寫的《企業會計准則講解》電子版請發一份給我,謝謝啦!!!
http://www.zhukuai.net/ebook/index.htm
⑺ 中國會計准則發展史是什麼
中國自1987年在中國會計學會年會上,成立了七個研究組,其中一個就是「會計原則和會計基本理論研究組」。該組織曾先後於1989年起開始研究和探索會計准則的制定工作。於1989年1月及1991年1月召開了二次研討會,分別討論了會計准則和物價變動與外幣業務會計兩個專題。 1989年1月,這個研究組在上海召開的第一次會議,討論了制定中國會計准則的必要性、會計准則的性質和內容、會計原則與現行統一會計制度的關系、研究和制定會計准則的思路等問題,會後提出了《工作程序》、《形成會計原則說明和研究報告的程序》等一系列文件,並更名為「會計基本理論和會計准則研究組」。研究組以合適的形式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成果,並向財政部有關部門提出建設性建議。
財政部會計事務管理司也於1988年10月建立了會計准則課題組。課題組在1989年3月提出了《關於擬定中國會計准則的初步設想(討論稿)》和《關於擬定中國會計准則需要討論的幾個主要問題(徵求意見稿)》,並在全國會計工作會議上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准則(草案)提綱(討論稿)》。
1991年11月26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印發(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基本准則)(草案)的通知》,向全國廣泛徵求意見;在1992年7月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討論後,1992年11月30日以部長令形式正式發布了建國以來中國第l號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並決定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實施。
從1992年《企業會計准則》發布以後,財政部即著手草擬制定具體會計准則,為保證准則質量,分別成立了國外、國內兩個咨詢專家組和財政部會計准則委員會。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1996年完成了30多個具體會計准則徵求意見稿,分四輯印發各地徵求意見。到2001年先後修訂、頒發了16項具體會計准則。
2006年2月15日頒發38項具體准則形成企業會計准則體系。這些具體准則的制定頒布和實施,規范了中國會計實務的核算,大大改善了中國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和企業財務狀況的透明度,為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和證券市場的發展、國際間經濟技術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⑻ 財政部最新公布的「中國企業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全面趨同路線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你提出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也提得比較專業。本人嘗試做如下回答:
2010年4月2日,財政部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持續趨同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路線圖的發布是在總結我國多年會計改革成就與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最近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需要,為進一步深化會計改革,推動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建設及其持續國際趨同而做出的重要規劃和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路線圖的主要內容如下:
路線圖在全面回顧總結自2005年以來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建設、趨同、實施和等效經驗與成績的基礎之上,提出了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持續趨同的方向、策略和時間安排。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強調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已經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趨同,持續趨同是在已有趨同基礎上的後續趨同。
路線圖明確提出,我國現行企業會計准則已經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趨同。2005年11月8日,中國會計准則委員會(CASC)與IASB簽署聯合聲明指出:中國制定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趨同。不僅如此,截至2009年12月31日,這套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已在所有上市公司和全國3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非上市大中型企業執行,到今年年底前,企業會計准則有望在我國所有大中型企業實現全覆蓋。正是有了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已經實現趨同並有效實施的基礎,我們提出了持續趨同的目標,它是在現有趨同基礎上的後續趨同和發展。
第二,肯定IASB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採取的改革舉措,支持IASB為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准則所做的努力。
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圍繞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及相關會計准則之間的關系,在國際社會引起了較大的爭論,IASB和FASB等會計准則制定機構都面臨很大壓力。盡管無論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還是G20峰會最後都認為公允價值和有關會計准則不是產生這次金融危機的根源,但對如何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改進會計准則質量、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都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其核心內容是希望改進IASB的治理結構,在獨立准則制定程序下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准則。
按照G20和FSB的要求,IASB自2008年開始積極研究金融危機中暴露出來的有關會計問題,為此做了大量改進國際准則的工作,這些工作值得肯定。比如:(1)2008年12月IASB成立了金融危機咨詢組,吸收財金領域領袖和專家加入,深入探討金融危機下的會計改革對策,並於2009年7月發布了有關報告,系統提出了改進財務報告應對金融危機的建議。(2)2009年5月28日IASB發布了公允價值計量准則徵求意見稿,之後又採取各種渠道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修改和完善公允價值計量准則,擬於2010年第三季度發布最終准則,為公允價值計量提供一套統一的指南,同時還將提供教育材料,指導實務操作。(3)積極推進降低金融工具會計准則復雜性的綜合項目,全面修改金融會計准則。2009年11月12日IASB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9號—金融工具》,完成了第一階段解決金融資產的計量和分類問題的工作;11月5日發布了第二階段《金融工具:攤余成本和減值》(徵求意見稿),針對攤余成本計量和金融資產減值涉及的順周期性問題,改進金融資產減值會計處理方法。IASB還計劃於2010年第二季度發布第三階段徵求意見稿,簡化套期會計處理問題。(4)重新梳理合並財務報表會計准則,修訂有關概念和合並范圍,明確資產負債表外業務和特殊目的主體會計處理問題,計劃於2010年年底前發布新的合並准則。(5)加快保險合同、財務報表列報、收入確認、租賃等會計准則項目的制定或修訂步伐等。路線圖明確指出,中國對IASB為應對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和落實G20、FSB要求所做的這些努力表示高度贊賞和充分肯定,並將一如既往支持IASB致力於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准則的制定工作。而IASB對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上述改革,將使我國現行企業會計准則的國際趨同基礎發生變化,路線圖提出我國會計准則持續趨同的要求,也從另一個側面呼應了這些變化。
第三,明確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國際趨同立場,堅持持續趨同是在國際互動基礎上的趨同。
當今世界,關於會計准則國際趨同從大的方面來講,有兩種立場,一種是「直接採用」策略,即一字不動地照搬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一種是「趨同」策略,即在會計原則和實質內容上保持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一致。路線圖明確了我國會計准則國際趨同的基本立場,即堅持「趨同」而不是「直接採用」的立場,堅持「趨同不等於等同、趨同應當互動」的原則,這是由我國特殊的政治、經濟、法律和文化環境所決定的,是符合當前我國會計法等法律框架和監管要求的。
我們認為,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在制定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才能真正實現其高質量、權威性和全球公認性。與此同時,中國也需要全方位地積極參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制定過程,提升我國在國際准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財政部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財政部已經與IASB建立了每年兩次的定期會晤機制,從今年起將升格為高層趨同會談,著重討論國際准則改革方向和具體准則項目中中國所重點關切的問題。同時,在IASB、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基金會(IASCF)和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咨詢委員會(SAC)等國際准則制定的多個層面,都已經有中國代表,財政部會計司還每年派人到IASB直接參與有關准則項目技術研究工作,這些代表和人員也為我國加強與IASB的溝通增加了渠道,為反饋中國意見,建立與IASB的長效合作與趨同機制奠定了扎實基礎。與此同時,中國還於去年倡導成立了亞洲-大洋洲會計准則制定機構組(AOSSG),必將為擴大本地區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對國際准則制定的影響發揮重要作用。
在本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公允價值會計被指責為具有經濟順周期性,IASB也在採取措施作相應改進。我們認為,這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公允價值的形成過程(特別是金融資產和負債的定價機制)。這次金融危機的重要根源是經濟結構的失衡,尤其是美國等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結構失衡導致資產泡沫擴大,風險蔓延和經濟失控。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化的時代,實體經濟固然是經濟發展的根本,但實體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離不開虛擬經濟。如何健康有序地發展虛擬經濟,使之與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是後金融危機時代重塑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要害所在。我們認為,虛擬經濟能否健康發展,能否風險可控,其關鍵是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尤其是創新型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問題。如果公允價值計量會計准則在這方面能夠有所突破,那麼就為虛擬經濟的發展、金融風險的控制和全球經濟結構的平衡做出了一個重要貢獻。財政部會計司目前已經設立了公允價值計量重大研究課題,成立多個子課題,組織國債登記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交易所、上市公司和會計理論界的專家,對我國各類金融工具的特點、定價機制和報告系統進行研究,全面總結中國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金融工具及其公允價值計量方面的特徵和特有問題,試圖揭開公允價值形成過程的面紗,收集具體案例並形成研究報告,以反饋給IASB供其制定和完善公允價值相關准則參考,IASB方面也十分希望能夠得到中國方面的有關研究成果。我國公允價值計量重大課題的研究進一步彰顯了趨同應當互動的原則,對於維護我國企業及國家利益必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第四,規劃我國企業會計准則持續趨同時間安排,部署我國下一階段會計准則建設工作。
路線圖提出,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持續趨同的時間安排是與IASB的進度保持同步,爭取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對中國企業會計准則相關項目的修訂工作。這是我們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G20、FSB等的要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做出的決定。這一時間安排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G20、FSB的有關時間要求。G20和FSB正在設計後金融危機時代的金融監管框架,並列出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和時間表。尤其是2009年9月召開的G20匹茲堡峰會明確要求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國際會計准則趨同項目。今年3月30日,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和韓國五國領導人又聯合向G20其他成員國領導人致信,強調G20各成員國要按照匹茲堡峰會確定的時間表,繼續加強合作,推進監管改革,強化國際金融體系,其中包括國際會計趨同。中國作為G20重要的成員國之一,需要履行相關義務,以在規定時間內實現企業會計准則持續國際趨同。
二是IASB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修訂或制定有關准則的時間表。IASB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響應G20和FSB的有關要求,也制定了重大准則項目修訂或制定的時間表,即擬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對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計量等重大准則項目的修訂或制定工作,自2013年1月1日起生效,鼓勵提前執行。考慮到我國現行企業會計准則已經實現了國際趨同,在有關國際准則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做同步修改是比較合適的。
三是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持續趨同時間安排做出明確。在IASB於2011年6月底完成趨同准則項目後,我們還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吸收,草擬或修訂我國相關會計准則,或者做好准則之間的協調工作。為此我們計劃用1-2年的時間同步修訂或制定我國會計准則,於2011年年底前完成現行企業會計准則的修訂與完善工作。然後預留足夠的時間用於宣傳培訓和企業實施新准則前的各項准備工作,再根據形勢需要和有關國際准則的生效時間逐步在所有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業實施。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用,祝你開心愉快,事業順利!
⑼ 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的企業會計准則講解最新版本就只有2008版的嗎有沒有2009版和2010版的
目前只有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的《企業會計准則講解(2008)》,其中包括了實務講解與具體操作。但是,有些特殊業務的處理,還需要查看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解釋第1-4號。
⑽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網站怎樣才能收到企業會計准則
最新的會計准則是2014年修訂發布的。
2014年7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76號——財政部關於修改《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的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財政部關於修改《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的決定
為了適應我國和資本市場發展的實際需要,實現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持續趨同,經財政部部務會議決定,將《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第四十二條第五項修改為:「(五)公允價值。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計量。」
本決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會計准則——基本准則》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