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企業會計問題
㈠ 當前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有哪些潛在的治理風險
在追求「混搭」和「跨界」的今天,混合所有制就是一種「混搭」的形式。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於加快國有經濟體制改革和擴大民營資本投資具有重大意義,但現實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更多反映了現實與願望不符情況。一方面,出現較早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並沒有成為中國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以外的第三條發展路徑;另一方面,不論是非公有制企業還是公有制企業,現實經濟中普遍存在排斥混合所有制情況。對於民營企業而言,發展混合所有制,不給民營企業控制權,民營企業不感興趣;給了民營企業控制權,面對龐大的國有資產體量,民營企業則可能表現為有心無力。對於國有企業而言,國有企業之間混合是安全的,不擔心國有資產流失,但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混合則存在國有資產流失風險。
在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制中,民營企業購買或交換國有企業股權,均涉及到國有資產作價問題。對於資產定價,不同的評估方法決定了資產的不同價格,雖然通過產權交易市場的「招拍掛」方式,可以獲得資產交易的公允價格,但由於專用資產所固有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往往達不到通用資產「招拍掛」所能取得效果。因此,當國有資產「切換」為非國有資產時,不僅公眾總持懷疑態度,而且代表國有資產當事人也冒著「賤賣」風險。事實上,不管要處置的國有資產「賤賣」還是「貴賣」,代表國有資產的當事人都背負「怕說不清」風險。因此,需要完善市場決定價格機制,讓市場決定產權交易價格。
從理論上講,委託—代理環節越短對資產管理效率越高,因此,一般競爭性領域項目宜民營企業掌握控制權,而國有企業可藉助混合所有制,通過參股形式,享受管理上「搭便車」的好處,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但大量案例證明,在混合所有制項目中沒有控制權的小股東時時刻刻面臨道德風險考驗。從眾多國家財政資金參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案例看,藉助混合所有制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難度很大,因為小股東難於參與項目經營管理和對大股東投資經營行為進行有效監督,營運好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或項目完全依靠大股東自覺、自律,也就是依靠大股東的道德約束,而不是所謂的制度約束。由此,發展混合所有制更需要藉助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規范產權主體尤其大股東經營行為,防止道德風險發生。
㈡ 國企改革為什麼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對於國企而言,由於股東未直接參與企業經營,同時董事會也為設立常駐機構,導致股東無法及時准確了解企業運行狀況。既往的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未能建立起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未能以股份制企業的相關制度進行經營,缺少代表企業資產所有制的獨立個體,致使公司治理結構的失靈問題嚴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將會在解決國有企業面臨的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經營主體地位缺失、運營監督失效、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問題上能發揮重要作用。一方面,混合所有制經濟需要對國有企業的產權關系進行進一步明確,乃至建立專門的作為經濟主體的國有資產控股財團,從而緩解國有企業自身所有者缺位的問題,同時可以強化所有者監督的動機。建議題主可以上中大咨詢官網看下,他們很詳細的解說了為什麼混改,怎麼進行混改等等。
㈢ 國有企業如何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
准確理解和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點事項
發展混合所有制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不同所有制資本間的共同發展和有效制衡,核心是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成功轉換。總結相關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破解改革實踐中遇到的難題,為持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工作
需要在工作實踐中准確理解和重點把握以下5個方面的事項。
體制方面,進一步加強混合所有制改革具體配套制度建設。一是按照《公司法》要求進一步完善公司的股東會和董事會制度,將股東會和董事會職權落到實處,成為股東之間討論研究公司重大經營發展事項的主要平台,努力保障民營股東的話語權。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與民營企業的合作,往往成為國資監管等外部監督重點關注的對象,「三個區分開來」和容錯機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領域的具體措施需要進一步深化。三是目前定價方式與市場化要求存在差距,需要在評估方法選取和定價方面進行深入探索。
決策機制方面,深入貫徹落實好「兩個一以貫之」。從現實情況來看,有的國有企業事無巨細,把黨委(黨組)研究作為處理企業絕大多數經營發展事項的前置程序,沒有真正發揮好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有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後,片面強調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的作用,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方面工作力度不夠。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輔相成,需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實踐中得到深入全面落實。
激勵機制方面,進一步採取措施調動經理人和業務骨乾的積極性。目前已經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些國有企業,更加註重引進資金和股權混合的目標,對公司治理機制建設重視程度不夠,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搞活國有企業的目標尚未落到實處。下一步,應重點從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中長期激勵機制、三項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入開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利益分配方面,進一步兼顧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利益。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在設計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時,要統籌兼顧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各自利益,促成雙方合作共贏,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順利推進的基本前提。
企業文化方面,進一步實現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管理優勢的有效融合。資本結合的過程可以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但文化融合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在某種程度上說,文化融合的成功程度將成為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主要方式
進一步解放思想,創造有利於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環境。一是建議國家修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具體制度,進一步明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消除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面臨的資產定價、交易方式等技術制約。二是選取部分國有企業總部或規模較大的下屬二級企業作為試點,按照規定程序和工作要求科學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履行決策程序後組織實施,以此引領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更多國有企業落地開花。三是對於依法合規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和相關人員,即使混合所有制改革後的效果與預期有偏差,也應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相關規定,國資監管等機構在履行監督職責時給以客觀的評價和必要的容錯。
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釐清黨委(黨組)會和法人治理結構的職責界面。科學設定黨委(黨組)會前置研究的重大事項清單,避免事事提交黨委(黨組)會前置研究,保障黨委(黨組)會前置研究的效率和質量。合理確定股東會、董事會的表決機制,充分尊重民營股東針對企業經營發展的建議,把股東會、董事會作為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充分溝通、有效制衡的主要平台。國有股東代表以及國有股東派出的董事,按照黨委(黨組)會研究意見在股東會、董事會上表達意見並投票。對於股東會、董事會審議意見與黨委(黨組)會前置研究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及時向所在黨委(黨組)報告,完善相應方案並報黨委(黨組)會重新通過後,再次履行股東會、董事會審議程序。
進一步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實搞活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搞活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次要目標是引進權益資金,實現手段是資本有效混合。為搞活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應當加快推進以下工作:一是積極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努力實現董事會按市場化方式選聘和管理職業經理人的目標,並對市場化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二是對於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有企業,針對經理人和公司業務骨幹,建立完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等中長期激勵機制;三是建立健全與激勵機制相對稱的約束機制,主要採取業績考核、經濟責任審計、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措施;四是推進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市場化用工制度,真正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的人才流動機制。
兼顧雙方核心利益,努力實現國有股東、民營股東的雙贏。對於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股東的主要目標是搞活企業經營機制、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民營股東則更加關注話語權、經濟效益和現金分紅。兼顧國有股東和民營股東的核心利益,為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後穩定的投資回報,參照上市公司相關監管規定,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後應在公司章程約定可支配利潤的最低分紅比例,並努力提高最低分紅比例的數值水平,爭取實現現金分紅能基本覆蓋股東資本金對應的財務費用。混合所有制改革後企業的董事會,要按照股東股權比例和制衡原則,合理分配董事席位,努力保障民營股東的話語權,形成國有股東和民營股東之間權責對等、有效制衡的良好格局。
取長補短,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後企業文化的有效融合。國有企業文化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系統、全面、規范等方面,民營企業文化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靈活、高效、創新等方面。必須指出的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文化融合的基礎是相互尊重、相互制約、話語權保障、核心利益保障和公司法人治理機制順暢運轉。在此基礎上,吸收雙方管理文化的優勢,摒棄雙方管理文化的劣勢,根據企業所在行業實際情況和形勢變化,實現兩種文化的有效整合,形成與時俱進的企業經營新理念,提高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獨特先進企業文化。
科學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一是科學定價非貨幣資產,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在目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下,價格主要參照資產評估價值確定,因此評估方法的選擇問題至為關鍵。二是盡量避免企業集團各級企業層層混合。對於企業集團來說,混合所有制改革應重點抓住一個產權層級開展,盡量避免在每個產權層級上搞層層混合。三是請審計部門、法律部門提前介入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設計,提升方案可行性和合規性,確保混合所有制改革規范有序推進。四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要對目標企業是否適宜混合所有制改革進行客觀分析,「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一企一策,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優化完善改革方案,依法履行決策程序,規范組織方案實施。
㈣ 企業為什麼要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還是針對的是國企。國企由於他所有制的特殊性,有些制度流程往往被人所詬病,混改後,是希望一方面引入其他的資金來改善和提高現有的企業的財務狀況,另一方面希望能夠帶動企業的相關組織架構、制度流程的改革,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多方持股也會讓企業的財務狀況更加透明化,消除一些潛在的弊病。
㈤ 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相關建議
1.完善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審計法律法規。當前混合所有制企業審計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法律依據不足。如怎樣按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監督混合所有制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如何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監測企業管好用好各項資本的指標體系;如何按企業會計准則、企業財務通則的要求,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財務收支活動等都需要從法規制度上予以完善。
2.政府審計與社會審計有機結合。在對混合所有制經濟審計中,要防止國家審計「大包大攬」或者「放任不管」的傾向,要充分發揮社會審計的作用,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實行多種有效的審計方式。國家審計與民間審計對混合所有制企業審計監督的職責應界定如下:民間審計對所有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常規審計,即對混合所有制企業資產、負債情況、風險防範能力、清償能力及財務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和公開揭示;國家審計對國有資產控股或佔主導地位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根據監管需要進行審計,如國家控股的企業在變更注冊資本、對外投資、合資或聯營、產權轉讓、確定紅利分配方案、評價董事會經濟責任以及主要負責人離任或任期經濟責任方面進行審計。
3.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混合所有制企業,特別是股份制企業和上市企業,必須按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應著重於企業自我約束機制的完善,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完善內部監督機制以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規范和有效。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內部審計,應超越傳統內部審計強調和偏重的監督職能,逐步接軌於現代國際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發揮內部審計的評價、鑒定和服務職能。傳統的財務審計,主要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合規性進行審查、評價及報告。而現代內部審計則應該站在企業的立場上,以企業經濟效益審計為中心,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進行審查和評價,改進企業的經營管理,當好決策層的參謀,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有效的服務。
4.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督導。由於受審計力量的限制,對公司制企業的審計大部分將主要依靠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來完成,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國家和公司的利益。因此,政府審計機關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的質量進行抽查,並對其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充分發揮審計體系的整體效能,促進公司制改革和運作的順利進行。
5.審計人員素質。要降低在混合所有制經濟審計中的風險,必須進一步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在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素質的同時,根據混合所有制經濟組織形式多元化和各種形式內部經營項目多、范圍廣的特點,應適時調整和重組具有各項審計業務技能的「混合」業務機構,以不斷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對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有效監督。
㈥ 政治:關於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問題
不是的,我國目前存在的混合所有制主要有三大類型:(一)公有制和私有制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國有經濟或集體經濟與外資聯合而成的企業,如中外合作經營、合資經營等;二是國有經濟或集體經濟同國內私營經濟聯合組成的企業。 (二)公有制與個人所有制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這包括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中吸收本企業職工持有部分股權的企業,以及集體經濟實行股份合作制的企業中集體所有與個人所有相結合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三)公有制內部國有企業與集體企業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如城市國有企業與農村鄉鎮企業或城市集體企業組成的聯合體。這是公有制企業之間的聯合。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形式隨著經濟的發展會進一步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㈦ 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會計有關系嗎如果會計專業能寫這樣的論文嗎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股權關系結構的改革,與我國所有制度結構和國企業改革相關,與會計的關系不太大。從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太好切入到會計專業的論文寫作。
㈧ 如何看待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性質 急 回答的好加50分
什麼是混合所有制企業
混合所有制企業是指由公有資本(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與非公有制資本(民營資本和外國資本)共同參股組建而成的新型企業形式。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出現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以及股份制企業的涌現而出現的新興的企業組建模式。
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性質
對於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性質,理論界有很多種說法。一般認為,它和公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私人所有制經濟不同,不是一種獨立的經濟成分,而是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的混合。就一個行業的企業而言,它是企業財產組織形式,是企業制度的股份制經濟。 它非國企,也不是私有企業,那麼它的運營機制不能按國企的那一套,當然也和完全的私有企業有某些差別。
我們現在提混合所有制企業多是從搞好國有企業角度出發的。由於單一國有資本構成的國有企業,產權主體虛置,經營責任不落實,不少企業運營機制呆滯,缺乏活力和效率。而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國有資本通過控股、參股等形式,與其它性質的資本融合,引進多元化投資主體,有利於改善國有企業的產權結構,推動其在產權多元化基礎上,逐步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有利於國有產權的流動、重組,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有利於凝聚更多的資本,有效放大公有資本對其他資本的輻射功能,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體現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對於混合所有制企業有資本的安排問題,很多學者僅僅強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命脈領域重要行業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必須堅持控股,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非命脈領域的有些行業可以參股。控股與參股不同,參股只為取得收益最大化,而控股不只是實現收益,還要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發揮國有經濟的應有作用。如果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命脈領域的重要行業失去控股,也就失去其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難以對國民經濟發展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從公有制和社會主義性質角度考慮,這本無可厚非,問題是我們引進非公有資本的目的是發揮其追求利潤最大化、機制靈活的優勢,改變原國有企業機制呆板,法人治理結構不清晰的弊病,對經營者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如果我們仍是僅僅強調對企業的控制力,忽視其它資本所有者的權益,那麼混合所有制企業僅僅是為了圈錢,更有甚者,還要強迫混合所有制企業去承擔原國有企業承擔的某些社會功能,那就有可能重蹈國有企業走入困境的老路,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目的失效,非公有資本和公眾資本也不會為之投資,我國股市連續處於熊市有很大程度上與之有關。
因此,很多人對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認識還是很模糊的。我們必須從構建一種新的企業模式的角度來認識其性質。
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條件
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條件
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發展需要有一定的條件和環境。
(1)是法律保障制度,使出資人依法享有與其出資相對應的權益。特別是跨地區投資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企業所在地的政府及社區,必須保障外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使投資者敢於跨地區、跨行業進行投資。
(2)要建立產權流轉順暢的運行機制。使投資者根據資本營運的效益和對未來投資收益的預期判斷,資本能夠及時地進入或及時順暢地退出,以減少混合所有制企業出資人的投資風險。
(3)由於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分離的,因此必須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規范的委託代理制,構造由股東大會(或股東代表會議)、董事會、經營管理層以及監事會組成的治理結構,並形成對經營管理者既有激勵又有約束的機制和辦法。根據我國股份制企業運行的實際情況,經營管理者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即企業經營管理者是受所有者委託的職業經理人,而不是所有者。所有者應當根據經營者的經營業績給予相應的報酬和獎勵,但作為經營者不應享有超出規定之外的剩餘索取權。
(4)混合經濟是資本集中的一種形式,分散資本集中到同一個企業之後,然要求不同的所有者之間形成一種凝聚力,共同謀取企業的發展。資本的集中,還要求不同的所有者及其委託代理人,都必須遵循法律規范、公司的契約和章程,防止和減少內耗,以避免混合所有制企業由於人際關系的緊張而導致資本的撤出和企業的解體。
股份制企業與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區別
股份制企業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利益主體,以集股經營的方式自願結合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它的資本組織形式是股份制,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突出特徵是財產佔有形式的社會化。混合所有制是指由各種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所有制形式。
兩者提出的角度不同,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從所有制角度提出的,是從資產佔有方式角度來說的,而且股份制是從資產的組織運營方式角度提出的,兩者一個指的是內容實質,一個指的是實現形式不同混混為一談。
但兩者又有一定的聯系性,在我國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要組織運營方式和實現形式就是股份制,通過股份制這種形式把公有和非公有這兩種不同的所有制形式聯結了起來,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市場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
㈨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風險和難點有哪些 定價問題
同業競爭實際上並非混改方案本身必須解決的問題,而是為了最終公司股票直接或間接上市需要解決的重大議題。實踐中筆者發現一些國有企業往往依託於某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有著不少經營同樣業務的兄弟單位,在某些產品上構成直言不諱的市場競爭。
若存在此情況,最好在混改時一並解決,參考同業競爭的諸多解決方案,可以對構成同業競爭的業務或其法人主體採取剝離、股權託管、注銷並不再經營、承諾在明確期限內條件合適時將業務出售或提請其他單位合並等方法進行處理。需要注意的是,時至今日不少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下屬很可能已經有一些上市公司。對於這些上市公司而言,其營業收入佔比很小的某種業務很可能與准備進行混改的國企的主要業務一致。如果是這樣,對於准備混改的國企而言,上市公司就與其構成同業競爭。
而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可能因為這塊業務的重要性不大,未在公開文件中披露同業競爭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若面臨解決同業競爭方案的抉擇,國企集團肯定會選擇「保大棄小」,不可能為了未上市國企解決同業競爭問題而讓已上市公司做出讓步。
(9)混合所有制企業會計問題擴展閱讀:
意義
1、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公司組織形式變革
混合所有制是指界於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間的所有制結構形式,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混合體。因此,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在同一個經濟組織中,不同所有制的產權主體多元投資、交叉持股、融合發展的經濟形式,是相對單一的公有制經濟或非公有制經濟而言的。
顯然,作為公司組織形式的股份制、有限責任、股份合作、合夥制、兩合制等企業組織制度,和所有制結構是不同的范疇;雖然所有制結構不同,但公司組織制度大致相同。
2、混合所有制是經濟後續改革的頂層設計
當前將混合所有製作為國企改革思路的提法,實際上是對我國所有制結構的重新界定,是對私有制和民營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結構中作用和地位的重新認識。改革前,我國實行消滅「私有制」的政策;改革開放後,允許少量個私經濟存在,私有制開始在中國出現。
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了發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對非公有制發展首次採用了鼓勵的提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同等地位,並專門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認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