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會計 » 新會計准則對企業盈餘管理

新會計准則對企業盈餘管理

發布時間: 2021-08-17 09:09:01

A. 新會計准則下公司盈餘管理的可能途徑有哪些

(一)利用資產減值
新會計准則擴大了資產減值范圍,除原先要求計提的「八項」資產減值准備以外,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消耗性生物資產、建造合同形成的資產、金融資產以及未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等資產,均應在會計期末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相應提取減值准備。其中,除按新准則第8號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准備不得轉回外,其他資產減值准備均可以在減記資產價值的影響因素消失後轉回,計入當期損益,為管理當局盈餘管理提供了可能。資產減值的確認與計量涉及到公允價值、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指標的確定,不管是對公允價值的估計,還是在計算現值過程中對未來現金流量和折現率的估計都需要會計的職業判斷,方便管理層進行盈餘管理。

(二)利用研發支出的部分資本化規定
新准則把過去計入當期損益的研究與開發費用劃分為兩個階段:研究階段支出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支出允許資本化計入資產價值。但對於開發項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公司是否具有完成該項目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公司是否能證明開發的新產品、新技術存在市場等問題的確定都需要會計的職業判斷。會計的職業判斷主觀性強,與盈餘管理關系密切,為公司盈餘管理提供了可能。

(三)利用公允價值
新會計准則在金融工具、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投資性房地產、公司合並的非共同控制類型中和債務重組等方面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雖然准則對公允價值的使用條件進行了嚴格限制,但這依賴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資產評估機構的報告,使公司管理當局可以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盈餘管理的空間加大。

(四)利用借款費用資本化范圍的擴大
舊准則規定可予以資本化的資產僅指固定資產,而新准則規定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包括固定資產和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才能達到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的存貨、投資性房地產等,擴大了可資本化的資產范圍,隨之可資本化的借款范圍,由專門借款擴大到包括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企業借入的資金大多是混合使用,確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究竟佔用了多少一般借款,計算借款費用資本化金額時確認資本化期間等問題需要進行主觀判斷,公司外部各方很難了解清楚,審計監管難度較大,客觀上為公司增加了盈餘管理空間。

(五)利用預計負債的計量
新准則規定預計負債的初始計量按履行相關現時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進行;在資產負債表日對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有客觀證據表明該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當前最佳估計數,應按當前最佳估計數作相應調整。規定中需要確定的「最佳估計數」沒有具體的標准,需要綜合考慮與或有事項有關的風險、不確定性和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因此,在計量過程中涉及到對相關未來現金流出、折現率、風險的估計和判斷,為公司管理層進行盈餘管理增加了相當大的空間。

B. 淺議新會計准則對企業盈餘管理的影響及規范的提綱

財政部於2006年2月頒布了新的會計准則,充分吸收了國際會計准則的做法,並考慮了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和會計環境,在對舊准則進行修訂的同時,又新增了一系列的會計規范。新准則的體系更加完善,無論對會計造假,還是盈餘管理,都將起到很大的防範作用。
盈餘管理是指企業管理層以獲取一定的私人利益為目的,在公認會計准則的約束下選擇最有利的會計政策或控制應計項目,以使財務報告盈餘達到期望水平。它往往是企業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預定的管理目標而採用的一種行為。它利用了會計准則的缺陷和監管漏洞,是在會計准則所允許的范圍內所採取的一種行為。因此,會計准則對企業的盈餘管理行為具有很大的影響。
一、規范企業盈餘管理的必要性
(一)規范企業盈餘管理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需要。企業盈餘管理有其客觀必然性。在會計准則范圍內,企業管理層對不同政策和方法的選擇、判斷必然導致盈餘管理的產生。另外,適度的盈餘管理也是企業經營管理戰略的需要。然而,過度進行盈餘管理必將影響會計信息質量,損害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原則,正是在這種意義上,規范企業盈餘管理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需要。
(二)規范企業盈餘管理是保障投資者利益的需要。適度盈餘管理是企業管理層理性行為的表現,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企業會計准則的選擇空間則為其提供了現實可能。但過度的盈餘管理和利潤操縱會造成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從長遠看盈餘管理並不會增加或減少企業實際的盈餘,只是改變賬面盈餘情況,影響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和信號作用。過度的盈餘管理必將損害會計信息質量,誤導投資決策,損害投資者利益。因此,規范企業盈餘管理是保障投資者利益的需要。
(三)規范企業盈餘管理是維護公平市場競爭的需要。為達到上市目的,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企業有可能採用盈餘管理,進行財務包裝,通過法定程序取得上市資格,尤其是那些不具備條件的企業通過濫用盈餘管理取得上市資格,干擾投資者的投資決策,使得投資者放棄那些有實力或潛力但由於沒有過度使用盈餘管理而在會計信息上優勢不明顯的企業。因此,這種行為實際上影響了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損害其他企業的合法權益。
二、新會計准則對企業盈餘管理的影響
對比新舊准則規定,從兩個相反方面討論影響作用:
(一)新會計准則的實施將對上市公司傳統的盈餘管理行為有所遏制
1、有關資產減值准備的新規定使得上市公司利用計提或沖回資產減值准備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舊准則規定,企業所計提的各項減值准備應當計入當期損益,並允許在以後年度調回。通過減值准備的計提與轉回可將企業全部利潤在不同會計期間進行重新分配,為企業利潤操縱提供了機會。而新會計准則從兩個方面遏制了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的力度。首先,它對減值作了詳細規定,計提減值准備,要求證據真實,這使得企業不能在計提時隨意想提多少就提多少。另外規定,資產減值一經確認,除非處置資產,否則不得轉回。由於企業無法通過沖回減值准備快速提升利潤,所以在計提時會更加慎重,從而有效抑制企業在資產減值上的盈餘管理行為。
2、對能夠實施控制的被投資單位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的積極性。我國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舊准則規定,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這就使得投資公司為了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通過關聯交易非關聯化等手段讓被投資公司的利潤增加或減少。新准則對能夠實施控制的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改用成本法核算。這一規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行為。
3、企業利用存貨計價方法調節盈餘的行為受到限制。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選擇對盈餘管理空間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存貨的價格波動上。由於存貨計價方法的調節作用,上市公司往往會隨意選擇或變更存貨的計價方法。新准則取消了原會計准則規定的後進先出法和移動平均法。它在存貨成本計價方法上的變化,使得企業利用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來調節當期利潤的慣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使所有企業賬面上反映的都是存貨的實際成本,大大縮小了企業盈餘管理空間。
4、企業利用合並調節盈餘的行為受到限制。關於企業合並,舊准則規定主要是以股權比例作為衡量標准,這會使上市公司在業績不佳的年份,通過收購業績優良公司的股權或者是減持經營業績不佳的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份額達到盈餘管理的目的。新的合並財務報表准則規定,母公司需要將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納入合並范圍,這一規定使一些企業無法通過降低業績差的子公司的投資比例將其從合並范圍中剔除,或是提高業績好的子公司的投資比例,從而有效地控制企業盈餘管理的行為。
(二)新會計准則的某些規定擴大了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空間
1、新債務重組准則為企業調節盈餘擴大了空間。舊准則規定,因債權人讓步而產生的重組收益不能按公允價值計算,差額部分可確認損失,但不得確認收益,全部作資本公積處理,從而使得企業通過債務重組手段進行盈餘管理的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修改後的新會計准則允許將重組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對於實物抵債的業務引進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但公允價值是否能夠做到真正公允仍值得懷疑。因此,上市公司通過與其關聯方以顯示公平的價格進行重組達到盈餘管理目的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2、借款費用資本化范圍的擴大為企業盈餘管理提供了空間。新《借款費用》准則一個明顯變化是擴大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范圍。原准則規定的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范圍僅為固定資產。新會計准則規定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既包括固定資產,也包括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等。新准則還擴大了可以資本化的借款范圍,原准則規定僅為專門借款,新會計准則則包括專門借款和一般借款,企業可以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上調節當期盈餘。
3、無形資產的新准則為企業盈餘管理擴大了空間。原會計准則將無形資產研發支出全部計入管理費用。新准則將企業研發劃分成兩個階段:研究階段的支出在發生當期計入損益;進入開發程序後,只要符合準則規定的相關條件就可以予以資本化。實際操作中很難明確劃分研究和開發兩個階段。公司如何劃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就決定了研發支出費用化和資本化的分界點,為操縱利潤、進行盈餘管理提供了便利。另外,新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攤銷不再僅僅局限於直線法,攤銷年限不再固定。上市公司可通過調節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或方法進行盈餘管理,通過減少攤銷年限和加速攤銷提高公司利潤,或者以相反手法降低利潤。
三、結語
規范當前企業盈餘管理的措施需要不斷完善會計准則。如果會計准則的規定具有諸多漏洞,不僅會給企業的利潤操縱和盈餘操作留下可乘之機,而且在事後監管中也會遇到不少麻煩。新會計准則的頒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另一方面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留下了一些新的漏洞。這就要求繼續完善新的會計准則,對新會計准則中的漏洞和不足進行修改,進一步規范企業盈餘管理行為。
新會計准則的出台,理論上確實緩解了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燃眉之急。然而,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同會計准則相互博弈會愈演愈烈,盈餘管理的手段也會越發詭異和難以識別。因此,客觀上也就要求我國會計准則的制定不僅要向國際准則靠攏,更要求有一定的相對前瞻性和控制性,以達到資源合理化配置的最終目的。

C. 新會計准則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影響文獻綜述。需要詳細介紹。畢業論文用。實證論文。主要兩個觀點。

我在2010年某一期的《中國注冊會計師》雜志上看到過一片論文,論述過該問題,你可以查詢一下。

D. 求中國知網此篇論文,「新會計准則對不同行業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影響的差異性研究」。急

西北大學 碩士論文

要用caj閱讀器查看。已發送

=========================================
郵件被退回。請檢查郵箱地址

E. 新會計准則與企業盈餘管理的有關書籍、期刊有哪些(具體一點,多一點的,謝謝~~)

大綱可以嗎

F. 求關於新會計准則對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影響的外文文獻、參考文獻

http://www.potu.com/204021/16023991

新會計准則對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影響

G. 新會計准則下公司盈餘管理(外文參考文獻)

文參考文獻,有的速

H. 新准則下上市公司利用盈餘管理的相關會計處理的趨勢分析

【摘要】我國新《存貨》准則、《資產減值准備》等准則為盈餘管理提供了空間和可能。隨著新會計准則的實施,新的盈餘管理手段和方法也會隨之產生。因此,有必要對新准則如何影響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進行探討。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1項基本准則和38項具體准則(以下簡稱新准則)。新准則中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並且在存貨、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准備、債務重組、合並會計報表和金融工具等方面進行了較大的修改或重新制訂。這些新的具體辦法的實施必將對盈餘管理產生較大的影響,盈餘管理的手段也必將推陳出新。因此有必要對新的條件下將要產生的盈餘管理的手段進行研究、進行有效的預測和防範。
一、《存貨》准則對盈餘管理的影響
(一)《存貨》准則第十四條規定,企業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取消了後進先出法。
所謂後進先出法是指企業在核算成本時,參考的是最近購入原材料的價格;而先進先出法則是參考最早購入原材料的價格。當購入存貨價格在一段時間內的前期和後期有漲有跌時,採用不同的存貨流轉假設會對會計利潤產生影響。當存貨價格呈現下跌趨勢時,採用後進先出法會增加會計利潤,從而多交納企業所得稅;採用先進先出法則會減少會計利潤,從而少交納企業所得稅;當存貨價格呈現上升趨勢時,採用後進先出法時會減少會計利潤,少交納企業所得稅,而採用先進先出法時則會增加會計利潤,多交納企業所得稅。在存貨的整個使用期限內,無論是採用先進先出法還是後進先出法,對會計利潤的影響總額都是確定不變的,對納稅影響也是確定不變的,只是利潤和所得稅額會在不同的會計期間有不同的分布。
所以說,無論是採用先進先出法還是後進先出法,其本質上體現的都是對未來存貨價格趨勢的預測。《存貨》准則採用先進先出法,取消了後進先出法,更多的原因是假設存貨價格會上升,這樣企業當期的會計利潤會增加而多交企業所得稅,同時先進先出法也符合一般企業存貨的實際流轉情況。
將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計量限制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中,可以增加會計數據的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盈餘管理。
(二)《存貨》准則第十九條規定,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的,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並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企業利用這樣的規定可進行盈餘管理。
由於企業計提的存貨減值准備、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和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等計入資產減值損失,只有存貨的減值准備可以轉回,因此,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中去掉結轉入本年利潤中的資產減值損失外,餘下的就是企業轉回的存貨減值損失。具體數字可以通過資產減值損失科目的借方發生額減掉利潤表中的「資產減值損失」,用公式可以表達為:
RLAI=LAI-ILAI
其中:LAI為資產減值損失科目的借方發生額,ILAI為利潤表中的「資產減值損失」,RLAI為轉回的存貨減值損失。
為了驗證上市公司中是否存在盈餘管理以及盈餘管理的手段,可以建立凈利潤(NT)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RLAI)的一元回歸模型。模型如下:NT=a+b×RLAI
其中: a為回歸模型的截距; b為回歸系數。
在取得統計數據後可對回歸系數b進行假設檢驗。比如假設顯著性水平α=0.05,當檢驗統計量t>tα/2時,就可以有95%的把握斷定回歸系數b顯著地不等於0,相關關系是顯著的。也即凈利潤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之間是顯著相關的,這樣就可以判斷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損失轉回進行了盈餘管理。
進行這個假設檢驗還要注意b的符號問題。
當b>0時,說明凈利潤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之間是正相關的。即存貨減值損失轉回的越多,凈利潤越大,這樣的盈餘管理手段是顯而易見的。
當b<0時情況就變得復雜了,這說明存貨減值損失轉回越大,凈利潤反而越小了,有可能是企業利用存貨減值損失轉回掩蓋了巨額虧損,這需要結合對其他因素的分析來確定,可以構造二元回歸模型或更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再進行回歸系數的檢驗,從而揭示企業盈餘管理的程度和手段。但要注意,回歸模型中並不是「元」越多越好,並且要進行方程的F檢驗,只有方程通過F檢驗才能說明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
驗證凈利潤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的關系還可用相關系數。設相關系數為r,根據統計學原理可知r的公式如下:
式中x、 y分別為自變數和因變數,r取值在-1-1之間。在進行凈利潤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的相關性檢驗時,可假設x為存貨減值損失轉回,y為凈利潤,或者反過來也一樣,在相關系數計算中可不必區分自變數和因變數。當r趨向1時,表明凈利潤和存貨減值損失轉回高度正相關,說明企業利用了存貨減值損失轉回來增大利潤,進行了明顯的盈餘管理;當r趨向-1時表明存貨減值損失轉回和凈利潤負相關,說明企業有可能進行了更復雜的盈餘管理,比如利用存貨減值損失轉回掩蓋了巨額虧損; 趨向0時表明兩個變數不相關。
由於新會計准則在2007年開始實行,至本會計年度結束只能取得一年的數據,因此利用這樣的模型還不能進行同一家公司的縱向檢驗,只能進行上市公司的橫向檢驗。
二、《資產減值准備》准則對盈餘管理的影響
《資產減值值准備》准則第十六條規定: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餘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第十七條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現以固定資產為例進行說明。在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間內,無論是減值損失的計提還是折舊的計提對利潤的影響都是確定的,但是損失和費用在不同會計期間的分布是不同的,因此會影響不同會計期間的凈利潤,產生了盈餘管理的空間。
在新准則的規定范圍內,企業可能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來降低某一會計年度利潤甚至出現巨額虧損,由於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並且在固定資產的剩餘使用壽命內要重新調整折舊的計提數額,在隨後的年度內折舊額將大幅度減少,利潤將大幅度增加。這種可能對虧損公司特別有利。舉例來說,假如有一家公司在2005年虧損,預計在2006年也將虧損,按照我國的有關證券法規規定,這樣的公司將被冠以ST,如果2007年繼續虧損,將被摘牌。為避免被摘牌的噩運,在2006年中企業可計提巨額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在2006年出現巨額虧損。由於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少,相應的折舊也減少,2007年及隨後的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內的利潤將大幅度上升,這樣就有可能實現盈利,避免被摘牌的噩運。所以說,新准則的實施有可能促進了盈餘管理現象的產生。
驗證這樣的盈餘管理是否存在,在固定資產總額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考察幾個年度內折舊占固定資產的比率來推測。構造如下模型:
R=D/A
其中: R是比率,D 是年折舊額,A是固定資產總額。
用R的變化可以發現同一公司在不同年份中折舊的變化,也可以對樣本進行適當的分組後,用R考察不同公司在同一年度內折舊的變化,也可以考察同一組內的樣本公司在不同年度內折舊的變化。如此一來,則可以更好地揭示盈餘管理是否存在以及盈餘管理的程度。這樣的分析要結合其他數據來進行,如固定資產原值和減值准備計提的證據等等。
具體檢驗時可以根據凈資產收益率(ROA)對上市公司進行分組,如分為-10%<ROA<0%,0%<ROA<10%,ROA>10%等組,對各組內、各組間的樣本進行檢驗;也可以按行業對樣本進行分組,如鋼鐵、紡織和金融等等。分組標志還可以是資產規模、地域和審計報告類型等等。
新准則的實施對盈餘管理必將產生新的影響,盈餘管理的手段也必將層出不窮。本文只是對可能利用新准則進行盈餘管理的部分現象進行了預測,未知的盈餘管理手段還可能存在。新准則不斷深入地實施和會計實踐的不斷豐富一定會為盈餘管理的研究提供更新穎的研究素材和研究領域,這有待於研究人員去探索和發現,而這樣的研究也一定會為我國證券法規的建設提供科學的建議和對策。

I. 新會計准則實施後,對企業利用在固定資產減值進行盈餘管理這一方面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但仍有一定的空間。

虧損公司利用資產減值准備調節盈餘,對於無法做成盈利或是首次加入虧損之列的上市公司,為了給下一年扭虧留下伏筆,往往計提巨額資產減值准備,而對於要配股或免受特別處理、摘牌處罰的上市公司則大額沖回資產減值准備。因此,上市公司都留有一定數量的資產減值准備為操縱利潤作準備。2006年頒布的新資產減值准則在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現在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准備進行盈餘管理的實際情況,在計提基礎、確認標准、計量標准和操作步驟方面較現行准則作出了更加詳細的規定,尤其是關於禁止資產減值准備轉回的規定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現行會計准則下公司的盈餘管理方式,抑制一部分盈餘管理手段。新准則的頒布實施,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調節盈餘的大門就被完全關上了嗎?本部分通過新資產減值准則頒布前後上市公司計提和轉回各項資產減值准備的對比,對上市公司在新資產減值准則頒布後可能出現的新的盈餘管理手段進行探討。

一、樣本的選取

為了全面分析資產減值准備新規對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影響,本文以我國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2005—2007年期間符合下述兩個條件的樣本:

(1)2004年前上市且未退市的上市公司。(2)財務數據完整。
考慮以上因素後,共得到1233個樣本,數據來源於證券之星、巨潮咨詢網站。數據處理採用EXCEL數據分析工具。選取了滬深證券交易所以A股發行的上市公司:2005年412家、2006年435家、2007年386家公司為樣本。
由於2007年的資產減值表中的內容有14項,為了和2005年、2006年的八項減值對比,因此,2007年參照2005年和2006年的項目名稱,短期投資減值准備僅包括可供出售資產的減值准備,長期投資減值准備包括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減值准備。

二、研究分析

(一)資產減值准備計提情況分析
表1反映的是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計提各項減值准備金額的比例關系。從表1中可以看出,2005年計提金額排在前三位的資產減值准備分別是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分別占整體的41.96%、28.15%和14.73%;2006年計提金額排在前三位的資產減值准備和2005年相同也是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分別占整體的59.45%、19.63%和11.07;2007年計提金額排在前三位的資產減值准備和前兩年相同也是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分別占整體的62.15%、21.86%和7.85%。但是2006年和2007年計提的壞賬准備占整體的比例卻大幅度提高,由2005年的41.96%提高到2006年的59.45%,2007年的62.15%,分別提高了17.49和20.19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壞賬准備是上市公司計提減值准備的主要方式,也是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的主要手段。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占整體的比例由2005年的14.73%下降到2006年的11.07%,2007年的7.85%,分別下降了3.66和6.88個百分點。筆者認為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在新資產減值准則出台後利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進行盈餘管理的手段將受到限制的情況下,計提的長期資產減值准備將成為沉沒成本,只會減少當期的利潤。所以,對於資產減值的行為必定非常謹慎,能少計提則少計提,導致上市公司更傾向於利用短期資產減值准備來進行盈餘管理。如上市公司仍可以通過計提存貨跌價准備調低當期利潤,減少期末存貨成本,這樣以後期間銷售成本就會偏低,從而使未來的利潤反彈。 (二)資產減值准備轉回情況分析
表2反映的是2005年、2006和2007年轉回各項減值准備金額的比例關系。從表2中可以看出,2005年轉回金額排在前三位的資產減值准備分別是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和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分別占整體的40.66%、34.68%和16.89%;2006年轉回金額排在前三位的減值准備和2005年也是壞賬准備、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和存貨跌價准備,分別占整體的33.65%、31.24%和15.25%。但是轉回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占整體的比例卻大幅度提高,由2005年的16.89%上升到2006年的31.24%,增長了14.35%,轉回金額僅次於壞賬准備,位於第二位。轉回的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占整體的比例也有提高,由2005年的2.02%上升到2006年的3.52%,增長了1.4%;2007年轉回金額排在前三位的資產減值准備也分別是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和長期投資(只包括長期債權投資)減值准備,分別占整體的51.26%、38.65%和7.13%,轉回的壞賬准備比2005年增加了10.6%,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發布的新資產減值准則中明確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期間不得轉回。這一規定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和部分長期投資等長期資產。部分資產因為後續計量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不計提減值准備,除了可供出售的資產是例外;有些資產減值是可以轉回的,包括存貨、應收款項、長期債權投資、遞延所得稅資產等。這意味著自2007年1月1日准則實施起,上市公司以往年度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將不得沖回,這對上市公司的利潤將產生很大影響。因此2006年被視為資產減值准備沖回的最後期限,上市公司在過去年度通過種種理由計提的資產減值如果不及時轉回,將徹底成為沉沒成本。2006年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轉回金額所佔比例的大幅度提高也驗證了這一點。

同時,2006年與2005年相比存貨跌價准備轉回金額所佔的比例大幅度下降,由2005年的34.68%下降到2006年的15.25%,降幅達到19.43%;壞帳准備2005年與2006年相比轉回金額所佔的比例由40.66%下降到33.65%,降幅為7個百分點,這主要因為存貨跌價准備、壞賬准備不適用於頒布的新資產減值准則中關於不許轉回的規定,也就是說,在2007年以後仍然可以按照準則關於減值跡象的要求計提和轉回存貨跌價准備、壞賬准備等。2007年壞賬准備、存貨跌價准備的轉回比2006年和2005年都大幅度增加。可見,在利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進行盈餘管理的手段被限制後,上市公司更傾向於利用短期資產減值准備來進行盈餘管理。這表明,新的資產減值准則關掉了固定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轉回的操控大門,但企業仍然有其他的選擇進行盈餘操控。新准則並不能完全杜絕上市公司的盈餘操控。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新資產減值准則的頒布對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於新資產減值准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由於這一規定的主要適用范圍是僅適用於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以成本計量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以成本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及石油天然氣開採的減值。應該注意的是,對於存貨、消耗性生物資產及應收賬款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資(攤余成本計量)、長期債權投資、遞延所得稅資產、融資租賃中出租人未擔保余值等的減值仍然允許轉回。統計數據表明在利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進行盈餘管理的手段被限制後,上市公司更傾向於利用短期資產減值准備來進行盈餘管理。
第二,由於新資產減值准則將於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實施,這意味著2006年是上市公司轉回以前年度計提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減值准備的最後期限,統計數據表明那些在此前年度通過計提減值准備「儲蓄」利潤,企業要抓住最後一次的機會,尋找各種各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將以前的資產減值准備予以轉回。
第三,新資產減值准則的頒布使企業利用減值准備調節利潤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了,利用計提手法調節利潤將越來越難。但企業仍然有其他的選擇進行盈利操控,因此新資產減值准則對上市公司的盈餘管理影響程度有限。

J. 新企業會計准則能有效抑制企業的盈餘管理嗎


新會計准則對防範盈餘管理的積極作用
1.存貨管理辦法的變革
新會計准則在會計政策中取消了發出存貨計價的後進先出法。上市公司利用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來調節當期利潤水平的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企業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使得企業的存貨流轉得以真實地反映,所有企業的當期存貨費用,都以客觀的歷史成本反映,加強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消除了人為調節因素。
2.抑制了債務重組包裝
新的債務重組准則中規定債務重組利得可以計入當期損益,一旦債權人讓步,獲得的利益將直接計入當期收益,不再計入資本公積。而且明確了只有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才可以對獲得的債務的讓步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這個前提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對新准則濫用及不恰當確認債務重組利得,債務重組帶來的利潤計入營業外收入,屬於非經常性損益,在摘帽、摘星時會被扣除。另外,廣大證券投資者分析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債務重組准則要求企業披露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及依據,投資者很容易識別出債務重組包裝獲得的利潤,進而做出理性的選擇。
3.公允價值在新准則中的應用較為謹慎
公允價值的運用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並可靠計量。在有關具體准則中,對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都有明確規定的限制條件。與評估機構聯合,控制公允價值計量。
4.資產減值准備不得轉回
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和沖回曾經是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的常用手段。原來的會計准則對資產減值轉回沒有特別的限制,只是規定如果有跡象表明以前期間據以計提減值的各種因素發生變化,使得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於其賬面價值,則以前期間已計提的減值損失應當轉回。因此,有的上市公司往往在某一年大額計提資產減值准備,使得當年大幅虧損,然後再在以後年度沖回,藉此調節利潤。新資產減值會計准則將有效地遏制利用減值准備調節利潤的情況發生。
5.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更加明確
新會計准則強調了同一控制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的區分,中國的企業合並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合並對價不代表公允價值。因此,新合並准則以被合並方的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以避免人為的利潤操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可以有雙方的討價還價,有雙方認可的公允價值,並可確認購買商譽。新准則考慮了企業合並實質的不同而分別進行規范,防範了企業盈餘管理行為。新合並財務報表會計准則對合並范圍的確定更關注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應納入合並范圍,這一改變使得一些上市公司無法利用分離若乾子公司,縮小持股比例,將經營狀況不好的業務從合並范圍中剔除,從而達到粉飾集團整體業績的目的。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