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業會計准則期初調整公告
Ⅰ 新會計准則具體有哪些變動呢
新准則名稱 內容變動概要
1、存貨 取得計價有影響,有些用公允價入賬,主要受到「企業合並」、「非貨幣交換」、「債務重組」准則的影響;經長期購建才達到可使用狀態的存貨,成本要包括借款利息;受「借款費用」准則影響發出計價已取消後進先出法。
2、長期股權投資 選擇的核算方法不同:控制、達不到重大影響、達不到共同控制的用成本法核算;達重大影響共同控制的用權益法核算;控制的,用成本法核算,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按權益法進行進行調整。不再產生股權投資差額,初始計價也不同,在同一控制下,(1)企業合並形成的其初始成本為「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與支付的實際成本之差作調整「資本公積」處理,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2)合並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並對價的,按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價值的份額作初始成本,與面積之差調整「資本公積」處理,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按公允價或其他形式計價,(具體見《企業合並》)產生的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以其他形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除非貨幣性,交換和債務重組按公允價等情況不同外,其他基本與原規定相同,但不產生股權投資差額。成本法轉權益法的表述也不同。
3、投資性房地產 新內容,注意符合三種情況的,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其後續計量有兩種模式,一是成本模式,一是公允價模式。
4、固定資產 注意有部分會形成「投資性房地產」;初始計量也受到合並、非貨幣性交換、債務重組、租賃准則的影響(用公允價);減值時的未來現金流量的計算引入了「資產組」概念減值後不能轉回。
5、生物資產 新內容,主要從屬於農業會計、林業會計。
6、無形資產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不能單獨確認為無形資產、構成材購買日確認的「商譽」部分;對於研究開發支出在滿足五條件下應當確認為無形資產。購買無形資產採用延期付款方式的,且超過正常信用條件的用折現成本入賬,差額確認為利息。合並形成的商譽及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每年應進行減值測試。(見減值准則)
7、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引進了非貨幣性交換是否具有商業性質的概念:具有商業性質時,換入資產入賬成本的基礎為①換出資產的公允價;②換入資產的公允價(有證據表明它比①更公允時);差額記入當期損益。不具有商業性質時,換入資產入賬成本的基礎為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不確認損益。當發生補價時其處理原則同上。
8、資產減值 合並形成的商譽及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每年應進行減值測試。如下資產的減值不轉回: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引進了「資產組」的概念,在計算可收回價值時運用。
9、職工薪酬 新內容。明確了其他職工薪酬: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的處理。
10、企業年金基金 本准則主要適用於社保機構的核算。委託人、受託人、賬戶管理人、投資管理人……
11、股份支付 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按權益工具的公允價計量,……(如證券的市價)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應當以承擔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指實際構成的應付股利)
12、債務重組 不論債務方或債權方,重組時均採用公允價進行處理(現金收付除外),確認資產轉讓損益,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對於將來應付金額中的「或有支出」,確認為「預計負債」
13、或有事項 虧損合同、重組均為「預計負債」內容
14、收入 收入確認條件不變,但條文分成了5條。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與其公允價值相差較大的,按公允價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差額在合同或協議期間採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計入當期損益。勞務收入在交易結果不能夠可靠估計時,其確認收和入和結轉勞務成本的條款在文字上有變化。(實質不變)現金股利收入也屬於收入要素。
Ⅱ 7月啟用新會計准則,要調整年初數,所得稅如何調
樓上錯誤,會計政策的變更應追溯調整期初數!!
就所得稅而言,新會計准則要求使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因此,你需要分析2006年度及以前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和2006年及以前年度的凈利潤之間的差異,並根據其中的時間性差異作出遞延資產或負債的確認並調整2007年年初數.
而後再考慮上述遞延資產或負債在2007年1-7月的攤銷和新入帳.
Ⅲ 新的企業會計准則已經公布了,在哪裡可以找到
東澳會計網有,連接如下:
http://bbs.dongaoacc.com/docview.asp?pm_forumid=5&pm_docid=392806&pm_forumpageindex=1
Ⅳ 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要做哪些調整
企業會計准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和財務報表列報,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是指企業第一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包括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和會計准則應用指南。
第三條 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後發生的會計政策變更,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8 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第二章 確認和計量
第四條 在首次執行日,企業應當對所有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進行重新分類、確認和計量,並編制期初資產負債表。
編制期初資產負債表時,除按照本准則第五條至第十九條規定要求追溯調整的項目外,其他項目不應追溯調整。
第五條 對於首次執行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一)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0 號——企業合並》屬於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產生的長期股權投資,尚未攤銷完畢的股權投資差額應全額沖銷,並調整留存收益,以沖銷股權投資差額後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作為首次執行日的認定成本。
Ⅳ 關於實行新企業會計准則
1企業會計制度是針對實務,具體如何做出會計處理等作出規范的法律條文,而會計准則一般是一些比較概括性的指引性的條文,兩者可說相輔相成,廣義的會計制度,就包括了准則和制度,一般來說,股份公司適用准則,而所有公司都可以適用會計制度。新准則則是2006年頒布的,適用於上市公司和金融公司的准則,有很多和國際接軌的內容,與老准則和現行制度不同的地方,一般的企業當然也是可以使用的。
2你公司目前適用的應該是老的准則,所以科目編號也是老的。
3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如上所述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當然可以並用。
4你說的報表是在稅務局買的嗎?還是財會商店呢?現在一般不都是財務軟體可以直接出的嗎?由於無紙化後,手寫的報表也很少在用了,其實也無需介懷報表的編號問題吧。
5你當然可以改用新的准則,但是財務的基本原則里有「連續性」,請關注,盡量不要在一年的中間改用新准則,否則你年末的報表要如何處理?真的要改,就必須仔細檢查所有科目,新准則啟用是有規范的,詳見「企業會計准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這個章節對首次使用新准則做出了詳盡的規定,哪些要追溯調整,哪些可以未來適用。同時,啟用首月要把過去的科目一次性地做一個調整分錄,調整為新的科目,而不是新舊科目並存。由於新准則的規定是和過去的會計處理有很多不同之處的,尤其是遞延收入的確認,遞延所得稅的計算等等,如果你沒有系統學習,吃透的話,建議謹慎,否則處理不當,很難通過年末的審計。
Ⅵ 執行新企業會計准則的首次執行日業務
「作在哪年」,如果是指填制會計憑證的話。它即不在2007年也不在2008年。而是反映在一張表上。應當編制一個會計對接表。
欄次是:
舊科目 2007年末 新科目 2007年末余額 首次執行日 新科目 2008年初余額
Ⅶ 新會計准則的最新調整
繼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包括1項基本准則、38項具體准則和相關應用指南構成的新企業會計准則體系以來,6年後也就是在2012年,中國會計准則又發生了重大變化。
2012年財政部印發了《企業會計准則第X號-公允價值計量(徵求意見稿)》、《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徵求意見稿)》、《企業會計准則第9號-職工薪酬(修訂)(徵求意見稿)》等8項調整。對企業而言,充分認識和有效把握中國新會計准則的最新變化與發展趨勢,對於財務報告信息質量的提高和企業決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中國最早推行新准則的機構,高頓再度發力,全國首發,推出《2013中國新會計准則最新調整》課程,幫助企業把握准則前沿,未雨綢繆,及時調整企業戰略,助力企業長足發展。
2013中國新會計准則最新調整內容
一、《企業會計准則第×號——公允價值計量》(一)適用范圍適用公允價值的計量和披露,而關於是否要求或者允許企業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相關資產、負債和權益工具,則由其他相關會計准則規范。(二)公允價值定義將公允價值定義為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即退出價格。該定義強調了公允價值是基於市場的計量,不是特定主體的計量,需要考慮相關資產或負債的特徵。在計量公允價值時,企業應當使用市場參與者在當前市場條件下對相關資產或負債進行定價時所使用的假設,並以主要市場(或最有利市場)中發生的有序交易中的價格計量公允價值。(三)估值技術及其輸入值企業在計量公允價值時應當採用恰當的估值技術,估值技術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變更估值技術及其應用方法能使計量結果在當前情況下同樣或者更能代表公允價值的情況除外。估值技術應當盡可能多地使用可觀察輸入值,盡可能少地使用不可觀察輸入值,並且這些輸入值與市場參與者對相關資產或負債定價時所使用的輸入值應當保持一致。(四)公允價值級次企業應當將用於計量公允價值的估值技術輸入值按照優先順序分為三個層次。公允價值計量級次由對公允價值計量整體而言重要的輸入值所屬的最低層次決定。(五)公允價值披露企業應當對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負債或權益工具項目進行適當分組,並在此基礎上披露公允價值計量級次、估值技術和輸入值等相關信息。二、《企業會計准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一)修訂「綜合收益」的有關內容明確在利潤表中增加了「其他綜合收益」和「綜合收益總額」項目並進行了定義,同時將其他綜合收益項目進一步劃分為「以後會計期間不能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和「以後會計期間在滿足規定條件時將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兩類區別列報。此外,原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反映的「綜合收益」有關內容也作出相應調整,並在附註中增加有關披露內容。(二)整合現行規范性條款,充實完善相關內容借鑒國際列報准則的有關內容,並吸收我國列報准則應用指南和講解中的有關內容,本徵求意見稿還在以下方面進行了修訂:一是充實了持續經營的評價內容;二是明確了以權責發生制會計編制報表的相關內容,以與國際列報准則一致;三是明確了利得和損失項目的金額列報在原則上不得相互抵銷;四是納入了正常經營周期的定義;五是參考我國審計准則對「重要性」的判斷以及當前國際上對「重要性」概念的最新進展,進一步完善了「重要性」的定義和判斷;六是充實了附註披露內容,如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披露、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終止經營的有關披露等。三、《企業會計准則第9號——職工薪酬》(一)充實了離職後福利的內容,新增了關於設定受益計劃的會計處理規范現行准則沒有提出離職後福利的類別,除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各種社會保障費用和企業年金外,沒有關於離職後福利的相關規范。徵求意見稿增設「離職後福利」一章,區分設定提存計劃和設定受益計劃,完整地規范了離職後福利的會計處理。主要理由:這有助於適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和企業職工薪酬制度的發展的需要,統一規范離職後福利適用的會計政策、披露要求等,使財務報告更充分地反映企業提供的職工薪酬對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影響。(二)充實了關於短期薪酬會計處理規范,將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養老、失業保險調整至離職後福利中現行准則沒有提出短期薪酬的概念,且許多與之相關的規范性條文分散在應用指南和講解中。徵求意見稿單設一章規范短期薪酬的會計處理。徵求意見稿對短期薪酬的具體會計處理要求作了如下修訂:一是將現行應用指南和講解中關於帶薪缺勤,利潤分享計劃的有關會計處理規定,納入准則正文。這主要是對准則體例的調整,將具有規范性的條文盡可能納入准則的正文。二是企業繳納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實質上向職工提供了離職後福利,屬於設定提存計劃,將這部分內容調整至離職後福利。這主要是引入離職後福利計劃後,對准則內容結構所作的調整;三是企業向職工提供的非貨幣性福利統一採用公允價值計量,但公允價值無法可靠獲得時,可以採用成本計量。這主要是解決現行准則中非貨幣性福利計量不一致的問題,並提高准則的可操作性。(三)充實了關於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規定現行准則中提出了關於辭退福利的定義及其會計處理規定,但相對簡單,例如,實務中企業向職工提供長期辭退福利的現象比較普遍,現行准則規定了長期辭退福利的折現率如何確定,但對其他變數所造成影響的處理尚未規范。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明確了辭退福利與職工為企業提供的服務並不直接相關,要求明確區分辭退福利與離職後福利。同時,在報告期末十二月內不需要支付的辭退福利應適用其他長期福利的有關規定,這為職工內退等長期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提供了更充分的指南。(四)引入其他長期職工福利,完整地規范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現行准則中沒有提及其他長期職工薪酬,徵求意見稿提出,其他長期職工福利包括除短期薪酬、離職後福利和辭退福利以外的所有職工薪酬。對於不符合設定提存計劃條件的其他長期職工福利,其確認與計量應適用設定受益計劃的有關規定。主要理由,實務中企業提供的職工薪酬種類繁多,准則無法完全列舉,在列舉常見的三類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離職後福利、辭退福利)的基礎上,增設「其他長期職工薪酬」有助於囊括實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職工薪酬,以完整規范與職工薪酬相關的會計處理問題。四、《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一)關於長期股權投資的范圍現行2號准則正文中並未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范圍做出規定,《企業會計准則講解》明確長期股權投資主要包括四類,一是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權益性投資;二是投資企業與其他合營方一同對被投資單位共同實施控制的權益性投資;三是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即對聯營企業投資;四是投資企業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並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性投資。徵求意見稿在整合以上內容明確規定長期股權投資范圍的基礎上,規定第四類改按《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資產的確認和計量》(簡稱22號准則)處理。理由是,與22號准則協調,有助於進一步規范有關會計處理;且按22號准則規定採用成本法計量,不會對實務產生過大的實質性影響。(二)關於與有關企業會計准則的關鍵性概念保持一致的問題本准則與合並財務報表、合營安排等准則項目有著緊密的聯系,為保持我國准則體系內的協調一致,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在確定「控制」、「共同控制」和「合營企業」時應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和《企業會計准則第X號——合營安排》進行判斷。(三)其他修訂1.明確規定投資企業採用成本法核算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時,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的會計處理,取消了現行准則中以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為限的規定。2.明確規定了投資企業採用權益法核算時應如何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和其他原因導致的凈資產變動的份額。3.明確規定了投資企業在計算確認應享有或應分擔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時,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發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歸屬於投資企業的部分應當予以抵銷。4.明確規定了投資企業因追加投資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應當改按權益法核算,並視同原持有的股權投資自取得之日起即按照權益法核算的賬面價值加上新增投資成本之和作為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5.明確規定了投資企業因增加投資或減少投資等原因導致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發生變化的會計處理,即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隨著以上變化相應在成本法、權益法之間的轉換銜接,以及改按22號准則核算的銜接規定。五、《企業會計准則第X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一)明確披露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目的。與現行有關准則的披露要求不同,准則首先明確規定,披露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目的是有助於其財務報表的使用者評估企業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性質及相關的風險,以及這些權益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的影響。(二)整合並優化在子公司、聯營企業、合營企業中權益的披露。
1.統一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主要體現在:一是現有《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及《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均對在子公司的權益有披露要求,包括名稱、注冊地、業務性質、持股比例、表決權比例等,本准則對此予以統一;二是統一主要財務信息,現有《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要求披露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的主要財務信息,則《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對此沒有要求,本准則要求擁有重要少數股東權益的子公司、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均需要披露主要財務信息。2.優化有關披露內容。與現有有關准則相比,本准則對一些披露內容進行了優化,主要體現在:一是在持股比例和表決權比例方面,現有準則要求披露的是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決權比例,而本准則將母公司和子公司作為一個整體考慮,要求披露少數股東的持股比例和表決權比例。二是在重要限制方面,現有準則要求披露的是被投資單位向投資企業(或子公司向母公司)轉移資金所受到的重要限制,本准則從不同報告主體(報告企業或集團)角度,對有關重要限制的披露進行了區分,要求披露集團內企業(或主體)之間相互轉移資金受到的限制等。三是在失去對子公司控制時,現有準則要求披露該子公司的名稱、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決權比例、本期不再成為子公司的原因,以及其在處置日和上一會計期間資產負債表日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金額以及本期期初至處置日的收入、費用和利潤的金額等,本准則要求披露剩餘權益投資的公允價值及按照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產生的相關利得和損失金額。(三)增加在結構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我國現有《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和《企業會計准則第34號——合並財務報表》中均不包括有關結構化主體的披露要求,本准則要求披露結構化主體的有關情況,既包括納入合並范圍的結構化主體,也包括未納入合並范圍的結構化主體:對於納入合並范圍的結構化主體而言,本准則要求企業披露向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圖、類型、金額,包括幫助結構化主體獲得財務支持的情況及意圖等。對於未納入合並范圍的結構化主體而言,本准則要求企業披露結構化主體的性質、目的、規模、活動及其融資方式、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相關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從結構化主體中獲得的收益、收益類型等;提供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的,還應當披露支持的類型、數量及提供支持的原因、目的等。六、《企業會計准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一)外幣「固定換固定」的配股權等歸類為權益工具現行第37號准則規定,如果金融工具為衍生工具,企業只有通過交付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換取固定金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進行結算時,才能確認為權益工具,即「固定換固定」。但是,對於以外幣結算的衍生工具,固定金額的外幣折算為企業的記賬本位幣後,就成為可變金額,故不滿足衍生金融工具確認為權益的「固定換固定」的要求,在現行准則下只能確認為金融負債。本徵求意見稿允許以固定金額的任何貨幣換取固定數量的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配股權、期權或認股權證確認為權益工具,即外幣的「固定換固定」。主要理由: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通常不止在一個國家或地區上市,並受不同國家或地區法律法規的監管,以「固定外幣換固定」的配股權、期權或認股權證的情形越來越多。如按現行准則仍然作為金融負債,對企業的財務報告可能產生較大的影響,也不符合交易的實質。將其確認為權益工具,可以反映其交易實質,使得中國企業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發展。(二)符合一定條件的可回售工具等歸類為權益工具現行第37號准則將可回售工具和發行方僅在清算時才有義務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凈資產的金融工具確認為金融負債。本徵求意見稿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可回售工具和發行方僅在清算時才有義務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凈資產的金融工具歸類為權益工具。主要理由:對於可回售工具和發行方僅在清算時才有義務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凈資產的金融工具,在一些特定情況下,這兩類工具代表企業對凈資產的剩餘索取權,若仍將這兩類工具確認為金融負債,會導致財務信息缺乏相關性和可理解性。尤其是對一些開放式共同基金、信託等類型的主體,可能會導致其財務報表中僅有資產和負債而無權益。因此,本徵求意見稿規定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將這兩類工具確認為權益工具,從而改進對代表企業凈資產剩餘權益的金融工具的列報。(三)補充了抵銷的規定和披露要求現行第37號准則對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抵銷作了原則性規定,但沒有對其披露作出具體要求。本徵求意見稿對抵銷的原則進行了進一步地補充說明,並對抵銷的金融工具和可執行的總互抵協議或類似協議下金融工具的披露做出了具體規定,要求企業披露相關數量信息並對抵銷權利及其性質進行描述。主要理由:當今,有條件的抵銷條款常見於我國金融機構一些衍生工具的交易協。多數企業反映,現行第37號准則對抵銷的規定過於原則化,在實務中不好運用。本徵求意見稿對「已確認金額的法定權利」和「計劃以凈額結算」等規定進行了進一步說明,並且明確了對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抵銷的披露要求,要求同時反映金融工具的總額和凈額,以及由抵銷使企業面臨的信用風險敞口和流動性風險敞口,提高財務報表的有用性和可比性。(四)補充了金融資產轉移的披露要求現行第37號准則只籠統對不滿足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條件的金融資產轉移的披露進行了規定,本徵求意見稿對已轉移尚未全部終止確認的金融資產以及已全部終止確認、但轉出方繼續涉入的被轉移金融資產的披露這兩種情況分別進行了規定和補充。主要理由:對金融資產轉移的披露做進一步要求可以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例如,要求披露已轉移尚未全部終止確認的金融資產和相關負債的關系,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評估企業需要的現金流和企業能從該資產獲取的現金流;要求披露被轉移資產和相關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凈頭寸,有助於理解企業轉移資產卻未能終止確認時面臨的凈敞口;要求披露金融資產最大規模轉移活動的時間段和確認的金額,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評估轉移是否集中於報告期末,並更好地評估已全部終止確認、但轉出方繼續涉入的被轉移金融資產相關的風險。(五)修改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到期期限分析披露要求現行第37號准則規定,企業應當披露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按剩餘到期日所作的到期期限分析,以及管理這些金融負債流動性風險的方法。本徵求意見稿闡明了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納入到期期限分析項目的范圍,刪除了要求披露金融資產到期期限分析的硬性規定,並對衍生和非衍生金融負債的到期期限分析分別不同情況處理,以減輕對衍生金融負債到期期限分析的披露要求。同時,規定只有當企業將所持有的金融資產作為流動性風險管理的一部分,且披露金融資產的到期期限分析使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夠恰當地評估企業流動性風險的性質和范圍時,企業應當披露金融資產的到期期限分析。主要理由:在實務中,要求披露金融資產的到期期限分析給很多並未將金融資產納入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的企業(例如非金融機構)帶來額外的數據收集、分析的成本,也並未達到提供更多有用信息的目的。因此,本徵求意見稿刪除了要求披露金融資產到期期限分析的硬性要求。同時,對於某些衍生金融負債,很難披露剩餘合同到期期限,而且披露也難以幫助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企業管理這些衍生金融負債流動性風險的程度。因此,本徵求意見稿規定,只有衍生金融負債的合同到期期限對於理解現金流量時間分布是關鍵的,到期期限分析才應當包括剩餘合同到期期限。(六)刪除有關金融工具公允價值部分披露要求現行第37號准則規定了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公允價值相關的披露要求,本徵求意見稿刪除了這部分內容。主要理由:部分公允價值系的內在協調性披露要求已在我部2006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號——公允價值計量(徵求意見稿)》中體現,刪除該部分內容以保持整個准則體,也與對應的國際准則保持一致。七、《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一)關於企業集團編制合並財務報表的豁免規定現行准則要求母公司將所有的子公司納入合並財務報表范圍。本徵求意見稿借鑒原企業會計制度下關於企業集團編制合並財務報表的豁免規定,要求除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股票或債券已公開交易的企業、正處於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過程中的企業、金融機構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企業以及其他需要對外提供合並財務報表的企業必須按照準則要求編制合並財務報表准則外,其他企業集團是否編制合並會計報表由企業管理層自行確定。(二)關於控制的定義和具體判斷原則現行准則規定,控制是指一個企業能夠決定另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另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的權力。本徵求意見稿在充分借鑒IFRS10的基礎上,同時考慮了對我國實務可能帶來的影響,就控制的定義和具體判斷原則進行了修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改進控制的定義,強調控制構成的三要素為對被投資者的權力、可變回報以及能夠行使權力影響可變回報。2.引入實質性控制概念,即投資方雖持有小於50%的表決權,但綜合考慮投資方擁有的表決權相對於其他各方擁有的表決權份額的大小、其他各方表決權的分散程度、潛在表決權、其他合約性安排、被投資方以往的表決權行使情況等所有因素和條件後仍可具有控制。3.引入關於擁有決策制定權利的投資者是委託人還是代理人的判斷指引。其中,代理人作為代表其他方行使權力的第三方,並不控制被投資方。4.引入對被投資方可分割部分的控制。投資方通常是在被投資方整體層面對是否控制進行評估,但極個別情況下,可以將被投資方的一部分視為被投資方可分割的部分,進而判斷是否控制該部分。(三)其他修訂1.明確規定購買少數股權、不喪失控制權情況下處置部分對子公司投資交易在合並財務報表層面應作為權益性交易進行會計處理。2.明確規定因抵銷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導致合並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在所屬納稅主體的計稅基礎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的,在合並財務報表層面應確認相應的所得稅影響。3.明確規定因處置部分股權投資或其他原因喪失對原有子公司控制權的,在合並財務報表層面應視為處置子公司同時取得一項新的投資性資產,對剩餘股權應按照其喪失控制權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4.明確規定子公司當期綜合收益中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份額,應當合並利潤表中綜合收益總額項目下以 「歸屬於少數股東的綜合收益總額」項目列示。5.明確規定子公司少數股東分擔的當期虧損超過了少數股東在該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權益中所享有的份額的,其餘額仍應當沖減少數股東權益。八、《企業會計准則第X號——合營安排》(一)關於合營安排的定義將合營安排定義為「由兩方或多方共同控制的安排」,並明確僅當針對相關活動的決策需經共同控制該安排的各方全體一致同意時,才存在共同控制。(二)關於合營安排的分類依據合營安排下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將合營安排劃分為共同經營和合營企業。共同經營中,合營者擁有合營安排資產的權利和承擔負債的義務;合營企業中,合營者擁有合營安排凈資產的權利。其中,單獨主體的存在是某一合營安排被劃分為合營企業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單獨主體的法律形式、合同條款及其他情況也可能會影響合營安排的劃分,要求企業結合各相關因素進行恰當的職業判斷。(三)關於各參與方的會計處理針對共同經營和合營企業分別規定了各參與方(包括合營者和對合營安排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的會計處理方法,包括個別財務報表和合並財務報表層面,至於具體如何核算,則由長期股權投資、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等其他相關企業會計准則予以規范。(四)關於銜接規定
要求首次執行的企業應當對其合營安排進行重新評估,由於分類變化導致會計處理方法改變的,應進行追溯調整。
Ⅷ 最新的會計准則是哪一年的
最新的會計准則是2012年的.
會計准則自2007年實施以來,每年都有變動和修訂。修訂後只是針對修訂部分頒布,不是全部的會計准則重新發布。
2010年4月,財政部發布了《中國企業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持續趨同路線圖》,表達了我國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持續趨同的原則立場和明確態度。
2012年9月14日,財政部發布公告,宣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歐盟上市公司合並財務報表層面所採用的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與中國企業會計准則等效。在此之前,歐盟已於2012年4月11日採納了兩項指令法規及一項實施決定,承認中國企業會計准則與歐盟認可的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最終等效,這一系列文件自2012年1月1日起追溯生效。
為進一步規范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的相關會計處理規定,並保持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持續趨同,六項會計准則修訂意見稿隨後發布,預示著我國會計准則體系在整體框架、內涵和實質上基本實現了國際趨同,為實現中國會計准則與其他國家或者地區會計准則等效奠定了基礎。
Ⅸ 新會計准則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新會計准則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所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