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績效評價的會計指標
財務指標是指企業總結和評價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相對指標,中國《企業財務通則》中為企業規定的三種財務指標為:償債能力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營運能力指標,包括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盈利能力指標,包括資本金利潤率、銷售利稅率(營業收入利稅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
『貳』 業績評價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有哪些
業績評價的財務指標:
1、企業盈利能力指標,包括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2個基本指標和營業利潤率、盈餘現金保障倍數、成本費用利潤率、資本收益率4個修正指標。
2、企業資產質量指標,包括總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2個基本指標和不良資產比率、流動資產周轉率、資產現金回收率3個修正指標。
3、企業債務風險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2個基本指標和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帶息負債比率、或有負債比率4個修正指標。
4、企業經營增長指標,包括營業收入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2個基本指標和營業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技術投入率3個修正指標。
非財務指標:
1、顧客滿意度;
2、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3、戰略目標,如完成一項並購或項目的關鍵部分,公司重組和管理層交接;
4、創新能力,如研發投資及其結果、新產品開發能力;
5、公司潛在發展能力,如員工滿意度和保持力、員工培訓、團隊精神,管理有效性或公共責任;
6、技術目標;
7、市場份額。
(2)企業績效評價的會計指標擴展閱讀:
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標准:
1、國內行業標准。根據國內企業年度財務和經營管理統計數據,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分年度、分行業、分規模統一測算。
2、國際行業標准。根據居於行業國際領先地位的大型企業相關財務指標實際值,或者根據同類型企業相關財務指標的先進值,在剔除會計核算差異後統一測算。
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標准按照不同行業、不同規模及指標類別,劃分為優秀、良好、平均、較低和較差五個檔次。
『叄』 企業績效評價的指標EVA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EVA:
企業的經營業績評價,指的是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資產經營、會計收益、資本保值增值等經營成果,進行真實、公正、客觀的綜合評價,它包括企業經濟效益的評價和經營者業績的評價。業績評價是適應特定歷史條件下企業管理要求的一種方法,當某種特定評價方法所賴以存在的環境和管理要求變了,其業績評價方法也應進行適當的變革,從而適應企業經營管理的要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正確切實地評價企業績效的重要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成為政府、企業界和會計界的一個重大課題。尤其對政府管理部門,只有了解企業的實際績效,才能正確制定經濟發展的目標和政策,更好地完成宏觀調控的職能;同時正確地評價企業的績效,也是管理部門公正、客觀地評價企業管理者能力和水平的前提。
一、目前我國企業業績評價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系統多年來一直是一種以根據現行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計算的凈利潤指標為主。1992年,國家計委、國務院生產辦、國家統計局聯合下發了工業經濟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包括六項指標。1993年頒布的「兩則」、「兩制」中,規定了8項財務評價指標。1995年,財政部發布了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包括10項指標。1997年,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又修改了原來的工業經濟評價考核指標,由6項調整為7項。1999年,財政部、國家經貿委、人事部、國家計委聯合頒布了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包括8項基本指標、16項修正指標和8項評議指標。盡管該套指標體系以資本運營效益為核心,採用多層次指標體系和採取多因素逐項修正的方法,以統一的評價標准值作基準,運用系統論、運籌學和數理統計的基本原理,實行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其科學性、規范性、公正性均克服了過去評價體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但是由於其選擇的核心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因此,它並未改變我國傳統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以凈利潤以及在凈利潤基礎上計算出的指標為主的主要特點。根據現代財務理論,利潤並不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更不是企業價值的體現。企業的利潤只是會計學權責發生制的產物。它是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將一定期間的全部收入與全部成本費用配比的結果。因此,這些指標難以公正、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經營者業績,只會使企業績效狀況產生扭曲。這種以建立在會計收益基礎上的凈利潤評價指標為主的經營業績評價系統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忽略了對股權資本成本的確認和計量,容易使企業經營者產生「資本免費」的幻覺。
現行的財務會計只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的成本,而對於股權資本成本則作為收益分派處理,使得對外報告的凈收益實際包括兩部分:股權資本成本和真實利潤。如果企業公告的凈收益為零,閱讀者必會認為所有資本都得到了補償。但實際上此時獲得補償的只是債務資本成本,股權資本成本並未得到補償。顯然,會計利潤並不是企業真正的利潤。如果一家公司的利潤低於資本成本,盡管公司仍要交納所得稅,好像公司真的盈利一樣,實際上它已處於「經濟虧損」狀態。只有股東資金的成本像其它成本一樣被扣除之後,剩餘的才是真正的收益。更為重要的是,它使資本的使用者——企業經營者形成「免費資本」的幻覺,誤認為權益資本是一種免費資本,可以不計成本,隨心所欲地使用,結果造成企業的經營者根本不重視資本的有效使用,容易造成股權資本的極大浪費,以至於不斷出現投資失誤、重復建設、效益低等不符合企業長期利益的決策行為。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任何一項資本都是具有機會成本的,權益資本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本來源,同樣也是具有成本的。從經濟學角度出發,如果一個企業的股權資本不具有成本,那麼企業對資本的使用就會沒有任何約束,就會造成投資膨脹和社會資源浪費,並且從信息有用性的角度看,企業賬面成本就會脫離於其社會真實成本,企業的盈虧也就沒有多少經濟價值。如果一家企業在社會平均報酬率為10%的情況下只能達到8%的資產報酬率,那麼這個企業在賬面上就應該是虧損2%的幅度,而不是盈利8%。
第二、按現行會計制度計算出的凈利潤存在某種程度的失真和扭曲。
通常凈利潤額被作為企業績效評價的基本指標,由於利潤是收入與成本的差額,而現行的會計制度,在損益表中費用支出並未考慮股權資本的成本,其隱含的意思是使用股權資本是免費的。因此,用會計報表中的凈利潤作為企業績效評價的指標,將會使企業績效狀況產生扭曲。同時也有可能偏離「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事實上,真實的利潤應是指企業通過生產活動所創造出的高於資本成本的價值;而不應是扣除了相關成本和費用後的凈收益。
另外,在權責發生制下,由於會計方法的可選擇性以及財務報表編制的相當彈性,使得會計利潤存在某種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因此單憑報表業績決定經營者的實際工作績效和報酬有欠妥當。
最後,會計收益是對企業過去的經營決策和活動的最終結果進行最終評價,追求的是本期利潤最大化,與企業長期經濟利益間的聯系並不緊密,可能造成企業管理當局不重視科研開發、新產品研製、人才培養等,從而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之所以會造成以上的現象,主要是由於目前的企業績效評價制度是一種以賬面財務數據為基礎的考評制度,必然造成評價結果的片面性,同時也會對企業的經營行為產生誤導。因此,要杜絕上述現象,就必須建立一個完善的、符合我國企業實際情況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肆』 用來計量和評價企業業績的財務指標有哪些
這是我回答另外一位網友的提問的答案,應該對你也有用
建議分4類指標分析:
1,.盈利能力指標 包括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凈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報酬率. 還有最關鍵的指標就是權益凈利率
2.償債能力指標(分短期和長期)
短期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
長期指標:資產負債比例利息保障倍數產權比率 權益乘數
3.資產管理能力指標
主演包括 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應付賬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
4.市價指標(如果是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
你列出來的那麼多指標要條理清晰的反應問題!並且你要能夠對各個指標反應的情況解釋清楚,為高層提供決策依據!當然這些指標只是基本面,要是其能夠達到決策有用性,還必須對各項指標的驅動因素進行分析,這就需要你對公司的各項流程非常清楚了!!
『伍』 公司業績評價的指標是什麼
公司業績評價的指標如下: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財務效益狀況: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比率。
業績評價(PerformanceEvaluation),是指運用數理統計和運籌學的方法,通過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照相應的評價標准,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以及經營增長等經營業績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進行的綜合評判。科學地評價企業業績,可以為出資人行使經營者的選擇權提供重要依據;可以有效地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管和約束;可以為有效激勵企業經營者提供可靠依據;還可以為政府有關部門、債權人、企業職工等利益相關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陸』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有哪些
我摘抄一篇部分文檔供你學習和參考!
企業效績評價的內容和指標
企業效績評價體系分為工商企業和金融企業兩大類,其中工商企業又分為競爭性企業和非競爭性企業。現以工商類競爭性企業效績評價為例介紹該體系的主要內容。
工商類競爭性企業效績評價包括財務效益狀況、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和發展能力狀況四個方面。評價指標體系由基本指標、修正指標、評議指標三個層次構成。基本指標反映績效評價的基本情況,依據基本指標可形成初步的評價結論;修正指標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對基本指標評價結果的逐一修正,並據此形成企業績效評價的基本定量分析結論。評議指標是對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非定量因素進行判斷,並形成對企業績效評價的定性分析結論。
另外,由於每項指標在企業績效評價中的重要性和影響性程度不同,因而需要對不同的評價指標賦予不同的權數。該績效評價體系按照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的特點,採用德爾菲法(專家意見法)和相關性權重法分層次確定每個指標的權數。評價指標體系的總權數設定為100(其中定量指標為80,定性指標為20),同時為便於各層次指標的評價計分,可先將三個層次的指標權重均先設定為100,再通過一定的方法還原為百分制。企業效績評價指標體系構成及權重如下表3—1所示:
表3—1:企業效績評價指標體系構成及權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