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系統不健全對企業的影響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財務風險對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也愈來愈大,現代企業必須充分了解財務風險的成因,建立完善風險控制機制,防範和化解企業發展中的各種財務風險,確保企業向著合理、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財務風險;財務管理;風險防範
財務風險是指由於多種因素的作用,使企業不能實現預期財務收益,從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它的存在會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如何客觀地分析和認識財務風險,採取各種措施控制和避免財務風險的發生,對現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1.企業財務管理宏觀環境復雜多變
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於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准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它可能為企業帶來某種機會,也可能使企業面臨某種威脅。這就要求企業財務管理系統必須適應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否則就會產生財務風險。但目前我國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由於機構設置不盡合理,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夠健全,管理基礎工作不夠完善等原因,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2.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不強
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著財務風險,不管是籌資活動、投資活動,還是資金回收、利益分配等活動,都存在著風險。但在現實工作中,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及企業經營者對財務風險缺乏足夠了解,風險防範意識不強,不能從根本上把握風險的本質,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由於風險意識淡薄,我國大部分企業還未建立財務風險預測、預警、防範和控制系統,致使財務風險時有發生。
3.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和預見性
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現象,缺乏科學性和預見性,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例如,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中,由於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導致投資決策失誤發生,使投資不能獲得預期的收益,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在對外投資中,由於對投資主體、投資項目和合作夥伴缺乏足夠的了解和分析,或投資項目的相關政策、經營環境以及合作夥伴等情況發生重大變化,都有可能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給企業帶來損失。
4.企業內部管理不善、財務關系混亂
企業內部管理不善及財務關系混亂也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首先,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資產負債比率過高,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由此產生財務風險。其次,企業存貨庫存結構不合理,存貨周轉率不高。目前我國企業的流動資產中,存貨所佔比重相對較大,一方面佔用了企業大量資金,另一方面支付大量的保管費用,導致企業費用上升,利潤下降。對長期庫存,企業還要承擔市價下跌所產生的存貨跌價損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損失,由此產生財務風險。再次,企業賒銷比重大,應收賬款缺乏控制,所佔比重過高。由於市場競爭激烈,一些企業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佔有率,大量採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應收賬款大量增加。同時,在賒銷過程中,由於對客戶的信用等級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賒銷,造成應收賬款失控,大量比例的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直至成為壞賬,給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務風險。最後,企業內部關系混亂。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
二、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防範和控制
1.完善財務管理系統,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
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雖然客觀存在於企業之外,企業無法對其施加影響或加以控制,但並不意味著企業面對環境變化就無能為力。首先,企業應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宏觀環境認真分析,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並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改變財務管理方法,從而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此降低和規避因環境變化給企業帶來的財務風險。其次,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財務管理體系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完善。企業應設置合理、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高效運行,以防範因財務管理系統不適應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2.強化財務風險防範意識,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觀念
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樹立風險意識,勇於承擔並善於分散風險是現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因此,現代企業必須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觀念,遵守風險收益均衡的原則,不能只顧收益而不考慮發生損失的可能性。企業各部門、各人員,特別是企業的決策管理部門和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將風險防範意識滲透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財務管理人員要掌握扎實的財會專業知識,具備財務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對財務風險的敏感的、准確的職業判斷能力,及時、准確地估計和發現潛在的財務風險,並能對具體環境下的風險作出判斷和提出解決方案。
3.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財務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敗,在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採用定量計算及分析方法,並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決策。如在籌資決策中,企業應根據生產經營情況合理預測資金需要量,然後通過對資金成本的計算分析及各種籌資方式的風險分析,選擇正確的籌資方式,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並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籌資決策,以降低籌資成本,減少財務風險。在投資決策中,企業要堅持以效益為中心的投資原則,統一使用資金,使資金投向配置更合理,既要避免過分分散又要避免過分集中。同時通過投資回收期、投資報酬率、凈現值及內部報酬率等指標對投資項目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從而避免財務決策失誤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4.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調整資金及資產結構,減少和降低不合理的資金佔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周轉速度。要合理確定債務資金與自有資金、短期資金與長期資金的比例關系,並隨著企業生產的變化而變化,始終處於一種動態的管理過程中。要加強應收賬款的風險防範與控制,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應收賬款體系,注重評估客戶的財務狀況和資信狀況,謹慎簽訂合同,定期分析賬齡,緊密跟蹤應收賬款的還款情況,合理制定收款政策,控制風險,減少壞賬損失。對於存貨,在保證生產和銷售順利進行的同時使存貨總成本達到最低水平。在實際工作中,可以調查、總結已有的經驗,運用存貨管理中的最佳訂貨批量模型來確定存貨量,以減少損失。同時,要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做到責、權、利相統一,明確各部門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應承擔的職責,並賦予相應的權力,真正做到權責分明,各負其責,使企業內部各種財務關系清晰明了,減少企業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財務風險。
5.合理利用防範風險的技術方法
現代企業可以利用多種方法來防範和規避財務風險,具體包括:(1)分散法。即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財務風險。對於風險較大的投資項目,企業可以與其它企業共同投資,以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避免企業獨家承擔投資而產生的財務風險。在多種經營方式下,某些產品因滯銷而產生的損失,會被其他產品帶來的收益所抵消,從而可避免單一經營產生的無法實現預期收益的風險。(2)迴避法。即企業在選擇理財方式時,應綜合評價各種方案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在保證財務管理目標的前提下,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以達到迴避財務風險的目的。一般來講,長期投資的風險大於短期投資風險,股權投資風險大於債權投資風險,所以,企業選擇投資方式時,盡可能採用風險低的債權投資和短期投資。 (3)轉移法。企業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則的基礎上,可以採取措施轉嫁風險。它包括保險轉移和非保險轉移。保險轉移是指企業通過購買財務保險將財產損失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承擔;非保險轉移是將某種特定風險轉移給專門機構或部門。如對企業閑置的資產,採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處理方式,將資產損失的風險轉移給承租方或購買方。(4)降低法。即企業面對客觀存在的財務風險,努力採取措施降低財務風險的方法。如企業可在保證資金需要的前提下,適當降低負債資金佔全部資金的比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可以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改進產品設計、開發新產品及開拓新市場等手段,降低因產品滯銷、市場佔有率下降而產生的不能實現預期收益的財務風險。另外,也可以按照穩健原則建立風險基金,以此降低風險損失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
6.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防範機制
企業應立足於市場,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和規避機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風險防範體系,健全財務風險管理機制,要抓好企業內控制度建設,明確企業財務風險監管職責,落實好分級負責制,建立經營者風險決策的激勵與約束制度,以健全的獎懲體系為前提,鼓勵經營者在公平競爭中進行經營管理活動並享受風險經營的收益,同時,要確保經營者能夠擔負起風險責任,承擔風險損失。其次,企業要建立實時、全面、動態的財務預警系統,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財務預警系統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理論,採用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對財務管理實施全過程監控,一旦發現某種異常徵兆及時採取應變措施,以避免和減少風險損失。
參考文獻,希望能幫到你!
Ⅱ 會計信息系統對企業管理的影響有哪些
原始數據的准確性對會計管理活動的影響
在傳統的會計系統當中,登記賬簿、編制憑證等工作都由會計人員手工操作完成,受到的制約較大,會計從業人員對原始數據的錯誤較為敏感,在業務處理的過程中容易發現。但是在現代化的會計管理活動之中,由計算機來管理與處理所有輸入的數據。在計算機這個封閉進行操作的系統當中,內部的數據處理過程不會直接展示在會計從業人員面前,因此會計人員也無法直接參與到數據的處理過程當中。因此無法得知計算機在處理原始數據的過程中是否出現了錯誤。即使出現了錯誤,仍然會按照錯誤的演算法來核算數據。所以要想提高自動處理數據的准確程度,就要確保輸入的原始數據的正確性,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完整准確的結果。
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能對會計管理活動的影響
在以往的手工會計處理方式當中,主要用證據、表格為主要形式來儲存會計數據,並且都記錄在紙質文檔上。處理數據之前,會計從業人員首先要仔細審核數據單。但是在現代化的會計管理活動中由於有了計算機的參與,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往在會計工作中佔有相當大比重的憑證、表格等資料越來越少的出現在工作人員面前,以往交易之後留下來的憑證與單據也不再出現,以往的核算工作被計算機所取代,各種單據變成了計算機當中所儲存的數據,計算機也成為了會計工作的主角。會計人員只需要起到監督的職責就可以了。[2]
會計資料的安全風險加大對會計管理活動的影響
由於新的會計管理活動需要使用到計算機來收集與處理大量的會計數據,與手工處理數據的策略不同,這樣的就會有許多有關數據安全的理由出現。例如計算機防火牆不夠牢固被黑客入侵,或是被病毒感染,就會造成關鍵性數據的丟失。計算機病毒會隱藏在會計人員日常使用的攜帶型數據處理終端當中,例如U盤等設備。在不經意間,病毒也就會趁虛入侵計算機,損害計算機中的各種數據。當計算機接入到互聯網當中之後,要以互聯網為基礎開展大量的會計信息處理工作,難免會將會計信息泄漏到互聯網當中,很難保證會計信息的安全與完整。
現代會計管理活動中的信息系統使用導致舞弊現象更加隱蔽
由於計算機在會計行業中的廣泛使用,也出現了相關使用計算機為媒介開展的貪污等犯罪活動。犯罪分子修改計算機數據很難留下痕跡,也很難被會計從業人員與檢察機關所察覺。並且要是計算機系統許可權管理不嚴的話,沒有訪問許可權的人也有可能通過一定的手段訪問打亂計算機資料庫中的關鍵性操作,甚至能夠隨意地篡改企業的重要數據。在數據被盜用之後,會計人員很難追查,相較於手工會計系統,現代的計算機管理更難開展管理工作。因此企業必須要建立一個專業的計算機系統管理團隊。
Ⅲ 從哪些方面論述會計信息對企業的影響
1、會計信息能幫助投資者和貸款人進行合理決策。在市場經濟環境里,企業的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和債權人,無論是現在或潛在的投資人和貸款人,為了作出合理的投資和信貸決策,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會計信息能評估和預測未來的現金流動。企業內外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主要是為了幫助未來的經濟決策,預測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其中主要內容側重於財務預測, 如現金流量,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等。通常,預測經濟前景應以過去經營活動的信息為基礎,即由財務報告所提供的關於企業過去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信息作為預測依據。
3、會計信息有利於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企業將生產經營的全面情況進行搜集,整理,將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統的信息資料,傳遞給企業內部管理部門。企業管理者可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決策,採取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
(3)會計系統不健全對企業的影響擴展閱讀
通過企業的財務信息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預測和分析。
控制和評價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
比如通過盈利能力指標(主營業務毛利率、主營業務利潤率、總資產利潤率等)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企業盈利能力、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
通過償債能力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等)可以分析出企業對債務償還安全性的保障程度、財務結構的穩健度及自有資金對償還債務風險的承受力。
而企業發展能力指標(營業收入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累積率、總資產增長率、資本三年平均增長率等)可以預示企業的市場前景、可持續發展潛力。從中發現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為企業起到預測和預警作用。
Ⅳ 財務會計對企業管理具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財務會計與企業管理層本身是相互結合體,在公司密不可分。
兩者之間有以下影響:
1、財務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
財務會計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並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於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2、財務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財務會計有助於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業透明度,規范企業行為。
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
第二,財務會計有助於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成果、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第三,財務會計有助於考核企業管理層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企業接受了包括國家在內的所有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就有責任按照其預定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合理利用資源,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接受考核和評價。
Ⅳ 會計信息系統對企業內部控制有什麼影響
有效的內部控制至少應當包括以下五項基本要素:
1、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影響、制約內部控制建立與執行各種內部因素的總稱,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內部環境主要包括治理結構、組織設置與權責分配、文化、人力資源政策、內部審計設置、反舞弊機制等。
2、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及時識別、科學分析和評價影響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各種不正確因素並採取應對策略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風險評估主要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
3、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結合風險應對策略採取的確保內部控制目標得以實現的方法和手段,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具體方式。控制活動結合具體業務和事項的特點與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准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經濟活動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
4、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及時、准確、完整地收集與經營管理相關的各種信息,並使這些信息以適當的方式在有關層級之間進行及時傳遞、有效溝通和正確應用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信息與溝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機制及在內部和與外部有關的溝通機制等。
5、對控制的監督。監督檢查是對其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進行監督檢查與評估,形成書面報告並做出相應處理的過程,是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監督檢查主要包括對建立並執行內部控制的整體情況進行連續性監督檢查,對內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進行專項監督檢查,以及提交相應的檢查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等。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內部控制監督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
Ⅵ 結合會計專業知識論述管理信息系統對企業的影響和作用
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管理有著天然的聯系,有效的會計信息披露是企業管理中至關重要的手段。會計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作用便現在以下方面。
1、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石 ,在兩權分離下產生了企業管理制度安排,其核心問題就是要制約代理人的行為,使得其按照委託人的目標函數執行公司事務。但是由於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信息不對稱,公司治理這一目標的實現就主要依賴於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所有者的目標函數是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者說股東財富最大化,而經營者總是背離股東的目標。這種背離表現在兩個方面,即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股東一般通過監督與激勵的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股東在做出採取何種監督與激勵的具體方法時必須依賴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否則肯定會導致決策的失效。
另外,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無論股東還是其他利害關系者,都會對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相關性、完整性和及時性極為關注,他們通過對財務會計信息的分析可獲得許多重要而有價值的結論,這些結論直接或間接地支持了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和行動。所以,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是公司治理機制有效運行的基石,實踐也證明,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繫到企業管理的成效。
2、會計信息系統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服務和運用會計管理的科學方法,強化企業經營管理有積極地作用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十二條指出,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需要,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從會計准則提出的要求來看,前一部分主要是指對會計核算功能的要求,而後一部分,即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即主要是指對會計管理功能的要求。現階段會計管理同以往相比有著更廣泛、更深刻的內涵,現代企業制度條件下,會計管理方法的運用,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制訂經營目標、控制經濟活動、預測經濟前景、進行經營決策等提供經濟信息。http://cq.whrhkj.com
3、有助於完善CEO 以及執行董事的激勵機制和資本市場對公司的監控,有效的遏制管理低效率的狀況。。CEO和執行董事的報酬如何與公司的績效相匹配才能達到最好的激勵效果,是公司制度中倍受矚目的課題。一般認為,高級管理人員的短期激勵應以會計盈餘為基礎,長期激勵則以市場價值為基礎。所以,會計盈餘的計量也是激勵機制的核心基礎之一。
盡管國際上自80年代之後,人們對資本市場監控公司的有效性存有懷疑,但充分有效的會計信息有助於增進這個有效性則仍是共識。尤其是90年代以來,通過資本市場重構公司的浪潮一直未見消退,如何提高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以降低資本重組的代價廣受關注。盡管有效的會計信息系統對遏制管理低效率的作用程度與公司治理的模式有關並受制於這種模式,但這種作用是其他信息系統無法替代的。
4、會計信息系統的全過程、全方位核算特點,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現代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要求企業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為目的,而要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千方百計地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企業管理信息系統要求企業必須直接或間接地處於市場關系之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使市場真正成為推動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運行機制。企業如果想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就必須對其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科學的預測和決策。而會計信息系統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則能夠很好地發揮作用。同時完善的會計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會計信息系統為現代企業管理中強化內部約束機制服務。
現代企業管理要求建立科學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協調所有者、經營者和職工之間的關系,形成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完善的會計信息系統有利於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增加企業管理的透明度,從而達到控制代理成本、抑制「失效控制」的目的。
Ⅶ 目前企業會計環境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會計環境影響會計系統的外部因素。它包括經濟、法律、政治和社會等方面的因素。會計環境會影響會計信息的需求,影響會計程序與方法,乃至影響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意願等。(1)經濟因素:社會經濟結構、經濟發展狀況、經濟管理體制以及企業的規模與組織形式等,都對會計有重要影響。例如,就經濟結構而言,在以石油生產或礦產品採掘為主的國家,必然會比較重視固定資產折舊、遞耗資產攤銷以及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核算等。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折舊會計的產生與成本會計的發展,是與產業革命後西方大工業的發展分不開的。從企業規模與組織形式看,小規模企業的所有者常常就是管理者,他們非常熟悉企業的日常業務活動,因而他們需要會計報表的目的往往只是證實而不是增加對企業經營情況的了解,或者只是對他們平常所掌握的綜合;而股份公司這種組織形式的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明顯分離,股東只能更多地依賴公司的會計報表。(2)政治和法律因素: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政治貨幣和所處的政治環境,包括戰爭狀態、政治結盟關系及其變化以及殖民地與宗主國間的傳統關系等,都可能對會計的模式、指導原則以至具體制度和程序產生影響。這些因素對會計的影響,有不少是通過法律、法規加以體現的。從法律因素來看,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律對領土原則和會計制度有重要影響,企業財務報告等會計方面的規定,往往直接列為商法或公司法的組成部分;而在普通法系國家,會計原則和制度一般不是通過立法作出具體規定,即使某些法律涉及對會計的要求,通常也只是原則性的規定,詳細而具體的會計准則一般是由會計職業團體或由有關方面聯合組成的專門機構主持制定的。(3)社會因素:社會環境中的文化、風尚和觀念等因素對會計也有影響。例如,社會成員審慎和保密的傾向,可能導致企業低估資產,過高計提壞賬准備等;社會上保守秘密的傾向,可能導致財務報告提示的信息偏少。(4)教育因素:例如,在一個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文盲所佔比重較大的社會,會計信息的提供和利用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Ⅷ 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不健全可能給企業帶來哪些損失
1 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財政部於2001年6月22日發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明確規定,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主要是保證業務按照適當的授權進行、業務活動在規定的會計期間以正確的金額記錄於規定的賬戶、賬面資產與實有資產定期核對並揭示薄弱環節、企業經濟活動有效和有序地進行。有效且運行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保證企業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財產的安全和完整,可以防止、發現並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制度建設滯後、會計控制弱化等問題,不僅不利於會計服務水平的提高,還影響了企業經濟活動有效和有序地進行。
1.1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體制不合理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體制的不合理主要表現在:
會計的事前審核、事中復核和事後監督流於形式;會計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不當,業務交叉過雜,職責不明;會計人員分工中的內部牽制原則沒有真正的落實,如會計憑證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憑證支持、重要空白憑證保管使用制度殘缺不全等。
1.2 企業內部審計弱化審計的客觀性與獨立性是審計能夠有效發揮作用必備的內在條件,而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大多設置於管理層之下,並且在高層管理人員的授權范圍內開展工作,內部審計結果也多是在企業負責人的授意和強令下做出的,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和客觀性。我國仍有不少企業的內部審計僅局限於企業財務會計方面的審查,而在內部稽查、評價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業內各組織機構執行指定職能的效率等方面,卻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企業的內部審計弱化,導致了企業內部監管的不力。
1.3 會計電算化系統對內部控制的沖擊隨著計算機的發展特別是網路技術的發展,會計電算化系統將向著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雖然能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帶來新的機遇,但是也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產生了很大的沖擊。
1.3.1 內部控制的程序化使系統失控不易發現會計電算化系統下,數據處理集中化、自動化,一個數據的錯誤而導致一連串系統的錯誤,影響到整個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失真。比如:在錄人原始會計數據時,錄入的錯誤數據會導致科目匯總數據的錯誤。在進行經濟指標分析時,又可能會再次用到錯誤的科目匯總數據。
1.3.2 職權不相容原則的重要性被弱化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採用,使傳統會計信息處理的不相容職權相互分離制原則的重要性下降,甚至得不到遵循。由於系統操作的高度集中,使得傳統的組織控制功能削減,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相互牽制的效力。
1.3.3 對授權控制的沖擊授權控制是指企業內部部門和職員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經過授權批准才能執行。企業內部的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相應職權,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經濟業務。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每一項業務的簽名或印章轉化為授權文件和口令,口令授權存在於計算機系統內部。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業務人員可以利用特殊的文件或口令,獲得某種權利或運行特定程序進行業務處理,從而可能給企業帶來經營損失。
1.4 內部會計控制的監督體系不健全我國《會計法》第27條要求,「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但是,我國一些企業內部會計監督體系不健全,各職能部門之間、各崗位之間缺乏必要的監督,自成體系。例如,有的單位賬證、賬賬、賬表、賬實不符;有的單位現金管理不符合規定,現金坐支現象普遍。
2 強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2.1 構建嚴密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構建嚴密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是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的核心內容。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主要包括貨幣資金控制、實物資產控制、對外投資控制、固定資產控制、銷售與收款控制、成本費用控制、內部稽核和內部審計等制度。這些控制制度可根據涵蓋的內容細分為若干具體控制制度,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如:銷售與收款控制制度包括銷售商品(或勞務)的定價原則、信用批准及條件、收款結算方式以及應收賬款的管理等。企業應依據財政部《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健全和完善適合企業特點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將內部會計控制滲透於財務活動全過程之中,實現各級控制主體會計及經濟行為的規范化和有效化。
2.2 不斷完善內部會計控制機制內部會計控制機制是指企業的內部會計組織結構及其相互之間的運行制約關系,它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有效實施的組織基礎和保障¨J。要提高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就必須不斷完善內部會計控制機制。因此,企業應在保持會計管理部門相對獨立性和監督控制核心地位的基礎上,按照職責明確、內部牽制、相互監督的原則以及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要求,合理設置企業會計組織結構、明確界定各部門、崗位職責和授權管理許可權。
2.3 強化內部審計。提高審計效率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在其制定並修訂的《內部審計實務標准》及《職責說明》(2001年)中認定:「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在於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它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對企業經營活動、會計信息真實狀況、重大經濟事項所進行的審查以及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有關各項業務制度的健全性、適當性所進行的檢查和評價,可以確保內部會計制度被切實地執行並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說,加強內部審計,不僅有助於企業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還對促進企業依法經營,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J。
2.3.1 強化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審計作用目前企業大部分的內部審計部門,缺乏應有的客觀性和獨立性,未發揮出應有的支持內部管理的作用。為此,企業必須合理定位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部門應獨立於企業其他部門,向股東大會及董事會負責,確保獨立性與權威性。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賬目,還包括內部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公司內各組織機構執行指定職能的效率。隨著企業內控制度的建立,外部約束機制的不斷加強和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內部審計機構的重點應從內部檢查和監督向內部分析和評價轉變,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獨立檢查和評價活動,針對內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措施,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度和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
2.3.2 提高內部審計效率隨著企業經營的多元化和企業管理的現代化,內部審計工作要引進現代管理理論,充分運用現代管理方法,積極加快計算機審計的應用,不斷提高內部審計效率。
2.4 分析重點控制環節。改進內部會計控制方法任何企業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改善其經營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都必須藉助於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實施。不過,會計控制實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內部會計控制的方法。根據我國《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的規定,企業應在分析重點控制環節的基礎上改進內部會計控制方法。
2.4.1 強化職責分工和程序控制企業應在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的基礎上,強化職責分工和程序控制。由於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的核心是「內部牽制」,因此,強化職責分工和程序控制的目的在於通過合理設置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許可權,可以形成相互制衡機制。
針對企業內部的不相容職務,企業應做到授權批准職務與執行業務職務相分離、業務經辦職務與審核監督職務相分離、業務經辦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相分離、財產保管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相分離和業務經辦職務與財產保管職各相分離。
2.4.2 強化內部會計控制報告制度內部會計控制報告是反映一定時期內的內部會計控制政策、方針、內容、方法和效果的書面文件,也是表示企業對其實行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情況的申明 】。強化內部會計控制報告制度,可以促使企業經營者重視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完善,使企業內會計控制制度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2.4.3 強化財產清查控制財產清查控制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定期盤點控制、記錄保護控制和保險控制。為此,企業應做到只有經過授權批準的人員,才能接近財產物資;實行定期的財產盤點並將盤點結果與會計記錄進行核對;對於涉及企業的資產、財務等方面的資料,企業應當妥善保管;通過對資產投保增加實物受損後的補償機會,從而保護實物的安全。
2.4.4 強化財務預算控制由於財務預算控制的內容涵蓋了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因此,企業必須強化預算控制,對財務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各環節加強管理。具體來說,企業編制預算必須體現單位的經營管理目標,並明確責任;在預算執行中,應當允許對預算進行調整(經過授權批准),以便預算更加切合實際;應當及時或定期反饋預算的執行情況-4J,對預算執行活動進行評價。
2.5 強化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針對會計電算化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沖擊,企業必須強化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對會計電算化進行內部控制,主要是對會計電算化系統輸入、處理和輸出的許可權進行控制,通過設置多級安全保密措施,將系統密匙的源代碼和目的代碼,應置於嚴格保密之下 】。具體來說,強化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要做到如下方面:在會計電算化系統環境下,企業應明確崗位分工和職責,堅持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原則,建立合理高效的工作流程。企業應加強對會計電算化系統輸人、處理和輸出的控制,不僅要保證數據輸入的准確性,還要加強處理過程的適應性控制、數據溢出性檢測和重大錯誤糾正控制,更要強調輸出檢查控制和輸出文件的使用許可權控制。
2.6 強化企業內部會計監督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的主要目的在於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要求,從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可見,強化內部會計監督對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依據我國《會計法》、會計准則和行業會計制度,強化內部會計監督,企業應在明確會計事項相關人員職責許可權的基礎上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將失誤、舞弊等問題控制到最低限度;企業應當明確重大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程序,做到制度化、規范化;企業應及時對各項財產物資進行財產清查,保護財產的安全與完整;企業對會計資料進行內部審計,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