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會計 » 企業合並會計准則的作用

企業合並會計准則的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8-16 14:46:53

『壹』 新會計准則對合並財務報表的影響分析

新會計准則對合並財務報表的影響分析:
一、新會計准則中的合並財務報表編制理論的變化
「母公司理論」是舊的會計准則中合並財務報表編制過程中所要依據的主要的理論依據,該理論中認為企業中所編制的合並財務報表的主要的使用人員是公司的債權人及公司的股東,因此在報表的編制過程中應該注重母公司股東的利益。在該理論指導下,在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過程中的做法是:對於公司集團中的沒有實現的利潤的處理方式是按照相關的控股比例進行抵消;對於子公司中的母公司的凈資產的份額的計量方式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對於少數的股東在子公司中佔有的資產,一律按照歷史成本來進行計量;對於少數股東的本期損益是在凈利潤項目之前進行列舉,並且需要在合並報表中對該項目進行單列;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各個項目需要在報表中進行單列,該部分不屬於母公司所擁有的總資產數額。
而在新會計准則中,其合並財務報表的制定過程中所採用的主要的理論依據是「控制觀」,在合並主體中,不管是少數股東還是多數股東都應該進行同等對待,並且認為子公司的全部價值都應該受到母公司的控制,合並報表中所反映的利益應該是包含所有的股東的,在這種理論指導之下,合並財務報表編制過程中的具體做法是:集團的交易中沒有實現的損益全部予以抵消,這能夠對集團內部的操縱利潤的交易進行有效的抑制;母公司在對子公司的凈資產進行計量時,全部都採用公允價值來進行計量;如果子公司中的當期損益是屬於少數股東的部分,那麼在合並報表的製作過程中,應該予以說明;對於子公司中不屬於母公司權益份額的部分,應當將其歸結為少數股東權益的部分,並在合並報表中予以說明。
二、新會計准則中合並財務報表的合並范圍的變化
在新、舊會計准則中,合並報表的制定范圍大致相同,但是在新會計准則中強調了控制理論,例如在新會計准則中具有這樣的規定:如果沒有例外的情況存在,子公司中所有的資產都應該被母公司所合並,並且該准則中明確的強調,母公司對於子公司的控制,不但是在法律上進行完全的控制,還在實際意義上進行完全的控制,例如,在一些公司的章程中規定相應的子公司沒有實際的控股權,而該子公司在形式上具有控股權,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能進行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
與舊的會計准則相比,在新會計准則中,對於一些小規模的公司的合並及一些特殊行業子公司的合並也納入到了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范圍中,在舊的會計准則中明確指出,對於銀行、保險業等特殊行業的子公司可以不將其納入到合並范圍中,並且對於子公司的當期凈利潤、銷售收入、資產總額等值小於母公司的總值的十分之一時,可以不將該公司納入到合並范圍中。但是在新的會計准則中,該項規定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在新的會計准則中明確規定,不管是公司的規模還是公司所屬的行業性質,所有受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都應該納入到合並氛圍中,從而能夠使合並財務報表將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等反映出來。
在舊的跨級准則中,明確的規定企業在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過程中,應該按照相關的比例合並法來進行合並,並要將相關的合營企業合並在其中。而在新的會計准則中,為了能夠在合並財務報表的制定過程中很好地貫徹控制理論,將合並比例法進行了取消,對於合營企業的核算,在新的會計准則中採用的是權益法來進行相關權益及資產的核算工作。
三、新會計准則中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與編製程序的變化
在新的會計准則中規定:在合並財務報表的制定工作中,需要將子公司及母公司的相關財務報表作為基礎的參考內容,首先需要對子公司的相關長期股權投資按照權益法進行調整,然後由母公司來進行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子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應該按照母公司的相關要求予以統一。
在舊的會計准則中,只是單純地將相關的購買成本與母公司的凈資產的差值來作為合並的差價,而不對母公司的商譽及股權取得之日起的公司賬面凈資產的值進行確認,而商譽指的是母公司在對子公司進行購買的過程中的投資成本值與子公司經營過程中所取得的凈資產的公允值之差。而公司賬面的凈資產的值指的是公司凈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公司賬面價值之差。公司股權取得日的合並差價正應該由商譽與子公司賬面凈資產的值兩部分所組成。
而在新的會計准則中這樣規定:如果是處於同一控制之下的合並,根據合並時合並成本與子公司的所有者權益之間的差值,對留存收益及資本公積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的話,在合並的後期,能夠保證合並資產負債表中不出現合並差價。對於沒有處於同一控制下的合並,將合並時合並成本中高於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部分當作商譽,並在後期的合並資產負債表中予以說明,如果此過程中,商譽的值有所減少,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要以減少後的值進行表示。而如果在合並時,合並成本的值比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值要低,應該將二者的差額作為當期的損益,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不需要另外予以說明。
四、新會計准則中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主體的變化
在新的會計准則中將舊的會計准則中的「對某些企業是否編制合並財務報表給予自由裁量的權力」的規定進行了取消,在新的會計准則中明確規定,所有合並的母公司都需要進行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這是一種強制性的規定,所有合並企業都需要遵守。並且在新的會計准則中明確規定,如果是處於多層次控股的條件下,只要母公司擁有一個以上的子公司,都應該進行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
五、新會計准則中合並財務報表的種類的變化
在舊的會計准則中,合並財務報表的種類主要有合並財務狀況變動表、合並利潤分配表、合並損益表、合並資產負債表等。在新的會計准則中,增加了合並財務報表的種類,其中不僅包括合並利潤表、合並資產負債表,還包括有合並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表、現金流量表、附註幾部分的內容。
六、新會計准則中合並財務報表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在新的會計准則中強調了經濟實體,在合並財務報表中,規定需要在合並後的股東權益中包含子公司的少數股東權益,並將其包含於合並後的凈利潤當中,這會對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負債率等產生影響;在新准則中,母公司需要對子公司的所有凈資產的值都按照公允價值的方式來進行計量,這能夠促進企業所提供的相關的會計信息更加的准確、可靠,有利於企業中的決策者參照財務報表進行正確的決策。
七、結束語
本文從基本理論、合並范圍、合並財務報表的編製程序及方法、合並報表編制主體、合並報表種類等方面對新、舊會計准則進行了對比分析,簡單闡述了新會計准則在合並財務報表上的主要變化,並簡單分析了新會計准則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對於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貳』 淺談我國企業合並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的異同

隨著我國企業體制改革的加快,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的企業合並實例,因此,規范企業合並會計准則就顯得更加重要。我國財政部於2006年發布了《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的會計准則,並於2007年1月1日開始實施。進行我國企業合並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比較研究,對於我們理解、貫徹企業合並會計准則有著積極意義。我國企業合並新准則基本與國際趨同,但是由於我國的經濟制度、會計模式與其他國家不同,考慮到我國的具體國情,企業合並新准則還是存在著獨特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企業合並的范圍不同
我國企業合並會計准則按照參與合並的企業在合並前後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將企業合並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我國在充分考慮我國產權市場還不夠成熟、發生的企業合並多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納入了企業合並准則的范圍。而國際會計准則則不包括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
(二)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上具有差異
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方法主要有兩種: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
1.購買法
購買法是假定企業合並是一個企業通過購買的方式取得其他參與合並企業的凈資產的一項交易,因此是以實際支付的款項或放棄的資產公允價值來計算購買成本;購買企業的利潤包括被合並企業合並後根據成本價計算的利潤。購買法視企業合並為購買全部凈資產,從而改變了會計計價基礎。。
2.權益結合法
權益結合法是假定企業合並是實施合並的企業與其他參與合並企業的股東間的普通股交換,即把合並看作是兩個公司的普通股股東在合並他們的權益、資產和負債,通過股權交換實現所有權的聯合。在權益結合法下,以子公司凈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計價基礎來記錄母公司的購買成本。
我國企業合並新准則分別對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相關問題進行了規定。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按照權益結合法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則按照購買法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
而國際會計准則規定,所有企業合並只允許採用購買法,即將企業合並交易看做是一個企業購買另一個企業的股權或凈資產的過程。具體應用步驟為:(1)確認購買方,包括取得控制權的認定以及難以辨認時的四個跡象等;(2)計量企業合並的成本,主要指購買方為取得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放棄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3)在購買日將合並成本分配到所購買的資產以及所承擔的負債與或有負債上。
(三)與合並相關費用的處理存在差異
我國會計准則規定,對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發生的法律費、咨詢費和傭金費等其他直接費用應當計入合並成本,而合並的間接費用在發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合並方為進行企業合並而發生的相關直接費用,如律師費、咨詢費、審計費等直接相關的費用,均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費用,不構成企業合並中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也不能從發行股份的溢價中抵減。
而國際會計准則由於不包括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其關於費用的處理則比較清晰。國際會計准則規定企業合並中支付給為實現合並而聘請的會計師、法律顧問、評估師和其他咨詢人員的業務費用直接歸屬於合並成本,而一般的行政管理費用,包括購買部門的運營成本以及其他不能直接歸屬於所核算的特定成本的相關費用則在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
(四)合並成本的確定存在差異
我國會計准則規定,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以合並方在合並日取得的凈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合並成本;而對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購買方應以購買日為換取被購方的控制權而放棄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加上合並的直接相關費用之和作為合並中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合並成本。
而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認為,合並成本是購買方為換取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放棄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債務、發行的權益性工具在交易日的公允價值加上任何可直接歸於企業合並的成本。
(五)合並報表編制的不同
合並會計報表是由企業集團的母公司,以企業集團內納入合並范圍的各成員企業編報的個別會計報表為基礎,運用一整套合並程序和方法編制的,綜合反映企業集團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變動的會計報表。國際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進行了長期的研究與探討,形成了多種理論與實務處理方法。
1.提供集團合並會計報表的國際差異
提供集團合並會計報表是國際流行的慣例,但也有差異。有的國家只要求提供母公司報表,如西班牙、巴西和南美一些國家。對於提供合並會計報表的國家,由於提供合並報表的具體目的不同,合並會計報表的公布慣例分為合並會計報表與母公司報表同時提供的慣例和只提供合並會計報表的慣例。
2.合並理論與實務的差異
目前國際上通行的合並理論有母公司理論、實體理論(主體觀)、當代理論和所有權理論。美國的合並慣例是以母公司理論為基礎的,但當代理論在實務中用得更多;英國的法律和慣例主要以母公司理論為基礎處理合並會計報表,同時允許企業集團採用當代理論;荷蘭的合並實務與英國十分接近;德國更多是以實體理論為基礎;法國是以母公司理論和所有權理論為基礎;日本依據的是實體理論,採用權益法。我國實際採用的是當代理論。
3.合並方法的差異
第一、企業合並日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對企業合並日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實務中主要有購買法、權益集合法和新實體法。實務中,企業合並方法運用情況在各國有一定的差異,普遍採用的是購買法,權益集合法只在少數公司採用。日本、澳大利亞、巴西通常不允許採用權益集合法;法國、德國、荷蘭、瑞典、瑞士和英國允許採用權益集合法。
第二、期末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合並會計報表與一般會計報表一樣在每一期間結束後編制一次,期末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就技術方法角度考慮,可以區分為全部合並法、比例合並法。全部合並法是國際流行的會計慣例,比例合並法源於法國,以前在英美等國很少見到。
通過對企業合並會計的國際上的處理方法、准則、報表編制的比較,我們清楚地看到我國在企業合並會計方面與國際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認真學習兩者的差異有助於我國會計人員更好地運用會計准則,對完善我國會計制度有著重要的作用。

『叄』 會計准則對企業有什麼 影響

1,現行准則規定,債務重組中獲得豁免或少償還的負債只能計入資本公積,而新准則規定,以現金或非現金資產及債轉股等方式償還債務,其原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
2,對於存貨的計賬方法,新准則中也做了調整。「後進先出法」被取消,對於原本採用「後進先出法」的企業而言,轉換計賬方法,至少會引起毛利率的波動。而具體的影響,則還取決於其存貨周轉情況、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
3,具體准則方面:

(1)《債務重組》准則的調整。新的《債務重組》准則重新界定了債務重組的定義,定義中強調了「讓步」的概念,新准則明確了只有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的前提條件,才可以對獲得債務的讓步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和損失。債務重組的結果計入當期損益,原《債務重組》准則規定對債務重組的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而債務重組收益則計入資本公積,新准則改變了這種做法,將債務重組收益和損失均計入當期損益。以非現金資產方式清償債務時,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而原准則規定採用企業以非現金資產方式清償債務時,採用賬面價值計量。

(2)《所得稅》准則的調整。目前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所採用的所得稅會計方法只有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但是,新准則將規定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這將改變所有企業的所得稅費用,並導致凈利潤的改變。

(3)《資產減值》准則的調整。按照新准則,「存貨跌價准備」、「固定資產跌價准備」、「在建工程跌價准備」和「無形資產跌價准備」,從2007年開始,計提後不能沖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新的資產減值准則實施後將有效地遏制利用減值准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利潤的情況。

(4)《存貨》准則的調整。新准則中,取消了存貨流轉的「後進先出」法,主要考慮成本流與實物流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一致的。同時新准則規定允許為生產大型機器設備、船舶等生產周期較長的資產所借入的款項所發生的利息資本化,計入存貨價值,而不再計入損益。

(5)會計處理的調整。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的調整,新准則中明確了企業合並的概念,對企業合並進行了分類,將企業合並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與非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兩大類,規范了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的基本原則,對企業合並過程中發生的與合並相關的費用的處理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並對企業合並的披露進行了規范。合並報表基本理論的調整。與《合並會計報表暫行規定》相比,新准則所依據的基本合並理論已發生變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為側重實體理論。合並報表范圍的確定更關注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並范圍,而不一定考慮股權比例。

『肆』 現行會計准則有關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有關規定

財政部也將發布的新會計准則和審計准則,其中包括新會計准則在上市公司,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的人民大會堂,鼓勵其他企業執行。值得注意的是,新會計准則體系基本實現了趨同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編制。 2005年,財政部發布了草案六個批次的22會計准則,除了在當前一九九七年至2001年頒布的16項具體會計准則,也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調整和修正,最終建立了一個健全的制度設置會計准則於2006年初2007年1月1日將在與內容的早期版本不同的比較實施的新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 - 基本准則」。
(一)仍然是所謂的基本准則,所有的公司都需要執行,不按照使用「財務會計概念框架」(CF)一詞國際慣例。

(二)明確會計目標。財務會計報告,會計與財務會計報告信息,為用戶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目標,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的結果反映管理層受託責任的履行業務,財務會計報告,以幫助用戶做出經濟決策。從理論上講,我們兩個會計的受託責任觀和決策有用性的目標。然而,我們的目標顯然是受託責任擺在首位的會計概念,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國際社會普遍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存在一定的差異。

(三)刪除核算的一般原則,會計信息要求更換質量。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關性,清晰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和護理的八個方面的及時性。

(4)權責發生制一體化基本假設,體現在計量部分採用歷史成本會計要素。

按照規定定義(5)會計要素「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但收入和支出的定義部分平衡概念被引入,由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主要是借來的「准備財務報表的框架「的有關規定。

(6)引進的利潤和損失的概念。同時,另一個區域盈虧直接在權益中確認為損益,收益和本期利潤直接確認的虧損。從理論上講,前者尚未變現收益及虧損在本質上,後者的收益和損失已經實現。

(7)第一次規范的會計計量屬性。提供了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五個計量屬性的公允價值,而是強調企業在會計計量一般應採用歷史成本。載於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的框架之財務報表匯編」,財務報表包括歷史成本,現行成本,可變現凈值和現值的計量屬性。

(8)將被取消與中國會計記賬,並劃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需求。

二,「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 - 存貨」

(一)符合借貸成本的條件可能在存貨資本化的發生。這一規定體現在「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 - 借款費用」,即借款費用的資本化,擴大某些存貨項目的范圍,也就是那些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達到銷售存貨(如造船廠的船)。因為大血管,如庫存,單獨造船廠根本無法完成其自有資金,必須求助於銀行貸款,而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和區分專門借款和非借款具體而言,原准則只允許資本化的專門借款的要求規定的借貸成本是不是合理。

(b)取消了後進先出法。首先,由於「2號國際會計准則 - 存貨」改良取消後進先出法;其次,因為後進先出存貨周轉率並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

(三)取消移動加權平均法。因為移動加權平均法實質上是加權平均法形式,國際會計准則沒有移動加權平均法。

(4)明確耗材及包裝材料均採用一次轉銷法或五五攤銷法攤銷。

,「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 - 長期股權投資」三

(一)降低應用的范圍。與原來的 - 相比,「企業會計准則投資」,該准則只規范的長期股權投資,短期投資,通過長期債權投資「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 -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范,該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完全一致。

(2)長期股權投資同一控制下和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企業合並,採用不同的方法來確定投資的成本,主要是與「企業會計准則第20的企業合並 - 企業合並「的協調。

(c)重新調整應用權益法和成本法的范圍。成本法是適合的投資者可以行使按權益法適用於投資公司的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控制權不具有共同控制或對被投資顯著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相一致。也就是說,綜合附屬公司的范圍,家長應該成本核算的方法,綜合財務報表應按照權益法,俗稱「上按權益法表」進行調整,從原來使用的完全不同「帳戶權益法。」在權益法核算的范圍和成本的變化,以及相關的國際會計標準的統一。

(四)取消長期股權投資差額。當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所佔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凈額,長期股權投資不調整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有權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而長期股權投資的調整成本。

四,「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 - 投資性房地產」

(一)投資性房地產應當單獨陳述。土地持有的公司,房地產投資,而不是專門為這些准則的規定,自用部分應當分別核算,並在「投資性房地產」項目的獨立財務報表。

(b)規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採用成本模式或者公允價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主導。當投資性房地產採用成本模式計量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後續計量類似的應該提取折舊(或攤銷)及減值;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情況下,可以採用進行後續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則該投資性房地產的那部分不再計提折舊或攤銷。已採納為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模式,成本模式可能無法從公允價值模式進行轉換。然而,國際會計准則投資物業以基於模型公允價值。

5,「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 - 固定資產」第一次

(一)定義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固定資產的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壽命或者以不同方式為企業提供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經濟效益,每個組件應分別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

(二)終止確認的原則後續支出。確認固定資產的原則,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在初始確認原理是一樣的,那很可能流入企業資產的經濟效益包括資產能夠可靠地計量的成本。也就是說,如果後續支出予以資本化,須確認資產的條件。

(三)規定了未來的棄置費用的會計處理。處置固定資產,預計棄置等於在未來發生的費用固定資產現值之差額,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並計提折舊。這樣的成本是核電廠,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等大型固定資產尤為重要。處置費用應包括在企業確認固定資產的成本,同時確認一項負債。

(四)重新定義估計剩餘價值。首先,它強調預計凈殘值是現值,而不是最終值;其次,在企業出售固定資產准備好了,你應該檢討預計凈殘值(通常等於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而這規定類似的「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5號 - 非流動中的有關規定持作出售及已終止經營業務「的資產。

(五)明確規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將改變凈殘值和折舊方法都屬於會計估計變更。

(6)將發生的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應當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

六,「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 - 生物資產」

(一)生產特種清晰的分類。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國際會計准則第41沒有明確生物資產分類要求。

(b)條規定,企業應採用生物資產的成本模式計量。但有確鑿證據表明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持久,生物資產應當以公允價值計量。國際會計准則第41號需要全部使用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

(c)規定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准備,並計提減值准備作出無法逆轉,但公益性生物資產不被削弱。

7,「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 - 無形資產」的無形資產的定義

(一)轉變。新准則規定無形資產是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的企業,作為識別無形資產,這將不包括商譽無形資產准則的基本特徵;取消無形資產必須是限制了「長期資產」,同樣作為無形資產的定義與國際會計准則。

(二)允許購入的無形資產的資本化借貸成本。 ,超過正常信用條件,無形資產的現值為基礎的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延期支付的購買價格的成本來確定采購價格。除 - 實際支付的,除按照價格之間的購買價格之間的差額的現值「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 - 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應該是信用期間內計入損益中。

(三)會計改革,研究和開發費用。新准則規定公司之開支發生在研發過程中進行區別:在研究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應列作開支;費用達到的研究和發展進入程序後發生的某一個階段,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允許資本化。我們的研究和開發的會計處理方法的費用是與國際會計准則一致,但美國公認會計原則要求所有的研究和開發費用予以資本化,但是這並不能完全實現的准則全部條文。

(四)採用基於無形資產的攤銷採用不同的方法分別以確定是否生活。確定年期的無形資產攤銷,其使用壽命;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攤銷。

(5)取消了「企業對投資者投入股票和無形資產首次發行應在投資者作為入賬價值的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的規定。

8,「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 -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1資產所得,分別採用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交易有資產或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商業實質能夠可靠地計量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支付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掉期的公允價值計入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在當期損益;否則,應根據該資產的賬面價值自首和相關稅費支付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計入當期損益。

2。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是確定的基本標準是否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公平。確定非貨幣性交易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主要考慮兩個因素:第一,資產和換出的現金流產生的資產時,風險的大小是變化的資產及資產,並預期將換出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是不同的,不同的是顯著與資產的變化和資產的公允值進行比較;二是交易雙方是否有管理的關系 - 關聯方關系存在的情況下,非貨幣性交易一般不具備商業實質。這一規定與國際會計標准,完全一樣與美國最近修訂的准則154號是一致的。

3。改變了收益和非貨幣性交易損失的處理。資產自首來衡量資產的入賬價值,同時確認該資產處置損益以及收益和非貨幣性交易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按照公允價值?;沒有對非貨幣性交易的商業實質,在轉換時將測量到的資產置換交易損益的入賬價值資產的賬面價值未在雙方都認可。

九,「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 - 資產減值」

(一)單一準則規定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的主要標准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使用規范的成本的會計計量。資產組

(2),並介紹了集團的投資組合。資產組是可以認定的最小資產組合的公司,其產生的現金流入基本上獨立於其他資產的現金流入或資產組的,這個規定與國際會計准則的定義一致。資產組組合,是最小資產組合由若干資產組合,包括資產組資產組或組合,以及為總部資產分配的合理方法的一部分組成。資產組名為國際會計准則的現金產生單位,而資產組組合沒有單獨定義。

(三)資產減值判斷的明顯標志。只有當某些資產發生減值的跡象,只需要估計其可收回金額,但對於因商譽及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不確定的合並形成一個企業,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應測試每年進行減值測試。

(四)詳細介紹了可收回金額的計量。可收回金額是公允價值減去該資產後出售該資產的成本預計將確定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的較高者。當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該減值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值

(5)明確規定不能顛倒。主要是為了防止操縱利潤,這也是新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之間的重大區別之一,但相關法規和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是一樣的。但必須指出的是,按照守則的規定,應包括減值准備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的只有逆轉,按成本計量的投資物業的無形資產減值及減值;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 - 生物資產」規定,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不可轉回提取物制劑;按照「企業第22號會計准則 -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無活躍市場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或鏈接到工具權益工具的,必須按減值虧損結算衍生金融資產,股本無法逆轉。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 - 存貨」提供存貨跌價准備是可以逆轉的;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 -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對以攤余成本可以計入當期損益轉回列賬之金融資產之減值虧損;對權益工具可供出售投資的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不會發生逆轉;確認可供出售債務工具的減值損失,公允價值已上升,並在客觀隨後的會計期間,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原確認的減值虧損與確認後發生的事項應通過逆轉利潤表。

(6)商譽減值准備單項計提壞賬准備。商譽在企業合並中,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底進行減值測試。商譽是很難從企業的其他資產分開單獨產生現金流量,應與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結合起來。國際會計准則還規定商譽減值測試無法進行攤銷。

十,「企業會計准則第10號 - 雇員福利」

(一)規范內容涵蓋工資。員工福利在所有獎勵企業支付給工人。值得注意的是,新標准要求的非貨幣福利也工傷賠償,負債及支付方式公司產生的休假福利其他同類工人的范圍內必須確認。扣除渠道統一的社會保險支出

(二)。目前,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有的企業全部計入管理費用,有些公司是根據工人作業的成本包括在內。該標准要求所有工資工作已計入員工應以成本或費用。

(三)企業和職工單獨解除的規定,占與勞資關系有關的支出。為了滿足勞資關系有關的費用一定的條件下,公司應確認的與所產生的計入當期費用,預計負債勞動者報酬僱傭關系的解除。

十一。 「企業會計准則第10號 - 企業年金基金」

1鑒於中國的法律和法規的限制,中國的企業年金基金會計只提供第一個數字是類似於國際會計准則第26定額供款退休福利的會計處理方法計劃,這是與國際會計准則中國會計准則之間的實質性差異之一。

2。企業年金是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委託人,受託人,賬戶管理人,資產及賬目,並分別從企業年金基金管理的資產的投資經理,單獨核算。

3。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企業年金基金的形成,其公允價值,並計入當期損益的原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

4。財務報表附註企業年金基金的資產負債表,凈資產變動及票據形式的聲明。

十二,「企業會計准則第11號 - 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

(一)明確了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會計規范的范圍。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是指企業職工和其他方獲得授予的權益工具,以提供服務或基礎負債確定權益工具進行交易。公司獲取貨物及發行股份不屬於本規范標準的內容,並分享國際會計標準的規范,包括通過支付給獲得商品交易發行股份。

一)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按公允價值計量。以權益結算的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

;以現金結算的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損益。

十三,「企業會計准則第12號 - 債務重組」

(一)重新規范債務重組的意義,債務重組將產生作為判斷的基本標准。在2001年修訂的債務重組和債務重組准則相比變化較大,但最初發布於1998年債務重組准則的定義,新的指導方針基本上是相同的。

(二)允許債務重組是在損益中確認。債務人應當確認債務重組收益,債務重組損失的債權人應該得到承認。同時,非貨幣性資產債務重組,債務人應當損益的資產轉讓損失。 (三)債務重組形成的。

(四)債務人或應付的金額予以確認,但債權人不能確認或應收的金額。

14,「企業會計准則第13號 - 或有事項」

(一)企業不應該承認或事項與目前的義務的條件的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但原因應該被確認為預計負債。

(二)預計將推出一項措施負債的中間值,概率和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會計

(3)第一次明確地為將要執行合同的合同損失。如果合同的未決執行變得有償合同,從虧損合同負債產生的義務,預計符合條件的,應當確認為一項負債。例如,通過清晰的業務簽訂的原合同,企業買家將出售一批每單位商品100元,但在資產負債表日,該商品的購買價格已經達到110元,企業必須履行的合同損失,企業響應履行上述合同損失准備可能出現的預計負債。這一規定與國際會計准則相一致。

(4)公司不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未來經營虧損,但可以確認為合格重組預計負債。

15,「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 - 收入」

(一)改變收入的定義。新准則規定,收入是形成日常活動的企業,將導致增加所有者權益,資本總流入無關,與投入的所有者的經濟利益。這個定義引入定義平衡的概念元素,這表明中國的會計標準的制定部分移動的平衡理念,逐漸趨同與國際會計准則。

(二)明確會計的合同價或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協議貨物的銷售價格。接受合同或協議延期,融資性質的,應確定按照合同或協議的公允價值從銷售商品收入金額。合同或協議收取其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採用實際利率法在期限的合同或協議,損益攤銷。這一規定實質上是引入了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可以有效地劃分的商品(或服務),收入及利息收入。

16,「企業會計准則第15號 - 建造合同」

指引和原「企業會計准則 - 建造合同」是微不足道的,這不會在這里重復。 (續)

17,「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 - 政府補助」

(一)政府補助充分利用收入法核算。許多原來的法律,法規,公司獲得政府補助應占資本使用的方法,是關於政府補助,計入資本公積。 「國際會計准則第20號 - 會計和政府援助的披露政府補助」規定,政府補貼是收入法,是關於政府補助計入盈利。該標准全面接軌國際會計准則,要求政府補貼佔了採用收益法。

(二)與資產相關的政府分為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相關資產,利潤或虧損的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然而,在測量的,直接計入當然損益的政府補助面值。補償企業以後的相關收入,費用或損失於相關期間的政府補助,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相關期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賠償相關費用或損失已經發生的損益。

(三)政府補助認識到需要返回,它應該被視為會計估計變動。

18,「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 - 借款費用」

(一)擴大資產范圍內的借款費用的資本化。 「該資產符合資本化」,包括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可以達到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這將包括在資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存貨或銷售。例如,船舶,飛機等製造時間很長,允許借用符合國際會計標准與此相關的規定費用的資本化。

(二)擴大范圍可資本化的借款。新准則規定借款的資本化,可以不再局限於專門的貸款,借款人可能還包括一般的生產,製造「有資格的資產資本化」的發生。國際會計准則第23也可以讓資金借入一般借款費用資本化。

(三)取消折扣的直線攤銷借款溢出。新准則規定借款存在折價或溢價,折價或者溢價金額應為每個會計期間釐定應按照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調整每期利息金額不再攤銷採用直線法,而國際會計准則這個沒有明確的規定。

19,「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 - 所得稅」

(一)禁止使用的應付稅款法,會計收益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規定所得稅費用,而非財經1994年教育部制定的「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的暫行規定」(財會字[1994] 025號)規定的損益表債務法。根據資產負債表內確認及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計量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二)使用臨時時差差異所取代。這就是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結果,它是國際會計准則第12收斂的結果。暫時性差異的賬面價值和時差是暫時性差異的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但差異並不一些臨時時差。

『伍』 新企業准則中的「企業合並」的內容是較舊會計准則新出的新內容嗎

財政部將在人民大會堂同時發布新的會計准則和審計准則體系,其中新會計准則於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執行,其他企業鼓勵執行。 值得關注的是,新會計准則體系基本實現了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趨同。2005年,財政部先後發布了6批共22項會計准則的徵求意見稿,此外,對現行的1997年至2001年期間頒布的16項具體會計准則,也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調整和修訂,最終在2006年初構建起一套企業會計准則的完善體系。2007年1月1日即將實施的新會計准則與舊版內容的不同比較 一、《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
(一) 仍然稱為基本准則,所有企業均須執行,未按照國際慣例使用「財務會計概念框架」(CF)一詞。
(二)明確了會計目標。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從理論上講,我國的會計目標兼具受託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但是,我國會計目標顯然將受託責任觀放在第一位,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國際上普遍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有一定差別。
(三) 刪除了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而代之以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關性、清晰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八個方面。
(四) 權責發生制融合在基本假定中,歷史成本體現在會計要素計量部分。
(五) 會計要素定義遵照《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規定,但收入與費用的定義部分地引入了資產負債觀,這主要是借鑒了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的相關條款。
(六) 引入利得和損失兩個概念。同時,對於利得和損失又區分為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在理論上,前一種利得和損失實質上尚未實現,後一種利得和損失已經實現。
(七) 首次規范會計計量屬性。規定了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五種計量屬性,而且強調企業在會計計量時,一般應採用歷史成本。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中規定,財務報表的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現行成本、可變現價值和現值。
(八) 取消了會計記賬須用中文以及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要求。
二、 《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
(一) 符合條件的存貨發生的借款費用可以資本化。這一規定體現在《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中,即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范圍擴大到某些存貨項目,也就是那些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夠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如造船廠的船舶)。因為象大型船舶這樣的存貨,造船廠僅靠自有資金根本完不成,必須藉助於銀行借款,而企業取得的銀行借款又分不清專門借款與非專門借款,原准則規定只允許專門借款的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規定不夠合理。
(二) 取消了後進先出法。一是因為改進後的《國際會計准則第2號——存貨》取消了後進先出法;二是因為後進先出法不能反映存貨流轉的真實情況。
(三) 取消了移動加權平均法。因為移動加權平均法實質上是加權平均法的一種形式,國際會計准則也沒有移動加權平均法。
(四) 明確了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採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
三、 《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
(一) 縮小了適用范圍。與原《企業會計准則——投資》相比,本准則僅規范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短期投資、長期債權投資由《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范,這一規范與國際會計准則完全一致。
(二) 對於企業合並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分別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採用不同的方法確定其投資成本,這主要是與《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相協調。
(三) 重新規范了成本法與權益法的適用范圍。成本法適用於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適用於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並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上述規定與國際會計准則完全一致。也就是說,對於納入合並范圍的子公司,母公司應以成本法核算,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應當按照權益法進行調整,即俗稱的「表上權益法」,完全不同於我國原來使用的「賬上權益法」。關於成本法與權益法適用范圍的變化,與相關國際會計准則協調一致。
(四) 取消了長期股權投資差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四、 《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
(一) 投資性房地產須單獨列報。企業持有的土地、房產中專門用於投資而非自用的部分,應按本准則的規定核算,並在會計報表中單列「投資性房地產」項目。
(二) 規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可以採用成本模式或公允價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為主導。對投資性房地產採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時,與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類似,應提取折舊(或攤銷)及減值;在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情況下,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此時不再對該部分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折舊或攤銷。已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但是,國際會計准則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以公允價值模式為主。
五、 《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
(一) 首次定義了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壽命或者以不同方式為企業提供經濟利益,適用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應當分別將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
(二) 取消後續支出的確認原則。固定資產發生後續支出的確認原則與固定資產初始確認的原則相同,即該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也就是說,後續支出如果進行資本化,必須符合資產確認的條件。
(三) 規定了未來棄置費用的會計處理。固定資產預計棄置費用等於未來處置固定資產所發生費用的現值,其應計入固定資產的成本並計提折舊。此類費用對於核電站、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等大型固定資產尤為重要。企業確認的棄置費用應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同時確認一項負債。
(四) 重新定義預計凈殘值。一是強調預計凈殘值應是現值,而不是終值;二是在企業准備出售固定資產時,應復核預計凈殘值(通常等於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這一規定類似於《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5號——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和終止經營》的相關規定。
(五) 明確規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的改變均屬於會計估計變更。
(六) 將發生的固定資產後續支出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應當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
六、 《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
(一)明確了生產特產的分類。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國際會計准則第41號對生物資產並沒有明確的分類要求。
(二) 規定企業應採用成本模式計量生物資產。但有確鑿證據表明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應當對生物資產採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而國際會計准則第41號要求全面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生物資產。
(三) 要求生產性生物資產計提減值准備,而且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但公益性生物資產不得計提減值准備。
七、《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
(一)無形資產的定義發生了變化。新准則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把可辨認作為無形資產的基本特徵,從而將商譽排除在無形資產准則之外;取消了無形資產必須是「長期資產」的限制,與國際會計准則的無形資產定義相同。
(二)允許外購無形資產借款費用的資本化。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除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以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計入當期損益。
(三)改革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新准則規定對企業在研究開發過程中發生的費用進行區別對待:研究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應予以費用化;研究達到一定的階段而進入開發程序後發生的費用,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允許資本化。我國關於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與國際會計准則一致,但美國會計准則規定所有研究開發支出均資本化,但這一規定並沒有完全貫徹到所有準則中去。
(四) 根據無形資產使用壽命是否能夠確定分別采有不同的攤銷方法。使用壽命確定的無形資產,在其使用壽命內進行攤銷;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進行攤銷。
(五) 取消了「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以該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的規定。
八、《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1.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資產,分別採用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計量。交易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否則,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
2. 交易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是判斷非貨幣資產交換公允性的基本標准。判斷一項非貨幣交易是否具有商業實質,主要考慮兩項因素:一是換入資產與換出資產在產生現金流量時間、金額、風險方面是否發生變化,以及換入資產與換出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是否不同,以及其差額與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比是否重大;二是交易的雙方是否具有管理關系——存在關聯方關系的情況下,非貨幣交易一般不具有商業實質。這一規定與國際會計准則基本一致,與美國最近修訂的第154號准則完全相同。
3. 改變了非貨幣交易損益的處理方式。對於具有商業實質的非性資產貨幣交易,按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來計量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同時確認資產處置損益和非貨幣交易損益;對於不具有商業實質的非貨幣交易,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來計量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交易的雙方均不確認損益。
九、《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
(一)單列准則規定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准則主要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使用成本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減值會計處理進行了規范。
(二)引入的資產組及資產組組合。資產組是指企業可以認定的最小資產組合,其產生的現金流入應當基本上獨立於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產生的現金流入,這一規定與定義與國際會計准則一致。資產組組合,是指由若干個資產組組成的最小資產組組合,包括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以及按合理方法分攤的總部資產部分。資產組在國際會計准則中稱作現金產出單元,而對資產組組合則沒有單獨定義。
(三) 明確資產減值跡象的判斷。只有資產存在減值跡象時,才需要估計其可收回金額,但對因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
(四) 詳細規定了可收回金額的計量。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資產賬面價值小於可收回金額時,資產即發生減值。
(五)明確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主要是為了防止利潤操縱,這也是我國新會計准則體系與國際會計准則的實質性差異之一,但與美國公認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相同。必須注意的是,根據該准則的規定,不得轉回的減值准備只包括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無形資產減值准備和按成本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減值准備;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5號——生物資產》規定,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提取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或與該權益工具掛鉤並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產的減值損失,不得轉回。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存貨》規定,存貨跌價准備可以轉回;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可以轉回,計入當期損益;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通過損益轉回;對於已確認減值損失的可供出售債務工具,在隨後的會計期間公允價值已上升且客觀上與確認原減值損失確認後發生的事項有關的,原確認的減值損失應當予以轉回,計入當期損益。
(六) 單獨規定商譽減值。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商譽難以獨立於其他資產為企業單獨產生現金流量,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國際會計准則也規定商譽只能進行減值測試,不得攤銷。
十、《企業會計准則第9號——職工薪酬》
(一) 規范了職工薪酬所涵蓋的內容。職工薪酬是企業付給職工的所有報酬。值得注意的是,新准則規定非貨幣性福利也屬於職工薪酬的范圍,意味著企業必須確認職工帶薪休假等類似福利所產生的負債。
(二) 統一了各項社會保險支出的列支渠道。目前,對於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有些企業全部計入管理費用,有些企業根據職工崗位分別計入成本費用。本准則規定所有的職工薪酬均應根據職工崗位分別計入成本或費用。
(三) 單獨規定企業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相關支出的會計處理。對於滿足一定條件的解除勞動關系的相關支出,企業應確認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負債,同時計入當期費用。
十一、《企業會計准則第10號——企業年金基金》
1. 鑒於我國法律法規的限制,我國企業年金基金會計只規定了類似於國際會計准則第26號中的設定提存計劃退休福利的會計處理,這也是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的實質性差別之一。
2. 企業年金是一個獨立的會計主體,委託人、受託人、賬戶管理人以及投資管理人的資產與賬戶要與企業年金基金的資產分開管理,分別核算。
3. 企業年金基金形成的投資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4. 企業年金基金的財務報表由資產負債表、凈資產變動表和附註組成。
十二、《企業會計准則第11號——股份支付》
(一)明確了股份支付會計規范的范圍。股份支付,是指企業為獲取職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務而授予權益工具或者承擔以權益工具為基礎確定的負債的交易。企業為獲得商品而發行股份,不屬於本准則規范的內容,而國際會計准則所規范的股份支付包括通過發行股份而獲得商品的交易。
a) 股份支付均以公允價值計量。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
本公積;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其公允價值計入當期損益。
十三、《企業會計准則第12號——債務重組》
(一) 重新規范債務重組的含義,將讓步作為判斷債務重組的基本標准。新准則關於債務重組的定義與2001年修訂後債務重組准則相比變化較大,但與1998年最初發布的債務重組准則基本一致。
(二)允許確認債務重組損益。債務人應確認債務重組利得,債權人應確認債務重組損失。同時,對於以非貨幣資產進行的債務重組,債務人還要確認資產轉讓損益。
(三)債務重組形成的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
(四)債務人應當確認或有應付金額,但債權人不得確認或有應收金額。
十四、《企業會計准則第13號——或有事項》
(一)企業不應當確認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但由或有事項導致的符合條件的現時義務,應確認為預計負債。
(二)預計負債的計量引入了中間值、概率及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
(三) 首次明確變成虧損合同的待執行合同的會計處理。如果待執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該虧損合同產生的義務滿足預計負債條件的,應當確認為一項負債。例如,企業原簽訂的合同明確,企業將向購買方按每單位100元銷售一批商品,但在資產負債表日,該商品的進價已經達到110元,企業履行該合同必定虧損,企業應對履行上述合同可能產生的虧損計提預計負債。該規定與國際會計准則相一致。
(四) 企業不應當就未來經營虧損確認為預計負債,但可以為符合條件的重組確認預計負債。
十五、《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
(一)收入定義變化。新准則規定,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該定義引入要素定義的資產負債觀,表明我國會計准則制定部分地轉向了資產負債觀,與國際會計准則逐漸趨同。
(二) 明確銷售商品的合同價或協議價與公允價值差額的會計處理。合同或協議價款的收取採用遞延方式,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應當按照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應收的合同或協議價款與其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在合同或協議期間內採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計入當期損益。這一規定實質上引入了貨幣時間價值概念,可以有效地劃分商品(或勞務)收入與利息收入。
十六、《企業會計准則第15號——建造合同》
本准則與原《企業會計准則——建造合同》差異不大,在此不予贅述。(續)
十七、《企業會計准則第16號——政府補助》

(一) 政府補助全面採用收益法進行會計處理。我國原來許多法律法規規定,企業獲得的政府補助應採用資本法進行會計處理,即將政府補助計入資本公積。而《國際會計准則第20號——政府補助的會計和政府援助的披露》規定,政府補助均採用收益法,即將政府補助均計入收益。本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全面趨同,要求採用收益法核算政府補助。

(二) 將政府補助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當期損益。但是,以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然損益。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並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計入當期損益。

(三) 已確認的政府補助需要返還的,應當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

十八、《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

(一) 擴大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范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包括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才可以達到可使用狀態或者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從而將存貨納入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例如,船舶、飛機等製造時間非常長,相關借款費用允許資本化,這一規定與國際會計准則一致。

(二) 擴大了可以資本化的借款范圍。新准則規定,可以資本化的借款,不再僅僅局限於專門借款,還可以包括為生產、製造「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發生的一般借款。國際會計准則第23號也允許一般性借入資金借款費用的資本化。

(三) 取消了借款溢折價攤銷的直線法。新准則規定,借款存在折價或溢價的,應當按照實際利率法確定每一會計期間應攤銷的折價或者溢價金額,調整每期利息金額,不再使用直線法進行攤銷,而國際會計准則對此沒有明確規定。

十九、《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

(一) 禁止採用應付稅款法,規定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費用,而不是財政部1994年制定的《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的暫行規定》(財會字〔1994〕第025號)規定的損益表債務法。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確認和計量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二)用暫時性差異取代時間性差異。這是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結果,也是與國際會計准則第12號趨同的結果。暫時性差異是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的差異,所有的時間性差異均是暫時性差異,但某些暫時性差異並非時間性差異。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即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三) 暫時性差異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

(四)稅率變化時,要求相應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五) 禁止對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進行折現。

(六) 要求在資產負債日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復核。如果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利益,應當減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在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記的金額應當轉回。

『陸』 新會計准則下的企業合並財務報表的影響

淺論新會計准則對企業利潤影響
2009-7-23 9:39不詳【大 中 小】【列印】【我要糾錯】
摘要:會計是企業的商業語言,會計准則的變革必將對我國企業利潤產生重大影響,其既有正向的、還有負向的、甚至還有不確定影響方向的。筆者主要從新會計准則對企業遏制和調節利潤這兩方面影響進行分析,談談對新會計准則的認識。
關鍵詞:新會計准則 遏制利潤 調節利潤
2006年2月15日國家財政部正式發布了新會計准則體系,並於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執行,並鼓勵其他企業執行。新會計准則1經問世,就受到了理論界、實務界各方的廣泛關注。新會計准則在理念、體系等方面,實現了與國際慣例趨同。新准則的出台,對企業財務利潤將有何影響呢?利潤永遠是企業的生命線,新會計准則對利潤的影響必將起到「牽1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下面,筆者從利潤的角度來說明新會計准則的影響。
一.新會計准則將遏制企業利潤操縱
新會計准則充分考慮了中國特殊的經濟環境和會計環境,修訂了若干業務核算準則,其中重要的內容是:較多地壓縮了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的選擇項目、限定了企業利潤調節的空間范圍,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將顯著提高,對會計操縱行為的約束力將明顯增強,進1步規范和控制企業對利潤的人為操縱,具體體現在:
1。關於存貨計價的處理 存貨發出計價,取消「後進先出法」。從理論上講,企業從後進先出法轉向其他方法,如先進先出法時,會造成企業毛利的波動。中國經濟環境中確實存在通貨膨脹的因素,後進先出法的取消,對先前採用此法的上市公司利潤有正向作用,但這種正向作用的大小則會受到中國通貨膨脹程度的影響。這1核算辦法的變動,將使企業利用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來調節當期利潤水平的慣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使所有企業的當期存貨消耗費用,反映的是實際歷史成本,而沒有人為調節因素。便於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分析和比較,提高了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
2。關於資產減值的處理
新准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已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內不得轉回。」而此前的會計准則允許資產減值准備轉回,為上市公司提供了操縱利潤的空間。科龍電器由2001年虧損15億元到2002年實現盈利1億元的神話,其中充分利用轉回資產減值准備是主要手段。從短期的角度看,既然該准則是在2007年起開始施行,那麼很多已經計提資產減值准備,並打算在未來年份將其沖回來提高利潤的上市公司,很可能會趕在新准則實施之前,即在2006年度沖回計劃計提的減值准備,從而大幅度提升利潤。
3。關於企業合並的處理
同1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以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放棄使用公允價值,以避免利潤操縱。目前中國企業的合並大部分是同1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合並對價形式上是按雙方確認的公允價值確認,而實質上並非是雙方都認可的價值,盡管公允價值是要經過中介機構評估確認,但是人為操縱因素過多地干擾了公允價值的實現。因此,相當1些上市公司通過合並重組1夜暴富,甩掉虧損帽子的事例屢見不鮮。新會計准則,規定企業合並對價按資產賬面價值進行會計處理,這是從我國資本市場的現狀和市場經濟發育的實際出發,謹慎地使用公允價值,規范企業盈餘管理行為,提高企業利潤的可信度。
4。關於合並報表的處理
擴大了合並報表范圍,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納入合並報表范圍,而不以股權比例作為衡量標准。新准則所依據的基本合並理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為側重實體理論。合並報表范圍的確定更關注實質性控制,而不1定考慮股權比例。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也應納入合並范圍。這1規則的變革,阻斷了1些企業利用分離若乾子公司,縮小持股比例,將經營狀況不好的業務從合並范圍中剔除,從而粉飾企業集團整體業績的慣用伎倆。
二.新會計准則也可能成為企業調節利潤的工具
新會計准則更多地體現了和國際會計准則的趨同,具有較大的積極意義。但新的會計准則在鼓勵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有可能帶來強烈的負面效應,即操縱利潤現象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
1。關於債務重組的處理
新會計准則規定:由於債權人讓步,債務人獲得的利益將直接計入當期收益,進入利潤表,而原來是計入資本公積;同時引入公允價值,以實物抵債,將以公允價值計量。在新會計准則下,上市公司可能因為債務豁免產生巨額利潤。因此,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很可能會在公司出現虧損或面臨「ST」的情況下,出於維持公司業績或保住「殼資源」的考慮,通過債務重組為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負債較大可能發生債務重組的公司利潤有大幅提升的可能性。
2。關於無形資產的處理
新《無形資產》准則將企業的研究與開發費用區別對待,允許開發費用資本化。這將對部分高新技術企業的影響較大,將會極大地改善他們的經營成果,資產結構也將隨之發生變化,有利於增強它們在市場的競爭力。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無形資產研發業務復雜、風險大,將很難明確劃分研究和開發兩個階段。因此,公司如何劃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也就決定了研發支出費用化和資本化的分界點,從而達到了操縱業績,進行盈餘管理的目的。
3。關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處理
新《借款費用》准則中擴大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資產范圍。新准則規定,如果相關資產的購建或生產佔用了專項借款之外的1般借款,被佔用的1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允許計入資產。根據該准則,公司有可能操縱利潤。例如,企業如欲提升業績,需要擴大利息資本化范圍,則可以採用1定手段使專項借款之外的1般借款利息支出符合計入資產的要求,另1方面將已完工的固定資產長期作為在建工程核算,這樣既延長了利息支出計入資產的時間,又減少了折舊的計提,從而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4。關於公允價值重估資產的處理
新會計准則提出,在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情況下,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公允價值模式下將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變動確認為損益,而不再計提折舊或進行攤消,這意味著地產公司在調節利潤上可以對這兩種模式進行選擇。近幾年房地產市場高速膨脹,並且業內也預計漲勢將來會有個漸進攀升的過程,由此上市公司1旦採用公允價值法來計量其早些年購入的投資性房產,必將大大提高其凈資產和當期凈利潤,意味著上市公司中的投資性地產溢價將在賬面上充分體現巨額利潤。
5。關於非貨幣性交換的處理
新會計准則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果滿足條件,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過去非貨幣交易產生的收益,只能計入資本公積金,新會計准則實施後可直接計入當期收益,進入企業利潤表。高價賣家當,是上市公司包裝利潤最常見的手法。例如,上市公司的1塊資產(或股權)賬面值1000萬元,卻以2000萬元或更高的價格出售,通過非貨幣交易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利潤。據有關機構以2004年上市公司非貨幣性交易340億元的規模測算,上市公司2006年因新准則而增加的收益約為75億元。
總之,通過對以上部分准則的分析可以看到,這次會計准則的改革對於企業利潤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既有正向的、還有負向的、甚至還有不確定影響方向的。新會計准則的出台給企業帶來了挑戰和機遇,1方面會計准則的技術難度系數加大,另1方面是會計自由裁量權加大。我們希望看到通過1系列來自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督體系的壓力,使新會計准則更體現公允,會計信息更加有用和准確,以減少企業治理層對利潤的操縱,讓每個企業都實現財務健康!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准則--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柒』 新會計准則下如何理解企業合並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2006》的相關規定,企業合並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並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根據定義中的闡述,一項交易或事項是否形成企業合並,關鍵是看交易或事項發生前與發生後是否引起報告主體的變化,即由發生前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報告主體,變為發生後的一個報告主體。另外,企業合並按合並方式劃分,可分為控股合並、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按參與合並的企業在合並前後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的共同控制,企業合並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其中新設合並由於其會計處理與一般企業的設立並無太大區別,因此無需加以特別規范,准則所闡述的主要是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並與控股合並以及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並與控股合並的會計處理原則與方法,並且,准則中所規范的主要是合並方的會計處理。這是因為,在吸收合並中,被合並方只需反方向銷賬即可;在控股合並中,合並方從被合並方其他股東處取得其股權,對被合並方而言並無實質性的影響,只是具體的股東名稱發生變化,因此被合並方無需專門的賬務處理。

『捌』 新會計准則下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有哪些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權益結合法,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一)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權益結合法權益結合法,即對被合並方的資產、負債按照原賬面價值確認,不按公允價值進行調整,不形成商譽,合並對價與合並中取得的凈資產份額的差額調整權益項目。在權益結合法下,將企業合並看成是一種企業股權結合而不是購買交易。參與合並的各方均按其凈資產的賬面價值合並,合並後,各合並主體的權益不能因企業合並而增加或減少。1.合並成本的確認。合並方在企業合並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合並日在被合並方的賬面價值計量。合並方取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合並對價賬面價值(或發行股份面值總額)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2.合並費用的處理。合並方為進行合並所發生的各項相關費用,包括為進行企業合並而支付審計費用、評估費用、法律服務費用等,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為企業合並發行的債券或承擔其他債務支付的手續費、傭金等,應當計入所發行債券及其他債務的初始計量金額;企業合並中發行權益性證券發生的手續費、傭金等費用,應當抵減權益性證券溢價收入,溢價收入不足沖減的,沖減留存收益。3.合並方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合並中形成母子公司關系的,母公司應當編制合並日的合並資產負債表、合並利潤表及合並現金流量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被合並方的資產、負債,應按其賬面價值進行計量;合並利潤表應當包括參與合並各方自合並當期期初至合並日所發生的收入、費用和利潤,被合並方在合並前實現的凈利潤應單列項目反映;合並的現金流量表應當包括參與合並各方自合並當期期初至合並日的現金流量。(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一個企業購買另外一個企業的交易,按照購買法進行核算,按照公允價值確認所取得的資產和負債。購買法視合並行為為購買行為,注重合並完成日資產、負債的實際價值。1.合並成本的確定。合並成本以購買方所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計量。具體如下:①通過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並,合並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②通過多次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並,合並成本為購買方已經持有的被購買方股本在購買日(或交易日)的公允價值以及購買日支付其他對價的公允價值之和。在合並合同或協議中對可能影響合並成本的未來事項作出約定的,購買日如果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並且對合並成本的影響能夠可靠計量的,購買方應當將其計入合並成本。2.合並差額的處理。合並差額分三種情況分別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處理。①購買方原已持有的對被購買方的投資,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以及因企業合並所放棄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②在購買日,購買方對合並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確認為商譽;③在購買日,購買方對合並成本小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先對取得的被購買方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的公允價值以及合並成本的計量進行復核,經復核後合並成本仍小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3.合並費用處理。購買方為進行企業合並發生的各項直接費用,應當計入企業合並成本。發行權益性證券的發行費用應當沖減所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溢價收入,無溢價或溢價不足以沖減的部分,沖減留存收益。4.購買方合並財務報表的編制。企業合並中形成母子公司關系的,母公司應當編制購買日的合並資產負債表,其中包括的因企業合並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及或有負債應當以公允價值列示。母公司的合並成本與取得的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可確認為商譽或者作為當期損益列示。

『玖』 如何理解中國現行企業會計准則對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規范

一、我國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的現狀

(一)企業合並的概念及處理方法不明確
我國《公司法》和《企業兼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中說明了企業合並的幾種方式,但並沒有對企業合並的概念給出明確的定義。於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企業合並》,雖然給出了企業合並的概念,但那隻是會計上的概念,是針對「報告主體」而言的,並非法律意義上的概念。另一方面,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沒有明確的定義。無論從我國現階段的規范化文件(包括於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企業合並》和《企業會計准則——長期股權投資》),還是從合並會計處理實務中,均未對「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這兩種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做出明確定義,只是對操作方法作了規定。
(二)缺乏對有關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的普遍規范
目前,我國只對吸收合並方式的兩種情況即被兼並方保留法人資格和喪失法人資格作了會計處理規定,但沒有有關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方面的統一的規范性文件,諸如能普遍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企業合並》。與此不同的法規之間的規定也不統一。在《企業兼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中規定採用的「購買法」,與在《合並會計報表暫行規定》和《企業會計准則——投資》中規定的採用「購買法」的處理辦法不一樣。
(三)我國現行法規規定以及實務操作同國際准則的差距
我國現行法規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比較接近於購買法,而實際操作中卻大多數採用權益結合法。國際准則只規定了購買法,取消了權益結合法,而且,同樣的購買法與國際慣例也不一致。

二、新准則下企業合並准則主要特點分析

新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准則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合並方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合並日在被合並方的賬面價值計量;合並方取得的凈資產賬面價值與支付的合並對價賬面價值(或發行股份面值總額)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被合並方採用的會計政策與合並方不一致的,合並方在合並日應當按照本企業會計政策對被合並方的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調整,在此基礎上按照本准則規定確認;合並中發生的各項直接費用,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為企業合並發行的債券或承擔其他債務支付的手續費、傭金等,計入初始計量金額或抵減溢價收入、留存收益。
(一)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納入准則體系
從國際上適用的企業合並會計准則來看,無論是國際准則還是美國的准則,均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排除在外,而我國合並准則對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中尚未規范的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作了規范。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在中國經濟中仍然佔有較大比重,在企業股權結構中,國有股絕對控股現象比較普遍,我國實務中出現的企業合並大多屬於企業集團內或中央、地方國資委所控制的企業之間的合並,因此將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納入准則的適用范圍。
新准則對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是權益法。首先是基於對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的經濟實質的考慮。由於這種合並發生在同一所有者控制的企業之間,並購本身沒有市場競爭的環境作為支撐,其合並行為更多地代表了所有者的意願,合並對價或發行股票的價值不一定是雙方完全出於自願的結果。因此,不能將其看作真正的公允價值,以資產、負債賬面價值計量更為可靠。其次,從股權互換的現狀看,中國的企業合並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上市公司之間的換股合並,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尚未完成,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權還沒有明確的市價,即使部分股權已上市流通,其價格往往受市場投機因素的作用而不能反映其真正價值。因此,在股權的公允價值確認存在困難的情況下,採用權益結合法更易於操作。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受同一方控制的企業之間出於戰略考慮而進行的並購將越來越普遍,這種交易是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進行的,交易價格是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因此應採用購買法核算,將取得的資產、負債統一在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下,以提高會計信息的清晰度與可比性。新合並准則對購買法的這一規范體現了我國對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的接受,順應了國際上對於交易必須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的核算原則,在購買法成為國際合並會計方法發展趨勢的背景下,合並准則的這一規定無疑縮小了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之間的差異。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是我國企業合並會計准則逐步向國際會計准則接軌的關鍵性步驟。

三、規范我國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的新舉措

首先,必須盡快普遍實施《企業會計准則——企業合並》等有關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的規范性文件,修改和完善與企業合並有關的現行法規和規章,形成統一、完善、配套實施的企業合並規范性文件體系。
其次,在建立和完善企業合並規范性文件時,特別是在制定企業合並會計准則及其實施指南時,應該對包括企業合並、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等做出嚴格的定義,對不同合並方式下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的運用做出具體的規定,如各種會計處理方法的適用條件、資產入賬價值標准、合並日及合並日後合並報表的編制、商譽的確定與攤銷等等。
最後,在建立和完善企業合並規范性文件時,既要參考國際會計准則,保持一定的協調統一性,又要考慮我國目前市場環境與會計環境的具體情況;既要考慮與現有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接軌,又要考慮解決企業合並中的具體問題。
鑒於此,筆者認為,我國企業合並會計處理方法應該統一採用購買法,這是因為:採用單一的方法有利於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統一採用購買法,與國際會計處理方法協調一致;統一採用購買法,採用購買法符合會計理論的要求;統一採用購買法,採用購買法可以防止企業合並方式人為操縱利潤。但是,統一採用購買法面臨著被並企業資產公允價值的合理確定。由於我國目前尚不具備使用公允價值的條件,包括證券市場、評估市場等方面的不成熟。因此,目前我國採用的購買法還不能完全同國際慣例那樣按公允價值入賬,必須對購買法予以相應修正,即以賬面價值代替公允價值作為被並企業資產的入賬價值,這樣既解決了方法的多樣性引起的會計信息的混亂,又符合我國國情,便於操作,同時又與國際接軌。當然,採用賬面價值代替公允價值的這種修正後的購買法,與國際慣例不完全一致,這就要求我國出台相應的銜接政策。就目前而言,必須將我國實施的賬面價值替換成按國際慣例實施的公允價值以及如何進行財務報表的調整做出明確的規定,這樣,遠比採用權益結合法調整成購買法下的會計信息的披露成本要低得多。就長遠而言,我國應致力於完善購買法的工作,特別是規范和完善評估市場。隨著我國證券市場、資產評估市場及其他條件的不斷成熟,屆時,再由修正後的購買法轉變成與國際慣例相一致的完整意義上的購買法,這樣比先採用權益結合法,然後等條件成熟了再採用購買法的各項成本要低得多。
企業合並過程中,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是一個重要環節,它直接影響到合並後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而影響到雙方利益的實現。企業合並的基本會計處理方法在准則中規定主要有權益結合法和購買法,它們分別針對不同的企業合並的有關內容。

(一)購買法特點

購買法具有以下的特點:

1、實施合並的企業,應該按其成本進行核算,該成本為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等於交易發生日,購買方為了取得對被合並企業凈資產的控制權而支付的其他購買價款的公允價值與任何可直接歸屬於該項購買的費用之和;

2、如果被合並企業喪失法人地位,購買企業收到的被合並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應按公允價值入賬;

3、如果被合並企業喪失了法人地位,購買企業的合並成本與取得凈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商譽;

4、從購買日起,被合並企業的經營成果應該合並到購買企業的損益表中;

5、被合並企業的留存收益不能轉到購買企業中。

(二)權益結合法的特點

結權益結合法的特點主要有:

1、不論合並發生在會計年度的哪個時點,參與合並各企業整個會計年度的損益都要全部包括在合並後的企業之中;

2、參與合並各企業整個年度的留存利潤均應並入合並後的企業當中;

3、各企業所發生的與股權聯合有關的支出應在發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

4、參與合並的各企業,其會計報表通常不用作變動,依然按照賬面價值反映資產和負債,也即是不用將其反映為公允價值,也不確認為商譽;

5、已登記入賬的發行股本的金額與支付的現金或以其他資產形式支付的額外價款之和,同賬面登記的購買股本的金額之間的差額,應調整所有者權益;

6、若參與合並各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不一致,則應予以調,整,以保持合並後會計方法的一致性。

(三)權益結合法與購買法的比較

對於兩種方法的比較,我們應從上述對不同方法的特點分析中尋求答案。

1、對於購買法來說,如果被合並企業喪失法人地位,購買企業收到的被合並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應按公允價值入賬,而且購買企業的合並成本與取得凈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商譽或營業外收入;相比較而言權益結合法是按照賬面價值反映資產和負債,也即是不用將其反映為公允價值,也不確認為商譽;這樣在通常情況下,購買法下的資產價值高於權益結合法。在新准則中規定購買法下形成的商譽不在有限的年限內攤銷,而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此規定縮小了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對收益影響的差異,但是商譽的減值測試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可能會造成一定會計操作空間。

2、兩種方法合並當年所並入的被購買企業會計收益的起始點是不同的,權益結合法假設合並後企業的狀態是一直存在的,所以不論合並發生在會計年度的哪個時點,參與合並各企業整個會計年度的損益都要全部包括在合並後的企業之中且參與合並各企業整個年度的留存利潤均應並入合並後的企業當中;而購買法是以購買日為起點的,不包括合並日前被合並企業的收益。

三、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

會計處理方法的不同會影響企業報表的許多內容,不僅僅只體現在資產負責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上,時至今日隨著企業所有者,債權人越來越看重一些表外因素,會計信息的文字披露以及一些相關指標的反映,所以作為一名將來的會計人員我們應著重關注兩種方法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

1、對企業合並以前年度的會計報表的處理方法不同

在購買法下對於合並企業合並以前年度的會計報表不需要進行調整;在權益結合法下,對於合並企業合並以前年度的會計報表要按照合並後的會計政策進行追溯調整。

2、對合並當年經營成果的影響不同

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對被合並企業本期損益的處理方法不同。在權益結合法下,被合並企業全年的損益都並入企業的年度利潤表,因此,只要企業合並發生在會計年度期中,被合並企業在合並日又有利潤,則權益結合法下編制的合並企業利潤表利潤一定大於購買法下編制的合並企業利潤表利潤。在權益結合法下,所有與合並相關的成本都計入合並企業當年的費用。而在購買法下,與合並相關的直接費用增加購買成本,只有與合並相關的間接費用才計入合並企業當期的費用。所以單從合並費用的角度看,權益結合法對合並費用的處理會對本期收益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但是一般情況下與合並企業本期的收益相比較,合並費用往往較少,權益結合法對合並費用的處理對本期收益的負面影響,可能不能抵消其對本期收益的正面影響。權益結合法下的本期收益仍然大於購買法下的本期收益。另外,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被合並企業可辨認資產的評估價值往往大於其賬面價值。所以,在股權聯合企業合並後,合並企業僅僅需要將被合並企業的資產按市價出售便可獲取資產增值的收益,直接增加本期的收益。由此可見,權益結合法可產生利潤操作空間。

3、對合並以後年度經營成果的影響不同

在購買法下按照公允價值記錄被合並企業的可辨認資產。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資產的公允價值一般都高於其賬面價值,尤其是實物資產如存貨、固定資產等表現得更明顯。隨著企業的經營,在企業合並後的若干年內這些資產的增值部分都要轉化為成本費用。這將導致合並後年度購買法下的固定成本費用高於權益結合法下的固定成本費用。另一方面,在購買法下購買成本超過被購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確認為商譽,根據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將其在一定的年限內攤銷。商譽的攤銷又會相應地增加成本費用,因此在合並的以後年度,購買法下的成本費用,仍高於權益結合法下的成本費用。相應地,購買法下的年度利潤小於權益結合法下的年度利潤。

4、對合並後企業股權結構的影響不同

在購買法下,無論採用現金、債券或是股票作為合並的支付手段,其結果都是對被合並企業股東權益的剝奪或削弱。在合並後的公司企業中,原合並企業股東的權益得到維護甚至有所增強,即使是在用股票支付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因為原合並企業的股東在不追加投資的情況下所控制的資產數額增加了。換句話說,在購買法的情況下,合並前後企業的股權結構沒有發生重大的變動。而在權益結合法下,合並雙方通過交換普通股股票的方式實施合並,雙方股東對合並的企業實施共同控制,被合並企業的股東即使不享有與原合並企業股東對等的控制權利,對合並後的企業也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有權益結合法下,合並後企業的股權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動。

5、對現金流量影響不同

在權益結合法下,因為採用換股的方式並沒有現金支付,因此換股合並不反映在現金流量表中,合並後的現金流量是參與合並各方現金流量的匯總。同時還需要對合並以前年度的現金流量表進行追溯調整。在購買法下發生了現金的收付行為,與合並有關的現金流量反映在現金流量表中。合並企業所獲得的凈資產公允市價作為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合並中對收購價款的支付(除現金支付)作為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同樣,在購買法下也可能會扭曲合並當年及以後年度的現金流量趨勢。在合並當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只包括被合並企業合並後產生的現金流量,而合並以後年度的現金流量中則包括被合並企業全年產生的現金流量。這樣在將合並當年的現金流量與合並以後年度現金流量相比較時,會產生合並前後現金流量迅速增加的錯誤印象。

6、兩種合並會計方法的信息質量比較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兩種會計處理方法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由此也影響到會計的信息質量。從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來看,購買法提供了關於合並企業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的信息,便於投資者預測合並後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從其提供的信息有極大的相關性;從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來看,由於權益結合法按歷史成本反映合並後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因而,其信息的可靠性較高;從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來看,採用購買法使各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具有橫向可比性,但由於合並時採用的是新的公允價值的計價基礎,而合並前的會計信息是以歷史成本為計價基礎的,因而合並前後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而採用權益結合法,合並前後的會計信息都是以歷史成本為計價基礎的,因而不存在合並前後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的問題,但在跨國合並時,由於有些國家限制甚至禁止採用權益結合法,因而可能使得不同國家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

四、結論

結合對於兩種不同方法特點及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我國現行企業會計准則對會計方法的選擇具有其合理性。准則中規定的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要求運用權益結合法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則要求運用購買法考慮,該法適應我國該時期經濟的特殊需求,對增強我國企業抗風險能力具有現實意義。

2、從短期來看,兩種方法並存具有必然性,但應視為逐漸轉型和磨合期,是向國際接軌的轉型期,從長遠來講,為了提高企業之間的可比性,購買法將成為處理我國企業合並的唯一方法。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