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政策分析程序
財務報告分析不是機械的比率計算,而是一個定性、定量的系統工程。從會計政策的選擇、財務戰略、財務比率、收益質量與成長性四個視角簡析財務報告分析的過程:
一、會計政策選擇分析
會計政策的選擇形式上表現為企業會計過程的一種技術規范,但其本質卻是經濟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公司經理人員被允許作出許多與會計有關的職業判斷,因為公司經理人員最了解公司的經營和財務情況。公司管理層的財務決策對財務報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包括影響財務報表數據、分析人員對數據的理解、會計規則的選擇、科目調整、格式選擇和計量判斷等。
財務報告分析的目的就是對交易和事項加以確認、評價公司會計數據反映經濟現實的程度以及執行會計政策的正確性;分析公司運用會計政策靈活性的性質和程度,確定是否調整財務報告的會計數據,以消除由於採用了不恰當的會計方法而造成的扭曲。
一般來說,分析一個單位選擇會計政策、估計的程序是:
①辨明關鍵的會計政策;②評價會計靈活性;③評價會計戰略;④評價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⑤辨明潛在虧損;⑥消除會計扭曲。
二、突出財務戰略的一個維度分析
財務報告分析是戰略分析的必要步驟,它有助於對公司、競爭者以及經濟環境量化的理解。從戰略高度進行財務報告分析立足於量化分析的現實基礎,通過辨明關鍵的利潤動因和商業風險,幫助經營者作出現實的預測選擇。
戰略分析用於財務報告分析必然涉及管理會計,而平衡計分卡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相融合的極好工具。根據美國GartnerGroup的調查,在《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家企業中,有55%的企業運用了平衡計分卡系統。
平衡計分卡從財務維度、客戶維度、內部業務流程維度和學習成長維度等四個方面進行系統的分析,幫助管理層對具有戰略重要性的領域作全方位的("平衡")思考,以保持經營戰略一致。平衡計分卡方法最大的貢獻在於引入了非財務評價指標而成為有效的戰略執行的框架和工具。財務指標是企業追求的結果,其他三個方面的指標(非財務指標)是取得這種結果的動因。正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Kaplan和Norton所說,"所有維度的評價都旨在實現企業的一體化戰略。"
三、財務比率參照性分析
財務比率是對財務報告信息進行重新組織的結果。比率分析旨在評價公司當前和過去的業績,並判斷其業績是否能夠保持。比率分析包括:將公司與同一行業內的比率對比;將公司在各個年度或各個會計期間的比率對比;將財務比率與一些獨立的基準對比。比率分析能夠提供對財務報表項目的可比性和加深對相對重要性的深入了解。
財務比率基本上有四種類型:
第一種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時點的財務狀況的某些方面,是兩個"存量"項目的對比,通常稱為資產負債表比率;
第二種是損益表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時間的經營成果的某些方面,將利潤表的一個"流量"項目與另一個"流量"項目作比較;
第三種比率反映公司的綜合經營成果,是將利潤表中的某個"流量"項目與資產負債表的某個"存量"項目作比較,稱為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比率;
第四種是基於現金流量表的比率,特別關注收益與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提供的公司收益質量方面的信息。
認真進行財務比率分析,有助於評價公司高管層制定的政策在以下幾方面的相對有效性:①經營管理方略;②投資管理規劃;③財務戰略;④股利政策。
四、收益質量與成長性實質分析
收益質量分析著重進行兩項評價:
①公司收益質量的絕對水平;②公司收益質量的變化。絕對收益質量評價影響到公司的價格收益倍數;收益質量變化體現了公司經濟價值的正面或負面的變動,這個變動是由營業環境或財務環境的變化或者前景變化引起的。
通常收益質量評價的含義是:高質量收益指標較好地反映了公司的目前狀況和未來前景,同時表明管理層對公司經濟現狀的評價較為客觀;反之,低質量收益指標表明管理層可能誇大了公司真實的經濟價值,對公司狀況進行了粉飾,或者表明管理層沒有客觀地反映公司目前的狀況和未來前景。收益質量上升表明管理層的決策越來越客觀地反映了公司環境,同時也表明了公司增加經濟價值不是依賴於降低收益的質量,而是提高了創造能力;反之,收益質量下降表明相對於過去公司目前狀況和前景正在惡化,管理層通過降低收益質量來增加收益,企圖向外界傳達比公司實際狀態要好的經濟狀態信息。可見,收益質量分析突出了公司目前和未來的替換價值創造,因而可稱之為實質性分析。
成長性分析是綜合性分析,具有預測未來價值創造性的特點,因此它是實質性分析之一。根據可持續成長率=稅前邊際利潤率×資產周轉率×杠桿系數×稅後留存率 ×利潤分配留存率,可以看出一部分指標是和經營活動有關的比率,另一部分指標是和財務因素有關的比率。其中經營比率指的是資產周轉率和稅前邊際利潤率。應當看到,在使用財務杠桿和稅率管理活動提高杠桿系數的同時,也放大了收益波動的風險,因此,使用財務方法取得的成長不那麼可取。
成長分析主要包括三個內容:
①對成長率的各個變數進行數量計量。
②說明各種成長來源,包括成長來源的數量性分析,也包括質量性分析,重點是各種來源之間的相互關系、公司經營特點和財務特點、研究會計期間的外部環境及其變化趨勢。
③預測未來的成長水平和預測分析可能的財務效率和經營成果。
B. 如何向上級描述會計政策,會計流程,財務系統,內部控制
稅務會計是進行稅務籌劃、稅金核算和納稅申報的一種會計系統。通常人們認為稅務會計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自然延伸,這種自然延伸的先決條件是稅收法規的日益復雜化。在我國,由於各種原因,致使多數企業中的稅務會計並未真正從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中延伸出來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會計系統。 與財務會計相對,以稅法法律制度為准繩,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運用會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對納稅人應納稅款的形成、申報、繳納進行反映和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稅務與會計結合而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 稅務會計應按照稅法規定,正確計算和繳納稅款,做到不重不漏,准確無誤;確何在稅法規定的期限內繳納稅款,做到不拖不佔,迅速繳庫。 [編輯本段]稅務會計分類由於稅金可分為所得稅、流轉科、財產稅、行為稅等,稅務會計也可相應地分為所得稅、流轉稅、行為稅等,稅務會計也可相應地分為所得稅會計、流轉稅會計和財產稅會計等分支。 [編輯本段]稅務會計的基本職能稅務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對納稅人應納稅款的形成、申報、繳納進行反映和監督。稅務會計要對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及其繳納情況進行記錄、計算、匯總,並編制出納稅申報表;稅務會計要對納稅人納稅義務及其繳納情況,進行控制、檢查,並對違法委為加以糾正和制裁。這種反映和監督,只能在作為納稅人的企業單位里進行,並由納稅人的會計人員去實施。 [編輯本段]稅務會計基本特徵1、稅務會計的特點包括法律性、廣泛性、統一性、獨立性。法律性表現為稅務會計要嚴格按照稅收法規和會計法規的規定核算和監督稅款的形成、繳納等行為;廣泛性表現為稅務會計適用於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統一性表現為不同的納稅人所執行的稅務會計是相同的;獨立性表現為其會計處理方法與財務會計有著不同,例如應納稅所得額的調整、視同銷售收入的認定等等。 2、稅務會計的目標,即納稅人通過稅務會計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要求:企業經營者,要求得到准確、及時的納稅信息以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並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企業資產所有者和債權人要求得到稅務資金運轉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稅務管理部門要求了解納稅人的稅收計繳情況,以進行監督調控,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 3、稅務會計的任務。稅務會計的任務是雙方面的,既要以稅法為標准,促使納稅人認真履行納稅義務,又要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保護納稅人的合法利益。具體包括:按照國家稅法規定核算納稅人各稅種的稅款;正確編制、報送會計報表和納稅申報表;進行納稅人稅務活動的分析,保證正確執行稅法,維護企業的利益。 4、稅務會計的作用。有利於納稅人貫徹稅法,保證財政收入,發揮稅法作用;督促納稅人認真履行義務;促進企業正確處理分配關系;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等等。 5、稅務會計的核算對象包括營業收入、經營成本費用、營業利潤、應稅所得、稅款申報與繳納等等。 6、稅務會計的原則。依法原則,即依照稅法進行會計處理;確保稅收收入原則,即以保證國家稅款收入為第一要務;稅法中的程序規定優於實體問題的原則,納稅人的納稅義務是實體問題,履行納稅義務的手段為程序規定,稅務會計中應遵循程序規定優於實體問題原則,例如繳納稅款時有疑問,應先完稅,再進行申訴;接受稅務機關的審計監督原則,稅務機關有權監督檢查納稅人的稅務會計核算,納稅人有義務接受監督。 7、稅務會計操作程序。通過財務會計現有的會計科目,對企業所涉及到的各個稅種進行反映和監督,正確計算企業應交的各種稅金,其核算的數額通過財務會計的科目,最終反映到財務報表和各稅種的申報表中;設置「稅務調整」賬目調整應稅所得,將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不同的核算內容計入該賬目,該賬目只是作為備查賬目,不必登錄在財務會計賬簿中,在納稅時統一調整。 財務會計指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財務會計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並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於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財務會計主要是對企業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信息事項。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程序進行加工處理,並藉助於以財務報表為主要內容的財務報告形式,向企業外部的利益集團提供以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這種信息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尺度並結合文字說明來表述的,反映了企業過去的資金運動或經濟活動歷史。 其特點是比較真實和可以驗證。財務會計對外提供的信息反映了企業與投資者、債權人等有關方面的利益關系,受到這些信息使用者的普遍關注;他們往要以為主要依據,作出有關經濟決策。以財務報告是經營者領導下的會計部門提供的,即信息的提供者與使用者是分離的。為的信賴,就需要對信息的加工、形成和傳遞的全過程進行嚴格的規范。會計原則、會計准則恙領土製度等財務會計的規范形式便應運而生。 稅務會計雖與財務會計存在著緊密聯系,但又有區別,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目的。稅務會計以稅收法律制度為准繩,為國家征稅服務。財務會計在於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滿足有關方面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本的需要。 (2)依據。稅務會計以稅收法規為依據,對財務會計的數據需作必要的調整,而財務會計以會計准則為處理依據。 (3)范圍。稅務會計按稅法規定的要求,有選擇地對相關經濟業務進行核算,反映的是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的概況。財務會計則要對每一筆經濟業務進行記錄,反映整個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流轉情況。 由於稅金可分為所得稅、流轉科、財產稅、行為稅等,稅務會計也可相應地分為所得稅、流轉稅、行為稅等,稅務會計也可相應地分為所得稅會計、流轉稅會計和財產稅會計等分支。其中,所得稅會計和流轉稅會計的處理見「所得稅會計」、「流轉稅會計」和「財產稅」。
C. 財務分析的基本程序
1、首先要知道企業的經營環境。
2、財務表表、先看資產負債表(總資產、固定資產、存貨、負債(流動負債、長期負債)、所有者權益了解企業的資產狀況(即企業的家底有多少資產其中這些資產有多少是來源於負債,有多少是往年利潤所提供),損益表看全年的總收入、經營利潤、及其他利潤分析企業盈利能力。
3、分析報表中各項數據的比值(有分項占總項比、上年與本年比、同行比)分項占總項比(得出各分項在總項中重要性),上年與本年比得出企業是增長還是退減。
4、綜合分析引起股東權益的變化因素,分解引起股東權益變化因素。
(3)企業會計政策分析程序擴展閱讀:
財務分析工作內容:
1、資金運作分析:根據公司業務戰略與財務制度,預測並監督公司現金流和各項資金使用情況,為公司的資金運作、調度與統籌提供信息與決策支持;
2、財務政策分析:根據各種財務報表,分析並預測公司的財務收益和風險,為公司的業務發展、財務管理政策制度的建立及調整提供建議;
3、經營管理分析:參與銷售、生產的財務預測、預算執行分析、業績分析,並提出專業的分析建議,為業務決策提供專業的財務支持;
4、投融資管理分析:參與投資和融資項目的財務測算、成本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活動,配合上級制定投資和融資方案,防範風險,並實現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5、財務分析報告:根據財務管理政策與業務發展需求,撰寫財務分析報告、投資財務調研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為公司財務決策提供分析支持。
D. 如何完善會計政策選擇
一、會計政策選擇概述
所謂的會計政策就是與會計業務相關的各項政策,它主要是指財務會計在完成編制財務報表、財務會計核算等業務時必須要遵循的原則、方法、程序。目前,我國對「會計政策的定義即是指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採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而目前我國企業所實行的會計政策主要是指在國家政策大環境的約束條件下,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以及企業財務狀況而選擇的能夠使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和財務成果的相適應的會計政策。
而不同的財務會計主體或同一個會計主體的不同階段,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也是不同的。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是需要根據企業在特定階段的發展情況和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結合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來選擇最適合的會計政策。會計政策的選擇就是企業財務會計根據財務會計法律法規以及行業的相關規定,對已有的各項財務會計的原則、方法、程序等進行比較和分析之後,再選擇對企業的會計成果能夠產生最優效用的會計政策。而且,企業的會計政策一旦選定,就不要任意更換,要保持企業會計政策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二、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目標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加速了資本市場發展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會計決策信息的作用。而企業的會計政策又直接影響著會計信息的產生,因此,在新形勢下,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並逐漸受到各企業領導層的重視。分析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目標,對於加強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重要性的認識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1.為實現企業的納稅籌劃目的
現代企業為了能夠合法地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總是會有意增加企業的支出、而減記企業的收入,而要使企業的避稅行為合法化,企業會選擇一定的納稅籌劃,通過稅務籌劃來合理、合法的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而企業的納稅籌劃就要求企業選擇適合的會計政策來幫助企業實現合法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這一目的。
2.為實現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
現代企業大多實行的是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企業運營模式。企業所有者也就是企業的股東比較關心的是企業所取得的經營成果。而企業的日常運營和管理則主要由企業的經營者負責,管理企業日常事務的企業經營者通常受雇於企業的股東,管理者的報酬一般與企業的經營效益直接掛鉤。因此,企業經營者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回報,除了積極改進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外,往往還會通過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來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利潤。
三、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內容
某項會計政策對企業來說重要與否應視其對企業財務的影響程度,一般重點關注對企業有重大影響的會計政策,重要會計政策包括資產計價基礎、外幣業務、借款費用資本化或費用化選擇、存貨計價方法、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無形資產攤銷的方法和期間、8項減值准備的計提等。
四、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因素
1.現代會計實務的復雜性
現代企業的會計實務是復雜且多樣化的,會計實務的這種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企業會計的各項業務充滿了變數,也使得企業的會計准則無法對會計實務的各種情況進行更加細致的規定。因此,企業在進行會計選擇時,總會有一定的自主選擇空間。同時,由於各個企業的發展情況存在特定的差異性,因此,模式化的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情況是很少的,大多都是為企業保留一定的自主權來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
2.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
商品經濟時代,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面對的壓力和誘惑可以說與日俱增,對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部分會計人員常常因為其他公共原因或個人利益獲取等原因而擅自改動或粉飾企業的會計信息,會計人員利用相關的會計政策來改變企業的會計信息,最終掩飾或改變了企業的財務會計結果。因此,企業會計人員職業水平和道德素質的高低對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相反,如果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職業技能水平比較高,會計人員會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詳細地分析和計算等,並且會出具有說服力的完善且科學的白霧報告,這對於企業選擇正確、合適的會計政策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3.現代企業的會計監督機制
我國企業會計信息的監督機制主要包括政府稅務部門的稅務監督、社會監督以及企業的內部會計監督。但是,就實際的企業會計監督情況來說,目前,我國稅務部門對企業會計的監督還屬於比較宏觀的會計監督,對一些細節的監督力度還很不夠,而社會注冊會計師的監督也大多流於表面,缺少一定的獨立性;而企業自身的內部會計監督存在的不足。企業的會計監督機制不健全,導致企業的會計信息也不夠完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選擇。
五、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
1.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存在的問題
企業在實際的會計政策的選擇中,存在會計政策選擇形式單一,採用簡單易行的會計處理方法;由於種種原因,會計政策選擇不夠透明和清晰;部分企業在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機會主義思想動機,會計政策選擇成為企業操作利潤、粉飾財務報表的重要工具;缺乏對有利於資本運作、規避風險和企業長期發展方面的考慮,忽視政策選擇的戰略層面的重大意義,企業目標與所選擇的會計政策方法和程序缺乏內在的一致性,相互沖突。目前國內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整體優化效果不夠明顯,等等。 2.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策略研究
(1)不斷完善會計政策法規
推進我國會計准則改革的重要一點就是要繼續完善我國會計准則的相關政策法規,建立新的與國家會計准則標准相一致的新的會計准則體系。宏觀會計准則的完善是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重要前提條件,對於優化企業的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於我國的經濟尚處於轉型發展時期,資本市場的建立和運行的過程和時間都還比較短,各項和會計政策相關的法律都還不是特別完善。完善相關政策法規,規范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首先應該保證各項會計政策要具有一定的預見性和前瞻性,盡量使資本市場各利益主體的利益達到均衡發展狀態。此外,相關會計准則的制定要保持廣泛的民主參與性,為會計准則的制定增添新的活力。
(2)不斷完善戰略層面的政策選擇
企業領導者應該科學看待企業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制定出企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企業的會計人員要從企業發展的長遠利益出發,制定企業的會計政策,堅持會計穩健性原則,堅持客觀性原則,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成果,不能隨意更改會計政策。從企業全局出發去選擇企業會計核算所採取的會計政策,在統一的會計思想指導之下,各會計核算環節中都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會計政策。
(3)不斷完善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
會計政策選擇行為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企業行為。企業的經營者是會計政策選擇的主體。因此,要實現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行為的最優化,就必須首先實現企業行為的最優化。不斷完善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為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從而保證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在實際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過程中,要加強公司獨立董事的有效監督,建立相應的薪酬激勵政策。同時,還要賦予企業實際經營者更多的在會計政策選擇方面的權利,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中的內部監督制度。
(4)明確企業經營目標
根據企業經營特點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明確企業的經營目標,公司管理層根據行業、發展階段、所處的市場環境、客觀全面的分析企業憂缺點和存在的問題,財務人員緊密聯系公司發展目標,根據會計理論和實際對會計政策的選擇整體進行優化組合,擬定合理會計策略。
(5)有效提升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
企業會計人員是為企業提供相關會計信息的直接經手人,他們所服務的對象不僅包括企業各利益相關者,還涉及其他金融機構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組織等。因此,財務會計人員提供的會計信息對於企業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和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除了要注重加強會計人員的會計實務處理能力之外,還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升其職業道德水平以及其他綜合技能素質,有效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在企業內部形成全方位的約束激勵機制,有效規避和防範各種徇私舞弊的行為,規范企業會計信息的來源,使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更突出。
E. 財務分析的程序和步驟(4階段10步驟)
財務分析的程序與步驟
財務分析的程序與步驟可以歸納為四個階段十個步驟。
一、財務分析信息搜集整理階段
1.明確財務分析目的
2.制定財務分析計劃
3.搜集整理財務分析信息
二、戰略分析與會計分析階段
4.企業戰略分析
企業戰略分析通過對企業所在行業或企業擬進人行業的分析,明確企業自身地位及應採取的競爭戰略。
企業戰略分析通常包括行業分析和企業競爭策略分析。
行業分析的目的在於分析行業的盈利水平與盈利潛力。影響行業盈利能力因素有許多,歸納起來主要可分為兩類:
一是行業的競爭程度,
二是市場談判或議價能力。
企業戰略分析的關鍵在於企業如何根據行業分析的結果,正確選擇企業的競爭策略,使企業保持持久競爭優勢和高盈利能力。企業進行競爭的策略有許許多多,最重要的競爭策略主要有兩種,即低成本競爭策略和產品差異策略。
企業戰略分析是會計分析和財務分析的基礎和導向,通過企業戰略分析,分析人員能深入了解企業的經濟狀況和經濟環境,從而能進行客觀、正確的會計分析與財務分析。
5.財務報表會計分析
會計分析的目的在於評價企業會計所反映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真實程度。會計分析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對會計政策、會計方法、會計披露的評價,揭示會計信息的質量;另一方面通過對會計靈活性、會計估價的調整,修正會計數據,為財務分析奠定基礎,並保證財務分析結論的可靠性。進行會計分析,一般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閱讀會計報告:
第二,比較會計報表;
第三,解釋會計報表;
第四,修正會計報表信息。
會計分析是財務分析的基礎,通過會計分析,對發現的由於會計原則、會計政策等原因引起的會計信息差異,應通過一定的方式加以說明或調整,消除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
三、財務分析的實施階段
財務分析的實施階段是在戰略分析與會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步驟:
6.財務指標分析
財務指標包括絕對指標和相對數指標兩種。對財務指標進行分析,特別是進行財務比率指標分析,是財務分析的一種重要方法或形式。財務指標能准確反映某方面的財務狀況。進行財務分析,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和要求選擇正確的分析指標。債權人要進行企業償債能力分析,他必須選擇反映償債能力的指標或反映流動性情況的指標進行分析,如流動比率指標、速動比率指標、資產負債率指標等;而一個潛在投資者要進行對企業投資的決策分析,他則應選擇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進行分析,如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以及股利報償率和服利發放率等。
正確選擇與計算財務指標是正確判斷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所在。
7.基本因素分析
財務分析不僅要解釋現象,而且要分析原因。因素分析法就是要在報表整體分析和財務指標分析的基礎上,對一些主要指標的完成情況,從其影響因素角度,深入進行定量分析,確定各因素對其影響方向和程度,為企業正確進行財務評價提供最基本的依據。
四、財務分析綜合評價階段
財務分析綜合評價階段是財務分析實施階段的繼續。
8.財務綜合分析與評價
財務綜合分析與評價是在應用各種財務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要與定性分析判斷及實際調查情況結合起來,以得出財務分析結論的過程。財務分析結論是財務分析的關鍵步驟,結論的正確與否是判斷財務分析質量的唯一標准。結論的得出,往往需要經過幾次反復。
9.財務預測與價值評估
財務分析既是一個財務管理循環的結束,又是另一財務管理循環的開始。應用歷史或現實財務分析結果預測未來財務狀況與企業價值,是現代財務分析的重要任務之一。
財務分析不能僅滿足於事後分析原因,得出結論,而且要對企業未來發展及價值狀況進行分析與評價。
10.財務分析報告
財務分析報告是財務分析的最後步驟。它將財務分析的基本問題、財務分析結論,以及針對問題提出的措施建議以書面的形式表示出來,為財務分析主體及財務分析報告的其他受益者提供決策依據。財務分析報告作為對財務分析工作的總結,還可作為歷史信息.以供後來的財務分析參考,保證財務分析的連續性。
F. 如何解析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方法
您好 ,會計政策選擇是指企業管理層在會計核算時選擇具體原則及具體會計處理方法的一種企業內部行為,是指企業根據自身的條件,經過對可供選擇的會計原則、會計方法進行比較,從而擬定適合本企業的會計政策的行為。
一、會計政策選擇的現狀
我國正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給予企業較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所以我們不能通過限制企業的選擇許可權來解決這一問題,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在目前情況下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企業鑽會計政策的空子,獲取自己想要的利益,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結果,然而在實際中,企業在會計政策選擇上,機會主義行為屢禁不止,從而導致了會計政策選擇呈現出如下現狀:
1.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過大。在會計政策的范圍和監管上,會計法規體系尚不夠完整和協調,有關規定不夠明確和具體,甚至有時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導致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過大。企業會計准則雖然具備了指導性准則的雛形,但是其功能尚未達到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水平。
2.會計政策選擇的隨意性過大。由於很多上市公司在會計政策選擇中沒有統一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的選擇程序,致使管理者的目標和所選擇會計政策的方法缺乏內在一致性,大部分還不能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這就部分抵消了會計政策選擇的作用,使管理者隨意變更會計政策。
3.會計政策選擇透明度不高。在會計政策選擇的揭示上,很多公司沒有充分披露會計政策選擇情況,由此導致了會計政策選擇的透明度不高。
二、會計政策選擇對收入的影響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銷售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經常性、持續性地導致企業財富增加是收入的經濟特徵,評估企業財務利益,最基本的就是評估企業財務利益增加的途徑和模式,收入形成的模式,會影響贏利模式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從而影響企業未來財務利益流入的態勢。收入確認的條件、尤其是收入確認的時間區間,根據會計分期假設,收入在哪一個會計期間,就會直接增加企業該期間的財務利益,因此,某項特定的收入能在哪個會計期間實現是影響企業該期間財務利益的重要因素。企業通過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影響收入形成的模式,進而影響贏利模式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從而影響企業未來財務利益流入的態勢。
G. 如何解析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方法的選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會計政策選擇是指企業管理層在會計核算時選擇具體原則及具體會計處理方法的一種企業內部行為,是指企業根據自身的條件,經過對可供選擇的會計原則、會計方法進行比較,從而擬定適合本企業的會計政策的行為。
一、會計政策選擇的現狀
我國正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給予企業較大的會計政策選擇權。所以我們不能通過限制企業的選擇許可權來解決這一問題,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在目前情況下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企業鑽會計政策的空子,獲取自己想要的利益,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結果,然而在實際中,企業在會計政策選擇上,機會主義行為屢禁不止,從而導致了會計政策選擇呈現出如下現狀:
1.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過大。在會計政策的范圍和監管上,會計法規體系尚不夠完整和協調,有關規定不夠明確和具體,甚至有時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導致會計政策選擇的空間過大。企業會計准則雖然具備了指導性准則的雛形,但是其功能尚未達到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水平。
2.會計政策選擇的隨意性過大。由於很多上市公司在會計政策選擇中沒有統一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的選擇程序,致使管理者的目標和所選擇會計政策的方法缺乏內在一致性,大部分還不能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這就部分抵消了會計政策選擇的作用,使管理者隨意變更會計政策。
3.會計政策選擇透明度不高。在會計政策選擇的揭示上,很多公司沒有充分披露會計政策選擇情況,由此導致了會計政策選擇的透明度不高。
二、會計政策選擇對收入的影響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銷售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經常性、持續性地導致企業財富增加是收入的經濟特徵,評估企業財務利益,最基本的就是評估企業財務利益增加的途徑和模式,收入形成的模式,會影響贏利模式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從而影響企業未來財務利益流入的態勢。收入確認的條件、尤其是收入確認的時間區間,根據會計分期假設,收入在哪一個會計期間,就會直接增加企業該期間的財務利益,因此,某項特定的收入能在哪個會計期間實現是影響企業該期間財務利益的重要因素。企業通過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影響收入形成的模式,進而影響贏利模式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從而影響企業未來財務利益流入的態勢。
H. 求會計政策分析調查表
會計政策(AccountingPolicies),是指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會計報表時所採用的具體原則、方法和程序。只有在對同一經濟業務所允許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存在多種選擇時,會計政策才具有實際意義,因而會計政策存在一個「選擇」問題。企業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將構成企業會計制度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企業會計人員長期以來習慣於按統一會計制度處理會計業務,即使是現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選擇會計政策。這種狀況,肯定難以適應未來企業會計發展的要求。因此,從現在起,人們有必要大力宣傳會計政策,以期引起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重視。會計政策產生的原因:1.利益的共享性 企業的財務會計應向其相關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現有的股東、潛在的股東、債權人、供應商、顧客等)充分披露其會計信息。而這些利益相關方與企業彼此之間都有其各自獨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與企業的利益相關性更低。政府為了平衡各相關方的利益並使其制定的准則、制度能使各利益方早日順利接受,從而使制定後的執行成本降低,因此政府就會放寬准則中對一些經濟業務事項的會計處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 2.企業會計實務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由於企業所處的環境千差萬別,企業的經營規模、經營狀況各不相同,為了使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能夠從其所處的特定經營環境和經營狀況出發,最恰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情況,准則、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彈性空間,即在統一性的同時還需要一定的靈活性,允許企業在對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處理時在不同的具體原則、多樣的會計處理之間進行選擇,從而也留給會計人員越來越多地進行職業判斷的餘地。 3.會計計量與報告中的主觀性 會計計量與報告過程是人們主觀地期望以貨幣計量為手段,採用一些特定的專門方法,對會計對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關可靠的會計信息的過程。因此,會計核算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摻雜了人的主觀判斷,這表現為人們可能對同一經濟業務事項會有不同的看法,從而產生不同的會計觀點,並提出不同的處理意見,也由此就產生了會計政策。常見的會計政策包括: (1)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 是指企業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採用的會計處理。例如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是採用先進先出法,還是採用其他方法。 (2)長期股權投資的後續計量 是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後的會計處理。例如,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是採用成本法,還是採用權益法核算。 (3)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 是指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所採用的會計處理。例如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是採用成本模式,還是採用公允價值模式。 (4)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是指企業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成本的計量。例如,企業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成本是以購買價款,還是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進行計量。 (5)無形資產的確認 是指對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是否確認為無形資產。例如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是確認為無形資產,還是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6)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計量 是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事項中對換入資產的計量。例如,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還是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 (7)收入的確認 是指收入確認所採用的會計原則。例如,企業確認收入時要同時滿足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買方、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相關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等條件。 (8)借款費用的處理 是指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即是採用資本化,還是採用費用化。 (9)合並政策 是指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所採納的原則。例如,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會計年度不一致的處理原則;合並范圍的確定原則等。
I. 財務分析的程序和步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