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度會計利潤
A. 會計利潤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會計利潤=收入-成本-期間費用(含:財務費用)
會計利潤是指企業的總收益減去所有的顯性成本或者會計成本以後的余額。顯性成本是指企業為獲得生產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而發生的實際支出,主要包括支付給員工的工資,生產中購買的各種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等。
會計利潤是經濟利潤的計算前提。會計利潤是傳統的經營財務成果指標,在此基礎上扣除投資人資本利息成本後就是經濟利潤。因此計算經濟利潤必須依靠會計利潤。
(1)企業年度會計利潤擴展閱讀
與經濟利潤對比
1、計算口徑不同
會計利潤是企業一段時期內收入、成本、費用即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即:會計利潤=收入-成本-期間費用(含:財務費用)。
經濟利潤是企業投資資本收益超過加權平均資金成本部分的價值,即:經濟利潤=收入-成本(含:投入資本成本)-期間費用,也可以理解為經濟利潤=會計利潤-機會成本。在企業投入資本大於零時,經濟利潤永遠小於會計利潤。
2、成本內涵不同
會計利潤作為傳統會計指標,主要考慮的是會計成本,會計成本是顯性成本,是企業從事某項經濟活動的花費,即企業購買或僱傭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可以從會計賬上查到。經濟利潤作為現代公司制企業管理會計方法指標,考慮的是經濟成本。
經濟學認為成本是為從事某項經濟活動的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之和,後者是企業所有者自己提供資本、自然資源和勞動的機會成本,是企業在經營某種產品生產時將時間、資產、貨幣等用於其他用途而損失的最大收益。
3、所基於的利益主體角度不同
會計利潤是基於獨資和合夥制企業組織形式而建立的,經濟利潤是基於現代公司制企業組織形式而建立的。會計利潤是站在企業所有者利益主體角度的經營成果指標,而經濟利潤是站在公司這個獨立於債權人和投資者的「人格化」主體利益角度而產生的。
B. 年度會計利潤包括視同銷售和投資收益嗎
只要是會計核算上確認的收入、支出全是會計利潤的一部分。視同銷售是稅法的概念,是因為會計上不確認為收入,而稅法確認為收入。
企業為獲得生產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而發生的實際支出,主要包括支付給員工的工資,生產中購買的各種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等。
在經濟分析中提到利潤時,是指企業獲得的所有收益中扣除土地、勞動、資本等所有生產要素的全部機會成本之後的剩餘。
(2)企業年度會計利潤擴展閱讀:
由於會計利潤在其計算過程運用了大量的估計和判斷,例如,固定資產折舊就需要根據有關資料估計和判斷其使用年限;再如應收賬款的壞賬費用,也需要根據客戶的信用情況作出估計和判斷等,這使得計算出的會計利潤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觀估計和判斷的結果。
又由於會計利潤在其計算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會計准則均允許的會計方法,如存貨的計價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固定資產的折舊可以採用直線法,也可以採用加速折舊法等,這使得計算出的會計利潤更帶有人為的色彩。對於會計利潤的上述缺陷,一般認為可以通過完善會計准則等辦法加以克服。
C. 某企業1998年度會計利潤300萬元,納稅時經檢查有以下項目與稅法不一致
1.國債利息3萬元屬於免稅收入
2.稅前可扣除的利息限額=50*10%=5萬元,實際發生50*25%=12.5萬元,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2.5-5=7.5萬元
3.三費稅前可扣除的金額=20*800*12*17.5%=33 600元=3.36萬元,實際支出4.76萬元
影調增應納稅所得額=4.76-3.36=1.4萬元
4.業務招待費扣除限額:(1)20*60%=12萬元 ;(2)2000*0.5%=10萬元
即稅前可扣除10萬元,實際支出20萬元,影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0-10=10萬元
5.贊助支出5萬元不可稅前扣除
6.罰款支出2萬元不可稅前扣除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300-3+7.5+1.4+10+5+2=322.9萬元
應納企業所得稅=322.9*33%=106.557萬元
D. 企業會計利潤的納稅調整
企業會計利潤的納稅調整,一般都在次年的匯算清繳時,如果對企業的納稅調整項目(調增、調減)是會計制度和稅法規定的的差異所引起的,那麼這種情況下的調整是不必要做任何會計賬務調整的;如:(1)業務招待費,它的最高限額不能超過銷售收入0.5%,在不超過最高限額的情況下,是按實際發生額的60%計算為稅前可抵費用,40%做應納所得稅所得額調增;(2)又如企業在年度內取得國庫劵利息收入5萬元,應國庫劵利息收入是免稅的,因此,在匯算清繳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又需做納稅調減。綜上所述:企業應納所得稅額=(企業會計利潤+應納所得稅所得額調增-應納所得稅所得額調減)*25%
E. 會計利潤總額怎麼求計算公式是什麼
一、利潤的構成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
利潤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一)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其他收益
其中: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確認的收入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發生的實際成本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資產減值損失是指企業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所形成的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或損失)是指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投資收益(或損失)是指企業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
(二)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其中:
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
(三)凈利潤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其中: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二、營業外收支的會計處理
(一)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確實無法支付而按規定程序經批准後轉作營業外收入的應付款項等。
【提示】(1)盤盈利得一般指的是現金盤盈;(2)企業接受控股股東(或控股股東的子公司)或非控股股東(或非控股股東的子公司)直接或間接代為償債,債務豁免或捐贈,經濟實質表明屬於控股股東或非控股股東對企業的資本性投入,應當將相關的利得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
(二)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盤虧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
三、本年利潤的會計處理
四、綜合收益總額
凈利潤加上其他綜合收益扣除所得稅影響後的凈額為綜合收益總額。
注會
F. 本年度會計利潤在哪個科目下找
4103
本年利潤
一、復本科目核算企業當期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
二、企業期(月)末結轉利潤時,應將各損益類科目的金額轉入本科目,結平各損益類科目。結轉後本科目的貸方余制額為當期實現的凈利潤;借方余額為當期發生的凈虧損。
三、年度終了,應將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後結出的本年實現的凈利潤,轉入「利潤分配」科目,百借記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凈虧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結轉後本度科目應無余額。
「本年利潤」貸方與借方的差額就是凈利潤(或虧損):
4017.55-421585.09=-417567.54(虧損)。
G. 公司2019年度會計報表利潤200萬元,未做任何調整。該企業所得稅稅率25%。企業2018年有
企業所得稅的小微企業是累進稅率,100萬的利潤是5%,100-300萬的部分是10%,所以200萬的會計利潤,2018年企業所得稅為15萬元。
H. 會計利潤和本年利潤一樣嗎
不一樣。
本年利潤是指企業某個會計年度凈利潤(或凈虧損),
息稅前利潤,通俗地說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也就是在不考慮利息的情況下在交所得稅前的利潤,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
I. 會計上的年度會計利潤是否扣除上一年度的虧損
年度會計利潤僅指當年度的凈利潤,是「本年利潤」賬戶年末未結轉前的余額。本年利潤年末結轉到「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後,扣除本年已分配的利潤和上一年度的虧損是「年末未分配利潤」。
稅法規定,本年利潤總額可以先扣除(彌補)前五年內的虧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適用的所得稅率計算繳納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