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會計 » 現代企業會計的構成

現代企業會計的構成

發布時間: 2021-08-16 01:52:48

① 現代會計核算體系是由什麼組成的

會計核算體系是一個包括會計機構設置、會計核算方法以及會計核算流程的會計系統。會計核算體系的完善、適用與否,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甚至關繫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② 論現代企業會計目標,急用(5000)字,完整版,謝謝!

我只找到這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從契約理論看企業會計目標
摘要:關於企業的會計目標,目前主要有決策有用論和受託責任論,但是,這兩種理論都存在缺陷。企業的會計目標應是為各契約主體提供信息。這一目標隨著環境的發展,在不同歷史時期會有不同表現。

關鍵詞:企業;會計目標;契約;信息

會計目標亦稱會計目的,是要求會計工作完成的任務或達到的標准。它是關於會計系統所應達到境地的抽象范疇,是溝通會計系統與會計環境的橋梁,是連接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的紐帶。在不同歷史階段,會計的具體目標是不同的,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隨環境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一、會計目標的歷史發展

(一)在單式簿記時代,生產的目的看企業會計主要是自給自足,滿足自己需要。這一時期的會計目標是核算收支,以便在收支相抵中實現收大於支這一結果。

(二)12-15世紀,隨著地中海沿岸資本主義經濟關系萌芽的出現,會計逐漸由單式簿記發展階段進展到簿記發展階段,這一時期會計的具體目標可概括為:為經營者提供所有財產和交易情況的信息。這一時期,會計是為經營者的經營活動服務的,顯示出會計的管理職能。

(三)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進行的產業革命後,股份有限公司出現,並成為企業基本的經營組織形式。在這一組織形式下,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發生分離,會計目標也隨之發生改變,變成為所有者提供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評價經營者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股東變得越來越分散,委託與受託關系也進一步復雜化。此時,會計除實現上述目標外,還應為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及其它利益關系人提供各種不同的信息。

(四)目前,關於企業的會計目標主要有兩種觀點:決策有用論和受託責任論。

1.受託責任學派的主要觀點:由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資源的受託者就負有了對資源的委託者解釋、說明其活動及結果的義務。因此,會計的目標就是向資源的提供者報告資源受託管理的情況。

2.決策有用理論的主要觀點:根據美國會計學會發表的《基本會計理論報告》,會計的目標是:為了「作出關於利用有限資源的決策,包括確定重要的決策領域以及確定目的和目標」而提供有關的信息。1978年,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在其《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對財務報表的目標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1)財務報告應提供對現在和可能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及類似決策有用的信息;(2)財務報告應提供有助於現在和可能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評估來自銷售、償付到期證券或借款等的實得收入的金額、時間分布和不確定的信息;(3)財務報告應能提供關於企業的經濟資源、對這些經濟資源的要求權(企業把資源轉移給其他主體的責任及業主權益)以及使資源和對這些資源要求權發生變動的交易、事項和情況影響的信息。

3.二者之間的主要沖突表現在:(1)在會計目標上,決策有用理論認為,會計的目標在於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於經濟決策的數量化信息;受託責任理論認為,會計的目標是反映受託者的受託經管責任及其履行情況。(2)在會計人員的地位上,決策有用理論僅僅視會計人員為提供信息的工具;受託責任理論則認為會計人員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反映和報告受託經管責任及其履行情況,會計人員的行為只受會計准則的約束。(3)在會計信息的數量上,決策有用理論認為,只要符合效用大於成本的原則,並於決策有用,信息總是多多益善;受託責任理論認為,會計信息主要考慮委託者和受託者雙方,因而在信息的提供上應有所取捨。(4)在會計計量屬性和計量模式的選擇上,決策有用理論主張多種計量屬性並存擇優,倡導物價變動會計模式;受託責任理論主張採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和歷史成本會計計量模式,反對物價變動會計模式。(5)在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上,決策有用理論更強調相關性,因而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近似計量的結果;受託責任理論注重可靠性,認為會計信息應盡可能精確可靠。

4.兩者之間的聯系。盡管這兩種理論之間存在矛盾,但是,兩種理論之間又有聯系:二者均強調了會計要向管理者之外的利益相關者提供信息。只不過受託責任觀只強調了要向現實投資者提供信息,而決策有用論強調了其它信息使用者,如潛在投資者、債權人、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要。這兩種理論均不能完整地說明企業的會計目標。要想正確認識會計目標,必須結合契約理論,只有這樣,才能認識到企業會計目標的本質。
二、用契約理論看企業的會計目標

根據現代企業理論,企業是契約關系的連接,實質上是協作群生產,代表一組合同關系。它通過合同關系實現企業內部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間的合作,同時又通過契約同企業外部發生聯系。契約主體主要包括:現實投資者即股東、潛在投資者、債權人、職工、經理、政府等。

各契約主體通過簽定契約,給企業提供資源,同時從企業獲取收益。但作為不同的利益主體,它們之間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利益沖突。在這種利益沖突中,總有一利益主體處於優勢。一般來說,哪一種資源最為稀缺,那種資源的提供者在力量對比中就會占據上風。體現在企業目標上,就是會計目標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逐漸變化,並在某一時期有所側重。

(一)股份公司出現前,所有權與經營權不分離,所有者親自管理企業。這樣,不存在同所有者勢均力敵的契約主體,企業的目標也就僅僅是為所有者服務。

(二)股份公司出現後,企業迫切需要資金來擴大經營規模,實現規模效益,從而降低成本,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這時對於企業來說,資本是最稀缺、最重要的,因此股東相對於其它資源提供者來說處於優勢,企業的會計目標從而表現為向資源的提供者報告資源受託管理的情況,即受託責任觀,強調的是現實投資者即股東的利益。

(三)隨著公司的發展,企業經營所需資金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債權人,資產負債率逐漸變大,債權人也承擔了企業很大一部分風險。盡管根據法律規定,企業破產時債權人可優先於股東獲得賠償權,但事實上,企業一旦破產,債權人很難完全獲得賠償,因此,債權人要求在企業的經營中體現自己的利益,債權人可介入公司的管理。同時,由於資本市場的發展,資本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潛在投資者,他們作為一個群體,手中的資金數額是巨大的,企業需要這些資金,因此此時的會計目標變為提供對現實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資、信貸及類似決策有用的信息。由於決策有用論除了強調現實投資者的利益,也強調了潛在投資者、債權人及其它使用者的利益,因此他要優於受託責任論,但是,這一理論仍然存在缺陷:除了強調現實和潛在投資、債權人的利益,對於「其它使用者」太籠統,沒有強調職工、政府的利益,而這,正是企業會計目標的發展方面。

三、企業目標的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凸現,同時,企業作為一個倫理中心,強調其社會責任問題。因此,企業的會計目標也必將體現出職工、政府這兩部分社會契約主體的利益。

(一)在人類進入知識經濟之前,除了管理層,企業的職工基本是同質的,一旦缺乏,很容易在勞務市場上找到替代品。因此,企業職工只是管理者管理的對象,在各契約主體中屬於最弱的一方,在企業的目標中也未予體現。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力資源的重要性逐步顯現。此時,企業的規模不是競爭中能否獲勝的關鍵條件,資金只是企業運營的必要條件,而人力資源才是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換言之,企業的人力資源是最為重要的、稀缺的,因此,人力資本的提供者———企業職工在各契約主體中的重要性上升,這必然要求在企業的目標中予以體現。

(二)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社會責任成為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責任。政府作為管理者,不僅要求企業交納稅金,同時,它還為政府提供環境資產。企業為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勝利,也必然要注意自己的社會形象。因為企業如果對社會產生外部負效應的時候,不僅要受到政府的懲罰,還可能失去現實的和潛在的消費者。這就使得企業必然要重視社會責任問題,並在提供的信息中予以反映。因此,我認為企業的會計目標是為契約各方提供信息。哪一契約主體提供的資源最稀缺、最重要,企業的會計目標就傾向於哪一個會計主體。隨著歷史的發展,環境的變化,企業的會計目標也會隨之變化。同時,需要強調的是,在會計目標不變的情況下,會計目標的具體內容也會發生變化。不管在任何歷史時期,企業都應為契約各方提供信息,這一點是不會變的。但是提供的信息的內容則會有很大區別。現在企業只需提供三張會計報表,並將有關情況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反映,這基本可以滿足各方的需要。但是,隨著網路的發展,報表實現即時化,信息需要者需要隨時了解企業各方面的信息。企業為了滿足各契約主體的需要,可能需要採取事項法,讓信息使用者隨時得到企業的信息。

參考文獻:

①於玉林《現代會計網路詞典》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②李維安《中國公司治理原則與國際比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③容少華《關於財務關系的管理策略》,《財務通訊》;

④趙德武《論會計目標理論的重新構造———一種融合理論及其應用》,《財務與會計》。

③ 現代會計核算體系是由什麼組成

會計核算體系亦稱會計方法體系,是指由各種彼此獨立而又互相聯系的會計方法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包括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分析方法、會計檢查方法、會計預測方法、會計決策方法和會計控制方法。

會計核算方法是對會計對象的經濟業務進行完整、連續、系統的記錄和計算,為經營管理提供必要信息所採用的方法,一般包括設置會計科目、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七個方面。上述七種方法相互聯系、密切配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方法體系。

如何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
1.規范的會計管理制度
會計管理制度是企業會計人員、檔案、核算的管理制度,內容龐雜。一般來說,會計管理制度包括:
①會計崗位劃分及崗位責任制管理辦法,具體包括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崗位劃分,各崗位的責任范圍等;
②會計人員管理辦法,包括會計部門管理人員和核算人員的任職資格、招聘、崗位技能、培訓、職業道德等內容;
③會計工作交接管理辦法。包括會計知識的交接和會計資料的交接。值得指出的是,由於中國長期以來就業人員的低流動性,企業並不重視會計人員的交接管理辦法。其結果是,當最近幾年會計人員的流動性顯著提高時,會計人員交接手續不完善的問題非常突出,很多企業的歷史會計信息不完整、會計政策不連貫、會計科目不統一,給預算的編制和考核帶來了很多問題;
④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包括會計材料的形成與歸檔。會計檔案的分類、排列與編目。會計檔案的保管與統計,會計檔案的提供利用,會計檔案鑒定與銷毀等內容;
⑤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包括軟體的選擇、系統初始化、密碼管理、系統維護等內容;
⑥會計檢查管理辦法。包括會計檢查的內容、會計檢查的周期、會計檢查的組織實施、會計檢查結果的使用、會計檢查結果的反饋等內容。
2.規范的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長期以來,企業普遍存在重視會計科目而輕視會計政策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會計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會計政策不規范,就會使一個集團公司內部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從而導致其作為預算考核的依據缺乏合理性基礎。筆者在長期從事預算管理咨詢和會計核算咨詢的實踐中注意到,許多集團公司甚至不了解相關子公司的會計政策。
目前,由於預算管理主要集中在損益預算領域,所以,基於預算管理的需要,規范會計政策首先需要規范與損益確認相關的會計政策。概括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收入確認政策;二是成本、費用的確認政策及成本費用的劃分;三是固定資產折舊政策與無形資產攤銷政策;四是資產減值的會計政策;五是存貨與短期投資發出計價的有關會計政策。
對於實施預算管理的企業來說,制定統一的會計政策,包括兩種情況:
(1)所有納入預算管理的生產經營單位的業務范圍相同。這類企業一般具有高度的行業專門化特徵,全集團內部只有一種或少數幾種行業,如中國的電信行業、發電行業、供電行業等等。集團公司能夠從全集團公司出發,全面制定標准、詳細的會計制度。
(2)納入預算管理的生產經營單位的業務范圍不相同。這類企業涉及的行業較多。在這類企業內部,包括很多種業務種類。如製造、施工、物流、服務等行業,如中國的一些控股公司、國有企業的實業公司等,集團公司不能制定標準的會計制度,這就要求集團公司強化管理手段,提高對子公司業務的熟悉程度,制定差別化的會計政策。但要強調的一點是,從預算考核數據的真實性出發,控股公司的會計核算辦法一般應該由集團公司制定,至少應該由集團公司核准。
3.統一的會計科目
在大型企業的預算管理中,各責任中心會計科目的相互統一性和預算科目與核算科目的統一性,是減少預算工作量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強化預算考核的前提。有的企業的預算由各部門編制,預算科目與會計核算科目不一致,數據難以匯總,難以實施考核。如在預算管理中,規定非設備修理費不得高於修理費的15%,但是,在會計核算中,並沒有按照非設備修理費和設備修理費進行明細核算,考核只能依靠修理部門的統計數據,結果出現了由被考核部門提供考核用信息的邏輯悖論,難以發揮考核的作用。
所以,要使預算管理規范化,必須實現會計科目統一化。
①由控制預算管理的最高層次企業制定會計科目,並明細到一定級次;
②在已經規定的會計科目級次上,下級企業既不能增加科目,也不能減少科目。只能在最末級下設科目,以保證數據的匯集能夠自動完成;
③各級企業設置科目的明細程度以滿足本級企業的預算管理需要為最低原則。如,集團公司在進行預算考核時,如果要單獨考核下級企業的業務招待費,則會計科目的設置至少要能夠滿足單獨核算業務招待費的需要。
4.固定的會計報告制度
實施預算管理的企業必須對各責任中心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定期的分析、報告,對預算執行的異常情況進行深入的因素分析,並報告企業的預算管理當局。固定的管理會計報告是企業預算分析和控制的依據。固定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主要包括:
①預算分析指引。
②管理會計報告表格體系,主要是明確在日報、周報、月報、季報、年報中,分別向哪些級別的管理者報送哪些明細報表。一般來說,在日報、周報中,主要向最高層報送現金流量信息:而在月報、季報和年報中,要向各責任中心報送本單位的預算完成情況,向公司的最高層報送全企業的預算完成情況。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出現非預期差異,還要詳細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並加以報告。
③報告周期及時限,主要明確每種報告類型的上報時間。如日報在當日的次日上班後一小時內上報,周報在下周一早上上報。月報在次月前三個工作日內上報等等。

會計核算體系的類型
會計核算體系的基礎一般分為四大類:收付實現制、調整的收付實現制、調整的權責發生制、全面權責發生制。為了財務報告的目的,不同的會計核算體系確認交易與事項發生時間所依據的會計原則不同。
然而,這種分類只是大體劃分。例如,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的國家,政府的會計核算通常有兩個途徑:
(Ⅰ)在整個支出循環的不同階段反映記錄撥款與撥款使用情況的預算會計核算制度,或撥款會計核算制度;
(Ⅱ)當現金收到或支出時才加以記錄的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制度。
因而,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制度也應包括在旨在監督預算管理與控制的承付會計核算制度以內。事實上,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制度有時被稱作「現金和承諾制度」。除承付之外,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會計制度也可核算其他非現金活動,如收到的國外援助以及一些未償清負債。
完全的預算會計核算(或撥款會計核算)必須以各種核算制度的一般准則為標准。預算會計核算應該對撥款、補充預計、轉賬以及撥款的使用(資金的撥付、承諾、核准階段的支出及付款)各方面加以跟蹤。
對會計核算的條件取決於項目與機構的性質。提供服務或進行商業活動的機構可能需要完全的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體系,對於其他機構來講,收付實現制和預算會計制度可以達到目的。因而,下面提供的會計核算基礎的常見分類,不應該導致對會計核算體系分析和改進建議的過分簡單化。
1.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
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計量現金流,只有當收到或支出現金時才確認會計交易或事項。
在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體系下,財務報表反映現金的收入,支出及現金的期初與期末余額。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具有簡單的優點。
正如在前面所提到的,一些國家的收付實現制核算體系用以下方式予以補充:(1)對一些負債暫時掛賬或放在賬外(線下賬戶),(2)承付會計核算,(3)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債務核算。
2.調整的收付實現制
會計核算調整的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制度「確認年內發生的和通常預計在年後的一定期間內導致現金收入或支出的交易或事項」。
因而,會計核算期限包括一個在財政年度結束後支付的「補充期間」(例如,30天或60天)。與上年交易相關的而在補充期限內實際支付的支出在報告上被列為上年度的支出。通常,這是通過在補充期內不結轉該賬戶實現的。這一作法的目的在於保持財政年度承付支出與報告反映的預算支出的高度一致。
在一些國家,補充期也考慮到收入,這種情況是不必要的。收入必須以純粹的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加以報告。
調整的收付實現制會計核算體制經常被一些政府(特別是法國和西班牙體系)所採用。然而,如在下面第三節中所討論的那樣,這個體系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一些不便。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財務報告包括現金收入以及在年度後特定期限內(補充期限)報告的可以收人現金,現金支出以及在補充期限內的應支付的現金。一些將收付實現制用於預算管理的國家(如法國和西班牙)同時也根據調整的權責發生制編制財務報表。
3.調整的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制度
調整的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制度的基礎(有時也叫「支出基礎」)是只要業務發生便加以確認,不論現金何時收入與支出。然而,這不包括將在未來消費的遞延費用。將在未來提供服務的實物資產在取得期內加以注銷(或攤銷)。
完全的和調整的權責發生制具有相同的會計核算框架。主要差別表現在資產取得與使用之間的時間差。在調整的權責發生制下,其資產在取得期內加以沖銷。在完全的權責發生制下,確認存貨的變化,資產以其使用壽命逐步折舊。完全的權責發生制的基本原則是配比原則。即支出與相關的收入要在同一期間內確認並記錄。
與收付實現制相比,調整的權責發生制的優點在於可以確認在特定階段發生的支出並為估價負債及未付款項提供完整的框架。調整的權責發生制也有不同類型,主要根據對退休金、負債、存貨、折舊的處理方式而劃分。
調整後的權責發生制會計核算的財務報告包括收入、支出、財務資產、負債以及凈財務資源。
4.完全的權責發生制
會計核算制度與調整的權責發生制相似,完全的權責發生制在財務活動發生時就進行確認,不論現金收支活動是否隨之發生。收入反映了當年的應收收入的金額,不論是否已徵收人庫。支出反映了當年消耗的物品與服務的總量,不論其是否在當期實際支付。當資產用於提供服務時,資產成本便遞延確認。完全權責發生制與私人企業會計制度(商業會計)相似。完全的權責發生制確定的「支出」不應當與實際支出相混淆。它們是在會計期間內消耗的物品和服務的成本及負債的增加或資產的減少(例如它們包括折舊和損失,這在沒有交易時也可能發生。)商業會計里的支出的概念與國民賬戶核算體系下的「使用」概念相似。按完全權責發生制編制的財務報告包括收入、支出(包括折舊);資產(財務資產和實物資產);負債;凈資產。權責發生制將在本章以後的部分加以詳細介紹。
5.有待達成的共識
對調整的收付實現制和調整的權責發生制的「中介」基礎的有效性有不同的看法。國際會計聯合會(1FAC)和公共部門委員會(PSC)的會計分委員會在1999年1月的會議上決定推薦一個包括收付實現制和所有其他基於權責發生制會計准則的統一準則。但是,對於希望從收付實現制轉到權責發生制的政府來說,需要一個轉型期來選擇性地引人權責發生制的要素。要在這一問題上達成廣泛的共識還需要大量的討論。它必須強調公共財政,同時經濟政策的考慮也要和這個問題相聯系。

④ 行政單位會計和企業會計的差別

行政單位會計和企業會計的區別如下:

1、面向的時間范圍不同

行政單位會計是面向過去,必須以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是對過去的交易或事項進行確認和記錄。而財務是注重未來,是基於一定的假設條件,在對歷史資料和現實狀況進行分析以及對未來情況預測和判斷的基礎上,側重對未來的預測和決策。

而經濟業務或事項應不應該發生、應發生多少,是企業會計需要考慮的問題。

2、作用不同

行政單位會計主要借鑒國際經驗,實現企業財務管理與國際對接,建立首席財務官制度,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同時,研究建立企業財務總監委派制度,明確財務總監的地位作用、職責許可權和工作要求等,促進財務總監代表出資人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

是構建企業財務管理能力認證體系,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能力,推動企業強化內部約束和財務管控,實現管理創新。

而企業會計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完善產權交易市場,通過整體改制上市、引入非公經濟等戰略投資者等多種方式,盤活龐大的國有資本存量,促進國有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產權明晰、機制靈活、管理科學的國有企業內部約束機制,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3、薪資待遇不同

行政單位會計的培養,企業都會單獨制定培養方案,會特別打造一條晉升通道。企業會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安排不同的培訓學習,以便注冊會計師在入職之後能夠同步學習、共同進步,是一種互相協作,也是互相競爭。所以底薪、調薪等都有具體的時間段和考察標准,相較於普通會計會更寬容。

而企業會計就不同,享受的工資待遇和工作經驗有很大關系。如果沒有工作經驗,面試通過率會很低,但不是相關工作經驗的會計實習生,面試率也會很低。

4、培養目標不同

行政單位會計從比較基礎的會計學原理開始,到中等難度的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審計、審計案例分析、經濟法等,再到比較深奧的稅法、財務管理、高級管理會計等課程。另外會學一些在內容上有交叉的其他專業的基礎專業課,比如統計學。

而企業會計主要學習財務、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財務、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金融問題的基本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會計

網路-行政單位會計

⑤ 現代企業設立的會計崗位有哪些分的越細越好

一般單位應該設置會計崗位有:會計主管,出納,固定資產核算,材料物資核算,收入、利潤核算,資金核算,工資核算,成本核算,總賬報表和稽核等
可以一崗多人或一人多崗。

⑥ 現代企業會計工作及流程 現在你公司的你公司會計的機構設置,會計人員配備,企業內控制度是怎樣的

探析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思考 摘要:會計工作是對企業實行科學管理、監督整個企業活動的重要手段,是企業制定政策和計劃的主要依據。隨著企業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會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已日益顯現,企業會計工作的任務,已從單純的信息咨詢、監督、服務等職能進一步向預測、監測和參與企業決策職能方向發展。如果沒有完整、真實、及時的會計信息,企業管理將變得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因此,我們應該加強並鞏固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基礎性地位。
關鍵詞:會計;完整;真實;企業管理;基礎地位
一、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現狀
會計工作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在各個企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頂工作。隨著國際投融資的迅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日益加強,會計國際化已日益成為各個國家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在京發布了新企業會計准則體系。新准則體系由1項基本准則、38項具體准則和相關應用指南構成,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這標志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正式建立。從新版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的構成及內容來看,各項准則環環相扣、銜接有序,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建設新的跨越和突破。
但是,在我國眾多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中會計工作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如:
(一)管理模式僵硬。
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勢必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並且對於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企業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⑦ 現代企業會計兩個重要分類是什麼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是企業會計的兩個重要領域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