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會計 » 電子企業會計信息化

電子企業會計信息化

發布時間: 2021-08-15 23:35:40

⑴ 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現狀 急求

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目前企業會計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1、企業管理層對會計信息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管理層沒有認識到會計信息化是會計電算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會計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只是簡單的認為會計信息化就是會計電算化,只是利用計算機對會計數據的簡單處理,只是使會計人員減輕工作量,提高勞動效率和質量的工具,因此,雖然企業發展了,其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沒有多大的變化,有些領導甚至認為,企業己經實現會計電算化就夠了,沒必要再實現會計信息化,所以對企業的會計信息化不夠重視,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企業會計信息化的進程。
2、企業缺乏復合型會計信息化人才
會計信息化是現代會計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對相應的會計人員、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大大提高,不僅要求他們要具有較高的會計業務處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還要精通計算機網路知識、計算機的基本維護技能以及解決實際工作中各種問題的能力。從我國人才供給調查報告來看:我國中低層財會人才供給飽和,甚至過剩,而高尖端信息技術與會計相結合的專業人才卻極度缺乏,供不應求。具體體現在會計領域,即能夠完成手工記賬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夠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會計界,能夠滿足會計信息化需要,推動會計信息化發展的人才卻十分欠缺。因此,會計信息化復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約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問題。
3、會計信息化與企業信息化未能有機結合
實現會計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財務、業務、生產一體化,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統一性,這就要求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一體化,但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還有一部分企業由於管理意識不到位,資金短缺、人員缺乏、業務鏈脫節等原因使財務軟體大多隻在財務部門使用,致使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不能共享,不僅造成橫向上不能與銀行、稅務等部門信息共享,縱向上不能與客戶、供應商及時溝通,而且與企業內部業務部門也沒有很好的連接,不能實現財務與業務一體化,從而影響企業會計信息化實現的進程。
4、內部控制方面的問題
(1)會計信息化數據安全控制存在問題
第一,保密性差。在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中,經濟業務均記錄在紙張上,所有的數據都以紙張為載體,紙質原件的數據若被修改,很容易辨認出修改線索和痕跡,從而使非法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挽救,但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以磁性介質作為信息載體,存儲在計算機磁碟上的數據容易被修改,甚至能不留下痕跡地被修改。另外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也使得對會計信息檔案的復制竊取變得更加容易且不易發現,同時,大部分會計軟體都沒有對存儲在資料庫中的數據進行加密,簡單的復制資料庫文件即可很輕易的獲得會計信息化檔案資料。
第二,安全穩定性差。現代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計算機病毒日益猖獗。會計信息化檔案是以文件形式存儲在計算機上的,當前的計算機病毒不僅可以破壞數據和網路通信功能,而且可以從被感染的計算機中獲取系統控制權,直接將檔案文件通過網路發送給病毒的支配者或監控計算機的硬體設備。不僅如此,隨著計算機硬體和網路的發展,計算機病毒感染率正在日益提高,感染途徑也從以前的存儲介質傳播發展到現在的在網路上傳播,同時,大量的專用病毒和間諜軟體的出現對會計信息化數據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
(2)企業授權方式的改變,會使得某些內控制度失效
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中,每一項會計業務的每個環節都由有相應管理許可權的責任人的簽名或者是蓋章,這種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而在會計信息化環境中,系統授權方式是主要是口令授權,通過繞過財務軟體的關卡,可以打開計算機財務資料庫進入財務報表等系統。同時,業務人員的口令不像印章那樣由專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竊取,便會帶來巨大的隱患。
(3)內容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錯的反復性和嚴重性
手工會計系統中數據處理環節分散於多個部門、多個員工,一個部門或人員的差錯往往可以在下個環節發現和糾正。所以,一般情況下一定時間內差錯重復發生的可能性不大。會計信息化環境中,數據處理程序化、自動化、集中化,使得處理結果一旦發生錯誤,往往就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造成多種數據文件、賬薄及整個系統的會計數據失真,並且可能使系統出現反復性差錯。

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其信息化程度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和關鍵。企業信息化就是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方式的網路化、決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務運營的電子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從早先的MRP,到目前逐漸深入和擴展的ERP,再到方興未艾的電子商務,組成了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大致歷程。 現狀(一)內部資源相對豐富企業信息化既受到企業內部資源的限制,同時也受到企業外部基礎設施的制約。從目前情況看,企業內部資源相對來講已不再是信息化的瓶頸,而外部基礎設施卻明顯不足。 從硬體資源看,CCID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企業中台式機、列印機的擁有率幾乎為100%,伺服器的擁有率也超過了50%。大型企業中有近4成的企業電腦擁有量在100台以上,並且預購率仍然很高,這說明台式機已從耐用品逐漸演變為易耗品。 。 在網路建設方面,目前已有近一半的企業擁有區域網,對於暫時沒有區域網的企業,表示未來三年內會建立自己區域網的逾4成。在外部網建設方面,貿易企業的外部網擁有率較高(35.1%),其次是石油、電子企業,上述三行業的外部網建設好於其他行業。在所調查的企業中,33.8%的企業擁有自己的網站和獨立域名。 從軟體資源看,目前,企業所擁有的軟體資源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統、系統維護軟體、辦公自動化軟體和財務軟體等基礎軟體上。 在軟體資源中,微軟的操作系統、Office、中間件,用友的ERP、CRM、財務管理軟體,HP的網管軟體的滲透率較高。 但是,目前我國Internet國際埠少、帶寬不夠,已經影響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我國Internet國際埠只有5個,帶寬僅為351M,已適應不了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需要。 (二)信息水平不太平衡企業信息化建設進入高級階段的標志之一就是建設企業核心的業務管理和應用系統。CCID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企業只有10%左右實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實施了SCM方案,絕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還停留在文字處理、財務管理等辦公自動化以及勞動人事管理階段,區域網的應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層面上,生產控制方面的應用很少。 與此同時,我國企業信息化水平極不平衡。首先是地區差異明顯。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觀念先進,對外交流暢通,企業信息化進程較快,基礎設施建設、參與電子商務的程度以及企業的認知度等方面都明顯好於其他地區,其中:南京、沈陽、上海、深圳、重慶、武漢等地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較好。其次是行業差異明顯。這種局面的形成與行業特點、目前及入世後將會面臨激烈的競爭有關。第三是大中小企業差異明顯。 總體而言,企業擁有電腦數量的多少、網路建設情況、企業信息技術人員的平均擁有量、電子商務應用水平與未來參與的可能性等方面都和企業的規模成正比,大型企業的信息化進程明顯好於中小型企業。 (三)電子商務剛剛起步CCID調查顯示,汽車行業、電子行業、貿易行業信息化建設水平遙遙領先,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比例分別為35.1%、32.3%和29.7%。未來一年內,25.0%的食品企業表示將考慮參與電子商務,而45.0%的建材企業表示較長時間內都將維持現狀,不會考慮電子商務。(目前,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僅僅為22.3%,並且未來參與電子商務的積極性明顯不高,企業未來1年參與電子商務的可能性僅為13.7%。在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中,網上查詢、網上發布信息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分別達到72.9%和71.4%,但是在供應鏈集成、網上支付、分銷渠道等方面的應用還不普遍。其中,網站有在線支付功能的不到1/3,利用互聯網進行過集團采購的只有1/7。 目前我國企業對信息化認識不足,信息系統在企業定位不明確,不少企業將之視為可有可無或僅僅是顯示自己實力的東西,不清楚信息化對自己的企業意義何在,有些企業認為只要使用計算機,使用網路就可帶來高效率,不考慮管理、業務和技術的配套發展,只是生搬硬套把業務搬上計算機系統。 CCID調查顯示,大部分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產品宣傳、知名度提高等較低的層面上,缺乏對電子商務的深刻認識。因此,更新觀念,明確認識迫在眉睫。 事實上,企業信息化建設不僅僅是買設備、建網路,信息化建設是由硬體建設和應用工程兩部分組成的。硬體建設是基礎,應用才是根本目的。藉助於企業信息化,企業可以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結構,信息流得以順暢地在企業內部流動;通過整合市場供應鏈的各類信息,可以提高企業的采購、生產、庫存、銷售及售後服務的流水化作業能力,能夠通過信息共享獲得大量的新技術研發信息,及時確定自己的產品技術創新方向,從而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競爭力。 中國電子商務的順利發展離不開物流基礎的進步和完善,但是,我們知道,物流產業是工業化高級階段的產物,然而,我國的工業化水平還比較低,物流產業的發展較為滯後,這大大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在積極倡導「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同時,還要積極發展物流產業,加速企業信息化進程。 (四)市場環境亟待培育我國市場經濟還不成熟,現貨市場、有形市場還不完善,企業信用較差,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統、物流系統、支付系統和控制保障,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商務對企業不可能有很大的吸引力。CCID調查顯示,56.3%的企業認為政府應制定相關法規,規范行業,進行宏觀調控、加強監督,同時發展基礎設施,提高硬體水平,加快培育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市場環境。目前我國對引進的信息技術和產品的中文說明缺乏強制性措施,影響到企業的應用與管理。此外,有的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上盲目求大、求全,信息化建設的項目能力閑置、信息資源浪費等,都是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急需解決的問題。 CCID調查還顯示,32.8%的企業認為社會環境尚未成熟是目前未參與電子商務的原因,其中,信用問題是企業信息化過程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目前電子商務活動主要是基於信譽較好的企業間展開的,因此交易量非常有限。如何擴大電子商務的交易范圍、降低交易成本是企業一直關心的問題。大力發展信用中介組織,建立社會信用機制,將成為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途徑。

⑵ 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化相比哪個更好

1、會計信息化是新的專業,屬於區別於傳統會計領域的另一個概念,所以中國會計信息化還處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相較之下,會計電算化就比較成熟,就業領域也比較寬泛。
2、會計信息化是會計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是信息社會對企業財務信息管理提出的一個新要求,是企業會計順應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舉措。它是網路環境下企業領導者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解決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孤島」現象,提高會計管理決策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縱觀20多年來中國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雖然信息系統的功能不斷增強,應用也越來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實現了會計信息化,應用了核算型會計軟體,但從總體來看,中國會計信息化還處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3、計電算化也叫計算機會計,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的應用,具體而言,就是利用會計軟體,指揮在各種計算機設備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難完成的會計工作過程,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是一個應用電子計算機實現的會計信息系統。它實現了數據處理的自動化,使傳統的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發展演變為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會計電算化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僅是會計發展的需要,而且是經濟和科技對會計工作提出的要求。

⑶ 企業會計信息化

一、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要求

(1)企業應當充分重視會計信息化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和人才培養,不斷推進會計信息化在企業的應用。

企業開展會計信息化工作,首先需要組織、機構和人員的保障。一是要加強對會計信息化工作的組織領導。會計是企業各方面經營管理信息匯聚的樞紐,規模越大的企業,會計信息化涉及的部門、業務、流程就越多、需要協調的關系就越復雜。因此,一般較大型(或大規模)企業的會計信息化建設與實施,應當由具有足夠許可權的企業負責人來組織領導,重大事項需要企業主要負責人主持決策。二是要求具體的部門來負責會計信息化工作。對於具體負責會計信息化工作的主體,應根據企業的規模來定,小微企業可以指定會計部門或者會計人員負責,或者把會計信息化工作交由代理記賬機構;大中型企業可以在會計部門、信息技術部門內部設置專門機構或者崗位負責,或者設置獨立於兩部門的專門部門負責。三是要有人才。會計信息化是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需要復合型人才。對於大中型企業來說,會計信息化建設還必須有熟悉本企業情況的復合型人才。只有熟悉本企業情況,才能制定出切合實際的信息化方案,以及能在本企業貫徹推行的配套制度體系。

(2)企業應當根據發展目標和實際需要,合理確定會計信息化建設內容,避免投資浪費。

盡管信息化是方向,但信息化作為企業經營的環境因素,需要與企業發展所處階段、規模、內部文化、組織架構、員工素質、法律、監管等其他環境因素相互配合,因地制宜地推進,因此,在整體規劃的前提下,會計信息化建設內容可以分階段分步驟逐漸完善,根據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來分模塊搭建。

(3)企業應當注重信息系統與經營環境的契合,通過信息化推動管理模式、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的優化與革新,建立健全適應信息化工作環境的制度體系。

會計是企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工作。實踐證明,決定會計信息化成敗的不是「建」而是「用」。設計上再完美的信息系統,如果不適應企業實際情況,沒有相應的制度支撐和配合,沒有處理好內外部利益關系,沒有得到用戶部門的支持,就可能成為擺設,甚至帶來負面效應。因此,企業推進會計信息化,不僅要考慮系統建設本身,還要研究管理模式、組織架構、業務流程是否契合。信息系統的建設實施過程,往往也是會計工作變革的過程。變革的關鍵是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認識要統一,而最終結果要以制度的形式來反映和固化。只有認識統一、制度保障前提下的系統,才可能運行良好,達到預期目的和取得預期效益。

(4)企業開展會計信息化工作,應當注重整體規劃,統一技術標准、編碼規則和系統參數,實現各系統的有機整合,消除信息孤島。

信息化的優勢在於信息的共享和集中,企業經營管理發展到一定層次,必然要求信息更高層次的共享和更大范圍的集中。因此,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功能可以逐個模塊地搭建,范圍可以從局部到全面,但是規劃必須是整體性的,技術標准必須是統一的。要求企業各部門、各單位的系統不能各自為政,必須為將來的整合做好准備,必須採用一種「語言」說話。這樣,未來各個系統之間才能「對話」,信息化的優勢也才能充分發揮。否則,各種系統就會成為一個個信息孤島,相互間沒有聯系。企業開展會計信息化建設,從一開始就要有頂層設計,要在統一領導下進行。要有統一的技術標准、編碼規則和系統參數。

二、企業會計信息內部共享及外部互聯

(一)企業應當促進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的一體化,實現企業內部信息資源共享

《工作規范》第二十八條規定:「企業應當促進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信息系統的一體化,通過業務的處理直接驅動會計記賬,減少人工操作,提高業務數據與會計數據的一致性,實現企業內部信息資源共享」。信息化的趨勢之一是不同業務系統的集成。過去,企業經營數據可能需要先導出,經格式轉換、分類匯總等人工處理後再倒入或者輸入會計系統。現在,業務系統與會計系統互聯後,業務發生時,業務系統就可以將數據直接推送給會計系統。會計系統根據這些數據,按照既定規則生成記賬憑證並自動記賬。這一過程就是業務直接驅動的記賬。它的優勢在於:一是提高效率;二是增進會計核算的及時性;三是避免人工差錯;四是防止作弊;五是提高系統間數據一致性。其要求是業務系統和會計系統在技術標准、編碼規則和系統參數等方面的統一,否則無法實現自動的數據交換。

(二)企業應當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會計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工作規范》第三十四條規定:「分公司、子公司數量多、分布廣的大型企業、企業集團應當探索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會計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類似於會計集中核算,其區別僅在於財務共享服務由集團內相對獨立的共享服務中心提供,共享服務中心與服務對象(即下屬公司)按照市場化關系簽署服務協議,而不是上下級關系或業務指導關系;同時不受地域和空間的限制。

根據企業實際需要和發展情況,財務共享可以是部分業務流程的共享,也可以是包括對外報告和財務分析在內的全業務領域的共享;可以是所有地域集中的共享,也可以是區域性集中的共享。一般企業集團財務共享的服務領域主要集中在應收應付管理、固定資產、總賬、差旅與報銷、財務報表、員工薪酬、資金管理等交易型業務流程;也有的企業集團將內部審計、預算、計劃與分析、財務風險管理等非交易型業務納入財務共享范圍。財務共享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高效率低成本。財務共享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財務處理效率,節約財務成本。通過把內部不同單位相同的、重復設置的財務職能集中到共享中心處理,實現人員、設備、知識、經驗、制度的共享,形成規模優勢。

二是實現了財務人員專業化要求。財務共享形成財務人員更為明細的專業化分工,讓各類財務人員一方面能夠將更多時間集中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另一方面又在各自領域得到豐富的經驗積累,從而大幅提升各類財務工作的專業水平,提高財務工作質量。同時,財務共享將會計核算工作從企業財務部門中相對剝離出來,使財務部門有更多精力關注與發揮會計的管理職能。

三是達到了以服務為導向。實施財務共享後,財務就從企業的內部職能部門轉變為外部服務供應商。共享服務中心與集團內客戶簽訂的共享服務協議,一般約定了服務的內容、時間期限和質量要求,這就促使財務機關轉變自身定位,樹立服務意識,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從而使財務工作更多地響應企業其他職能的需求,提高財務服務的滿意度。

(三)企業應實現與外部單位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

《工作規范》第二十九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本企業信息系統與銀行、供應商、客戶等外部單位信息系統的互聯,實現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動處理」。信息化的一大驅動力是互聯互通的需求,企業間信息的互聯是必然的發展方向。企業間互聯實際上是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系統的集成向企業外部的拓展,其目的也是實現自動記賬,只是將驅動記賬的環節向前更進了一步。因此,會計系統與業務系統集成所具有的優勢,企業間互聯也同樣具備。不但如此,企業間互聯還有更多優勢:

一是為交易及其核算的無紙化奠定了基礎。企業互聯後,紙面傳遞的信息就可以被電子信息代替,證明、確認或者認可等都可以通過電子簽名實現。特別是在電子發票(含電子簽名信息)進一步推廣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企業間交易都可以實現完全的無紙化,從而降低交易成本,節省社會資源。

二是為企業改進客戶服務、升級營銷模式提供了契機。對於銀行、電信、能源、差旅服務、電子商務平台類企業來說,他們的客戶可能存在交易無紙化需求。因此,提供專門的客戶端軟體或者標准介面,供客戶信息系統獲取電子憑證,就成為改進客戶服務、升級營銷模式、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種手段。

三是有利於交易和信息的集中處理。企業間互聯一般是通過統一埠進行,業務和相關信息從一開始就是集中處理的,這就減少了信息處理環節,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不像傳統交易方式那樣,由各層面、各地域分散進行,然後再進行信息的集中。

三、選擇會計軟體

《工作規范》第二十六條規定:「企業配備會計軟體,應當根據自身技術力量以及業務需求,考慮軟體功能、安全性、穩定性、響應速度、可擴展性等要求,合理選擇購買、定製開發、購買與開發相結合等方式。定製開發包括企業自行開發、委託外部單位開發、企業與外部單位聯合開發」。

(一)取得會計軟體的方式

(1)自主開發。是指依靠自身的技術力量,獨立完成會計信息系統的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程序代碼編寫和測試及系統維護、升級等階段的工作。對開發的軟體擁有全部版權,享有全部收益,同時也承擔全部風險。

(2)委託開發。是指委託軟體開發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業務進行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委託開發的軟體版權一般歸委託單位所有。

(3)聯合開發。是指和其他單位共同組成開發小組,發揮各自優勢,利用雙方自願,共同完成本單位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聯合開發的產品版權一般歸雙方共同所有。

(4)購買商品化軟體。是指在市場上選購適合本單位需要的商品化會計軟體,經過實施(含二次開發)後建立本單位的會計信息系統。商品化會計軟體的版權歸供應商所有。

(二)選擇適合的商品化會計軟體

1.選擇商品化會計軟體的方法和步驟

在分析整理自身需求後,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和步驟在市場上選擇所需要的商品化會計軟體。

(1)收集市場信息,確定候選的供應商;

(2)訪問軟體公司,了解其綜合實力和產品信息;

(3)訪問軟體公司客戶,了解其軟體質量和服務;

(4)請有關咨詢公司幫助選型;

(5)模擬運行方式;

(6)招標評價。

2.軟體評價標准

(1)軟體的功能。軟體功能應滿足本單位當前和今後發展的需要。功能的冗餘只會造成使用和維護的復雜化。軟體可用部分的比率,取決於軟體對用戶的使用程度。另外要考慮系統的開放性,預留各種介面。

(2)開發工具。任何商品化軟體都不能完全適用於本單位的需求,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二次開發。

(3)軟體文檔。商品化軟體必須配備完整的文檔,如用戶手冊、不同層次的培訓教材(如會計軟體設計開發的工具培訓手冊、資料庫開發及維護培訓手冊、產品功能培訓手冊等)及產品實施指南等。文檔應全面詳盡,以幫助用戶自學和使用。

(4)售後服務與支持。售後服務與支持工作關繫到項目的成敗。售後服務工作包括各種培訓、項目管理、實施指導、二次開發及用戶化,可由專業的咨詢公司或軟體公司承擔。由熟悉組織管理、有實施經驗的專家組或顧問組做好售後的支持與服務工作。

(5)軟體供應商的信譽和穩定性。選擇軟體時要考慮供應商的實力和信譽。軟體供應商應當由長期的經營戰略,能夠跟蹤技術的發展和客戶的要求,不斷對軟體進行版本的更新與維護工作。

(6)價格問題。價格方面主要要考慮軟體的性能、功能、技術平台、質量、售後與支持等,另外也要作相應的投資效益分析。

(7)對原有資源的保護。這里所說的資源不僅指硬體資源,還包括已有的數據資源。這樣在選擇軟體時就要考慮軟體產品對硬體平台的要求是否過高,原有的PC機能否適應,原有的數據資源能否平滑地移植到新的系統中。

(三)會計軟體的安全性

《工作規范》第二十七條規定:「企業通過委託外單位開發、購買等方式配備會計軟體,應當在有關合同中約定操作培訓、軟體升級、故障解決等服務事項,以及軟體供應商對企業信息安全的責任」。

四、無紙化要求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使電子資料能夠代替紙面資料,然而受過去文件規定以及習慣和觀念的束縛,企業不得不將電子會計資料輸出為紙面文件,造成紙張、設備、能源、人力、儲存空間的消耗。據統計,我國企業每天因會計資料列印而發生的成本超過100萬元。

信息化的價值和目標之一是取代手工作業和紙面文件。如果沒有充分的理由,僅僅因為會計資料是電子形式而不予認可,則信息化的優勢就大打折扣,也會挫傷企業開展會計信息化的積極性,阻礙會計信息化的深入發展。而且,會計資料的紙面要求,會進一步導致企業間交易擺脫不了紙面文件的傳遞,整個經濟體系交易環節的信息化發展也受到制約,從而阻礙社會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

從政策制度層面認可電子會計資料的有效性,免除企業對一定范圍內會計資料的列印責任,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社會整體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的現實要求。《工作規范》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為此做了相應規定。盡管內容不多,這兩條規定卻在政策層面實現了無紙化的破冰,是工作規范的重要突破之一,對企業提高會計工作效率,乃至對整個社會的信息化應用的深入都將帶來深刻的影響。

盡管無紙化是方向,但從會計資料作為會計核算結果的證據和線索具有保存價值來講,會計資料無紙化也不是隨意的、無條件的。《工作規范》第四十條、四十一條的規定有兩層含義:一是會計資料可以無紙化管理;二是只有在保證會計事項可追述、可證明的條件下,才能對會計資料進行無紙化管理。

(一)內部生成會計資料的無紙化

關於內部生成會計資料的無紙化,企業應把握好以下問題:

(1)會計資料范圍。可以無紙化管理的會計資料是指內部生成的會計憑證、賬簿和輔助性會計資料。這里的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包括總賬、明細賬和日記賬,而輔助性會計資料則含義比較寬泛,它包括固定資產卡片、項目輔助賬、部門輔助賬、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等各種會計資料。

(2)業務范圍。第四十條第(一)項規定:「所記載的事項屬於本企業重復發生的日常業務」。這里的「重復發生」是指一年內反復發生;這里的「日常」是指在企業的經營循環中可以預期將會發生的事項。例如:購銷業務、固定資產折舊、貨幣資金收付、應收應付等,這些業務比較明顯屬於重復發生的日常業務,相關的會計資料,如憑證、分類賬、日記賬、固定資產卡片、銀行余額調節表等,都屬於滿足該項條件的會計資料。每月結賬,相關記賬憑證滿足這里的「重復發生的日常業務」條件。而利潤分配一般是一年進行一次,每次發生的內容不完全相同,也不能預期一定會發生,因此不滿足該項條件。債務重組、企業並購等事項,盡管有可能在一年內重復發生,但這種重復並不是企業經營循環中必然發生的事項,不可能預期,因此也不符合該項條件。

(3)自動生成。第四十條第(二)項規定:「由企業信息系統自動生成」。這里所說的自動生成,也就是「原生」電子會計資料,它與「從紙面轉換」是相對應的。原生會計資料一般都與重復發生的日常業務相關。例如,對於電信企業,確認話費收入的分錄是由業務結算系統傳遞數據,會計軟體根據既定業務規則自動生成的,這種情況下的記賬憑證就是原生電子會計資料。而如果一項原始憑證從紙面掃描為電子影像,或者將手工填寫的記賬憑證(例如工資分配、利潤分配等)輸入會計軟體中,這些電子資料就是「從紙面轉換」的,而不是由信息系統自動生成。還有的紙面會計資料轉換為電子資料後,又經過進一步處理,繼續轉換為其他資料,則其他資料應視為「原生」而非「轉換」的,例如,一張紙面銷售單錄入信息系統中,則這張銷售單屬於「轉換」的原始憑證,但如果系統錄入的銷售數據自動生成了記賬憑證,則該記賬憑證就應視為「原生」電子資料。

(4)可查詢性。第四十條第(三)項規定:「可及時在企業信息系統中以人類可讀形式查詢和輸出」。這里的「及時」是指,電子會計資料應當隨時處於「在線」狀態,打開終端設備就可以訪問到,而不需要復雜的技術准備過程;「人類可讀」是相對於「計算機可讀」而言,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資料要以人類可以理解的形式呈現,而不是一堆計算機代碼和純數據;二是呈現的方式應當符合會計領域約定俗成的內容和格式,而不是體現特殊邏輯的內容格式。

(5)防篡改機制。第四十條第(四)項規定:「企業信息系統具有防止相關數據被篡改的有效機制」,這與第二章中第十條的要求是一致的。防止篡改是確保會計資料的證據和軌跡價值的基本要求,防篡改數據的機制是信息系統層面的問題,它不僅涉及會計軟體功能,還涉及諸如安全、職責分工和流程設計等問題。因此,企業選用會計軟體首先應遵循第二章的有關要求,此外,會計軟體本身在設計上應當有防篡改機制,包括對數據的加密,對各類系統操作許可權的分離控制等。

(6)備份制度。第四十條第(五)項規定:「企業對相關數據建立了電子備份制度,能有效防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人為破壞的影響」。建立電子資料的備份制度,是保證會計資料安全的基本要求。因此,《工作規范》第三十八條就規定了「企業應建立電子會計資料備份管理制度,確保會計資料的安全、完整和會計信息系統的持續、穩定運行」。電子資料相對於紙面資料有更多的滅失風險因素。在會計資料列印輸入的情況下,紙面資料與電子資料實際形成相互備份關系。而一旦不列印了,則對於電子資料的備份要求就應當增強。備份的手段很多,包括異地備份、磁碟陣列、刻制光碟等,主要是技術層面問題,關鍵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資料庫備份體系。

(7)建立索引。第四十條第(六)項規定:「企業對電子和紙面會計資料建立了完善的索引體系」。建立會計資料索引體系,目的是保證會計資料的線索性和相互關聯性。會計資料的量達到一定程度,可檢索性就成為與安全性、真實性同等重要的一個問題。無法檢索的資料,和沒有資料沒什麼區別。建立索引體系的要求,主要包括三層意思,一是每類會計資料要有系統的編碼措施,通過編碼形成各類會計資料間的交叉索引,即通過一類資料可以向前向後追溯其他相關資料,保證線索不斷;二是通過索引能夠找到會計資料,對於紙面資料,索引必須包含資料的物理空間位置信息,對於電子資料,信息系統應能通過索引(編碼)訪問到數據資料;三是對電子資料和紙面資料要建立統一的索引體系,盡管存儲方式不同,電子資料和紙面資料內在是有機聯系的整體。在電子資料中,應當含有相關紙面資料的索引信息,在紙面資料中,也應當包含相關電子資料的索引信息,從而實現電子資料和紙面資料的互查。企業應當制定會計資料索引體系的總體檢索規則,明確那些資料是紙面資料,應當如何檢索,哪些資料是電子存儲,應當通過信息系統的何種功能路徑訪問。

(二)外部獲取會計資料的無紙化

外部獲取會計資料的無紙化管理條件與內部生成會計資料有很多相同的內容,但在確保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方面有一些特殊要求:

(1)外部獲取會計資料的范圍。外部獲取會計資料是指記載內容需要企業外部人員或者機構認可的會計資料。這類資料的范圍較廣,主要是原始憑證,如發票、銀行回單等。此外,還包括銀行對賬單、購銷合同等其他外部獲取資料。需要注意的是,外部獲取資料不等於外部製作的資料。一份會計資料由本企業製作,但經過了外部認可,也屬於這里所說的外部獲取會計資料。例如,產品訂單,一般來說其格式和項目由本企業設計,但如果需要客戶的簽章確認,就屬於外部獲取會計資料。

(2)電子簽名。外部人員或者機構對會計資料的確認,在形式上體現為簽字或者蓋章。對於電子資料來說,也就是要有電子簽名。由於電子簽名的效力得到法律的認可,電子簽名使需要相關方認可的電子文件能夠代替紙面文件成為證據使用。這正是外部獲取會計資料無紙化的法律依據。第四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採用無紙化管理的外部獲取會計資料必須附有電子簽名,這里有兩個要求:一是電子簽名應當是對會計資料進行認可的外部個人或者機構的,而不是企業自身的;二是電子簽名應當是「可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就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一)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二)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四)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第十四條同時還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五、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其他要求

(一)對會計信息系統前端系統建設的參與

《工作規范》第三十條規定:「企業進行會計信息系統前端系統的建設和改造,應當安排負責會計信息化工作的專門機構或者崗位參與,充分考慮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需求」。會計是企業經營管理各方面信息匯聚的樞紐,處於信息流的下游。可以說,會計信息系統是其他業務系統的重要用戶,因此,會計信息化專門機構或者崗位又不要想起他業務系統提出對上游信息的需求,也就有不要參與前段系統的建設工作。會計信息化專門機構或者崗位對前段系統建設的參與,重點是要注意前段系統採集或者生成的信息內容是否滿足會計工作需要,以及前段系統採用的技術標准、數據字典是否與會計信息系統兼容。

(二)會計信息系統要遵循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要求

《工作規范》第三十一條規定:「企業應當遵循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要求,加強對會計信息系統規劃、設計、開發、運行、維護全過程的控制,將控制過程和控制規則融入會計信息系統,實現對違反控制規則情況的自動防範和監控,提高內部控制水平」。會計信息系統不僅是內部控制手段,同時也是內部控制的對象。企業對會計信息系統建設應用周期的每個環節都要進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證系統中融入的控制功能正確地發揮作用。

(三)允許計算機自動審核憑證

《工作規范》第三十二條規定:「對於信息系統自動生成、且具有明晰審核規則的會計憑證,可以將審核規則嵌入會計軟體,由計算機自動審核。未經自動審核的會計憑證,應當先經人工審核再進行後續處理」。這是工作規范在適應信息化時代要求方面的又一個突破。採用自動化審核,要把握兩點:一是必須是系統自動生成的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二是要求已量化的明晰的審核規則。

(四)企業會計信息化要逐步推進

《工作規范》第三十三條規定:「處於會計核算信息化階段的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情況,逐步實現資金管理、資產管理、預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財務管理信息化。處於財務管理信息化階段的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情況,逐步實現財務分析、全面預算管理、風險控制、績效考核等決策支持信息化」。這是對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方向性引導,不斷將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引向深入。

(五)企業在會計信息化建設和實施過程中要增強保密意識

《工作規范》第三十九條規定:「企業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和傳輸設計國家秘密,關系國家經濟信息安全的電子會計資料;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不得將其攜帶、寄運或者傳輸至境外」。維護企業電子會計資料安全是保障國家經濟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建設和實施會計信息化過程中,應當增強保密意識,建立和完善專項規章制度,加強對有關人員的教育和管理,進一步做好保密管理工作。

(六)對外商投資企業使用會計軟體的要求

《工作規范》第三十五條規定:「外商投資企業使用的境外投資者指定的會計軟體或者跨國企業集團統一部署的會計軟體,應當符合本規范第二章要求」。它強調,任何企業的會計軟體都需要遵循工作規范第二章的要求,沒有例外情況。例如,境外投資者指定的會計軟體或者跨國集團統一部署的會計軟體,必須在根據《工作規范》要求進行漢化等修改完善後,財政交付使用。

(七)對會計信息服務系統數據伺服器的要求

《工作規范》第三十六條規定:「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數據伺服器的部署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數據伺服器部署在境外的,應當在境內保存會計資料備份,備份頻率不低於每月一次。境內備份的會計資料應當能夠在境外伺服器不能正常工作時,獨立滿足企業開展會計工作的需要以及外部會計監督的需要」。這里只是做了一些原則性規定,企業應當在該原則基礎上自行把握。

(八)企業會計資料的歸檔管理

《工作規范》第四十二條規定:「企業會計資料的歸檔管理,遵循國家有關會計檔案管理的規定」。這里的「會計檔案管理規定」是指財政部和國家檔案局制定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該辦法第六條規定,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後,可暫由會計機構保管一年,一年之後再歸檔。因此,企業對於電子會計資料歸檔管理的時點問題,可暫按上述規定執行,歸檔前,電子會計資料的管理遵循本工作規范的規定。

⑷ 跪求中小企業使用會計信息化系統的真實案例

國外發達國家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都已經比較成熟,本文首先介紹了美、英、日三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然後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幾點國外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對我國現階段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啟示。 一、國外中小企業信息化概況 當今,一場空前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范圍內興起,搶占信息領域的制高點已成為各國國家層面上的戰略目標。面對信息化發展趨勢,很多國外的中小企業主意識到,為了發展和加強服務,利用最新的技術和對原有技術進行創新勢在必行。許多國家的政府也己經清楚地意識到,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將為經濟結構的改革和經濟的發展起到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美國,正是通過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和技術創新,取得了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新加坡通過中小企業的信息化經營,成功地抵禦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可見,總結國際上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成功經驗對今天我們的工作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一)美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情況 美國是電子信息技術和高技術創新的發源地,美國政府十分重視信息技術的發展。在企業信息技術方面,無論是電子計算機、電話機、傳真機、復印機,還是工業機器人、 NC, DAD /CAM, EDI 等,大都是最早產生於美國,然後才逐漸擴散到其他國家。而且,這些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在美國企業中得到廣泛使用。 在企業信息化系統集成方面,美國企業最早進行了開拓性的嘗試。辦公自動化 (OA) 的概念最早起源於美國,而且辦公自動化在美國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正朝著系統化、標准化、結構化和綜合化方向發展。 90 年代後期,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 Internet 應用的迅速普及,美國學者最早提出了 ERP( 企業資源計劃 ) 概念,該系統在傳統的 MRP( 製造資源計劃 ) 系統的基礎上,引入了聯機分析處理 (OLAP) 、電子商務、工作流等新的信息技術,同時吸收了供應鏈 (SC ) 、適時生產 (J 工 D) 和全面質量管理 (TQC) 等先進管理思想。 ERP 這種基於 Internet 的開放式集成化的廣域網系統代表著當前企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方向。 美國的技術創新主要依靠的是中小企業。美國現有 2200 萬家中小企業,在高技術的應用以及創新的速度方面,中小企業都佔主要地位。該國的技術創新成果有 70% 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大大超越了大型企業。其主要原因就是廣大中小企業具有小型化、高科技、快速創新和更多依靠風險資本的特點,企業發展從更多的依靠實物形態向更多的依靠高技術、觀念創新和無形資本方面轉變。美國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信息化,如增加中小企業在政府采購中的比例,向小企業提供經濟發展的信息,為小企業主提供培訓和市場信息,幫助小企業降低成本等。 (二)英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情況 英國早在上個世紀 90 年代末就將國家的信息化建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英國採取分類指導的方式推進企業信息化,把重點定位在中小企業上,建立支持中心,開設專門網站,直接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和幫助;對大型企業則主要是通過提供一個有利於信息化發展的環境來推動。到 2002 年,英國成為世界上最適於發展電子商務的地方, 2005 實現全民上網和政府服務全部上網的三大奮斗目標。 目前,英國在電子商務方面已處於西方七國的領先地位,有 70% 以上的企業不同程度地實施了電子商務,英國已成為歐洲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 (三)日本中小企業信息化情況 日本企業在利用信息方面,與歐美企業相比有四個特點: ① 注重分析比較 : 受市場資源的限制,日本企業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充分佔有信息,分析比較才會行動,日本摩托車製造業就是一個好的例證。 ② 信息共享 : 保證由上至下的「信息共有」,同時保證信息渠道的暢通。 ③ 企業信息部門同研究開發部門的一體化建設。 (4) 注重向用戶提供信息,以適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日本中小型企業為擴大市場,相當重視企業信息系統的網路化,並作為一項中心任務來完成。日本約有 650 萬家中小企業,約占企業總數的 99% ,職工人數 4200 多萬,佔全國職工總數的 78% 。可以說,沒有中小企業的繁榮,就沒有日本經濟的繁榮。因此,日本政府十分重視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先,大力推進網路建設,通過構築內部網路和完善跨區域信息網路,實現企業內部和整個社會的經營、技術、資源和數據的共享;其次,增強技術開發力量,減輕稅收負擔,提供低息貸款,支持中小企業從事技術開發 : 再次,提供多種融資服務,實施「經營穩定對策借貸制度」,防止信貸緊縮導致企業倒閉,利用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向缺乏資金但有前途、有市場的中小企業提供低息融資;最後,設立知識產權中心,促進專利技術流通和中小企業引進專利技術,提高中小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目前,日本企業信息工作不是建立信息系統的問題,而是通過信息系統和其它手段更好地進行信息資源管理。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日本政府對影響某個行業的信息化項目、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會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一般通過三種方式提供補助 : 一是政府對項目補貼 50% ,企業自籌 50% ;二是政府全額支付科研項目的費用,科研成果由政府與開發人員共享;三是政府對項目發放低息或無息貸款。 二、國外實踐對我國的啟示 (一)加強政府的導向作用 從美、英、日等發達國家推進信息化的進程可以看出,政府的引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既然信息化是關繫到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競爭實力和國際戰略地位的重大問題,政府就必須給予高度重視,運用各種有效手段,有計劃、大力度地推進,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這種引導作用應當體現在方方面面,包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普及信息化知識,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定信息化標准,創造信息化發展環境等。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所採取的很多做法都值得我們借鑒。 (二)建立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 從美、英、日等發達國家推進信息化的進程還可以看出,企業信息化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除了各級政府的導向和政策支持外,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能力、人才所限,更是迫切需要外界的幫助。因此,支持和培育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充分發揮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調動社會各個方面的有效資源為信息化服務,也是政府職責的重要方面。根據我國目前企業信息化發展的現狀,急需建立的服務體系主要是咨詢服務體系、人才培訓體系和技術支持體系。 (三)大力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 IT 市場 從美、英、日等發達國家推進信息化的進程還可以看出,各國都很重視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因為中小企業具有面廣量多、規模較小、機制靈活、容易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等特點,對信息化的要求與大企業大相徑庭,不需要建立像「光速商務」 (CALS) 之類的集成化企業信息環境,對 IT 技術的需求要求簡單易用、安全可靠、具有針對性、適合自身狀況、易於擴展,由於大多數中小企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對服務的需求程度更高、需求頻度更強。因此, IT 廠商提出的各種解決方案,首先要細分市場,滿足中小企業的個性化需求,不能只考慮選用的計算機與網路設備是否是最先進,而應根據不同類型企業的具體需求、管理制度、組織結構、運作方式、行業背景等情況,將信息化建設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結合起來,用戶可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和具體業務需求自主使用。其次,中小企業解決方案的營銷渠道應從以產品為核心轉向以服務為中心,提供包括產品、系統、應用及客戶支持的集成方案,切實以客戶為導向,全面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再次,簡化中小企業實施信息化的難度。一方面 IT 廠商應努力降低成本,開發費用較低的信息化系統,突破中小企業的成本約束;另一方面,把從咨詢到方案設計和實施服務全過程進行簡化;使集成化的繁雜的信息化實施變得簡單易用,便於操作。 三、結語 中小企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身處信息化時代,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直接關繫到中小企業未來的生存,對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狀況進行對比研究,有助於我國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希望本文提出的幾點啟示能夠為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帶來新的活力。

⑸ 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和會計信息化之間的關系

信息化包括企業信息化,和其他領域的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是信息化中的一個領域。會計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中的一部分,通常企業用到ERP,其實就是會計信息化。還想知道具體的,可以查看我的個人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⑹ 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有什麼區別

會計電算化與會計信息化的區別如下:

1、歷史背景不同

會計電算化產生於工業社會,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會計業務的處理量日漸增大,會計工作的處理方法日漸落後。為了適應企業的發展,加強信息處理力度,採用電子計算機對會計業務進行處理。會計信息化則產生於信息社會。

在信息社會中,有一個公式:「企業的財富=經營+信息.可見信息之重要性。信息社會要求社會信息化。企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信息化必然要求企業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必然導致會計信息化。

2、目標不同

現行的會計電算化系統是基於手工會計系統發展而來,其業務流程與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主要是為了減輕手工操作系統的重復性勞動,提高了效率;而會計信息化系統是從管理者的角度進行設計的。能實現會計業務的信息化管理,充分發揮會計工作在企業管理和決策中的核心作用。

3、技術手段不同

現行的會計電算化系統由於開始設立時的環境束縛,主要是對單功能的計算機設立的。後來的會計電算化軟體也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和改善;而會計信息化系統是在網路環境下進行設計的,其實現的主要手段是計算機網路及現代通訊等新的信息技術。

4、功能范圍和會計程序不同

會計電算化是對手工會計系統的改進。是在手工的基礎上產生的,故其會計程序也模仿手工會計程序而進行,也是以記賬憑證為開始。最後實現用計算機對經濟業務進行記賬、轉賬和提供報表等功能;而會計信息化是適應時代的要求。

根據現代信息的及時性、准確性、實時性的特點而產生的。它是從管理的角度進行設計.具有業務核算、會計信息管理和決策分析等功能,其會計程序是根據會計目標,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術重整會計流程。

5、信息輸入輸出的對象不同

會計電算化系統主要是為財務部門設立的。設計時只考慮了財務部門的需要,由財務部門輸入會計信息,輸出時也只能由財務部門列印後報送其他機構;而會計信息化系統是企業業務處理及管理信息系統的組成部分,

其大量數據從企業內外其他系統直接獲取,輸出也是依靠網路由企業內外的各機構、部門根據授權直接在系統中獲取。

⑺ 會計信息化什麼意思

會計信息化是會計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是信息社會對企業財務信息管理提出的一個新要求,是企業會計順應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舉措。它是網路環境下企業領導者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解決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孤島”現象,提高會計管理決策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

縱觀20多年來中國會計信息化的發展,雖然信息系統的功能不斷增強,應用也越來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實現了會計信息化,應用了核算型會計軟體,但從總體來看,中國會計信息化還處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內容

“會計信息化”是指將會計信息作為管理信息資源,全面運用計算機、網路通信為主的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獲取、加工、傳輸、應用等處理,為企業經營管理、控制決策和經濟運行提供充足、實時、全方位的信息。會計信息化是信息社會的產物,是未來會計的發展方向。會計信息化不僅僅是將計算機、網路、通信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會計學科。與傳統的會計工作相融合,在業務核算、財務處理等方面發揮作用,它還包含有更深的內容,如會計基本理論信息化、會計實務信息化、會計教育的信息化、會計管理信息化等。

條件

1.知識經濟是會計信息化產生的外部條件。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為了生存和發展,企業會計只有順應時代潮流,運用先進的計算機、網路、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會計,提高財務信息處理與輸出的速度,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才能滿足知識經濟對財務信息的要求。

2.企業信息化對會計的影響是會計信息化產生的外在動力。企業信息化首推會計信息化,它是會計信息化產生的外在動力。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其一,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產生了企業70%以上的信息。因而,會計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的核心內容,並在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要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必須進行會計信息化建設,不實現會計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談不上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其二,企業信息化發展要求未來的會計信息系統應具有開放性,能利用網路技術對信息發送與接收,達到內外數據共享,為其他相關的部門、行業提供綜合信息服務。但現行的大多數會計信息系統根本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因此,為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必須構建信息化會計。

3.會計信息失真等現實問題是會計信息化產生的直接原因。會計信息失真使國家在規定各項經濟政策時缺少真實、可靠的客觀依據,使企業內部管理者對資金總量和財務成果表現出來的清償能力和變現能力缺乏正確認識,使企業的經營行為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為解決問題,許多專家把目光投向了會計信息化。

4.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會計模型之間的矛盾是會計信息化產生的內在因素。信息社會里,社會經濟環境和信息處理技術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這要求會計要對此做出相應的反應,否則將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傳統會計模型是工業社會的產物,是與工業社會的經濟環境和手工的信息處理技術相適應的,其處理程序和規則與現代信息技術難以適應和協調,無法滿足信息社會對會計核算、管理、決策的要求。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會計信息化什麼意思?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⑻ 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和會計信息化的關系

一、會計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信息處理技術應用於會計的簡稱.它是一個電子計算機代替手工記賬、算賬、報賬以及部分代替人腦完成的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預測、決策的全過程.基於它本身的特點,與手工會計相比,具有運算速度快,存儲量大、高度數據共享,檢索查詢速度快捷,製作報告容易,數據分析准確等特點,它的使用,可以節約會計人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二、企業信息化 企業是國家經濟運行的主體,企業總體經營水平直接關系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因此實施國家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是基礎,是核心.那麼,如何理解企業信息化的含義及內容呢?企業信息化,是指利用計算機、網路和通訊技術,支持企業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諸多環節,實現信息採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統化、網路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實時化,最終實現全面供應鏈管理和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不僅是信息技術的延伸,更重要的應該是企業管理與組織管理的延伸,它已成為現代企業的一個重要標志和衡量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會計電算化與企業信息化的關系 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社會這一職業的傳統,並且重新定義著社會會計工作,同時各種新思想和新技術出現也在改變著會計管理的內容和會計人員的工作.會計人員的工作正在由會計核算轉向為企業管理提供更專業化,更有效的咨詢服務,以及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通過會計電算化許多企業第一次將計算機技術應用於管理且從中獲益,企業也培養了一大批既精通會計業務又懂計算機的人才.一是會計電算化是企業信息化促進會計電算化的重要組成部;二是企業信息化促進會計電算化的發展;三是會計電算化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是企業信息化全面實現的保障. 四、會計電算化對企業信息化的啟示 會計電算化是企業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先行者,是拓荒者,它的成功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一些啟示. 1.重新構建企業全局的資料庫.通過對企業采購、設備、生產、庫存、運輸、財務、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組原有的信息資源,建立全局共享數據模型.這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石和關鍵成功因素.系統集成不是模塊的堆砌,也不能靠數據傳遞和系統之間的轉換來實現.而是以數據為中心,系統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應該以設計良好的全局共享數據為基礎. 2.繁榮企業管理軟體咨詢市場.會計電算化的成功在於它有一個成熟繁榮的會計軟體市場.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要立足國內,開發適合我國文化和習慣的管理軟體,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成熟的管理軟體咨詢市場,為企業實施信息化提供管理、制度、技術以及培訓等方面的支持,以保證企業信息化的成功實施. 3.培養人才是關鍵.企業信息化的建設比會計電算化要復雜得多,更需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創新思維、高素質的系統維護、一線應用以及懂得二次開發的技術人才,同時要加強全員性的計算機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訓,尤其要加強關鍵崗位人員的培訓;還要加強對企業主要領導尤其是一把手的培訓,提高一把手對企業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五、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會計電算化的發展方向 1.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成為ERP系統的一個重要子系統.當前IT業界所提倡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所體現的先進的管理思想,為會計電算化指明了方向,ERP是當今國際上先進的企業管理思想和先進的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企業信息系統發展的最新成就.它的基本思想是將企業的運營流程看作是一個緊密連接的供應鏈,包括供應商、製作工廠、分銷網路和客戶;將企業內部劃分為幾個相互協同作業支持子系統,如分銷、製造、財務會計、質量控制、售後服務、人力資源、運輸管理等子系統,在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各子系統之間實現高度數據共享和無縫集成.在技術水平上,ERP系統採用了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發展最新成就,它除了使用面向對象技術、分布式數據處理系統等已經被普遍使用的技術外,還要實現更為開放的不同平台相互操作,採用適用於網路技術的編程軟體,以適應網路時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需要. 2.會計電算化向網路化發展.企業信息化最終要實現全面供應鏈管理和電子商務.企業建立自己的網站或者網路服務公司,進行電子廣告、電子支付結算、電子銀行、網上咨詢等,以拓展商貿渠道,增加貿易機會.會計電算化就是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從不同的來源和渠道收集企業經營活動中所產生的會計數據、會計資料,按照經濟法規和會計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儲、加工,並生成會計信息,向企業內外部各方面傳遞,以幫助信息使用者改進經營管理、加強財務決策和有效控制經濟活動.在網路時代,為了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要求,會計電算化在實現其基本目標的基礎上,向著會計網路化的總趨勢發展,展望未來,網路會計將成為信息時代會計電算化的新領域. 網路會計在空間上,實現了遠程處理、協同業務;在時間上實現了會計核算動態化、實時化,使財務管理從靜態走向動態;網路會計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同時它還支持結算支付電子化、會計工作方式網路化、會計工作部門扁平化.網路會計將促進企業管理數字化、信息化,使企業經營和管理信息都以電子方式運行,從而企業管理和管理流程都可以數字化,這無疑將大大推進企業管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化進程. 六,企業信息化對現行會計電算化模式的影響 1.對會計數據輸入形式的影響。在企業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數據的輸入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書面形式的原始憑證在很多情況下被電子數據所代替,如電子商務產生的交易憑證、商場收款機採集的銷售憑證、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自動記錄的生產數據等等。二是原始憑證的輸入點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在財會部門,而在產生數據的業務部門,如采購部門、銷售部門以及辦公自動化環境中。三是大多數記賬憑證將由會計電算化系統自動產生。會計數據輸入形式的改變將對傳統會計崗位的設置、數據處理流程、會計數據資料的生成與管理帶來一系列的變革。 2.對會計數據處理內容的影響。傳統會計數據的處理圍繞會計要素展開,會計信息主要是價值信息,最後形成若干通用會計報表傳遞給信息使用者。會計的主要目的是確定資本價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過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數據就可決定決策模式。這種會計方法的特點是,提供的會計信息對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統一的、事先確定的、綜合性的、單一計量的。在企業信息化環境下,資料庫信息為整個企業信息系統共享,它存放的是企業最基本的經濟活動事項的數據,而不是按會計要素進行貨幣計量並分類、歸並和綜合化的數據。利用資料庫技術、網路技術和計算機極強的數據處理能力,使會計信息化系統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綜合系統地位得到加強,由原來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資料為主,發展到對企業的各類管理人員提供信息。另外,基於互聯網的會計信息化系統的發展,也大大擴展了會計數據處理的時空范圍,遠程處理、實時監控成為可能。 3.對數據處理流程的影響。在企業信息化環境下,數據處理流程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數據處理流程的起點由財會部門的憑證輸入點擴展至企業的業務源頭,進入系統的業務數據的准確性直接關繫到系統數據處理的准確與否。二是日常的會計數據處理和信息輸出均由計算機網路系統自動進行,除非出現計算機安全問題,計算機內部數據處理一般是不會出差錯的。也就是說,只要保證輸入的正確性,一般也就保證了處理和輸出的正確性。因此,在計算機內部沒有必要模仿手工處理流程進行賬賬核對和試算平衡處理,數據處理流程可直接根據實際的數據流來設計。 4.對會計數據生成與管理的影響。企業信息化以後,會計數據的生成與管理將會發生很大變化。一是由於集成系統處理總是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項為處理單元的,因此記賬憑證的數量將會十幾倍地增加,再列印記賬憑證將會付出較高代價。二是書面形式的原始憑證或不存在,或分散在企業的業務源頭,再強調記賬憑證與原始憑證的書面匹配,將會人為增加冗餘的業務流程和處理工作量。三是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會計信息的查詢、使用以及財務報表的發布越來越趨向於網上在線的形式,因此在信息化環境下,基於書面資料的會計數據生成與管理辦法應過渡到基於電子數據的會計數據生成和管理辦法。 5.對會計數據處理組織的影響。傳統會計組織結合內部控制的要求按會計工作的不同內容進行劃分,並相應地配備會計人員開展數據處理工作。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中,原先由會計人員分工完成的許多內容都由計算機集中自動地完成,因此組織形式和人員配備必然會發生較大變化。尤其是當企業信息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和規模時,會計信息化系統將完全融合於整個企業信息系統中,企業內部傳統的部門界線、數據處理職能分隔將越來越模糊。屆時,企業會計組織內部乃至於整個企業組織內部的崗位職責都需要重新定義和組合。 6.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在企業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數據更多地表現為電子數據的形式,日常業務及其管理工作一般按規范的流程開展。傳統的以部門控制為主的控制模式不再有效,而必須建立新的以保證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為目標的內部控制制度,如新的人員職責分工制度、憑證傳遞審核制度、軟硬體管理制度等。同時,需要用計算機軟硬體技術來實施內部控制措施,如人員操作口令控制、軟體和數據的加密技術、會計數據自動檢測程序等。

⑼ 什麼是會計信息化

二、會計信息化是新形勢下會計改革的必然趨勢

1.會計信息化是會計改革的需要。會計屬於上層建築,在觀念、理論、方法等方面均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改革、發展和完善。會計社會環境和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信息需求的變化呼籲會計革命,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會計革命准備了充分的條件,也強烈沖擊著傳統會計模型。因此,我們必須重新構建現代會計模型,再將現代會計與現代信息技術統一,構成未來的會計信息系統。會計信息化應該體現信息環境下會計變革的要求,反映會計與技術的結合及相互影響。

2.會計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企業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於實現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即通過電子、信息技術對生產過程的設計、製造、測量和控制實現自動化。為此,企業需要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以及其他自動控制技術,來控制設計和生產過程,以減輕人們的勞動,提高產品的質量。企業信息化的另一目標是實現計劃、財務、人事、物資、辦公等方面的管理自動化,並通過網路使企業內部信息交流暢通,監控物流的整個過程。所以,企業還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統(MIS),力圖實現從生產到管理的全面自動化。會計信息系統(AIM)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該系統產生了企業70%以上的信息,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不實現會計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談不上企業管理的信息化。

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企業為趕上時代步伐,必須提高工作效率以增強競爭能力。未來企業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信息的競爭。這就需要開發與應用事前有預測、決策,事中有規劃、控制,事後有核算、分析的信息化企業管理系統。信息技術的升級和應用的普及,信息技術方法的更新,公用數據交換網路的建立和迅速發展,為企業實現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條件。目前,會計核算的眾多子系統已經使單台計算機功能發揮到了極限,並且只能使用在較小的單位,而以管理為重點的會計信息系統或企業管理系統其數據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點、單位和部門。數據處理的及時性、復雜性要求必須使用計算機網路,必須在最大范圍內實現最大限度的數據共享和數據的綜合利用。因此,完整的、以管理為重心的會計信息系統必須與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共同規劃、統籌設計,以核算功能為內核,以管理功能為重心、以業務類型來劃分其子系統。這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向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⑽ 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現狀

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其信息化程度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和關鍵。企業信息化就是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方式的網路化、決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務運營的電子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從早先的MRP,到目前逐漸深入和擴展的ERP,再到方興未艾的電子商務,組成了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大致歷程。

現狀
(一)內部資源相對豐富
企業信息化既受到企業內部資源的限制,同時也受到企業外部基礎設施的制約。從目前情況看,企業內部資源相對來講已不再是信息化的瓶頸,而外部基礎設施卻明顯不足。
從硬體資源看,CCID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企業中台式機、列印機的擁有率幾乎為100%,伺服器的擁有率也超過了50%。大型企業中有近4成的企業電腦擁有量在100台以上,並且預購率仍然很高,這說明台式機已從耐用品逐漸演變為易耗品。 。
在網路建設方面,目前已有近一半的企業擁有區域網,對於暫時沒有區域網的企業,表示未來三年內會建立自己區域網的逾4成。在外部網建設方面,貿易企業的外部網擁有率較高(35.1%),其次是石油、電子企業,上述三行業的外部網建設好於其他行業。在所調查的企業中,33.8%的企業擁有自己的網站和獨立域名。 從軟體資源看,目前,企業所擁有的軟體資源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統、系統維護軟體、辦公自動化軟體和財務軟體等基礎軟體上。 在軟體資源中,微軟的操作系統、Office、中間件,用友的ERP、CRM、財務管理軟體,HP的網管軟體的滲透率較高。
但是,目前我國Internet國際埠少、帶寬不夠,已經影響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我國Internet國際埠只有5個,帶寬僅為351M,已適應不了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需要。
(二)信息水平不太平衡企業信息化建設進入高級階段的標志之一就是建設企業核心的業務管理和應用系統。CCID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企業只有10%左右實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實施了SCM方案,絕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還停留在文字處理、財務管理等辦公自動化以及勞動人事管理階段,區域網的應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層面上,生產控制方面的應用很少。
與此同時,我國企業信息化水平極不平衡。首先是地區差異明顯。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觀念先進,對外交流暢通,企業信息化進程較快,基礎設施建設、參與電子商務的程度以及企業的認知度等方面都明顯好於其他地區,其中:南京、沈陽、上海、深圳、重慶、武漢等地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較好。其次是行業差異明顯。這種局面的形成與行業特點、目前及入世後將會面臨激烈的競爭有關。第三是大中小企業差異明顯。
總體而言,企業擁有電腦數量的多少、網路建設情況、企業信息技術人員的平均擁有量、電子商務應用水平與未來參與的可能性等方面都和企業的規模成正比,大型企業的信息化進程明顯好於中小型企業。
(三)電子商務剛剛起步
CCID調查顯示,汽車行業、電子行業、貿易行業信息化建設水平遙遙領先,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比例分別為35.1%、32.3%和29.7%。未來一年內,25.0%的食品企業表示將考慮參與電子商務,而45.0%的建材企業表示較長時間內都將維持現狀,不會考慮電子商務。(目前,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僅僅為22.3%,並且未來參與電子商務的積極性明顯不高,企業未來1年參與電子商務的可能性僅為13.7%。在參與電子商務的企業中,網上查詢、網上發布信息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分別達到72.9%和71.4%,但是在供應鏈集成、網上支付、分銷渠道等方面的應用還不普遍。其中,網站有在線支付功能的不到1/3,利用互聯網進行過集團采購的只有1/7。 目前我國企業對信息化認識不足,信息系統在企業定位不明確,不少企業將之視為可有可無或僅僅是顯示自己實力的東西,不清楚信息化對自己的企業意義何在,有些企業認為只要使用計算機,使用網路就可帶來高效率,不考慮管理、業務和技術的配套發展,只是生搬硬套把業務搬上計算機系統。 CCID調查顯示,大部分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產品宣傳、知名度提高等較低的層面上,缺乏對電子商務的深刻認識。因此,更新觀念,明確認識迫在眉睫。 事實上,企業信息化建設不僅僅是買設備、建網路,信息化建設是由硬體建設和應用工程兩部分組成的。硬體建設是基礎,應用才是根本目的。藉助於企業信息化,企業可以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結構,信息流得以順暢地在企業內部流動;通過整合市場供應鏈的各類信息,可以提高企業的采購、生產、庫存、銷售及售後服務的流水化作業能力,能夠通過信息共享獲得大量的新技術研發信息,及時確定自己的產品技術創新方向,從而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競爭力。 中國電子商務的順利發展離不開物流基礎的進步和完善,但是,我們知道,物流產業是工業化高級階段的產物,然而,我國的工業化水平還比較低,物流產業的發展較為滯後,這大大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在積極倡導「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同時,還要積極發展物流產業,加速企業信息化進程。

(四)市場環境亟待培育我國市場經濟還不成熟,現貨市場、有形市場還不完善,企業信用較差,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統、物流系統、支付系統和控制保障,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商務對企業不可能有很大的吸引力。CCID調查顯示,56.3%的企業認為政府應制定相關法規,規范行業,進行宏觀調控、加強監督,同時發展基礎設施,提高硬體水平,加快培育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市場環境。目前我國對引進的信息技術和產品的中文說明缺乏強制性措施,影響到企業的應用與管理。此外,有的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上盲目求大、求全,信息化建設的項目能力閑置、信息資源浪費等,都是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急需解決的問題。 CCID調查還顯示,32.8%的企業認為社會環境尚未成熟是目前未參與電子商務的原因,其中,信用問題是企業信息化過程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目前電子商務活動主要是基於信譽較好的企業間展開的,因此交易量非常有限。如何擴大電子商務的交易范圍、降低交易成本是企業一直關心的問題。大力發展信用中介組織,建立社會信用機制,將成為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途徑。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