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會計背景
❶ 合夥企業會計產生的歷史背景
應該是會計的最初根源,之前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很多都是合夥企業。
❷ 會計誕生的背景
古代會計
人類原始計量記錄行為的發生是以人類生產行為的發生,發展作為根本前提的,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
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近代會計
一般認為,從單式記賬法過渡到復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形成的標志。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在近代會計階段,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稱為近代會計發展史上的兩個里程碑:一是復式賬簿的產生,二是世界上成立第一個會計師協會--愛丁堡會計師公會。
近代會計的核心理論貢獻主要有:
(1)折舊的思想。
(2)劃分資本與收益。
(3)重視成本會計。
(4)財務報表審計制度。
(2)企業集團會計背景擴展閱讀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化。
與此同時,會計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成本會計的基礎上,緊密配合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的需要,逐步形成了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體系,從而使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賬、算賬、報賬,轉為事前的預測與決策、事中的監督與控制、事後的核算與分析。
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迅速發展,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會計核算,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處理、反饋等操作程序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
現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此間會計方法技術和內容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標志,一是會計核算手段方面質的飛躍,即現代電子技術與會計融合導致的「會計電算化」,二是會計伴隨著生產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而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
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53年便在會計中得到初步應用,其後迅速發展,至20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出現了電子計算機軟體方面資料庫的應用,並建立了電子計算機的全面管理系統。從系統的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管理會計」這一術語在1952年的世界會計學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❸ 會計專業發展背景
問題解答
會計行業就業前景和工作方向分析:
1、財務工作。包括會計、出納等。工作比較穩定,相對清閑,工資不是很高。比較看重從業經驗,對於從業者本身要求不是很高;
2、審計。很多財務制度健全的單位都有自己的內部審計機構,另外會計事務所也主要從事審計工作。待遇可以,但是忙季會很忙,尤其在事務所,在業務繁忙的時候工作加班是常態;
3、稅務。可以去各級稅務機關。稅務也是不錯的單位。當然,稅務知識本身比較繁瑣,想進稅務機關,需要對稅務知識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如果在基層的稅務所會很忙;
4、金融機構。比如銀行、證券、保險業。金融行業現在在國內待遇不錯,但是壓力會很大;
5、統計。很多單位的統計工作都由財務人員來做,一般都是財務人員兼職。
總的來說:會計是一個非常講究實際經驗和專業技巧的職業,它的入職門檻相對比較低,職業發展路線比較清晰,晉升比較艱難。想要得到好的發展,就要注意在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和專業技巧,開拓自己的知識面。
❹ 我國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背景及意義
我國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背景及意義:
企業集團是大型企業實現規模效益,提高自身競爭力的現實選擇。文章對企業集團財務控制體系構建應注重的問題進行了探析。通過對問題的闡述來達到提高企業集團財務治理水平的目的。
企業集團是指由一個或多個實力強大的大型企業為核心,以資產、資本、產品、技術等作為聯結紐帶,由一批具有共同利益的多個企業聯合組成的穩定的、多層次的、產權網路化的法人或者非法人聯合體。既有以資本為主要連接紐帶的母子公司關系,也有以業務為紐帶形成的關聯企業聯盟即總分公司關系。
企業集團往往存在著這樣一系列問題。首先,集團成員單位各自為政,追求各自的財務目標,導致決策的次優化;其次,資源在集團成員單位之間的調動困難,資源不能優化配置;最後,集團內部資源配置上的重復浪費,影響規模經濟效益的發揮。
組建企業集團的宗旨也就是實現資源整合優勢和治理協同優勢。倘若不能貫徹這一宗旨,只是多個企業簡單地捆綁在一起的話,企業集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企業集團實施財務集中控制正是貫徹這一宗旨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實現集團整體利益的最大化,有利於實現企業集團的資源優化配置,因此,對於企業集團而言,建立一個合理的內部財務控制系統,以切實改進和加強內部財務控制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模式的選擇
企業集團的財務控制是指為保證財務治理目標的實現而進行的治理活動和手段。這種財務控制的宗旨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功能效應。構建一個規范的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控制體系,是有效實現企業集團內部財務控制的前提和基礎。財務控制的關鍵是解決好集權與分權的關系。
財務控制模式是企業集團公司財務控制體系的基礎,大都採用集權制或者分權制,集權制是集團公司相關財務治理部門對下屬公司的所有經營治理決策進行集中統一,下屬公司沒有財務決策權。是基於網路環境下實現集團財務統一核算制度、統一報告制度和統一治理制度的一種新的治理理念和模式。它的優點在於集團內部各項決策均由集團公司制定或部署,集團內部可充分展現其規模與效益,並最大限度地降低資金成本、風險損失。但採用集權制,不利於調動下屬公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分權制是指集團公司只保留對下屬公司的重大財務決策權或審批權,而將日常財務決策權完全下放到下屬公司,下屬公司只需對一些決策結果報請集團公司備案即可。在選擇財務控制模式時,應該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堅持集權適度,分權合理的原則。就我國目前大部分企業集團而言,應該採用相對集中的財務控制模式,因為:我國企業集團所處的階段決定其必須採用相對集權的財務控制模式我國企業集團目前正處於發展的初期,處於這個時期的企業集團,集團公司制定的集團發展戰略尚未得到集團內其他成員企業的認同和貫徹執行,各成員企業在資金配置和市場定位及企業文化等方面尚未形成合力,沒有達到經濟規模,完全分權的條件還不成熟。我國企業集團非凡的成長背景我國企業集團有的是在原來比較鬆散的生產協作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有的是靠行政干預、行政劃轉方式形成的,有的則是由行政性公司翻牌而來的。存在著產權不明、主體不清、治理鬆散、效益低下等問題。
我國集團下屬成員企業的財務活動尚不規范
就單個企業而言,我國大部分企業尚未真正建立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我國的內部人控制現象普遍較高,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實現了治理決策的科學化,而大部分企業仍存在治理混亂的現象。
二、企業集團財務人員控制模式的選擇
在企業集團中,合理配置集團財務人員資源是企業集團財務控制的關鍵。根據企業集團財務控制中集權分權的程度,目前企業集團財務治理組織機構人員的治理制度大致有以下幾種模式:
全員委派,集中治理模式
在企業集團財務集權式治理條件下,對子公司的財務人員統一由母公司委派,這些委派財務人員的人事關系,勞動保險和福利待遇都由母公司進行治理。
自主選用,資格治理模式
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母公司只制定下屬子公司財務治理人員的任用的有關資格條件,子公司可以在自己的許可權范圍內聘用自己的財務治理人員,只要受聘人員的條件符合母公司制定的相關條件,子公司都可以決定財務治理人員的任用與否,只需向母公司備案。
財務負責人下管一級,其他財務人員授權治理模式
企業集團總部只負責下一級的財務負責人,實行財務負責人下管一級,對於其他的財務治理人員,授權財務負責人進行治理。
我國企業集團,普遍存在著以下現象:有些下屬成員企業領導人員干擾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權,會計人員存在「站得住的頂不住,頂得住的站不住」等現象,會計監督難以發揮有效作用,會計信息質量難以保證。下屬成員企業間的財會人員工資薪酬、待遇不統一,嚴重影響企業集團下級財會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有些下有些下屬成員企業領導人員在任用財務治理人員上的存在任人為親現象。鑒於以上不良現象的存在,對於我國一般企業集團財務人員治理模式,可以採用全員委派、集中治理模式,比較適合國情,有利於財務人員的統一治理,提高集團財務治理效率。
三、企業集團的財務制度控制
作為企業集團來說,內部成員企業眾多,關系復雜,運用制度治理對於集團來說尤其重要。因此母公司應制定統一的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來規范子公司的財務行為,統一企業集團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規范子公司的重要財務決策的審批程序,以實現對子公司財務控制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可以說建立統一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是企業集團實行科學財務控制的前提條件。
統一的財務制度
財務制度是由國家權力機構和有關部門及企業內部制定的,用來規范企業與各方面經濟關系的法律、法規准則、辦法及其企業內部財務規范的總稱。
制度控制的關鍵在於制度的權威性及其有效執行,這就要求集團不僅要制定出制度,而且要確保制度的實施,以通過規范的制度自動調節各方的行為。因此,集團的財務制度首先要嚴密、規范、可操作性強,在前提上保證制度的有效性,其次,要通過各種措施使制度嚴格執行,真正發揮其規范、指導、約束的作用。
統一的會計制度
會計制度是規定企業各項經濟業務的鑒定、分析、歸類、登記和編報方法,明確各項資產和負債經營治理責任的業務規范。會計制度所規范的主要領域包括:會計核算組織體系;會計核算制度;會計電算化制度;會計事務治理。
在實踐中構建和運行企業集團財務控制體系時,仍有幾點需要明確:企業集團對下屬公司的財務控制,完全根據企業所有者的實際需要,是企業集團用以取得經營效率的重要手段,企業集團財務控制還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問題。面對激烈競爭、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企業集團的發展戰略也必然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其戰略目標的修改或修正頻率也就會越來越高,在財務控制上也要做不斷的調整和重新設計,其控制方式、重點等也要相應變化。還需要重視的是要不斷運用先進的財務控制手段,尤其是運用財務信息系統和技術來加強財務控制,提高治理水平,進而提升企業集團整體的核心競爭力。
❺ 為什麼企業集團是會計主體而不是法律主體
企業集團是企業之間的聯營形式,是一種企業群體組織:
(1)說它是會計主體是指它獨立進行會計核算,有一筆單獨的會計賬
(2)說它不是法律主體是指,如果出現法律責任,按照企業集團內部的企業各自單獨追究,因為其內部企業都是法人,都是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
為了更形象地說明這個問題,可以做個比喻。企業集團就像俱樂部,加入企業集團的企業就像俱樂部的會員。俱樂部的收入、費用當然需要一個單獨的會計賬簿,俱樂部是會計主體。但是如果俱樂部發生打架斗毆,那麼是哪個會員的責任就要由哪個會員承擔,所以俱樂部不是法律主體,加入俱樂部的會員法律責任自負。
❻ 企業集團是會計主體還是法律主體
1、會計主體是指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單位,一個會計主體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獨立地記錄和核算企業本身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而不能核算、反映企業投資者或者其他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
2、法律主體是指活躍在法律之中,享有權利、負有義務和承擔責任的人。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2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❼ 企業財務管理變革的背景及意義
企業戰略型財務管理(轉貼)
一、財務管理要適應新經濟形勢的要求
21世紀管理日趨現代化、國際化,企業為了適應經濟體制和經濟環境的要求,不僅需要合理規劃和運用自身的各項資源,還必將與自身經營活動相關的如客戶、供應商、分銷商等經營資源結合起來,以此來監控經營成本,資金流向,准確反饋信息,提高企業對市場反映的靈活性,全方位掌握市場。為此,企業必須開始重新組織管理機構,改進管理模式。因此,財務管理必須站在為企業長遠戰略目標服務的高度組織和開展活動。
1.傳統財務管理已經不能滿足戰略管理的需要
戰略型財務管理要求對全球市場信息快速反饋,而傳統的財務管理事後收集和反映會計信息已不能適應市場信息的快速反饋,戰略財務管理要求重視外部環境和各方資源,而傳統的財務管理只以企業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主體,只對其資金流程進行管理,不能超越主體,不能以企業在降低各類經營成本和縮短產品進入市場的周期尋找平衡點來研究外部環境,忽視環境的戰略關聯。戰略財務管理要求企業適應市場競爭,而傳統的財務管理重點是資金流程管理。在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衡量競爭優勢的指標除了財務指標之外還有大量非財務指標。如產品質量、生產彈性、顧客滿意度、從接受訂單到交付使用的時間等,傳統的財務管理沒法提供。因此,為了適應企業戰略管理,必須對傳統財務管理進行相應的改革,那麼,開展戰略型財務管理活動也就成為必然的趨勢。
2.戰略型財務管理的特徵
戰略財務管理立足於企業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革的背景條件,充分汲取戰略管理的基本思想,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與傳統財務管理相比,戰略財務管理的基本特徵是:(1)全局性:傳統財務管理活動受舊有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影響,過多著眼於企業日常財務工作,事務性較強,很少關注帶有全局性的財務管理活動,戰略財務管理由於面臨理財環境復雜多變,因此,涉及的范圍更加廣泛,它既重視有形資產的管理,更重視無形資產的管理;既重視非人力資產的管理,更重視人力資產的管理,而且同時注重現有的活動和將來可能的活動,並且可以提供諸如質量、市場需求量、市場佔有率等極為重要的非財務信息。(2)外向性:現代企業經營的實質,就是在復雜多變的內外環境中,解決企業外部環境、內部條件和經營目標三者之間的動態平衡問題,傳統財務管理基本上僅局限於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活動,很少研究外部環境,因而適應能力差。相反戰略財務管理把企業與外部環境融為一體,觀察分析外部環境變化及對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可能帶來的機會與威脅,增強了企業對外部環境的應變性,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市場競爭能力。(3)長期性:傳統財務管理多數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理財目標,短期化特徵較為明顯,缺乏戰略意識,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時適應性較差,不利於企業可持續發展,取得長期競爭優勢。戰略財務管理以戰略管理為導向,要求財務決策者樹立戰略意識,從戰略角度來考慮企業的理財活動,制定財務管理發展的長遠目標,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資源配置和預警功能,以增強企業在復雜環境中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的持續競爭能力。
二、目前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爭論較多的幾種觀點
企業管理目標是指企業進行財務管理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目的,是一項組織企業財務活動、協調企業同各方面財務關系的管理活動。一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既要體現財務活動的客觀規律又要適應客觀經濟體制和企業經營方式的要求,具有客觀性、可比性、可*作性,並注重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協調統一。目前對財務管理目標爭論較多的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
1.企業利潤最大化
利潤最大化是西方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該觀點認為,企業要想在市場中求得生存,除了以收抵支,到期償債以外,還必須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用於擴大再生產,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在發展中求得生存。但在實際*作過程中,企業能夠在競爭中求生存與發展,還取決於其他一些因素,如現金凈流量、投資決策和籌資結構等。若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追求目標,則會存在下列弊端:
(1)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這是西方學者在對一些破產企業進行實證分析後得出的結論。在企業面臨破產前,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往往熱衷於通過負債來獲得杠桿利益,這是以增大企業風險為代價的,結果由於舉債過多,最終陷入財務危機。(2)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易引發企業的短期行為。這是因為用利潤的多少考核管理人員和職工的業績會使企業管理者只顧眼前利益,人為作高當期利潤,其結果是導致企業長遠發展後勁不足。(3)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會使企業重投入,輕產出,從而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配置。利潤最大化的條件是邊際成本=邊際收入,而成本利潤率最大化的條件是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但二者不可同時兼得。因此,這一理財目標會使企業管理者在邊際收入大於邊際成本時,不斷地增加投入,而不考慮供求關系,從而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2.股東財富最大化
這種觀點將理財的最終目標看成是為股東增加財富。而股東的財富一般表現為擁有企業股票的數量與股票價格的乘積。在股票數量一定時,股東財富就與股票價格成正比。由此可見,股東財富最大化實質上可以看作股票價格最高化,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股票價格的升降除受企業盈利的影響外,同時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最主要的優點在於它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但是,這種觀點還存在下列缺陷:
(1)強調股東利益,而對企業其他關系主體的利益重視不夠,不利於處理好現代企業財務活動中產生的各種財務關系。(2)無論是在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成熟的西方,還是在剛起步的中國,在全部企業中上市公司仍然只佔少數的情況下,這一目標顯然不具有普遍適用性。(3)股票價格真正能反映投資者的財富是建立在完善的金融資本市場基礎之上,而目前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3.現金凈流量最大化
利潤最大化目標和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主要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的高低,並未反映企業現實支付能力的強弱。一個利潤額和每股收益很高,並且資產總額非常龐大的企業,可能在短期內會因無法償還到期債務而導致破產。反而一個負債累累,常年虧損的企業,只要能籌集到資金,按時償還到期債務,也能繼續生存下去。這是因為企業有充足的現金凈流量的緣故,所以現金凈流量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但是,現金是一種非盈利性資產,當企業持有現金凈流量過大,表明資產處於閑置狀態,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若以現金凈流量最大化為目標,可能會使企業管理人員不顧風險地去籌集更多的資金,造成資源的浪費。
4.企業價值最大化
該觀點認為企業是眾多利益相關者之間締結一系列契約的結合體。股東和各相關利益者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必然要進行博弈,而博弈的結果必然使股東效益與其他相關利益者的效益之和達到最大值。但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至少存在三個方面的缺點:即企業價值最大化在概念上給人們的印象比較抽象;計量上存在困難;不能直接反映出微觀企業為了盈利這個生存的動因。所以,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最佳選擇不太合適。
三、財務管理目標的新思考
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為,財務管理也不例外。從「利潤最大化」到「股東財富最大化」,再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無疑是認識上的一大飛躍,但他們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缺點,即只考慮了相關財務指標對企業經營的影響,而忽略了非財務指標對企業經營活動的作用。利潤最大化側重於經營者利益,而股東財富最大化,則側重於所有者或股東利益,而忽視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正常需要,並且都帶有工業經濟時代的特徵,即以耗費大量自然資源求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是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現今已是一個市場日益法制化、規范化,並且經濟一體化趨勢漸強的時代。人類社會已經從工業經濟時代過渡到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已成為生產經營的主要生產要素,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源泉不再是資本、勞動力、土地、原材料等資源,而是科學技術。很顯然,從事知識創新、傳播和運用的知識勞動者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在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力資源將成為企業乃至整個社會最寶貴的資源。而企業也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個體,其資本也不僅僅局限於財務資本。相反,企業是一個多種關系的集合體,其財富的主要來源將轉變為知識資本。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就是正確「組織財務活動」,妥善「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如果過分強調自身利益,勢必要影響到相關主體的利益,從而不能理順各項財務關系,最終不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財務管理目標。況且,同西方普遍認同的股東財富最大化一樣,以上所分析的各種不同觀點的共同缺點,在於只考慮到企業自身和股東個人的利益。那麼,在一個嶄新的經濟形勢面前,能否從更為廣泛,長遠的角度來找到一個更為合適的財務管理目標呢?筆者認為,財務管理目標應該是各項財務資本和知識資本效用最大化。
1.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務資本雖然仍是企業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但知識資本在整個社會進程中特別是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一是知識和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是其他資源無法超過的;二是知識性生產要素具有非磨損性、可重復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項資源。可見如何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和配置知識資本是財務管理不可迴避的問題。
2.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後,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求得生存與發展,財務管理面臨許多挑戰。在資本運作方面,不僅要關注財務資本的取得、運用和資本收益分配等問題,更重要地是要關注知識資本:如在知識資本的取得上,財務管理要關注從什麼渠道用什麼方式取得知識資本;在知識資本的運用上,財務管理要關注知識資本與財務資本如何結合使用,如何有效配置企業的財務資本和知識資本,提高知識資本的利用效率;在知識資本收益分配上,財務管理要關注知識資本如何參與企業收益分配。從這個意義上看,知識資本構成了財務管理的內容,而其利用效率則成為財務管理所追求的目標。
3.隨著新經濟形勢的到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不僅需要堅實的經營基礎,即擁有一定的財務資本,同時,財務管理的戰略趨勢要求將知識資本納入其中,並樹立「人本化」理財理念。因此,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必須創新。
傳統財務的基本要素是財務資本,財務管理就是關於財務資本的運作。包括財務資本的取得、運用和收益的分配等,但知識資本的出現使得企業的價值不再體現在企業規模的大小上,更不體現在傳統財務理論堅持的「流通在外的債券和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與市價之和」上,而是體現在擁有知識資本的數量和質量上。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務管理的基本要素麵臨著從財務資本向知識資本的擴展。在現代企業理財中,人們已普遍意識到籌資有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投資有投資風險,但對知識經濟會給企業帶來怎樣的風險及怎樣去衡量和防範風險卻意識淡薄。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諸多因素會讓企業面臨更多風險:(1)由於經濟活動的網路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若企業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和外部信息,即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2)由於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要求企業及其員工要不斷調整知識結構,否則必然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3)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貨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4)由於「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性以及「網上銀行」和「電子貨幣」的運用,使得貨幣風險進一步加劇;(5)風險投資倍受企業青睞,它們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使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範抵禦各種風險及危機使企業更好地追求創新與發展,就成為財務管理創新的重要方面。
4.知識資本與財務資本共享資本收益。知識經濟的到來,擴展企業資本范圍改變了企業資本結構,知識資本的地位將大大上升,且人力資本將成為決定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主要資源,是決定社會財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財務目標不僅要考慮財務資本所有者的資本增值最大化、債權者的償債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會經濟貢獻最大化的財務要求,更要考慮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與員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參與企業稅後利潤分配的財務要求。所以,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樹立「人本化」理財觀念,建立多元的財務目標主體,充分協調好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財務關系,是財務管理追求的目標之一。
5.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特別是在日趨規范的市場環境中,對知識資本的管理要求重視並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才能最終達到資本效用最大化的目標。
高素質的管理者應具有理性思維、創新能力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能力,敏銳地處理接受信息能力,創新科學理財方法的能力。從我國目前情況看,從事財務與會計工作的人員大多數出自各高等院校,財務人員素質雖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他們普遍缺乏戰略眼光,很難將自己的財務工作主動地融入企業管理系統中去。在實踐中很容易使財會部門脫離企業的其他職能部門。而新的知識經濟形勢要求企業應該是「學習型的企業」,上下協調,共同努力才能使企業長久地發展,因此,從這方面看,企業對知識資本的管理首先要提高財務人員素質,樹立其財務管理戰略觀。面對未來經濟形勢,現代企業價值管理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調動人才這一最積極、最活躍的生產要素潛力,形成人文管理環境。而財務管理觀念的變化與新技能的獲得並不是同步進行的,人才是最關鍵的資源,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刻不容緩。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金融市場及產品都將發生很大變化,財務管理將在比如金融風險管理、保險管理、稅金管理等方面增添新的內容。同時,金融服務的多樣化、國際化,給財務管理較大的選擇面。加入WTO後,國內企業面臨的理財環境更復雜,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如果還停留在傳統知識面上,將無法適應新環境下的理財工作。因此,財務人員必須拓展知識和技能,其內容應包括國際理財專業知識、計算機、外語水平、國際經濟法知識、稅收籌劃能力等方面,最重要的是提高公司財務人員適應新的財務環境能力。任何一家公司財務人員只有提高自身整體素質,才能適應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才能實現知識資本效用最大化。
當然,也有部分學者提出,履行社會責任也是一個理財目標。但筆者認為,社會責任是企業實現理財目標的一個基本約束條件,是企業的義務,其性質並不屬於企業理財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財務管理活動的進行是與企業特徵、經濟體制和經濟環境密切聯系的。因此,充分考慮企業內外部環境,重視知識資本對企業自身發展的影響和對企業成功經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順理成章的事。那麼,順應形勢以財務資本和知識資本效用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將是首選。
❽ 會計專業的背景
管理部門
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實行屬地原則。縣級以上財政部門(含縣級,下同)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責所屬農場、連隊等單位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
中央在京單位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委託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分別負責。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鐵道部系統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委託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隊後勤部和鐵道部分別負責。
報名條件
凡符合《會計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申請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均可報名考試:
(一)堅持原則,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三)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
(四)熱愛會計工作,秉公辦事。
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符合重新申請取得會計從業資格條件的,均須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
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薄、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
(五)應屆畢業生可免試《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科目。
考試科目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科目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科目、考試大綱由財政部統一制定。
考試形式
考試均採用閉卷筆試的辦法。
報名時間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一般由省級財政部門組織,考試及報考時間全國各省有差異。
考試教材
考試教材由各省級財政部門分別編寫,為體現考試的時效性,一般每年都會有所調整。由於考試大綱是由財政部統一制定的,各省的教材也有一定的通用性。
考試教材一般為一科目一本,通常會附一本"應試指南"或"歷年試題匯編",總計教材費用約在100元以內,訂購教材時交付。
考試費用
各地報名考試的費用不同,一般每科目在20-50元左右,總計費用應在100元以內,報名時一次交付。
報考手續
報考時,報考人員需攜帶本人身份證、近期同底片免冠一寸照片二張,到指定報名地點填寫相關表格,辦理報名手續。有條件的地區,要求考生先在網上注冊報名,將報名表列印後貼上照片,再到指定報名地點交表、交費辦理報名手續。
成績公布
考試成績一般在考試結束後的兩個月內開始陸續對外公布。
試卷滿分為100分,合格分數一般設在60分。
資格認定
考試成績為滾動管理,考生必須在連續2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方為合格。全部考試科目合格後可發放《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從事會計工作。
❾ 集團總部會計是做什麼的
您好,集團總部會計需要做的事有很多。如:合並報表,年度預算,投資籌劃,稅務籌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