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企業會計確認的前提
Ⅰ ()是以會計、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
持續經營是以會計、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但是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也是基本前提之一。
《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也就是說,企業可以在持續經營的基礎上,使用它所擁有的各種資源並依照原來的償還條件來償還它所負擔的各種債務。因為本體中無會計基本假設選項,故選持續經營。
(1)什麼是企業會計確認的前提擴展閱讀:
持續經營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一般情況下,應當假定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考慮停業、破產、清算或大規模削減業務等因素,明確這個基本前提,會計人員就可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原則和方法,如資產能夠按計量基礎計算成本,費用能夠定期進行分配,負債能夠按期償還,否則正常的核算就無法進行。
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按照既定的目標持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破產清算。這是絕大多數企業所處的正常狀況。對於持續經營的企業,投資者需要通過其現在的財務狀況與過去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來預測其未來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據以作出投資決策。
參考資料:持續經營-網路
Ⅱ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會計基本假設的意思:好像數學中的公理一樣,不用證明,而可直接拿過來運用。會計一定要有一個空間,那就是會計主體,也就是特有的工作單位,沒有工作單位怎能談上會計工作,這是我們講會計的第一個基本前提(即會計假設):
在市場經濟下,企業有倒閉的可能,如果企業倒閉了,我們的會計工作就不能延續下去,所以又要假定持續經營的會計前提。
持續經營是一條無限制的直線,會計要進行核算工作,無限制的直線會計的核算就難於開展,因此又假設了會計分期的前提,
有了會計分期,會計核算工作可以按期進行。企業內的計量單位很多,而會計是用數據來反映企業的信息,沒有一個明確規定的計量標准,會計就不能反映企業的信息,
所以又假設了貨幣計量的前提。有了這四個基本前提(會計假設)會計工作就能順利地開展。
Ⅲ 企業財務會計的核算基本前提是什麼啊
企業財務會計的核算基本前提由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四個方面組成。
會計核算基本前提是指企業經營活動作為會計核算的對象具有不確定性。
具體四個方面情況如下:
1、會計主體(會計實體、會計個體)
會計主體指的是會計核算服務的對象或者說是會計人員進行核算(確認、計量、報告)採取的立場及空間活動范圍界定。
組織核算工作首先應明確為誰核算的問題,這是因為會計的各種要素,例如,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都是同特定的經濟實體,即會計主體相聯系的,一切核算工作都是站在特定會計主體立場上進行的。
如果主體不明確,資產和負債就難以界定,收入和費用便無法衡量,以劃清經濟責任為准繩而建立的各種會計核算方法的應用便無從談起。
因此,在會計核算中必須將該主體所有者的財務活動、其他經濟實體的財務活動與該主體自身的財務活動嚴格區分開,會計核算的對象是該主體自身的財務活動。
以會計主體作為會計的基本前提條件,對會計核算范圍從空間上進行了有效的界定,有利於正確地反映一個經濟實體所擁有的財產及承擔的債務,計算其經營收益或可能遭受的損失,提供准確的財務信息。
2、持續經營
如果說會計主體作為基本前提是一種空間界定,那麼持續經營則是一種時間上的界定。將持續經營作為基本前提條件,是指企業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破產和清算,而是持續不斷地經營下去。
既然不會破產和清算,企業擁有的各項資產就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耗用、出售或轉換,承擔的債務也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清償,經營成果就會不斷形成,這樣核算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持續經營對於會計十分重要,它為正確地確定財產計價、收益,為計量提供了理論依據。
只有具備了這一前提條件,才能夠以歷史成本作為企業資產的計價基礎,才能夠認為資產在未來的經營活動中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固定資產的價值才能夠按照使用年限的長短以折舊的方式分期轉為費用。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這一前提是從第二條基本前提引申出來的,也可以說是持續經營的客觀條件。
會計期間劃分的長短會影響損益的確定,一般地說,會計期間劃分得愈短,反映經濟活動的會計信息質量就愈不可靠。當然,會計期間的劃分也不可能太長,太長了會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及時使用會計住處的需要的滿足程度。因此必須恰當地劃分會計期間。
4、貨幣計量
用貨幣來反映一切經濟業務是會計核算的基本特徵,因而也是會計核算的一個重要性的前提條件。選擇貨幣作為共同尺度,以數量的形式反映會計實體的經營狀況及經營成果,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
會計計量是會計核算的關鍵環節,是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的前提,貨幣則是會計講師的統一尺度。企業經濟活動中凡是能夠用這一尺度計量的,就可以進行會計反映,凡是不能用這一尺度計量的,則不必進行會計反映。
(3)什麼是企業會計確認的前提擴展閱讀:
一、需要辦理會計核算的具體事宜: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4)基金的增減和經費的收支;
(5)收入、費用、成本的計算;
(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7)其他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
二、會計核算的職能
現代會計的核算職能不僅僅是對經濟活動進行事後反映,還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後核算。
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進行預測,參與計劃,參加決策;
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是干預經濟活動;
事後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記賬、報賬、算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會計核算基本前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會計核算
Ⅳ 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是什麼為什麼要首先明確這些條件 主要問的是為什麼要首先明確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
一、會計核算的前提:
1、會計主體:明確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
2、持續經營:明確了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
3、會計分期:為會計分期核算,定期編制會計報告提供了理論依據;
4、貨幣計量:明確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的計量單位,並假定幣值是穩定的。
二、明確這些條件的原因: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組織會計核算應具備前提條件,只有有了這些前提條件,才能使准則規定的會計核算處理方法得以順利運用。
1、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劃定會計所要處理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的范圍。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將會計主體的交易或者事項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項以及其他會計主體的交易或者事項區分開來。
2、在持續經營前提下,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3、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分期確認、計量和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4、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作為計量尺度,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4)什麼是企業會計確認的前提擴展閱讀
會計核算的內容,是指應當及時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會計事項。《會計法》對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作過規定,《規范》第三十七條重申了《會計法》的這一規定,即要求對下列會計事項,必須及時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Ⅳ 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包括( )。
【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題考核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Ⅵ 會計基本前提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會計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1、會計主體,即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單位,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明確這個前提,即明確了會計為誰(哪一主體)記賬和編制報表。會計主體不僅和其他會計主體(除本企業單位以外任何企業單位)相獨立,而且也獨立於其本身的業主之外。2、持續經營,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亦即企業將按照既定的經營方針和預定的經營目標無限期地經營下去,而不會終止清算。在組織會計工作時,是以會計主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不會面臨破產清算為前提。有了這個前提,企業會計主體所持有的資產將按預定目的在正常經營過程中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擔的債務將按預定日期償還。這個假設為各項費用分配方法的確定提供了依據,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才能進一步建立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原則,如歷史成本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等。3、會計分期,指人為地將持續不斷的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劃分為一個個首尾相接、間隔相等的期間,叫做會計期間。確定會計期間有利於分期確定費用、收入和利潤。分期確定各期初、期末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數額,據以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會計報表。會計分期規定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是適時總結生產經營活動或預算執行情況的前提條件之一。只有規定固定的會計期間才能把各期的工作成果進行比較。會計期間通常為一年,叫做會計年度。年內還可再細分為季度和月份。我國會計期間的起訖日期採用公歷日期。4、貨幣計量,是指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選定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境外企業向國內有關部門編報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會計的基本特徵之一即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必須通過貨幣計量予以綜合反映。盡管計量標准有實物、勞動和貨幣三種,但財務會計只能用貨幣作為統一計量單位。貨幣計量前提中實際上還含有幣值不變的前提,即按國際會計慣例,當貨幣所代表價值波動不大,或者前後波動能夠相互抵消時,在會計核算中可以不考慮這種變化因素。
Ⅶ 什麼是會計基本前提條件其主要內容是什麼
會計基本前提條件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會計核算工作賴以存在的前提條件,亦稱會計假設。
會計基本前提包括的內容有以下:
(1)會計主體。在會計主體前提下,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並非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2)持續經營。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3)會計分期。食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其中,中期是指短於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如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4)貨幣計量。企業會計應當以貨幣計量。在我國,企業會計通常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企業,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7)什麼是企業會計確認的前提擴展閱讀:
會計學與高等數學關系密切。各種會計方法和技術都離不開數學。會計學與統計的關系,都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數量化描述。
會計學按其研究內容,主要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學等重要分支。
基礎會計闡明會計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術。
財務會計闡明會計處理各項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財務管理研究資金的籌措、管理、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方法。
成本會計闡明成本的預測、計劃、計算、分析、控制和決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管理會計闡明如何結合企業經營管理,綜合地利用企業會計信息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審計學闡明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及效益性進行檢查監督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根據使用資料的對象不同,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根據會計主體的性質不同,分為營利組織會計與非營利組織會計;
根據會計對象的范圍不同,分為宏觀會計與微觀會計。
會計監督主要是利用會計資料和信息反饋對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加以控制和指導,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的監督。
會計監督除貨幣監督,還有實物監督。會計監督的內容,是從本單位經濟效益出發,對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實性、正確性、有效性進行的全面監督。
會計監督的目的在於改善經營或預算管理,維護國家財政制度和財務制度,保護社會主義公共財產,合理使用資金,促進增產節約,提高經濟效益。
Ⅷ 什麼是以會計、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
持續經營是會計、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
持續經營是絕大多數企業所處的正常狀況。對於持續經營的企業,投資者需要通過其現在的財務狀況與過去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來預測其未來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據以作出投資決策。持續經營是會計基本假設的一部分。
會計假設雖然有人為假定的一面,但是並不因此影響其客觀性。事實上,作為進行會計活動的必要前提條件,會計假設是會計人員在長期的會計實踐中逐步認識,總結而形成的,絕不是毫無根據的猜想、推測或簡單武斷的規定。
Ⅸ 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本前提是不是持續經營還是會計基本假設
是會計基本假設。
因為持續經營是四個會計基本假設之一。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Ⅹ 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應當以什麼為前提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