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准則工程收入
Ⅰ 施工企業會計制度按建造合同准則和企業會計准則的區別
對於施工企業來說,工程合同收入即為通常所說的「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是構成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企業會計准則——收入》、《企業會計准則——建造合同》和《企業會計制度》對營業收入的分類、確認、計量和核算有具體的規定。
建造(施工)合同收入是指企業通過簽訂建造(施工)合同並按合同要求為客戶設計和建造房屋道路、橋梁、水壩等建築物以及船舶、飛機、大型機械設備等取得的收入。其中,建築業企業為設計和建造房屋、道路等建築物簽訂的合同也叫施工合同,按合同要求取得的收入稱為施工合同收入。
(一)合同結果能夠可靠估計,應在資產負債表日根據完工百分比法確認當期的合同收入。
(二)合同結果不能可靠地估計
合同成本能夠回收的,合同收入根據能夠收回的實際合同成本來確認,合同成本在其發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
2.合同成本不能收回的,應在發生時立即確認費用,不確認收入。
3.使建造合同的結果不能可靠估計的不確定因素不復存在的,應當按照資產負債表日建造(施工)合同收入的確認規定確認與建造合同有關的收入。合同預計總成本超過合同總收入的,應當將預計損失確認為當期費用。
Ⅱ 企業會計准則中關於房地產企業收入確認條件與實務中分析
《企業會計准則——收入》規定,銷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在符合以下全部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予以確認:
(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商品實施控制;
(3)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4)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正確、真實確認房地產企業的收入實現,應具備以下四項具體條件:
(1)工程已經竣工並驗收合格;
(2)具有經購買方認可的結算通知書;
(3)履行了銷售合同規定的義務,且價款已經取得或確信可以取得;
(4)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房地產企業(建造承包商)在什麼情況下可採用完工百分比法確定收入實現?《企業會計制度》第95條規定,固定造價合同符合下列四個條件可採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
(1)合同總收入能夠可靠地計量;
(2)與合同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3)在資產負債表日後合同完工進度和為完成合同尚需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確定;
(4)為完成合同已經發生的合同成本能夠清楚地區分和可靠地計量,以便實際合同成本能夠與以前的預計成本相比較。
中國證監會發行部也曾明確,除代建房產可使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銷售收入實現外,房地產企業收入不能根據完工百分比法來確認。代建房產實際上要求有建造合同。歸納起來,其條件有:
(1)有建造合同,並且合同不可撤銷的;
(2)買方累計付款超過銷售價格的一定比例(一般為50%);
(3)其餘應收款能夠收回;
(4)開發項目的完成程度能夠可靠地確定。
Ⅲ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的「收入」是指什麼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會導致
所有者權益
增加的、與所有者
投入資本
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Ⅳ 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的介紹
為了規范收入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制定本准則。
Ⅳ 新會計准則中 工程施工科目的應用 和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的區別
工程施工科目實際上是歸集產成品成本科目。月末結轉主營業務收入--工程結算收入時同時工程施工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工程結算成本科目中去。
歸集產品成本:
借:工程施工
貸:銀行存款等
結轉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工程結算成本
貸:工程施工
Ⅵ 收入准則和建造合同准則在會計核算上的區別
對於施工企業來說,工程合同收入即為通常所說的「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是構成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企業會計准則——收入》、《企業會計准則——建造合同》和《企業會計制度》對營業收入的分類、確認、計量和核算有具體的規定。
建造(施工)合同收入是指企業通過簽訂建造(施工)合同並按合同要求為客戶設計和建造房屋道路、橋梁、水壩等建築物以及船舶、飛機、大型機械設備等取得的收入。其中,建築業企業為設計和建造房屋、道路等建築物簽訂的合同也叫施工合同,按合同要求取得的收入稱為施工合同收入。
(一)合同結果能夠可靠估計,應在資產負債表日根據完工百分比法確認當期的合同收入。
(二)合同結果不能可靠地估計
合同成本能夠回收的,合同收入根據能夠收回的實際合同成本來確認,合同成本在其發生的當期確認為費用。
2.合同成本不能收回的,應在發生時立即確認費用,不確認收入。
3.使建造合同的結果不能可靠估計的不確定因素不復存在的,應當按照資產負債表日建造(施工)合同收入的確認規定確認與建造合同有關的收入。合同預計總成本超過合同總收入的,應當將預計損失確認為當期費用。
Ⅶ 《企業會計准則》規定資產、負債、收入的確認條件是什麼
一、資產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一)資產的定義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根據資產的定義,資產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1.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指資產直接或者間接導致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這種潛力可以來自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可以是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或者是可以轉化為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形式,或者是可以減少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流出的形式。
資產預期能否會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資產的重要特徵。例如,企業采購的原材料、購置的固定資產等可以用於生產經營過程,製造商品或者提供勞務,對外出售後收回貨款,貨款即為企業所獲得的經濟利益。如果某一項目預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那麼就不能將其確認為企業的資產。前期已經確認為資產的項目,如果不能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也不能再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例1—5」某企業在20×7年末盤點存貨時,發現存貨毀損100萬元,企業以該存貨管理責任不清為由,將毀損的存貨計入「待處理財產損失」,並在資產負債表中作為流動資產予以反映。因為「待處理財產損失」預期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不符合資產的定義,不應再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為一項資產。
2.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資產作為一項資源,應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具體是指企業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或者雖然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該資源能被企業所控制。
企業享有資產的所有權,通常表明企業能夠排他性地從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通常在判斷資產是否存在時,所有權是考慮的首要因素。在有些情況下,資產雖然不為企業所擁有,即企業並不享有其所有權,但企業控制了這些資產,同樣表明企業能夠從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符合會計上對資產的定義。如果企業既不擁有也不控制資產所能帶來的經濟利益,就不能將其作為企業的資產予以確認。
「例1—6」某企業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一項固定資產,盡管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如果租賃合同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企業控制了該資產的使用及其所能帶來的經濟利益的,應當將其作為企業資產予以確認、計量和報告。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資產應當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包括購買、生產、建造行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項。換句話說,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能產生資產,企業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資產。例如,企業有購買某存貨的意願或者計劃,但是購買行為尚未發生,就不符合資產的定義,不能因此而確認存貨資產。
「例1—7」甲企業和乙施工單位簽訂了一項廠房建造合同,建造合同尚未履行,即建造行為尚未發生,因此不符合資產的定義,甲企業不能因此而確認在建工程或者固定資產。
(二)資產的確認條件將一項資源確認為資產,需要符合資產的定義,還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從資產的定義可以看到,能否帶來經濟利益是資產的一個本質特徵,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經濟環境瞬息萬變,與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能否流入企業或者能夠流入多少實際上帶有不確定性。因此,資產的確認還應與經濟利益流入的不確定性程度的判斷結合起來,如果根據編制財務報表時所取得的證據,與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那麼就應當將其作為資產予以確認;反之,不能確認為資產。例如,某企業賒銷一批商品給某一客戶,從而形成了對該客戶的應收賬款,由於企業最終收到款項與銷售實現之間有時間差,而且收款又在未來期間,因此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果企業在銷售時判斷未來很可能收到款項或者能夠確定收到款項,企業就應當將該應收賬款確認為一項資產;如果企業判斷在通常情況下很可能部分或者全部無法收回,表明該部分或者全部應收賬款已經不符合資產的確認條件,應當計提壞賬准備,減少資產的價值。
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財務會計系統是一個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系統,其中計量起著樞紐作用,可計量性是所有會計要素確認的重要前提,資產的確認也是如此。只有當有關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時,資產才能予以確認。在實務中,企業取得的許多資產都是發生了實際成本的,例如,企業購買或者生產的存貨,企業購置的廠房或者設備等,對於這些資產,只要實際發生的購買成本或者生產成本能夠可靠計量,就視為符合了資產確認的可計量條件。在某些情況下,企業取得的資產沒有發生實際成本或者發生的實際成本很小,例如,企業持有的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資產,對於這些資產,盡管它們沒有實際成本或者發生的實際成本很小,但是如果其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話,也被認為符合了資產可計量性的確認條件。
二、負債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一)負債的定義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根據負債的定義,負債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負債必須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它是負債的一個基本特徵。其中,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於現時義務,不應當確認為負債。
這里所指的義務可以是法定義務,也可以是推定義務。其中法定義務是指具有約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通常在法律意義上需要強制執行。例如,企業購買原材料形成應付賬款,企業向銀行貸入款項形成借款,企業按照稅法規定應當交納的稅款等,均屬於企業承擔的法定義務,需要依法予以償還。推定義務是指根據企業多年來的習慣做法、公開的承諾或者公開宣布的政策而導致企業將承擔的責任,這些責任也使有關各方形成了企業將履行義務解脫責任的合理預期。例如,某企業多年來制定有一項銷售政策,對於售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內的售後保修服務,預期將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服務就屬於推定義務,應當將其確認為一項負債。
2.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也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徵,只有企業在履行義務時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才符合負債的定義,如果不會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的,就不符合負債的定義。在履行現時義務清償負債時,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用現金償還或以實物資產形式償還;以提供勞務形式償還;部分轉移資產、部分提供勞務形式償還;將負債轉為資本等。
3.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負債應當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換句話說,只有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才形成負債,企業將在未來發生的承諾、簽訂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負債。
「例1—8」某企業向銀行借款1 500萬元,即屬於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的負債。企業同時還與銀行達成了2個月後借入2 000萬元的借款意向書,該交易就不屬於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不應形成企業的負債。
(二)負債的確認條件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還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從負債的定義可以看到,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是負債的一個本質特徵。在實務中,履行義務所需流出的經濟利益帶有不確定性,尤其是與推定義務相關的經濟利益通常需要依賴於大量的估計。因此,負債的確認應當與經濟利益流出的不確定性程度的判斷結合起來,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與現時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就應當將其作為負債予以確認;反之,如果企業承擔了現時義務,但是會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負債的確認條件,不應將其作為負債予以確認。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負債的確認在考慮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同時,對於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應當能夠可靠計量。對於與法定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流出金額,通常可以根據合同或者法律規定的金額予以確定,考慮到經濟利益流出的金額通常在未來期間,有時未來期間較長,有關金額的計量需要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等因素的影響。對於與推定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流出金額,企業應當根據履行相關義務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計數進行估計,並綜合考慮有關貨幣時間價值、風險等因素的影響。
三、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一)所有者權益的定義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餘索取權,它是企業資產中扣除債權人權益後應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情況,又體現了保護債權人權益的理念。
(二)所有者權益的來源構成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實收資本)、資本公積(含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其他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構成。商業銀行等金融企業在稅後利潤中提取的一般風險准備,也構成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是指所有者所有投入企業的資本部分,它既包括構成企業注冊資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額,也包括投人資本超過注冊資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額,即資本溢價或者股本溢價,這部分投入資本在我國企業會計准則體系中被計入了資本公積,並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資本公積項目下反映。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額、現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價值變動額(有效套期部分)等。
留存收益是企業歷年實現的凈利潤留存於企業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計計提的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三)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所有者權益體現的是所有者在企業中的剩餘權益,因此,所有者權益的確認主要依賴於其他會計要素,尤其是資產和負債的確認;所有者權益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於資產和負債的計量。例如,企業接受投資者投入的資產,在該資產符合企業資產確認條件時,就相應地符合了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當該資產的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時,所有者權益的金額也就可以確定。
四、收入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一)收入的定義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根據收入的定義,收入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1.收入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日常活動是指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例如,工業企業製造並銷售產品、商業企業銷售商品、保險公司簽發保單、咨詢公司提供咨詢服務、軟體企業為客戶開發軟體、安裝公司提供安裝服務、商業銀行對外貸款、租賃公司出租資產等,均屬於企業的日常活動。明確界定日常活動是為了將收入與利得相區分,因為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不能確認為收入,而應當計入利得。
2.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應當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入,從而導致資產的增加。例如,企業銷售商品,應當收到現金或者在未來有權收到現金,才表明該交易符合收入的定義。但是在實務中,經濟利益的流入有時是所有者投入資本的增加所導致的,所有者投入資本的增加不應當確認為收入,應當將其直接確認為所有者權益。
3.收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應當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不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經濟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義,不應確認為收入。例如,企業向銀行借入款項,盡管也導致了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但該流入並不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反而使企業承擔了一項現時義務。企業對於因借入款項所導致的經濟利益的增加,不應將其確認為收入,應當確認一項負債。
(二)收入的確認條件企業收入的來源渠道多種多樣,不同收入來源的特徵有所不同,其收入確認條件也往往存在差別,如銷售商品、提供勞務、讓渡資產使用權等。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從而導致企業資產增加或者負債減少,且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即收入的確認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是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二是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結果會導致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三是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五、費用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一)費用的定義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根據費用的定義,費用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1.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費用必須是企業在其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這些日常活動的界定與收入定義中涉及的日常活動的界定相一致。因日常活動所產生的費用通常包括銷售成本(營業成本)、職工薪酬、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費等。將費用界定為日常活動所形成的,目的是為了將其與損失相區分,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出不能確認為費用,而應當計入損失。
2.費用是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費用的發生應當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從而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最終也會導致資產的減少)。其表現形式包括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流出,存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等的流出或者消耗等。鑒於企業向所有者分配利潤也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而該經濟利益的流出顯然屬於所有者權益的抵減項目,不應確認為費用,應當將其排除在費用的定義之外。
3.費用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應當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不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經濟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費用的定義,不應確認為費用。
「例1—9」某企業用銀行存款400萬元購買生產用原材料,該購買行為盡管使企業經濟利益流出了400萬元,但並不會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的減少,它使企業增加了另外一項資產(存貨),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應當將該經濟利益的流出確認為費用。
「例1—10」某企業用銀行存款償還了一筆應付賬款1 000萬元,該償付行為盡管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1 000萬元,但是該流出沒有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的減少,而是使企業負債(應付賬款)減少了,因此不應將該經濟利益的流出作為費用予以確認。
(二)費用的確認條件費用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定義外,也應當滿足嚴格的條件,即費用只有在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從而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且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時才能予以確認。因此,費用的確認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是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二是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三是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
六、利潤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一)利潤的定義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通常情況下,如果企業實現了利潤,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增加,業績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業發生了虧損(即利潤為負數),表明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將減少,業績下滑了。因此,利潤往往是評價企業管理層業績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進行決策時的重要參考。
(二)利潤的來源構成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其中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反映的是企業日常活動的業績,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反映的是企業非日常活動的業績。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最終會引起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企業應當嚴格區分收入和利得、費用和損失之間的區別,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
(三)利潤的確認條件利潤反映的是收入減去費用、利得減去損失後的凈額的概念,因此,利潤的確認主要依賴於收入和費用以及利得和損失的確認,其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於收入、費用、利得和損失金額的計量。
七、會計要素計量屬性及其應用原則
(一)會計要素計量屬性會計計量是為了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並列報於財務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企業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相關金額。計量屬性是指所予計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長度、鐵礦的重量、樓房的高度等。從會計角度,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1.歷史成本歷史成本,又稱為實際成本,就是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其他等價物。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3.可變現凈值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銷售所必須的預計稅金、費用後的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金後的金額計量。
4.現值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素等的一種計量屬性。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5.公允價值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二)各種計量屬性之間的關系在各種會計要素計量屬性中,歷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過去的價值,而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反映的是資產或者負債的現時成本或者現時價值,是與歷史成本相對應的計量屬性。當然這種關系也並不是絕對的。比如,資產或者負債的歷史成本有時就是根據交易時有關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確定的,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如果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換入資產入賬成本的確定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除非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交易中,合並成本也是以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對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等的公允價值確定的。再比如,在應用公允價值時,當相關資產或者負債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報價或者不存在同類或者類似資產的活躍市場報價時,需要採用估值技術來確定相關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而在採用估值技術估計相關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時,現值往往是比較普遍採用的一種估值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公允價值就是以現值為基礎確定的。另外,公允價值相對於歷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強的時間概念,也就是說,當前環境下某項資產或負債的歷史成本可能是過去環境下該項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而當前環境下某項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也許就是未來環境下該項資產或負債的歷史成本。
(三)計量屬性的應用原則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採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索金額能夠取得並可靠計量。
在企業會計准則體系建設中適度、謹慎地引入公允價值這一計量屬性,是因為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來越多的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產品在交易所掛牌上市,使得這類金融資產的交易已經形成了較為活躍的市場,因此,我國已經具備了引入公允價值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引入公允價值,更能反映企業的現實情況,對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更加有用,而且也只有如此,才能實現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趨同。
在引入公允價值過程中,我國充分考慮了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中公允價值應用的三個級次,即:第一,存在活躍市場的資產或負債,活躍市場中的報價應當用於確定其公允價值;第二,不存在活躍市場的,參考熟悉情況並自願交易的各方最近進行的市場交易中使用的價格或參照實質上相同的其他資產或負債的當前公允價值;第三,不存在活躍市場,且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應當採用估值技術等確定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引入公允價值是適度、謹慎和有條件的。原因是考慮到我國尚屬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價值,有可能出現公允價值計量不可靠,甚至藉此人為操縱利潤的現象。因此,在投資性房地產和生物資產等具體准則中規定,只有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能夠取得並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才能採用公允價值計量
Ⅷ 建築企業怎麼確認收入
具體演算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