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本會計淺析
成本會計的組織工作主要包括:
1、設置成本會計機構;
成本會計機構是處理成本會計工作的職能單位。它是根據企業規模和成本管理要求來考慮,在專設的會計機構中是單獨設置成本會計科、室或組等,還是只配備成本核算人員來專門處理成本會計工作。
2、配備必需的成本會計人員;
成本會計人員是指在會計機構或專設成本會計機構中所配備的成本工作人員。對企業日常的成本工作進行處理。諸如:成本計劃、費用預算成本預測、決策、實際成本計算和成本分析、考核等。成本核算是企業核算工作的核心,成本指標是企業一切工作質量的綜合表現,為了保證成本信息質量,對成本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要求比較高。
(1)會計知識面廣,對成本理論和實踐有較好的基礎;
(2)熟悉企業生產經營的流程(工藝過程);
(3)刻苦學習和任勞任怨;
(4)良好職業道德。
3、確定成本會計工作的組織原則和組織形式;
任何工作的組織都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成本會計工作也不例外,它的組織原則主要有:
(1)成本核算必須與成本管理相結合;
(2)成本會計工作必須與技術相結合;
(3)成本會計工作必須與經濟責任制相結合。
成本會計工作的組織形式,主要是從方便成本工作的開展和及時准確地提供成本信息的需要,而按成本要素劃分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間接費用成本組織核算。
(1)材料組:一般由企業廠部成本會計人員與倉庫材料管理人員共同負責,主管材料物資和低值易耗品的采購、入庫、領用、結存的明細分類核算,定期盤點清查,計算材料成本費用,並對全過程進行控制和監督。
(2)工資組:主管應付職工的工資、獎金的計算與分配的明細分類核算,並對全過程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監督。
(3)間接費用組:間接費用的核算一般是由廠部成本會計人員負責進行,這部分費用可按成本習性分為變動費用和固定費用,而變動費用以彈性預算進行控制,固定費用則用固定預算進行控制。
4、制定成本會計制度。
成本會計制度是指對進行成本會計工作所作的規定。它的內涵與外延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在不斷發展變化。商品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的成本會計制度內容包括成本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計算、分析和考核等所作出的有關規定,指導著成本會計工作的全過程,這也稱作廣義的成本會計制度。
具體的成本會計制度有:關於成本預測、決策制度;關於計劃(或標准成本)成本編制的制度;關於成本核算制度;關於成本控制制度;關於成本分析、考核制度等。 [編輯本段]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健全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是指按照規定的格式,對企業的生產、技術經濟活動的具體事實所做的最初書面記載。它是進行各項核算的前提條件,是編制費用預算,嚴格控製成本費用支出的重要依據。成本會計有關的原始記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反映生產經營過程中物化勞動消耗的原始記錄。
(2)反映活勞動消耗的原始記錄。
(3)反映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支出的原始記錄。
(4)其他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是一切核算的基礎,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記錄必須真實正確,內容完整,手續齊全,要素完備,以便為成本計算、控制、預測和決策提供客觀的依據。
2、健全存貨的計量、驗收、領退和盤點制度;
為了保證入庫材料物資數量與質量,必須搞好計量與驗收工作,准確的計量和嚴格的質量檢測是保證原始記錄可靠性的前提;為了保證領、退的材料物資准確無誤,還必須及時辦好領料和退料憑證手續,使成本中的材料費用相對准確。由於材料物資等存貨品種、規格多,進出頻繁,盡管嚴格管理,但由於種種原因,賬面不符還經常存在,所以對材料物資還得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盤點,進行賬面調整,以保證庫存材料物資的真實性,確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費用更加准確。
3、實施有效的定額管理;
定額是指在一定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對人力、財力、物力的消耗及佔用所規定的數量標准。科學先進的定額,是對產品成本進行預測、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據。與成本核算有關的消耗定額,主要包括:工時定額、產量定額、材料、燃料、動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額,有關費用的定額如製造費用的預算等。消耗定額的制定是作為企業產品生產發生耗費應該掌握的標准。但由於消耗定額服務於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現為不同的消耗水平。當企業編製成本計劃時,是根據計劃期內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額;當定額作為分配實際成本標准時,是以能體現現行消耗水平的定額為依據來衡量的;當企業為實現預期利潤而控製成本時,是根據企業實現預期利潤必須達到的消耗水平作為衡量的尺度。定額制定後,為了保持它的科學性和先進性,還必須根據生產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行不斷的修訂,使它為成本管理與核算提供客觀的依據。
4、建立適合企業內部的結算價格;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往往會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勞務等等,為了分清企業內部各單位的經濟責任,明確各單位工作業績以及總體評價與考核的需要,應制定企業內部結算價格。
制定結算價格的主要依據有:
(1)內部轉移的材料物資等,應以當時的市場價格作為內部結算價格;
(2)材料物資、勞務等也可以以市場價格為基礎,雙方協商定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議價」,作為內部的結算價格;
(3)企業生產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內部轉移時,可以用標准成本或計劃成本作為內部結算價格;
(4)在原有成本的基礎上,加上合理的利潤(即一定利潤率計算)作為內部的價格。
除上述計價方法外,企業也可以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以及結算上具體情況來確定其合理的結算價格進行結算。
5、頒布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企業為了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和管理而制定的有關制度、章程和規則。規章制度是人們行動的准繩,是實施有效的成本管理的保證。
企業內與成本會計有關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計量驗收制度、定額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考勤制度、質量檢查制度、設備管理和維修制度、材料收發領用制度、物資盤存制度、費用開支規定以及其他各種成本管理制度等。各種規章制度的具體內容應隨著生產發展、經營情況的變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客觀條件和變化,不斷改進,逐步完善。
成本會計主要闡述企業成本核算、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❷ 試論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
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小到社區的便利商店,大到跨國公司,都離不開成本會計。成本會計不僅能夠提供產品、服務和客戶等方面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夠為管理者計劃、控制和決策提供信息。
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成本會計不再局限於確定存貨成本,企業需要更加精確、更加相關的成本信息以整合產品的開發、生產、營銷和售後服務,成本會計正扮演新的角色。成本會計作為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一種重要工具,已發展成為成本管理。
成本會計作為一種管理經濟的活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由於現代成本會計與管理緊密結合,因此,它實際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現代成本會計的主要職能有: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成本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成本會計先後經歷了早期成本會計、近代成本會計、現代成本會計和戰略成本會計四個階段。成本會計的方式和理論體系,隨著發展階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早期成本會計階段(1880——1920)
隨著英國產業革命完成,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用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會計人員為了滿足企業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會計賬簿之外,用統計的方法來計算成本。此時,成本會計出現了萌芽。從成本會計的方式來看,在早期成本會計階段,主要是採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會計制度;從成本會計的目的來看,計算產品成本以確定存貨成本及銷售成本。所以,初創階段的成本會計也稱為記錄型成本會計。
2、近代成本會計階段(1921——1945)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製造業中發展起來的以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對成本會計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標准成本法的出現使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本會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近代成本會計主要採用標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預測,為生產過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條件。
3、現代成本會計階段(1945——1980)
20世紀50年代起,西方國家的社會經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隨著管理現代化,運籌學、系統工程和電子計算機等各種科學技術成就在成本會計中得到廣泛應用,從而使成本會計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即成本會計發展重點已由如何對成本進行事中控制、事後計算和分析轉移到如何預測、決策和規劃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為主的現代成本會計。
4、戰略成本會計階段(1981以後)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生產方式的改變,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以及全球性競爭的加劇,大大改變了產品成本結構與市場競爭模式。成本管理的視角應由單純的生產經營過程管理和重股東財富,擴展到與顧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關的、包括產品設計和產品使用環節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關注產品的顧客可察覺價值;同時要求企業更加註重內部組織管理,盡可能地消除各種增加顧客價值的內耗,以獲取市場競爭優勢。此時,戰略相關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為成本管理系統不可缺少的部分。
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 經濟體制改革,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配套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轉換政府職能,落實企業財產監督條例;在改善企業外部環境的同時,企業必須加強內部管理,提高整體素質,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 加強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本文論述的現代成本有別於傳統成本. 傳統成本主要是以交易或數量為基礎的成本計算系統,著重於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生產成本的計算與控制,各種費用按一定標准進行分配. 現代成本主要是與現代管理科學相結合,著重於為決策者提供相關而有用信息的作業成本系統.
1 加強企業現代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 加強企業現代成本管理是改變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 長期以來,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已建立了一套適應計劃經濟的模式及具體辦法,例如,採用定額方法對材料、工資、費用等進行控制,推行成本指標歸口分級管理模式等. .該模式及具體辦法對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傳統模式顯露出許多弊端,尤其是其強調了生產領域的成本分析控制,忽略了管理者對項目進行事先的預測和決策.
(2) 加強企業現代成本管理是改善會計雜訊的要求. 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由於長期以來沒有形成效力完善的社會監督體系,企業內部也缺乏相應的約束機制,加上部分企業管理者素質偏低,為了完成指標或任務,往往存在人為的調整成本,造成企業虛盈實虧,財面混亂,信息失真的局面. 要清除這種會計雜訊,必須改革成本管理辦法,實施現代成本管理模式.
(3) 加強企業現代成本管理是現代化管理手段的要求. 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快了企業建立現代信息管理系統的進程. 在傳統企業管理模式的的實踐工作中,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現代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要求對傳統企業管理進行深刻的改革,必須實施現代企業管理的模式及辦法.
2 現代成本管理的特點
與傳統企業的成本管理對比,現代企業的成本管理具有如下的特點: (1) 生產要素的商品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成本測算工作已不僅僅局限於物質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擴大到非物質產品生產領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只有提供市場所需的物美價廉的產品,才能生存和發展. (2) 國家對企業成本管理實施宏觀調控. 在市場經濟運作下,經濟性質的多樣化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國家只能採用間接的方式管理企業,對企業成本管理實施宏觀調控. (3) 成本管理的主體發生改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國的各種企業都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經濟實體. 企業成本管理主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成本管理的重點由生產領域轉向銷售領域,企業應根據市場的要求調整自己產品結構、生產方向、加強籌資、投資工作中的成本管理. (4) 實現企業成本管理方法的現代化.企業必須面向市場,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 企業成本管理的觀念發生了多元化轉換,過去應用的傳統成本指標體系和成本考核辦法也都進行了相應調整. 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與責、權、利機制的建立,要求企業必須建立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3 推行現代成本管理的對策
(1) 更新觀念推行全面的成本管理. 企業要強化現代成本管理,首先要從思想、理念著手,企業管理者應有清醒的頭腦緊跟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打破傳統企業成本管理的舊觀念;其次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樹立科技念、信息觀念、系統觀念、質量觀念、成本效益觀念等新的現代企業管理觀念.
(2) 強化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 實行現代成本管理必須把企業管理工作、計量工作、信息工作、健全規章制度、員工教育等基礎性工作. 有關企業成本的原始記錄、會計憑證等數據必須完整、准確、及時、全面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的基本情況;企業的勞動定額、物耗定額、工時定額等要制定健全,合理充分地利用企業的資源,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企業要定期對各類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這是提高企業整體素質的關鍵.
❸ 如何加強工業企業成本會計核算與管理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經濟進程的加快,對企業的成本會計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標准。成本會計的核算與管理與利潤由息息相關,同時而利潤是每個企業關注與立足的核心,因此怎樣才能花費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是每個企業不斷追求的核心。這就使得工業企業成本會計的核算與管理的效率及標準的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變得至關重要。如何實現工業企業成本會計核算與管理效率的提高,是很多人研究的課題,本文對此也進行研究。 二、核算與管理的對象及關系 (一)核算與管理的對象 工業企業成本會計的核算對象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1、行政部門,行政部門需要掌握企業各類產品的成本金額以及構成結構來作為分析企業經營狀況的主要參考,另外還需要了解期間費用、管理費用等信息來做出管理決策等。 2、生產管理部門,具體又分為工程、車間等。生產管理部門處於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的最基層,構成了工業企業成本的核心,是生產管理部門的主要任務對象,因此也是管理人員關注的核心之一。3、工段、班組等生產單位,這些單位是發生材料費、人工費的中心,也是企業的責任成本核心。 4、員工,現今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責任制制度,員工為保障自己的利益也會關注生產成本情況。 5、其他,對於企業的半成品、在產品,企業的成本決策、控制等都需要成本會計提供相應的會計數據。因此,成本會計需要為這些部門、單位、員工等以上對象提供相應的會計數據。 (二)核算與管理的關系 核算與管理之間構成了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這是因為只有成本會計核算工作完成的好,才能夠實現成本會計管理的高效實施,而成本會計管理的高效有直接促進力核算的進行。工業成本會計核算為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准確數據參考,輔助了管理決策的制定,是管理可以更加切合實際。而對成本會計的管理能夠及時規范核算行為,發現不足不斷改善,使核算得以順利實行。核算與管理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關系,使得工業企業會計的核算工作做得更加的起到好處。 三、針對工業企業成本核算及管理中相關問題的改善方案 (一)通過內部模擬進一步減少生產成本 通過對成本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創新,例如通過內部市場模擬的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該方法是指在具體的生產部門,把市場作為主導,利用行業內先進單位的最優業績水平作為參考,以原材料以及產成品的價格為相應的核算依據,得到當前產品在企業內部的價格以及成本。將內部各具體生產部門模擬成相應的買賣關系,並根據內部價格和成本推算出利潤然後做出相應的決策來降低工業企業的生產成本。 (二)改善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及速率減少資金成本 開展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將工業企業內部的訂單數據進行市場鏈分解的方式,可以形成多個專人專職的子訂單。這就是說,對於應收賬款的相應子訂單也會被分配給會計部門所屬的專人負責。這種責任制制度能夠促使員工有效地實施,如果加以適當的機理及時,便可以極大地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任務的實現也就得到了保障,進一步使得收款的成功比率和速度得到提高。其次,一些有實力的工業企業完全有能力削弱甚至消除應收賬款。一些工業企業可以通過完善企業形象,成立一個標志性的、獨立的品牌,提升企業的信譽,可以在銷售產品的同時就完成款項的收回。此外,對於那些實力雄厚的工業企業還可以通過負營運的方式,即在得到訂單而未銷售產品前便取得賬款(預售賬款),這可以幫助企業進一步壓縮資金成本。 (三)通過逆向拉動式生產減少庫存成本 逆向拉動式又成為適時制,企業所運用這種形式的生產系統的核心是通過將客戶訂單的相關參數(例如對產品的規格、型號、質量等)要求作為主要參考依據來組織生產活動的進行。這種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由後向前組織生產,可以保證與各項工序相鄰的上一工序嚴格依照標准實施。這種逆向拉動式的生產系統,可以有效保證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采購、生產、銷售的環節的緊密結合,減少甚至消除企業的存貨和缺陷。因為各個控制環節都有明確的訂單數據作為參看,無積壓的原材料、產成品等庫存,進一步減少了企業的庫存成本。 另外我們還可以在傳統的工業企業成本會計核算以及管理的基礎上進行理念創新,來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例如技術改進、員工綜合素質提高、生產環節流暢化等。 四、總結 成本會計與核算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相關核算方法、管理策略也豐富多樣。只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掌握成本會計與核算的要領,才能對會計核算工作做到最佳。總而言之,這是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動態改善的過程。只有良好地協調好核算與管理之間的相互作用及關系,保證二者共同促進、共同提高,才能實現工業企業成本會計的核算與管理的提升。
❹ 如何做好工業企業的成本會計
工業成本會計工作內容
1、收集材料單,入庫單,與倉庫材料會計或保管員/倉庫記賬員介面,做好協調工作。
2、確定最合適你公司材料成本計算方法:先進先出,加權平均等。
3、建立材料明細賬,確定產品分類。
4、月底根據發出材料,購進材料單,匯總合計,與倉庫材料會計核對。
5、根據計算方法 確定單位成本,及結存成本。
6、期間末做材料預算,成本對比,進銷差價分析。 控制生產成本。
1、成本項目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直接消耗的主要原材料,一般企業都在60%以上。所以就這個問題,企業的成本會計和倉庫和車間要密切配合,搞好原材料的核算工作。歸集原材料成本主要根據車間開具的領料單,這個領料單一般是一式三份:車間留存一份;倉庫一份、財務一份。在實際工作中,月末三家要核對領料單,差一張也不行。之後成本會計根據領料單編制本月材料耗用明細表,據此進行會計處理。
2、財務制度規定,要劃分產成本和在產品的成本界限,所以到月末成本會計要和車間一起盤點在產品,如果主要原材料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比較大,那麼在產品成本可以只計算原材料成本,不計算加工成本。根據上月在產+本月領料-本月在產=本月實際消耗,計算出實際的材料成本。
3、正確核算當月的產成數量,因為這是計算當月成本的基礎,這也需要成本會計和成品庫還有車間核對當月的入庫單,三家要把產成數對齊了。
❺ 會計 對企業成本會計 有影響作用
成本會計的作用就是成本會計的職能。由於現代成本會計與管理緊密結合,因此,它實際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現代成本會計的主要職能有: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一、成本預測
成本預測是指運用一定的預測技術,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來推斷和估計某一成本對象(一個項目、一件產品或一種勞務)未來的成本目標和水平。
成本預測是指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對未來成本水平及其變化趨勢作出科學的估計。通過成本預測,掌握未來的成本水平及其變動趨勢,有助於減少決策的盲目性,使經營管理者易於選擇最優方案,作出正確決策。
二、成本決策
成本決策是指用決策理論,根據成本預測及有關成本資料,運用定性與定量的方法,抉擇最佳成本方案的過程。成本決策可分為宏觀成本決策和微觀成本決策 。它貫穿於整個生產經營過程,涉及面廣,因此,在每個環節都應選擇最優的成本決策方案,才能達到總體的最優。
三、成本計劃
成本計劃是企業生產經營總預算的一部分,它以貨幣形式規定企業在計劃期內產品生產耗費和各種產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應的成本降低水平和為此採取的主要措施的書面方案。
成本計劃屬於成本的事前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成本的計劃與控制,分析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之間的差異,指出有待加強控制和改進的領域,達到評價有關部門的業績,增產節約,從而促進企業發展的目的。
企業的整體預算從銷售預算開始,最終流向預計收益表和預計現金流量表,而成本計劃是主要的中間環節。所以做好成本計劃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有重要的意義
四、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由成本控制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在生產耗費發生以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採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
五、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企業的成本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等存在直接影響。
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六、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Cost Assess)是指定期考查審核成本目標實現情況和成本計劃指標的完成結果,全面評價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績。成本考核的作用是,評價各責任中心特別是成本中心業績,促使各責任中心對所控制的成本承擔責任,並藉以控制和降低各種產品的生產成本。
❻ 成本會計主要分析哪些指標
1.成本核算。
--這是成本分析的基礎,成本核算產出的數據能否跳出報財務報表服務於成本分析與控制,關鍵看你司用何種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的方法核算,標准成本制度雖然近來被創新產業吐槽頗多,但主流製造業企業還是在用它做成本分析與控制,可鑒於民企的普遍特點(如LZ列的第3點),標准成本制度恐怕會用得走了樣,如果標准都粗放或不準確,不能代表管理者合理的計劃和預期,那麼差異分析就沒什麼用了~ 如果核算不用標准成本,那麼成本分析的重要基礎就來源於是否有合理細致的成本計劃,以及做成本計劃的邏輯。所以不論是成本分析,還是財務其他什麼方面的分析,「計劃」都是非常重要的職能,計劃職能的成熟度直接關系著你是否有足夠的「基準」供你分析。
2.倉庫收發的管控。(我司把生產放在第一位,賬面游戲,財務和倉管自己玩)
--這點是關於存貨分析的,存貨是工廠財務管控分析的一項重要工作。不知道你司是怎麼管控倉庫的,我覺得這還是要從存貨流轉整套流程的完善做起(從材料入庫到成品發貨每一個移動事項都是一個子流程),如果流程不改進,那財務只能是case by case地去管控,這種管控都是事後的、查漏補缺型的,對改進績效沒有太大作用。
3.跑車間,BOM的核對(技術部試產後,定了BOM之後就一概不理會。)
--括弧里的內容證明LZ公司的生產控制職能(ECC或PMC)的管理基礎差,BOM准確度居然還需要財務去參與推進核對。。。這也證明以此為基礎運行標准成本制度相當有難度。不過這現象在國內企業中挺普遍的,不僅民企,有的國企也是,我曾到一個地方性國企(規模挺大挺知名的)調研製造成本的核算過程,他們是ERP上線以後幾年,產品的工藝路線卻從沒維護過,定額工時數據成了束之高閣的擺設,到底有沒有按最新的工藝條件和生產效率進行評估修正,財務不得而知。難怪我以前做成本管理咨詢時在一些並購國內企業的財務盡職調查報告中都讀到類似的披露——「產品成本計算所依據的各項資源消耗的定額數據粗放或陳舊,導致生產成本分析結果粗略和可信度不高」。
4.5S的推進。
--這個靠譜,5S是精益製造生產管理模式中的一部分,叫做可視化工廠,外資的製造工廠一般都比較重視。但以你司前3點的描述,推5S貌似超前了點吧,建議你們先把基礎管理控制工作做好了(如改進第2-3條,好好整合倉儲、采購、計劃和PMC職能的流程)再搞那些高大上的玩意是正途。我曾在另一個挺知名的汽車國企聽財務總監侃侃而談他的計劃,什麼方面要推進搞作業成本法,什麼方面要推進價值工程,我真挺無語的,其實他們公司AP的核銷還搞得不清不楚呢,因為他們公司這么大了,別說沒有集成的ERP,就連財務核算系統也只上了一個用友的總賬模塊,我真不知道以這種數據和管理基礎他怎麼去推作業成本法和價值工程。。。
5.刁難采購。
--路子是對的(我以前也經常干這事),不過願聞其詳LZ是怎麼刁難的:我是2樓斑竹提到的《500強企業財務分析實務》一書的作者,書中第5章大多是來自我原來在某外資製造工廠從事成本與存貨管理工作5年的經驗總結,可供樓主參考,具體方法你不一定能用,原因就是我上面解釋的那些,民營企業管理成熟度的差距造成很多先進的管理控制方法不能直接用。但是希望可以給樓主些啟發,就是在考慮怎麼做成本分析之前,怎樣去完善運營部門的基礎管理工作,從這方面入手給業務部門提建議,而不是象那位汽車國企的財務總監一樣跳過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直接去搞那些高大上的東西。
❼ 企業的成本會計現狀具體指什麼
企業的成本會計現狀
(一) 相關的成本考核機制欠完善
成本考核,其目的是找出員工在工作中的問題,從而總結出優秀的生產經驗。好的考核系統能過有效地調動員工的生產積極性,保證成本控制系統的有效運行。而現行的公司成本控制指標並不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整個部門。這種無法落實到個人考核辦法,使公司缺乏對每個員工的直接考核依據,無法建立責任到人的成本考核制度,使考核流於表面,既缺乏力度也不夠全面。
(二) 成本會計工作要與實際需求不相符合
公司常常按照固有的習慣和方法來核算產品的成本,認為擴大了產品產量,降低了單位產品所承擔的固定成本,就推測在銷售量不變的前提下,產品的產量和產品的成本成反比,增加了產量就等於提高了利潤。殊不知,產品利潤還與供求關系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產品供給已高於需求,企業還一味盲目的追求產量是不會給企業帶來利潤的。也有的企業管理者將產品成本部分攤銷到存貨中,從而在短期內降低了產品成本,提過了利潤,增加了報表的可觀性。但這種行為會誤導企業決策者的判斷,是管理層缺乏市場觀念的一種體現。
(三) 成本費用開支控制不足
一些經營能力較強的大型生產類企業,採用目標成本、費用預算管理,能夠較為精確的計算出投資回報率。當今,象目標成本和費用預算這些方法看似可以達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則會遇到不小的難題,因為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不可預知的因素太多,很難對成本變動的因素進行分析,更不必說掌握成本費用的發生規律了。
❽ 淺析如何加強工業企業成本會計核算與管理
工業成本會計工作內容
1、收集材料單,入庫單,與倉庫材料會計或保管員/倉庫記賬員介面,做好協調工作。
2、確定最合適你公司材料成本計算方法:先進先出,加權平均等。
3、建立材料明細賬,確定產品分類。
4、月底根據發出材料,購進材料單,匯總合計,與倉庫材料會計核對。
5、根據計算方法 確定單位成本,及結存成本。
6、期間末做材料預算,成本對比,進銷差價分析。 控制生產成本。
1、成本項目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直接消耗的主要原材料,一般企業都在60%以上。所以就這個問題,企業的成本會計和倉庫和車間要密切配合,搞好原材料的核算工作。歸集原材料成本主要根據車間開具的領料單,這個領料單一般是一式三份:車間留存一份;倉庫一份、財務一份。在實際工作中,月末三家要核對領料單,差一張也不行。之後成本會計根據領料單編制本月材料耗用明細表,據此進行會計處理。
2、財務制度規定,要劃分產成本和在產品的成本界限,所以到月末成本會計要和車間一起盤點在產品,如果主要原材料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比較大,那麼在產品成本可以只計算原材料成本,不計算加工成本。根據上月在產+本月領料-本月在產=本月實際消耗,計算出實際的材料成本。
3、正確核算當月的產成數量,因為這是計算當月成本的基礎,這也需要成本會計和成品庫還有車間核對當月的入庫單,三家要把產成數對齊了。
❾ 淺析戰略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應該寫哪些章節
圖書目錄
第1章 總論
第2章 工業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第3章 費用在各種產品以及期間費用之間的歸集和分配
第4章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歸集和分配
第5章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概述
第6章 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第7章 產品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
第8章 其他行業成本核算
第9章 成本會計前沿
第10章 成本報表與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