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和企業關系的論文
① 成本會計的重要性 論文
成本會計是指為了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費用的會計。
1、健全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是指按照規定的格式,對企業的生產、技術經濟活動的具體事實所做的最初書面記載。它是進行各項核算的前提條件,是編制費用預算,嚴格控製成本費用支出的重要依據。成本會計有關的原始記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反映生產經營過程中物化勞動消耗的原始記錄。
(2)反映活勞動消耗的原始記錄。
(3)反映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支出的原始記錄。
(4)其他原始記錄。
原始記錄是一切核算的基礎,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記錄必須真實正確,內容完整,手續齊全,要素完備,以便為成本計算、控制、預測和決策提供客觀的依據。
2、健全存貨的計量、驗收、領退和盤點制度;
為了保證入庫材料物資數量與質量,必須搞好計量與驗收工作,准確的計量和嚴格的質量檢測是保證原始記錄可靠性的前提;為了保證領、退的材料物資准確無誤,還必須及時辦好領料和退料憑證手續,使成本中的材料費用相對准確。由於材料物資等存貨品種、規格多,進出頻繁,盡管嚴格管理,但由於種種原因,賬面不符還經常存在,所以對材料物資還得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盤點,進行賬面調整,以保證庫存材料物資的真實性,確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費用更加准確。
3、實施有效的定額管理;
定額是指在一定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對人力、財力、物力的消耗及佔用所規定的數量標准。科學先進的定額,是對產品成本進行預測、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據。與成本核算有關的消耗定額,主要包括:工時定額、產量定額、材料、燃料、動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額,有關費用的定額如製造費用的預算等。消耗定額的制定是作為企業產品生產發生耗費應該掌握的標准。但由於消耗定額服務於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現為不同的消耗水平。當企業編製成本計劃時,是根據計劃期內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額;當定額作為分配實際成本標准時,是以能體現現行消耗水平的定額為依據來衡量的;當企業為實現預期利潤而控製成本時,是根據企業實現預期利潤必須達到的消耗水平作為衡量的尺度。定額制定後,為了保持它的科學性和先進性,還必須根據生產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行不斷的修訂,使它為成本管理與核算提供客觀的依據。
4、建立適合企業內部的結算價格;
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往往會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勞務等等,為了分清企業內部各單位的經濟責任,明確各單位工作業績以及總體評價與考核的需要,應制定企業內部結算價格。
制定結算價格的主要依據有:
(1)內部轉移的材料物資等,應以當時的市場價格作為內部結算價格;
(2)材料物資、勞務等也可以以市場價格為基礎,雙方協商定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議價」,作為內部的結算價格;
(3)企業生產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內部轉移時,可以用標准成本或計劃成本作為內部結算價格;
(4)在原有成本的基礎上,加上合理的利潤(即一定利潤率計算)作為內部的價格。
除上述計價方法外,企業也可以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以及結算上具體情況來確定其合理的結算價格進行結算。
5、頒布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企業為了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和管理而制定的有關制度、章程和規則。規章制度是人們行動的准繩,是實施有效的成本管理的保證。
企業內與成本會計有關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計量驗收制度、定額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考勤制度、質量檢查制度、設備管理和維修制度、材料收發零用制度、物資盤存制度、費用開支規定以及其他各種成本管理制度等。各種規章制度的具體內容應隨著生產發展、經營情況的變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客觀條件和變化,不斷改進,逐步完善。
成本會計主要闡述企業成本核算、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② 求成本會計論文
產品成本計算的程序
1.確定成本計算方法。開展成本計算之前,先要確定採用哪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這要根據生產工藝過程和生產組織的特點,同時結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況來進行選擇。
2.設置有關的成本計算賬戶。為了計算產品的成本,需要設置一個專門的賬戶,即"生產成本"賬戶。其借方匯集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費用,貸方反映產品完工轉出的製造成本。
對於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來說,發生的費用無非是兩種:①直接費用。②間接費用,即共同性的、不是直接為生產這-對象服務的費用。如果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則直接費用和 間接費用並沒有差別,都應該直接計入產品成本。但是,企業一般都是生產多種產品。這樣,直接費用仍可以直接計入產品成本,而間接費用就必須先要匯集起來,然後再分配攤入各個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這樣,需要先單獨設置一個賬戶,即"製造費用"賬戶,"製造費用"賬戶的作用就是匯集各種間接費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計算對象上去。
如果廢品和停工的情況比較多,就需要搜集有關的廢品和停工損失資料,並專門設置一個"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賬戶,把這些損失匯集到"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賬戶的借方,然後在其貸方作出恰當的處理並轉出:如果是正常損失,一般應分配進入產品成本;否則應轉入管理費用或營業外支出。
按權責發生制的要求,生產中發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計入生產成本,支出的期間與成本計算期間可能不一致。支出發生後有兩種情況:①生產中發生的費用在本期發揮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遞延到下期。這種情況應把費用直接記入"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賬戶。②本期發生的費用支出不應由本期負擔。這裡面又有兩種情況: ①先支出,後計入成本費用。這種情況應設置"待攤費用"賬戶,支出時借記"待攤費用"賬戶,分期攤入成本費用時再貸記"待攤費用"賬戶。②先計入成本,後支出。這種情況應設置"預提費用"賬戶,計入當期成本費用時借記有關成本費用賬戶,貸記"預提費用"賬戶,支付再借記"預提費用"賬戶。
3.核算費用發生及按用途分類。成本計算的過程是一個費用的匯集和分配(攤)的過程,或者反過來說,費用的核算最終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計算就是一個對費用進行多步驟處理的過程。要做好成本計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准確反映總共開支了多少費用,開支了一些什麼性質的費用。這一步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本企業在當期到底有哪些開支,開支了哪些費用。這是做好成本計算工作的基礎。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進先出法和後進先出法等方法進行恰當的計量;如由於設備發揮效用,而磨損的價值,要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折舊。二是費用發生後,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在成本計算過程中,不僅要反映開支了一些什麼費用,而且要進一步明確開支的費用起了什麼作用。對誰發揮了效用。費用發生後起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三種情況:①費用發生後沒有在當期發揮作用,應向後期遞延。如預付租金等,應計入待攤費用。②開支發生在當期,而其效用發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為當期費用,而應借記入預提費用賬戶。③大多數開支,是開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這些費用不僅要計入當期的成本,還要按其具體用途進行分類。不管成本計算的對象是什麼,一般來說,都需要支付以下成本項目;或者說,費用發生後,無非是起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消耗各有關材料,這些材料構成產品的實體,這叫直接材料費用;二是消耗各有關人工費用,這些生產工人的勞動直接用於產品的製造,這叫直接人工費用;三是消耗各種材料和人工及其它費用,這些費用不直接用於產品的生產,只是在生產過程中起輔助作用,或提供必要的生產條件,這種費用就叫製造費用。
為了反映費用的發生及按用途分類的情況,需要作一筆會計分錄,即:
借:有關成本費用賬戶
貸:有關資產負債賬戶
在這筆會計分錄中,貸方的有關資產負債賬戶反映費用開支的具體情況。這些賬戶是現金、原材料、累計折舊、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等賬戶,反映企業到底開支了一些什麼費用。借方的有關成本費用賬戶則包括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反映這些費用起了什麼作用。其中生產成本是成本計算的主要賬戶,最後所有的費用都要歸集到生產成本賬戶。記到生產成本賬戶的費用還要進一步按用途分類,一般分為直接材料、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三個項目。
4.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生產成本"總賬下有兩個明細賬戶:一是基本生產,用於核算產品的生產成本;二是輔助生產,用於核算為生產產品服務的有關生產部門的成本。輔助生產也是一種生產活動,它為基本生產活動提供必要的產品和勞務,也要消耗各種生產費用,同樣要計算產品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的計算需要設置" 輔助生產"明細賬戶,其借方匯集發生的各種費用,其貸方計算輔助生產車間完工的產成品成本,同時轉入基本生產明細賬。這個賬戶一般沒有餘額。
5.製造費用的分配。產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其中發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屬於直接費用,直接記入"生產成本"賬戶,發生的製造費用是間接費用,不直接記入"生產成本"賬戶,而是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匯集,然後再分配記入"生產成本"賬戶。
6.產成品成本的計算。通過上述步驟,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都已匯集在"生產成本"賬戶的借方,如果企業沒有在產品,則產成品成本就是生產成本賬戶的期初余額加上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但是,一般企業都同時有在產品和產成品,因而需要把產品生產成本在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同時計算在產品成本和產成品成本。
"生產成本"賬戶的有關數據之間有下列關系:
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產成品成本
產成品成本=期初余額+本期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
也就是說,產成品成本的計算問題,即要把總成本在期末在產品和產成品之間進行分配。一般用約當產量法或定額法等方法進行分配。
產成品成本計算出來後,還要用產成品總成本除以總產量,求得單位成本,這樣產品成本計算才全部結束。
③ 求會計畢業論文 題目: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與發展 四千字左右 。
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與發展
可以的
④ 幫我寫一篇關於成本會計學的論文,50分懸賞
給我分,氣死他們,你問的問題基本沒幾個人會回答得好!!
⑤ 求幾個成本會計論文的參考文獻,我的論題是試論成本會計的發展方向與對策
彈性製造系統:是指使用機器人及電腦控制的材料處置系統,來結合各種獨立的電腦程式機器工具進行生產,它有益於產品製造程序的彈性化。使用FMS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從事多樣化產品的生產,解決對產品多樣化、精緻化的需求。 2、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工程及電腦輔助製造系統。電腦輔助系統,不但提高了電腦的功能,並且為廠商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使用電腦輔助系統可減少人工成本、節省時間並提高工作效率。 3、製造資源規劃是指製造業所採用的電腦管理信息系統。目前流行的材料需求規劃是MRP Ⅱ的前身。MRP Ⅱ有助於管理當局進行及時、有效的投資與生產經營決策。 4、電腦整合製造系統:是指以電腦為核心,結合FMS、CAD、CAE、CAM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統,以形成自動化的製造程序,實現工廠無人化管理。 面對企業新製造環境的沖擊,傳統的成本會計技術與方法如果繼續使用,將導致以下後果: 1、產品成本計算不正確。因為在新製造環境下,機器人和電腦輔助生產系統在某些工作上已經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從傳統製造環境下的20%—40%降到了現在的不足5%。但製造費用劇增並多樣化,其分攤標准如果只用人工小時已難於正確反映各種產品的成本。 2、成本控制可能產生及功能行為。傳統成本會計,將預算與實際業績編成差異報告,即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標准成本相比較。在新製造環境下,這一控制系統將產生反功能的行為。例如,為獲得有利的效率差異,可能導致企業片面追求大量生產,造成存貨的增加。另外,為獲得有利價格差異,采購部門可能購買低質量的原材料,或進行大宗采購,造成質量問題或材料庫存積壓等等。 針對傳統成本會計不適應新製造環境的局面,美國會計學者提出了作業成本法(ABC法),ABC法在美、日和西歐諸國的企業,尤其是競爭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術企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ABC法就是把為生產一種產品所發生的所有作業,如質量檢驗、機器維修和顧客服務等分配到產品成本中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這種方法較傳統成本計算方法更為精細,成本數據更加准確。ABC法將製造費用按作業別歸集到不同的成本庫中,然後分別成本庫採用各自的分配標准來分配製造費用。在作業成本法的基礎上,ABC法又發展為作業基礎管理(ABM)。簡單地說,ABM就是以ABC法為基礎,利用作業成本信息,幫助管理人員找出不增值但消耗資源的作業。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也能夠促使管理人員重新設計整個價值鏈上的作業活動以節省企業資源。
⑥ 如何提高成本會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的論文2000字
成本會計[1]是指為了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費用的會計。成本會計的中心內容為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產品成本的形成所進行的會計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成本會計起源於英國,後來傳入美國及其他國家。隨著企業的生產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生產成本越來越得到普遍的重視。這個時期的成本會計是早期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成本會計在實務方面取得以下進展:
一是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辦法。設立材料賬戶和材料卡片,標明「最高庫存量」和「最低庫存量」,以確保材料既能保證生產的需要,又可以節約使用資金;實行材料管理的「永續盤存制」,採取領料單制度控制材料耗用量。
二是建立了工時記錄和人工成本計算方法。對人工使用卡片記錄工作時間和完成產量;將人工成本先按部門歸集,再分配給各種產品,以便控制和准確計算人工成本。
三是確立了間接費用的分配方法。隨著生產設備的大量增加,間接費用也快速增長,先後提出了按實際數額進行分配和按間接費用正常分配的理論。
四是利用分批成本計演算法和分布成本計演算法計算產品成本。根據製造業的生產工藝特點,選擇分批計算產品成本或分步驟計算產品成本。
五是出現了專門的成本會計組織。1919年,美國成立了全國成本會計師聯合會;同年,英國也成立了成本和管理會計師協會。他們對成本會計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為奠定成本會計的理論基礎和完善成本會計方法作出了重大貢獻。
⑦ 成本會計畢業論文怎樣結合具體的公司寫論文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方式。然後再以某公司作為實例,描述該公司在文章提到的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⑧ 淺論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之間的關系
一、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的聯系
1.三門學科的某些前提假設是一致的。首先三者的有關原理,方法均建立在理性人假設或有限理性人假設的基礎之上。無論是財務管理中的投資決策,籌資決策,還是資本運營決策,都默認決策者尋求的是最優解或是滿意解,而不是「憑著感覺走」。管理會計中無論是預測,分析,決策,控制,其都默認管理層會理性的進行方法的選擇,冷靜的分析問題所在,做出明智的決策,實施有效的控制。這其實是理性人假設的或有限理性人假設的具體體現。成本會計亦然。否則根本無需介紹這么多方法,理論,大家憑著感覺來搞定一切事就行了。除此之外,三們學科均建立在貨幣計量假設之上。無論是財務管理還是成本會計抑或管理會計都建立在貨幣計量假設的基礎之上。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中的長期投資決策需要預測分析現金流量,現金流量離不開貨幣計量假設,成本核算過程中需要分攤固定性製造費用,固定性製造費用的核算計量建立在貨幣計量假設基礎之上。
2.三門學科均對「成本」問題進行了討論。無論是財務管理還是成本會計抑或管理會計都沒有規避對成本的定義,分類,分析。三者均認為廣義上的成本即為:企業為取得經濟資源而發生的一切耗費或代價。企業所有的經濟利益流出均可作為成本的耗費,不同的是,三者對狹義上的成本的定義存在分歧,下文將介紹這些分歧。
3.三本學科的目的及部分服務對象是一樣的。從企業層面來講,無論是選擇投資決策還是進行成本核算,抑或實行責任會計,作業成本法,都是為了減少企業的經濟利益流出或者增加企業的經濟利益流入。只不過三者的側重不同,財務管理通過研究如何確定企業的最優籌資量,如何衡量風險與收益,如何進行投資決策等等從而如何使企業資金流的效益最大化;簡言之就是「以錢生錢」。管理會計則是通過對經濟事件的預測,經濟過程的控制,建立一系類措施,從而實現成本的最小化,利潤或公司價值的最大化;成本會計則是通過使用各種成本核算方法以系統合理的分攤企業成本,目的還是為了明晰企業成本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從而為節約成本,控製成本服務。總而言之,三者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4.三門學科都需要財務會計提供相應信息。如財務管理中的籌資決策需要財務會計提供目前企業的資本結構的有關信息,以決定債務或權益籌資的數量及比例;管理會計中的存貨管理則需要財務會計提供有關存貨數量及種類的信息,以確定最優經濟批量;成本會計如果沒有財務會計提供的有關期間費用,原材料耗損等的相關信息就根本無法進行成本的分類與歸集。
5.三門學科存在大量的交叉重復。具體言之,財務管理,管理會計這兩門學科的研究對象都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雖然前者更側重於對資金運動的實體進行管理,後者更側重於企業日常經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進行優化,但在以下方面兩者是重復的:經濟批量,銷售預測,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財務計劃;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均有滿足企業內部分析決策的需要,雖然前者不受法律法規約束,一切服務管理者為宜,後者要受到會計法規的約束,但是,兩者在以下幾方面是有交叉重復的:在成本核算中,兩者都涉及成本核算的方法。在服務對象上,兩者都有服務於企業內部管理。
二、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的區別
1.三門學科的側重點不同。從研究對象上來看,財務管理側重於企業的資金流,如營運資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成本會計側重於企業的實物流轉,研究的是如何將企業的成本費用系統合理的分攤到每一階段實物流轉的過程之中,管理會計則兩者部分彼此,即研究企業的資金流轉又有研究企業的實物流轉。如長期投資決策即要考慮實物流又要考慮現金流。(需要指明的是:企業的任何活動都不可能完全脫離實物,即便是金融資產,也要考慮進行金融資產的人力成本,機器設備等。只能說更側重於實物流或現金流,在以上論述中,說「既要考慮現金流又要考慮實物流即指此意」)。
2.三門學科在狹義的成本概念上存在分歧。因為三門學科所研究的側重點不同,三門學科對狹義上的成本的定義也有區別。財務管理主要是研究公司資本的取得與使用,所以重在考慮公司資本的使用成本,即資本成本。管理會計中將成本定義為:企業再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象化的,以貨幣表現的,為達到一定目的而應當或可能發生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犧牲或代價。因其著重於探討如何利用財務信息以實現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評等,因此對成本進行了詳細的分類,諸如:按照經濟用途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按其與決策是否相關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等。成本會計定義成本為: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生產資料的轉移的價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的價值的貨幣表現,也就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所耗費的資金的總和。因成本主要討論如何核算工業企業產品成本,因此,成本將全部成本(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全部耗費)分為兩類: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此即管理會計中對成本的第四種分類方法。綜上可以看出,無論是哪一門學科都對「成本」進行了定義和分類,但是因其研究的側重點不同,不同學科對狹義上的成本定義也不盡相同。
3.三者所面向的時間點不同。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是面向未來的,具有前瞻性,而成本會計是對已發生事件的記錄和反應,不具前瞻性。例如,在長期投資決策中,以凈現值法為例,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均要求對未來不同時期的凈現金流量進行預測,然後折現,通過比較從而選擇最優方案,但是成本會計則不需考慮未來的情形,它僅僅是對過去的交易或事項進行記錄和核算。
4.不同於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成本會計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由於是對過去已發生的事項進行核算,成本會計不需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但是,在長期投資決策中,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都要求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即今天的一元錢與未來的一元錢其所蘊含的的價值是不同的,在做決策時應當將不同時期的現金流量折算到同一時間點在進行比較分析。但是成本會計並不考慮這個問題。縱觀整個成本核算過程,沒有與資金時間價值有關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