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企業環境成本會計核算與研究
一、引言 隨著全球化經濟進程的加快,對企業的成本會計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標准。成本會計的核算與管理與利潤由息息相關,同時而利潤是每個企業關注與立足的核心,因此怎樣才能花費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是每個企業不斷追求的核心。這就使得工業企業成本會計的核算與管理的效率及標準的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變得至關重要。如何實現工業企業成本會計核算與管理效率的提高,是很多人研究的課題,本文對此也進行研究。 二、核算與管理的對象及關系 (一)核算與管理的對象 工業企業成本會計的核算對象大致可以分為五類: 1、行政部門,行政部門需要掌握企業各類產品的成本金額以及構成結構來作為分析企業經營狀況的主要參考,另外還需要了解期間費用、管理費用等信息來做出管理決策等。 2、生產管理部門,具體又分為工程、車間等。生產管理部門處於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的最基層,構成了工業企業成本的核心,是生產管理部門的主要任務對象,因此也是管理人員關注的核心之一。3、工段、班組等生產單位,這些單位是發生材料費、人工費的中心,也是企業的責任成本核心。 4、員工,現今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責任制制度,員工為保障自己的利益也會關注生產成本情況。 5、其他,對於企業的半成品、在產品,企業的成本決策、控制等都需要成本會計提供相應的會計數據。因此,成本會計需要為這些部門、單位、員工等以上對象提供相應的會計數據。 (二)核算與管理的關系 核算與管理之間構成了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這是因為只有成本會計核算工作完成的好,才能夠實現成本會計管理的高效實施,而成本會計管理的高效有直接促進力核算的進行。工業成本會計核算為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准確數據參考,輔助了管理決策的制定,是管理可以更加切合實際。而對成本會計的管理能夠及時規范核算行為,發現不足不斷改善,使核算得以順利實行。核算與管理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關系,使得工業企業會計的核算工作做得更加的起到好處。 三、針對工業企業成本核算及管理中相關問題的改善方案 (一)通過內部模擬進一步減少生產成本 通過對成本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創新,例如通過內部市場模擬的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該方法是指在具體的生產部門,把市場作為主導,利用行業內先進單位的最優業績水平作為參考,以原材料以及產成品的價格為相應的核算依據,得到當前產品在企業內部的價格以及成本。將內部各具體生產部門模擬成相應的買賣關系,並根據內部價格和成本推算出利潤然後做出相應的決策來降低工業企業的生產成本。 (二)改善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及速率減少資金成本 開展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將工業企業內部的訂單數據進行市場鏈分解的方式,可以形成多個專人專職的子訂單。這就是說,對於應收賬款的相應子訂單也會被分配給會計部門所屬的專人負責。這種責任制制度能夠促使員工有效地實施,如果加以適當的機理及時,便可以極大地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任務的實現也就得到了保障,進一步使得收款的成功比率和速度得到提高。其次,一些有實力的工業企業完全有能力削弱甚至消除應收賬款。一些工業企業可以通過完善企業形象,成立一個標志性的、獨立的品牌,提升企業的信譽,可以在銷售產品的同時就完成款項的收回。此外,對於那些實力雄厚的工業企業還可以通過負營運的方式,即在得到訂單而未銷售產品前便取得賬款(預售賬款),這可以幫助企業進一步壓縮資金成本。 (三)通過逆向拉動式生產減少庫存成本 逆向拉動式又成為適時制,企業所運用這種形式的生產系統的核心是通過將客戶訂單的相關參數(例如對產品的規格、型號、質量等)要求作為主要參考依據來組織生產活動的進行。這種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由後向前組織生產,可以保證與各項工序相鄰的上一工序嚴格依照標准實施。這種逆向拉動式的生產系統,可以有效保證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采購、生產、銷售的環節的緊密結合,減少甚至消除企業的存貨和缺陷。因為各個控制環節都有明確的訂單數據作為參看,無積壓的原材料、產成品等庫存,進一步減少了企業的庫存成本。 另外我們還可以在傳統的工業企業成本會計核算以及管理的基礎上進行理念創新,來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例如技術改進、員工綜合素質提高、生產環節流暢化等。 四、總結 成本會計與核算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相關核算方法、管理策略也豐富多樣。只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掌握成本會計與核算的要領,才能對會計核算工作做到最佳。總而言之,這是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動態改善的過程。只有良好地協調好核算與管理之間的相互作用及關系,保證二者共同促進、共同提高,才能實現工業企業成本會計的核算與管理的提升。
㈡ 企業環境成本價值核算和管理控制有哪些途徑
對製造型企業中的環境成本進行核算與控制,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控制和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促進企業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和推廣應用,提高企業乃至整個製造業的技術水平。同時,它對我國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也具有重要意義。
一、企業環境成本的定義及其構成
(一)環境成本的定義
環境成本是社會用於環境治理、生態建設、工業污染末端治理和用於支付環境監督的管理費用等的資源耗費。迄今為止,為國際會計學界所普遍認可並且常被我國會計學界的同仁引以為據的環境成本概念的定義來自於「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准政府專家組會議」在1998年通過的《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中的環境成本定義:「環境成本是指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採取和被要求採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它成本。」這個定義中說明了三個相互關聯的問題:「對環境負責」、「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這三個問題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聯結成一體,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即:誰對環境造成了影響,誰就應該對環境負責,從而也應該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從其定義可見,企業是環境責任主體,即對環境造成影響從而應該對環境負責並且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的也是企業。也就是說,日益嚴峻的全球生態環境危機是由於以往企業對環境不負責任的行為所造成的,因此,環境問題的解決必須依賴於企業對環境負責的行為,而為了使企業能夠具有這種自覺的責任感並且實際地擔負起這種責任,就應該把在維護、治理和改善環境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消耗統統計入企業成本中。
(二)環境成本的構成
1.如果綜合觀察環境成本,由三個方面內容構成:
(1)獲取自然資源階段的初始環境成本。
(2)投入生產階段的環境成本。
(3)產品轉入流通階段的環境成本。
2.如果從環境成本組成部分區分,其構成可分成以下七個方面內容:
(1)獲取原材料過程中的保護資源成本。
(2)生產過程的環境負荷成本。
(3)生產過程的環境預防成本。
(4)銷售產品過程的環境污染的處置成本。
(5)產品研發中的環保開發成本。
(6)改善企業周圍環境的成本。
(7)其他環保支出。
二、企業應用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的困境
(一)環境法規的不完善
環境法規可以規范企業的經濟行為。在經濟社會中,利潤是企業經濟活動的第一導向作用力或內在基本動力,沒有來自社會的環境法規壓力,環境成本會計不可能在企業內部自然生成,即使許多自覺計量環境影響後果和披露環境信息的大型跨國公司,也是在其長遠經濟發展戰略的指導下行事,綠色(環境保護)形象與企業長遠利益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各個國家的環境法規都會逐漸增多。我國從1979年先後制定了以《環境保護法》為核心,由《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環境污染防治法和《森林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水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等自然資源保護法所組成的比較健全的環境法律體系。盡管這些環境法規的力量對保護環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這些法律法規的覆蓋面還不全面,各項實施細則也有待明確,與實務操作有很大的差距。
1993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了一系列環境管理標准體系(ISOl4000系列),在ISOl4000系列標准中,現已正式頒布的有8個標准,其中最重要的有5個,包括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環境管理體系——原則、體系和支持技術指南》;ISO14010《環境審核指南——通用原則》;1SO14011《環境審核指南——審核程序》以及ISO14012《環境審核指南——環境審核員資格要求》。這些標准對企業環境管理做出了原則性的框架性規定,對如何達到這些環境規定的要求提供了一種環境管理的指南和模式,在實務上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從ISO14000系列標准對環境成本問題的闡述可以知道,這些標准都沒有明確企業必須進行環境成本核算,對環境成本的標准也未作規定,使得企業環境成本的核算沒有一致性和可比性。因此,環境法規的不完善可以導致企業實施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的困境。
(二)會計法規的不健全
目前《會計法》中還沒有環境會計的相關條款,環境會計准則也沒有制定,這方面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對環境會計對象、環境會計基本原則、環境會計假設、環境成本計量、環境信息披露等問題,方法上還沒有統一。正因為對環境會計的處理沒有統一的標准,企業對環境成本的會計處理、環境成本報告以及環境成本分析,均按適合於自己的方法進行,同行業間沒有可比性。可以說,環境會計問題是會計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其困難之處在於:既要適應不斷增加、變化的環境法規(國際的、國家的、地方的),又要建立、健全有關的會計標准,同時還與環境監測與計量技術有關。
(三)環境審計基本空白
環境審計是由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法定機構對適用於環境要求的有關業務經營及活動所進行的系統的、有證據的、定期的、客觀的檢查。我國環境審計尚處在理論探討的初級階段。目前進行的與環境相關的審計主要是合理性審計,即主要鑒證企業的經濟活動是否遵守了現有的環境保護法律和地方頒布的環保法規,如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過了規定標准,是否按照規定的要求及時上交了各種費用等。而對國務院所屬的環保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進行審計監督、地方政府管理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審計監督、對國家在國際履約方面進行審計監督、對政府環境政策進行審查監督等內容基本上是空白。隨著我國加入WTO與世界經濟接軌,中國企業被迫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如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以「綠色理念」經營,建立有效的綠色經營系統,實施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如何防止國際貿易「綠色壁壘」、防止發達國家將「不夠綠色」的產業商品轉移或銷售到中國來;開展對大型製造型企業和上市公司的有關自然資源、環境成本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再監督等問題都亟待解決。但目前我國的審計監督體系中還缺少這一塊,我國環境審計理論研究及實務遠遠落後於國外的現狀,急需國家有關部門重視此項工作的開展。
(四)環境稅收不完善
我國目前專門針對資源與環境的稅收有資源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但各稅種的徵收目的主要是調節級差收入或增加收益,未能與保護資源環境很好地結合起來。例如對於資源稅,目前,我國的資源稅只對六類礦產品及鹽徵收,目的主要是調節這些資源因開采條件不同而產生的級差收入,征稅范圍較窄,未將急需保護的水資源、草原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劃入資源稅的征稅范圍;同時徵收標准一般偏低,不足以補償資源損耗,對稀缺資源、非再生資源沒有課以重稅。現行的稅制並不是一個對環境十分「友好」的稅制,它沒有單獨設立環境稅,沒有把環境成本納入到有關的稅目和稅率中。
(五)成本量化困難
企業環境成本包括:資源耗減成本、環境降級成本、資源維護成本和環境保護成本四種。對後兩種形式的環境成本量化相對比較容易,但由於資源的破壞程度和類型的確定困難,可利用的技術以及恢復標準的不確定性因素,使得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難以量化。比如對水污染損失成本進行量化時,有毒污水排到河裡,使漁業受損失,人們飲用水導致生病、精神上受損失以及迫使人們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找新的飲用水源,這些損失都要計入水污染損失成本中,但在實際中對這些成本的量化比較困難。可以說,環境成本的計量問題是困擾環境成本會計發展及應用的關鍵問題。
三、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應用於企業的途徑
(一)完善環境成本法規制度
必須完善包括環境方面的法規和會計方面的法規及其它相關的法規制度。相關環境法規與會計法規的不完善,是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的法規制度進入實務操作的一個主要障礙。我國有關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的法規制度建設可借鑒美國、歐盟、日本、國際標准化組織等國家或國際組織的做法。1.建立和完善環境法規體系。2.完善環境會計法規主要包括:修改會計法規,增加有關環境會計的內容條款,以法律形式確立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環境會計准則或環境會計制度,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會計要素,並制定具體的環境會計准則或環境會計制度;完善環境審計制度,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環境審計框架內,制定專門的環境審計准則和行為規范。3.建立和完善環境成本控制的經濟制度,主要包括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排污收費制度、許可證交易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環境稅收制度、綠色GDP核算制度等。
(二)建立環境成本核算體系
企業建立環境成本核算體系的作用在於規范企業環境成本核算工作,為環境成本報告、環境成本審計、環境成本控制和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工作提供基礎數據資料。這一體系至少應包括如下內容:環境成本的定義、環境成本的分類、環境成本的確認、環境成本科目設置、環境成本的計量與記錄、環境成本的會計處理等。與財務成本核算相比,環境成本核算更加復雜,尤其是環境成本的計量,由於涉及環境外部損失的計量和非市場價格因素,其計量方法多種多樣,目前並沒有取得一致性結論。因此,只有加強對環境成本核算體系的研究,才能逐步建立科學、規范、完善的環境成本核算體系。
(三)實施環境成本報告制度
環境成本報告作為環境成本會計的一部分,在完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調整國民經濟核算指標、滿足有關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環境成本報告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中運用較早,特別是一些國際組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推動,使得環境成本報告在報告形式、報告內容等方面都逐漸成熟,並逐步規范化。在我國企業中,也要逐步實施環境成本報告制度。對於環境成本報告的形式,建議單獨編制環境成本報告,與財務會計報告共同構成企業年度報告的一部分;對於環境成本報告的內容,建議由環境成本項目、環境成本政策和其他說明事項這三部分構成。
(四)加強環境成本審計工作
環境成本審計的作用在於提供公證,有助於保證企業環境成本報告中信息的可信度,使環境利益關系人從中獲得可靠的信息進行決策。在企業中加強環境成本審計工作,1.國家應完善環境成本審計的依據,即完善環境法律法規和環境標准(包括環境質量標准、污染排放標准、環境方法標准等);2.應對環境成本審計的目標、范圍、審計證據、審計風險、審計責任、審計程序等做出明確的規定,有關部門應加快制定環境成本審計的准則。
(五)建立並實施環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
環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是主動型的環境成本控制模式,它以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指導,依託於產品壽命周期環境評價,關注企業流程再造、產品重新設計等方面的機會,致力於不斷改進產品壽命周期設計、綠色ERP系統以及綠色供應鏈管理,以最大限度地、有效地降低環境損害成本,在對環境負責的同時,追求盈利能力。超前控制模式具體包括產品壽命周期設計模式、綠色ERP系統設計模式、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建立並實施環境成本超前控制模式,1.要開展產品壽命周期設計,開發綠色ERP管理系統,探索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將綠色觀念貫穿於產品設計、材料選擇、產品製造、產品銷售及回收的全過程和整個行業,追求企業和環境整體效益的最優化;2.要付諸實施,包括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選擇適當模式、制定實施計劃和方案等。
(六)以點帶面,推廣應用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
環境成本核算與控製作為一項新的制度,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還面臨很多難題,但在經濟全球化和環境問題全球性的背景下,我國政府將更為重視環境事項。隨著各種環境與會計法規政策的不斷完善,我國企業承擔環境保護責任的外部壓力將與日俱增,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將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應用。因此,要加快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的試點工作,在5年之內,選擇一批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對國民經濟影響比較大的國家重點建設行業或製造企業如礦業、化工、石油、造紙、鋼鐵等企業作為試點;未來5-10年,再制定出較為完善的環保法律法規,並充分發揮執法效力,利用市場經濟手段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使資源產品形成合理的價格體系,反映出消耗的自然資源價值,使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制度的應用具有強有力的保證。
㈢ 環境成本如何進行會計核算
環境成本的會計核算
對環境成本的核算,筆者建議應採用分攤計入成本費用的方法。凡是與產品生產有關並能分清成本對象的,直接記入「生產成本」科目,然後分配轉入產品成本中去。與產品生產無關的,可計入「管理費用」項下「污染費用」二級科目。
1.對向環境排放廢氣、廢水等有害物質或超標熱量、噪音等應收取排污費,應收排污費=排污量×排污收費的標准單價。根據排污量與生產量的關系,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作會計處理:
(1)生產量與排污量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這時的排污成本是一種直接費用,應該與企業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一起歸入「污染費用」成本項目,計入產品的製造成本。核算時,在產品生產完工後,借記「生產成本-污染費用」科目,貸記「應付環保費-排污費」科目;實際支付時,借記「應付環保費-排污費」科目,貸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科目。
(2)當生產量與污染量不成正比、排污量小、不易確定排污主體,或者排污主體發生在產品固定成本范圍之內時,可將其歸入「製造費用」科目,然後採取適當的方法在各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發生時,借記「製造費用-排污費」科目,貸記「應付環保費-排污費」科目;實際交納時,借記「應付環保費-排污費」科目,貸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科目;分配結轉時,借記「生產成本-污染費用」科目,貸記「製造費用-排污費」科目。
2.對於固體廢棄物應收取的環保費,按照其有害程度來確定,應收取某種固體廢棄物污染費=固體廢棄物的重量(或體積)×該種固體廢棄物收費標准。
固體廢棄物主要分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廢棄物兩種。工業廢棄物中凡是能確定承擔費用對象的,可直接計入其成本;凡是不易確定承擔費用對象的,可先計入「製造費用」科目,然後採用適當的方法進行費用分攤。生活廢棄物主要指居民在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目前主要是收取垃圾傾倒費。由於垃圾費與生產無關,故應計入交費單位的「管理費用」科目,即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環保費-廢棄物污染費」科目。上述應付環保費實際支付時,借記「應付環保費-廢棄物污染費」科目,貸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科目。
㈣ 求全套製造業成本會計核算賬務處理方法及EXCEL表格帶公式,非常感謝謝謝!
㈤ 求一全套製造業成本會計核算賬務處理方法及EXCEL表格帶公式,非常感謝
㈥ 造紙企業成本核算流程
印刷行業成本核算
1、印刷行業由於批次多,種類各不相同。故應當採用分批法核算成本。
2、成本核算中最好採用定額法,每個成品找生產線上的人算出定額,然後根據定額分攤。
3、月末在在成品與產成本間按照定額工時分攤。
為了規范印刷、復制企業的會計核算,正確計算印刷、復制企業的產品成本,國家根據《企業會計制度》有關規定,特製定了《印刷、復制企業成本核算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1.印刷具有連續、多品種生產和分階段結算產品的特點,要求印刷產品成本核算採用分類與分批相結合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按產品類別、定單、批量等作為成本核算對象。在分批核算成本的基礎上,也可按「本」、「件」、「張」計算成本。
2.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 按實際發生數計入本期成本、費用。如採用計劃成本法或定額成本法等方法核算的,應在規定的成本核算期內調整為實際成本。
3.為正確計算印刷產品的生產成本,企業應按各個生產車間(包括獨立工段、獨立小組,下同)在生產過程中所擔負的任務,劃分為基本生產與輔助生產。
(1)基本生產,是指為完成各類印刷產品加工任務而直接進行的生產,例如電腦製版、膠印印刷、裝訂等基本生產車間,分別核算各基本生產車間產品生產時所發生的生產費用。
(2)輔助生產,是指為本企業基本生產服務而進行的生產,單獨核算企業內部為印刷產品生產提供勞務時所發生的生產費用。
4.為便於按加工步驟計算分類產品的分段成本和總成本,對具有幾個生產工段多生產步驟的基本生產車間,企業還可按各工段在生產中擔負的任務劃分為基本工段和輔助工段。
(1)基本工段,是指直接為各類印刷產品進行生產加工,並能按產品的批別分別統計工時消耗且工時所佔比重較大的主要生產工段,如製版車間的電腦排版、電分,或CTP 直接製版等工段,印刷車間的輪轉膠印、平印、零件印刷、上光、貼塑、過油等工段,裝訂車間的騎馬訂、平裝、精裝、聯動機等工段。
2)輔助工段,是指為基本工段提供勞務或對基本工段的產品進行檢驗的附屬工段或工序,如製版車間的整版、磨版等工段或工序,印刷車間的曬版、調墨、成品檢查、文字檢查等工段或工序,裝訂車間的烊膠、毛(光)本檢查、磨刀等工段或工序。
5.為統一印刷產品的計量單位,企業計算分類產品單位成本時, 應採用實物產量,個別不便統計產量的特殊產品可用百元產值;計算分批產品的單位成本和機種單位成本時,應採用實物產量。
6.印刷產品生產成本核算,應設置以下成本項目:
(1)原材料,是指直接用於產品生產,雖不構成產品實體,但有助於產品形成的各種原材料及輔助材料,如製版用的軟片和各種葯水,印刷用的油墨、橡皮布、PS版,裝訂用的熱熔膠、線、布,壓膜用的塑料薄膜、膠水等。
(2)印刷用紙,是指為委印單位代墊紙張進行產品加工時,該產品實際耗用的紙張成本。
(3)燃料和動力,是指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燃氣和動力費用。
(4)工資及福利費,是指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以及其他各種屬於工資性質的補貼和職工福利費。
(5)廢品損失,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報廢損失,包括紙張超伸放、產品缺交與補版和重製重印的損失。6)製造費用,是指生產車間為加工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車間管理人員工資和職工福利費、折舊費、租賃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水電費、辦公費、差旅費、保險費、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 (7)委託外加工,是指委託外加工時所發生的各項費用。
7.企業進行印刷產品加工生產,應按生產過程中各項生產費用的用途,分別設置「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科目,及相應的「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和「製造費用」等明細賬予以歸集。
(1)基本生產明細賬,應按各個基本生產車間及其所屬各個基本工段和各分類產品別設置,分別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登記。
對基本生產車間所屬各輔助工段的生產費用,可以合並設置一個賬戶予以歸集;輔助工段只設置工資及福利費一個成本項目,其他各項生產費用並入「製造費用」明細賬進行核算。
(2)輔助生產明細賬,應按各個輔助生產車間、部門,以及為受益部門提供的勞務或產品別由廠部統一設置,分別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登記。
(3)製造費用明細賬,應按各個基本生產車間及所屬工段分別設置,並按製造費用細目進行歸集。
8.原材料成本的歸集與分配
(1)企業生產過程中耗用的原材料,應按車間、部門、工段和用途別歸集的「材料耗用匯總表」,據以登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有關明細賬。
(2)基本生產車間一個基本工段生產兩類或兩類以上的產品,且耗用同一種原材料,應盡可能分別統計各類產品的實耗數,並按實耗數計入產品成本; 如不能劃分而又必須分配的,可按實物產量、工時比例或產值比例進行分配,計入有關產品成本。
9.人工成本的歸集與分配
(1)基本生產車間的工資及福利費,應按車間、部門的「工資匯總表」,據以登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和「製造費用」等有關明細賬。
(2)基本生產車間的一個基本工段生產兩類或兩類以上產品, 各類產品的人工成本,可按該工段的實耗工時(或實物產量)工資率乘各類產品的實耗工時數(或實物產量)計算後求得。計算公式如下:
基本工段實耗工時(或實物產量)工資率 = 工資及福利費總額 ÷ 實耗工時(或實物產量)總數
(3)基本生產車間的幾個基本工段共同完成的同一類產品,其人工成本應按各工段的實耗工時(或實物產量)工資率乘各工段實耗工時數(或實物產量),分段計算各個工段成本,經加總後計入該類產品成本。
(4)基本生產車間輔助工段的工資及福利費,按各受益工段的受益程度採取定額法比例分配。
輔助工段發生對外供應勞務收入,不得直接沖減基本生產成本;對外供應勞務應負擔的工資和福利費,可以根據實耗工時及工時工資率或定額成本進行分配。
㈦ 淺析如何加強工業企業成本會計核算與管理
工業成本會計工作內容
1、收集材料單,入庫單,與倉庫材料會計或保管員/倉庫記賬員介面,做好協調工作。
2、確定最合適你公司材料成本計算方法:先進先出,加權平均等。
3、建立材料明細賬,確定產品分類。
4、月底根據發出材料,購進材料單,匯總合計,與倉庫材料會計核對。
5、根據計算方法 確定單位成本,及結存成本。
6、期間末做材料預算,成本對比,進銷差價分析。 控制生產成本。
1、成本項目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直接消耗的主要原材料,一般企業都在60%以上。所以就這個問題,企業的成本會計和倉庫和車間要密切配合,搞好原材料的核算工作。歸集原材料成本主要根據車間開具的領料單,這個領料單一般是一式三份:車間留存一份;倉庫一份、財務一份。在實際工作中,月末三家要核對領料單,差一張也不行。之後成本會計根據領料單編制本月材料耗用明細表,據此進行會計處理。
2、財務制度規定,要劃分產成本和在產品的成本界限,所以到月末成本會計要和車間一起盤點在產品,如果主要原材料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比較大,那麼在產品成本可以只計算原材料成本,不計算加工成本。根據上月在產+本月領料-本月在產=本月實際消耗,計算出實際的材料成本。
3、正確核算當月的產成數量,因為這是計算當月成本的基礎,這也需要成本會計和成品庫還有車間核對當月的入庫單,三家要把產成數對齊了。
㈧ 企業環境會計的研究技術方法有哪些
一是通過法律手段或政府行為控制外部不經濟的情況,通過加強環保立法規范企業行為,政府通過法律手段充分發揮作用。
二是將外部環境成本內部化,即把環境成本納入會計核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