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會計 » 對企業會計價值的理解

對企業會計價值的理解

發布時間: 2021-08-15 07:05:57

A. 做會計的價值與意義

為了核算和監督。說白一點其實就是記錄每個公司的經濟業務以及為公司的管理層提供詳細的經濟業務報告。 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會計的概念和特點
會計的職能和作用
會計服務對象
會計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會計產生同社會生產密切相關。會計的發展過程主要有以下三個階段:
古代會計
近代會計
現代會計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綜合反映和監督經濟活動過程的一種管理活動,它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濟愈發展,會計愈重要。
會計是一門古老但又年輕的學科,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會計的范圍也隨之擴大。到目前為止,人們對什麼是「會計」的認識還不盡一致。
會計作為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現代會計的職能是核算、監督和參與經濟決策。核算、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參與經濟決策則是會計進一步發展的新的職能。
核算的職能
監督的職能
參與經濟決策的職能
會計在微觀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會計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會計需求來自企業外部和內部兩方面,它們分別是會計的外部使用者和內部使用者。
會計的外部使用者是指企業外部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集團和個人,具體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機關、職工、供應商、顧客。向企業外部的使用者提供的會計,部分是屬於「強制性的」或是「必需的」。這些通常被稱為財務會計,財務會計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按照公認會計原則或會計准則、會計制度,在對日常經濟業務進行處理以後,以財務報告的形式發布財務,這些規則為整個社會所接受並理解。
會計的內部使用者是指企業內部的管理者,主要包括: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經營部門經理、分廠經理、分部經理、車間主任、生產線主管等。
會計系統對收集到的全部數據進行加工,將報送給企業管理部門。管理部門收到並利用這些做出有關預測與決策。這些通常被稱為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沒有固定的核算程序,既不受任何統一會計制度等法規的約束,也不受固定的會計慣例和核算程序的約束。日常管理會計工作如何開展完全取決於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管理會計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和應用的分析技術靈活多樣。管理會計採用的計量單位也不局限於貨幣,在收集、整理、分析有關資料時可以採用多種計量單位。

B. 大家談一談你對財務會計的理解

會計應遵循的原則:合法性原則;可靠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分期核算的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原則;一致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小編再送一個2018年ACCA資料包可以分享給小夥伴,戳:ACCA資料【新手指南】+講義+解析音頻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會計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價值,關鍵是看其與使用者的決策需要是否相關,是否有助於決策或者提高決策水平。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這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信息,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從而做出決策。

5.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在多數情況下,其經濟實質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況下,會出現不一致。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7.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8.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於幫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經濟決策,具有時效性。

拓展資料

會計原則是會計工作的指導性規范。對財務會計基本規律的概括與總結。比如穩健性原則、重要性原則等。實際工作中,會計原則常與會計准則相混用。美國先使用「會計原則」,後流行「會計准則」。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即美國的會計規范經歷了從「有限的、指導性」的規范(會計原則)發展成「數量可觀的指導性和技術性並重」的規范(會計准則)。

新准則下財務會計一般原則的變更

新准則下只有8個基本原則,取消了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和歷史成本原則。

其中繼續保留了重要性原則(第十七條)、謹慎性原則(第十八條)、實質重於形式(第十六條)原則,也強調了可比性(第十五條,把原准則的一貫性原則和可比性原則合並為可比性原則)、相關性(第十三條)、明晰性(第十四條)、及時性(第十九條)、客觀性(第十二條)原則。

另外,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將權責發生製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並入會計分期基本假設,歷史成本體現在會計要素的計量中(歷史成本屬於會計計量范疇,因此將歷史成本原則在新增的第九章「會計計量」中進行了規定)。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C. 我很困惑:會計的價值是什麼

價值,其實真實的內容就是需求。
為什麼企業公司會需要會計?因為會計是一種理財的藝術。
會計可以幫助公司計算出一件產品的成本,計算出產品的利潤,計算出產品為國家做的貢獻。
會計可以幫助公司理清公司資金的來龍去脈,公司資金上有多少弊病。
會計,可以為公司最大限度的節省下資金,也可以讓資金產生更多的利潤。
會計,可以讓大眾看見公司的實力,潛力與貢獻力。
會計,可以預見要不要對一個項目進行投資,可以規劃如何為一個項目融資。
會計,是一個系統性的工具,是一個必不可少,公司離不開的得力助手。
為什麼需要會計?反問,為什麼你想賺錢?
醫生是人類的助手,會計是公司的顧問。
廚師滿足你的胃,會計滿足你欲。
會計也是一種奧妙的語言。
謹獻給所有的煎熬在財務領域的同僚。我們的痛只有自己知道,我們的滿足也只有自己明白。

D. 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知識有什麼作用,能對企業財務了解到什麼

....俗話說,技高不壓人。我舉個例子你可能明白:
假如你在一個一般納稅人企業上班,現在為企業購貨,供貨單位也是一般納稅人,現在采購物品價值1000元,暫時沒有增值稅發票,有如下三種選擇
1、暫時開收據,過後花20元坐出租去換發票。
2、開普通發票結賬
3、降價10%,開收據結賬,不再要發票。
如果你不懂會計知識,你會選哪一種?
1、相當於花1020元買了1000元的貨,對吧?
2、就是花了1000元,等值
3、相當於花了900元買了1000元的貨,賺了。
如果你懂會計知識
1、成本價1000/1.17+20=874.7
2、成本價1000
3、成本價900+900*25%=1125!原因,由於無合法結算單據,該支出在財務上不能合法形成成本,相當於多形成計稅利潤900,須多交所得稅900*25%=225元,因此,此購進業務成本實際是900+225=1125元。表面賺了,實際是虧了。
而作為銷貨方,1000元的收入,不管開那樣發票,由於是一般納稅人,不含稅收入都是1000/1.17=854.7,假如不開票降價10%,表面少收了100元,實際上純收入900,比開票還多賺了45.3元。
這,就是會計知識的作用!還需要對企業財務的了解起作用么?

E. 談談你對「會計」這行業的認識和理解是什麼

對會計行業的認識以及理解:

會計入門幾乎沒有條件限制,對會計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學,會計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入門以及學會的行業。
學會計的人都有心比較細的特性。會計是一門繁瑣的專業,要求學習者必須要有很大的耐心和細心,要有足夠的耐心對待學習過程,並且有足夠的細心去應對各種復雜的的計算,這些計算都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學會計雖然很簡單,但要想做得好、做得精,還需要一定的專注力,也需要學習者花費很多的心思和精力。

F. 談談你對會計的理解

所謂會計,就是把企業有用的各種經濟業務統一成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通過記賬、算賬、報賬等一系列程序來提供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經濟信息。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對企業、機關單位或其他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地反映和監督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具體而言,會計是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的核算和監督,並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

(6)對企業會計價值的理解擴展閱讀:

會計相關延伸概念:會計師制度

中國的會計師制度,創始於中華民國時期的1918年。當時北洋政府農商部頒布了《會計師暫行章程》,對合格的會計師發給證書。1927年,國民政府財政部頒布了《會計師注冊章程》;不久會計師劃歸工商部管理,另頒布了《會計師章程》;1929年,立法院公布了《會計師條例》。

1945和1946年又先後頒布《會計師法》和《會計師檢核辦法》,對會計師資格的取得、會計師事務所的開設和業務范圍、會計師公會、會計師的懲戒處分等,都作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1年10月24日,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制定了《核定會計師管理規則》,規定經所在地市工商局或縣人民政府核準的會計師,可以在當地執行業務,1980年12月23日,財政部頒發了《關於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

規定具有一定會計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的人員,經居住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考核批准,可以取得注冊會計師資格,在執行工作任務時,用注冊會計師稱號。注冊會計師承辦業務,由注冊會計師組成的會計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託。

G. 企業會計價值是什麼意思

【關鍵詞】會計價值會計流程流程再造信息技術權力配置

一、會計價值的形成過程與評判標准
(一)會計流程的本質:會計價值鏈
比較各學科各流派對「價值」的諸多定義,不難發現「有用性」或「滿足主體需求的能力和程度」是其共同的指向。會計所具有的滿足人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客觀屬性決定了會計具有價值。會計價值是會計流程在成本約束下滿足信息用戶信息需求的能力和程度。會計價值形成於整個會計流程,會計流程在本質上就是會計價值鏈,它的運作目的和歸宿在於創造會計價值。
在會計流程中。會計價值大小首先取決於會計規則,它是會計信息的加工標准和檢驗依據,直接決定了會計信息產品的類型、特徵、與信息用戶需求的相關程度等,從這個意義上講會計規則對會計價值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假定企業會計完全遵守規范要求,則信息是否有用只取決於規則如何制定。會計信息的生產環節直接決定了會計信息產品與設計的一致程度。會計信息產品的可靠性、一定的相關性以及信息的生產成本主要在這一階段形成。由於規則的不完備性、人的有限理性以及企業管理當局的自剎動機和行為,會計信息在一定甚至很大程度上可能不符合設計的標准和要求,所以企業按照會計規則加工生成的會計信息必須經由第三者進行獨立審計,因此將獨立審計過程納入會計流程是保障會計價值的內在要求。信息供應者和外部用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信息披露的方式、頻率、時間、數量等直接關繫到信息用戶對信息的獲取、甄別、再加工和利用,並最終體現出會計價值的高低。所以會計價值的形成和實現是一個包括會計規則制定、會計信息加工、財務報告審計和會計信息產品傳遞在內的系統、完整的鏈條。
(二)會計價值的評價標准:一個三維的實踐模型評價會計價值的高低需要構建~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標准。如果將會計流程的結果——會計信息——視為一種產品(即會計信息產品),那麼會計價值評價標準的構建就可以價值工程理論為基礎。價值工程理論中的價值是作為對產品或服務的評價尺度提出來的,它對價值的剖析基於功能和成本兩個方面,功能又由質量和性能構成。價值工程創始人麥爾斯(1984)認為「價值」是指在保證質量和性能前提下可提供的某種功能所需的最低成本費用,而這種質量和性能是顧客所期望具有的。如果產品或服務具備合適的性能和成本,一般認為這個產品或這項服務具有好的價值。反過來說,假如它不具備合適的性能或成本之中的任意一個,則認為產品不具備好的價值。價值可以通過降低成本而增加(當然同時保持性能),也可以通過增加性能而增加,條件是如果顧客需要,想要並願意付錢以獲得更多的性能。霍夫曼(1988)也認為價值是為了可靠地滿足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規定的功能所需而支付的最低成本。
價值工程理論從生產行為和消費行為兩個角度評判價值。從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分析,消費者既要考慮商品的性能、質量是否滿足自身的需要,又要考慮購買這種商品的價格以及使用成本。從生產者的生產行為分析,則是如何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出在質量和性能上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由此可見供需雙方評價一種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均集中於評價質量、性能和成本三個因素,價值在量上最終是質量、性能和成本的函數。價值工程理論為建立會計價值評價模型提供了指導。會計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消費品,必須具備相應的質量特徵才能有用。會計年度報告的性能和中期報告的性能不同,綜合報告的性能和分部報告的性能有別,所以增加會計信息的數量就是增加會計信息的性能,也就能提高會計價值。會計信息產品與其它產品或服務的生產過程一樣需考慮成本因素。所以根據價值工程理論,會計價值評價的實踐模型應該包括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數量和會計信息成本三個維度。
1.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質量是指會計信息應該具備怎樣的特徵才能有用。當人們認識到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以後,就對會計信息應該達到的質量標准作了持續系統的研究,發展到現在,已成為各個國家在規范會計信息披露時首先必須明確的問題之一。IASB要求企業對外財務報表必須具備「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四個基本質量特徵,並把「可靠性」作為四項質量要求的核心。美國FASB認為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決策有用的最重要質量特徵,可比性(包括一貫性)是決策有用的次要質量特徵,可理解性是針對用戶的質量要求,效益大於成本和重要性則是兩個約束條件。中國政府2006年發布的基本會計准則將「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作為最重要的質量特徵。因此,評判會計價值高低首先要判定會計信息是否滿足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等質量特徵的要求。
2.會計信息數量。會計目標在於提供用戶所需的信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進而降低決策的不確定性,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因此會計信息除了必須符合質最特徵要求外,還必須達到一定的量才有更高的價值。這不僅是會計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產品增加「性能」的表現,也是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相關性」的延伸。從發展趨勢來看,會計流程供應的會計信息量不斷增加:當每年披露一次綜合財務信息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時,中期報告、分部報告便應運而生,一些企業也在達到強制性披露要求後自願披露相關信息,它們都是通過量的增加來提高會計價值。可以合理預計,未來環境下會計信息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從總量上將越來越多,會計能否在量上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將是評價會計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
3.會計信息成本。馬克思較早地討論了會計成本,他指出:「勞動時間除了耗費在簿記上,此外,簿記又耗費物化勞動,如鋼筆、墨水、紙張、寫字台、事務所費用。因此,在這種職能上,一方面耗費勞動力,另一方面耗費勞動資料(馬克思,1975)O」會計流程在提供信息產品和服務的同時要求輸入人力、物力、財力等各項資源,這些消耗的資源構成會計流程供應信息的成本。會計價值要求會計流程以低成本滿足用戶需求。
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數量和會計信息成本三類價值特徵之間存在如下的關系:質量是基礎,缺乏質量保證,會計信息數量再多也是對資源的浪費;數量是必需的范疇,會計信息只有達到一定的量才能減少信息不對稱和決策面II缶的不確定性。成本是會計流程在追求質量和數量時必要的約束條件,會計信息的供給必須在總收益大於總成本的條件下才有價值。

二、對會計價值的理性認知:會計價值危機預警信號
應該肯定會計從產生至今,其在經濟社會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價值也在不斷提升。但是會計信息供應距離用戶需求來說,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會計價值總體水平偏低,呈現出會計價值危機的預警信號。
會計價值的實現程度與人們對它的期望相距甚遠,會計實務中已發出會計價值危機的預警信號,對改進會計理論與實務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鑒於提供有價值的會計信息是會計流程的目的和歸宿,會計價值形成於整個會計流程之中,因此,分析會計價值表現不佳的根源,必須從會計流程中尋找原因。只有從流程入手,找准病因,對症下葯,才可能從根本上優化會計流程,提高會計價值。

三、會計價值危機預警的原因:基於會計流程的診斷
(一)現有會計流程體現用戶需求導向不充分盡管在實務中會計流程中各子流程並不在所有的工序上嚴格銜接,但理論上用戶需求是所有活動和作業的邏輯關系,即不管是會計規則制定、會計信息加工處理、財務報告審計還是會計信息傳遞都應該以信息用戶的需求作為目標和導向,分工協作,最終供應給信息用戶有用的信息。但現有會計流程的運作前提基於一個重要假設而不是客觀事實:財務報告的編制者事先知道用戶的信息需求,或至少知道他們制定決策的模型。正如FASB主席Herz(2003)所承認的:「FASB一直從財務報告編制者、審計師和監管者中得到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但這些年我們確實極少從使用者那兒聽到什麼。」在這個假設基礎上,各環節相互獨立,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了解:規則制定者往往疏於採取得力措施來了解企業業務實質和信息用戶需求,導致強制性披露的會計信息不符合用戶需求且會計信息越來越難以理解;部分規則執行者鑽規則的漏洞,甚至進行會計舞弊,或自願性披露用戶不需要的信息;而作為監管者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有時與被審計單位合謀,出具迎合被審計者偏好的審計報告以獲取利益。這種狀況直接降低會計信息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等質量特徵,並增加會計流程的成本。
(二)現有會計流程柔性不足會計流程柔性是指會計流程對信息用戶需求變化進行動態響應的能力,是衡量會計流程生產和交付多種產品的能力指標。柔性對會計流程的要求是會計流程必須具備經濟快速地生產多樣化信息、滿足用戶對信息個性化需求的能力。然而現行會計流程明顯缺乏必要的柔性,最主要表現在:(1)現有會計流程只供應單一標准化會計產品,不能響應個性化需求,會計信息供給的共性與會計信息需求的個性之間矛盾突出。(2)現行會計流程只以「貨幣價值」作為唯一的計量手段,不能響應對非貨幣信息的需求,導致許多對信息用戶非常有用的信息因不符合確認或計量的條件而未能進入會計流程,從而使企業供應的會計信息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狀況。(3)現行會計流程將千差萬別的經濟業務依賴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統一到有限的幾種會計方法之內,有用的信息在一系列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程序中被貼上了專業標簽,往往讓非會計專業人士望而生畏,同時也將大部分用戶排除在能有效利用信息的群體之外。會計流程柔性不足對會計價值的不利影響直接表現為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不足和可理解性差。
(三)企業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配置失衡企業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包括會計人員聘任權、會計政策選擇權、會計流程內部治理權、審計委託權等。會計流程的供應能力、供應質量與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配置密切相關,它們直接決定了會計價值的高低。不能否認現有企業會計流程是一個權力集中於管理當局的會計流程,企業管理當局不僅擁有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而且同時擁有業務流程式控制制權和其它的權力,從會計核算的源頭——經濟業務的發生,到會計流程的終點——會計信息提供給信息用戶,全程處於管理當局的控制之下。企業管理當局難免通過對會計流程進行干預以使之供應符合自己利益與需要的會計信息產品,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危機大多由此引起。
(四)現有會計流程中非增值作業比例過高非增值作業是不能創造價值的作業。哈默(1998)認為公司內部一系列檢查、監督和控制活動都是非增值作業,因為它們不會給產品和服務增添新價值,顧客不會從中受益。會計流程的非增值作業可以粗略分為兩類:無用的生產作業和無效的治理作業。無用的生產作業來源於會計規則強制性要求企業生產並披露用戶不需要的信息和企業自願生產並披露用戶不需要的信息。無用的生產作業說明會計規則制定程序和企業會計信息生產流程如不能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一方面將導致大量的會計流程非增值作業,另一方面又使信息用戶的許多需求不能得到滿足,這不僅增加了信息供應方的生產成本,而且增加了信息用戶的信息搜尋成本和甄別成本。
現階段會計流程中無效的治理作業主要表現為會計流程中過多的檢查、牽制、監督等活動。它既包括企業內部機構和人員——內部審計(審計委員會)部門及其人員、監事會成員、獨立董事、股東大會代表等——對會計流程實施的正式與非正式監督,也包括企業外部的機構和人員——債權人、政府有關部門、注冊會計師和其他利益關系人等——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的監督,這些治理活動並非全部為會計流程所必需,也未對會計信息質量提供有效保障。

四、會計價值的理性回歸:會計流程優化
哈默和錢皮(1998)針對公司價值低下提出了流程再造理論,他們認為應該對現有流程進行「根本地重新思考和徹底地重新設計,再造新的業務流程,以求在速度、質量、成本、服務(TQCS)等各項當代績效考核的關鍵指標上取得顯著的改善。」流程再造理論強調除了再造業務流程以外,還必須對流程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進行改造,包括工作職位、管理制度、價值觀等。
業務流程再造理論對提高會計價值,優化會計價值鏈具有指導意義。當然,在運用流程再造理論優化會計流程時,應充分認識會計流程的特殊性,從而採取最有利於會計價值創造的優化手段。會計流程優化有別於業務流程再造,主要表現為:(1)會計信息產品是公共產品,其消費不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因而企業的生產動機不足,供需矛盾不能由市場或政府完全解決。需要價值觀的弓I導與激勵;(2)會計信息產品具有多種用途,「大規模標准化生產」
的會計信息是評價企業管理當局的受託責任和在不同利益相關者間分配利益的依據,因此,雖然單一的標准化會計信息是導致會計價值危機的一個原因,但是卻不能將它從會計流程中革除。即優化會計流程並不是對現有會計流程的全盤否定。(3)會計信息產品是一種具有經濟後果的特殊消費品,不同的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配置模式將產生不同的會計信息,直接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入受損,因此會計流程優化需結合公司治理完善權力配置。根據流程再造理論,結合會計流程創造價值的特點,會計流程優化應該突出以下三個方面:
(一)培育會計流程價值觀以充分體現用戶需求價值觀是人們形成態度和信念並據以行為的一般准則(Posner et al,1987)。會計流程存在的諸多問題,暴露出會計流程各子流程各自為政缺乏「為用戶生產有用信息」的共同價值觀,因此優化會計流程須將「為用戶生產有用信息」的價值觀念植入會計流程作為全體從業者的行動綱領。價值觀形成和傳播除了學校、媒體、同儕交往、工作場所等自然方式外,更需要通過積極、有效的人為方式加快其建設進程。例如,由政府作為構建價值觀的發起人以法律的形式確立用戶的信息需求權,並對侵犯用戶需求權的行為給予相應的處罰,從而通過明確信息用戶的需求權使信息供應者和需求者就會計信息的生產目的、質量要求達成共識。再如將價值觀嵌入招聘、報酬、職稱等職業規劃體系中,藉助它整合相關各方的意識形態,從而淡化會計流程從業者現有的價值觀念。
當「為用戶生產有用信息」的價值觀念成為會計流程從業者的主導價值觀後,導致會計價值危機的部分因素將消失,會計價值也將因此而提高,表現為:(1)規則制定者、信息生產者、審計者能站在用戶的立場作出判斷和選擇,使會計流程輸出的信息在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及時性等一系列重要的質量特徵上都有改善。(2)「為用戶生產有用信息」的價值觀能將會計從業者的普通行為加以系統化和秩序化,引導每個從業者自覺按照會計工作共同的價值取向不斷修整自我的價值取向和優化個人的行為,使成員的行為有更好的可預期性,從而減少檢查、監督、控制等非增值作業在會計流程中所佔的比重。(3)會計流程從業者將用戶需求的滿足程度作為工作的基準點和出發點後,還能通過減少無用生產作業來降低會計信息生產成本和信息用戶甄別成本。
(二)在會計流程中正確利用信息技術以提高會計流程的柔性流程再造理論和實踐都非常重視信息技術的催化作用,根據哈默(1998)的觀點,技術的真正力量並不是使原有的工作流程發揮更好的作用,不是使原有的工作流程實現自動化,而是促使企業做過去不能做、不敢做或做不成的工作。流程再造理論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原則預示著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會計流程時,最終目標不是用計算機取代傳統的手工勞動,不是藉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實現傳統會計流程的自動化,而是對傳統會計流程進行以提高會計價值為目標的優化,使會計流程能供應用戶需要的個性化信息。
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會計流程的根本變革在於藉助網路技術建立需求導向的網路會計流程,它在會計流程與企業內部各流程集成,順利滿足內部各項需要的基礎上,藉助於網路技術將組織外部的用戶與組織的會計流程聯接在一起,從諸多方面提高會計價值,表現為:(1)會計信息具有更高的相關性。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信息用戶不僅能得到標准化的財務報告,還可以得到他所需要的其他信息,既包括歷史信息,也包括未來信息;既可以是貨幣性信息,也可以是非貨幣性信息,既可以是財務信息,也可以是非財務信息;用戶既可以要求企業會計流程按自己的需求供給信息,授權用戶也可以根據需要從企業資料庫提取數據自己加工,從而使信息與自己的決策完全相關。(2)會計信息具有更強的及時性。信息技術集成企業內部各流程,使業務數據實時進入企業資料庫,實時更新相關余額,並使最新數據同步出現在Internet網頁上,外部信息用戶可以隨時通過網路獲得所需要的關於組織的任何信息,從而不存在信息的時滯性問題。(3)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障礙基本消失。標准化的會計信息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會計信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很難理解,從而降低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網路會計流程將會計信息以聲音、圖表、圖像、動畫、文字、講解等各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展開,改變會計長期以來「刻板、生硬、難以理解」的印象,極大提高會計信息被理解、吸收和利用的程度。(4)降低會計信息成本。會計信息網路傳遞以數字代碼方式將信息媒體存儲在磁、光、電等介質上,通過計算機或類似功能的設備來閱讀。光電介質所儲存的容量是傳統印刷介質無法比擬的,可極大地節省儲存空間和傳統印刷方式的製作成本。Tad Leahy(2000)證實以XML為基礎的互聯網技術相對於傳統的出版方式,能為公司節省60%的成本。
(三)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以合理配置企業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我國現行《公司法》是按照股東大會是公司權力機構、董事會是公司決策機構、經理層是公司執行機構、監事會是公司監督機構的模式設立的。具體到會計流程的各項權力,在我國《公司法》中也能找到相應的配置要求,如《公司法》第四十六條規定董事會根據經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財務負責人,決定其報酬事項;第五十條規定公司經理有權聘任或者解聘廢除由董事會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管理人員;第四十六條規定董事會制訂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第三十八條規定股東會審議批准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第五十四條規定監事會或各監事行使檢查公司財務的職權;第一百零三條規定股東大會對公司聘用、解聘會計師事務所作出決議。由此可見,與供應會計信息質量密切相關的各項權力在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進行了法定配置。從理論上看這種配置是一種合理的制度安排,體現了權力配置中的監督和制衡要求,似乎有利於高質量會計信息供應,但實際上由於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公司權力過於集中,致使股東大會流於形式,監事會無法正常行使監督職能,最終導致一系列會計監督失效並降低會計信息可靠性。
申香華(2007)指出有利於會計價值回歸的會計流程權力配置方案是改變目前企業管理當局集會計政策選擇權、會計人員聘任權和審計委託權等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於一身的狀況,在企業內部建立財務報告委員會,成立獨立的會計機構。由財務報告委員會及其所領導的獨立會計機構行使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從而使會計信息生產的整個流程脫離管理當局的直接控制。財務報告委員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具有和管理當局平行的地位,領導直屬的獨立會計機構按照會計准則的要求為企業信息用戶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在這種新型的權力配置範式中,財務報告委員會與企業管理當局是一種相互制衡、相互溝通和協調的關系。
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創新配置對會計價值提高最顯著的表現是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這不僅緣於會計信息是由獨立的會計機構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生產,而且因為企業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重新配置以後,管理當局很難再控制企業會計信息的生產流程,無法再獲取控制權的尋租收益。在這種情況下,管理當局只有通過生產性努力來獲得相應的收益,生產性努力需要真實及時的信息以加強管理,同時管理當局也需要財務報告委員會及獨立會計機構生產真實可靠的信息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因此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創新配置能產生高質量會計信息的供應激勵,促進會計價值的理性同歸。
會計流程式控制制權配置提高會計價值還表現為減少會計流程的非增值作業,並最終降低會計流程成本。優化後的會計流程是不同利益主體之間圍繞經濟後果經過充分博弈後形成的均衡,它最大程度內在化原來權力配置的外部性,實現了會計流程的自發服從,減少了對監督類治理活動的需求,從而使會計信息成本得以降低。
總之會計價值回歸要求對會計流程實施優化,它應以會計信息用戶的需求為導向,以會計價值觀念改變為先行,以權力配置為保障,藉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對現有會計流程進行以提高會計價值為目的的相互聯系的變革和揚棄,從而使會計能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引導社會資源優化配置。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