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誠信缺失企業
㈠ 會計誠信的概況及缺失原因有哪些
一、問題的提出
會計誠信的缺失的現狀,在我國三資和民辦企業中的狀況同樣不容樂觀。特別是在民辦企業發達的浙江義烏、福建石獅等局部地區流行著一種「流動會計」,顧名思義,這種會計是專做假賬的會計,在每一企業都不會工作滿一年,這樣就可以逃避因會計造假問題而承擔法律責任,這是在同我國的會計法律法規打擦邊球,是對我國會計誠信的肆意踐踏。也是對我國法律和會計法規權威的挑釁,這是我們絕對不能容忍的。
二、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會計誠信缺失的現狀明確的反映出我國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通過分析,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社會大環境缺少誠信氛圍,使會計誠信缺少正確引導
誠信是社會的靈魂,公民的誠信、企業的誠信、政府的誠信,共同構成了一個綜合的誠信平台。但我國目前社會整體恰恰缺乏這一誠信平台,政府可以向公民打白條,而這種白條可以被用來買賣和典當,試問這樣的政府又怎麼能夠樹立起誠信。我國的河南曾經被稱為「造假之鄉」,河南人也因此而名噪中華大地,不過這個「名」是無誠信之名。我國企業無誠信更加的觸目驚心,假葯、假化肥、假名牌在我國可以用「一地雞毛」來形容。這樣一個誠信缺失的社會,又怎麼能夠擔當的了會計誠信領路者的角色。一個誠信社會的到來是我們不斷呼喚的。
2.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落後於會計行業發展要求,引起會計誠信缺失
我國的會計行業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後經濟迅猛發展,會計行業的發展也隨之進入了高速成長期。在這種情況下,過多的注意力都轉向了如何適應經濟發展要求,如何能快速的培育會計從業人員,一切的工作重點似乎都圍繞著「快」來進行。我國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一種「先天不足,後天缺乏」的狀態下,磕磕絆絆的走入了21世紀,也走入了導致會計誠信缺失的窮途。基於上述原因,我國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已經到了必須治理的階段。
3.會計制度的不完善,為會計誠信缺失提供了可能性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運作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這種變化的速度之快,超過了會計制度的調整速度。現有的會計制度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出現了許多漏洞。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許多公司便利用這些空隙,或打擦邊球。例如:一個企業的成本結轉,今年採用加權平均法,明年採用其他方法,甚至允許一年以內採用兩種以上的成本結轉方法(只要在財務報告中加以說明就行),這種規定與《企業會計准則》第12條所規定的「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則是自相違背的。會計制度的完善是我國會計誠信重塑的當務之急。
4.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引起會計誠信的缺失
會計信息對於相關投資者和所有者來說是獲得被投資企業經營信息的重要途徑,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緩慢,信息質量相對低下,造成經營者相對處於會計信息獲得的優勢地位,投資者和所有者相對處於劣勢地位的現象。這一現象的產生主要原因在於我國企業的產權機制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准則執行不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外部審計監督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這三點是會計信息失真的客觀因素。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觀因素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所導致的:企業經理人素質低,法律觀念淡薄,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人員素質偏低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因此,重塑會計誠信必須加大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
5.民事賠償機制不健全,違規成本低是會計誠信缺失的動力
我國的證券市場已比較成熟,上市公司欺詐性的信息披露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其中就包括高額的民事賠償,往往令違法者賠得血本無歸。但目前為止,我國尚沒有上市公司因違規而進行民事賠償的先例。司法界在此類案件的受理、判決等方面也缺乏可供借鑒的判例,暴露出我國民事賠償機制的缺失。正因為違規所獲得的收益遠遠大於違規所付出的成本,為會計誠信缺失提供了經濟利益上的誘惑因素。
6.我國公司制度本身的缺陷,成為我國會計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是由國企改制而來,由於改制不徹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較突出的問題。我國證券公司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層的組織設置及相應關系的界定上有很大隨意性。董事長的身份界定模糊,董事會與經理層之間,董事長與總經理之間往往分工不明,有的乾脆一肩挑,目前有二成券商的一把手身兼兩職。同時,作為國有企業或國有資產控股的證券公司,由於國有資產代表缺位等原因,「三會」的設置形同虛設,致使董事會大多流於形式。監事會往往只是形式地設立一個辦公室,並沒有一個有效的職能部門對財務狀況、董事及經營層進行監督,卻承擔起黨務、行政等「份外工作」。這種公司制度的缺陷嚴重製約著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是會計信譽度低的根本原因。
三、會計誠信缺失的危害
1.會計誠信缺失,危及我國市場經濟秩序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沒有信用,市場經濟就無法維系。近幾年來,造假賬,造假報表,虛列資產和權益等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比較嚴重,出現了一些貪污受賄、偷稅漏稅、挪用公款等不誠信行為。從中國的鄭百文、銀廣夏,社會各界對會計失信的譴責此起彼伏,不但影響了國家稅收,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國家經濟決策與實際的經濟狀況偏離,己經成為一顆「毒瘤」,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
2.會計誠信缺失,危害投資者利益
會計誠信缺失直接使投資者利益受到危害。就安然事件來說,安然在申請破產保護後,安然的資產將優先繳納稅款、償還銀行借款、發放員工薪資等,價值已經趨近於零的公司再經這么一折騰,普通投資者肯定血本無歸。安然公司的破產也沖擊了各有關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投資銀行、商業銀行、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對於投資者而言,他們投資的主要依據是經審計後公布的會計報表,而會計報表的失真,將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受損。
3.會計誠信缺失,危害會計行業相關人員自身
會計從業人員的誠信缺失,不僅僅是不道德的行為,輕者將不得從事會計職業,重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少數會計人員不能堅持准則,甚至共同作弊,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直接參與偽造、變造虛假會計資料:有的追求利益,享樂主義膨脹,喪失了最起碼的法律觀念,會計職業道德倫喪,以身試法,走上犯罪道路。極大地破壞了會計隊伍良好形象。這嚴重不利於我國會計隊伍的建設。
4.會計誠信的缺失,危害「反腐」工程和在校學生教育
從我國目前公布的信息看,一大批被查處的特大案例,無一不與會計人員做假賬相關。大量腐敗現象最終被曝光,往往也是從會計憑證、會計帳薄中找到憑據。因此,普遍的會計信用喪失現象已成為制約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瓶頸」,阻礙了反腐敗「政治工程」的進程。特別是其直接毒害在校學習的財會專業學生,使一些學生在未踏入社會的情況下,就受到會計行業無誠信的毒害。
5.不利於樹立社會主義「八榮八恥」的榮辱觀
在我國大力開展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社會道德建設的同時,過多的會計誠信缺失,會起到反面作用,使人們錯誤的看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樹立,對整個社會道德產生較大的沖擊,不利於國家倡導的正確榮辱觀的確立。
四、結束語
會計誠信的缺失必然性的同企業、集體、個人的利益相聯系,利益的驅使是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動力,在解決會計誠信缺失問題時,我們必須抓住這一主要原因,通過行政、法律、經濟的手段切斷發生問題的動力,才能最終的實現會計誠信的重塑。
㈡ 關於會計誠信
會計業是誠信行業,近年來發生的許多會計造假事件,使會計的公信力受到嚴峻的挑戰,對會計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不利的影響。因此,以誠信為本,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會計人員共築「誠信」長城,已成為當務之急。
「誠信」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商界自古以來就有「以誠立業、以信取人」的傳統。所謂「信」即「人」從「言」也。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所言成真即是「誠」,「真實不欺」即為「誠」。在集孔子思想精華的《論語》一書中,「誠信」占著基礎的地位。孔子說的「一日三省」中有「兩省」即「誠信」:「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唐代魏徵把誠信說成是「國之大綱」,足見「誠信」一詞的使用,已經不再基於「誠」超越層面的本體論意義,而是從規范層面取其「誠實守信」的基本意義。但是,細細推敲,「誠」與「信」的規范意義仍然有著不同的含義。「誠」更多地是指「內心」,而「信」則更多地指「外信」;「誠」更多地是對行為主體的單向要求,而「信」則更多地是對社會群體提出的雙向或多向要求;「誠」是對經濟主體的道德描述,而「信」則是對經濟主體的行為描述。「信」字,又是由「人」與「言」部組成,暗含言與行分離的可能性。會計誠信,則具有信任和真實的雙重涵義,前者是指一種特定的誠實,強調守約重諾;後者即提供真實會計信息,如實反映生產經營活動和企業的財務狀況。由於誠信是基於主觀的傾向和願望之上的,沒有足夠的客觀根據,授信者與受信者之間存在著某種不對稱性。因此,誠信是一個主體主動、積極的行為傾向,而不是被動、消極的行為。
會計工作擔負著向社會提供真實會計信息、如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結果的一種責任。會計誠信作為企業委託———代理關系的重要一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會計做到誠信,才構成企業之間互相信任的基礎。誠信是一切信用形式的共同基礎,也是人類社會成為有秩序的共同體的基礎。經濟學家阿羅認為,誠信是經濟交換的有效潤滑劑,世界上很多落後的經濟可以通過缺少相互信任來解釋;赫希則認為,誠信是許多經濟交易所必須的公共品德;社會學家也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解釋誠信,社會學家科曼認為,誠信是致力於在風險中追求最大化功利的有目的的行為;對誠信研究產生深遠影響的齊美爾說:「誠信是社會中最重要的綜合力量之一,沒有人們相互間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會本身將瓦解,幾乎沒有一種關系是完全建立在對人的確切了解之上的。」企業的誠信是建立在對具體的企業和企業所提供的種種信息的基礎之上的,被別的企業信任是企業聲譽的表現,代表了其他企業對本企業過去行為與人格的肯定。誠信不只是一種心理現象,也不只是一種商業活動,它的本質是「制度」的反映和體現,良好的誠信是以健全的制度為保障的,同時,誠信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和具體體現。
二、我國目前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原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的職業道德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規范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規范尚未形成,出現了一些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問題。如銀廣夏事件、鄭百文事件等,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本文認為,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市場體系不健全
目前,誠信不足、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第一原因是市場體系不健全、市場透明度低導致誠信激勵機制不足。我國目前市場信息披露機制很不健全,市場信息傳導機制不暢,導致信息缺乏、市場信息傳播速度緩慢,市場主體各自擁有的信息不對稱,致使好的商譽難以得到廣泛而迅速的傳播,失信者不能及時地被曝光和發現,並得到應有的懲罰。現階段我國市場的特點決定了市場本身不具備誠信保證機制,沒有能力對違規交易者給予足夠的懲罰,並使市場主體自發形成誠信約束機制和道德規范。社會化誠信機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誠信監督機制。例如,我國還沒有建立起與我國國情和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企業誠信系統和覆蓋全國、技術先進、管理嚴格、登記法人信用信息的銀行信貸登記咨詢制度,社會化的信用機構還很不發達,缺乏作為發達市場經濟中信用體系基礎的信用記錄,無法根據信用記錄來評判個人與企業履約能力,難以實施對信用活動的有效監管。市場體系的不完善導致的市場獎懲機制的不完備,直接造成誠信保證機制的缺乏,實際是對守信者積極性的打擊和對失信者失信行為的放縱,從而使市場主體缺乏遵守和履行誠信的內在激勵。
2.信用制度不健全
誠信不單是一種契約,更是制度的反映和體現,誠信制度的不完善是導致信用關系危機的深層次原因。一個有序的信用體系是建立在一個有效市場經濟制度基礎之上的。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全確立起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的市場制度;金融制度、財稅制度、投融資制度還很不完善,使信用活動缺乏制度約束,其中最根本的是有效的產權制度。有效產權制度主要是指產權得到明確界定和有力保護並可以自主轉讓。產權明晰是達成一切交易的必要條件,也是形成正常信用關系不可或缺的條件。產權界定不清,將使行為主體無法對自己的行為結果進行准確的預見,增加交易費用與信用活動的不確定性,造成社會福利大幅度下降;財產權利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就會造成行為主體缺乏遵守信用的內在動力,產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從而破壞市場經濟秩序。
目前,我國企業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個人信用體系幾乎還是空白,社會上假冒偽劣商品泛濫、虛假廣告遍地、偷稅漏稅現象嚴重。導致這種整個社會信用狀況不良的原因在於:一方面,由於制度規范不成熟,對失信者的處罰不重,使失信者難以懸崖勒馬和自律;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相應的信用評級制度,信用好的企業或個人與信用差的企業或個人在社會中得不到區分,因而守信者也未必能獲得守信的好處。就我國目前實際情況而言,失信成本仍小於失信的收益,即失信有利可圖,這使得作為「經濟人」的企業或個人自然會有一種失信傾向。
3.會計人員身份不獨立
每個行業都有相應的職業道德規范,會計行業也不例外,每名會計人員在接受專業知識訓練的同時,也都接受過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從總體上說,會計人員本身都是願意遵守職業道德,不願意做假賬或做出不誠信行為的。但從現實中一些事件分析,會計人員卻往往都不是自主地處理各項業務,也就是說,會計人員身份不獨立。依照《會計法》的規定,我國會計人員實際上具有雙重身份,他們既要維護企業的利益,又要代表國家、投資者監督企業的財務收支。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是完成不了其雙重職能的。因為會計人員置身於企業,他們自己能否在一個企業工作下去,除自身因素外,主要取決於這個企業的負責人。會計人員的工資、獎金、福利及在職消費等,都要由公司經理等負責人決定,會計人員的任用、調動、撤職或免職等重大人事問題也掌握在這些人手中。在這種情形下,會計人員的工作只能是對企業負責,對經理負責,按企業負責人的旨意要求進行會計核算。所以,只要公司負責人想做假賬,對會計人員來說,除非不怕受到處分乃至被開除等的威脅,否則,他們是難以抵制和違抗領導的意志的。
4.執法不嚴,處罰力度不大,缺乏威懾力,導致會計職業道德失范行為的產生
首先,目前我國經濟立法滯後。現有法律雖然對部分不誠信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但還不能涵蓋全部不誠信或者道德失范的行為,使信用活動缺乏法律支撐,道德失范者逃之夭夭。其次,法律監督機制的不健全,在執法過程中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的現象。監督組織不完善,監督內容不完備,致使法律監督力度不夠,不能對企業形成有效監督機制。權利缺乏有效的法制監督,行政權利干預執法,致使腐敗現象屢禁不止,嚴重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和社會經濟秩序。法律體系的不完備導致了企業與執法部門之間、企業與銀行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非對稱信用關系的存在,其惡果是違約者未必受損,履約者未必受益。
三、以誠信為本,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措施
1.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教育,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勝任能力
市場經濟要求以誠信為宗旨構建職業道德秩序,使職業道德能為增進社會整體利益服務,能有利於理性、自律的利益主體的求利活動,而不是簡單地限制,更不是禁錮。因此,在我國當前經濟由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必須大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教育,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重塑誠信理念和契約機制,建立保證企業良性運行的道德約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嚴格自律,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公認會計准則的要求,符合職業道德的要求。加強誠信觀念的培育,樹立良好的誠信、道德觀,認識誠信和職業道德是生存與發展之本的觀念,並使其轉化為工作實踐上的自覺行動。
2.完善行業會計機構的組織形式和內部運行機制,構建行業發展的微觀基礎
會計工作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會計機構的組織形式和內部運行機制,才能構建企業發展的微觀基礎。「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只有會計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會計誠信的建立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建立,才能在經濟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培育行業誠信文化,積極營造有利於行業誠信建設的社會氛圍
市場經濟本質上也是誠信經濟,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需要以全社會的誠信作保障。因此,大力培育會計的誠信文化,積極營造有利於行業誠信建設的社會氛圍,是當前會計業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筆者認為,在這一工作中,會計學會應該開展一些有利於培育會計行業誠信的活動,表彰先進分子,組織進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情況的考核檢查,對會計人員的道德行為進行考核評分,並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注冊登記和年檢與會計職業道德檢查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營造一個人人遵守職業道德的好風氣,也才能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騰飛。
㈢ 「急需」求:會計誠信缺失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一個案例分析 (最好明天)謝謝。。。。
摘要:會計監督作為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對於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起著重要的保證作用。會計監督是保證會計工作有序運行的必要手段,也是杜絕會計造假、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保證。本文對會計造假的成因及應採取的會計監督措施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會計監督 財務 會計造假
1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社會生產、管理、生活諸方面是普遍存在的,這類問題的存在無論對我國的經濟管理還是政治管理都產生著不良影響,產生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1.1 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保證及時為企業乃至行政單位經營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准確的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然而,長期以來,一些單位對會計工作卻缺乏完善、准確的內控制度,沒有成文的內控程序和標准。還有一些單位雖制定有內控制度,但內容不健全或執行不力,在生產和管理活動中,重視產供銷的數量增長與工作業績,忽視內部控制的整體協調性;在經濟往來中疏於管理,造成資產不清,債權債務關系不實;在對資產的管理中,較重視對實物的管理,忽視對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控制等,使得會計資料在統計、傳遞過程中,因相互脫節而發生錯誤,或因兩個不相容的職位缺乏相互制約而發生舞弊。還會因為會計基礎工作的不實,為出納、會計、乃至財務管理人員的有意識造假會計信息提供方便條件。
1.2 政府行為不規范。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政府對企業經濟活動的調節和控制應通過市場以間接的服務者的方式進行,然而,目前政府管理企業仍留有計劃經濟體制的痕跡,尚未完全達到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的標准。很多地方的政府還是習慣於直接管理企業,對企業指手劃腳,結果往往使企業領導隨著政府的要求轉。另外,無論對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還是對行政單位的領導者來說,權利高於一切的現象還存在,往往會為了實現領導者的意志而不能實事求是的統計、上報和披露會真實的會計信息。另外,對國有企業經營者尚未建立合理的激勵制約機制,而是同對待政府工作人員一樣的採取行政式的考核辦法,並著重考核上交稅利多少,致使企業經營者為了過關、效益好時,對利潤打埋伏,效益差時,編造虛假會計信息。
1.3 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在一些單位,對會計基礎工作不夠重視,疏於管理,日常與基礎會計賬目均不夠清晰准確,個別的甚至連必要的賬都沒有;有的單位為了牟取私利,設立多本賬,直接偽造或編制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虛假業務資料進行核算,人為捏造、篡改會計數據、亂擠亂攤成本、虛報收入和利潤;有的單位會計人員素質低,財務處理混亂;還有單位很少進行財產清差,賬實不符,致使大量潛虧隱藏在庫存中。
2 會計造假的表現及危害
2.1 會計造假的表現
2.1.1 收入失真,虛列成本 會計造假成為一些掌握一定權力的人以權謀私的保護傘,通過做假帳,使某些違法違規的行為得以矇混過關。由此助長了行賄受賄、貪污腐敗等丑惡現象的發生,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危害。
2.1.2 導致資產的大量流失稅收和國家 目前我國稅收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繳納的流轉稅和所得稅,很多企業賬面盈虧不實,通過造假帳、虛增支出、隱瞞利潤等手段使賬面虧損,逃避國家稅收。
2.1.3 資產賬實不符 人為調節、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造成固定資產價值與實際不符;企業存貨積壓嚴重,變現能力較差,其賬期價值低於市價,會計核算仍按歷史成本計價,沒有反映變現凈值;開辦費,遞延資產、待處理財產損益等名不符實等,這些嚴重違反會計原則的行為,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決策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危害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誤導投資者與債權人,破壞投資環境等不良後果。
2.2 會計造假的危害 證券市場頻發會計信息失真事件,爆發全行業信譽危機,而此時驚呼多年的「狼」真的來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將面臨來自境外會計公司的強勁而全面的沖擊。造假成本與造假收益的不對稱助長了會計造假。證券市場和上市公司存在著對虛假會計信息的旺盛需求,只要造假預期成本小於造假預期收益,上市公司就有「博弈」的理由和沖動。會計造假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市場主體採取不誠信的手段,大量的會計資料失真虛假,不僅將直接影響國家的財稅收入,造成各項經濟指標失真,而且導致國家制定的經濟政策法規與實際狀況的背離,影響國家對宏觀經濟的有效調控和貫徹實施,從而危害市場經濟秩序,導致嚴重的不公平競爭局面,破壞社會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損害國家及社會公眾利益,加劇組織、集團和部門間的信用危機。3 會計造假的應對措施
3.1 加強學習,提高會計人員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首先,擺正位置,培養職業情感。每個人都有實現自身價值的理想和願望,而自身價值則通過工作和事業的成功來反映和實現的。會計人員既然選擇了會計這個工作崗位,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熱愛會計工作。只有熱愛會計工作,敬重會計職業,才能堅持誠實守信,客觀公正,依法理才,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會計事業,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進步做出自己應有貢獻,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其次,通過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律能力,逐步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會計專業性和技術性日趨復雜,對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會計人員要想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同時,遵守會計職業道德也客觀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和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學習提高會計技能。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全面學習,才能提高會計職業技能和勝任能力,才能使自己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必須提倡、什麼是堅決反對,從心理上對會計職業道德有整體的認識。進而,在職業活動過程中按照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標准,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
3.2 加大職業道德建設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首先,要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採用職業道德教育與典型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說教於生動具體的案例剖析中,這樣可以增加從業人員對職業道德規范的感性認識,增強教育的效果;其次,要加快建立企業、單位、中介機構和會計從業人員的信用檔案,鼓勵守信守法者,懲罰失信違法者,促進會計職業道德的遵守;最後,要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教育作用,加強媒體宣傳教育力度,廣泛宣傳誠信思想,披露失信違法典型,使全社會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樹立「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營造尊崇誠信的良好社會環境。
3.3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法制監管。要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修改、完善相關法律和規章,對現有法律法規中一些責任和處罰不明確的條款加以修改,並增加對那些在現實中出現而法律法規中沒有涉及的情況的規定。我們還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在相關法律法規裡面增加民事賠償制度的規定,對因有關人員造假而產生的損失,由其按照責任大小進行承擔,尤其是要明確和加大單位負責人的賠償比例,這樣會計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虛假信息損害就會依照有關條款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獲取賠償。民事賠償責任並不排除刑事責任等當事人應當承擔的其他責任,以此達到保護會計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懲罰違法違規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為。
3.4 加大懲處力度,嚴格財經紀律。一是從法律規范上加大對造假失信者的處罰力度,使其造假的預期成本大於其造假的收益;二是管理部門以及執法部門要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堅決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肅查處,杜絕講人情和執法、司法腐敗現象。在對相關會計人員、有關企業領導及會計主體進行懲處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大社會中介機構的整治和規范,強化行業自律性監督體系,加強執業質量的監督檢查,對其出具不真實、違背審計准則的審計報告,要受到嚴厲的懲罰並對會計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損失進行賠償。
㈣ 我國哪些有名企業會計誠信出現問題
不是沒有 ,只是問題大小,報與不報罷了
㈤ 會計誠信缺失的表現和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分別是什麼
1.原始憑證失真。有些單位的原始憑證填寫不完整、不規范,甚至採取製作假原始憑證的方法進行「變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變成「合法」的收支。
2.原始憑證的要素填寫不全,使收支的資金渠道不能明確地劃分,混淆了成本和專項基金的界限。
3.財務賬目管理混亂,在會計賬簿設置和會計科目的使用上,沒有嚴格按照財政部的有關規定來設置,會計核算缺乏系統性,賬目混亂,賬證、賬賬、賬表、賬實嚴重不符。
4.會計報表虛假,具體表現在撇開賬簿,人為地調整報表數字,甚至編報兩套報表,一套自用,一套對外提供,導致報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5.收入、成本、費用、資產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現是截留、轉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現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過人為方式調整損益,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費用失真的表現是該進專項資金的直接進了生產成本;資產不實主要表現為企業資產賬面價值不能反映企業各項資產的實際擁有數額,資產管理混亂,造成家底不清、賬實不符。會計信息失真將給國家和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一是給國家的資產造成流失,影響和破壞了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宏觀調控措施的執行;二是相關部門不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做出科學正確的判斷,在宏觀管理上使企業陷入被動;三是會計信息失真降低了會計人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影響了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四是會計信息失真也助長了腐敗行為,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㈥ 企業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誠信乃立人之本,誠信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企業的會計誠信問題卻一直阻礙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基於此,本文首先對企業會計誠信的基本特徵以及在企業中的作用進行簡要的分析,然後對現代企業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展開敘述,並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希望對解決企業會計誠信問題提供一定的幫助。
㈦ 2014年關於會計職業道德與誠信缺失的案例
自1720年在英國發生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案——「南海公司」事件以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問題就成為了投資人和債權人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雖然在過去的二百多年裡,由此催生的現代審計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世界各國也普遍建立和完善了財務會計准則,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了很大的保障。但是,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並未如投資人和債權人所希望的那樣從根本上得到遏制。相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案件還時有發生。在中國,這種現象也同樣存在:據有關資料披露,財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國有企業會計報表時,有81家虛列資產37.61億元,89家虛列利潤27.47億元;在2000年度在會計信息質量抽查中,在被抽查的159家企業中,資產不實的有147戶。這147戶共虛增資產18.48億元,虛減資產24.75億元;虛增利潤14.72億元,虛減利潤19.43億元。在上市公司方面:2001年經注冊會計師審計,深滬兩市上市的1000餘家公司共被審計出應調減虛增利潤189億元,擠掉利潤水分達15.9%。其中,審計調減利潤317億元,審計調增利潤128億元,調增調減利潤總額445億元;審計調減資產903億元,調增資產842億元,總體調減資產61億元,調增調減資產總額1745億元。特別是有6家上市公司資產調減幅度超過50%。同時在上市公司中也發生了如紅光股份欺詐上市案,瓊民源、銀廣廈、麥科特、ST黎明、猴王股份、東方電子、藍田股份等一系列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案件。這些舞弊案件的頻繁發生不僅使會計的誠信基礎受到了嚴重挑戰,而且也嚴重損害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2014年重點是中石油總會計師溫青山同志被查一事了 是13年底被查的
㈧ 會計誠信問題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會計誠信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經濟制度
市場經濟制度的基本原則就是優勝劣汰,最終加劇貧富懸殊,少數人獲得較大利潤而使多數人走入困境,他們為了生存或者改善競爭地位而不被淘汰,只有採用不誠信的辦法,才能擺脫困境。
2.經濟利益驅
使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些企業的管理層,在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圖的道路,就會不擇手段,圖謀攫取不義之財,做假賬,編假報表,串通作弊,虛報利潤,製作虛幻的高速成長,來蒙蔽監管者,欺詐社會,嚴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
3.制度不健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主要通過各市場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易來進行,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萬變。加上我國目前市場機制尚未完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機制來保證信息的公開、公正和有效傳遞,這就使得市場交易主體及投資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對稱,給不誠信和欺詐提供了可能。
4.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後續教育未跟上
新的會計准則不斷推出,廣大會計人員對新准則的了解、掌握、運用水平差異很大,作為會計人員提高業務水平的重要環節———會計人員後續教育,未跟上知識更新的要求,後續教育往往流於形式。會計人員知識的缺陷,必然導致管理力不從心,在實際操作中,對會計的核算原則、方法認識不全,理解不透,從而導致了會計信息失真。
㈨ 會計誠信缺失對企業不利的影響
會計誠信缺失對企業不利的影響:(1)損害公司利益。海南民源現代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1996年報的5.71億元利潤中,5.66億為虛構,虛增了6.57億元的資本公積金。民源公司因為虛報利潤、虛增資本公積、操縱股市受到行政處罰,被證監會處以警告、沒收非法所得6651萬元,行政處罰200萬元,並被停牌。 (2)損害公司負責人、財務負責人、會計人員利益。法院判定,瓊民源原董事長兼總經理馬玉和指使所屬工作人員虛編財務會計報告而犯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罪,被一審判處有期徒刑3年;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會計師事務所退休幹部,海南民源現代農業發展公司聘用會計班文紹因同樣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2年。 (3)損害負責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利益。有關主管部門撤銷直接為「瓊民源」進行審計的海南中華會計師事務所,吊銷其主要負責人的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對中華會計師事務所處以警告,暫停其從事證券業務資格6個月,對該事務所在「瓊民源」財務審計報告上簽字的注冊會計師,暫停其從事證券業務資格3年。對海南大正會計師事務所罰款30萬元,暫停其從事證券相關資產評估業務資格6個月,對負有直接責任的注冊會計師,暫停其從事證券業務資格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