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與企業財務會計的關系
⑴ 會計 財務管理 審計之間的關系
三者是同一個工作先後進行的工作關系。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記錄企業的財務收支情況,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審計是對以上活動、工作的評價和監督。
會計是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提供會計信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逐步開展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財務管理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簡單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審計是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1)審計與企業財務會計的關系擴展閱讀:
審計與會計
1、產生的前提不同
會計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適應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產生的;審計是因經濟監督的需要,也即是為了確定經營者或其他受託管理者的經濟責任的需要而產生的。
2、兩者性質不同
會計是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對生產經營或管理過程進行反映和監督;審計則處於具體的經營管理之外,是經濟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 行審查,具有外在性和獨立性。
3、兩者對象不同
會計的對象主要是資金運動過程,也即是經濟活動價值方面;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資料和其他經濟信息所反映的經濟活動。
4、方法程序不同
會計方法體系由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檢查三部分組成,其目的是為管理和決策提供必須的資料和信息;審計方法體系由規劃方法、實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組成,而實施方法主要是為了確定審計事項、對照標准評價,審計調查法、審計分析法、審計抽樣法等,其目的是為了完成審計任務。
⑵ 會計與審計重要性的關系
1、會計中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按性質和金額來判斷,重要性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予以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准確的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於導致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則可適當簡化處理。
一、重要性原則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要正確運用重要性原則最重要的就是對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的重要性的判斷問題。一般來說,一項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的重要程度的判斷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判斷某個項目的重要性,應當考慮該項目的性質和金額是否重大,並進而影響財務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二是判斷金額大小的重要性,應當通過單項金額占直接相關項目金額的比重加以確定。在進行重要性判斷時,應從報表的整體做全盤的分析考慮。因此對於重要性的運用還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1、重要性概念總是針對會計報表而言的。判斷一項經濟業務是否重要應視其在會計報表中的錯報或漏報時,對會計報表使用者所作決策的影響而定。若一項業務在報表中的錯報或漏報足以改變或影響報表使用者的判斷,則是重要的;否則就不重要。
2、重要性的判斷離不開特定的環境。不同企業或不同時間判斷重要性的標准也就不同,重要不重要是相對的,對重要性的評估需要運用專業判斷。
3、重要性的應用依賴職業判斷。對於不同的會計主體或不同的經濟業務來說,重要與否是相對的,這就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根據其所處的環境和實際狀況,從交易或事項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判斷其重要性。
二、重要性原則在財務會計中的具體運用
重要性原則在財務會計中的運用主要表現在會計賬戶的設置、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和會計信息的披露三個方面,具體就從以下這三個方面來論述:
(一)重要性原則在會計賬戶設置中的運用
1、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在成本、費用方面的不同賬戶設置。
由於企業的經營活動並不是單一的,一般按其在企業中所佔的地位分為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兩種。在會計核算中,對主營業務的反映就是重要的會計事項,正是基於此,在會計賬戶的設置上專門設置了反映主營業務收入和成本增減變動情況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
2、「預付賬款」和「預收賬款」賬戶的設置。
在會計賬戶的使用上,對於企業預付的貨款應該按照重要程度的不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如果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預付貨款業務比較多,使得預付貨款在企業資產總額中占據了一定的比重,那麼,預付貨款業務就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業務,對於預付貨款需要專門設置「預付賬款」賬戶進行核算;相反,則不需專門設置「預付賬款」賬戶,而是將預付貨款合並在「應付賬款」賬戶中進行反映,以簡化賬戶的設置。同樣,預收貨款的處理可採取預付貨款類似的方法。
3、「投資收益」賬戶核算的內容。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對外投資取得的收益和發生的損失都是在「投資收益」賬戶中反映。二者沒有分設賬戶進行核算,主要是因為對於除投資公司以外的其他企業而言,對外投資活動是企業在開展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以外所從事的一項活動,是比較次要的,所以投資收益和損失就沒有分項核算。
(二)重要性原則在會計處理方法選擇上的運用
1、個別計價法的選擇。
存貨發出計價眾多方法中的個別計價法是一種針對數量不多的貴重存貨的單獨計價方法,以力求成本計算的合理和准確。
2、出租、出借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攤銷。
對於出租、出借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可以採用一次攤銷法、分期攤銷法和五五攤銷法等方法攤銷。在這幾種方法中,如在出租、出借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數量不多、金額不大時採用一次攤銷法,否則採用其他方法。
3、長期債券投資中發生的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的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於企業以支付現金方式取得長期債券投資時發生的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如果金額較大,應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如果相關費用金額較小,則可以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三)重要性原則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運用
財務報告是企業對外提供財務會計信息的重要手段,其中對於會計報表各項目的補充說明,以及對會計報表中無法描述,而又必需說明的重要財務信息的披露,依據重要性原則,因這些信息對於使用者的決策將會產生重大影響,應當進行披露。
會計報表的真實性是指會計報表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流轉情況反映的逼真程度。由於現代經濟活動中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使得會計必須運用合理的假設、判斷和估計才能進行有效的核算,因此,會計報表編報也必須運用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在特定環境下,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判斷或決策,它是會計理論與實務中的一個基礎概念和基本原則。在會計核算的很多方面都體現著重要性原則的精神,只有深入地領會這種精神,才能既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合理需求,又降低信息的提供成本,以最終實現「較小的成本、較大的效益」的目的。
2、審計中的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嚴重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其在量上表現為審計重要性水平。
審計的重要性從以下幾方理解:
1、判斷考慮的角度是報表使用人。審計重要性雖然是注冊會計師作出的專業判斷,但是其判斷考慮的角度卻是報表使用人。注冊會計師在判斷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的錯報或漏報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為依據的,而不是從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或注冊會計師的角度考慮的。所以,注冊會計師在作出審計重要性的判斷之前,必須在充分了解報表使用人的基礎上評估會計報表使用者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錯報或漏報的容忍程度。
2、對審計重要性的判斷離不開特定的環境。不同的企業面臨不同的環境,因而判斷重要性的標准也不同。這個特定的環境包構企業的規模、所處的行業、企業所處的會計期間、會計報表使用者涉及的廣度等。一般而言,企業的規模與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對比率成反方向,即,規模越大的企業,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會計報表使用者涉及的廣度與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會計報表使用者涉及的廣度會計報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圍越廣,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3、審計重要性是對會計報表而言的。判斷一項業務重要性與否,應視會計報表中錯報漏報對會計報表使用人所作決策的影響而言。若一項業務在報表中的錯報漏報足以改變或影響報表使用人的判斷,則該業務的錯報漏報就是重要的,否則就是不重要的。
4、運用的領域是會計報表審計。審計重要性只運用於會計報表審計中(即注冊會計師審計),其對政府審計(即財經法紀審計)和內部審計都不適用。政府審計是為了評估被審計單位遵守法律法規的程度,對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斷,只要是錯報和漏報都是重要的,不論其金額的大小和其性質,因為只要它是錯報或漏報,都違法了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內部審計主要是為了測試對組織內部的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對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斷。
5、與可容忍誤差之間的關系。實質性測試的可容忍誤差由注冊會計師根據編制審計計劃時對審計重要性的評估確定。重要性水平是審計人員審查工作質量的一個可容忍的范圍,超過這個范圍是不能容忍的,因為超過這個范圍表明審計工作質量的下降。實際上,帳戶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實質性測試的可容忍誤差。
⑶ 審計與會計是什麼樣的關系
會計是企業的管理人員,審計包括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內部審計人員也是企業的管理人員,是為了審查公司會計人員的工作;外部審計人員是公司為了年檢等需要雇的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賬務進行審查,目的是為了向社會或他方證明公司的會計報表是真實可信的。
我認為以上兩者審計的出發點雖然不同,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公司的發展,所以審計可以促進的會計的發展和規范。
⑷ 審計和會計的聯系與區別
會計是做賬的,審計是查賬的
審計屬於一種鑒證業務,是指擁有專門資格的人員(注冊會計師)對管理層(企業)所出具的財務報表進行再次鑒證,也就是說審計人員需要對管理層(企業)所出具的財務報表通過實施審計程序再次審核和檢查,以會計准則和其他使用的標注進行再次衡量,看是否符合相關的准則和標注,最後出具一個審計報告,交由第三方使用者使用。
審計和會計的最大區別在於審計人員必須是會計方面的專家外,還需要具備警察一樣的取證技能,在審計過程中是需要獲取各種審計證據的,來支持審計報告的結論。
審計需要有三方關系人。必須有管理層、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使用者。如果三者缺一,則不能說是審計。
審計和會計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無論中外,都是先有會計而後有審計的。沒有會計工作的成果,審什麼?計什麼?從字義上來說,審計是「審查會計工作」或者是「審核會計工作」的簡稱。誰都知道,先有會計工作,才派生出審計的需要。
從理論的角度上說,會計是企業經營運作,或者說是經濟活動信息的反映和輸出,而審計卻是對這些信息進行審查,以驗證和核實這些信息的真實性。
中國財政部門和學術界一般認為,審計和會計的關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和會計都必須藉助會計方法和會計技巧。很難想像,連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壞賬准備計提方法、利潤結算方法等基本會計方法都不懂得的人,可以勝任審計工作。會計利用(或稱運用)各種會計方法去完成會計工作,而審計則運用會計方法去復核和審查會計工作。因而會計方法,同時是審計和會計的工具。
二、審計與會計的工作對象都是會計資料。《企業會計准則》和《會計法》規定會計核算是由原始憑證到編制會計報表,構成企業會計工作的對象是一系列的會計資料。而審計的直接對象是企業編制的會計報表,同樣要審查相關的由原始憑證到賬冊反映的經濟和會計數據,所以審計和會計的工作對象都是會計資料。
三、工作范圍同樣涉及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中國企業和單位的會計工作,必須遵照《會計法》和《會計准則》的規定。而這就必須按這些會計法例的規范,在企業內制定相關的內部管理制度,以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有效運作和會計信息的准確無誤,防止或及時發現有關人員的舞弊、貪污及其他違紀、違法活動,從而保證企業各項資產的完整和安全。而審計員在審計過程中,同樣要涉及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財務會計相同的是,審計人員關心並進行研究、評價的也主要是與企業會計信息形成和輸出相關的各項內部控制制度。
四、同樣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督。在會計核算工作中,不僅是反映已發生的經濟活動,還要對這些經濟活動進行是否符合會計制度和企業經營目標的監督。在中國,這叫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中極重要的一環,是企業的主動的監督。而審計工作,也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內部管理制度,檢查企業的會計資料及其反映的經濟活動。這是被動的監督,也實際是對企業財務會計監督的內容進行再監督。
五、同樣要求提高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說,會計核算的監督是第一監督(主要是事前監督),而審計監督是第二監督(主要是事後監督,要求糾正)。在這些監督工作過程中,對已發現的經濟業務及其涉及的相關內部控制制度所出現的各種問題,需要及時向企業管理部門提出改進意見,以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從上述可見,中國審計和會計關系極為密切,從保護國家財產的目標下,實行對企業經濟活動的雙重監督。
⑸ 會計與審計的關系
問:審計公司是做什麼的
答:審計公司顧名思義,審計就是主要的工作內容。
審計最終的目的是發現問題,涉及錢款、權利的工作崗位都有可能滋生腐敗,審計說白了就是監督財務方面的真實性以及合規性。一般性的審計公司是獨立於被審計單位的機構,企業做的審計一般性都需要請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審計。
審計是指由專設機關依照法律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和事後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它的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並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採取一種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進行評價,提高它們的效率,從而幫助實現機構目標。」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⑹ 會計與審計的區別和聯系
聯系:
1、審計主要是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財務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審查和評價。審計需要以會計資料為前提和基礎,離開了財務會計資料,審計工作很難進行。
2、會計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本身是審計監督的主要對象。在審計產生之初,審計人員主要從審查會計資料入手,對會計資料中反映的問題進行審查。
區別:
1、兩者性質不同。會計是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對生產經營或管理過程進行反映和監督;審計則處於具體的經營管理之外,是經濟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行審查,具有外在性和獨立性。
2、兩者對象不同。會計的對象主要是資金運動過程,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資料和其他經濟信息所反映的經濟活動。
3、職能不同。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對經濟活動過程的記錄、計算、反映和監督;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此外還包括評價和公證。
(6)審計與企業財務會計的關系擴展閱讀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的依據,藉助於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單位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託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准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⑺ 審計與財務會計的關系
如果要比較的話
會計是基礎,而審計可以說是升級版
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會計的話,就不會有審計,而沒有審計,一樣是會計
兩者的基礎是一樣的,都是四大假設,而核算原則也都是一樣的.
而會計的主要工作職能是核算和監督,其實已經有了一部分的審計功能.
而審計主要是對會計中的監督功能進行了專業化,使之更加精細,明確
隨便說一點吧,如果更專業的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在網上查找一些這方面的文章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⑻ 審計和會計的關系請說明聯系和區別
審計與會計是兩種不同的但又有聯系的社會活動。
審計與會計的聯系主要表現在:審計的主要對象是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財政、財務收支活動。會計資料是審計的前提和基礎。會計活動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活動本身就是審計監督的主要對象。
審計和會計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是產生的前提不同。會計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適應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產生的;審計是因經濟監督的需要,也即是為了確定經營者或其他受託管理者的經濟責任的需要而產生的。
二是兩者性質不同。會計是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對生產經營或管理過程進行反映和監督;審計則處於具體的經營管理之外,是經濟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和效益進 行審查,具有外在性和獨立性。
三是兩者對象不同。會計的對象主要是資金運動過程,也即是經濟活動價值方面;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資料和其他經濟信息所反映的經濟活動。
四是方法程序不同,會計方法體系由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檢查三部分組成,包」括了記賬、算賬、報賬、用賬、查賬等內容,其中會計核算方法包括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會計報表等記賬、算賬和報賬方法,其目的是為管理和決策提供必須的資料和信息;審計方法體系由規劃方法、實施方法、管理方法等組成,而實施方法主要是為了確定審計事項、收集審計證據、對照標准評價,提出審計報告與決定,使用資料檢查法、實物檢查法、審計調查法、審計分析法、審計抽樣法等,其目的是為了完成審計任務。
五是職能不同。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對經濟活動過程的記錄、計算、反映和監督;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此外還包括評價和公證。會計雖說也具有監督職能,但這種監督是一種自我監督行為,主要通過會計檢查來實現,會計檢查或查賬,只是檢查賬目的意思,主要針對會計業務活動本身,而審計,既包含了檢查會計賬目,又包括了對計算行為及所有的經濟活動進行實地考察、調查、分析、檢驗,即含審核稽查計算之意;會計檢查只是各個單位財會部門的附帶職能,而審計是獨立於財會部分之外的專職監督檢查;會計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其檢查范圍、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審計的目的在於證實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審計檢查會計資料只是實現審計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