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會計審計
⑴ 企業所得稅審計時常見的納稅調整
暫時性差異,會計上按慎重性處理的一些費用,如提取種類准備金、壞帳准備、預提費用等,而這些所得法上是按實質性重於形式性處理,也就是說,上述費用實際發生才能在稅前扣除。有時間上的差異。
永久性差異,是指一些費用,稅法規定不能在稅前扣除,當期不可以,以後也不可以。如超稅法規定扣除的業務費、職工教育費、福利費等等支出,非正常的財產損失。。。。。。。。。。
⑵ 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每個公司都需要叫會計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嗎
你說錯了,出所得稅的匯算鑒證報告是稅務師事務所的職責,會計師事務所沒有這個許可權,需要出所得稅鑒證報告一般是企業自身為了降低稅收風險,或則稅務局稽查企業的稅收問題,或者企業自報大量的虧損
⑶ 公司每年都有所得稅審計報告嗎
審計報告不都是每年必須要做的,應根據需要來做。
什麼時候需要審計報告:
1、企業年度會計報表審計,這是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進行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需要審計,一般在工商年檢及外資的稅務年審,均需出具上年的審計報告作為必備的輔助文件。通常審計會在每年1月-5月之間進行。
企業會計報表審計其它用途:辦理工商年檢,向銀行貸款,公司清算,股東了解經營情況,收購,企業重組、兼並等等。
2、專項審計,這是根據法律的審計或投資者需要對指定問題作深入調查, 或稅務健康自查等,即內部審計。
審計內容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以及相關的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和任期目標的完成情況。健全的財務報告制度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是不容忽視的關鍵。
⑷ 會計 企業所得稅問題
(1)企業利潤總額是多少?
企業利潤總額=2 000-1 000-1.5-6-2.5-10-2-5-0.5-100=872.50萬元
(2)不準扣除的有哪些款項?
不準扣除的款項有:
非公益性捐贈支出10萬;
向某球隊俱樂部贊助5萬;
違反交通罰款0.5萬;
共計10+5+0.5=15.50萬元
另:壞賬損失2萬元需報稅務局批准後方可扣除。
(3)應納稅所得額為多少?
應納稅所得額=872.50-20(國債利息)+15.50=868萬元
(4)應納稅額為多少?
應納稅額=868*25%=217萬
(5) 應補繳187萬
⑸ 企業所得稅年末會計處理
你所說的「在12月結賬前計算調整全年的應調增調減項,與四季度應預繳的稅款一同計提出來.」是採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所得稅。
在一月份繳納所得稅時,直接按全年應繳納的所得稅-前三個季度已繳納的所得稅的差額繳納。否則,如果預繳所得稅大於應交數時,稅務要求只能在下年度進行抵,不方便。
⑹ 審計後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調整怎麼做賬務處理
審計後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調整需不需要進行賬務處理。
對於有境外所得的企業而言,由於對其境外所得已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按規定從其應納稅額中抵免,因此這類企業實際向稅務機關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額可能不等於其應納稅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關於應納稅額的條款
新企業所得稅法第三章 應納稅額
第二十二條 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減除依照本法關於稅收優惠的規定減免和抵免的稅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額。
第二十三條 企業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從其當期應納稅額中抵免,抵免限額為該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超過抵免限額的部分,可以在以後五個年度內,用每年度抵免限額抵免當年應抵稅額後的余額進行抵補:
(一)居民企業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應稅所得;
(二)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取得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應稅所得。
第二十四條居民企業從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外國企業分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外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外國企業在境外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額中屬於該項所得負擔的部分,可以作為該居民企業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稅稅額,在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抵免限額內抵免。
(6)企業所得稅會計審計擴展閱讀:
計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適用稅率- 減免稅額- 抵免稅額
=(收入總額 -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 各項扣除 - 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適用稅率 - 減免稅額 - 抵免稅額
公式中的減免稅額和抵免稅額,是指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國務院的稅收優惠規定減征、免徵和抵免的應納稅額
按納稅人不同計算有所區別
1、一般納稅人
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以下簡稱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因當期銷項稅額小於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2、小規模納稅人
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應納稅額
⑺ 企業所得稅會計分錄
計算應補繳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4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4000
補交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4000
貸:銀行存款4000
月末結轉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4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4000
⑻ 年報審計和所得稅審計的區別
做審計的時間不同。
年報審計是在營業執照在辦理工商年檢是做的。
所得稅審計是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做的。
年報審計即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審計, 是指注冊會計師依法接受委託, 按獨立審計准則的要求, 對被審計單位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實施必要的審計, 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並對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發表審計意見。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託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准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⑼ 企業所得稅的會計分錄.
企業所得稅是按應納稅所得額(納稅調整後的利潤)計算繳納的。
1、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
2、應納稅所得額=營業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3、應納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企業所得稅的稅額,一般都是按利潤的25%繳納 。
現在有稅收優惠,小微企業只繳納利潤的10%或者減半徵收。
會計分錄:
計提時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繳納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期末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所得稅期末無余額。
注會
⑽ 企業所得稅會計審計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應納稅所得額核實確認的審計
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每一納稅期間收入總額減除因取得收入而發生的成本、費用、損失以及其他允許扣除項目金額後的余額。對應納稅所得額的審計,應著重從以下四方面進行:
1.收入總額真實性的審計。企業的收入總額是指納稅人在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之和,包括生產經營收入、財產轉讓收入、債權資金利息收入、租賃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對企業收入總額真實性的檢查,主要通過審閱有關的帳簿憑證,看其有無漏記、少記、錯記的情況。對產品銷售所取得的收入,審查其有無長期掛帳,不記「產品銷售收入」帳戶的情況;有無作價處理下腳料、廢品、展品、樣品及帳外物資等不入帳,作為「小金庫」處理的情況;有無以物易物不記收入的情況;有無將材料銷售技術轉讓、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運輸等非工業性勞務作業所取得的收入,不記入「其他業務收入」帳戶的情況。
2.成本費用准確性的審計。產品成本與費用是指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發生的耗費和支出。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動力、製造費用;費用主要指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產品成本與費用是會計核算的重要內容,更是所得稅會計審計的重點。
首先是對材料進行檢查。看企業對購入材料的成本核算是否正確;對企業在建工程以及福利部門等非生產單位領用的材料,是否擠入了生產成本;對發生的材料盤盈、盤虧,有無長期掛帳;有無隨意削價或變相削價處理庫存材料的情況;有無隨意改變低值易耗品攤銷方法、人為調節生產成本的情況;有無將報廢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的殘料作為帳外物資不入帳,而轉作「小金庫」的現象等。
其次是對工資、獎金、補貼進行檢查。查閱企業有無超標准發放工資的情況;有無將在建工程施工人員及醫務人員的工資記入「生產成本」或「管理費用」帳戶的情況;有無將非生產人員的福利費在「生產成本」中列支的情況;有無虛列人員,多報出勤,多算加班,做假工資表和獎金補貼表,虛報冒領獎金補貼等情況。
第三是對期間費用的檢查。看企業有無利用待攤和預提費用調整成本的情況;有無將應在營業外支出開支的賠償金、違約金、罰款支出、公益救濟性捐贈等列入期間費用的情況;有無超標准支付業務招待費的情況等。
3.產品銷售成本的檢查。產品銷售成本是企業出售產品、商品過程中,計算出的產品、商品的全部成本,它是計算企業經營性成果的主要環節,也是企業所得稅檢查的重要內容。對這一內容的檢查主要看企業完工產品入庫,有無轉移產品成本的現象;有無虛報產品盤虧數量、金額或少報產品盤盈的情況;產成品成本有無忽高忽低,人為多轉或少轉的情況;有無未實現銷售,而提前結轉成本的情況。
4.納稅調整合法性的檢查。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其財務會計的處理方法與國家有關稅收法規有抵觸的,應當依照稅法規定進行調整。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下列各項目,應依據標准、范圍進行扣除:(1)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高於按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的數額部分則不準扣除。(2)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按照財政等部門規定計稅工資標准扣除。(3)企業的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分別按照計稅工資總額的2%、14%、1.5%計算扣除;企業用於公益、救濟性質的捐贈,在年度應納所得稅額3%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在計算應納所得稅時,下列項目不得扣除:(1)資本性支出;(2)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3)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4)各項稅收滯納金、罰金和罰款;(5)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有保險賠償的部分;(6)超過國家規定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的捐贈;(7)各種贊助支出;(8)業務招待費超支部分;(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此外,需要作納稅調整的還有未超過五年的應彌補虧損,准予用應納稅所得彌補。
二、會計核算的審計
對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的檢查,主要是通過審查與核對「本年利潤」、「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所得稅」等帳戶和「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所得稅專用繳款書」等資料,來檢查企業在計算交納所得稅的過程中,是否按規定進行會計核算,有無偷稅欠稅等現象。具體檢查的內容如下:
1.有無將不屬於所得稅稅前列支的支出,如職工集體福利設施建設的支出,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各項費用和國家稅法規定不準列支的其他支出等,轉入「本年利潤」帳戶借方,減少計稅所得額,有無將不屬於所得稅的支出,如企業拖欠稅款應繳納的滯納金,違反稅法規定的各種稅收的罰款等,記入「所得稅」科目借方和「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貸方。
2.「產品銷售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等科目期末余額是否全部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與收入相對應的支出和期間費用是否也全部轉入「本年利潤」的借方,利潤總額的計算是否完整准確。
3.在計算企業應交所得稅時,是否借記「所得稅」,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實際上交時,是否借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貸記「銀行存款」;期末結轉時,是否借記「本年利潤」,貸記「所得稅」。
4.「所得稅計算表」上的應交數與「所得稅」帳戶的借方發生額以及「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貸方發生額,企業已納所得稅數額與「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明細帳戶的借方發生額,在無時間性差異的情況下,它們應該是相互一致的。如不一致,則存在欠稅現象,應按帳載情況,調閱原始憑證,查清原因。
5.將「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明細帳戶借方發生額,逐筆與「所得稅專用繳款書」核對,審查「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明細帳,看有無不根據「所得稅專用繳款書」登記入帳的情況,再查看原始憑證,即可確定欠交的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