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企業會計 » 會計判斷中關於企業特殊事項

會計判斷中關於企業特殊事項

發布時間: 2021-08-14 08:25:43

A. 稅務會計區別於財務會計的特殊性原則是什麼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區別 2010-03-02 15:40:26| 分類: 會計知識 | 標簽: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 稅務會計是以國家現行稅收法制為准繩,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運用會計學的理論和核算方法,連續、系統、全面地對稅款的形成、計算和繳納進行核算和監督的一個會計學分支。它是以財務會計為基礎,在財務會計的形成發展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因而,稅務會計與傳統的財務會計有著質的繼承性和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二者之間也存在種種不同,因此,在我國,許多專家學者曾提出二者分離的觀點。在西方國家,稅務會計早已從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形成了一套獨立的稅務會計體系。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區別 1.核算目的不同 財務會計通過對納稅人所有經濟業務進行記錄和核算,最後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其附表,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並將其報送投資者、債權人、企業主管部門及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為債權人、投資者的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時也為國家進行宏觀調控提供真實的信息資料;而稅務會計則是通過對企業涉稅活動的反映和核算,保證納稅人依法納稅,使納稅人的經營行為既符合稅法,又最大限度地減輕稅收負擔。 2.核算依據不同 財務會計的核算依據是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按照會計制度與會計准則的程序和方法組織會計核算和提供信息。但會計人員基於自身的理解或情況的特殊性,對某些相同的經濟業務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以致出現不同的會計結果,這是會計方法靈活性和會計准則、制度具有彈性的正常表現;而稅務會計的核算依據是稅收法規,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所得稅額並向稅務部門申報,其會計處理具有強制性、客觀性和統一性,一般不會出現模稜兩可的情況,也不允許在計算口徑和方法上有悖於稅法規則。 3.核算對象不同 財務會計的核算對象是企業以貨幣計量的全部經濟事項,其核算范圍包括資金的投入、循環、周轉、退出等過程,既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又要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資金變動情況。對納稅人可以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不論是否涉及納稅事宜,都要通過財務會計進行核算與監督,以滿足國家宏觀管理及企業債權人、投資人和經營管理者的需要;而稅務會計的核算對象是因納稅而引起的稅款的形成、計算、繳納、補退等經濟活動的資金運動,其核算范圍包括經營收入、成本(費用)與資產計價、收益分配、財產與特定行為目的、納稅申報與稅款解繳、稅收減免和稅收籌劃等與納稅有關的經濟活動,對納稅人與稅收無關的業務不予核算。 4.處理會計事項的基礎不同 會計處理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收付實現制,另一種是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應該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強調收入是否實際發生,以及收入與費用相配比。會計上確認的收入不等於企業增加的現金流入量,會計上確認的費用也不意味著企業的現金流出量,企業各期的會計利潤也不代表當期可支配的凈現金資源;稅務會計由於體現了稅收強制徵收的特性,不強調在主體上以權責發生制為依據來確定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稅務會計在規定各項目的徵收細則時,則表現為權責發生制與現金收付制並用。 5.收支確認范圍和標准不同 就財務會計而言,為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收支狀況,企業發生的一切收支事項均要按其業務性質列入有關的會計賬戶中;而稅務會計則必須按稅法的要求,將稅法規定的收支事項列入有關的會計賬戶中,以作為納稅所得的形成要素,超出稅法規定的收支事項,即使是企業已實際發生的收支事項,也不得列為納稅所得的構成要素。企業自產自用產品,在財務會計中不計入收入,計入相關支出;而稅務會計則視同對外銷售處理。財務會計規定可以據實列支的項目,稅務會計則不允許據實列支,稅務會計對財務會計的列支標准給予了嚴格細致的限定,工資性支出,財務會計允許一切工資、獎金計入成本費用,但稅務會計中規定了計稅工資標准,企業實發數超出計算標準的要作為納稅所得計算。 6.會計要素不同 財務會計有六大要素,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財務會計反映的內容就是圍繞著這六要素進行的;稅務會計的要素有四項,即應稅收入、扣除費用、納稅所得和應納稅額,這里的應稅收入、扣除費用和財務會計中的收入、費用不一定相同,在確認的范圍、時間、計量標准和方法上都可能發生差異。 7.原則不同 財務會計實行穩健原則,一般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而不預計可能的收入。而稅務會計一般不對未來損失和費用進行預計,只有在客觀上有證據表明已發生的情況下方可確認。 8.受稅法約束程度不同 財務會計按公認的會計准則和財務、會計制度規范納稅人的財務會計行為,處理納稅人的經濟業務,當對某些業務的處理出現稅法的規定與會計准則的規定不一致時,可以不必考慮稅法的規定,直接依據真實、公允的原則核算;而稅務會計要依據國家稅法和會計准則規范納稅人的會計行為,必須嚴格按照稅法處理經濟業務,當會計准則與國家稅法對某些業務處理的規定不一致時,必須按稅法的規定進行調整。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聯系 雖然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有以上種種不同,但由於稅務會計是財務會計的一大分支,因此,二者之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的聯系可以表述為:稅務會計植根於財務會計,是會計與稅法共同發展的產物;財務會計是稅務會計的前提、基礎和依據,稅務會計則是對財務會計記錄的合理加工和必要補充;財務會計統攬稅務會計,稅務會計寓於財務會計之中。 總之,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既有一定的區別,也是相互聯系的。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努力縮小或試圖消除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差異,但兩者的差異不能立即消失,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不必要求某一方削足適履去適合對方,而應該各自遵循自身的規律,在理論上不斷創新,在方法上不斷完善,使二者科學、健康地發展。

B. 急求:請教一道關於會計或有事項的判斷題。「一樁經濟案件,若企業有98%的可能性獲得補償100萬元,則企...

原因就是:事情無果,則無能償還!還沒確定的事,是不能提前下結論,即使獲勝的幾率在大!

C.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要求,對重要性是如何判斷的

1.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確認。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是指自年度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或說明的事項。其中。「需要調整或說明」中的「需要」與否,就是重要性原時施應用、達到了重要性標準的,即足以影響信息使用者決策,若不披露就會誤導決策的,就認為其需要調整或說明,應將其確認為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進行處理。
2.報告分部的確認。一般來說,是否確認為報告分部,其重要性標準定在10%(如一個分部的收入需達到企業分部收入總額的10%以上,等等),但也要結合具體情況來確定。比如:某一報告分部,在某一會計年度因特殊事項而沒有達到10%的標准,在該年度仍應將其作為報告分部披露信息。反之,若在正常情況下不符合報告分部的定義,而在某一會計年度卻因特殊事項達到了10%的標准,則在該年度仍不應將其確認為報告分部。
3.中期財務報告的編制。其目的是提高信息的及時性,因此它並不要求企業像年度財務報告那樣提供完整的信息。中期財務報告的披露可以適當簡化,但應遵循重要性原則。
4.關聯方交易的披露。關聯方之間的交易按照重要性原則分情況進行處理:零星的關聯方交易,如果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較小或幾乎沒有影響的,可以不予披露;如屬於有影響的重大交易,應當區分關聯方及交易類型披露話屬於非重大交易。類型相同的可以合並披露,但應以不影響報告使用者正確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為前提。判斷關聯方交易是否需要披露,不應僅以交易金額的大小,還應結合此項交易的性質來進行判斷。
5.會計報表附註的披露。會計報表附註是會計報表的補充,主要披露那些未在表內確認但又會影響報表使用者決策的會計信息、因此,會計報表附註首先體現的是充分披露原則,強調信息完整。但並非所有本在表內確認的信息均應在附註中披露,而是挑選那些重要的予以揭示。會計報表附註本身就是重要性原則與充分披露原則相結合的典範。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9QBOT__

D. 會計職業判斷的注意事項

1.建立正確的會計職業判斷意識
這是正確運用和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前提條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發展,會計人員必須由過去「照本(指會計制度)執業」向職業判斷方向邁進。這在客觀上要求會計人員正確運用職業判斷處理經濟業務事項,在主觀上也要求會計人員建立一種職業判斷的意識,提高對會計職業判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2.堅持誠信原則和遵守職業道德
誠信原則是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重要原則,它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客觀公正地對本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作出合法合理的判斷。誠信在會計行業尤為重要,中國現代會計先父潘序倫先生指出「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把信用作為會計工作的生命線。誠信不僅是一種責任,更與重大利益相關;誠信不僅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場經濟下的基本游戲規則。企業生存和發展都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會計人員的誠信是企業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誠信的會計人員才能客觀、真實地進行會計核算,提供正確的會計信息。
3.堅持獨立原則的同時必須合理權衡各方面的關系
獨立原則要求會計人員不要盲目依從企業管理層的意見而放棄應有的判斷原則,應在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下合理借鑒其他企業對同類會計事項的處理,不要把思想限制在過去的判斷方法和結果中,應以求真務實態度對待會計職業判斷。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企業管理當局對會計人員的干預,導致會計行為缺乏獨立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著利益主體多元化趨勢,而多元化的利益主體的經濟活動基本上是利益驅動所致的,會計人員處於多元利益主體的中心,肩負著客觀、公正處理各方利益的艱巨重任。所以,會計人員不能真正歸屬於多元化利益主體的任何一方,否則,受其利益驅動或操縱,無疑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但是過分地強調獨立原則會使會計人員與其他工作人員無法溝通,甚至凌駕於其他人,而且會計人員職責范圍是會計的基本職能,即核算和監督,會計人員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因此在會計人員獨立工作時要加強與其他專業人員的溝通,並從中獲得各種與問題有關的信息、報告、料和建議,客觀、真實地進行會計核算,協同完成企業的目標。
4.堅持合法原則
它要求會計人員必須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在法律法規或准則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合法判斷,在法律法規或准則沒有規定的,應選擇符合一般會計原則的會計處理方法,並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合乎常理的判斷。也就是說,會計職業判斷只能在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允許的范圍內作出判斷和選擇,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和會計原則必須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精神實質,否則,就是違法行為,要受到法律制裁。會計原則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選擇適當的會計方法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判斷時不僅要掌握國際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准則對收入所下的定義和當前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會計法等,還要運用確認和計量的各項會計原則,作出准確無誤的判斷。
5.堅持謹慎原則
它要求會計人員對每一次判斷都有充足的依據為基礎,以免造成判斷偏誤。在出現多個備選方案時,應按照謹慎原則,對備選方案進行分析比較,並使用識別衡量和序列衡量方法選擇最優方案。識別衡量是指確定判斷對象(某一備選方案)與判斷標准相符合的程度。序列衡量是指把判斷對象按一定標准排列起來後,衡量其各自的優劣,從中選擇最優方案。
6.堅持一致性原則
它要求職業判斷的依據或方法應有一定的穩定性,對於不同時間出現的、相同的經濟業務,無論同一個會計人員或不同的會計人員都應該運用相同的判斷方法。對於法律法規或准則沒有規定的,在選擇會計處理方法時,也應遵循一致性原則,避免會計人員無法判斷,或因濫用會計原則引起的判斷過度,或因沒有合理運用會計原則引起的判斷不足。
7.熟練掌握和合理運用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
專業知識是指會計理論、會計准則和制度,以及行業財務制度、國際會計准則、管理會計和計算機操作技能及資料庫網路技術等知識,是職業判斷能力的潛在表現,也是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最起碼的從業知識。相關知識是指與會計工作有密切關系的財政、稅收、金融以及外語等知識,這是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必要條件。會計人員不僅要面對企業經營中不斷涌現的新的經濟事項,依據有關規定,作出專業判斷,並對這種事項進行記錄和反映,而且還要向企業決策者提供決策的備選方案。因此優秀的職業判斷能力不僅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質,而且還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較強的洞察力,它是會計人員學識、經驗、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綜合反映,要求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善於收集有用的資料和總結經驗,擴大知識面,提高判斷能力。

E. 5.會計確認就是對企業的交易或事項是否發生而進行的判斷

表述非常正確!

F. 判斷一項會計事項是否具有重要性,則在另一企業也具有

判斷一項會計事項是否具有重要性,主要取決於會計准則的規定,而不是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所以同一個事項如果在某一企業具有重要性,則在另一企業也具有重要性。(錯 )

G. 會計判斷題

錯!不是什麼「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這是重要性;會計核算應當遵循的謹慎性,指的是企業對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H. 會計里的或有事項里對對企業形成的結果有哪幾種情形

或有事項,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其結果須由某些未來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才能決定的不確定事項。

或有事項具有以下特徵:

(一)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即或有事項的現存狀況是過去交易或事項引起的客觀存在。

【提示】未來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經營虧損等事項,不屬於企業會計准則規范的或有事項。

(二)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即或有事項的結果是否發生具有不確定性,或者或有事項的結果預計將會發生,但發生的具體時間或金額具有不確定性。

(三)由未來事項決定。即或有事項的結果只能由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才能決定。

常見的或有事項有:未決訴訟或未決仲裁、債務擔保、產品質量保證(含產品安全保證)、環境污染整治、承諾、虧損合同、重組義務等。

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

一、未決訴訟或未決仲裁

訴訟是當事人不能通過協商解決爭議,因而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請求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程序解決糾紛的活動。訴訟尚未裁決之前,對於被告來說,可能形成一項或有負債或者預計負債;對於原告來說,則可能形成一項或有資產。

仲裁是經濟法的各方當事人依照事先約定或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共同選定仲裁機構並由其對爭議依法作出具有約束力裁決的一種活動。作為當事人一方,仲裁的結果在仲裁決定公布以前是不確定的,會構成一項潛在義務或現時義務,或者潛在資產。

二、債務擔保

債務擔保在企業中是較為普遍的現象。作為提供擔保的一方,在被擔保方無法履行合同的情況下,常常承擔連帶責任。

三、產品質量保證

產品質量保證通常指銷售商或製造商在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後,對客戶提供服務的一種承諾。在約定期內(或終身保修),若產品或勞務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出現質量或與之相關的其他屬於正常范圍的問題,企業負有更換產品、免費或只收成本價進行修理等責任。為此,企業應當在符合確認條件的情況下,於銷售成立時確認預計負債。

I. 會計中不確定性事項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您真會提問,真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你看看下文吧,應該對你有所幫助,要是解決不了,就hi我!
會計不確定性概述
不確定性是客觀世界的根本屬性,會計不確定性是指會計信息系統內外各種隨機因素所導致的會計計量結果的非唯一或會計事項發生與否的不可確知性。會計的不確定性使我們無法對會計信息的結果做出肯定的選擇,最終使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在依據所獲得的信息做出決策時受到限制。會計不確定性是一種普遍現象,它是會計信息的特徵之一。會計不確定性可分為外生性的不確定性和內生性的不確定性兩種,外生性的不確定性是指會計信息系統之外的不確定性,內生性的不確定性是指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在信息加工過程中(如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不確定性。針對會計不確定性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斷和選擇,這是會計政策的選擇也稱會計職業判斷。
會計事項不確定性主要表現為:
1.會計對象的不確定性。包括內在的不確定性與外在的不確定性。會計對象內在的不確定性,是會計對象本身的不確定性。會計對象是會計工作特定的客體,是會計反映和控制的具體內容的抽象概括。會計對象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會計反映和控制的對象,即價值運動,簡稱「會計對象」;二是會計作為一個會計信息系統處理的對象,即資金運動信息,簡稱「會計處理對象」。價值是抽象的,需要貨幣來進行反映,價值運動又是復雜的,會給人們對它的認識帶來一定的模糊性,不間斷的價值運動本身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些都會造成會計信息的不確定性。會計對象是存在於會計信息系統之外的企業的交易、事項與情況。企業的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由於經濟業務本身難以精確測量,會計不能反映所有的經濟業務,也不是所有的經濟業務都由會計反映,只有那些符合會計核算條件的經濟業務,才能作為會計核算的對象。二是,經濟業務復雜多變所引起的不確定性。三是,由於經濟業務在時間上延伸到未來,從目前(資產負債表日) 來看經濟業務的結果往往是不確定的,未來事項就不屬於會計核算的對象,是一種不確定性事項。
會計對象外在的不確定性主要是指經濟業務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和會計國際化會引起會計核算的經濟業務發生改變,加劇不確定性會計事項的復雜性,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各種復雜的金融業務和創新金融工具的大量涌現,使得金融市場更加變幻莫測,變動頻繁,大量名目繁多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與報酬轉移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金融工具的合約在簽訂之後,往往存在著流動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等多種風險,這些都增加了會計反映的難度,降低了可靠性。會計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在會計處理上要以會計假設作為前提,會計假設是會計系統對不確定性的反映,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它是財務會計系統與外界聯系的橋梁,盡管會計假設是搭建會計理論大廈的積木,目的在於消除或減少會計的不確定性,但它本身也存在著不確定性,也需要會計的職業判斷,做出合乎情理的假設和估計:
一是,會計主體假設的不確定性。會計主體假設設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但會計主體的劃分存在著不確定性,不同的觀念、不同的理解,會導致不同的會計主體觀念。如合並報表中的母公司觀念、主體觀念,分部報告中的行業分部、地區分部的劃分,各種所有權理論等。對會計主體的不同理解,在不同的標准指導下,必然會導致不同的會計信息。
二是,持續經營假設的不確定性。持續經營假設將可能有限的會計主體的生命無限化與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隨時面臨破產清算的風險不相符,單就其引發或支持的歷史成本計價、權責發生制、資本保全等觀念,也會造成會計數據處理的不確定性。
三是,會計分期假設的不確定性。會計分期假設將持續的經濟業務人為地劃分為若十個相等的期間,以分期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由此而產生的應計、遞延、攤銷和分配程序必然會給財務會計系統帶來一系列的不確定性。
四是,貨幣計量假設的不確定性。貨幣計量帶來的幣值不變假設、功能貨幣的確定,當物價、匯率大幅度變動時均會造成財務會計所輸出的信息的不確定性。經濟理論發展至今日,無論是經濟學還是會計學一直存在一個難於解決的問題:缺乏有效的貨幣理論體系。正是由於沒有完善的貨幣理論,貨幣引起經濟過程的非透明性和不確定性。在會計理論中,此弱點體現得更加突出。因為,傳統的資金運動論學說,先天的隱含著貨幣中性的假設,貨幣僅作為一種符號或計值單位,完全排除貨幣本身所引起的不確定性因素。在會計上,體現得最為突出的就是金融衍生工具計價問題。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雖然貨幣理論是純粹的經濟學理論,但會計若要解決不確定性難題,其前提是有一個有效的貨幣理論。
2.會計要素的不確定性。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營利組織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會計要素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第一,要用有限個靜態的會計要素反映周而復始的動態資金運動,以偏概全而產生反映的不確定性(不能真實、完整地再現經濟活動的全貌和實質)。第二,會計要素定義所反映的不確定性。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預期能給企業帶來多大的經濟利益是不確定的;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預期有多少經濟利益流出企業也是不確定的。因此,該定義會給資產、負債的確認帶來不確定性。
3.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第一,原則本身的矛盾會使會計操作無所適從。如相關性原則和可靠性原則,嚴格說來,不確定性經濟業務是不符合可靠性原則的,但是只要符合相關性原則就可以披露和確認,這本身就產生了矛盾。又如及時性原則與可靠性原則,在及時性與可靠性這兩個原則之間存在一種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關系。「測不準」原理指的是無法同時、准確地測量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若想精確測量二者中任一個都要必須以犧牲另外一個為代價。體現在及時性與客觀性二者之間就有這樣一種矛盾:若要非常及時就不可能很客觀,反之亦然,而「測不準」是不確定性的一種最深層次的體現。相關性和重要性也是一樣的道理。權責發生制、謹慎性、重要性這些都要求我們進行人為的估計和判斷,就必然會帶來會計處理上的不確定性。
4.具體會計准則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具體會計准則是會計實務工作的具體規范和操作指南。具體准則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主要是對同一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 (確認、計量和報告)時允許採用不同的方法所引起的不確定性。例如,存貨計價有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等,固定資產折舊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選擇不同的方法,會導致同一經濟業務呈現不同的結果,從而表現出會計信息之間的差異。
5.會計人員自身條件的不確定性。表現出來就是會計職業判斷的不確定性和會計政策選擇的差異。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第一,知識具有時間和主體的相對性。知識的時間相對性是指知識永遠是某一具體時間段人們經驗的積累。知識主體的相對性,是指無人願意也不可能獲取當期的全部知識。這一方面是由於人的認知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又因為從一無所有到無所不知的成本,極少有交易者能全部負擔得起並且,受個人對知識領悟能力的限制,許多人必需的知識不能從現有的知識中全部接受,決定了不同的人對同一知識的認識、把握程度或深度相去甚遠知識的時間性和主體的相對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 「真實」地反映外界事物,從而使會計信息失真成為可能。第二,會計人員的行為引起的不確定性。會計人員在核算工作中的不確定性是受認知水平、技術水平、職業道德的影響,不同會計人員根據自身的職業判斷,對同一經濟業務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最典型的是,會計准則和制度中廣泛使用著「極少可能」、「可能」、「很可能」、「基本確定」、「確定」等字眼。由於對事件發生的概率和程度的主觀判斷因人而異,因此,什麼情況是「很可能」,什麼程度算是 「基本確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斷,這種判斷影響會計政策的選用和會計處理方法的實施,其中還有可能帶有管理當局的壓力、會計人員的舞弊、合理差錯等原因。
6.會計過程的時滯性。從經濟活動發生經歷會計系統到使用者這一過程中,需要一段時間。會計作為中介而存在,會計從確認、計量到報告的生成至最後傳到使用者手中,其中每一個環節都要佔用一段時間,時滯性的存在使不確定性無法全面揭示甚至完全被忽略。在「時滯」期間內,一些事項未被記錄、反映,或「時滯」期間內發生了導致性質改變的不確定性事件,這會使會計報告所揭示的信息失去存在價值。
7.會計領域中計量屬性不確定性。會計是以提供定量信息為主,計量理論在會計理論中屬於核心地位,計量最關鍵就是計量的單位。眾所周知,貨幣單位假設又稱計量單位假設,貨幣計量假設使會計產生以下的不確定性: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所反映的內容,僅限於那些能夠以貨幣來計量的企業經營活動,它並不反映不能夠以貨幣計量的企業經營活動。會計信息主要是貨幣性和定量性的,而非會計信息是非貨幣性和非定量性的。例如,企業職工的技術水平,企業產品的質量水平,以及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等信息,均不反映在會計信息之中,然而這些非貨幣性非會計信息對報表使用者也是相當重要的。作為計量單位的貨幣本身價值的不穩定性,貨幣計量假設並不考慮貨幣購買力的變動,因此,當發生嚴重、連續的通貨膨脹時,在這個假設觀念支配下所應用的歷史成本計價原則已脫離現實。當然,隨著一般物價水平會計或現時成本會計的產生,這一問題在理論上已得到了較好地解決。

J. 企業對交易事項進行會計確認

樓上說的很對,會計講的准則是實事求是,會計的職能之一是對企業發展及決策的指導作用,所以在會計中弄虛作假首先對企業本身的發展種下了隱患。
其次,高估資產或者收益會對投資者及監管機構造成假象,可能會造成投資失誤或者監管不力。有損企業的信譽,也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最後,一般正規企業的會計報表都要經過會計事務所的審核,降低了虛報的可能性。企業的每筆費用都是應該有相應的合同或者合法的票據的,會計事務所也是會逐一審核或者抽查的。

熱點內容
小企業會計准則養老保險 發布:2021-08-17 15:48:04 瀏覽:965
會計活頁賬本怎麼裝訂 發布:2021-08-17 15:48:01 瀏覽:558
會計繼續教育90分是多少學時 發布:2021-08-17 15:47:58 瀏覽:632
民辦非企業培訓機構會計分錄 發布:2021-08-17 15:47:53 瀏覽:149
初級會計報名發票丟了怎麼辦 發布:2021-08-17 15:47:13 瀏覽:80
會計樂財務軟體 發布:2021-08-17 15:47:10 瀏覽:277
內蒙古初級會計考試從哪裡報名 發布:2021-08-17 15:46:03 瀏覽:370
會計專業技能競賽運營怎麼做 發布:2021-08-17 15:44:53 瀏覽:683
如何應對基礎會計學考試 發布:2021-08-17 15:43:49 瀏覽:782
物流公司會計外賬處理 發布:2021-08-17 15:43:47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