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選擇會計制度還是會計准則
Ⅰ 企業會計制度及准則的選擇
目前企業可實施的會計記賬方法有企業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兩種方法。會計制度是從2001年開始實施的,會計准則是由2006年公布的,要求2007年1月1日起所有上市公司必須執行會計准則;2009年1月1日起,所有的國有企業執行會計准則。 兩者的適用范圍是一致的,但是會計准則比會計制度要先進,會計制度在逐步退出市場,現在尚在退出的過渡期而已。 會計准則是國際化、與國際會計體系接軌趨同的產物,廣泛的引入了公允價值的概念,劃分了金融資產與長期投資,引入了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等等。
Ⅱ 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准則的區別
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是我國會計規范的兩種形式,它們之間有相通的地方,也各有自己的側重點。會計准則是以特定的經濟業務(交易與事項)或特別的報表項目為對象,它詳細分析各該業務或項目的特點,規定所必須引用的概念的定義,然後以確認與計量為中心並兼顧披露,對圍繞該企業或項目有可能發生的各種會計問題作出處理的規定。人們學習了一份具體的會計准則,將會熟練地了解特定會計業務的會計處理的全過程。
會計制度則採取另一種形式。它是以某一特定部門特定行業或所有部門的企業為對象,著重對會計科目的設置、使用說明和會計報表的格式及其編制加以詳細規范。從這里可以看到,會計准則同會計制度有兩個最主要的差別:
一是規范的對象不同;具體准則按經濟業務或項目,制度按一個企業;
二是規范的重點不同:准則側重於確認和計量,制度側重於記錄和報告,確認和計量的內容有機地體現在會計科目及使用說明中。
這樣,准則重點是規范會計決策的過程,而制度是重點規范會計的行為和結果。採用准則的形式可引導會計人員從經濟業務的確認、計量開始考慮進一步決定怎樣記錄和報告(披露);採用制度的形式,會計人員能直接使用科目進行記錄,並按規定程序和格式編制報表。對比起來,准則比較抽象,比較難學難懂,操作性較差;而制度比較具體,容易了解和操作。
但准則的優點是「准則比較原則、概括,在表述方式上更接近於國際上通行的會計准則體例,能提高廣大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掌握財務會計的全過程,並能舉一反三,增強解決新問題的本領;制度的優點是在表述方式上使用了我國廣大會計人員所熟悉的報表加分錄的形式,容易被廣大會計人員所接受,操作方便,易懂易學。同時它們兩者之間也有相同的地方。
首先,會計准則是規范企業會計核算行為的,會計制度也是規范企業會計核算行為的,即兩者的功用是一致的。
其次,建立和完善會計准則體系的目的,在於確保企業依次進行會計核算能夠提供真實和完整的會計信息,為廣大會計信息使用者服務。建立和完善會計核算體系的目的也是如此。
從這點上講,兩者的目的和出發點也是一致的。再者,在我國,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均屬於行政法規,對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具有約束作用。鑒於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這種交叉互補關系,應該盡量使之協調統一,要力避製造准則與制度之間新的矛盾。而且它們可以結合起來運用。
Ⅲ 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准則有什麼區別
1。適用范圍不同
《小企業會計制度》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符合《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小企業,按照制度規定可以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若選擇執行了《企業會計制度》,就不能同時選擇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
而《企業會計制度》的適用范圍,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除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以及金融保險企業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含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從《小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看,符合《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小企業也可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2。會計科目設置不同
《小企業會計制度》比《企業會計制度》少設了25個一級科目。
原因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第一,小企業經濟業務相對簡單,因此可將《企業會計制度》中的部分科目進行歸並,如應收股利和應收利息合為應收股息科目,原材料和包裝物歸並為材料科目等。第二,小企業會計核算簡化或者沒有某科目所要反映的經濟業務,從而可少設。
3。賬務處理不同
《小企業會計制度》中沒有設置「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小企業在財產清查中發生資產的盤盈或盤虧時直接進行處理。筆者認為這種處理方法簡明扼要,與資產負債表中所反映的內容相符。而《企業會計制度》中的資產負債表中已取消了資產待處理項目,企業在編報前必須將待處理的資產進行處理,因此財產清查還要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多餘。
長期資產的可收回金額較難確定,計提減值准備時需要進行較多的職業判斷,而小企業會計人員少,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更少,所以《小企業會計制度》僅要求對短期投資、存貨和應收款項計提跌價或壞賬准備,不要求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計提減值准備。
小企業投資的業務比較少,按重要性原則對長期股權投資採用簡化了的成本法或簡化的權益法核算。
會計制度是對商業交易和財務往來在賬簿中進行分類、登錄、歸總,並進行分析、核實和上報結果的制度,是進行會計工作所應遵循的規則、方法、程序的總稱。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所屬財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國務院業務主管部門,在與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本地區、本部門的會計制度或者補充規定。
Ⅳ 新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區別
新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都是企業會計的制度標准,但是在制定的內容和會計主體等方面有所區別,分別為:
1、會計主體不同。舊准則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新准則規定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2、持續經營假設不同。舊准則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新准則規定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
3、會計分期假設不同。舊准則規定會計核算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會計報表。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訖日期採用公歷日期。新准則規定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於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4、貨幣計量假設不同。舊准則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選定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境外企業向國內有關部門編報會計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新准則僅僅規定企業會計應當以貨幣計量。對記賬本位幣未作規定。
5、規范的重點不同。新會計准則側重於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制度側重於記錄和報告,確認和計量的內容有機地體現在會計科目及使用說明中。
Ⅳ 小企業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准則哪個好
沒有說哪個好 適用范圍不同,會計准則比小准則廣,適用大中型企業
1、一般來講除三種企業以外的「小企業或微企業」執行小企業准則,小微企業的劃分見第4條。。
2、三種企業包括:
第二條 本准則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
下列三類小企業除外:
(一)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的小企業。
(二)金融機構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小企業。
(三)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前款所稱企業集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定義與《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相同。
3、小企業可以選擇執行小企業會計准則,或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准則,但是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小企業,不得在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同時,選擇執行《小企業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還應當提醒注意的是,凡是執行《小企業會計准則》的小企業,一旦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的,應當轉為執行《企業會計准則》;因經營規模或企業性質變化導致不符合《小企業會計准則》的第二條規定而成為大中型企業或金融企業的,應當從次年1月1日起轉為執行《企業會計准則》。
4、小企業及微企業的規定:
各行業劃型標准為:
(一)農、林、牧、漁業。營業收入20000萬元以下的為中小微型企業。其中,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營業收入5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營業收入5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
(二)工業。從業人員1000人
Ⅵ 我公司選用財務軟體選了《企業會計制度》,到底這個與新會計准則有什麼不同嗎,做賬的時候有什麼區別嗎
會計准則是規范企業會計核算行為的,會計制度也是規范企業會計核算行為的,即兩者的功用是一致的。其次,建立和完善會計准則體系的目的,在於確保企業依次進行會計核算能夠提供真實和完整的會計信息,為廣大會計信息使用者服務。建立和完善會計核算體系的目的也是如此。從這點上講,兩者的目的和出發點也是一致的。再者,在我國,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均屬於行政法規,對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具有約束作用。鑒於會計准則與會計制度這種交叉互補關系,應該盡量使之協調統一,要力避製造准則與制度之間新的矛盾。而且它們可以結合起來運用。
新會計准則在科目設置、收入確認等方面均有調整,可以問一下你的財務軟體是否使用的就是新科目和新准則。
Ⅶ 如何判斷企業是用會計制度還是會計准則
會計應遵循的原則:合法性原則;可靠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分期核算的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原則;一致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小編再送一個2018年ACCA資料包可以分享給小夥伴,戳:ACCA資料【新手指南】+講義+解析音頻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會計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價值,關鍵是看其與使用者的決策需要是否相關,是否有助於決策或者提高決策水平。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這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信息,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從而做出決策。
5.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在多數情況下,其經濟實質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況下,會出現不一致。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7.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8.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於幫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經濟決策,具有時效性。
拓展資料
會計原則是會計工作的指導性規范。對財務會計基本規律的概括與總結。比如穩健性原則、重要性原則等。實際工作中,會計原則常與會計准則相混用。美國先使用「會計原則」,後流行「會計准則」。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客觀過程,即美國的會計規范經歷了從「有限的、指導性」的規范(會計原則)發展成「數量可觀的指導性和技術性並重」的規范(會計准則)。
新准則下財務會計一般原則的變更
新准則下只有8個基本原則,取消了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和歷史成本原則。
其中繼續保留了重要性原則(第十七條)、謹慎性原則(第十八條)、實質重於形式(第十六條)原則,也強調了可比性(第十五條,把原准則的一貫性原則和可比性原則合並為可比性原則)、相關性(第十三條)、明晰性(第十四條)、及時性(第十九條)、客觀性(第十二條)原則。
另外,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將權責發生製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並入會計分期基本假設,歷史成本體現在會計要素的計量中(歷史成本屬於會計計量范疇,因此將歷史成本原則在新增的第九章「會計計量」中進行了規定)。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