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會計准則用什麼計算方法是
小企業會計准則適用於小型微利企業,其劃分標准按工信部發的《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執行。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不得轉為小企業會計准則,執行小企業會計准則的鼓勵執行企業會計准則或達到企業會計准則條件的不得執行小企業會計准則
從這些條件看,國家是鼓勵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小企業會計准則只是一種輔助方式。
按此精神看,你說的中企業應該是執行企業會計准則
B. 小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的折舊計算公式是什麼
具體如下:
1、小企業一般按直線法計提折舊:
應計折舊額=原價(成本)—預計凈殘值,
年折舊額=應計折舊額/預計使用年限
2、《小企業會計准則》(財會[2011]17號)
(1)第二十九條:
小企業應當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但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不得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的折舊費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受益對象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者當期損益。
前款所稱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成本)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後的金額。預計凈殘值,是指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小企業從該項固定資產處臵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臵費用後的凈額。已提足折舊,是指已經提足該項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
(2)第三十條
小企業應當按照年限平均法(即直線法,下同)計提折舊。小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小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並考慮稅法的規定,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C. 屬於小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可以使用的方法
《小企業會計准則》於2011年10月1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以財會〔2011〕17號印發,該《准則》分總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及利潤分配、外幣業務、財務報表、附則10章90條,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財政部2004年發布的《小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4〕2號)予以廢止。
《小企業會計准則》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其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准則》,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尤其在稅收規范上,採取了和稅法更為趨同的計量規則,大大簡化了會計准則與稅法的協調。在利稅影響因素方面,相對於《企業會計准則》也有了具體的改進。
《小企業會計准則》的特點:
(一)《小企業會計准則》寫法簡化
《小企業會計准則》在總說明的第12和13條中規定了非貨幣性交易和債務重組中的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原則,在以後的各項資產計價中不再重復這兩類業務中的資產計價方法,這減少了制度的篇幅,閱讀起來更簡明。。
(二)簡化了核算方法
《小企業會計准則》與《企業會計准則》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小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的核算方法比《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的核算方法簡單。如合並了4個一級科目,減少了25個一級科目;基本財務報表項目減少了9個;部分資產計價方法簡化了,如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的計價;有關會計事項的核算方法簡化了,如資產清查的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所得稅的核算、期末不計提長期資產減值准備等。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小企業會計准則》的簡化不是更改核算方法,處理上仍保持了與《企業會計准則》的一致性,以便將來隨著小企業規模發生變化,轉換為執行《企業會計准則》時,可減少需要調整和說明的內容。因為我國劃分小企業是以企業資產總額、營業額和雇員人數及是否對外籌資為標准,小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沒有本質的區別。
D. 小企業會計准則與企業會計准則有什麼區別
兩者區別如下:
一、適用范圍不同
《小企業會計准則》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不包括以個人獨資及合夥形式設立的小企業)。符合《小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的小企業,按照制度規定可以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准則》。若選擇執行了《企業會計准則》,就不能同時選擇執行《小企業會計准則》的有關規定。而《企業會計准則》的適用范圍,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除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以及金融保險企業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含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從《小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看,符合《小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的小企業也可執行《企業會計准則》。
二、會計科目設置不同
《小企業會計准則》比《企業會計准則》少設了25個一級科目。原因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第一,小企業經濟業務相對簡單,因此可將《企業會計准則》中的部分科目進行歸並,如應收股利和應收利息合為應收股息科目,原材料和包裝物歸並為材料科目等。第二,小企業會計核算簡化或者沒有某科目所要反映的經濟業務,從而可少設。如資產科目少設了自製半成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各項長期資產的減值准備、未確認融資費用和待處理財產損溢;負債科目少設了應付股利、預計負債、應付債券;所有者權益科目少設了已歸還投資;損益類科目少設了補貼收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三、賬務處理不同
1.資產清查的處理不同。《小企業會計准則》中沒有設置「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小企業在財產清查中發生資產的盤盈或盤虧時直接進行處理。筆者認為這種處理方法簡明扼要,與資產負債表中所反映的內容相符。而《企業會計准則》中的資產負債表中已取消了資產待處理項目,企業在編報前必須將待處理的資產進行處理,因此財產清查還要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多餘。
2.不計提長期資產減值准備。長期資產的可收回金額較難確定,計提減值准備時需要進行較多的職業判斷,而小企業會計人員少,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更少,所以《小企業會計准則》僅要求對短期投資、存貨和應收款項計提跌價或壞賬准備,不要求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計提減值准備。
3.簡化長期投資的核算。小企業投資的業務比較少,按重要性原則對長期股權投資採用簡化了的成本法或簡化的權益法核算。
按《小企業會計准則》中成本法的規定,股權持有期間內,企業應於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確認投資收益。按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中屬於應由本企業享有的部分,借記「應收股息」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科目。制度中不要求嚴格區分投資前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利潤的分配還是投資後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利潤的分配,但如果在投資當年取得被投資單位分派的屬於以前年度實現的利潤,則應沖減投資成本。《小企業會計准則》權益法簡化核算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第一,取得投資時不單獨核算股權投資差額。《小企業會計准則》權益法的規定,以現金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按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扣除已宣告但尚未領取的現金股利)入賬,不單獨核算股權投資差額,不對該差額進行攤銷。
第二,不對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進行處理。《小企業會計准則》中權益法規定:「採用權益法核算的小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應根據小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進行調整。」但在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具體解釋中只要求在被投資企業實現利潤或發生虧損時,小企業按應享有的份額或應分擔的份額增加或減少長期股權投資,同時增加或減少投資收益,而沒有規定對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進行處理。由於《小企業會計准則》的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沒有設三級科目,也無法反映是否要對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進行處理。筆者的理解是為了簡化核算,不對其進行處理。
4.簡化了專門借款費用的核算。《小企業會計准則》對於借款費用的核算,要求企業在固定資產開始建造至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之前發生的專門借款費用,均可資本化計入固定資產成本,而不必與資產支出數掛鉤。這簡化了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計算手續,但可能會導致資本化金額誇大,進而多計固定資產價值,少計本期利潤,但長遠看又會使未來時期的折舊費用予以抵銷。
5. 簡化了融資租賃固定資產的計量。《小企業會計准則》規定,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以合同或協議約定應支付的價款和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其他有關必要支出,作為其入賬價值,這避免了計算最低租賃付款額過程中涉及的職業判斷及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等較為繁瑣的計算。
6. 簡化了所得稅的賬務處理。《小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小企業計算出當期應交的所得稅,借記「所得稅」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可見,所得稅的賬務處理採用了本期所得稅費用按照本期應稅所得與適用的所得稅稅率計算的應付稅款法,即本期所得稅費用等於本期應交的所得稅費用,時間性差異影響所得稅的金額均在本期確認所得稅費用或在本期抵減所得稅費用,而不作為資產負債表中的一項負債或一項資產加以反映。這簡化了時間性差異的核算。
7. 其他資產核算方法的簡化。《小企業會計准則》還簡化了一些資產的轉移價值核算方法。如低值易耗品的價值攤銷要求採用一次攤銷或分次攤銷法,沒有要求按五五攤銷法;短期投資期末按總成本與總市價孰低計量,不需要分項比較計量,在短期投資轉讓時可不結轉其已提的跌價准備。
8. 待轉資產價值核算不同。《企業會計准則》中的待轉資產價值科目核算內容是外商投資企業待轉的接受非現金資產捐贈的價值。外商投資企業接受非現金資產捐贈時,按確定的實際成本,借記非現金資產類科目,貸記「待轉資產價值」科目;年終企業按「待轉資產價值」科目的賬面余額,借記「待轉資產價值」科目,貸記 「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和「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財政部在《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准則〉及相關會計准則問題解答(三)》中將「待轉資產價值」科目的運用擴展為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所有企業。
而《小企業會計准則》中的待轉資產價值科目核算內容是小企業接受捐贈待轉的資產價值,其核算內容不僅包括了小企業接受的非現金資產捐贈,還包括了接受現金資產的捐贈。其賬務處理為:小企業接受貨幣性資產捐贈時,借記「現金」或「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待轉資產價值」;接受非現金資產捐贈時,按確定的實際成本,借記非現金資產類科目,貸記「待轉資產價值」科目;期末如果接受捐贈待轉的資產價值全部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按「待轉資產價值」科目的賬面余額,借記「待轉資產價值」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和「資本公積」,期末如果接受捐贈的非現金資產金額較大,經批准可以在規定期限內分期平均計入各年度應納所得額,分期進行上述轉賬處理。這使小企業的「待轉資產價值」科目核算內容更全面,核算也更趨於合理。增加了以應收債權融資或出售應收債權的會計處理。根據財政部2003年5月15日發布的關於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從事應收債權融資等有關業務會計處理的暫行規定,《小企業會計准則》及時地增加了以應收債權融資或出售應收債權的會計處理,用以規范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從事的融資業務的會計核算。
四、財務報告方面的不同
《小企業會計准則》只要求小企業提供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兩張基本報表,而且報表的內容比較簡單。如根據小企業業務比較簡單,有些業務發生的可能性很少的情況,刪除了若干項目。象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項目中減少了預付賬款、應收補貼款、遞延稅款借項等項目,負債中減少了預收賬款、應付股利、專項應付款、遞延稅款貸項等項目,所有者權益中減少了已歸還投資項目。利潤表中減少了補貼收入項目等。
E. 請問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所得稅核算方法是納稅影響會計法還是應付稅款法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要求採用的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 應付稅款法
應付稅款法是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均在當期確認所得稅費用。
採用應付稅款法核算時,需要設置兩個科目:「所得稅費用」科目,核算企業從本期損益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核算企業應交的所得稅。
二、納稅影響會計法
納稅影響會計法是指企業確認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金額,按照當期應交的所得稅和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影響金額的合計,確認為當期所得稅費用的方法。
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時,除了需要設置「所得稅費用」和「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外,還需要設置「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用於核算企業由於時間性差異產生的影響所得稅的金額和以後各期轉回的金額,以及採用債務法時,反映稅率變動或開征新稅調整的遞延稅款金額。
三、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從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本質出發,分析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對期末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四、正確選擇所得稅會計的核算方法
(一)小企業可選擇「應付稅款法」
在《小企業會計制度》中明確規定,小企業因業務簡單,核算成本較低,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不高,允許採用「應付稅款法」。
(二)大中型企業應選擇「納稅影響會計法」
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企業必須使用「納稅影響會計法」,具體屬於「利潤表債務法」。
(三)我國上市公司只能選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執行《企業會計准則2006》的企業(目前主要是上市公司和部分大型國有企業),必須使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以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F. 小企業會計准則採用什麼計量方法
小企業會計准則其實就是企業會計准則的簡化版,所以之間使用方法應該都是一致的,沒有很大的區別。
G. 對於小公司借款,小企業會計准則的會計計算方針是
為了簡化小企業的會計核算,《小企業會計准則》在核算口徑上實現了統一。
統一採用直線法攤銷債券的折價或者溢價。在長期債券投資(或持有至到期投資)中的債券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方面,《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債券的折價或者溢價在債券存續期間內於確認相關債券利息收入時採用實際利率法進行攤銷。而《小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債券的折價或者溢價在債券存續期間內於確認相關債券利息收入時採用直線法進行攤銷。
統一採用成本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在長期股權投資的後續計量方面,《企業會計准則》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在持有期間,根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況,分別採用成本法和權益法進行會計處理。而《小企業會計准則》則要求小企業統一採用成本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會計處理。
統一採用未來適用法對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進行會計處理。《企業會計准則》要求企業根據具體情況對會計政策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或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對前期差錯更正採用追溯重述法或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對會計估計變更採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而《小企業會計准則》要求小企業對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均應當採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大大簡化了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方法。
H. 小企業會計准則 所得稅計算方法方法怎麼填
執行《小企業會計准則》,所得稅計算方法方法填寫「應付稅款法」。按照《小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小企業應當在利潤總額的基礎上,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進行納稅調整,計算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所得稅稅率為基礎計算確定當期應納稅額。
應付稅款法,是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到以後各期的會計處理方法。
I. 小企業會計准則里,小企業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方法有哪些
小企業會計准則里,小企業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方法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四種方法可以選擇。為了遵循謹慎性原則,企業不宜採用後進先出法來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設先購入的存貨發出而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先購進的存貨成本先結轉,後購進的存貨後結轉,以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具體方法是:在購入存貨時,依次登記購進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在發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成本和結存金額。
先進先出法能夠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比較煩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價格不穩定,採用先進先出發法的工作量較大。當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市價,發出存貨成本偏低,先進先出法會高估企業當期的利潤和庫存存貨的價值;反之,會低估庫存存貨的價值和當期的利潤。
2、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按照每次購進存貨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購進存貨的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以此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的成本依據。計算公司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購進存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購進存貨的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的數量*本次發貨前的存貨單位成本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
移動加權平均法的優點在於管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企業存貨的購進情況、結存情況,與購進存貨的數量和購入前庫存存貨的數量多少成正比,成本計算比較客觀可信,但與市價仍有一定的差距,頻繁地計算移動單位平均成本,也會使存貨核算變得相當煩瑣。對於儲存在同一地點性能相關的大量存貨一般採用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只適用於永繼盤存制,不適用實地盤存制。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以當月全部購進存貨的數量加上月初存貨的數量作為分母,去除當月全部購進存貨的成本加上月初存貨的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並根據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來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貨的實際成本+∑(當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當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當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當月發出存貨成本=當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當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性計算加權平均單價,計算比較簡單,工作量比較小,有利於簡化成本計算的工作,採用這種方法,由於平時無法提供發出存貨的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於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例子:1月31日庫存A商品1000件,金額為100000原,2月采購2000件,價格為221000,則本月A商品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為,(100000+221000)/(1000+2000)=107(元),2月發出商品2500件,則本月發出商品價值為2500*107=267500(元),庫存商品成本為500*107=53500(元)。
4、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採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
個別計價法的優點: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准確。缺點:實務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適用於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例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個別計價法的計算公式: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例:某工廠本月生產過程中領用A材料2000KG,經確認其中1000KG屬第一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5元;其中600KG屬第二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6元;其中400KG屬第三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8元。本月發出A材料的成本計算如下:
發出材料實際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J. 小企業會計准則有哪些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型企業一般指資產規模不大、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管理(含財務人員)較少的企業,組織體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體系,管理跨度較小。中小型企業因數量眾多而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到來,掌握先進技術和管理知識的人員創辦新興的科技企業將呈不斷增長趨勢,其中將有為數眾多的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由於由於受到規模、財力和人力的限制,企業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統,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數據採集不準確。在生產方面具體表現為:1.沒有專職的成本核算人員;2.輔助核算部門不獨立核算;3.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4.車間管理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不易區分;等等。
無論什麼工業企業,無論什麼生產類型的產品,也不論管理要求如何,最終都必須按照產品品種算出產品成本。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一般、最起碼的要求,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中小企業一般也應選擇品種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批或訂單生產,使用分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