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就8個,不需要記憶方法。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會計信息要有用,必須以可靠為基礎,如果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是不可靠的。就會給投資者等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甚至損失。
2、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會計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價值,關鍵是看其與使用者的決策需要是否相關,是否有助於決策或者提高決策水平。相關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有助於使用者評價企業過去的決策,證實或者修正過去的有關預測,因而具有反饋價值。相關的會計信息還應當具有預測價值,有助於使用者根據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預測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要求。需要企業在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使用者的決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關陛是以可靠性為基礎的,兩者之間並不矛盾,不應將兩者對立起來。也就是說,會計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盡可能的做到相關性,以滿足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需要。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業編制財務報告、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在於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地使用會計信息,應當能讓其了解會計信息的內涵。弄懂會計信息的內容,這就要求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易於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滿足向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1)、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信息,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從而作出決策。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2)、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評價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及其變動情況。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5、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在多數情況下,其經濟實質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況下,會出現不一致例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來講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是由於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企業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並從中受益等,因此,從其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融資租入資產所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在會計_人、計量和報告上就應當將以融資租入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企業的資產,列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在實務中。如果會計信息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據此作出決策的,該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加以判斷。
7、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面臨著許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如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售出存貨可能發生的退貨或者返修等。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要求,需要企業在面臨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例如,要求企業對可能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對售出商品可能發生的保修義務等確認預計負債等,就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要求。
謹慎性的應用也不允許企業設置秘密准備。如果企業故意低估資產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負債或者費用,將不符合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要求,損害會計信息質量,扭曲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對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這是不符合會計准則要求的。
8、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⑵ 企業內部主要會計信息使用者有哪些
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及需要重點了解的信息:
(1)投資者。對投資者而言,通過對會計報表的閱讀和分析,可重點了解其投資的完整性和投資報酬,企業資本結構的變化、未來的獲利能力和利潤分配政策等。
(2)債權人。對債權人而言,通過對會計報表的閱讀和分析,可重點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了解其債權的保障和利息的獲取,以及債務人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按期償付債務。
(3)政府及其機構。對政府及其機構而言,通過閱讀和分析會計報表,可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社會資源的分配情況,以作為決定稅收等經濟政策和國民收入等統計資料的基礎。
(4)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對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而言,通過閱讀和分析會計報表,可了解企業的發展趨勢、經營活動的范圍,為選擇投資和貸款方向提供依據。
會計信息是指會計單位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附註等形式向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
會計信息的作用有:
1、會計信息能幫助投資者和貸款人進行合理決策。在市場經濟環境里,企業的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和債權人,無論是現在或潛在的投資人和貸款人,為了作出合理的投資和信貸決策,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會計信息能評估和預測未來的現金流動。企業內外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主要是為了幫助未來的經濟決策,預測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其中主要內容側重於財務預測,
如現金流量,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等。通常,預測經濟前景應以過去經營活動的信息為基礎,即由財務報告所提供的關於企業過去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信息作為預測依據。
3、會計信息有助於政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國家財政部門根據企業報送的會計報表,監督檢查企業的財務管理情況;稅務部門通過閱讀企業的會計資料,了解稅收的執行情況。
4、會計信息有利於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企業將生產經營的全面情況進行搜集,整理,將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統的信息資料,傳遞給企業內部管理部門。企業管理者可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決策,採取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
⑶ 企業財務中有用的會計信息主要是指
信息是對人有用的,能夠影響人們行為的數據。信息是客觀世界中各種事物的變化和特徵的最新反映,是客觀事物之間聯系的表徵,也是客觀事物狀態經過傳遞後在人腦中的再現,從而可以對人產生指導。任何信息只有經過傳遞才能被人接受和利用。 會計信息主要用來處理企業經營過程中價值運動所產生的數據,按照規定的會計制度,法規,方法和程序,把他們加工成有助於決策的財務信息和其他經濟信息。具體地說,會計信息是指會計數據經過加工處理後產生的,為會計管理和企業管理所需要的經濟信息。它包括:反映過去所發生的財務信息,即有關資金的取得,分配與使用的信息,如資產負債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種財務分析報表,對未來具有預測作用的決策信息,年度計劃,規劃,金額等。會計通過信息的提供與使用來反映過去的經濟活動,控制目前的經濟活動,預測未來的經濟活動。 會計信息是指會計單位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附註等形式向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單位財務。
⑷ 從哪些方面論述會計信息對企業的影響
1、會計信息能幫助投資者和貸款人進行合理決策。在市場經濟環境里,企業的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和債權人,無論是現在或潛在的投資人和貸款人,為了作出合理的投資和信貸決策,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會計信息能評估和預測未來的現金流動。企業內外使用者對信息的需求主要是為了幫助未來的經濟決策,預測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其中主要內容側重於財務預測, 如現金流量,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等。通常,預測經濟前景應以過去經營活動的信息為基礎,即由財務報告所提供的關於企業過去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信息作為預測依據。
3、會計信息有利於加強和改善經營管理。企業將生產經營的全面情況進行搜集,整理,將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統的信息資料,傳遞給企業內部管理部門。企業管理者可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決策,採取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
(4)企業的會計信息擴展閱讀
通過企業的財務信息對企業的經營情況進行預測和分析。
控制和評價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
比如通過盈利能力指標(主營業務毛利率、主營業務利潤率、總資產利潤率等)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企業盈利能力、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
通過償債能力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等)可以分析出企業對債務償還安全性的保障程度、財務結構的穩健度及自有資金對償還債務風險的承受力。
而企業發展能力指標(營業收入增長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累積率、總資產增長率、資本三年平均增長率等)可以預示企業的市場前景、可持續發展潛力。從中發現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為企業起到預測和預警作用。
⑸ 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
企業財務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
1、投資者。
投資者根據會計信息來決策是否投資,是否追加或減少投資額度,是否撤回投資。通過信息的提供與使用來反映過去的經濟活動,控制目前的經濟活動,預測未來的經濟活動。
2、債權人。
對債權人而言,通過對會計報表的閱讀和分析,可重點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 了解其債權的保障和利息的獲取,以及債務人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按期償付債務。
3、政府及其機構。
國家財政部門根據企業報送的會計報表,監督檢查企業的財務管理情況;稅務部門通過閱讀企業的會計資料,了解稅收的執行情況。
4、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
為了作出合理的投資和信貸決策,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5、職工。
職工期望了解薪酬,福利,以及企業為職工提供的各類社會保障信息和某些綜合的信息。
6、供應商。
供應商需要了解企業的有關經營信用狀況,現金流量以及支付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以便確定賒銷政策。
(5)企業的會計信息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三十七條
會計機構內部應當建立稽核制度。 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帳目的登記工作。
第三十八條
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 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 本法所稱會計人員的范圍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第三十九條
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
第四十條
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帳,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再從事會計工作。
第四十一條
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者離職,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⑹ 企業財務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哪些
是的。
以上人員都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
例如:
投資者通過財務報表,來判斷是否要對企業繼續投資。
債權人通過財務報表,來判斷是否要借錢給企業。
政府通過財務報表,來了解本轄區經濟發展狀況及稅收狀況。
企業管理人員通過財務報表,來衡量自己的經營成果。
職工通過財務報表,來了解自己的工資等權益是否能得到保障。
社會公眾是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他們通過財務報表來判斷是否與企業發生直接經濟業務等。
⑺ 企業對外部提供會計信息的形式是:
企業對外提供會計信息形式主要是財務報告。財務報告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書面文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新的會計准則要求在年報中披露)、附表及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財務報告」從國際范圍來看是較通用的術語,但是在我國現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中使用的是「財務會計報告」術語。為了保持法規體系一致性,基本准則仍然沒用「財務會計報告」術語,但同時又引入了「財務報告」術語,並指出「財務會計報告」又稱「財務報告」,從而較好解決了立足國情與國際趨同的問題。
希望能幫助到您!
⑻ 企業 如何提供准確的會計信息
你好,想提供准確的會計信息就要真實的記錄會計事項,合理運用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遵守會計准則個會計制度,這樣出來的報表數據才是真實准確的,謝謝
⑼ 企業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有哪些
信息內部使用者 ,只有企業管理者(也可以包括員工) 也就是經理層,除此之外 全部都是外部使用者。
⑽ 什麼是會計信息
會計信息是指按會計特有的處理方法(會計制度、會計准則等的規定)對交易
和事項的原始數據經過處理後產生的,為滿足會計管理及經濟管理需要的經濟信息。由於企業與非營利企業所遵循的制度不一樣,滿足的需要也不一樣,所以最終提供的會計信息也會有不同的特點。
企業會計(即財務會計)所提供信息的特點有:
(1)
財務會計的空間范圍是某一個特定企業,它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屬於個別企業。
(2)
財務會計所提供的信息,主要反映已經發生的業務所導致的經濟結果。
(3)
財務會計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其中包括資金流轉的影響,以及經營成果的信息。
非營利企業會計所提供信息的特點則有:
(1)非營利組織會計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空間范圍也實在某一個特定非營利組織,其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屬於往往屬於非營利組織以外的人或組織。
(2)非營利組織會計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不是已經發生的業務所導致的經濟結果,而是組織里的資金流動、流向情況。
(3)當前我國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信息披露比較繁雜,不同類型的組織會計核算的依據不同,核算基礎不同,信息披露的基礎也不同,這就導致其所披露的會計信息不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