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當中的權重怎麼計算
A. 會計中的加權平均法是如何運算的
一、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計算公式如下:
1、存貨平均單位成本 = [月初庫存存貨成本 + ∑(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2、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 =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平均單位成本
3、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 = 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 + 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 - 本月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二、舉例
某企業月初存貨A數量150千克,單價10元,成本1500元。本月入庫合計數量400千克,成本5500元,發出350千克。
1、求庫存存貨平均單位成本=(1500+5500)/(150+400)=12.73元/千克(四捨五入數)
2、發出存貨成本=350*12.73=4455.5元
3、月末庫存存貨成本=1500+5500-4455.5=2544.5元。
三、採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有利於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由於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因此不利於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B. 怎樣計算權重
權重計算即將各數值乘以相應的權數,然後加總求和得到總體值,再除以總的單位數。
權重的值就是加權平均值,值的大小不僅取決於總體中各單位的數值(變數值)的大小,而且取決於各數值出現的次數(頻數),由於各數值出現的次數對其在平均數中的影響起著權衡輕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權數。
主次指標排隊分類法
這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也稱A、B、C分類法。顧名思義,其具體操作分為排隊和設置權重兩步:排隊是將考核指標體系中所有指標按照一定標准,如按照其重要性程度進行排列;設置權重是在排隊的基礎上,按照A、B、C三類指標設置權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權重
C. 權重是怎麼計算
滬深300指數是按照自由流通量加權計算指數,樣本股在指數中的權重由其自由流通量決定。所謂自由流通量,是指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中可以自由交易的股份,是從總股本中減去基本不上市交易的股份,這些基本不上市交易的股份(非自由流通股份)一般包括發起人持股、戰略投資者持股、交叉持股和國有股以及受限的員工持股等。
以中國銀行為例,中行總股本2538億股,其中A股1778億。但匯金控股與戰略投資者持有的股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會上市交易的,屬於非自由流通股,而且,發行時還有30多億的配售股份屬於限售股份,在其上市流通之前也屬於非自由流通股,這樣算下來,中國銀行的自由流通A股僅有34.5億股,自由流通量即為34.5億股,中行自由流通股本僅占其總股本的1.94%。也就是說,中行僅有34.5億股被納入滬深300指數的計算中,由此所計算出來的,在滬深300指數中所佔的比重就遠低於招商銀行等其他大盤股。
D. 會計中加權平均法公式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結存存貨成本+購入存貨成本)/(結存存貨數量+購入存貨數量);
庫存存貨成本=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或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4)會計當中的權重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優點: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
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在物價變動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按加權平均單價計算的期末存貨價值與現行成本有較大的差異。
適合物價變動幅度不大的情況。這種方法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管理。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計算
E. 權重計算方法
1、權重可通過劃分多個層次指標進行判斷和計算,常用的方法包括層次分析法、模糊法、模糊層次分析法和專家評價法等。
2、有題可以,授課老師的平均分=(10+9)/2=9.5 分 ,同學的平均分=(10+8)/2=9分。根據權重分別是4、3、2、1,可以計算出甲同學測評分數為:
9×0.4+9.5×0.3+9×0.2+9×0.1=9.15分。
(5)會計當中的權重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權重設置的具體方法
1、排序法
是羅列出某個崗位所有的績效考核指標,然後通過兩兩對比的方法對這些指標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序,越排在前面的指標權重越大,越排在靠後的權重越小。這個方法只能確定各個指標的相對權重,對於設置指標的絕對權重的意義不是很大,相對權重確定後還是要按照其他方法來確定絕對權重的,另外,在對指標進行排序時也一定要有該崗位的上級、任職者和HR都一起參與才行
2、經驗法
這樣的方法就是靠個人的經驗判斷了,經驗不一定完全是自己的,也可以參照外部同行業企業的經驗嘛。完全自己在閉門造車是非常難的。
F. 績效考核里得分和權重是如何計算的
如果公司定的指標權重總和是100%,工作紀律占的權重按20%來計算的話,滿分100分制,1000塊的績效考核獎當中,工作紀律所佔的績效獎金為1000*20%=200元。工作紀律占權重分是20分,200元除以20分,得出每分10元。
早退扣了10分,由此產生的扣款200/20X10,就是10分乘以10元,被扣100元。公式是早退的績效考核扣款=績效考核獎*工作紀律權重佔比/工作紀律考核指標的總分*早退扣分。
績效考核是採用科學的考核方式,評定員工的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員工的工作職責履行程度和員工的發展情況,並且將評定結果反饋給員工的過程。常見績效考核方法包括BSC、KPI及360度考核等。績效考核是一項系統工程。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過程中的一種手段。
(6)會計當中的權重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績效考核技巧:
實行績效考核體制之前,應先對公司的管理層做一個調整,做一個考核,這個考核分工作態度、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工作成績、團隊意識、溝通能力、配合能力、員工印象幾方面,先將管理層考核清了,調整到位了,員工才會相信績效考核體制,才會配合工作,也才會再次調動起積極性。
首先要建立企業內部申訴機制,讓員工在遭遇不公正、不公平待遇時有一個申訴與解決的通暢途徑,避免因領導者情感因素傷害職業打工者的權益。
其次,企業內部不僅要確定不同部門或崗位的權利、義務,同時還必須採取自上而下的崗位描述,明確細化的崗位職責及考核標准,避免將考績淪為一種粗放的能力「審判」。
G. 權重百分比怎麼算
1、權重可通過劃分多個層次指標進行判斷和計算,常用的方法包括層次分析法、模糊法、模糊層次分析法和專家評價法等。
2、有題可以,授課老師的平均分=(10+9)/2=9.5 分 ,同學的平均分=(10+8)/2=9分。根據權重分別是4、3、2、1,可以計算出甲同學測評分數為:
9×0.4+9.5×0.3+9×0.2+9×0.1=9.15分。
(7)會計當中的權重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設置權重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主觀經驗法
考核者憑自己以往的經驗直接給指標設定權重,一般適用於考核者對考核客體非常熟悉和了解的情況下。
2、主次指標排隊分類法
這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也稱A、B、C分類法。顧名思義,其具體操作分為排隊和設置權重兩步:排隊是將考核指標體系中所有指標按照一定標准,如按照其重要性程度進行排列;設置權重是在排隊的基礎上,按照A、B、C三類指標設置權重。
H. 有關權重的計算方法
學校組織6人對甲同學測評,其中學校領導1人,授課老師2人,班幹部1人,同學2人,學校領導9分,授課老師分別是10分、9分,班幹部是9分,同學分別是10分、8分,甲同學測評分數為9.15分,怎樣計算權重
I. 權重是什麼意思如何計算
權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針對某一指標而言.某一指標的權重是指該指標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
如:學生期末總評是對學生平時成績,期中考成績,期末考成績的綜合評價,但是這三個成績所佔期末總評的成績的比重不一樣.若平時成績佔30%,期中考成績佔30%,期末考成績佔40%,那麼期末總評=平時成績*0.3+期中考成績*0.3+期末考成績*0.4.打個比方說,一件事情,你給它打100分,你的老闆給它打60分,如果平均,則是(100+60)/2=80分.但因為老闆說的話分量比你重,假如老闆的權重是2,你是1,這時求平均值就是加權平均了,結果是(100*1 + 60*2)/(1+2)=73.3分,顯然向你的老闆那裡傾斜了.假如老闆權重是1,你的權重是3,結果是(100*3+60*1)/(1+3)=90.這就是根據權重的不同進行的平均數的計算,所以又叫加權平均數.
J. 權重的計算方法舉例
甲同學測評分數=9*0.4+(10+9)/2*0.3+9*0.2+(10+8)/2*0.1=9.15.
權重計算就是指標量*該指標在整個樣本中或規定的重要程度,也可以直接理解為所佔百分比。
(10)會計當中的權重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權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針對某一指標而言。
某一指標的權重是指該指標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
在表示在評價過程中,是被評價對象的不同側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對各評價因子在總體評價中的作用進行區別對待。
如:學生期末總評是對學生平時成績,期中考成績,期末考成績的綜合評價,但是這三個成績所佔期末總評成績的比重不一樣。若平時成績佔30%,期中考成績佔30%,期末考成績佔40%,那麼期末總評=平時成績*0.3+期中考成績*0.3+期末考成績*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