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辦退稅會計賬務怎麼處理
『壹』 出口退稅會計核算怎麼做賬務處理
出口退稅賬務處理如下:
1.購入貨物及接受應稅勞務時,按增值稅扣稅憑證註明的增值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原材料/管理費用/製造費用等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
2.出口貨物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3.計算當期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賬務處理如下: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當期應退稅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當期免抵稅額)
主營業務成本(當期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當期免抵退稅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當期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4.收到出口退稅款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
『貳』 退稅怎麼做賬
計入:營業外收入、借:銀行存款、貸: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收入在"利潤"或"利潤或虧損"賬戶核算。在企業的"利潤表"中,營業外收入需單獨列示,屬於企業營業外收入的款項應及時入賬,不準留作小家當或其他不符合制度規定的開支。
企業營業外收入的核算在"營業外收入"賬戶下進行,也可在該賬戶下按各種不同的收入設置明細賬戶進行明細核算。
退稅流程
1、有關證件的送驗及登記表的領取 企業在取得有關部門批准其經營出口產品業務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工商登記證明後,應於30日內辦理出口企業退稅登記。
2、退稅登記的申報和受理 企業領到「出口企業退稅登記表」後,即按登記表及有關要求填寫,加蓋企業公章和有關人員印章後,連同出口產品經營權批准文件、工商登記證明等證明資料一起報送稅務機關,稅務機關經審核無誤後,即受理登記。
3、填發出口退稅登記證 稅務機關接到企業的正式申請,經審核無誤並按規定的程序批准後,核發給企業「出口退稅登記」。
4、出口退稅登記的變更或注銷 當企業經營狀況發生變化或某些退稅政策發生變動時,應根據實際需要變更或注銷退稅登記。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會計網-國家退稅收到的錢如何記賬?
『叄』 生產企業委託代辦退稅有關增值稅會計處理是怎樣規定的
根據下列規定,生產企業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貨物,需要取得外貿企業到其主管局開具的《代理出口貨物證明》。如果是有進出口經營權並辦理了退稅登記的生產型出口企業,正常辦理退稅即可。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出口貨物退(免)稅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6]102號)文件規定:出口企業代理其他企業出口後,除另有規定者外,須在自貨物報關出口之日起60天內憑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退稅專用)、代理出口協議,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開具《代理出口貨物證明》,並及時轉給委託出口企業。
『肆』 企業所得稅退稅怎麼做賬務處理
企業所得稅退稅如果是退以前年度的所得稅,執行企業會計准則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借:銀行存款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伍』 出口退稅的會計怎麼處理
一、歸納起來,「免、抵、退」稅的計算可分為四個步驟:
(1)計算當期應納稅額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上期末留抵稅額
若應納稅額為正數,即沒有可退稅額(因為沒有留抵稅額),則仍應交納增值稅;若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未抵扣稅額,則有資格申請退稅,但到底能退多少,還要進行計算比較。
(2)計算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出口貨物徵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材料價格×(出口貨物徵收率-出口貨物退稅率)
相關會計處理為:
根據「當期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計算免抵退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免抵退稅額抵減額=免稅購進原料價格×出口貨物退稅率
免稅購進原料包括從國內購進免稅原料和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其中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公式為:
進料加工免稅進口料件的組成計稅價格=貨物到岸價+海關實征關稅和消費稅
(4)確定應退稅額和免抵稅額
1、若應納稅額為零或正數時,即:沒有留抵稅額,當期應退稅額為零;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免抵退稅額全部作為「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相關會計處理為: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2、若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有留抵稅額時,則可以免抵退稅額為限享受退稅:
(1)若期末未抵扣稅額≤免抵退稅額,則:當期應退稅額=期末未抵扣稅額,當期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期末未抵扣稅額。
相關會計處理(根據稅務局「免抵退審批通知單」)為:
借:應收補貼款 -出口退稅 (與通知單上所載「應退稅額」一致)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與通知單上所載「免抵稅額」一致)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與通知單上所載「免抵退稅額」一致)
(2)若期末未抵扣稅額≥免抵退稅額,可全部退稅,則:當期應退稅額=免抵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0。
相關會計處理為:
借:應收補貼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應收補貼款」所對應的金額,才是真正的退稅,根據「當期應退稅額」的計算過程可得知,退的是期末未抵扣完的留抵進項稅額。
應收補貼款科目在會計上屬於過渡科目,不應結轉利潤,待補貼款到賬後,該科目余額自然歸零。
由此可見,「出口退稅」貸方專欄核算的是「當期免抵稅額」與「當期應退稅額」之和,即稅法中規定的「當期免抵退稅額」(=出口銷售額*退稅率)。
而出口貨物實際執行的「超低稅率」計算的「銷項稅額」被計入了「進項稅額轉出」貸方專欄。如果將該部分數額與「出口退稅」貸方專欄數額相加,其實也就是內銷情況下,應當交納的銷項稅額。在內銷情況下,增值稅(銷項稅)應由購買方支付,但由於出口實行免稅政策,購買方免於向銷售方支付增值稅款(這就是免稅的結果),對此,國家以「出口退稅」的辦法進行補償。在這個意義上講,出口退稅就相當於銷項稅,其目的就是用於進項稅的抵扣,抵扣有餘的部分則給予退還。
在免抵退稅的計算方法中,計算「當期免抵稅額」主要是為了賬務處理的需要。免抵稅額即為「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科目的數額,如果不計算出免抵稅額,在財務處理時將無法平衡。
『陸』 我剛接觸出口退稅賬務,請問出口退稅的賬務怎麼處理謝謝
你是生產企業還是商業?生產企業實行「免、抵、退」稅辦法,對其出口貨物退(免)稅的會計核算,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主要涉及到「
應交稅金
---
應交增值稅
」和「應收
出口退稅
」
會計科目
。生產企業應根據會計科目的核算內容和要求進行核算並設置有關帳簿。
『柒』 出口退稅的賬務處理怎麼做
某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對自產貨物經營出口銷售及國內銷售。該企業2005年1月份購進所需原材料等貨物,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85萬元,內銷產品取得銷售額300萬元,出口貨物離岸價摺合人民幣2400萬元。假設上期留抵稅款5萬元,增值稅稅率17%,退稅率 15%,假設不設計信息問題。則相關賬務處理如下:
(1)外購原輔材料、備件、能耗等,分錄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0000
貨:銀行存款 5850000
(2)產品外銷時,分錄為:
借:應收外匯賬款 24000000
貨:主營業務收入 24000000
(3)內銷產品,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3510000
貨:主營業務收入 3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10000
(4)月末,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抵扣和退稅的稅額
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當期出口貨物離岸價×人民幣外匯牌價×(征稅率-退稅率)=2400 ×(17%-15%)=48(萬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 480000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480000
(5)計算應納稅額
本月應納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當期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上期留抵稅款-當期不予抵扣或退稅的金額)=51-(85 5-48)=9(萬元)
結轉後,月末「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賬戶貸方余額為90000元。
(6)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90000
貨:銀行存款90000(7)計算應免抵稅額
免抵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2400×15%=360(萬元)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3600000
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36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