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損壞會計賬目怎麼做
⑴ 請問庫存商品壞掉怎麼做賬務處理
庫存商品損壞的入賬方法:
1、對於正常損耗及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損耗,在扣除處置收入、保險賠償、過失人賠償後計入管理費用;
2、對於自然災害等非正常損失,在扣除處置收入、保險賠償、過失人賠償後計入營業外支出。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已驗收入庫,合乎標准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託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於銷售的各種商品。
企業應設置"庫存商品"科目,核算庫存商品的增減變化及其結存情況。商品驗收入庫時,應由"生產成本"科目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對外銷售庫存商品時,根據不同的銷售方式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在建工程等領用庫存商品,應按其成本轉賬。
⑵ 材料報損的賬務處理怎麼做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貸:原材料——××材料
分清責任及保險理賠等,會計分錄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
借:其他應收款——××保險公司
借:其他應收款——××個人
貸: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2)零部件損壞會計賬目怎麼做擴展閱讀:
材料、管材在運輸途中發生的短缺和損耗,屬於合理的損耗,應計入材料、管材的采購成本;能確定由過失人負責的。
應自「器材采購」科目轉入「應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等科目;尚待查明原因和需經批准才能轉銷的損失,先通過本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後,再分別處理:
屬於應由供應單位、運輸機構、保險公司或其他過失人負責賠償的損失,借記「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科目,貸記本科目。
屬於自然災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損失,應報經批准後,將扣除殘料價值、過失人和保險公司賠款後的凈損失區別情況處理:用於國家預算內地勘工作的,借記「國家基金」科目,貸記本科目。
用於其他經營的,借記「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屬於定額內短缺和其他損失,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
1、盤虧的固定資產
按固定資產盤虧明細表中所確認的價值,將盤虧的固定資產凈值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科目,已提折舊借記「累計折舊」科目,固定資產原值貸記「固定資產」。
該項資產已計提減值准備借記「固定資產減值准備」,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批准後將本科目余額轉入「營業外支出」。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
累計折舊
借: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貸:固定資產
營業外支出
借:營業外支出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益
2、盤盈的固定資產
根據固定資產盤盈明細表,按同類或類似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減去按該項目資產的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余額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本科目。經批准後轉入營業外收入。
借:固定資產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註:固定資產盤盈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進行賬務處理)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調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潤或減少以前年度虧損,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本科目;調整減少以前年度利潤或增加以前年度虧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二)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增加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等科目;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減少的所得稅費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經上述調整後,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如為貸方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借方余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⑶ 固定資產毀損賬務處理怎麼做
企業因出售、報廢、毀損等原因減少的固定資產要通過「固定資產清理」賬戶進行核算。
1、轉入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2、計算應交納的營業稅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⑷ 原材料損耗的會計賬目怎麼做
原材料的損耗,一般在「管理費用」列支,但要有手續,通過盤點後,編制的憑證作為原始憑證,
第一步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原材料
第二步
借:管理費用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由於特殊原因引起的損失,如自然災害損失,不在「管理費用」列支。
⑸ 存貨損失的賬務處理怎麼做呢
存貨的損失分以下幾種情況分別不同的帳務處理方法:
1、保管中發生的定額內的合理損耗
借:管理費用
貸:庫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2、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毀損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3、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損失
借:營業外支出(或其他應收款等)
貸:庫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在對存貨損失的處理上,會計制度規定由於預見存貨可能遭受損失或不合市價,出於會計上的「謹慎性」,企業在期末要計提「存貨跌價准備」,但稅法上不予認可。
對於存貨的非正常損失,會計上分兩種情況在本年利潤中直接扣除,即自然災害損失,在扣除保險公司等賠償後記入「營業外支出」,而因管理不善造成貨物被盜竊、發生霉爛變質等損失,扣除有關責任人員賠償後記入「管理費用」。
(5)零部件損壞會計賬目怎麼做擴展閱讀
一、存貨報廢、毀損或變質損失,為其計稅成本扣除殘值及責任人賠償後的余額,應依據以下證據材料確認:
1、存貨計稅成本的確定依據。
2、企業內部關於存貨報廢、毀損、變質、殘值情況說明及核銷資料。
3、涉及責任人賠償的,應當有賠償情況說明。
4、該項損失數額較大的,應有專業技術鑒定意見或法定資質中介機構出具的專項報告等。
二、存貨被盜損失,為其計稅成本扣除保險理賠以及責任人賠償後的余額,應依據以下證據材料確認:
1、存貨計稅成本的確定依據。
2、向公安機關的報案記錄。
3、涉及責任人和保險公司賠償的,應有賠償情況說明等。
⑹ 固定資產部分損毀,如果做賬務處理
如果不修理仍能使用,不做處理;如果不能使用,只有整套機器做報廢處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殘值部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清理費用記入清理費用,收入沖減清理費用
完畢後,損失轉入營業外支出
借:營業外支出
貸:固定資產清理(報廢損失+清理費用-清理收入)
⑺ 員工損壞工具,會計如何入賬
1.損壞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
貸:損壞的資產類科目
2.決定由*職工賠償時
借:其他應收款--**職工
貸:待處理財產損益
3.如果賠償金額比損失財產金額低時,差額記入支出
借:其他應收款--**職工
管理費用或其他
貸:待處理財產損益
4.和工資明細表沒有關系的,不過可以從發放的工資中直接扣除.
借:應付工資
貸:現金
其他應收款--**職工
⑻ 庫存商品發生毀損,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庫存商品發生毀損,進行賬務處理:
1、批准處理前的分錄
借: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貸:庫存商品
貸:應交稅金——進項稅額轉出 (如果原來沒取得稅票,則不需要轉出)
2、批准後,根據損失原因。轉入管理費用或營業外支出。
拓展資料:
一、庫存商品: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已驗收入庫,合乎標准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託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於銷售的各種商品。
企業應設置"庫存商品"科目,核算庫存商品的增減變化及其結存情況。商品驗收入庫時,應由"生產成本"科目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對外銷售庫存商品時,根據不同的銷售方式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在建工程等領用庫存商品,應按其成本轉賬。
庫存商品[1]明細賬應按企業庫存商品的種類、品種和規格設置明細賬。如有存放在本企業所屬門市部准備出售的商品、送交展覽會展出的商品,以及已發出尚未辦理托收手續的商品,都應單獨設置明細賬進行核算。庫存商品明細賬一般採用數量金額式。
實行售價金額核算的商品零售企業,庫存商品明細賬按實物負責人設置。其格式一般要用三欄式,只記售價金額不記數量。由於庫存商品按售價記賬,為隨時了解庫存商品的實際價值,同時也便於月末各實物負責人已銷商品進銷差價,也可採用「庫存商品」和「商品進銷差價」明細分類賬戶相結合的方法,設置「庫存商品及進銷差價」明細賬。
二、溢缺核算:
庫存商品盤點溢缺的賬務處理與商品購進發生溢缺的賬務處理基本相同,在未查明原因前,應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賬戶調整「庫存商品」賬戶的賬面記錄,查明原因後再分別不同情況從「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賬戶轉入有關賬戶。
參考資料:網路庫存商品
⑼ 貨物發生破損 賬務處理怎麼操作
公司銷售的產品在運輸途中發生損壞賬務處理,分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公司銷售的產品在運輸途中發生損壞,如果已經銷售出去,由購買方承擔損壞責任,因此不需要做會計分錄。
第二種情況,如果銷售前運輸中發生損壞,屬於天災原因造成的,那麼會計處理的分錄為: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
第三種情況,如果銷售前運輸中發生損壞,屬於管理不善造成的,那麼會計處理的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⑽ 一個零部件壞了,買新的來替換,那麼會計分錄怎麼做
如果是機器設備的核心零部件,
先將原機器設備轉入固定資產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借: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將替換掉零部件賬面價值計入營業外支出等
借:在建工程
借:營業外支出
貸:固定資產清理
購入零部件並安裝:
借:在建工程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安裝完畢: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如果是不重要、價值較小的零部件,可以直接計入製造費用:
借:製造費用——機物料消耗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