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項稅額轉出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⑴ 當月進項稅額轉出怎麼做會計分錄
當月進項稅額轉出怎麼做會計分錄?
本文講述的是關於當月進項稅額轉出怎麼做會計分錄的有關問題,相關的會計分錄小K已在文中為大家進行了整理,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發生需要轉出時:
借:庫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銷售費用) 。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月底進行結轉時:
借:應交稅法-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轉出主要是發生以下情況:
1、納稅人購進的貨物及在產品、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
2、納稅人購進的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如用於非應稅項目(在建工程)、免稅項目或集體福利與個人消費等。
3、進項稅額轉出就是將不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前期已經入賬)轉出到對應的存貨成本里。
本文講述的是關於當月進項稅額轉出怎麼做會計分錄的有關問題,相關的會計分錄小K已在文中為大家進行了整理,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發生需要轉出時:
借:庫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銷售費用) 。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月底進行結轉時:
借:應交稅法-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轉出主要是發生以下情況:
1、納稅人購進的貨物及在產品、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
2、納稅人購進的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如用於非應稅項目(在建工程)、免稅項目或集體福利與個人消費等。
3、進項稅額轉出就是將不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前期已經入賬)轉出到對應的存貨成本里。
在
⑵ 求教:進項稅額轉出會計分錄,
1、轉出:
借:其他應收款
貸:勞務費--保潔費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收到新票
借:勞務費--保潔費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其他應收款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⑶ 關於進項稅額轉出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1、結轉應繳納增值稅(即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的差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2、實際交納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進項稅額轉出的原因包括:
1、將不能抵扣的部分計入抵扣金額內;
2、改變用途,原來可以抵扣變為不能抵扣;
3、按比列分攤計算、劃分可以抵扣與不能抵扣的部分;
4、發生財產的非正常損失。
(3)進項稅額轉出的會計分錄怎麼做擴展閱讀
當已抵扣進項稅稅額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購進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在產品和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時,應將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進項稅稅額從當期發生的進項稅稅額中扣除,在會計處理中記入「進項稅額轉出」。
所謂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是將那些按稅法規定不能抵扣,但購進時已作抵扣的進項稅額如數轉出,在數額上是一進一出,進出相等。
而視同銷售是指企業對某項業務未做銷售處理,但按稅法規定應視同銷售交納相關稅費,需計算交納增值稅銷項稅額。
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進項稅額轉出僅僅是將原計入進項稅額中不能抵扣的部分轉出去,不考慮購進貨物的增值情況;視同銷售銷項稅額是根據貨物增值後的價值計算的,其與該項貨物的進項稅額的差額,為應交增值稅。
⑷ 進項稅轉出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進項稅額轉出」會計分錄的做法如下:
(1)發生需要轉出時:
借:庫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銷售費用) ;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2)月底進行結轉時:
借:應交稅法-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
(4)進項稅額轉出的會計分錄怎麼做擴展閱讀:
為了核算企業應交增值稅的發生、抵扣、進項轉出、計提、交納、退還等情況,應在「應交稅金」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和「未交增值稅」兩個明細科目。
一般納稅人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明細賬的借、貸方設置分析項目,在借方分析欄內設「進項稅額」、「已交稅金」、「轉出未交增值稅」等項目;在貸方分析欄內設「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轉出多交增值稅」等項目。
一般納稅人在應交稅金下設置「未交增值稅」明細賬,將多繳稅金從「應交增值稅」的借方余額中分離出來,解決了多繳稅額和未抵扣進項稅額混為一談的問題,使增值稅的多繳、未繳、應納、欠稅、留抵等項目一目瞭然,為申報表的正確編制提供了條件。
「進項稅額」專欄,記錄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而支付的、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增值稅額。企業購入貨物或接受應稅勞務支付的進項稅額,用藍字登記;退回所購貨物應沖銷的進項稅額,用紅字登記。
⑸ 稅務局要求做的進項稅轉出怎麼做會計分錄
1、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轉出進項稅
借:庫存商品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進項稅)
3、結轉
借:轉出進項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4、繳稅
借: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轉出的進項稅又回到了原材料中,結轉銷售成本時,從原材料又轉到了成本中,這樣,月末結轉利潤時,也就自然轉到了本年利潤中
⑹ 當月進項稅額轉出怎麼做會計分錄
企業購進的貨物發生非常損失,以及將購進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其抵扣的進項稅額應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轉入有關科目予以轉出。具體分錄如下:
貨物用於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的賬務處理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費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的賬務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損失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在產品、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的賬務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
貸:在產品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納稅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兼營簡易計稅項目、免稅項目的賬務處理
借:管理費用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⑺ 抵扣的進項稅額轉出如何做會計分錄
1、結轉應繳納增值稅(即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的差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2、實際交納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增值稅的「進項稅額轉出」 是將那些按稅法規定不能抵扣,但購進時已作抵扣的進項稅額如數轉出,在數額上是一進一出,進出相等。
(7)進項稅額轉出的會計分錄怎麼做擴展閱讀:
當已抵扣進項稅稅額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用於非應稅項目、免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購進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在產品和產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時,應將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的進項稅稅額從當期發生的進項稅稅額中扣除,在會計處理中記入「進項稅額轉出」。
進項稅額轉出的原因包括:
1、將不能抵扣的部分計入抵扣金額內;
2、改變用途,原來可以抵扣變為不能抵扣;
3、按比列分攤計算、劃分可以抵扣與不能抵扣的部分;
4、發生財產的非正常損失。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已抵扣進項稅額+待抵扣進項稅額)×不動產凈值率
不動產凈值率=(不動產凈值÷不動產原值)×100%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小於或等於該不動產已抵扣進項稅額的,應於該不動產改變用途的當期,將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從進項稅額中扣減。
⑻ 進項稅額轉出會計分錄怎麼做
「進項稅額轉出」會計分錄的做法如下:
(1)發生需要轉出時:
借:庫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銷售費用) ;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2)月底進行結轉時:
借:應交稅法-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
⑼ 已認證了,進項稅額轉出怎麼做分錄
如果是正常的認證進項稅發票,是不需要做進項稅轉出的。
符合以下條件才需要做進項稅轉出:
企業購進的貨物發生非常損失(非經營性損失),以及將購進貨物改變用途(如用於非應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等),其抵扣的進項稅額應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轉入有關科目,不予以抵扣。